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2-01 12:20:1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篇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通過不同題型,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連續(xù)進位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連續(xù)進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練習(練習三第1題)。

        6×7+4= 2×8+6= 7×9+5=

        5×5+3= 3×9+7= 8×6+4=

        2.提問: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乘法計算順序是什么?在豎式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練習三第2題。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學生分組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注意連續(xù)三次進位的題目,指名回答時要讓學生說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幾,是如何得到的。

        2.練習三第3題。

        (1)出示題目中條件,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小云有5本相冊,每本96張照片;小蘭有4本相冊,每本126張照片。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小云有多少張照片?

        小蘭有多少張照片?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練習三第4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4.練習三第5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5.對比練習(練習三第6題)。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先讓學生觀察每組中上下兩道題,說一說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發(fā)現(xiàn)的?再動手計算。

        三、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學生,你獲得哪些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70頁到74頁“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內(nèi)容。

        【教材解讀】

        《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zhuǎn)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xiàn)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做面積單位,以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guī)則。(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教學難點】

        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充分感知,理解面積的含義

        1、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什么是面積

       、徘榫硨

        老師手中有兩張紙,想請兩名同學來進行涂色比賽,看誰涂的快一些,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張?為什么?

        生可能回答,選擇小的那張,因為它小,就涂得快。

        師:其實剛才同學們說的,這張紙小,是指的它的面小,這張紙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實每一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請你摸摸數(shù)學課本的封面在哪里,桌子的面在哪里,你感覺誰的面大一些

        生可能說桌子的面大一些。

        再摸摸椅子的面,看看黑板的面,你感覺誰的面大?

       、啤⒔處熜〗Y:剛才我們通過摸和看知道物體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們就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出示課件:課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課本封面的面積,鐘表表面的大小就是鐘表表面的面積。誰還能舉例說一說?

        2、、通過封閉圖形理解面積的含義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是物體表面的面積,F(xiàn)在老師把這幾個物體的面給大家請下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F(xiàn)在同學們看到的就是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像這樣,首尾相連,密封起來的圖形就是我們學過的封閉圖形

        它們有大小嗎?誰大?誰?(生交流方法)

        像剛才我們研究的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面積。

        板書封閉圖形

        長方形的大小就是長方形的面積,不規(guī)則圖形的大小就是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圓形的大小就是圓形的面積。你還能舉例嗎?如: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積等等。

        3、小結歸納面積的含義

        誰能來說說,什么是面積?

        師:物體表面或封面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補充板書:或

        二、動手操作,建立面積單位表象

        (一)認識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設疑。

        出示兩個長寬各異,但面積相同的長方形紙,它們相比較,誰的面積大?(生交流)同學們意見不統(tǒng)一了,用觀察法更無法確定誰大誰小,用重疊法試一試。也不行,怎么辦?誰來想個好辦法?

        2、請學具幫忙:那就借助學具袋中的學具在這兩張紙上擺一擺,比出它們的大小吧!動手操作要求:請同桌兩人,每人選擇一個長方形,任意選一種學具來測量長方形的大小,比比看哪個長方形大?

       。1)全班匯報交流: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

        A:同桌兩人,一人用正方形擺,一人用圓形擺,但由于原形沒有全部覆蓋整個長方形,不能確定哪個圖形大,哪個圖形小。

        B:同桌兩人,一人用正方形擺,一人用長方形擺,由于所選的圖形大小不一樣,也不能根據(jù)小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個數(shù)來確定兩個長方形的大小。(關鍵是兩人的標準不一樣)

        C:可能有的同桌都選用正方形來測量由于所選的圖形大小一樣,所以能根據(jù)正方形的'個數(shù)來確定兩個長方形的大小。、

        D: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長方形

        師質(zhì)疑:為什么不用圓形?

        生展示時,教師不做評價,讓學生交流,質(zhì)疑。(如果學生沒有用到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師可質(zhì)疑,為什么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長方形沒混著用呢?)

        3、師小結:大家都認為要用同樣的學具,也就是要統(tǒng)一標準。有的小組用長方形作為標準,有的小組用正方形作為標準,都比較出了這兩張紙面積的大!

        到底使用哪種標準比較方便呢?人們習慣上用正方形的面積作為面積單位。

        學到這里,讓我們不禁想起了長度單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二)認識面積單位:

        1、為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國際上也規(guī)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書)

        2、請同學們自學課本內(nèi)容

        3、匯報學習收獲:

        師:你們學會了嗎?老師來考考你

       。1)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數(shù)學上是怎樣規(guī)定的?(生交流)從學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邊長是一厘米嗎?用手摸一摸它的大小。再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

        找找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

        如果讓同學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你的橡皮有多大,能不能量出來?如果讓你用它去量你的課桌呢?請同學們試一試?

        感覺怎樣?太麻煩了?那么有沒有更大的面積單位適合量課桌呢?(一平方分米)

       。2)一平方分米在數(shù)學上是怎樣規(guī)定的呢?(誰來說)

        在學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邊長是不是一分米?

        摸一摸它的面,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同桌兩人比劃1平方分米的大小

        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一平方分米

        量一量課桌的面大約是多少平方分米?

       。3)如果讓你拿這張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我們的教室,你感覺怎樣?(太麻煩了)老師這兒還準備了更大的面積單位?

        出示一張一平方米大的紙貼到黑板上,想一想1平方米的大小。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接近1平方米?

        估計我們的黑板大約是幾平方米?

