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好書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好書讀后感 篇1
漫長的暑假如同一條小河一樣,于我而言,河里面的鵝卵石就是我所讀的課外書。在暑假讀過的書中,我最喜歡的要數法布爾先生寫的《昆蟲記》了。這本昆蟲記雖然比語文書還要厚。但我想這一定是法布爾先生的心血之作。里面寫的昆蟲有很多很多,比如:毛茸茸的狼蛛,可恨的' 菜青蟲,美麗的蝴蝶,好幫手七星瓢蟲等等。
在這兒,我先給大家講講那可恨的的菜青蟲吧!菜青蟲大家可能會在蔬菜上見到過幾次,但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卻是十分熟悉,在他們眼里菜青蟲是厭惡至極的大壞蛋。農民伯伯通常嘴里嚷嚷著:“看那,這個卷心菜的葉子被菜青蟲啃得七零八落,好惡心啊!這個時候,菜青蟲往往就躺在那片菠菜葉上飽餐一頓呢!他愛啃食所有蔬菜,是蔬菜的克星。菜青蟲媽媽一般都會把卵產在那些新鮮,完整的大青葉上面。
他們不會像辛勤的麻雀媽媽,離開巢穴去給自己的子女們找吃的。他們一產下卵 就一走了之。那片新鮮菜葉便是充足的營養(yǎng)。農民總是把菜青蟲一一除掉。 但擒賊先擒王。大王沒有抓住,就會繁殖更多的下一代。但是,高爾基先 生聽說農民們有一種祖先留下來的消滅菜青蟲的有效辦法。先在陽光最猛 烈的地方設一個木制的十字架,在頭頂上擺上羊頭骨或者牛頭骨。距他們 的祖先說:“菜青蟲最喜歡呆在有光亮的地方,羊頭骨或者牛頭骨可以通 過陽光放射光線。它們爬上了骨頭上面。那里曬,熱,干,最關鍵的是沒 食物。一,二個小時就能曬死一條菜青蟲。農民只是說偶爾在頭骨上見到 過幾條菜青蟲被曬死。祖?zhèn)飨聛淼霓k法只能消滅少部分的,大部分都呆在 自已那一片大菜葉上睡覺。現在爛菜葉少了,價值更加高了。
你看《昆蟲記》給我們講了多少昆蟲。比如我們上初中時要上生物課 可能會用到的。最重要的是它讓我們又增長了一些知識。比如我外公種菜 時也會遇到菜青蟲啃食蔬菜的時刻。但他們不知道怎么預防,用農藥呢, 賣出的收獲少了。自已吃怕對身體有害。自從我看了《昆蟲記》,知道了高 爾基先生那里的農民祖先有種消滅菜青蟲的有效方法。我外公使用了一下。 還真有效?炊鄷冒!我外公常贊嘆道。
我愛看《昆蟲記》,更加愛看課外書。
好書讀后感 篇2
世界文學居人高爾基的小說《童年》是作家的自傳體小說,它是高爾基成長的第一個足跡。書中描繪了十九世紀末俄羅斯的社會生活畫面。
這個學期,我認真地拜讀了這部作品,有太多的感想和感悟。說起童年,在我的眼里是陽光、幸福和快樂的,可是讀完高爾基的《童年》,我發(fā)現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真是太艱辛了。阿廖沙童年時寄居在外祖父家,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貪婪、殘忍;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斗角,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斗毆。外公嚴厲而暴躁,經常打他兩個舅舅,更是不喜歡他,他不但幼年喪父,11歲時還失去母親,外祖父破產。從此他失去生活依靠,獨闖社會,浪跡天涯……似乎一切的不幸都降臨在他的頭上,只有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像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的心。她常常給阿遼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在無形之中就教育了他應該做一個樂觀,善良,獨立,內心強大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又是一個熱愛學習的童年,他在書中說到,小的時候,我想象自己是一個蜂窩,各種各樣的粗人,全像蜂蜜一樣,把自己的生活知識和思想送進蜂窩里,他們盡自己所能,大量地豐富著我的心靈,只有這種蜂蜜往往是骯臟而味苦的,但是要是知識,就是最甜的蜜。
這段話充分體現了當時蘇聯(lián)(現俄羅斯)孩子渴望學習的精神,當時的學校少的可憐,大多數的孩子只能在大街上玩耍,雖然很想上學,但條件不允許,他們只能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學習,充實自己。相比之下,我們現在和他們簡直是天壤之別,我們的學校一棟棟教學樓拔地而起,操場平坦寬闊,一間間教室寬敞明亮,窗明幾凈,空調、電視、投影儀,各種各樣的現代化裝備一應俱全,再加上認真負責、樂于助人的老師,我們現在的條件在那時的蘇聯(lián)(現俄羅斯)兒童估計想都不敢想,但是我們身邊的許多人卻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珍惜學習的機會,不求上進,得過且過,虛度光陰。
讀完《童年》這部作品,我深深的意識到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低頭,做一個樂觀向上,充滿自信和勇敢的人。
好書讀后感 篇3
