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7-29 13:39:1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關(guān)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使學生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2、使學生經(jīng)歷毫米的含義以及1毫米長度單位觀念的形成過程。在實際測量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會用毫米作為測量物體長度,從而提高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4、結(jié)合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和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向?qū)W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體驗1毫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厘米= 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在二年級我們學習過有關(guān)長度單位的知識,要精確地測量物體長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請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物體長度的?(學生匯報: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所量物體的一條邊,看這邊的另一端指向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讀數(shù)時要平視。)

        3、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并用手比一比有多長?(學生回答)

        4、填上合適的單位(課件演示,指生回答)

        5、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出示例1情境圖,學生認真觀察。教師提出問題。

       。2)4人小組合作,分別估計一下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將估計的結(jié)果填在記錄表的“估計”一欄中。

        (3)對估計的結(jié)果進行反饋。

        6、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jié)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jié)果。

        7、提問: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該怎么辦呢?

        8、能不能用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來精確地表示書本的厚度?(這時我們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的認識)

        【設計意圖:借助游戲以及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引出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和質(zhì)量觀念。在活動中產(chǎn)生知識上的沖突,為新知的出現(xiàn)做好鋪墊】

        二、新授知識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認識厘米與毫米的關(guān)系。

        觀察自己的直尺,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個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間還有更小的格。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個小格一個小格地數(shù)(一毫米一毫米地數(shù)),10個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25px=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長?(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毫米5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

       。6)你能測量出書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個小格,是6毫米)

        三、想一想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長?拿出一張光盤,看一看,摸一摸。這張光盤的厚度就大約是1毫米。(小魔術(shù):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盤,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寬度大約1毫米。讓學生反復做一做,加深對1毫米的認識。)閉眼想象并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猜一猜,幾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2)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長度接近1毫米。(電話卡的厚度、學生卡的厚度)【通過多次的直觀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讓概念從實際中來,便于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3)說一說,測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會用到“毫米”作單位?(小的物體)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幣、1元硬幣的厚度大約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約10天長1毫米,腳趾甲大約20天長1毫米。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用到毫米。

        四、練習

        1、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拈L度單位或數(shù)。

        一只螞蟻長約3()。

        一本字典厚70(),也就是()厘米。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建構(gòu)面積的概念,知道平面圖形或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2、知道如何用數(shù)學的方法表示圖形的面積,認識1平方厘米,會用統(tǒng)一大小的方格的數(shù)量和1平方厘米表示圖形的面積。

        3、在對“面積”知識的學習與表達中,體會方法多樣化,感受數(shù)學美。

        教學重、難點:建構(gòu)圖形面積的概念。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師:這兩個字你們認識嗎?我們來讀一讀。

        師:你們知道面積是什么嗎?

       。A設:(1)房間的大小,(2)書封面的大小)

        2、師:今天的學習,我們要認識面積。

        通過活動,感知面積

        1、認識生活中物體的面

        師:如果老師請你把課桌面和凳子面擦干凈,擦哪個用的時間短一些,為什么?

        生:擦凳子用的時間會少些,因為凳子的面比課桌的面小。

        師:誰能再來說一說。因為凳子面比課桌面小,所以擦凳子用的時間少。(指名說)

        我們來摸一摸課桌面和數(shù)學書的封面的,哪個大?

        師歸納:我們剛才說的課桌、凳子的面、數(shù)學書的封面,這些物體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感知平面圖形的大小

        師:物體表面有大小,那平面圖形呢?

        出示:

        師:這些平面圖形的面在哪里?請小朋友們選擇2個圖形,用你手中的彩色筆來涂一涂。(板書:平面圖形的面)

        (2)反饋

        問題1:這些圖形的哪一部分是它的面?

        (預設:學生用彩色筆描了圖形的一周)。

        師:某某同學用彩色筆表示的部分是這個平面圖形的面嗎?

        屏幕演示:一周的`線段首尾相連,成為一條直線。教師說明,這些線段表示的是這個圖形一周的長度,而不是這個平面圖形的面。)

        師:(電腦演示)涂色部分就是這個平面圖形的面。

        問題2:涂色的時候,哪個圖形你涂色比較多?哪個圖形你涂色比較少?你是怎么看的?

        (生:第一個涂色最多,第三個圖形涂色最少。因為第一個圖形的面比較大。)

        師:看來平面圖形的面也有大小。

        三、自主探究,感悟面積

        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出示:小胖家的房間平面圖(2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

        教師:小胖搬新家,他和爸爸媽媽都想把最大的房間給爺爺、奶奶住,你們知道小胖爺爺奶奶住哪一間嗎?

       。ㄒ龑W生猜測,推理,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解決問題)

        教師:老師把房間的平面圖剪了下來,放在你們的信封里,想請你們比一比,哪個房間的平面圖最大?

        1、(信封里:2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

       。1)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ń栌谜叫蔚谋容^得出一個長方形比正方形小,另一個不能直接比)

       。2)反饋

        教師:①比出圖形的大小了嗎?(預設:比出長方形A、B都比正方形C小。)

       、谀惚鹊氖菆D形的哪一部分?(面的大。

       、墼趺幢鹊?(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媒體演示:重疊在一起)

        小結(jié):我們通過把兩個圖形疊在一起比較出了正方形C的面最大。所以爺爺奶奶住在正方形C的這個臥室里。

       。3)師:小胖準備住最小的一間,要比較哪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呢?請你們比比看。會嗎?(學生,不能比)

        問題(1)用剛才的辦法不能直接比出面的大小,能夠想什么方法來解決呢?

        (啟發(fā)學生討論,引出工具)

        2、教師:現(xiàn)在老師為你們提供了幾個工具,看一看,有什么?

        (1)學生打開工具信封,了解教師提供的工具。

        (2)你打算用哪個工具去表示面的大。浚A設:①用●表示,②用■)

        教師:請你們4人小組為單位,每人選一種圖形工具,用所選圖形的個數(shù)表示面的大小,把結(jié)果記錄下來。

        出示要求:(1)用選用圖形的個數(shù)表示圖形的面的大小

       。2)比較兩個長方形平面圖的大小

        (二)嘗試解決問題

        1、學生解決問題

        8cm 12cm

        6cm

        4cm

       。ń處煘閷W生提供若干個)

        2、反饋交流:

        師:下面請一個小組的小朋友來匯報。

       。1)你是用什么圖形工具來表示長方形平面圖的大小的? 是幾個?

       。ń處煾鶕(jù)學生討論結(jié)果,媒體演示兩種情況)

       。2)現(xiàn)在可以比較出這兩個平面圖形的面的大小了嗎?

       。A設:可以)

       。3)怎么比呢?

        【預設:

        生1:我用的是圓形紙片,比較得到這兩個圖形一樣大。

        因為長方形A最多能擺12個,長方形B最多也能擺12個。

        生2:我用的是正方形紙片,比較得到這兩個圖形一樣大。

        因為長方形A最多能擺12個□,長方形B最多也能擺12個。】

        小結(jié):你們都比較出了長方形A和長方形B一樣大。

        3、討論:這兩種工具哪一種最能夠表示平面圖形的面的大?為什么?

