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千米的認識》教案

      《千米的認識》教案

      時間:2024-06-27 16:42:3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千米的認識》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千米的認識》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千米的認識》教案

      《千米的認識》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 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一1000 步了解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在實踐活動中掌握1 千米的測量方法。

        2.使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初 步的空間觀察,實際估測和數(shù)學表達能力,發(fā) 展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數(shù)學知識源于生活實 踐,應用于生活實踐的思想。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好!老師發(fā)現(xiàn)我們三(2)班的 同學身材普遍較高,有的同學都趕上管老師 高了。你們看看管老師身高是多少呢?

        師生交流。(略)

        師:你能把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從大到 小有序地說一說嗎?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厘米大約有多長呢?學生比畫。

        師:如果測量1 支鋼筆的長度,你想使用 什么長度單位?

        生:我想用厘米作單位。

        師:那測量1 枚硬幣的厚度,你想使用什 么長度單位? 生:用毫米這一長度單位。

        師:能用分米作單位測量教室的長度嗎? 你想用什么作單位? 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單位更合適。

        師:那如果測量淮安到北京的距離,用什 么作單位比較合適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用千米來測量,因為如果還用 厘米或米作單位就太麻煩了。

        師:測量較長距離的長度,已經學過的長 度單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長度單位, 這個單位就是剛才同學們所說的千米。(板 書:千米)看到千米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1 千米有多長?

        生2:1 千米等于多少米?

        師:什么情況下用千米作單位呢?1 千米 有多長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這個 長度單位。(板書:千米的認識)

        【評析:通過師生身材高度的比較與猜測 的交談,幫助學生回顧和整理已經學過的長 度單位,既自然真切,又簡短扼要,同時誘導 出測量淮安與北京距離的現(xiàn)實需要與已學長 度單位不夠用的認知矛盾。這就使得新知的 導出具有兩個鮮明特點:一是營造了熟悉的 生活情境,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二是順接于已 有認知背景之中,突出了新知學習乃是現(xiàn)實 生活的需要。】

      《千米的認識》教案2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系統(tǒng)整理長度單位的知識,同時結合相關的實際應用,進一步理解、鞏固這部分知識,以期達到能靈活應用的目的。

        2、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整理知識的方法和意識。提高學生整理知識、構建知識網(wǎng)絡的能力。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的概念。

        難點是:單位間的換算和估測方法。

        教具與學具準備:教師米尺一把,5米長的細繩一條。每生一把學生尺,一張測驗試題紙,同桌一套學具材料(紙條、牙簽、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1、故事導入同學們,孫悟空神通廣大,不但能拿妖除魔,這幾天還幫助我們認識了一些新的知識;貞浺幌,孫悟空幫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呀?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長度單位知識整理。引出課題并板書:知識整理:長度單位

        若學生早有整理知識的基礎,最好讓學生自己整理知識。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不同的整理方法。

        二、匯報交流整理結果,選擇優(yōu)秀的整理方法

        1、投影展示不同的整理方法(教師在學生整理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學情)一般學生有這樣三種整理方法:按順序整理(從小到大或從大到。、打亂順序整理、只整理相鄰單位間的進率。

        2、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整理方法并說明理由(目的:幫助學生形成整理知識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

        教師小結:像這樣按順序整理知識,不但不容易漏掉或多寫而且有助于幫助我們理清它們的關系,掌握它們之間的進率。按順序整理是一種很好的知識整理方法。

        3、補充整理的結果。師問:你還知道哪些關于長度單位的知識呀?(此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把學生心里的想法說出來,有利于幫助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如:大單位適合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小單位適合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等。)

        三、操作活動,體會長度單位在生活中的應用。

        同時畫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長的線段(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長度單位的概念。)

        1、學生畫分別是1毫米、1厘米、1分米的線段。

        2、讓學生用手勢比劃1米大約有多長,嘗試用實際事例說明1千米大約有多長。

        3、估一估,量一量。我們知道了1個長度單位大約有多長,拿出手中的牙簽,這根牙簽的長度你認為用什么單位比較好?估一估有幾個這樣的單位?再測量驗證。依次是材料中小棒的長、長方形紙的長、寬,教室中黑板的長、窗戶的長、寬,課桌的長、寬等。