利用暑假的時間,我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讀了意大利著名兒童作家亞米契斯的代表作品《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這本書中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故事主要通過一件件平凡,細致的事情,記敘了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展示出人類的善良與純潔,贊揚了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書中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學習,敘寫發(fā)生在安利柯身邊的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下啟發(fā)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講述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jié),作者都把“愛”表現得深入精髓,大至國家、社會、民族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愛,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愛的教育》里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勇事跡。它只是通過一個小學生用寫日記的形式,講述了很多小故事,讓人從中感受到人類是多么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書中所寫的也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充滿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
書里的字里行間充滿了愛。其實,細細想來,在我們的身邊,愛無處不在。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里,有親人的愛,親戚的愛,朋友之間的愛。長大了,上學了,又擁有老師的愛,同學的愛……愛,像空氣,每天圍繞在我們身邊,我們從未離開過它,也從未失去過愛。愛可以使浪子回頭,愛又可以激發(fā)人無窮的力量。記得有一首歌里唱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現在的社會中,也有許多需要我們幫助的弱勢群體,但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富有愛心,就像書中二年級的洛佩蒂,為了救一個一年級的學生,竟然失去了一條腿!我覺得所有象洛佩蒂這樣富有愛心,擁有正義感的人,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同學們,我們該愛的不僅僅是身邊的親人,朋友,還有很多的人等著我們去愛。我想:我們在擁有愛的同時,一定要去播散愛,讓需要愛的人得到愛,讓整個世界充滿愛,讓世界變得更加絢爛!
好書讀后感 篇4
拿起《邊城》這本書,它的封面中透露著一股朦朧與平靜,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撫平了你蹙起的眉頭,撫去了你內心喧囂的迷霧。它樸實而富有詩意,像一個經過時間沉淀的老人自然純凈。
如果不是那一夜的風雨,或許生活仍將在平淡中繼續(xù)。那剛剛萌發(fā)的愛情的念頭,或許還要在曲折中前進。然而就是那場風雨帶走了渡船,也帶走了翠翠唯一的親人――祖父。或許他就是為這里的渡船而存在的吧,所以當渡船被沖走時,作者給予了他們倆相同的命運。生命就是這樣,總會有消亡,也總會有繼續(xù)。如老船夫的渡船被沖走,但新渡船又會出現。也如繼承了祖父遺志的小孫女一樣,仍然在做著擺渡人的事情。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沒有眾多鮮明的人物,甚至純真的愛情也是剛剛萌發(fā),而沒有如熾熱的火焰。就在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面――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里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只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下,小船收渡。如山間的溪水清流婉轉,如天上的白云輕飄悠然。但卻是生命的真諦。
沈從文曾說:“我要表現的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而不悖乎于人生的形式。”在他的筆下,邊城風土人情的描繪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但文字中不免透出絲絲凄涼,像一塊剔透的卵石貼在水面上。翠翠與儺送朦朧又脆弱的愛情,似一朵陽光下的花朵,清新又健康,沒有生離死別的.感人淚下,沒有險象環(huán)生的來之不易,沒有充滿銅臭的權勢交易,沒有如幻如夢的大團圓結局。明明是你情我愿,心心相印,為什么翠翠與儺送的愛情還是以悲劇結束呢?