       。ㄊ褂脺y量會出現(xiàn)不能布滿的情況,所以使用□是最合適的。)

       。▊渥ⅲ阂l(fā)學生思考發(fā)言)

        4、現(xiàn)在我們用□來驗證一下,正方形C是不是比長方形A和B都大。

        (學生動手操作)

        5、師:長方形A和B最多能擺12個□,正方形C最多能擺16個□。剛剛測量到的12、12和16就能用來表示這些平面圖形的大小,這都是這些平面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說,長方形A和長方形B的面積是12個□,正方形C的面積是16個□。

       。ㄈ└形驕y量的標準的統(tǒng)一性

        師:現(xiàn)在小朋友們會用小正方形的個數(shù)來表示平面圖形的面積了,小丁丁也用正方形的個數(shù)表示圖形的面積,比較下面 兩個圖形的大。

        “第一個圖形的面積是4個□,第二個圖形的面積是9個□,4<9,所以第一個圖形的面積比第二個圖形的面積小!

        問題:對于小丁丁的回答,你們同意嗎?怎么想的?

        1、出示:

        2、反饋:

        生:不同意!因為測量這兩個圖形所用的小正方形的大小是不一樣的。

        師:對呀!雖然小丁丁都是用正方形來測量這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但是由于使用的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樣,所以不能夠直接比較出這兩個圖形面的大小。

        3、師:在表示平面圖形的面積時,我們可以用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厘米。(板書,齊讀單位)

       。1)學生認讀平方厘米

       。2)1平方厘米多大?我們身上哪一部分的大小(面積)比較接近1平方厘米?

       。ㄈ┚毩

        師:下面的圖形都是由邊長為1cm的小正方形組成的,它們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厘米?

        依次出示下列圖形:

        1cm2 2cm2 4cm2 6cm2

        師:有幾個1cm2 的小正方形組成的圖形,它的面積就是幾平方厘米。

        出示:書本 P61 第一和第三個圖形

        師:為了測量的方便,數(shù)學家把邊長為1cm的小正方形拼在一起,成為了一張方格紙。請大家來數(shù)一數(shù),這兩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師:為什么有的小朋友這么快能得出第一個圖形的面積?

        生:我是通過計算得到的。先數(shù)一列有7個小正方形,有這樣的4列,就是4×7,再加中間的一個,就是4×7+1=29cm2。

        師:原來數(shù)的時候我們還能用算式來表示數(shù)的方法。下面請大家用這個好辦法來算一算第二個圖形的面積。

        生:我發(fā)現(xiàn)每一行都有6個涂色的小正方形,有這樣的5行,5×6,這個圖形的面積就是30cm2。

        師:你們真棒!那這個圖形的面積你知道是多少平方厘米嗎?

        出示:

        生:這個圖形的面積是8平方厘米。

        師:這個圖形中有半格的,你是怎么數(shù)的?

        生:先數(shù)整格的,有6個平方厘米;再數(shù)半個的,有4個,其中的2個半個可以拼成1個平方厘米,4個半格可以拼成2個整格,所以6+2等于8個平方厘米,。(學生邊說,邊媒體演示)

        小結(jié):在數(shù)小正方形時,遇到不滿一個正方形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整格的,再把2個半格拼成一個整格來數(shù)。

        拓展:在方格紙上涂出面積是12平方厘米的圖形。

        師:我們已經(jīng)會用數(shù)小正方形的方法得到圖形的面積,現(xiàn)在,老師想請你在方格紙上用彩筆涂出一個你認識的圖形,這個圖形的面積為12平方厘米。

        1、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中交流。

        2、反饋。

        師:你涂的是什么圖形,怎么涂的?是幾平方厘米?

        生1:我涂的是長方形,我在一行里涂了12格,面積是12平方厘米。

        生2:我涂的是長方形,我在一列里涂了12格,面積是12平方厘米。

        生3:我涂的是長方形,我在一行里涂6格,涂2行,面積是12平方厘米。

        生4:我涂的是長方形,我在一列里涂6格,涂2列,面積是12平方厘米。

        生5:我涂的是長方形,我在一行里涂4格,涂3行,面積是12平方厘米。

        生6:我涂的是長方形,我在一列里涂4格,涂3列,面積是12平方厘米。

        比較:它們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生:它們的面積都是12平方厘米,但是形狀卻不同。

        五、總結(jié)交流

        師: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面積”,用你自己的話說說你所認識的“面積”?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3

        第1課時: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學重點:借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口算卡片,每人準備一個時鐘。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播放新年聯(lián)歡晚會的片段)

        談話: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談話: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ㄒ唬┱J識時間單位“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贂r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诿脶樧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廴绻亲x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賻煟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所經(jīng)過的時間就是1秒。

       、趯W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shù)一個數(shù),看誰數(shù)得最準確。

       、苄〗Y(jié):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shù)一個數(shù)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xiàn)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shù)字12走到數(shù)字6,這表示經(jīng)過幾秒?從數(shù)字

        6走到8,表示經(jīng)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ǘ┨剿鞣峙c秒之間的關(guān)系

        1、師:如果秒針從數(shù)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shù)字12,這時經(jīng)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jié):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ㄈ┚毩暎后w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么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結(jié)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里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補充:

       、賯兩弦还(jié)課的時間是40( )。

       、谛∶髋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jié)束,你能通過鐘表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后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四、作業(yè)收集有關(guān)時間的信息。

        課后反思: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jīng)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質(zhì)量單位那樣可以借助具體的物體表現(xiàn)出來。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由于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guān)系”等問題。讓學生真

        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借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數(shù)數(shù)、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4、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guān)時間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5、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事情所需時間,在頭腦中建立表象,在估測其他事情時可借鑒作比較。

        當然,除了在學習秒的認識是可以這樣做,建立其他數(shù)學概念也可運用這樣一些做法。

        第2課時:時間的換算及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zhuǎn)換和求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游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凇胺轴樧咭恍「竦臅r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邸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jīng)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分

        (1)教師:1時等于???(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jié)。

        2、完成第4頁“做一做”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shù)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后教師小結(jié)出時間轉(zhuǎn)換的方法。

        方法(一):時、分、秒

        是從大到小的單位,像百位、十位、個位一樣; 方法(二):時、分、秒中從小單位向相鄰大單位換算,即秒向分換算,分向時換算是滿六十進一,進位原理與個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進位類似。

        60秒=1分(10個1=1個10)

        60分=1時(10個10=1個100)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jié)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5頁“做一做”。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jié)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時。

        3、競賽: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jīng)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jié),回歸評價:

        教師:現(xiàn)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xiàn)在經(jīng)過了幾分?一節(jié)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啊,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能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計算,用家到學生經(jīng)過的時間來組織教學。一方面教師要相信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經(jīng)驗得出計算的時間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細致引導,通過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總結(jié)和實際應用鞏固所學。通過不斷地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3課時:時、分、秒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zhuǎn)換和求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

        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shù)據(jù)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

        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并要求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4、完成“練習一”第6題。

        先讓學生嘗試做一做,分別測量在跑步或跳繩后,1分鐘內(nèi)心跳和呼吸次數(shù)的變化情況。

        5、完成“練習一”第8題。

        學生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如果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借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shù)膸椭?/p>

        6、完成“練習一”第9題。

        指名說說題意。學生獨立列式,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補充題目。

        1、1分=( )秒4時=( )分9分○9秒36分○2時

        5分=( )秒150秒○2分400分○4時 10分○1時

        2、電影《神奇的宇宙》從2:05開始,到2:50結(jié)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三、全課總結(jié):你現(xiàn)在回算經(jīng)過的時間嗎?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應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練習一”的第10、11題。

        教學反思:本節(jié)練習課,通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等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表達的能力。學生在傾聽與表達中,可以學到的時間計算方法,體驗到將數(shù)學知識應用與生活的快樂。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4

        教學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本(試用本)三年級第一學期P54—55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的含義。

        2、會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在觀察、思考、和動手折的過程中,認識和找出對稱軸,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

        4、領略自然界的美妙與對稱世界的神奇,激發(fā)數(shù)學審美情趣,領會數(shù)學美。

        5、通過小組協(xié)作和交流活動,提高協(xié)作學習的意識和研究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按對稱軸將軸對稱圖形畫完整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剪刀,彩紙

        教學過程:

        一、生活經(jīng)驗,引入新知:

        1、出示圖片

        2、問:這些圖形美嗎?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反饋:它們都是對稱圖形。

        追問:什么叫做對稱?