        4、屏幕出示數(shù)據(jù)資料,用手勢表示資料中物體的長短。最長的昆蟲,最大的蝴蝶、獵豹、最小的昆蟲飛機等。

        四、故事激趣,引入練習

        師:孫悟空不但武藝高強,還幫助我們學數(shù)學,可他有個師弟豬八戒可就差一點了,我聽說他又鬧了個大笑話呢?八戒娶媳婦的故事(目的:讓學生明白判斷物體的長度不能只看數(shù)字或只看單位)

        1、找朋友(連一連)

        8千米26厘米50毫米3分米7米

        70分米8000米30厘米2分米6厘米5厘米

        故事連結:八戒鬧了這個笑話之后,很不好意思。于是,他又去找他的師傅唐僧,虛心學習長度單位的知識。八戒拿著米尺量量這個,估一估那個,苦學10天。這天師傅給他出了過關測試卷。出示:第一關測試卷

        第一關

        1.填一填

        1千米=()米6000米=()千米

        1米=()分米38米+54米=( )米

        1米-6分米=( )分米70毫米=()厘米

        8分米=()厘米3千米=()米

        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

        8千米=()米+()米

        2、在○里填上><或=

        8千米○6000米1米50厘米○1米5分米

        9分米○2米32米+10米○50米

        300分米○300厘米5毫米○1厘米-2毫米

        學生自己做,同小組訂正,選題說算理。

        屏幕出示:第二關:在()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或數(shù)

        1、小明身高138(),他的大拇指寬約(),手腕一圈長約12()

        2、我們測量世紀學校從南門到北門的長度是多少時,用()做單位比較合適。

        3、小兔子身長4(),尾巴長約7()。

        4、一只七星瓢蟲的長度大約是5()。

        5、從壽光到濰坊的長度大約是46(),坐客車大約1個小時能到達。

        6、世紀學校小學部教學樓高約()米。

        學生口答上述各題。并說明理由。

        第三關:

        八戒一步的長度大約是8分米,有一間房子,房子的長八戒走了10步,寬走了5步,你能知道這間房子大約有多大嗎?

      《千米的認識》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問題解決,練習以米為單位的路程相加,認識米和千米之間的轉化,復習組合問題。

        2、在問題解決中養(yǎng)成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

        3、通過問題解決,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米和千米之間的轉化。

        教學難點:

        有序地設計出所有的方案,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教學準備:地圖練習紙、彩筆、課件。

        教學過程:

       。ㄒ唬┣榫骋

        1、談話導入

        2、播放視頻

       。ǘ┨骄啃轮

        任務卡1:說出從雷峰塔出發(fā)到博物館,有多少種不同走法?

        1、出示任務卡

        1)找出數(shù)學信息

        2)學生繪圖

        3)交流反饋

        2、探討方案

        1)學生討論

        2)交流反饋

        3)方案的比較

        4)討論更簡便的方法

        板書:3×2。

        板書:2+2+2

        5)延伸:再添上一條D路線

        6)小結

       。ㄈ╈柟叹毩

        任務卡2:請你搭乘出租車,快速到達博物館,取得寶箱鑰匙。車費共11元。

        1.起步價夠不夠

        1)出示出租車

        2)找出數(shù)學信息

        3)集體討論

        4)師示范解答a1(板書)

        a1:810+700+660+500+790=3460(m) 或810+700+660+500+790=3460(m)

        3460m=3km460m,3km=3000m

        3km460m>3km ,3460m〉3000m

        答:這種方案坐出租車起步價不夠。

        5)學生分組完成1條路線

        6)交流反饋

        7)小結

       。ㄋ模┱n堂總結

        你有什么收獲

        (五)思維延伸

        出示任務卡3:

        1、請你設計一條最佳路線。

        2、計算出租車費,越便宜越好。

        3、兩人合作完成。

        祝你好運!