李健吾先生在評論邊城說:“作者的人物全部良善,本身卻含有悲劇成分,唯其良善,我們才更易于感染到悲哀的力量。自然越是平靜,自然人越是顯得悲哀!痹谇嗌骄G水、黃狗素人、號子歌聲的邊城中,翠翠接下了祖父的責任,平靜地擺著渡,夢里浮起了那個遙遠的歌聲。目前的悲劇似乎還有一線轉機,因為“這個人也許永遠都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
好書讀后感 篇5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了由班主任老師推薦的一本世界名著《童年》,作者是偉大的前蘇聯(lián)作家高爾基。這部舉世聞名的小說深深地吸引著我,每每翻開那封面,我便如癡如醉,甚至讀到廢寢忘食。我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把它讀完,讀完后我的內心感慨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本書是一本自傳體小說,參照的正是高爾基自己悲慘的童年生活。小說的主人公阿廖沙是個孤兒,寄居在外祖父家里,外祖父吝嗇又殘暴,兩個舅舅自私且粗野,只有外祖母心疼他,給他講故事,教他做人。阿廖沙受盡了各種苦難和折磨,在外祖父家被歧視,在學校被欺侮,母親出現后也并沒有改善他的生活,反而因為自己生活的不如意也總發(fā)脾氣。阿廖沙再回到外祖父家的時候,外祖父已經破產了,阿廖沙撿破爛賣錢,以優(yōu)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便永遠告別了學堂,此時,母親逝世的消息傳來,而阿廖沙卻已經要去“人間”自謀生路了。
《童年》是高爾基所著的三部曲之一,其余兩部是《在人間》和《我的大學》,作者在這本書中描繪了一個歷經磨難的.少年,同時也把當時社會的黑暗和殘酷展現在了我的面前。作者生動的描述讓我在讀書的過程中常常會聯(lián)想,覺得自己就是阿廖沙,他快樂我就快樂,他痛苦我也跟著落淚,讀到為了生活阿廖沙只能去撿破爛的時候,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畫,畫中一個瘦削的男孩在臭氣熏天的垃圾堆里,頂著烈日背著口袋,不停地翻找著……與他相比,我的生活無憂無慮,沒有煩惱和痛苦,就像生活在蜜罐兒里,父母每天無微不至地照顧我,讓我衣食無憂,可以坐在教室里安然地學習知識。然而,我卻經常不滿足,總犯錯誤,當我看完這本書后,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有多么幸福,跟阿廖沙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猶如天堂一般。所以,從現在起我要變得更加懂事,好好珍惜這幸福的生活,好好感激和報答給我這一切的父母。
文中的阿廖沙讓我成長了許多。每個人的童年不盡相同,但是都值得我們去珍惜和守護,即使童年有些不如意,也要學會忍耐和克服,這樣我們才能從童年走出來,真正成長為一個合格的人。
好書讀后感 篇6
書是打開知識大門唯一的鑰匙,又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更是全人類的營養(yǎng)品。它指引我們走向美好生活,頑強奮斗,不斷進取。
上學期,在校園流動閱覽室的圖書中,我選讀了《時代廣場的蟋蟀》這本書。這是一本有趣的童話故事書,也是一本國際小說,獲得鈕伯瑞兒童文學銀獎,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只蟋蟀(柴斯特)、一只老鼠(塔克)和一只貓咪(亨利)之間的真摯友情。蟋蟀柴斯特因貪吃跳進了一個野餐籃,從康涅狄格州鄉(xiāng)下的草場來到紐約最繁華的地方——時代廣場的地鐵站。蟋蟀柴斯特遇到了聰明的塔克老鼠和憨厚的亨利貓,還遇到了愛他的主人——男孩瑪利歐。蟋蟀柴斯特用它絕妙的音樂天賦回報了朋友們的真摯友情,幫助瑪利歐一家擺脫了困境,自己也成為了震驚整個紐約的演奏家。然而柴斯特卻滿心失落,思念起鄉(xiāng)下自由自在的安靜生活來,在朋友塔克和亨利的理解和幫助下,她終于回到了自己深愛的`故鄉(xiāng)。