        預設:1)左右相等。2)左右圖形大小相等、形狀相同!

        3、判斷:上面的圖形是不是從下面剪出的,為什么?

        反饋:第一組是,第二組不是,因為第二組圖形左右不對稱。

        總:生活中也有不少對稱現(xiàn)象。

        4、想一想:我們學過哪些圖形也是對稱的?

        生:反饋。

        找一找:打開袋子,找一找對稱圖形。

        學生反饋。

        預設1:1、3、5、6、7、8

        預設2:1、3、5、7、8

        2)問:你有辦法證明你的`猜想嗎?

        反饋:對折。

        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總:像這樣對折后,左右兩邊圖形能完全重合的叫做軸對稱圖形。

        出示課題:軸對稱圖形。

        二、鞏固新知,認識對稱軸:

        1、拼一拼:用兩個平行四邊形平成一個軸對稱圖形。

        反饋:

        2、下面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用方格紙判斷)

        反饋:小火車并不是軸對稱圖形。松樹和五角星是軸對稱圖形。

        問:你是如何用方格紙判斷圖形是否對稱的?

        生:對準圖形的頂點判斷。然后數(shù)方格。

        總結(jié):圖形對折以后,兩邊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它的這條折痕所在的直線,我們叫它對稱軸(板書)

        【策略說明:通過“觀察、分類、驗證(折)、”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探索與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三、數(shù)對稱軸,拓展思維

        1、找一找,數(shù)一數(shù)

        交流反饋。

        問:觀察表格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反饋:圖形的邊越多,對稱軸就越多!

        2、做一做: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比一比誰剪的對稱軸最多?

        【策略說明:通過欣賞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剪一個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感受和諧的對稱美,讓學生感到軸對稱就在我們身邊,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

        七、總結(jié)

        今天,我們在課堂上體會了怎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八、作業(yè)布置:《練習冊》P71—72

        【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對折后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

        2條4條0條無數(shù)條1條

        畫軸對稱圖形要點:先找對稱軸,然后找對稱點,再連線。

        【策略說明:通過欣賞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剪一個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感受和諧的對稱美,讓學生感到軸對稱就在我們身邊,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

        七、總結(jié)

        今天,我們在課堂上體會了怎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八、作業(yè)布置:《練習冊》P71—72

        【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對折后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

        2條4條0 無數(shù)條1條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5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2頁的例1、例2和“做一做”,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用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數(shù)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兩種讀法讀一個乘法算式。

        3.使學生知道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的簡便算法。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圖;學生準備6捆小棒(每棒10根)。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算。(教師每題讀一遍,學生寫得數(shù),集體訂正。)

        6×4 9×3 5×3 9×7 7×3

        8×5 7×5 4×8 6×8 2×9

        2.指名回答問題。

        (1)6個十是多少?

        10個十是多少?

        12個十是多少?

       。2)8個百是多少?

        10個百是多少?

        12個百是多少?

        3.先讀數(shù),再回答問題。

       。1)40讀作什么?它是幾個十?

       。2)800讀作什么?它是幾個百?

       。3)1200讀作什么?它是幾個百?

        二、新課

        1.教學例1。

        先讓學生擺小棒,每堆擺2捆(每捆10根),擺3堆。在學生擺的同時,教師也在黑板上擺出來。然后提問: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用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樣計算?”(20+20+20=60)

        “用乘法怎樣計算?”(20×3)“你能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思嗎?”(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也就是3個20,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20×3得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想:每捆是10根,3個2捆是6捆,也就是3個20是60,所以20×3=60。

        教師可以結(jié)合敘述,在算式下面對照寫出想的過程,如:

        接著請兩個學生說一說思考的過程。

        然后教學乘法的另一種讀法。

        教師告訴學生乘法的讀法除了已經(jīng)學過的一種外,還有一種,即20×3還可以讀作“3乘20”。

        齊讀兩遍。

        2.做第1頁“做一做”中的題。

        第1題,教師先出示題目讓敘述用兩種讀法讀出3個乘法算式。可以先讓幾個學習好的學生做示范,然后把每個算式齊讀兩遍。接著再讓學生口算這3道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20×4,訂正時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然后再分別做200×4和20xx×3。做200×4時,可提醒學生:你能不能按照剛才學的方法想出怎樣算?如果學生有困難,還可以啟發(fā)他們想:200是幾個百?2個百乘以4是幾個百?必要時在200下面注明“2個百”。使學生明確:2個百乘以4是8個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 最后讓學生做20xx×3。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第2題,讓學生一欄一欄地做。在學生獨立做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并及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輔導。訂正時,指名說一說左邊兩欄的計算過程。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可有意讓學生在讀乘法算式時用新學的讀法讀。

        3.教學例2。

        教師分步出示例2的圖。先出第一組圖。問:“這幅圖中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帶著學生數(shù)出是300個。再出第二組圖。問:“這組里面有多少個小正方體?”(300個)“現(xiàn)在有幾個300了?”(2個300)類似地,出示第三、第四組圖。最后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出乘法算式?”(300×4)“這個算式還可以怎樣讀?”(4乘300)“你能根據(jù)前面的計算方法,想出這道題該怎樣計算嗎?”可以讓學生討論。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6

        《軸對稱圖形》

        教學內(nèi)容:

        小學數(shù)學第四冊新增內(nèi)容《軸對稱圖形》

        教學目標:

        1、在游戲比賽中凸現(xiàn)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并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知道沿著一條直線對折,直線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

        2、通過判斷、驗證、比較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和理解,并認識對稱軸,根據(jù)特征會找和畫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在判斷、驗證、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思辨和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交流、合作中學生學會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會找并且會畫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學科素養(yǎng):

        養(yǎng)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思辨和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會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比賽引入,聚焦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師:今天上課我們先做個游戲,比一比女同學和男同學誰的眼力最好,老師分別給你們看圖形的一部分,你們馬上猜出這個圖形是什么?準備好了么?

       。ǔ鍪径嗝襟w):

        女生::蝴蝶。

        師:女生,你們都同意么?(出示)

        反饋:很好(豎起大拇指)。

        出示:

        男生1:木棍。男生2:鏟子。男生:……

        出示:

        反饋(淡淡地宣布):第一局男生輸了。

        出示第二輪題:

        女生異口同聲:飛機。

        隨即媒體出示:

        反饋:真厲害。

        問:現(xiàn)在輪到男同學了,媒體出示——

        男生3:盆子。男生4:帽子。男生:……

        媒體出示:

        反饋:第二輪男生又輸了,再看最后一輪。

        出示:

        女生興奮地叫起來:剪刀!

        隨即出示并贊揚道:女生的眼力真厲害,男生看你們的了。

        出示:

        男生5:書。

        男生6:乒乓板。

        男生:……

        出示:并同情地說道:哎!可惜,又錯了。

        生:老師,這不公平,女生猜得簡單。

        教師回頭一看銀幕:你們猜得也很容易的呀!