        1、同桌合作

        2、集體交流

      《千米的認識》教案4

        一、教材分析:

        在學習了幾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以后,教材在本節(jié)教學內容中安排學習兩個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材首先給學生呈現(xiàn)了一幅體育場主題圖,提出問題——這么大的體育場,怎么測量它的面積呢?讓學生感受到前面學習的三個面積單位在實際測量中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產生了學習新的面積單位的需要。

        然后教材給這兩個單位進行界定,讓學生明確它們的實際大小。在他們的生活經驗中很少了解到和公頃、平方千米相關的東西。為了幫助學生了解1公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教材還采用“生活中的數(shù)學”的形式告訴學生200個教室的面積大約是1公頃,140個足球場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千米。:

        針對本課時的內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演示和教師與學生的探究,使學生形成1公頃的表象,建立空間觀念,認識1平方千米,知道平方米與公頃以及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應用公頃計算土地面積。。

        2、讓學生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與他們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利用進率解決換算.

        教學難點:知道公頃在實際中的應用.

        二、說教法

        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充分認識到學生的認知和發(fā)展,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在數(shù)學活動中主動參與特定的數(shù)學活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去感受、體驗、探究。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建立自信心,形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三、說學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的聽為主動的學,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運用目標教學的基本模式,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強化學生合作學習、自我思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天賦和創(chuàng)造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密度。

        四、教學過程:

        根據(jù)本課時的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公頃

        1.出示課件請你們看一看,想一想。填寫什么單位合適?

        計算機鍵盤上的小按鍵,面積大約1()計算機屏幕的面積大約8()

        我校計算機教室的面積大約96()“鳥巢”占地面積大約()()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從體驗面積單位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開始,體會“公頃”這一面積單位產生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前面的三道題目用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即可。最后一題先讓學生說一說用什么單位。估計會有學生說出用公頃。大多數(shù)學生會想到用平方米。填寫上平方米后,再寫數(shù)據(jù)200000。讓學生讀一讀。學生就會體會到單位的不適應了。我這時就可以引出新課]

        師: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板書)

        師:你們想知道1公頃有多大嗎?

        二.自主探究,認識公頃

        我是通過以下幾點來教學的

        1.認識1公頃的含義。

        談話:我們學過的面積單位都是根據(jù)邊長一定的正方形面積來確定的。例如:1平方厘米是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

        1平方分米是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1平方米是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

        這時出示課件請同學們看大屏幕,這個藍色的正方形就代表1公頃的土地面積,請你仔細觀察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讓學生說他們的發(fā)現(xiàn):我發(fā)現(xiàn)1公頃是一個大正方形,他的邊長是100米。

        那先讓我們來算一算1公頃是多少平方米:1公頃= 100 × 100=10000平方米。

        想象一下,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頃的面積有多大?

        2.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談話:讓我們來算算看,我們學校的操場面積大約有多少公頃?

        操場一邊長大約50米,相鄰的一邊長大約40米。計算:

        50×40=20xx平方米

        10000÷20xx≈5大約我們學校這樣的操場5個才能有1公頃。想像一下看,有多大。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從我們身邊的大面積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體會“公頃”這一面積單位的大小。在教學過程中,我用自己學校的操場讓學生親身體驗,再想像,會對1公頃的認識更具體。]出示課件:讓28個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每邊7個學生大約10米長)

        推想一下看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公頃。

        10000÷100=100(個)

        讓學生討論后,進行說明。

        3.進行單位換算。

        出示“試一試”中的題目: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這塊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傾?

        完成后,要求學生把解答過程和單位換算的方法與同學進行交流。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體會公頃這一面積單位在實際生活中,是從平方米換算而來。重點是體驗平方米與公頃的換算過程,怎樣方便、不錯。250與160的乘積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簡便計算。]

        簡要小結:把以平方米作單位的數(shù)量改寫成以公頃作單位的數(shù)量時,可以用原來的.數(shù)除以10000。(一萬)

        4.小試:下面我來了解公頃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情況,請看大屏幕:出示填空題,點名讓學生回答。

        1、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占地約為406000平方米,合40公頃。

        2、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面積約72公頃,合720000平方米。

        教師對教室地面的長和寬進行步測后,師生共同計算出面積。再算一算多少個這樣的教室地面面積是1公頃。

        師:其實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會計算土地面積,下面我們來聽聽數(shù)學小靈通的介紹。(課件演示)聽了這段話你能了解到什么?(生1:我能了解到1畝約等于667平方米。生2:古代勞動人民很聰明,古代的土地面積單位是畝。)