        三、表象運用,形成技能

        1、做課本76頁第1題,做完后交流。

        2、做課本76頁第4題

        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膯挝幻Q

        黑板長4()一枚郵票的面積是4()

        小明身高128()一塊手帕的面積是4()

        小華腰圍6()一塊黑板的面積是4()

        四、全課交流,知識提升:說說你這節(jié)課印象最深的地方?

        板書課題:面積和面積單位。

        一節(jié)課馬上就要結束了,我們對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研究卻剛剛開始,老師給大家留下個課下小調(diào)查:除了今天學的,還有哪些其他的面積單位?把你的調(diào)查結果與同學和你的數(shù)學老師交流。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3

        教學內(nèi)容

        例1: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

        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

        例2: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tǒng)計圖

        例1:平均數(shù)的含義和求法

        求平均數(shù)

        例2:用平均數(shù)來比較兩組數(shù)據(jù)的總體情況

        13——14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

        教學目標:

        1、向?qū)W生介紹兩種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會看這兩種統(tǒng)計圖,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完成統(tǒng)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3、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理解平均數(shù)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教學重點:

        會看兩種統(tǒng)計圖

        教學難點:

        起始格與其他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第38頁例1

        教學目標:

        1、向?qū)W生介紹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會看這種統(tǒng)計圖,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完成統(tǒng)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ǔ鍪緬靾D、引導學生觀察并理解圖意)

        如果超市的王經(jīng)理,現(xiàn)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種品牌礦泉水的銷售情況,還想知道下周該進些什么品牌的礦泉水。你有什么好辦法?(統(tǒng)計)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縱向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觀察。

        說說這個統(tǒng)計圖與以前見過的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

        2、它的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

        3、根據(jù)統(tǒng)計表,你能完成下面這份統(tǒng)計圖嗎?

        3、學生討論并說明如何完成統(tǒng)計圖。

        4、提問:如果用橫軸代表銷售量,用縱軸代表不同的品牌,該怎樣設計這樣的統(tǒng)計圖?

        5、小組合作學習

        6、小組匯報

        7、出示規(guī)范的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完成。

        你能跟同學說說完成這樣的條形統(tǒng)計圖時要注意什么?

        8、討論:如果下周要進貨,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哪種品牌的礦泉水應該多進些?你能說說理由嗎?

        三、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在前幾個學期,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收集數(shù)據(jù)和整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會用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來表示統(tǒng)計的結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統(tǒng)計、、、、、、讓學生理解、體驗統(tǒng)計的1、展示數(shù)據(jù)2、科學預測、決策作用。

        四、鞏固練

        課本40頁第一、第四題

        五、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第2課時例2

        教學目標:

        1、向?qū)W生介紹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不一致的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會看這種統(tǒng)計圖,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完成統(tǒng)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我們學校的校醫(yī)非常關心我們同學的身體健康,經(jīng)常要了解我們同學的體重,身高等,(出示班級座位圖)

        如果老師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組6位同學的身高的情況,你有什么辦法能讓老師一眼就看明白?

        2、提問:你打算怎樣完成這份統(tǒng)計圖?

        3、出示幾個空白的條形統(tǒng)計圖,讓學生根據(jù)統(tǒng)計表嘗試完成條形統(tǒng)計圖。

        4、如果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這個小組學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比較合適?

        5、出示教材上的統(tǒng)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

        你能說說破這個統(tǒng)計圖跟我們以前學過的.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嗎?

        用折線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個單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個單位?

        這樣畫有什么好處?

        6、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匯報。

        在統(tǒng)計圖的縱軸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單位量是不同的(第一個圖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讓學生按照例子把其他兩個同學的條形補充完整。

        8、學生討論:什么情形下應該使用這樣的統(tǒng)計圖?這種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是什么?

        9、觀察體重統(tǒng)計圖,看看這個圖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個單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

        9、這個統(tǒng)計圖跟我們剛才學習的學生身高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

        10、獨立完成書上的統(tǒng)計圖

        小組進行學習小結。

        這種統(tǒng)計圖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樣本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絕對值都比較大(如本例中學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體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樣本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異值又相對比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體重的最小差異分別是1厘米和1千克)。當出現(xiàn)這種情形時,會出現(xiàn)一種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單位量較。ㄈ绲谝粋統(tǒng)計圖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統(tǒng)計圖中的條形就會很長,如果每格代表的單位量較大(如第二個統(tǒng)計圖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難在統(tǒng)計圖中看出不同樣本之間的差異。所以,為了比較直觀地反映這種差異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較大單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較小單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這種統(tǒng)計圖中的縱軸上,起始格是用折線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區(qū)別。

        10、通過完成這一份統(tǒng)計圖。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的作用。

        11、你想對這些同學說些什么?