        生:不是的,女生猜的圖形兩邊一模一樣的。

       。ǚ謩e指著不同圖形讓同學們用語言說一下上下還是左右兩邊一模一樣)

        評價:你不僅會觀察圖形中的特征,還能用簡潔的語言敘述出來,一句話就讓大家都聽明白了,真厲害!

        師:老師畫一條直線(教師在媒體的蝴蝶上畫了一條對稱軸,)你們說的是不是這條直線的兩邊一模一樣。

        追問:那么飛機和剪刀的這條直線在哪里?(學生用手比劃)男生猜的圖形有沒有這條直線?

        【設計說明:由于比賽內(nèi)容的不公平,必然導致比賽結(jié)果的不公平,從而激發(fā)每個學生在為不公平比賽申訴中發(fā)現(xiàn)圖形的特征,即直線的兩邊完全重合,直接突出知識點】

        二、緩和矛盾,揭示概念

        問:這樣看來不是我們男同學的眼力差,而是女同學猜的圖形很特殊。那么男同學,如果老師也給你們這樣的圖形,你們能一下子猜出來嗎?

        銀幕出示:半個兔子頭

        男生:兔子

        追問:老師把圖打印了出來,你們剛剛說女生的團都有一條直線,兔子的直線在哪里?(指一指)

        追問:你們剛剛又說直線兩邊的圖案是?

        操作:那么我想請一個同學用最簡單的方法證明直線兩邊的圖形完全一樣?(停頓,給同學們思考后)不過我提個要求,要求邊驗證邊說出驗證過程。

        生:邊操作邊說,把“兔子頭”對折,直線兩邊一模一樣。

       。ㄔ趯W生折前:你是不是隨便折,那你怎么折?在學生折的過程中:教師抓住“對折”要沿著一條直線對折、“一模一樣”數(shù)學中叫“完全重合”,引導“沿著一條直線對折,直線兩邊完全重合”。(板書)

        師:像這樣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后,直線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叫什么圖形?(板書:軸對稱圖形,并標注拼音zhóu)

        全班朗讀課題。

        【設計說明:通過比賽,直接抓住圖形的主要特征,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在動手操作驗證中揭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自然流暢。】

        三、在判斷、辨析中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

        師:同學們現(xiàn)在如果給你一個圖形,你能判斷它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嗎?

        出示圖1:

        生:手勢判斷(是軸對稱圖形),一位學生上臺演示證明(先指一指直線,再折,引導學生用規(guī)范的數(shù)學語言敘述概念)

        出示圖2:

        生:手勢判斷(一小部分學生認為是的)

        師:請認為是軸對稱圖形的同學上來驗證給大家看。

        反饋:生活中有一些圖形看看是的,很有迷惑性,但實際上卻不是的。

        出示圖3:飛機和

        生:手勢判斷(是軸對稱圖形),一位學生上臺演示證明,下面的學生一起說:沿

        著一條直線對折后,直線兩邊完全重合,所以是軸對稱圖形。)

        【設計說明:在正與反的判斷辨析中進一步明確沿著一條直線對折,直線兩邊完全

        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出示圖4:

        生:手勢判斷(一部分學生認為是的)

        師:這一次請大家在腦中“折一折”驗證一下,驗證后可以改變注意。

        一會兒,僅剩下少數(shù)學生堅持說“是的”,教師請其中的一位學生動手驗證,結(jié)果發(fā)

        現(xiàn)不完全重合。

        反饋:最開始的時候很多同學一會兒說是,一會兒說不是,但是后面老師說了句什么話,腦中折一下,很多人改變了主意是怎么回事?

        生:老師,如果這雙鞋背靠背,或者頭對頭就是軸對稱圖形了。(準備實物再對折)

        師出示圖5:

        生:手勢判斷(大部分學生認為不是的)

        生1:如果兩條魚嘴對嘴或尾對尾就是了,并上臺演示對折,不完全重合。

        生2:我認為是的,這樣折不行,這樣折就行了,生演示

        評價:對呀,說的真好,很會動腦筋,思維非常靈活,當發(fā)現(xiàn)這樣折不行,可以換個角度折,只要找到一條直線,沿著這條直線對折,直線兩邊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設計說明:在判斷完圖3時,部分學生有可能還停留在直線兩邊“一模一樣”,而對對折后完全重合理解還不夠透徹,通過圖4的判斷,讓學生在腦中“折”(發(fā)展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到引導學生動手驗證,在辨析中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征的認識,圖5由于圖4的負遷移,會產(chǎn)生爭議,組織學生辨析,明確只要找到一條直線,直線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同時又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更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四、認識對稱軸

        師:剛剛同學們都說了軸對稱圖形都能沿著一條直線對折的,直線兩邊完全重合。(教師用手指出并畫對稱軸,如圖像這樣的一條直線我們稱它“對稱軸”)

       。ㄉ吓_畫愛心,如果畫的不一樣)

        反饋:觀察生1畫的和老師有什么不一樣?

        師:一般在數(shù)學上,畫對稱軸用直線,兩邊都要出頭。

        追問:還有同學想畫么,老師最后請一位同學上來畫(畫一個不是軸對稱圖形的溜冰鞋)

        反饋:你看看,同學們有不同意見了。讓你畫對稱軸,只有軸對稱圖形才有,不是軸對稱圖形沒有對稱軸,老師和你開個玩笑的。

        全體學生練習畫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反饋略(書P:54/3)

        五、認識幾何圖形中的軸對稱圖形并能找到對稱軸。

        師:接下去,同桌合作在信封內(nèi)的幾何圖形中挑出軸對稱圖形。

        (圖1)(圖2)(圖3)(圖4)(圖5)(圖6)

        生1:圖3、圖4、圖6是軸對稱圖形。

        生2:圖2也是軸對稱圖形。

        生3:我折過的,圖2不是軸對稱圖形。

        師:看樣子,其他圖形沒意見,分歧在圖2。請生3演示證明給大家看為什么它不是軸對稱圖形。

        生3:演示證明

        生2:這樣折不行的,應該這樣折,生2迫不及待上前演示證明:

        師:對呀!只要找到一條直線,沿著這條直線對折,直線兩邊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師:接下去請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看誰找得最多!

        反饋:圖2有一條對稱軸。圖4有兩條對稱軸。圖3有4條對稱軸。

        討論圓的對稱軸。

        生1:圓有四條對稱軸。并用自己的學具指給大家看他所折的折痕。

        生2:還有也,這位學生用自己的學具又折出兩條。

        生3:有很多很多條,這位學生也用自己的學具演示給大家看。

        師:由于學具比較小大家看不清楚,老師請電腦演示給大家看。(多媒體演示)

        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條數(shù),數(shù)學上叫無數(shù)條。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數(shù)學中的軸對稱圖形,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軸對稱圖形嗎?

        生1:黑板是軸對稱圖形。

        生2:窗子是軸對稱圖形。

        生3:紅領巾是軸對稱圖形。

        生4:大眾出租車的牌子。

        生……(教師規(guī)范成平面圖形)

        師:老師也找了一些。(媒體出示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有臉譜、剪紙……,滲透民族文化教育)

        小結(jié):

        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作業(yè):

        師:今天的回家作業(yè)就是利用課上所學的知識,剪一個軸對稱圖形,并向大家介紹你的巧方法。

        【設計說明:由于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怎樣讓課堂教學得于在課外有趣的延伸,剪一個軸對稱圖形,既體現(xiàn)了對軸對稱圖形進一步理解和運用,又有動手的樂趣,一舉兩得!