讀完了這本書,我感覺任何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永遠記得那只名叫柴斯特的蟋蟀,記住它那嘹亮而韻味無窮的鳴叫。還會記住亨利、塔克、柴斯特真摯的友誼。我深深的明白友情是多么的重要,患難見真情,當你自己需要幫助,身邊又沒有親人時,就只有朋友能夠幫助你了,當你幫助了你的朋友,等你需要幫助時,你的朋友就能夠幫助你,就像文中的三只小動物和瑪利歐一樣。朋友能在你傷心的時候安慰你,能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幫助你,這才是真正的朋友。
《時代廣場的蟋蟀》這本書太有趣了,它激起起了我看書的興趣,讓我明白了一個人不光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道理。書將是我永遠的好朋友,陪伴我快樂成長。從現在開始,我一定還要在校園流動閱覽室的圖書去選擇我喜歡的書來看,因為只有讀書才能豐富自己,改變自己。
好書讀后感 篇7
讓阿廖沙記憶深刻的還有就是他的兩個不成器的舅舅要分家,米哈伊爾和雅科夫對家里貢獻并不多,但像兩個小蛀蟲一樣啃食著外祖父。分完家,米什卡舅舅不滿意在雅科夫舅舅的挑唆下來砸外祖父家,能感覺到外祖父的絕望,外祖母的護兒心切,在利益面前親情往往是脆弱的,那個時代如此,現代亦是如此。
阿廖沙很頑皮喜歡在街上與別的孩子打架,為此他沒少挨外祖父的教訓,他發(fā)現離外祖父家不遠處的.軍官家的孩子與其他孩子很不一樣,他渴望與他們成為朋友,可現實卻不允許,軍官和外祖父都不同意他們成為朋友,因為在那個年代,階級差別很現實,在我看來,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門第之間的差別,依然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阿廖沙的母親有一天給他叫到跟前,讓他叫另一個男人父親時,他的內心是糾結的,無奈的,心情是壓抑的。但是他無法改變這個事實,往往大人們的決定,小孩子沒有決定權和選擇權,只有接受的份兒,他們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強加給小孩子,我覺得這是很殘忍的。很長一段時間阿廖沙都不能很好的接受這個現實,母親的愛本來給他就不多,還要被別人分走,內心是無比難受的。
阿廖沙漸漸長大,外祖父和外祖母分開生活,他也開始學會賺錢,幾個小伙伴很好的去合作賺錢,但他們很有原則不會去偷。只是去拿該拿的,即使在那個艱苦的年代,他們幾個少年仍能堅持住本心,擁有一個很好的品格。
在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中,外祖父給了他生活的方向,教他認字學習,嚴厲管教他的生活行為,擔起了父親的重任,外祖母填補了他母愛的空缺,給他無盡的愛,讓他的童年生活不至于過度的孤僻,陰暗,缺愛。
現在有很多留守兒童都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著,他們內心是缺少父母愛的,真希望他們也可以被父母一直愛著,照看著,現實很殘酷,但往往事在人為,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一地雞毛的事兒少一些。
看阿廖沙童年的經歷,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有父母在身邊真的是太幸運了,而且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也讓我們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相對比我們是幸福的,不能說阿廖沙是不幸的,畢竟他經歷了那么多為往后的生活奠定了基礎,無論我們擁有何種童年都值得我們?yōu)樯詈炔省?/p>
好書讀后感 篇8
這個暑假,我重溫了一遍了《簡愛》,感到很有收獲。
簡愛弱小、平凡、一度貧窮而且并不漂亮,似乎不像是一個偉大故事的主角,可她卻有相當于此的舉動。在不幸的童年中長大的她沒有被生活擊垮,而是勇敢地爭取自身的自由與平等。書中,她的幾個言行片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簡父母早亡,住在舅媽家中。當常常欺負她的表兄又一次辱罵并打她時,她十分氣憤,沒有忍氣吞聲、逆來順受,而是大聲地指責他,盡最大的力氣還擊他,盡管表兄個頭、力氣都比她大得多。這時她才十歲。雖說這舉動里有絕望以及復仇的意味,但勇敢、不屈的精神卻已開始萌芽。我常想,我十歲時若遇到類似的事,能不能表現得像簡一樣呢?