        出示“中國10歲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值”,引導學生把學生的身高、體重與正常值進行對比,找出哪些學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學生的體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嵺`作業(yè))讓學生從報紙、書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統(tǒng)計圖表,并找出相應的信息,可以培養(yǎng)學生從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鞏固練習:40頁2、41頁3、5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體驗,形成對“千米”的量感。

        2、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千米、米之間的換算

        三、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1)復習單位

        師:這個是一份上海市的地圖冊,老師也帶來了一張,同學們觀察一下,想一想這張地圖冊的厚度是多少呢? 生:3毫米

        師:那它的寬度有多長? 生:7厘米

        師:現(xiàn)在我把這張地圖冊展開,現(xiàn)在它的寬度變成了多少呢? 生:1米這是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的三個長度單位,你能給這三個單位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嗎? 生:毫米、厘米、米(老師板書)

        它們用字母如何表示? 生:mm、cm、m(板書)

       。2)生活中的mm、cm、m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 生:螞蟻,硬幣的厚度

        你覺得1毫米是長還是短? 生:很短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生:指甲蓋的寬度、回形針

        你覺得1厘米是長還是短? 生:短

        我們的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米? 生:紅領巾

        你覺得1米是長還是短? 生:有點長

        10個紅領巾連起來是多長? 10米

        100個紅領巾連起來是多長? 100米

        1000個紅領巾連起來是多長? 1000米(板書:1000米)

       。3)引入

        這是哪里? 上海迪士尼樂園在今年開園了。

        我們康城學校距離上海迪斯尼樂園大約有5( )千米

        以前學習的長度單位都太小了,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更大的長度單位“千米”,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千米的認識”。(板書:千米的認識)

        2、認識千米

        那1千米有多長呢?

        這個1千米和我們1000條紅領巾連起來的1000米有什么關系?一樣長

        生活中的1千米有多長呢?

        (1)操場繞的1千米

        你們?nèi)ゲ賵錾吓懿竭^嗎?100米跑過嗎?操場上的這一段直線跑到就是100米,整個一圈跑道是400米,想一想。1千米要跑幾圈呢? 2圈半

       。2)直的1千米

        想一想:如果走出校門,沿著康新公路往南走1千米能走到哪里呢?

        11號線康新公路站

       。3)豎著的1千米

        想一想:如果把1千米豎起來,它有多高呢?陸家嘴金融中心聚集了很多高樓大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千米比這些高樓都要高很多,要2幢上海環(huán)球中心大廈疊起來那么高。大概需要300層樓那么高。

        你覺得1千米長不長? 長所以:千米通常用來表示較長的路程或者長度。

        3、認知千米的練習

       。1)填合適的單位

        (2)請你改一改(練習紙)

        小胖的爸爸媽媽在迪士尼開園不久,就帶他去游玩了,小胖還特點寫了一篇日記來介紹迪士尼。但是同學們看了這篇日記之后都偷偷的笑了,為什么呢? 有錯誤 請你幫助小胖改一改,完成練習紙第一大題

       。3)請你填一填(練習紙)

        這是什么?中國地圖,下面的這條線代表的是我國最長的河長江,上面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他們的起源地是同一個地方就是時間上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上有世界是最高的山峰,就是珠穆朗瑪峰,你能填一填他們各自的長度和高度嗎?(同桌討論一下)完成練習紙第二大題

        4、單位轉(zhuǎn)換

        (1)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能想到哪里會運用到千米這個長度單位?

        小胖說:我去迪士尼的路上看到過2次,第一次是這。

        但是沒有千米啊,原來公里就是千米,是千米的另一種說法。

        小胖說:第二次是高速公路上就看到了千米這個長度單位,你看。

        這個指示牌上沒有千米?Km就是千米的字母表達式。

        距離我們可以用路牌表示,還可以用數(shù)射線表示。

        看到路牌的地方就是0,那下一個出口在哪里?A出口呢?B出口呢?

        上海工業(yè)區(qū)呢?

        1000米就是1千米,觀察數(shù)射線1千米里有幾個100米?

        我們學校出發(fā)去迪士尼需要5千米?

        5千米里有()個1千米,幾個這樣的1000米。所以,5千米=5000米

       。2)一起練

        8千米=8000米(8千米里有幾個1000米)

        7000米=7千米(7000米里有幾個1000米)

        2千米=20xx米(2千米里有幾個1000米)

        6000米=6千米(6千米里有幾個1000米)

       。3)自己練

        2km= m 5km= m

        11km= m 4000m= km

        6000m= km 28000m= km

        8km+1km= m 12km-6km= m

        5000m-2km= m

        5、總結

        今天你學到哪些關于千米的知識?

        評價

        對比這張課堂評價表的要求,你覺得你這節(jié)課,上課表現(xiàn)得怎么樣?能給自己打幾顆星?請你說說看。

        你的同桌呢?也請你來說一說。

        板書:

        千米的認識

        很長

        毫米mm(很短) 厘米cm(短) 米m(長)

        1千米(公里)=1000米

        1km=1000m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5

        【教學內(nèi)容】

        第五冊《三角形的分類(2)》P56到59.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能按三角形邊的長短對三角形進行分類,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

        2、能根據(jù)三角形邊之間的關系理解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ǘ┻^程與方法

        1、通過折疊,探索,初步體會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2、通過小組學習活動,養(yǎng)成協(xié)作精神。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應用的樂趣,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教學重點】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教學準備】小棒、三角形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師:我們在二年級時已經(jīng)初步學了一點有關三角形的知識。誰能說說你對三角形有哪些認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ㄒ唬﹦邮植僮、以舊引新

        1、三角形按角分

        教師出示8三角形,請你根據(jù)角的的特征,對這些圖形進行分類,并說說這樣分的理由。

        學生交流,媒體演示:

        三角形按角分:

        2、師:小朋友說得真好,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那么三角形除了按角的特征分,還有其他分法嗎?(學生猜測)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ǘ┕餐骄,合作交流

        1、三角形按邊分

        把剛才7個三角形,請你通過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再一次進行分類,并說出分類依據(jù)。

        學生反饋:根據(jù)邊的特征,2條邊相等、3條邊相等、3條邊都不相等。

        師:3條邊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你能給它取個名字嗎?