        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軸對稱圖形

        沿著一條直線對折,直線兩邊能夠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知道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感知四邊形的特征,能判別四邊形。

        教具、學具:課件一套、三角尺、四邊形、格子紙等。

        教學過程:

       。ㄒ唬└兄倪呅蔚奶卣

        1.認識四邊形。

        (1)師:(板書課題)看一看,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你見過四邊形嗎?你認為它是什么樣的?

        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等四邊形的圖片。

       。2)出示下列學生沒有說到的圖形。

        師:那這個是四邊形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嗎?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判斷四邊形。

       。1)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圖形,請你判斷一下它們是四邊形嗎?(書第35頁中的圖形補充4個圖形,用課件展示。)

        說說為什么不是。那你覺得四邊形光有四條邊行嗎?是怎樣的四條邊?(補充板書:直的。)

       。2)你有沒有辦法把這些不是四邊形的`圖形改成四邊形?(根據(jù)學生回答課件中操作。)

       。ǘ⿲ふ宜倪呅

        1.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師:同學們真能干,經(jīng)過你們的修改,這些圖形都成了四邊形,那請你們找一找在你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是四邊形的。請你摸給大家看。

        2.找主題圖中的四邊形。

        師:其實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你看這是一幅校園圖,你能從中找到四邊形嗎?(課件出示,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應的四邊形用紅色閃一閃,提取出來放在屏幕的右邊。)

       。ㄈ┬〗Y(jié):我們找到了這么多的四邊形,那么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呢?(多指名學生說)

       。ㄋ模┧倪呅畏诸

        1.指導分法。

        師:雖然這些都是四邊形,可它們的樣子還是有些不同的,你們看,這是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菱形,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這個是任意四邊形(在黑板上邊指邊說)。接下來請你們拿出練習紙,你能按一定的標準給這些特殊的四邊形分分類嗎?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嗎?

        練習紙:

        根據(jù)學生回答師: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這些角的大。ò鍟罕龋氵可以用尺量一量它們的邊長(板書:量)。

        2.小組合作進行分類。

        師:下面就請你們分類,老師先給你們一些建議。(課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請你選擇好工具,定好分類的標準。

        2.分類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

        3.四人小組交流,說說你分類的理由。

        4.推薦一名同學發(fā)言。

        3.反饋、交流。

        各組派代表發(fā)言,(實物在黑板上移動展示)說說分法,并說明這樣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長方形、正方形一類(四個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一類(沒有直角)。

        (2)按邊分: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梯形一類(對邊不相等)。

       。3)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類(四條邊相等);

        梯形一類(四條邊都不相等)。

        4.小結(jié):師:你們分的好極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們再來確認一下,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五)畫四邊形(書第36頁做一做2)

        師:我們已經(jīng)會認四邊形,還會根據(jù)它們的特點進行分類,接下來我們來畫一畫四邊形,你覺得怎樣才能又標準又快的畫出這些四邊形呢?需要老師給你們提供什么工具嗎?(尺、格子圖)請你們把這6個四邊形都畫一畫,一邊畫一邊想一想,這些四邊形有什么不同。

        實物投影展示,講評。

        你覺得這些四邊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ㄩL方形、正方形有四個直角,長方形的對邊一樣長,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梯形有兩個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菱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邊形的對邊一樣長,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還有一個四邊形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四個角也都不是直角。)

       。┢此倪呅

        師:太棒了,你們把這些四邊形看的非常透徹了。信封里有一些四邊形,我們來看看有些什么,請你們四人合作,選幾個拼成一個四邊形(信封材料準備)。

        信封里的四邊形:

        交流、展示。

        還有不同拼法嗎?

        (七)課堂總結(jié)

        師: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太強了,老師佩服你們,在這節(jié)課里,你們認識了什么?它是什么樣的?還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識?四邊形還有很多知識,我們以后再學。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體驗,形成對“千米”的量感。

        2、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千米、米之間的換算

        三、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1)復習單位

        師:這個是一份上海市的地圖冊,老師也帶來了一張,同學們觀察一下,想一想這張地圖冊的厚度是多少呢? 生:3毫米

        師:那它的寬度有多長? 生:7厘米

        師:現(xiàn)在我把這張地圖冊展開,現(xiàn)在它的寬度變成了多少呢? 生:1米這是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的三個長度單位,你能給這三個單位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嗎? 生:毫米、厘米、米(老師板書)

        它們用字母如何表示? 生:mm、cm、m(板書)

       。2)生活中的mm、cm、m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 生:螞蟻,硬幣的厚度

        你覺得1毫米是長還是短? 生:很短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生:指甲蓋的寬度、回形針

        你覺得1厘米是長還是短? 生:短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米? 生:紅領巾

        你覺得1米是長還是短? 生:有點長

        10個紅領巾連起來是多長? 10米

        100個紅領巾連起來是多長? 100米

        1000個紅領巾連起來是多長? 1000米(板書:1000米)

        (3)引入

        這是哪里? 上海迪士尼樂園在今年開園了。

        我們康城學校距離上海迪斯尼樂園大約有5( )千米

        以前學習的長度單位都太小了,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更大的長度單位“千米”,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千米的認識”。(板書:千米的認識)

        2、認識千米

        那1千米有多長呢?

        這個1千米和我們1000條紅領巾連起來的1000米有什么關(guān)系?一樣長

        生活中的1千米有多長呢?

       。1)操場繞的1千米

        你們?nèi)ゲ賵錾吓懿竭^嗎?100米跑過嗎?操場上的這一段直線跑到就是100米,整個一圈跑道是400米,想一想。1千米要跑幾圈呢? 2圈半

       。2)直的1千米

        想一想:如果走出校門,沿著康新公路往南走1千米能走到哪里呢?

        11號線康新公路站

       。3)豎著的1千米

        想一想:如果把1千米豎起來,它有多高呢?陸家嘴金融中心聚集了很多高樓大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千米比這些高樓都要高很多,要2幢上海環(huán)球中心大廈疊起來那么高。大概需要300層樓那么高。

        你覺得1千米長不長? 長所以:千米通常用來表示較長的路程或者長度。

        3、認知千米的練習

       。1)填合適的單位

       。2)請你改一改(練習紙)

        小胖的爸爸媽媽在迪士尼開園不久,就帶他去游玩了,小胖還特點寫了一篇日記來介紹迪士尼。但是同學們看了這篇日記之后都偷偷的笑了,為什么呢? 有錯誤 請你幫助小胖改一改,完成練習紙第一大題

       。3)請你填一填(練習紙)

        這是什么?中國地圖,下面的這條線代表的是我國最長的`河長江,上面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他們的起源地是同一個地方就是時間上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上有世界是最高的山峰,就是珠穆朗瑪峰,你能填一填他們各自的長度和高度嗎?(同桌討論一下)完成練習紙第二大題

        4、單位轉(zhuǎn)換

       。1)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能想到哪里會運用到千米這個長度單位?

        小胖說:我去迪士尼的路上看到過2次,第一次是這。

        但是沒有千米啊,原來公里就是千米,是千米的另一種說法。

        小胖說:第二次是高速公路上就看到了千米這個長度單位,你看。

        這個指示牌上沒有千米?Km就是千米的字母表達式。

        距離我們可以用路牌表示,還可以用數(shù)射線表示。

        看到路牌的地方就是0,那下一個出口在哪里?A出口呢?B出口呢?

        上海工業(yè)區(qū)呢?

        1000米就是1千米,觀察數(shù)射線1千米里有幾個100米?

        我們學校出發(fā)去迪士尼需要5千米?