        師: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為了與國際接軌,畝這個單位已經廢除了,我們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是公頃和平方千米。

        師:請同學們說說我國陸地面積大約是多少?這里出現(xiàn)了平方公里,其實1平方千米就是1平方公里。(設計目的:采取以舊引新,從1平方厘米是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到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大,讓學生自己去探究10000平方米=1公頃,F(xiàn)代認知科學認為,知識應該由學生自己去探索構建,教師是知識引導者、合作者。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探索空間,讓學生真正經歷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經歷自己構建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

        三、認識平方千米

        師:1平方千米有多大?它與公頃和平方米有什么關系?請你根據(jù)以往的學習經驗共同研究討論一下。學生討論后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面積是1平方千米的大正方形的邊長是1000米。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邊長分別是1厘米、1分米、1米,所以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邊長為1000米。

        1平方千米=1000000(一百萬)平方米=100公頃。(板書)

        師:同學們通過積極動腦思考,自主合作交流得出了結論,真了不起!

       。ㄔO計目的:在認識了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關系后,關于平方千米的認識就完全由學生自主探究,強化了學生的自我思考意識,充分發(fā)揮了 學生的天賦和創(chuàng)造才能。)

        四、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1、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看“鳥巢”占地面積用“公頃”做單位大約是多少?

        200000平方米=20公頃

        20公頃比200000平方米在使用時方便的多了。

        2、樂清市陸地面積約1174(平方千米),約( )公頃。

       。ㄔO計目的:練習題的設計緊扣重點和難點,加強了學生認識面積單位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更有助于學生對所學面積單位的認識和理解,在此也特別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

        五、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與這些知識相關的生活資料也有所了解,希望同學們把這些資料記在自己的數(shù)學日記上。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自始至終都保持著較高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探索欲望。我特別注意讓學生養(yǎng)成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生活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

        板書:公頃、平方千米的認識

        1公頃:是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 100 × 100=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是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 1000× 1000=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板書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鞏固和掌握本課所學知識。

        我的說課內容完畢,請各位專家領導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千米的認識》教案5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過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和比米小的單位,并且初步了解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教材先通過插圖說明千米在生產實際中的應用,然后通過學生已經掌握的長度單位米,推算出新的長度單位千米,幫助學生建立起千米的觀念,并揭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1千米=1000米,為了讓學生掌握計量單位間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寫出“想”的思路,使學生在計算時有所依據(jù)。例1是見解長度單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設計了針對例1、例2的強化練習(試一試)。

        對于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觀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十分注重學生已有的基礎,強調新、舊知識的關系,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新舊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處加以復習、強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盡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觀念,使課堂教學過度自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當然,學生也并非是一張白紙,在平時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fā)表他們的意見,發(fā)揮他們的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觀念。 當然,單單靠這些要使學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觀念還是相當困難的。學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單單讓學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認識1千米的話是遠遠不夠的。記得我第一次上這一課時時,就是讓學生

        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認識1千米。結果學生對1千米觀念的建立相當差。特別是聯(lián)系生活實例時,學生就錯誤百出。使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沒有很好完成,教學的重點、難點沒有克服。

        在這次教學時,結合上一次教學中的不足,我對教學過程進行新的設計,主要圍繞“怎樣較好的使學生建立1千米的觀念”思考。為了解決這一難點,在課前我在學校附近測量出1千米的長度,教學中,在學生想象1千米之后,帶學生去實地目測一下1千米的長度,這樣,學生想象的1千米和實際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對比,學生對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觀念。從之后的練習中,也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對1千米有了比較準確的認識。當然,用目測的方法來感知1千米的長度,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有時間讓學生去走一走的話,學生對1千米的認識一定更加準確,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我讓學生課后去走一走,真實地去感知1千米的長度,加強對1千米觀念的建立。

        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的參與是比較積極的,參與面也是比較廣泛的。與第一次教學相比,教學任務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學難點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節(jié)課各部分的銜接及時間的掌控存在許多不足,在鞏固練習時沒能適當展開,沒有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

      《千米的認識》教案6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教具學具:米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每小組一張,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離,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離,看看需要走多少步 。

        沿學校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要幾分鐘

        步行的同學了解一下自己從家走到學校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表象,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利用遷移的規(guī)律,體驗探索千米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問題。