        板:不等邊三角形。

        想一想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的角度相等嗎?

        師:我們把三條邊和三個角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稱為:不等邊三角形。

        2、研究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你怎么知道這些三角形兩條邊相等和三條邊相等的呢?

        這些邊和角都有各自的名稱,它們叫什么呢?

        自學課本: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58頁,自學一下。

        認識等腰三角形

        媒體演示(教師不說出三角形的具體名稱)

        這些三角形我們稱為什么呢?

       。ò鍟旱妊切危

        (2)認識等邊三角形

        說說這個三角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征?

        學生動手折一折:發(fā)現(xiàn)這三條邊的長短一樣長,三個角也相等。

        根據(jù)三角形邊的特征,給它們?nèi)∶。(板書:等邊三角形?/p>

        3、辨析三類三角形中的軸對稱圖形。

        師:我們剛才分出的三類圖形都是通過折的方法得出,那你想想看它們中有我們剛剛學過的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話它的對稱軸有幾條呢?請同學們挑選一些圖形畫一畫,來驗證一下。

        師: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它們的對稱軸分別是1、3條。

        4、小結并板書

        軸對稱圖形

        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不等邊三角形

        兩邊條相等 三條邊相等 三條邊不相等

        兩個角相等 三個角相等 三個角不相等

       。ㄈ┨骄康妊切闻c等邊三角形的關系

        1、探究: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的關系

        媒體演示: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ㄌ崾緦W生:正方形和長方形之間的關系)

        3、小結:邊小結邊出示集合圈

        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ㄋ模┬〗Y:三角形按邊分可以分成兩類,即等腰三角形是一類,不等邊三角形是一類,等腰三角形中包含等邊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又都是軸對稱圖形。

       。ㄎ澹┚氁痪殻号袛啵▽Φ拇颉啊獭,錯的打“×”)

        1、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2、等腰三角形都是等邊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ㄏ胂虢裉鞂W的什么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四)動手驗證、深入理解

        1、小組合作,用小棒搭等腰三角形。

        2、同桌交流,媒體出示

        既是鈍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鈍角三角形

        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既是銳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銳角三角形

        3、完成學習單

        圖1既是( )三角形又是( )三角形

        圖6既是( )三角形又是( )三角形

        4、小結:根據(jù)邊和角的特征,我們知道同一個三角形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三、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nèi)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nèi)畫高。

        教學難點:

        三角形高的確定及畫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一、找一找,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師:從這么多圖形中的找到三角形,在生活中對三角形并不陌生,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書:三角形的特性)

        二、動手操作,構建概念

        1.畫一畫,探索三角形的定義

       。1)師:你們會畫三角形嗎?現(xiàn)在就在練習本上畫一畫吧。(學生畫三角形)

       。2)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nèi)對比、評價一下你們畫的三角形。討論: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

       。3)師:同學們說了自己的想法,到底誰說的更準確呢?別著急,老師先請大家?guī)蛡忙,判斷老師邀請來的圖形朋友是不是三角形好嗎?(出示下面圖形)

       。4)全班交流,說說這些圖形哪些是三角形,為什么?

        學生匯報預設:圖①不是,因為它有四條邊。圖②不是,因為有一條邊彎曲了,不是線段;圖③不是,因為沒有封閉起來;圖④不是,有一條線段多出一部分了;圖⑤是三角形;

       。5)師:要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條件呢?引導學生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教師板書: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重點討論理解“三條線段”、“圍成”。

        2.自學課本,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師:同桌互相指一指,說一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并在自己畫的三角形里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指名說出三角形的邊、頂點和角。

        3.介紹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師:為了表達方便,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這個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讓學生給自己畫的三角形標上字母,起個名字。

        三、動手操作、學習三角形的高

        1.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訂校服。

        2.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

        師: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呢?課件出示

        3.學畫三角形的高。

        師:現(xiàn)在同學們已經(jīng)認識了三角形的高,你會畫三角形的高嗎?

       。1)學生在練習紙上畫三角形的高。指名學生板演,并講解畫高的方法,教師適當給予點評。

        (2)嘗試在三角形上畫出另外兩條高。討論:三角形有幾組高和底?

       。3)全班集體評價,總結三角形高的畫法及注意事項。

        4.鞏固練習

        師:請你選擇一個喜歡的三角形,畫出已知底邊上的高。教師選出幾幅作品讓學生集體評價。注意指導學生如何畫直角三角形的高。

        三、實驗解疑,探索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1.聯(lián)系生活,尋找三角形的特性

        老師帶來了一些圖片,看看生活中的三角形。為什么這些地方要用到三角形呢?

        2.游戲激趣,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特性

        游戲:拉一拉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哪種圖形更牢固?(板書: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

        3.解決問題 ,應用三角形的特性

        四、鞏固運用,提高認識

        1.填空誰最棒。

       。1)由三條線段( )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 )條高、( )條底。

       。3)三角形具有( )性。

        2. 思維大比拼。

        小白兔和小猴子都用籬笆圍了一個菜園,誰的方法更牢固些?為什么?

        五、總結評價,回顧全課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特性

        ——具有穩(wěn)定性

        定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7

        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小樹有多少棵。(教材第30~31頁)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結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明確算理。

        難點: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能夠正確地進行口算。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植樹造林、綠化環(huán)境的好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小樹的問題,有興趣嗎?