        5千米里有()個1千米,幾個這樣的1000米。所以,5千米=5000米

       。2)一起練

        8千米=8000米(8千米里有幾個1000米)

        7000米=7千米(7000米里有幾個1000米)

        2千米=20xx米(2千米里有幾個1000米)

        6000米=6千米(6千米里有幾個1000米)

       。3)自己練

        2km= m 5km= m

        11km= m 4000m= km

        6000m= km 28000m= km

        8km+1km= m 12km-6km= m

        5000m-2km= m

        5、總結(jié)

        今天你學到哪些關(guān)于千米的知識?

        評價

        對比這張課堂評價表的要求,你覺得你這節(jié)課,上課表現(xiàn)得怎么樣?能給自己打幾顆星?請你說說看。

        你的同桌呢?也請你來說一說。

        板書:

        千米的認識

        很長

        毫米mm(很短) 厘米cm(短) 米m(長)

        1千米(公里)=1000米

        1km=1000m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的大;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及操作、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建立分數(shù)概念的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去尋求分數(shù),能自己往下寫分數(sh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成功感。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初步建立幾分之一分數(shù)的概念。

        教學用具:

        各類卡片圖,各類折紙。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T:小朋友們,我們都知道在奧運賽場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學校里老師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來教育我們,你也想做一個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小法官和小老師嗎?(想。┠抢蠋熅蛠砜伎寄銈。

        出示:小華、小麗兩個小朋友。

        a:出示6個大蘋果,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要求學生說出平均分成兩份,學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分。)

        c:出示兩個漢堡,又該怎樣來分?(齊分,學生上去分。)

       。ㄐ〗Y(jié):我們都把它們進行了平均分板書。)

        d:出示一個大餅,你能公平公正地來分一分嗎?你能用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數(shù)來表示嗎?

        揭題:我們要用一個新的數(shù)來表示,它叫做分數(shù)(板書)

        (二)探究新知,不斷摸索:

        1.認識。

        T:剛才我們把一個大餅通過平均分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我們就可以用一個分數(shù)來表示,這個分數(shù)就是。那怎么來書寫呢?跟著老師一起寫(學生舉起手指一起寫),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把大餅平均分成了2份,再寫1表示其中的一份,讀作二分之一(齊讀兩遍,并舉起手跟老師一起邊演示邊說:把大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師拿起分好的大餅:左邊這一份是整個大餅的,那右邊這一份呢?(齊說:)

        同桌活動:從信封中拿出各種折紙,你能折一折這些圖形的嗎?(請學生交流,注意語言的表達。)

        T:老師也忍不住想來折一折了(拿起一個正方形的折紙,隨便一折,將它剪下,舉起一塊說是。)(學生反對,強調(diào)沒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數(shù)來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沒有碰到過的例子?(學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個分數(shù),把這個分數(shù)折出來,畫出來。

        請學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紙,折出自己想出的一個分數(shù),用畫陰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請畫得最快的幾個小朋友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寫上你所表示的分數(shù)。(教師選取部分,一起評價,并說說這個分數(shù)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學生語言的表達)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一口氣來說一說:

        2.用手勢來判一判:

        3.根據(jù)分數(shù)在圖中涂陰影,仔細觀察,比較一下這些分數(shù)的大小:

        4.它是一個長方形,把它這樣對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塊上涂上顏色,你知道每種顏色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嗎?

        (四)總結(jié)反思,拓展升華:

        1.今天,你收獲了多少,能一起來分享嗎?

        2.課外,請你再去折一折,你還能折出多少分數(shù)來?

        3.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0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70頁到74頁“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內(nèi)容。

        【教材解讀】

        《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zhuǎn)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xiàn)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做面積單位,以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guī)則。(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guān)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教學難點】

        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充分感知,理解面積的含義

        1、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什么是面積

       、徘榫硨

        老師手中有兩張紙,想請兩名同學來進行涂色比賽,看誰涂的快一些,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張?為什么?

        生可能回答,選擇小的那張,因為它小,就涂得快。

        師:其實剛才同學們說的,這張紙小,是指的它的`面小,這張紙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實每一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請你摸摸數(shù)學課本的封面在哪里,桌子的面在哪里,你感覺誰的面大一些

        生可能說桌子的面大一些。

        再摸摸椅子的面,看看黑板的面,你感覺誰的面大?

       、、教師小結(jié):剛才我們通過摸和看知道物體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們就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出示課件:課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課本封面的面積,鐘表表面的大小就是鐘表表面的面積。誰還能舉例說一說?

        2、、通過封閉圖形理解面積的含義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是物體表面的面積,F(xiàn)在老師把這幾個物體的面給大家請下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現(xiàn)在同學們看到的就是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像這樣,首尾相連,密封起來的圖形就是我們學過的封閉圖形

        它們有大小嗎?誰大?誰?(生交流方法)

        像剛才我們研究的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面積。

        板書封閉圖形

        長方形的大小就是長方形的面積,不規(guī)則圖形的大小就是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圓形的大小就是圓形的面積。你還能舉例嗎?如: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積等等。

        3、小結(jié)歸納面積的含義

        誰能來說說,什么是面積?

        師:物體表面或封面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補充板書:或

        二、動手操作,建立面積單位表象

       。ㄒ唬┱J識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設疑。

        出示兩個長寬各異,但面積相同的長方形紙,它們相比較,誰的面積大?(生交流)同學們意見不統(tǒng)一了,用觀察法更無法確定誰大誰小,用重疊法試一試。也不行,怎么辦?誰來想個好辦法?

        2、請學具幫忙:那就借助學具袋中的學具在這兩張紙上擺一擺,比出它們的大小吧!動手操作要求:請同桌兩人,每人選擇一個長方形,任意選一種學具來測量長方形的大小,比比看哪個長方形大?

        (1)全班匯報交流: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

        A:同桌兩人,一人用正方形擺,一人用圓形擺,但由于原形沒有全部覆蓋整個長方形,不能確定哪個圖形大,哪個圖形小。

        B:同桌兩人,一人用正方形擺,一人用長方形擺,由于所選的圖形大小不一樣,也不能根據(jù)小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個數(shù)來確定兩個長方形的大小。(關(guān)鍵是兩人的標準不一樣)

        C:可能有的同桌都選用正方形來測量由于所選的圖形大小一樣,所以能根據(jù)正方形的個數(shù)來確定兩個長方形的大小。、

        D: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長方形

        師質(zhì)疑:為什么不用圓形?

        生展示時,教師不做評價,讓學生交流,質(zhì)疑。(如果學生沒有用到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師可質(zhì)疑,為什么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長方形沒混著用呢?)

        3、師小結(jié):大家都認為要用同樣的學具,也就是要統(tǒng)一標準。有的小組用長方形作為標準,有的小組用正方形作為標準,都比較出了這兩張紙面積的大。

        到底使用哪種標準比較方便呢?人們習慣上用正方形的面積作為面積單位。

        學到這里,讓我們不禁想起了長度單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ǘ┱J識面積單位:

        1、為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國際上也規(guī)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書)

        2、請同學們自學課本內(nèi)容

        3、匯報學習收獲:

        師:你們學會了嗎?老師來考考你

       。1)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數(shù)學上是怎樣規(guī)定的?(生交流)從學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邊長是一厘米嗎?用手摸一摸它的大小。再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

        找找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

        如果讓同學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你的橡皮有多大,能不能量出來?如果讓你用它去量你的課桌呢?請同學們試一試?

