- 相關推薦
職場禮儀 之 會議禮儀
在每一名職員的職業(yè)生涯之中,會議往往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傳遞信息,決斷大事,而且還可以使職員廣交朋友,為其提供各種機會。
會議,通常是指一些特定的人員被召集在一起,對某些規(guī)定的問題進行研討、決定。而職場的會議則是指以公務活動為主題的會議。雖然公務會議的具體內容與形式多有不同,但不論組織會議還是出席會議都有一套既定的禮儀規(guī)范。
一、組織會議
凡正式的公務會議,均須進行大量細致而具體的組織工作。在實際操作中,在會議進行前、會議進行中與會議進行后,具體的組織工作又多有不同。以下,僅就會議場地、會議期限、會議文件、會議證件、會議排位、會議議程、會議主持等最關鍵、最常用的會務禮儀規(guī)范問題加以介紹。
1.會議場地
舉行會議,首先必須確定場地。會議場地,包括地點與場所等兩個具體問題。
一是舉行會議的地點。舉行較為重要的公務會議,一定要慎重選擇地點。選擇會議舉辦地點的原則是安全、方便、幽靜。在多數情況下,公務會議都會安排在本單位所在地舉行。如欲在異地舉行會議,條件允許的話,最好以全國性、地方性的經濟中心、歷史文化名城、旅游觀光勝地等作為首選。
二是舉行會議的場所。確定會議地點后,接下來便要選擇其具體場所之所在。選擇具體的會議場所時,對其位置、面積、設施、檔次與口碑等因素應兼顧考慮。在正常情況下,公務會議應優(yōu)先考慮在正規(guī)的會議中心、大禮堂或會議室舉行。不應忽略的是,會議場所具體條件的好壞,有時會直接影響到整個會議的氣氛。
2.會議期限
一次正式的公務會議,自然會有時間方面的限制。具體來看,它又分為以下兩個問題:
一是舉行會議的日期。在確定何時舉行會議時,往往需要兼顧會議的實際需要以及氣候、環(huán)境、客流、節(jié)假日等因素。除非極有必要,不應在法定節(jié)假日或當地有重大活動時舉行會議。
二是會議時間的長短。它又可分為兩方面的問題:其一,整個會議持續(xù)的時間。一般而言,舉行一次公務會議的總體時間不宜過久,絕大多數會議不宜長于2天。其二,每場會議所用的時間。根據經驗,每場會議以舉行2~3小時為佳。會議一旦開得太久,就會令人疲乏不堪,無精打采。
此外,還應當考慮會議中途的休息時間與會議進行中的發(fā)言時間。一般而言,每場會議長于兩小時即應安排中途休息20分鐘左右,會議的普通個人發(fā)言時間則大致不應長于半小時。
3.會議文件
要想開好一次公務會議,就必須認真準備好會議文件。會議文件在此是指提交會議討論或有助審議事項的各類文書材料。按照其性質與功能,會議文件有以下幾類。
一是主旨文件。在每次會議上,主旨文件都是最重要的文件。它包括主題報告、領導講話、傳達提綱、計劃草案、決議草案以及開幕詞與閉幕詞等等。
二是議案文件。它通常是指交付會議審議的文件,包括各項議案及其說明等等。
三是信息文件。它指的是記錄、反映會議概況與進程的各項文件,例如,會議記錄、會議簡報等等。
四是決議文件。它是對會議議決結果的直接反映,例如,紀要、決議、決定、公告、通知等等。
五是事務文件。它主要用來為會議服務,包括開會通知、會議細則、參會須知、日程安排、代表名單、生活安排等等。
準備上述各類會議文件時,均應由專人負責,會議文件應該格式規(guī)范并且應控制其數量。
4.會議證件
會議證件多見于重要的大型會議。它是發(fā)給與會人員佩帶、使用的一種身份證明。使用會議證件的目的,主要在于會務管理。具體來說,是為了識別身份、統(tǒng)計人數、維持秩序、保證安全,并維護會議的嚴肅性。會議證件通常分為下述兩類。