        【設計意圖:借助談話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探究體驗,經(jīng)歷過程

        師:請看下面的情境圖,說說從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課件出示教材第30頁情境圖)

        學生可能會說:

        我知道每捆楊樹有20棵,圖中有3捆楊樹。

        我知道每車裝有楊樹500棵。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想到什么問題呢?

        生:3捆楊樹一共有多少棵?

        師:這個問題你會解答嗎?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1:可以用加法計算,每捆有20棵楊樹,3捆就是3個20相加,即20+20+20=60(棵)。

        生2:我們也可以根據(jù)乘法的意義用乘法計算,3個20的和是多少,就是20×3;根據(jù)乘法口訣“二三得六”,知道3個2是6,可以推算出3個20是60。

        師:你喜歡用加法計算還是喜歡用乘法計算?為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喜歡用乘法計算,因為用乘法計算簡便。

        師:4捆楊樹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一算。

        學生嘗試自己計算,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組織學生交流匯報,對解答正確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

        師:園林工人運走了3車樹苗,一共運走了多少棵?

        生1:已知每車樹苗是500棵,3車就是3個500相加,500+500+500=1500(棵)。

        生2:求3車樹苗有多少棵,就是計算3個500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即500×3,根據(jù)5×3=15,可以推算出500×3=1500(棵)。

        師:算一算下面的式題,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課件出示教材第30頁最下面式題)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討論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匯報,只要學生說得合理,就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匯報,經(jīng)歷探索多種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三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可能會說:我學會了整十、整百數(shù)與一位數(shù)的口算乘法。

        我知道可以用表內(nèi)乘法來解決很多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規(guī)律的能力!

        板書設計

        小樹有多少棵

        教學反思

        1.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進而引導學生探索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2.這是整個單元內(nèi)容學習的起點,要格外注意讓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重視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歸納。

        3.這節(jié)課的教學對學生來說并不難,是在以前已經(jīng)學習的乘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可以完全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主動探索,以合作的方式總結出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方法。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在游戲比賽中初步感知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并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知道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

        2、通過判斷,辨析和驗證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和理解,并認識對稱軸,根據(jù)特征會找和畫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讓學生初步感知幾何圖形的美,同時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并理解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

        教學難點:根據(jù)特征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

        教學準備:媒體、圖形等。

        教學過程:

        一、比賽引入,初步感知。

        1.女同學和男同學比眼力,老師分別給你們看一個圖形的一部分,猜一猜是什么?出示:相關圖形的一半,

        女:蝴蝶、飛機、

        男:木梳、電筒、

        宣布比賽結果,激化矛盾

        男生覺得比賽內(nèi)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圖形另一半與看到的一半一樣,他們猜的圖形兩邊不一樣。

        女生猜的圖形兩邊真的一樣嗎?(媒體演示)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認識完全重合(板書)

        5.再次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A.出示:半張電話圖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圖形?

        B.能用最簡單的方法驗證電話圖形兩邊完全重合嗎?

        C.演示:“對折”、“完全重合”

        D.學生動手驗證樹的圖形兩邊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說驗證結果。

        學生得出結論: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板書)

        6.認識對稱軸

        二、自主探究,體驗新知

        1.判斷下列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雙喜圖在判斷中進一步明確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中間的直線是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同一方向的一雙鞋對折后,圖形兩邊沒有完全重合,進一步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征的認識。

        C、兩條相對的'魚

        D、葉子圖

        2、用手式比劃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字母:E T 漢字:中田)

        3.判斷圖中紅線是對稱軸嗎?(小組討論)

        只有沿紅線對折后圖形兩邊完全重合,紅線才是圖形的對稱軸。

        4.小結:我們怎樣來判斷圖形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三、動手操作,內(nèi)化新知

        1.以小組為單位挑出軸對稱圖形

        A、每組都有一張信封,信封內(nèi)有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圓各種圖形,學生動手驗證出軸對稱圖形。

        B、學生動手找出各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C.小組匯報

        2.小結:有的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有的軸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有的軸對稱圖形有無數(shù)條對稱軸。

        四、課堂總結,拓展提升

        生活中有許多軸對稱現(xiàn)象,你能舉例嗎?

        媒體出示生活中的軸對稱現(xiàn)象,欣賞對稱的美。

        3,學生制作軸對稱圖形

        總結:你是怎么剪的?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9

        教學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本(試用本)三年級第一學期P54—55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的含義。

        2、會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3、在觀察、思考、和動手折的過程中,認識和找出對稱軸,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

        4、領略自然界的美妙與對稱世界的神奇,激發(fā)數(shù)學審美情趣,領會數(shù)學美。

        5、通過小組協(xié)作和交流活動,提高協(xié)作學習的意識和研究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按對稱軸將軸對稱圖形畫完整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剪刀,彩紙

        教學過程:

        一、生活經(jīng)驗,引入新知:

        1、出示圖片

        2、問:這些圖形美嗎?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反饋:它們都是對稱圖形。

        追問:什么叫做對稱?

        預設:1)左右相等。2)左右圖形大小相等、形狀相同。……

        3、判斷:上面的圖形是不是從下面剪出的,為什么?

        反饋:第一組是,第二組不是,因為第二組圖形左右不對稱。

        總:生活中也有不少對稱現(xiàn)象。

        4、想一想:我們學過哪些圖形也是對稱的?