        感覺怎樣?太麻煩了?那么有沒有更大的面積單位適合量課桌呢?(一平方分米)

        (2)一平方分米在數(shù)學上是怎樣規(guī)定的呢?(誰來說)

        在學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邊長是不是一分米?

        摸一摸它的面,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同桌兩人比劃1平方分米的大小

        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一平方分米

        量一量課桌的面大約是多少平方分米?

        (3)如果讓你拿這張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我們的教室,你感覺怎樣?(太麻煩了)老師這兒還準備了更大的面積單位?

        出示一張一平方米大的紙貼到黑板上,想一想1平方米的大小。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接近1平方米?

        估計我們的黑板大約是幾平方米?

        三、表象運用,形成技能

        1、做課本76頁第1題,做完后交流。

        2、做課本76頁第4題

        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膯挝幻Q

        黑板長4()一枚郵票的面積是4()

        小明身高128()一塊手帕的面積是4()

        小華腰圍6()一塊黑板的面積是4()

        四、全課交流,知識提升:說說你這節(jié)課印象最深的地方?

        板書課題:面積和面積單位。

        一節(jié)課馬上就要結(jié)束了,我們對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研究卻剛剛開始,老師給大家留下個課下小調(diào)查:除了今天學的,還有哪些其他的面積單位?把你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與同學和你的數(shù)學老師交流。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jié)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

        確地進行計算。結(jié)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流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植樹節(jié)馬上就到了,你們有什么計劃嗎?請看明明班的同學在干什么呢?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出示掛圖,大家看一看,這里有什么?

        1、仔細觀察并說出圖意。

        2、誰能根據(jù)這幅圖提出問題?

        3、試著解決所提問題。引出:20×3=

        4、討論算法——20+20+20=602×3=6,20×3=60

        三、嘗試解決,拓展應用

        1、每箱草莓40個,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個?(學生獨立解決,全

        班交流)

        2﹑70×830×6600×94×6020×73×80090×58×50700×4

        3、有三堆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

        90根。

       、3頭小象吃一堆香蕉,夠1天吃嗎?

       、1頭大象一個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悄氵能提出兩個數(shù)學問題,并試著解答。

        四、小結(jié):

        在這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比較簡便?本節(jié)課學生在表內(nèi)乘法的基礎上,學習并掌握了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方法。

        板書設計:

        小樹有多少棵

        有3捆樹苗,每捆20棵,一共有小樹多少棵?

        20×3=60﹙棵﹚

        答:一共有小樹60棵。

        需要多少錢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知道周長的含義,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4.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和估算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材說明

        本單元是在前面“空間與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內(nèi)容包括: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周長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索和應用,對實物的估量等。

        本單元分三段編排。第一段主要教學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第二段主要教學周長的含義及計算。第三段主要講一些物體長度的估量,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具體安排如下頁表。

        在編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幾何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與空間觀念密切相關(guān)的素材,并遵循兒童學習數(shù)學的規(guī)律,選擇了活動化的呈現(xiàn)方式,目的是加強有關(guān)空間觀念的內(nèi)容。

        標題

        具體內(nèi)容及要求

        主題圖

        校園場景圖。豐富學生對四邊形的感性認識。

        四邊形

        從各種圖形中區(qū)分出四邊形,認識四邊形的特征。

        平行四邊形

        結(jié)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動讓學生感悟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以及與其他四邊形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初步建立平行四邊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

        周長

        利用實物和一些圖形,說明周長的含義,并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進一步加深對周長的理解。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發(fā)現(xiàn)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估計

        通過畫一畫、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估量一些物體的長度。

        教學建議

        長期以來,關(guān)于“幾何”的課程內(nèi)容和目標,在小學階段主要側(cè)重于長度、面積和體積的計算,較少涉及三維空間的內(nèi)容,使學生的空間觀念、空間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標準》將以往的“幾何”拓展為“空間與圖形”,是對我國傳統(tǒng)數(shù)學課程內(nèi)容的一次重大變革,符合數(shù)學課程改革的國際趨勢。為此,小學階段的教材削弱了單純的平面圖形周長、面積、體積等的計算,加強了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增加了圖形變換、位置的確定等內(nèi)容,加強了幾何建模以及探究的過程。這樣,把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有機地融合,與數(shù)學課程中各個分支進行整合,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空間與圖形”的教育價值,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把握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因此,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關(guān)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

        如上所述,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是小學數(shù)學幾何教學的重要任務。而學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和空間與圖形有關(guān),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是發(fā)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教材選擇了許多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題材作為教學素材,如把校園體育運動場景作為單元的主題圖,用一個小朋友移推拉門的情境作為平行四邊形的導入材料,等等。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將視野從課堂拓寬到生活的空間,并引導他們?nèi)ビ^察生活,從現(xiàn)實世界中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空間與圖形的問題。

        2.注重數(shù)學實踐活動,突出幾何探究過程。

        空間觀念是在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的;貞浬罱(jīng)驗、觀察實物、動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也是學生理解抽象的數(shù)學的重要手段。因為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征還是圖形特征、性質(zhì),對于小學生來講,都比較抽象。教材在提供大量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時,采用了許多活動化的呈現(xiàn)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等。教學時,教師就應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從事數(shù)學活動,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jīng)歷從現(xiàn)實空間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探索圖形性質(zhì)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從而獲得鮮明、生動和形象的認識,進而形成表象,發(fā)展空間觀念。

        3.了解教材編排特點,恰當把握教學要求。

        學生對一些知識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過程。因此,教材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識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結(jié)構(gòu),把“空間與圖形”的內(nèi)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學段中,每一學段都有相應的目標。這樣,既突出每個年級的學習重點,又注意前后連貫。如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材就分兩段編寫。本單元是第一次出現(xiàn),只要求學生能夠從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中識別出哪個是平行四邊形,對它的一些特點有個初步的直觀認識即可。第二次將在第二學段出現(xiàn),要求學生理解:兩組對邊平行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梢,同一內(nèi)容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教學要求。

        另一方面,教材在不同的年段采用不同的表達形式。就拿常見的數(shù)學概念來說,在小學階段,盡管描述式和定義式是最主要的兩種表示方式(定義式是用簡明而完整的語言揭示概念的內(nèi)涵或外延的方法,描述式是用一些生動、具體的語言對概念進行描述),但低年級采用描述式較多,中年級逐步采用定義式。在整個小學階段,大部分概念沒有下嚴格的定義,而是從學生所了解的實際事例或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幫助他們感悟概念的本質(zhì)屬性。本單元教材的編排也是如此,對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周長等都沒有下嚴格意義上的定義,如周長,只要學生能結(jié)合具體的物體或圖形說明周長的含義即可。對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材也沒有分別概括出相應的計算公式(長+寬)×2和邊長×4。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計算的方法有一個獨立思考、不斷感悟和比較的過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現(xiàn)象。

        因此,具體教學時,要認真研讀《標準》,仔細分析教材,恰當把握教學要求。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概念、公式等。

        4.本單元可用6課時完成。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內(nèi)容】

        第五冊《三角形的分類(2)》P56到59.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能按三角形邊的長短對三角形進行分類,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

        2、能根據(jù)三角形邊之間的關(guān)系理解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折疊,探索,初步體會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2、通過小組學習活動,養(yǎng)成協(xié)作精神。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應用的樂趣,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教學重點】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教學準備】小棒、三角形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師:我們在二年級時已經(jīng)初步學了一點有關(guān)三角形的知識。誰能說說你對三角形有哪些認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ㄒ唬﹦邮植僮鳌⒁耘f引新

        1、三角形按角分

        教師出示8三角形,請你根據(jù)角的的特征,對這些圖形進行分類,并說說這樣分的理由。

        學生交流,媒體演示:

        三角形按角分:

        2、師:小朋友說得真好,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那么三角形除了按角的特征分,還有其他分法嗎?(學生猜測)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ǘ┕餐骄,合作交流

        1、三角形按邊分

        把剛才7個三角形,請你通過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再一次進行分類,并說出分類依據(jù)。

        學生反饋:根據(jù)邊的特征,2條邊相等、3條邊相等、3條邊都不相等。

        師:3條邊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你能給它取個名字嗎?