由于小時侯在舅媽家受到過種種不公正的`待遇,簡愛恨透了舅媽?珊啙u漸長大,經歷了許多事,不再是個懵懂的孩子,也不再恨她了。得知舅媽重病后,簡立刻回到舅媽家并陪在舅媽身邊,和她說話。簡說:“雖然我曾發(fā)誓不再叫她舅媽,但打破了誓言我并不后悔!笨吹竭@句話時,我覺得心里某個地方被觸動了:畢竟原諒一個曾傷害過自己的人絕非易事。我忍不住要感嘆:“簡愛長大了!她是個多么可愛的人。
長大后的簡不僅善良,而且更加自立自強。 “你以為我是沒有感情的機器嗎?”她做家教時曾激動而惱怒地對主人說,“你以為我弱小、平凡、貧窮,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們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在當時,家庭教師受到歧視,可簡愛卻不覺得自己卑賤,她不卑不亢地捍衛(wèi)自己的尊嚴和人格,讓其他人接受她:他們是平等的!我被震撼了,多么可敬的話語,多么可敬的精神啊!
簡愛或許弱小,或許平凡,但卻是自己命運的掌控者。當她知道自己所深愛也愛著自己的主人結過婚而且妻子還在世時,她為了尊嚴痛苦而毅然地離開了;而后來,她得知那瘋妻子放火燒了房子墜樓而亡,而主人也為了救人折臂并失明,她又不顧一切地回到了主人身邊。正如一切最好的故事一樣,他們最終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誰又能說這幸福不是簡自己爭取來的呢?
讀完《簡愛》,我的感觸很深。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簡一樣,勇敢頑強、自立不屈,并且成為自己命運的掌控者。
好書讀后感 篇9
你體會過失去父愛的感覺嗎?你體會過在一個彌漫著仇恨的家庭里生活嗎?你體會過在痛苦與丑惡中度過童年嗎?隨著這三個疑問,我翻開了高爾基的《童年》。
書中真實描繪了自己苦難的童年。孩提時父親的逝去,兒童時伙伴的奚落,少年時外祖父的打罵,還有接踵而來、蜂擁而至的厄運:知心伙伴的死亡,身體的遍體鱗傷,原本慈愛的`母親染上惡習。這些命運上的絆腳石正如狂舞不斷的暴風雨,向年少無知阿廖沙展開猛烈的攻擊。盡管有外祖母的蔭蔽,小茨岡的開導,阿廖沙仍無法逃脫命運的魔爪。他被命運扼住了喉嚨,但他卻沒有從此屈服于命運。而是以一個勇敢、善良的心堅強地支持下去,并對粗暴的外祖父,自私自利的舅舅們,心懷鬼胎的表兄弟們展開了斗爭。人間的苦難,生活的心酸,磨練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勞動之余,勤奮自學不息。對社會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體驗和深切了解成為他創(chuàng)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那么,在如此艱難困苦令人窒息的環(huán)境里,阿廖沙為什么沒有被壓垮或變壞,反而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善良的人呢?這就好比大廈巍然屹立,是因為有堅強的支柱;航船破浪前行,是因為有指示方向的羅盤;列車奔馳千里,是因為有引導它的鐵軌。而阿廖沙生命中的支柱、羅盤,則是以外祖母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種生活,給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是他在黑暗污濁的環(huán)境中仍然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聯(lián)想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里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丑事。這里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同阿廖沙相比,我們難道不是幸運、幸福的嗎?在如此安逸的生活中,我們難道不應該珍惜時間、努力拼搏嗎?雖然天有不測風云,但——風雨過后,眼前會是鷗翔魚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荊棘,前面就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登上山頂,腳下便是積翠如云的空蒙山色。高爾基先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這個道理。高爾基先生使我明白了:別在樹下徘徊,別在雨中沉思,別在黑暗中落淚,向前看,不要回頭,只要永敢面對,就會發(fā)現,無數的陰霾不過是短暫的雨季,向前看,美好的日子即將到來!
好書讀后感 篇10
暑假時間,我讀了俄國偉大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我感到受益匪淺。
《童年》這本書生動形象的描寫了高爾基三歲到十歲的苦難生活。高爾基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死了。高爾基就隨母親來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家里有很多人。外祖父開了一家染坊,但隨著家業(yè)的衰落,外祖父變得吝嗇、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他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為了爭奪家產經常吵架、打架。在這樣一個彌漫殘暴和仇恨的家庭,幼年的高爾基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丑惡。然而,就在這可怕的家庭里,也不缺乏溫暖和光明。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外祖母有著圣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猶如一支蠟燭,看起來很微弱,但給高爾基的'精神力量是無窮的。此外,還有正直的老工人格里高里……他們都給過高爾基支持和力量,信心和勇氣!