        生:反饋。

        找一找:打開袋子,找一找對稱圖形。

        學生反饋。

        預設1:1、3、5、6、7、8

        預設2:1、3、5、7、8

        2)問:你有辦法證明你的猜想嗎?

        反饋:對折。

        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總:像這樣對折后,左右兩邊圖形能完全重合的叫做軸對稱圖形。

        出示課題:軸對稱圖形。

        二、鞏固新知,認識對稱軸:

        1、拼一拼:用兩個平行四邊形平成一個軸對稱圖形。

        反饋:

        2、下面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用方格紙判斷)

        反饋:小火車并不是軸對稱圖形。松樹和五角星是軸對稱圖形。

        問:你是如何用方格紙判斷圖形是否對稱的?

        生:對準圖形的頂點判斷。然后數(shù)方格。

        總結:圖形對折以后,兩邊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它的這條折痕所在的直線,我們叫它對稱軸(板書)

        【策略說明:通過“觀察、分類、驗證(折)、”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探索與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三、數(shù)對稱軸,拓展思維

        1、找一找,數(shù)一數(shù)

        交流反饋。

        問:觀察表格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反饋:圖形的邊越多,對稱軸就越多。……

        2、做一做: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比一比誰剪的對稱軸最多?

        【策略說明:通過欣賞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剪一個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感受和諧的對稱美,讓學生感到軸對稱就在我們身邊,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

        七、總結

        今天,我們在課堂上體會了怎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八、作業(yè)布置:《練習冊》P71—72

        【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對折后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

        2條4條0條無數(shù)條1條

        畫軸對稱圖形要點:先找對稱軸,然后找對稱點,再連線。

        【策略說明:通過欣賞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剪一個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感受和諧的對稱美,讓學生感到軸對稱就在我們身邊,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

        七、總結

        今天,我們在課堂上體會了怎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八、作業(yè)布置:《練習冊》P71—72

        【板書設計】

        軸對稱圖形

        對折后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

        2條4條0 無數(shù)條1條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知道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感知四邊形的特征,能判別四邊形。

        教具、學具:課件一套、三角尺、四邊形、格子紙等。

        教學過程:

       。ㄒ唬└兄倪呅蔚奶卣

        1.認識四邊形。

        (1)師:(板書課題)看一看,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你見過四邊形嗎?你認為它是什么樣的?

        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等四邊形的圖片。

        (2)出示下列學生沒有說到的圖形。

        師:那這個是四邊形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嗎?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判斷四邊形。

       。1)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圖形,請你判斷一下它們是四邊形嗎?(書第35頁中的圖形補充4個圖形,用課件展示。)

        說說為什么不是。那你覺得四邊形光有四條邊行嗎?是怎樣的四條邊?(補充板書:直的。)

       。2)你有沒有辦法把這些不是四邊形的圖形改成四邊形?(根據(jù)學生回答課件中操作。)

        (二)尋找四邊形

        1.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師:同學們真能干,經(jīng)過你們的修改,這些圖形都成了四邊形,那請你們找一找在你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是四邊形的。請你摸給大家看。

        2.找主題圖中的四邊形。

        師:其實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你看這是一幅校園圖,你能從中找到四邊形嗎?(課件出示,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應的四邊形用紅色閃一閃,提取出來放在屏幕的右邊。)

       。ㄈ┬〗Y:我們找到了這么多的四邊形,那么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呢?(多指名學生說)

       。ㄋ模┧倪呅畏诸

        1.指導分法。

        師:雖然這些都是四邊形,可它們的樣子還是有些不同的,你們看,這是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菱形,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這個是任意四邊形(在黑板上邊指邊說)。接下來請你們拿出練習紙,你能按一定的標準給這些特殊的四邊形分分類嗎?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嗎?

        練習紙:

        根據(jù)學生回答師: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這些角的大。ò鍟罕龋,你還可以用尺量一量它們的邊長(板書:量)。

        2.小組合作進行分類。

        師:下面就請你們分類,老師先給你們一些建議。(課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請你選擇好工具,定好分類的標準。

        2.分類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

        3.四人小組交流,說說你分類的理由。

        4.推薦一名同學發(fā)言。

        3.反饋、交流。

        各組派代表發(fā)言,(實物在黑板上移動展示)說說分法,并說明這樣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長方形、正方形一類(四個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一類(沒有直角)。

        (2)按邊分: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梯形一類(對邊不相等)。

        (3)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類(四條邊相等);

        梯形一類(四條邊都不相等)。

        4.小結:師:你們分的好極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們再來確認一下,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ㄎ澹┊嬎倪呅危〞36頁做一做2)

        師:我們已經(jīng)會認四邊形,還會根據(jù)它們的特點進行分類,接下來我們來畫一畫四邊形,你覺得怎樣才能又標準又快的畫出這些四邊形呢?需要老師給你們提供什么工具嗎?(尺、格子圖)請你們把這6個四邊形都畫一畫,一邊畫一邊想一想,這些四邊形有什么不同。

        實物投影展示,講評。

        你覺得這些四邊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長方形、正方形有四個直角,長方形的對邊一樣長,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梯形有兩個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菱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邊形的對邊一樣長,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還有一個四邊形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四個角也都不是直角。)

       。┢此倪呅

        師:太棒了,你們把這些四邊形看的非常透徹了。信封里有一些四邊形,我們來看看有些什么,請你們四人合作,選幾個拼成一個四邊形(信封材料準備)。

        信封里的四邊形:

        交流、展示。

        還有不同拼法嗎?