一是出席證件。它指的是參加會議者所使用的會議證件,具體又可分為以下四種:
其一,代表證。它發(fā)給會議正式代表使用,是規(guī)格最高的出席證件,一般均應編號并貼有本人近照
其二,出席證。它發(fā)給會議的正式出席者,持此可參加本次會議的各種活動。它一般不貼照片,但應標明席次。
其三,列席證。它發(fā)給列席會議者。持證可以與會,但不享有正式代表所擁有的權利。列席證的格式與出席證相似。
其四,來賓證。它主要發(fā)給與會的嘉賓以及其他特邀代表,以保證其受到照顧。來賓證的格式亦與出席證相同。
二是工作證件。它是會議工作人員或其他為會議服務者與會時所使用的會議證件。它具體分為以下三種:
其一,工作證。它發(fā)給會議工作人員專用,上面均印有姓名、編號,有時還須貼有本人近照。
其二,記者證。它發(fā)給前來采訪會議的記者專用。一般均應注明其單位、姓名、編號。
其三,通行證。它專門發(fā)給配有汽車的單位或個人,供其車輛出入會場、住地時所使用,它要求注明單位與車號。
制作會議證件,總的要求是美觀、規(guī)范、實用和易于辨識。一般的小型會議與公司內部日常性會議,均無制作會議證件之必要。
5.會議排位
在正式的公務會議上,通常均應講究會議排位。會議的排位,具體又分為座位的擺放與座次的高低等兩個問題。
一是座位的擺放。倘若會場的坐席可自由調動,則座位的擺放可有禮堂式、教室式、展示式、分組式、圓桌式、方桌式、U字式、E字式等幾種選擇。
其一,禮堂式擺放。它一般指利用正式禮堂的固定坐席。其特點是在群眾席正前方設有居高臨下的主席臺。禮堂式場面較大,多用于大型、特大型會議。
其二,教室式擺放。它實際上是禮堂式的縮微版,大多配合各種會議室來擺放。在群眾席前方亦設有主席臺,但二者在同一高度之上。多見于中型會議。
其三,展示式擺放。它的特點是多人在主席臺上就座,而臺下的群眾席不僅較為簡易,而且往往可以自由就座。它多見于公開的展示會、說明會。
其四,分組式擺放。它的基本特點是:不論具體坐席多少、如何進行擺放,均應分為幾組,每組坐席數量應大致相近。它適用于分組所進行的研討會。
其五,圓桌式擺放。它適用于人數較少的各類會議,尤其是內部會議。具體做法是,所有與會者不分主次在一張圓桌周圍入座。
其六,方桌式擺放。它與圓桌式大體相似。二者區(qū)別在于,一為圓桌,一為方桌。它主要適用于內部、小型會議。
其七,U字式擺放。它的做法,是將坐席放置成英文字母 U 的形狀。它主要適用于講座及培訓等小型講習會。
其八,E字式擺放。它的做法,則是將坐席擺放成橫置的英文字母 E 的形狀。它主要適用于規(guī)模不大的座談會、講習會、辦公會。
二是座次的高低。凡正式會議,往往需要具體確定座次的高低。具體而言,確定座次時,應兼顧下列兩點:
其一,基本規(guī)則。公務會議的座次排列,主要應遵循以下四條規(guī)則:面門為上;居中為上;以右為上;前排為上。以上四條規(guī)則,往往同時使用。
其二,區(qū)別對待。參加會議的具體人數不同時,座次的排列應有所區(qū)別。
舉行小型會議時,通常不設主席臺,而是全體與會者一起就座。會議主席之位要么設在面門之處,要么設在進門之時的右側。
大型會議的座次排列,則往往非常講究。具體而言,它又分為主席臺座次排列與群眾席座次排列等兩種。前者必須認真排列,后者則可排可不排,下面分別介紹。