        3,感受千米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ǘ┙虒W策略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從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改造和組織了教學過程。首先,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段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感受,環(huán)繞著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fā)現(xiàn),讓學生在愉悅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交流導入,引出千米

       。ㄒ唬┙涣餍畔

        提問:課前老師帶你們去操場了解相關的信息,誰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交流信息后教師板書:

        1,走100米的路大約需要200步。

        2,沿學校200米的操場走一圈大約需要3分鐘。

       。ǘ┙沂菊n題

        師:剛才同學們匯報的時候用到了一個長度單位——米,如果我們想要測量溫州到杭州的距離,該用什么單位來計量呢 (引出千米)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

        二,聯(lián)系生活,建立表象

       。ㄒ唬┏醪浇1千米的觀念

        1,引導:對于"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什么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長 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

        2,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有關千米的這些知識,同學們,在你的印象里,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ǘ┻M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聯(lián)系實際: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你能否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 可以結合課前了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系。

        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先自己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說一說。(學生能說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這樣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約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20xx步。

        方案四:繞學校200米的操場要走五圈。

        方案五:繞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3分鐘,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15分鐘。

        ……

        (三)估計1千米的距離

        1,初步估計: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fā)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

        學生估計,師生共同評價

        2,引導(播放錄像):讓我們跟著攝像機的鏡頭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長

        3,想象:請大家閉上眼睛,跟著老師在腦海里把這段路再走一遍。我們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向東經過十字路口,再向北經過建設銀行,又經過鎮(zhèn)政府門口,一直向北就來到了甌海第三人民醫(yī)院門口。這段路程大約是1千米。

        4,體會感受: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么感覺

        5,進一步估計:(出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

        師:老師還準備了一張學校周圍的交通圖,你們的桌上也有一張,請你畫一畫,從學校出發(fā)走1千米,還可以到哪些地方

        學生獨立操作后交流匯報:(學生能匯報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從學校門口出發(fā)一直向西至蟠鳳路口。

        方案二: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向西經一幼門口,再向北至經梧田高中。

        方案三: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向東經十字路口,再一直向南至溫州中學門口。

        ……

        三,了解用途,體會價值

       。ㄒ唬┮龑W生舉例

        師:千米也稱公里,用字母km來表示。(板書: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千米 (公路上,摩托車表盤上等)

       。ǘ┬蕾p生活中的"千米"

        師:同學們真是生活中的細心人,老師也從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電腦出示指路標志)甌海實驗小學距溫州世紀廣場約7000米

        師問:你看到了什么 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 你是怎么想的 (板書:7000米=7千米)

        2,(電腦出示珠穆朗瑪峰山峰圖)珠穆朗瑪峰,高度約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師問:你又看到了什么 9千米是多少米啊 你能說說你思考的過程嗎 (板書:9千米=9000米)

        3,(電腦出示《汽車速度表》)汽車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大約是80千米。

        4,(電腦出示自行車行駛圖)自行車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大約是15千米。

        5,(電腦出示溫州至杭州高速圖)溫州到杭州高速公路連線全長約410千米。

        6,(電腦出示萬里長城圖)我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筑之一,大約長6700千米。

        (三)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還可以表示比較長的物體長度。

        四,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ㄒ唬⿷镁毩

        1,孫老師家離學校大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來學校 為什么 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2,媽媽帶小明坐長途汽車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們早上8時出發(fā),汽車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ǘ┱n外拓展

        1,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 )千米,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可行駛( )千米,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 )千米。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 )千米。(課后可在父母的幫助下到圖書館或網(wǎng)上查找這些資料。)

        2,寫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通過課前活動,即為學生課中研究1000米,認識千米提供了想象,折算,感受和思維的現(xiàn)實背景基礎,又解決了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的制約而不便操作的實踐體悟問題,為千米的教學提供了有利的認知階梯。

        在"千米"概念的揭示及空間觀念的構建過程中,引導學生把1千米與課前了解到的信息進行聯(lián)系,給學生提供一個具體的參照物,增強了學生對1千米距離的感性認識。