       。ㄆ撸┱n堂總結

        師: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太強了,老師佩服你們,在這節(jié)課里,你們認識了什么?它是什么樣的?還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識?四邊形還有很多知識,我們以后再學。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46——49頁上的內(nèi)容。

        教學目的:

        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shù),能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年、月、日計時法。

        教學難點:

        計算一年內(nèi)有多少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答:2小時=()分60秒=()分60分=()小時

        二、新授。

        1、課題:認識年、月、日。

        提問引入:我們以前學過了一些時間單位,如小時、分、秒,誰知道還有哪些時間單位?

        引入年、月、日,并板書課題。

        問:誰知道一年有幾個月?

        2、認識年歷。

        師生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年歷。

        教學生學會看年歷,并且指導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一邊回答問題:一年有幾個月?

        每個月的天數(shù)都一樣嗎?各有幾天?

        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分別找出:兒童節(jié)、元旦、國慶節(jié)、教師節(jié)、勞動節(jié)、婦女節(jié)的月、日,說出今年這些節(jié)日是星期幾。

        用鉛筆在今年的年歷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幾月幾日,說出那天是星期幾。

        3、認識平年和閏年。

        問: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嗎?(出示幾張不同年份的.年歷)

        使學生明確: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83頁有關平年、閏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確定閏年的方法:教師講解:經(jīng)過科學家的測定,地球繞太陽轉(zhuǎn)一周的時間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大約是355天6小時。用公歷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閏年。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閏年。

        強調(diào):通常每4年中有一個閏年。公歷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須是400的倍數(shù),才是閏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

        16051840190219441955

        21001976198719942400

        4、學會記大月與小月的方法。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2

        第一單元

        第一課我愛我的家

        教學目標:

       。薄⒍萌巳硕加凶陨淼募,人的生活離不開家,培養(yǎng)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病⑼ㄟ^講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fā)愛家的情感。

        3、通過學習了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溫暖,培養(yǎng)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教學難點:

        了解家庭的過去,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課程準備:

       。、教學課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1、聽曲《可愛的家》,讓大家猜猜這是什么曲子,會唱的一起唱。

        2、聽教師朗誦一首詩歌:《我愛我家》

       。场⑼瑢W們,你們都有自身的家,你們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關心照顧下健康生長,你們愛自身的家嗎?現(xiàn)在請我們的同學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身的家。

        二、認識自身的家庭

       。、讓兩名同學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紹自身家的家庭成員和家居環(huán)境。

        2、談話,讓學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點,每個家庭也各有特點,不同地區(qū),人們的家居和生活習慣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時候最想家

        1、看圖說說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他們?yōu)槭裁聪爰摇?/p>

        2、說說你什么時候最想家,為什么?

        四、有家感覺真好

        1、看照片評價照片中的小孩有一個什么樣的家。

        2、教師給學生介紹自身也有一個溫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況,談談自身對家庭愛的一些體會和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關愛下生長的。

        五、我愛我家

        1、請學生用彩筆在教材上畫自身家居的外觀或內(nèi)景,或者把家居的特點和自身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動。

        2、展示個別同學的作品,并讓他說說怎樣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張剪貼畫,貼在墻上;將零亂地房間收拾干凈、整齊。

        3、同學們各抒己見:我們應該用什么行動去愛我們的家?

        六、講講我家歷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師先講講自身小時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長小時候的故事。

        2、讓學生將自身的調(diào)查情況在小組或班級中匯報,也可以將找到的照片和實物向大家做介紹。

        3、交流一下調(diào)查后的感想。談一談,自身從中知道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談我的.煩惱。

        1、教師:家庭是溫暖的,是我們快樂生長的搖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但是在實際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學也會遇到過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煩惱”,現(xiàn)在,請我們的同學說說心里話。

        2、讓學生自身談談與家長發(fā)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決的。大家互相交流解決矛盾的經(jīng)驗。

        3、教師設置三種選擇,學生先選其一,并說明自身選擇的理由:爸爸媽媽愛我,我也愛他們;爸爸媽媽有時對我不好,我還是愛他們;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們。

        4、選讀一位學生的習作,宣讀。

        八、小結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愛我們的家和我們的家人吧,愿我們的家庭生活更加溫馨、更加美滿!

        第二課、我們的學校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自身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系。

        2、通過觀看學校的櫥窗、展板、專欄、學校特色角等,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在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的同時,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

        3、通過了解學校的發(fā)展變化和全校師生取得的各種成果,形成為學校感到驕傲自豪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發(fā)生“我也要為校爭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學校,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對學校的認識和對未來學校的神往。

        二、教學重點

        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系。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

        教學難點

        從學校文化中,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生為校爭光的愿望。

        三、活動準備

        1、收集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照片,學校的展板、專欄、文化墻、學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過去和現(xiàn)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圖片。

        2、收集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學校的照片。

        四、教學過程

       。ㄒ唬┮魳芬耄

        1)播放歌曲《學校中的喜悅》

        2)提問:聽了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嗎?你們喜歡學校的生活嗎?