        板:不等邊三角形。

        想一想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的角度相等嗎?

        師:我們把三條邊和三個角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稱為:不等邊三角形。

        2、研究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你怎么知道這些三角形兩條邊相等和三條邊相等的呢?

        這些邊和角都有各自的名稱,它們叫什么呢?

        自學課本: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58頁,自學一下。

        認識等腰三角形

        媒體演示(教師不說出三角形的具體名稱)

        這些三角形我們稱為什么呢?

       。ò鍟旱妊切危

        (2)認識等邊三角形

        說說這個三角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征?

        學生動手折一折:發(fā)現(xiàn)這三條邊的長短一樣長,三個角也相等。

        根據(jù)三角形邊的特征,給它們?nèi)∶帧#ò鍟旱冗吶切危?/p>

        3、辨析三類三角形中的軸對稱圖形。

        師:我們剛才分出的三類圖形都是通過折的方法得出,那你想想看它們中有我們剛剛學過的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話它的對稱軸有幾條呢?請同學們挑選一些圖形畫一畫,來驗證一下。

        師: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它們的對稱軸分別是1、3條。

        4、小結(jié)并板書

        軸對稱圖形

        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不等邊三角形

        兩邊條相等 三條邊相等 三條邊不相等

        兩個角相等 三個角相等 三個角不相等

       。ㄈ┨骄康妊切闻c等邊三角形的關(guān)系

        1、探究: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的關(guān)系

        媒體演示: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提示學生:正方形和長方形之間的關(guān)系)

        3、小結(jié):邊小結(jié)邊出示集合圈

        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四)小結(jié):三角形按邊分可以分成兩類,即等腰三角形是一類,不等邊三角形是一類,等腰三角形中包含等邊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又都是軸對稱圖形。

       。ㄎ澹┚氁痪殻号袛啵▽Φ拇颉啊獭保e的打“×”)

        1、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2、等腰三角形都是等邊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ㄏ胂虢裉鞂W的什么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ㄋ模﹦邮烛炞C、深入理解

        1、小組合作,用小棒搭等腰三角形。

        2、同桌交流,媒體出示

        既是鈍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鈍角三角形

        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既是銳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銳角三角形

        3、完成學習單

        圖1既是( )三角形又是( )三角形

        圖6既是( )三角形又是( )三角形

        4、小結(jié):根據(jù)邊和角的特征,我們知道同一個三角形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三、總結(jié):通過今天的學習,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能從實際生活問題中體會連乘解題的意義。

        2、掌握連乘遞等式計算。

        教學重難點:

        連乘的意義及計算

        教學過程:

        一、概念理解:什么是包裝?(媒體演示)

        板書:聽盒箱

        二、學習主題圖例1

        1、收集信息:從圖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板書:4聽1盒

        2盒1箱兩個條件

        2、提出問題:裝了3箱奶粉,一共有幾聽?

        板書:?聽?盒3箱

        3、分析過程:

       。1)先算什么?

       。2)再算什么?

       。3)說說你的理解:先算3箱里有幾盒,在算有幾聽

        板書:3×2=6(盒)6×4=24(聽)答:一共裝了24聽。

        4、練習:每層樓住3戶人家,紅星小區(qū)有2幢5層樓,一共居住了多少戶人家?

        分析:

        (1)有哪幾個量?板書:戶層幢

        (2)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生1:先算一幢有幾戶?再算2幢一共有幾戶?

        板書:3×5=15(戶)

        15×2=30(戶)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生:2個15是30。

        生2:先算一共有幾層?再算一共有幾戶?

        2×5=10(層)

        10×3=30(戶)

       。硗2×3×5的方法沒有學生提出來,理解上也有困難,教師可以不提)

        5、小結(jié):剛才學習的幾道題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生:都有3個數(shù)量,都要分兩步計算,都用乘法計算

        6、學習“連乘”的`表達:

        (1)介紹(2)嘗試

        3×2=6(盒)3×5=15(戶)

        6×4=24(聽)15×2=30(戶)

        7、計算

       。1)觀察什么計算順序?生: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填空:

        4×2×9 5×6×2

        =()×9(8是哪里來的?)=30×()(為什么填2?)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操作、想象等活動,會將三角形按邊分類,并知道三角形的名稱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量、猜、想象等活動進一步辨析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征。

        3.在操作、辨析等活動中初步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關(guān)系。

        教學重點:三角形邊的特征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關(guān)系。

        教學準備:搭三角形的小棒、PPT

        教學過程:

        引入

        師:看PPT,這3個圖形是什么圖形?

        生1:三角形

        生2: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師:對啊,這些都是三角形,我們已經(jīng)知道三角形按角來分,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三角形的.分類,不過今天我們是按邊來分類。

        出示課題:三角形的分類

        新知探究

        動手操作: 搭三角形

        要求:(1)想一想用哪三根小棒

       。2)搭一搭形狀不同的三角形

        討論交流,歸納分類

        把搭的不同的三角形展示到黑板上

        師:想一想,這么多三角形,你準備分為幾類,怎么分?

        生1:分三類沒有邊相等的分一類,有兩條邊相等的分一類,有三條邊相等的分一類。

        生2:分兩類沒有邊相等的分一類,有邊相等的分一類。

       。ㄈ绻麤]有學生說出第二種想法)師:指著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我能不能說這個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生:可以

        那你們覺得三角形,按邊可以分為幾類?

        兩類:有兩條邊相等的分為一類,沒有邊相等的分為一類。

        學習三角形的名稱和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我們同學們想知道,這些三角形我們叫它們什么三角形嗎?

       。1)自學課本P58

        師:沒有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邊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有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

       。2)通過練習,鞏固概念

        歸納小結(jié):有2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這相等的兩條邊叫做腰,另一條做底,底所對的角叫做頂角,腰和底所夾的角叫做底角。有3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三角形按邊的分類

        師: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三角形的名稱,那這回誰能把三角形按邊的分類來說一說:

        三、動手操作,再次探究

        1.等腰三角形可能是( )

        A.銳角三角形 B.鈍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以上三種都有可能

       。1)學生動手操作 (2)上來展示 (3)交流

        發(fā)現(xiàn):等腰三角形三種都有可能,媒體演示。

        2.等邊三角形可能是( )

        A.銳角三角形 B.鈍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以上三種都有可能

        (1)學生動手操作 (2)上來展示 (3)交流

        發(fā)現(xiàn):等邊三角形只可能是銳角三角形,媒體演示。

        動手折一折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發(fā)現(xiàn):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等腰三角形有1條對稱軸

        等邊三角形有3條對稱軸

        師: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那能不能說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生:不行,因為還有不等邊三角形。

        總結(jié)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要問嗎?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5-19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5-23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口算乘法》數(shù)學教案06-04

      (經(jīng)典)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篇07-02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練習四》數(shù)學教案06-07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篇)03-09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篇02-01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練習五》數(shù)學教案06-07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毫米、分米的認識》數(shù)學教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