首先,主席臺座次排列。大型會議的主席臺,一般均應面對會場主入口。主席臺上的具體座次,又有主席團坐席、主持人坐席與發(fā)言人坐席之別。主席團坐席的排列,往往又有單數與雙數的不同。主持人坐席,通?捎腥N選擇:第一,居于主席團前排正中央。第二,居于主席團前排右側。第三,按其具體身份在主席團就座,但不宜令其就座于后排。發(fā)言人坐席,簡稱發(fā)言席。其常規(guī)位置有兩種:第一,主席團正前方。第二,主席團右前方。
其次,群眾席座次排列。舉行大型會議時,主席臺之下的一切坐席均稱為群眾席。群眾席座次排列方式有兩種:自由擇座和按單位就座。在群眾席上按單位排列座次時,通常應以面對主席臺為基準。既可以由前往后橫向排列,又可以自右向左進行豎排。
6.會議議程
開會是為了議事,議事自然需要程序。會議議程,指的就是舉行會議的程序。它是會議進行的先后順序與活動綱領,是對會議所做的有秩序的規(guī)范與引導。
具體而言,會議議程具體涉及會議的目的、任務、方法,一般應于會前確定。它通常由會議組織、領導機構依據會議宗旨擬定,并應預先提交與會者。
會議的一般議程有三類:一是 報告-討論-總結 ;二是 傳達-部署-落實 ;三是 議題-議論-議決 。
一般來說,普通會議的具體議程包括以下六點:一是宣布會議開始;二是介紹會議任務與宗旨;三是報告;四是大會討論或小組討論;五是大會議決;六是散會。
倘若會議議程較多,會期較長,則不僅要向與會者印發(fā)具體的會議議程,而且宜將其具體內容列表。
7.會議主持
在公務會議上,主持人稱為主席。會議主席主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會議的質量。正是這個原因,有人形象地稱會議主席為 會議的領航員 。在主持會議時,會議主席主要應當遵守以下六條基本的禮儀規(guī)則:
一是胸有成竹。在主持會議時,會議主席務必對會議的基本狀況一清二楚。不僅要熟悉會議議程、會議文件、會議發(fā)言人,而且還要盡可能多地了解其他與會議相關的一切情況。
二是掌握全局。主持會議時,會議主席須善于把握全局,控制場面。要努力貫徹會議宗旨,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證會議的順利進行。
三是控制時間?刂茣h時間,是保證會議順利進行的一項有效措施。一方面要保證準時開會,準時休會,另一方面則要保證每一位發(fā)言人都能夠自覺遵守規(guī)定的發(fā)言時間。
四是遵守議程。會議主席在主持會議時,必須無條件地遵守既定的會議議程。變更會議議程須經大會主席團決定,否則不允許隨意對會議議程進行任何增減、調整。
五是平息事端。當會議進行期間出現了爭吵或其他會議組織者不希望出現的問題時,會議主席應積極充當調解人,幫助有關各方求同存異,解決爭端,使會議繼續(xù)順利進行。
六是促進交流。許多會議都會安排大會發(fā)言或各種形式的討論。不管討論、發(fā)言是自由進行還是預先有所準備,會議主席均應積極鼓勵、引導與會者在會議上暢所欲言,并且交流、互動。
二、出席會議
參加正式的公務會議時,職員應當認真遵守會議紀律以及與會議相關的其他各項會議規(guī)定。在重視裝束、遵守時間、洗耳恭聽、維持秩序、完成使命等五個具體方面,尤須注意。
1.重視裝束
凡正式的公務會議,均對與會者的穿著打扮有所要求。這方面的基本規(guī)范,是要求與會者衣著莊重、正規(guī),儀表干凈、整潔。具體又可分為兩類情況:
一是統(tǒng)一著裝。不少大型會議,如慶祝會、紀念會、表彰會、聯歡會等等,往往要求與會者統(tǒng)一著裝。此時,本單位的制服是最常見的選擇。
二是自行擇裝。一些會議,未必要求全體與會者統(tǒng)一著裝,但與會者自己尚需慎重對待。出席較為正式的公務會議時,套裝、套裙與制式皮鞋均應優(yōu)先考慮。過分摩登的時裝以及過分隨便的休閑裝或便鞋,都不適合這種場合。