        利用多媒體(播放錄像)喚起對行走本地區(qū)主要街道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交流活動不僅使學生獲取了有關千米的應用知識,拓展了數(shù)學知識視野,而且在實際中進行換算,豐富了學生對原本枯燥的概念"千米"的學習情感,使學生感受了"千米"的數(shù)學和生活價值。

        課后延伸探索,拓展"千米"價值,教師在落實了教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后,課末布置了學生課后實踐調查活動,把學生帶向了研究性學習的行為中,為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

        五,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一:初步估計

        師:看來我們班同學真不錯,想出那么多好辦法來描述1千米的距離,F(xiàn)在請同學們估計一下,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fā)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呢

        生1:從學校門口到美能達照相館那里。

        師:為什么

        生1:因為我家住在梧田街54號,我每天步行回家,不用10分鐘,所以我想1千米肯定比我家還要遠。

        師:恩,你說的有道理,不過從學校門口經梧田街再直到美能達照相館那里還不到1000米,大約800米左右。

        生2:我家住在老殿后,我每天回家大約15分鐘,所以從學校到我家大約1千米。

        師:同學去過他家嗎 (舉手不到一半)他的回答也有道理,不過很多同學沒去過他家。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跟著攝像機的鏡頭,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長 (播放錄像)

        教師引導:請大家閉上眼睛,跟著老師在腦海里把這熟悉的段路再走一遍。我們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向東經過十字路口,再向北經過建設銀行,又經過鎮(zhèn)政府門口,一直向北就來到了甌海第三人民醫(yī)院門口。這段路程大約是1千米。

        ……

        師:我們已經知道1千米的大約路程,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么感覺

        生1:挺累的

        生2:腳也會有點酸。

        ……

        片段二:應用練習

        電腦出示:孫老師家離學校大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來學校 為什么 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生1:我準備步行,可以鍛煉身體。

        師:步行需要多少時間呢

        生2:1千米15分鐘,4千米有4個15分鐘要60分鐘。

        師:你算的.真快。同學們你們同意他的選擇嗎

        生3:步行太費時間了,我選擇自己開車到學校,這樣又快又省力。

        師:你知道自己開車需要幾分鐘嗎 (全班沉默)

        師引導:剛才我們已經知道,汽車每小時大約行駛80千米,估計一下1分鐘大約行駛多少千米

        生4:1千米多一點。

        師:是啊,那開車4千米大約需要幾分鐘呢

        生5:開車大約需要4分鐘。

        師:是啊,你覺得開車怎樣

        生5:很方便。

        生6:我覺得騎自行車也可以,也很方便,還可以鍛煉身體。

        師:騎自行車大約需要幾分鐘呢 請同學們估算一下。

        學生小組討論得出:騎自行車大約需要15分鐘。

        師:剛才同學們的建議都很有道理,還幫孫老師算出了花費的時間,這樣孫老師上班就不會遲到了。

        ……

        六,教學反思

        (一)注重生活經驗

        "千米"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對于學生來說,建立1千米的表象難度很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從新舊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處,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在課前,我親自帶領學生估一估,走一走100米的路程,并量出繞操場200米走一圈的時間,通過這些實踐性的課前活動,為千米的教學提供了有利的認知階梯。在課中,我又引導學生把1千米與課前了解到的信息進行聯(lián)系,給學生提供一個具體的參照物,增強了學生對1千米距離的感性認識。我還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讓學生估計1千米的路程,使學生對1千米形成一個鮮明的表象,為學生學習"千米"提供了理性思考的依據(jù)。

        (二)重視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shù)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shù)感,具有重要的價值。本節(jié)課中,在建立1千米的表象后,我先讓學生初步估計1千米的路程,再播放錄像,跟著錄像走一走1千米的路段,這樣,學生想象中的1千米和實際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對比,學生對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了1千米的觀念。然后我又出示了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讓學生進一步估計,學生有了初步的觀念后,在進一步估計中對1千米就有了比較準確的認識。在練習中選擇交通工具時,我又安排了估算時間的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同時還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數(shù)感的培養(yǎng)。