       。ǘ┴S富多彩的學校生活。

        1)看圖片,了解學校開展了哪些活動。

        2)說說自身參與學;顒拥募o念品,回憶自身參與的學;顒樱缛腙爼r的照片,參與活動時的照片,競賽中獲的獎,春游時買的小紀念品,活動后寫的日記,上課時畫的圖畫,制作的美術作品。

        3)講一講對自身印象最深的學;顒。

       。ㄈ⿲W校文化探秘

        1)將學生實地了解到的本校的學校文化寫成一個小報告。內(nèi)容可以為“學校文化面面觀”、“我最感興趣的一角”、“我給學校文化的寄語”等幾方面展開。

        2)小組討論,學校設計這樣的學校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能從實際生活問題中體會連乘解題的意義。

        2、掌握連乘遞等式計算。

        教學重難點:

        連乘的意義及計算

        教學過程:

        一、概念理解:什么是包裝?(媒體演示)

        板書:聽盒箱

        二、學習主題圖例1

        1、收集信息:從圖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板書:4聽1盒

        2盒1箱兩個條件

        2、提出問題:裝了3箱奶粉,一共有幾聽?

        板書:?聽?盒3箱

        3、分析過程:

        (1)先算什么?

       。2)再算什么?

        (3)說說你的理解:先算3箱里有幾盒,在算有幾聽

        板書:3×2=6(盒)6×4=24(聽)答:一共裝了24聽。

        4、練習:每層樓住3戶人家,紅星小區(qū)有2幢5層樓,一共居住了多少戶人家?

        分析:

       。1)有哪幾個量?板書:戶層幢

       。2)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生1:先算一幢有幾戶?再算2幢一共有幾戶?

        板書:3×5=15(戶)

        15×2=30(戶)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生:2個15是30。

        生2:先算一共有幾層?再算一共有幾戶?

        2×5=10(層)

        10×3=30(戶)

       。硗2×3×5的方法沒有學生提出來,理解上也有困難,教師可以不提)

        5、小結:剛才學習的幾道題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生:都有3個數(shù)量,都要分兩步計算,都用乘法計算

        6、學習“連乘”的`表達:

       。1)介紹(2)嘗試

        3×2=6(盒)3×5=15(戶)

        6×4=24(聽)15×2=30(戶)

        7、計算

       。1)觀察什么計算順序?生: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填空:

        4×2×9 5×6×2

        =()×9(8是哪里來的?)=30×()(為什么填2?)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4

        三維目標:

        1、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教育學生從小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借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時鐘

        學具準備:每人準備一個時鐘、口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úシ判履曷(lián)歡晚會的片段)

        師: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師: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象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 新授

        (一)認識鐘面上的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 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 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 如果是讀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取方法進一步類推。

        4、 體驗1秒鐘

       、 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所經(jīng)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 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

        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 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shù)一個數(shù),看誰數(shù)得最準確。

        ④ 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 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shù)一個數(shù)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xiàn)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shù)據(jù)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 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shù)字12走到數(shù)字6,這表示經(jīng)過幾秒?從數(shù)字6走到8,表示經(jīng)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 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ǘ┨剿鞣峙c秒之間的關系

        1、師:如果秒針從數(shù)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shù)字12,這時經(jīng)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ㄈ┚毩暎后w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

        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么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么事。

       。ㄋ模┬〗Y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里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三、 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四:1

        補充:

       、傥覀兩弦还(jié)課的時間是40( )。

       、谛∶髋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表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時間?凑l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后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四、 作業(yè)

        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如練習十四第3題)

        教學后記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刻度尺,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cm,借助實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并通過估測,形成初步的估測意識。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在測量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養(yǎng)成做事嚴謹、認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長度單位,用厘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用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數(shù)學課文、鉛筆等。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比一比這兩本書,哪本長,哪本短呢?兩本書到底有多長,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們這幾課就學習這個問題。

        2、探究新知

        學習第2頁例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小組討論。

        b、交流匯報: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鉛筆、鉛筆盒、課本做為工作測量。下面每4個人為一組和老師一起用手測量課桌的長度。

        C、動手操作,合作完成。

        匯報:相同的課桌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同呢?學生的五拃長,老師的三拃長。

        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手,結果一定會是不同的。

        歸納: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為標準進行測量。

        學習第3頁例2

        a、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

        數(shù)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線有長有短,我們叫它刻度線。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b、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釘、田字格本,小組合作,共同操作。

        學習第3頁例3

        a、發(fā)一張課前準好的彩紙,請同學們先估量一下它的長度,然后動手操作量一量。

        b、請一名同學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確,然后同學評議。

        教師:一定要把彩紙的左端對準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個數(shù)字上,就是幾厘米。

        3、課堂練習

        學完測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項,讓學生試著測量準備好的鉛筆等物體。

        教師提出要求:

        a、正確準確的測量自己準備好的物體(鉛筆、橡皮、小刀等)

        b、先獨立測量后小組交流

        c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體的左端要對準直尺上的“0”刻度。

        4、鞏固提升

        1、用直尺測量自己的數(shù)學課文的短邊。為了照顧理解能力差點的孩子,鞏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難的安排。

        2、課件出示兩種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哪種是正確的,這樣的練習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準確的掌握測量的方法。

        課后小結

        a、提問: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b、教師總結

        1、厘米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鄰兩個數(shù)之間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時,要把直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板書

        認識厘米和使用厘米測量

        1、認識刻度尺

        2、認識1厘米從刻度0到刻度1

        3、認識幾厘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紙條右端對著數(shù)字幾,就是幾厘米。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5-19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09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13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篇)03-09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口算乘法》數(shù)學教案06-04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間隔排列》數(shù)學教案06-04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練習四》數(shù)學教案06-07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練習五》數(shù)學教案06-07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集合15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