2.遵守時間
參加會議時,不論是否有人監(jiān)督,職員均應認真遵守會議時間。遵守時間具體又可分為以下三種表現:
一是到會準時。出席會議,一定要準時到達會場。必要時,還應早到一些,以留出一定的空余時間。以任何借口而遲到甚至缺席,都是對其他與會者的失敬。
二是發(fā)言守時。在會上發(fā)言時,職員應自覺限制時間。對于規(guī)定的發(fā)言時限,絕對不應違反。即使會議無此規(guī)定,亦應長話短說,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
三是離會適時。離開會場,宜待會議正式結束以后。若無特殊理由,不應在會議中途悄然離去。
3.洗耳恭聽
當會議正式召開之后,每一名與會者皆應專心致志地聽取各位發(fā)言人的發(fā)言。對別人的發(fā)言洗耳恭聽,既是為了全面、準確地理解發(fā)言的實質,也是對發(fā)言者所應表現出來的一種尊重。那些準備在會議上發(fā)言的職員,尤其要對別人的發(fā)言認真聆聽,切忌心不在焉。在會議期間要做到洗耳恭聽,就要避免自己犯以下兩種錯誤:
一是不應交頭接耳。當他人發(fā)言時,不論高聲喧嘩還是竊竊私語,都會擾亂發(fā)言人的思路,并且影響四周與會者對發(fā)言的傾聽。
二是不應搞小動作。在別人發(fā)言時,看書、看報、聽音樂、收發(fā)短信,或者接聽、撥打移動電話,同樣顯得自己用心不專,缺少教養(yǎng)。
4.維持秩序
在會議舉行期間,全體與會者均應自覺地維持會議的正常秩序。
一是不得四處走動。會議進行時,應在指定處就座,不得隨意游走,四處亂竄。
二是不得打斷發(fā)言。在任何人發(fā)言進行中,都不應將其中途打斷。對其發(fā)言持有異議的,可在其發(fā)言完畢后請求發(fā)言。
三是不得不守順序。若會議已對發(fā)言人的先后順序有所規(guī)定,不得漠然視之,必須認真遵守。
四是不得制造噪音。與會人員不論高興、激動還是憤慨、反感,都不應以吹口哨、摔瓶子、擊座椅、喝倒彩等方式制造噪音。即使正常鼓掌,也不應打斷他人的發(fā)言。
五是不得退出會議。在一般情況下,不允許以任何借口在會議中途公然退出會議。
5.完成使命
參加會議者,通常都肩負著一定的使命。參加會議的職員,在會上切莫無所事事,虛耗時日,從而影響工作。作為一般與會者,職員在會議上大都具有下述五項任務:
一是坦陳己見。職員在發(fā)言時,要敢于直言不諱,以便別人了解自己的真實思想。
二是反映情況。在必要時,職員要及時向會議反映自己所了解到的各種實際情況。
三是掌握精神。職員在開會時要認真聽講,并做好記錄,以便掌握會議的精神實質。做到了這一點,今后在傳達會議精神、執(zhí)行會議議決時,就不至于走樣。
四是積極配合。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職員要積極配合會議的各項工作,以保證會議圓滿成功。
五是貫徹落實。會議結束后,職員要努力采取有效措施,積極貫徹落實會議所提出的各項方針與任務。
【職場禮儀 之 會議禮儀】相關文章:
職場禮儀之介紹禮儀03-23
職場禮儀之住宿禮儀03-29
職場禮儀之轎車禮儀12-30
職場社交禮儀之著裝原則05-04
職場禮儀常識之儀容儀表05-11
職場的禮儀05-18
經典職場禮儀02-06
職場禮儀之交談禮儀05-27
職場禮儀:座次安排及接待禮儀05-13
職場基本禮儀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