       。ㄈ﹩栴}與思考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放得很開,收得匆匆;看似熱鬧,效果平平。這節(jié)課我讓學生"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這個環(huán)節(jié)應該是放得很開的,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充分領會,認識1千米究竟有多長,教師應該在這里著力引導學生從"亂猜"過渡到"有具體的可比事物"上來,如:學校操場的跑道長200米,1千米是在跑道上跑5圈的長度等。所以我在這里讓學生結合課前了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系。但是雖然我這樣說了,三年級的學生還是不能馬上從"亂猜"過渡到"有具體的可比事物"上來,以至于浪費了一些時間,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學中這個問題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和思考。

      《千米的認識》教案7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認識》是小學數(shù)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并且初步了解了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shù)學和理解數(shù)學”。由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千米這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會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觀念比較困難。因此,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使學生建立千米的觀念,在建立千米觀念的基礎上去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又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的關鍵是盡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加學生對千米的感性認識。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熟記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化聚。

        2、能力目標:在認識千米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

        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探索和合作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本節(jié)課的課時安排為1課時

        二、說教法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為此我分析了學生的狀況。由于學生已經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且三年級學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長度的生活經驗,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來看,準備狀況是良好的。但三年級學生習慣于形象思維,要建立1千米這么大的一個長度觀念,還存在一定的難度,而對長度單位千米認識不深入,必將導致重量單位使用不合適,以及估計估計物體長度不準確等錯誤。介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階段特點,我采用了觀察法、實驗法及嘗試練習法,并把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建立聯(lián)系。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中學習知識,使他們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三、說學法

        教師要成為“善教者”就必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因為“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同教法一樣,學法指導也必須根據(jù)學生特點與學習內容進行優(yōu)化組合。在分組實驗時,指導他們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學會合作與討論;在認識千米時,指導他們學會自學與總結。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土晫

        1、一米大概有多長?

        2、出示米尺,讓學生說說米尺的作用。

        3、當我們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鉛筆盒的厚度時,是不是還用米來測量?當米尺測量這些物體顯得太長時,我們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長度單位來測量,這些單位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4、如果我們要測量一下梧埏鎮(zhèn)中心小學到溫州動物園的路程到底有多長?你有沒有辦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整理,當測量路程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比米大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課題),F(xiàn)在我們就來認識千米。

       。ㄟ@種導入方法建立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設疑提問,巧設懸念,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這種單位的作用。)

       。ǘ┬抡n教學

        1、認識千米

       。1)認識10米。

        在學校的操場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兩頭插兩根標槍,讓學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動一下標槍,同時讓學生觀察,走步,了解幾十米,舉例說說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0米?

        (2)認識100米。通過測量得到10個10米是100米,觀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長度。舉例說說從哪里到哪里的長度大約是100米?

        (3)認識1000米。

        上此課的前幾天體育老師已經利用體育課組織學生繞操場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須跑完,跑慢沒關系。學生先說說賽跑的感受,然后告訴學生跑道為250米,問實際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單位間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書千米、米關系),

        千米有時也叫公里。

       。(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親身體驗,跑完艱苦的1千米,此時“千米”在學生的心中已經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將是久遠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觀念的難點)

       。2)教學例1

        以前我們學過米、分米、厘米、毫米間的互化,現(xiàn)在你能不能根據(jù)1千米=1000米,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請大家試一試,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與同桌商量一下。

        計算

        2千米=()米

        學生計算結果,然后說說是怎樣想的。

        再練習: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練習后說說想法。

        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千米的認識》說課教案》,來自網(wǎng)!

        (3)教學例2

        嘗試練習

        4000米=()千米

        并說說練習過程的依據(jù)?

        再練習

        10000米=()千米

        嘗試練習: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試一試: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歸納整理長度單位

        經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經把長度單位全部學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劃一下各長度單位(千米除外)的長度。誰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它們排排位?

        答: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共有五個,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鄰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相同嗎?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進率關系式有四個,分別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礎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進率關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ㄒ龑W生對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其進率進行整理和歸納,使學生認識一個完整的長度單位的知識體系。)

        小結: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獲?還有哪些問題?你是用哪些方法學會這些知識的?

        三、鞏固應用

        學了這些知識你覺得能解決哪些問題?