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淚流滿面,讀完后,我閉上眼睛,那一個個人、事歷歷在目。這本書,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了一種強大的力量。使我的心靈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讓我的內心久久地不能平靜。對于高爾基來說,我們的童年真是太好了。夏天熱時,空調開了;冬天冷時,暖氣開了。放學后,回到家,大魚大肉等著你,可以盡情吃香的、喝辣的。吃了上頓,不用擔心下頓。一個個都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再看看高爾基,年幼時的他有時為了謀求生計竟想方設法的去掙錢。這種現象在現在看發(fā)生率幾乎為零。然而,就是因為我們現在過得太好了,所以我們有時不知道珍惜。所以也只有像高爾基那樣,吃過苦的人才能有那么大的成就。正如泰戈爾說的那樣:“只有經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chuàng)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的絕唱!
好書讀后感 篇11
高爾基在《童年》中寫出了許多美麗的人物形象:樂觀、純樸的小伙子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每逢節(jié)日的晚上,雅科夫就會彈吉他,奏出動人心弦的曲調。外祖母跳著民間舞,好像又恢復了青春。
外祖母給我的印象最深。文中外祖母說過“好人啊,祝你們長壽!阿廖沙,我的心肝,你看,我們過得多么安寧!多謝天上的圣母,一切都變得多么好!”表現了沒有兩個舅舅的終日爭吵,外祖母雖終日勞作,但心情愉快,也使下文自然過渡描寫她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這表現了外祖母為人善良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zhàn)勝惡。同時她知道很多優(yōu)美的民間故事,這些故事都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了正義和光明。
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爭吵。在這個家庭里,阿廖沙同時看到了人與人之間彌漫著仇恨之霧。阿廖沙一進外祖父家就不喜歡外祖父,害怕他,感到眼里含著敵意!敖淮旱臅r候,舅舅們分家了;雅科夫留在城里,米哈伊爾搬到了河對面。外祖父在田野買了一所很氣派的大宅子,樓下的石頭建筑是一家酒館還有一間幽靜的小閣樓,從后花園下去就是山溝,這里滿是光禿禿的柳樹條子!眱H兩句話就交代清了故事發(fā)展的新階段:舅舅分家,外祖父置新房。單寫“柳樹條”作環(huán)境描寫,承上啟下,也暗示了外祖父對我施暴仍將繼續(xù)。
雖父親早年去世,但他也是一位不可磨滅的正面形象!霸诨璋档男∥堇铮腋赣H躺在靠窗的地板上,他穿著白色的衣服,神自身的老長,他的光腳板的腳趾頭奇怪的張開著,一雙可愛的手安靜的放在胸前,手指也是彎的;他那一對快樂的眼睛緊緊閉著,像兩枚圓圓的黑銅錢,他和善的面孔發(fā)黑,呲著難看的牙,嚇我一跳!遍_場時的細致描寫勾畫出一個讓讀者好奇的人物形象,恰恰是“我”已亡的父親。全文的感情基調一開始就奠基了。
外祖父的兩個房客:一個是進步的知識分子,綽號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個優(yōu)秀人物,他給阿廖沙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另一個是搶劫教堂后偽裝成車夫的彼得,他的殘忍的和奴隸習氣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童年》這本書講述了許多正面人物形象和反面人物形象。給人以啟迪,它使我受益終身。
好書讀后感 篇12
這個美好的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名叫《櫻花巷的秘密》?赐赀@本書后,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主要講了大人們的各種不真實,他們會弄虛作假,從而滿足他們的欲望。秋天的櫻花樹本該更蕭瑟,可人們卻在樹上纏上假櫻花賺錢。有些孩子學東西比較慢,看起來有點“笨”,那個賣棉花糖的人就裝作醫(yī)生,說“笨”是一種病。家長們被假象迷惑,以為喝了“智慧湯”,扎“聰明針”,搶購天價的“狀元作文本”,參加“小天才培訓基地”,就可以醫(yī)治孩子的“笨”,讓孩子一蹴而就,輕輕松松變成“學霸”和“天才”。貪婪的人好像跌進了一個奇怪的夢,不愿意從夢中醒來。
看了這本書,我感觸良多。天才畢竟是少數,不可能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但只要肯努力,能堅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墒牵适轮械募议L卻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為了讓孩子變聰明,不顧一切地讓他們喝“智慧湯”,扎“聰明針”。這明明是一個傻子都能看出來的騙局,而那些家長們卻因為對孩子的期待,心存僥幸,即使是假的,他們也要以身犯險。笑貓說過的一句話:這些把人生賭注都押在孩子身上的人本來就是瘋子。我真想對這樣的`父母說——你們錯了!你們因為自己對孩子的期待而自欺欺人,不僅浪費了自己的錢,也摧殘了自己的孩子。也許假象可以滿足欲望,可是,它一旦脫下面具便不再美麗。
我有很棒的父母。他們也忘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他們跟《櫻花巷的秘密》中的父母不一樣。媽媽并不奢望我是什么天才,她只希望我可以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地學習,不斷成長。她常常告誡我:“學習任何東西都要有恒心,不要急于求成,要沉得住氣。再遠的路,慢慢地走,總會到的;再難的知識,慢慢地學,總會掌握的。千萬不要急,但也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在媽媽的影響下,我一直努力地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勝不驕,敗不餒,無論遇到什么挫折,我都努力克服,一步步向前走。正是這一點一滴的努力,使我成為了一個真正依靠實力取勝的人。
《櫻花巷的秘密》——這本陪伴我暑假的“心靈雞湯”,讓我明白了人生道理。這些道理,將是我人生旅途中永遠值得珍藏的珍寶……
好書讀后感 篇13
讀了《慈母情深》這篇課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熱淚盈眶;我更加懂得了母親的愛;使我明白了母親工作地錢是辛苦的;使我……這篇文章主要記述了:我想買一本《青年近衛(wèi)軍》這本書,就去母親工作的地方要錢,在那時,我看見母親及其瘦弱。當母親給了錢我時,我去買了水果罐頭,回家后,母親把我數落后,又湊夠了買書的錢,所以,我擁有了第一本小說。
我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這位母親十分偉大,在家里供她的孩子上學,哪怕母親工作是多么艱難,哪怕環(huán)境是多么惡劣,哪怕母親工作是多么疲倦,都會掏出錢,給孩子們買書。當我讀到“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的手心里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家里在貧寒,母親都帶著微笑,心充滿著高興,把辛苦掙來的錢給我買了這本昂貴的書,文中的母親掙來的錢是艱辛的,卻那么支持兒子讀書。作者渴望這本書,母親的通情達理,支持作者讀書,這證明一位母親是給予兒子最偉大而最深沉的'愛。
母親工作在震耳欲聾的地方里,抓緊一分一秒的時間賺錢錢,掙的錢實在是十分困難的,掙的錢也帶著辛勤和汗水。而她毫不猶豫地給兒子買書,讓孩子滿足讀書的愿望,更讓我體會到: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最無私的愛了,同時,那濃濃的愛子之情,使我再一次為那位母親充滿感動。我還記得在汶川大地震來襲時,在廢墟中塌下來的房子,發(fā)現一具遺體,她的死亡姿勢引人注意;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有一個救援員費力的把手伸進去,在女人的身子下摸索,摸到了一個孩子。在救援人員的幫忙,救出了一個3、4個月大的嬰兒。這件事令我十分震撼,那位婦女不顧一切,就把自我的孩子摟得緊緊的,生怕孩子有一絲的損傷,母親的愛是最偉大,最無私,最圣潔的,這位母親給了她的孩子兩次珍貴的生命。我聽到過這樣的一句話"上帝不能親自到每一家,所以,上帝創(chuàng)造了母親!蹦赣H的光輝籠罩了整個世界,母親這樣愛我們,我們應當用感恩的心去回報她,為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回報;好好學習,不辜負他的期望也是回報。
【好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好書讀后感03-25
讀好書的讀后感07-22
讀好書讀后感02-14
好書讀后感14篇07-21
好書讀后感13篇04-11
好書讀后感12篇10-04
好書讀后感15篇11-12
好書讀后感(15篇)07-08
好書讀后感(13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