        那么多實際問題,課后你們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問題想辦法加以解決。這里老師也收集了幾個問題,你們能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加以解決嗎?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一根拔河繩長12()

        小冬肩寬30()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0()

        一本數(shù)學書厚8()

        北京到溫州之間相距2510()

        杭州到溫州之間相距367()

        學校到溫州動物園相距12()

       。ㄟ@道題和生活聯(lián)系最緊密,可以加強學生對長度單位千米與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對比,培養(yǎng)學生準確使用長度單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號。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種物體,它們的長度分別如下。那么最長的一種物體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安排這道題的目的是在學生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基礎上,會進行單位換算,并比較大小。又通過選擇合適的數(shù)量,建立實際長度的觀念。)

        4、你能說出一些具體例子嗎?

       。1)約6分米長的物體(舉出5個例子)。

        (2)用千米作單位最合適(舉出5個例子)。

       。ㄔ谑炀氄J識長度單位的基礎上,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應用題,并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提高運用長度單位的能力。)

        板書設計:

        千米(公里)的認識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ㄟ@樣的板書設計一是有利于指導學生觀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書設計和教學思路和諧統(tǒng)一,能簡明突出地呈現(xiàn)本課知識點,看上去一目了然,使學生記憶深刻)

      《千米的認識》教案8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通過猜想和推算,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

        35頁例

        22.能夠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

        3.在學習生活中,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相互合作的能

        【重點難點】:

        重點:

        難點:

        【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土地面積單位公頃,讓我們來個課前小熱身?

        1、邊長是( )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2、1公頃=( )平方米 7公頃=( )平方米 60000平方米=( )公頃

        先請同學們欣賞下面的一些圖片(呈現(xiàn)四川九寨溝、三峽水庫和杭州西湖的畫面,并出示相應的文字說明),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圖片中的文字。 2.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平方千米”這一常用的土地面積

        1.教學例2

        (1)談話:同學們,猜測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邊長多少米的正方

       。2)說明: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

        1引導:1平方千米有多少平方米呢?又有多少公頃呢?讓學生先獨立完成算一算,再與同桌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得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2.體會1(1)出示教材第3

        5(2)天安門廣場同學們都熟悉,它的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50米,總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00萬人集會,是目前世界上最

       。3)1平方千米比2個天安門廣場還要大一些,想像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3.教材第35

        4.

        1.教材“練習六”第5

        先獨立填寫,再說一說你是怎樣填的,強調填寫的單位要與事實相符

        2.教材“練習六”第6

        學生獨立練習,再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比較、體會兩種換

        3.教材“練習六”第7

        4.教材“練習六”第8

        5.教材第35

        6.布置課后作業(yè):完成“練習六”第9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初夏早上六點,清亮透明的月兒還躲藏在云朵里,不忍離去,校園內行人稀少,我騎著單車,晃晃悠悠的耷拉著星松的睡眼。校園內景色如常,照樣是綠意盈盈,枝繁葉茂,鳥兒歌唱。經過西區(qū)公園,看那碧綠的草地,飛翔中的亭子,便想起十七那年,在這里尋找春天的`日子。本想就此停車再感受一遍,可惜心中記掛北區(qū)的荷塘。回想起冬日清理完荷塘的枯枝敗葉,一片蕭條的景色:湖水變成墨綠色,沒有魚兒游動,四處不見了鳥兒的蹤影,只有蓮藕躺在湖底沉沉睡去。清潔大叔撐著竹竿,乘一葉扁舟,把一片片黑色腐爛的枯葉殘枝挑上船。幾個小孩用長長的

        鐵鉤把蓮蓬勾上岸,取下里頭成熟的蓮子。

      《千米的認識》教案9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千米,明確千米與米的關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 用手勢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長度。

        2、 口答:

        50毫米=( )厘米 5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9厘米=( )毫米

        3、 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鉛筆的長15( ) 門高2 ( )

        橡皮長40( ) 課桌長60( )

        二、探究新知

        1、 通過投影出示書本第7頁的例3圖,“圖中的情境大家見過嗎?說一說圖中主要說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學生回答。對,圖上說的是到葉鎮(zhèn)還有21千米,到靈山還有23千米,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2、 在日常生活中類似的情境大家見過嗎?找二名學生說說身邊的類似問題。 你知道千米是個怎樣的長度單位嗎?(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3、 出示例3的圖,如果我們用毫米、厘米、米來作單位好不好?為什么?找一至二名學生回答讓學生說說他們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況下我們用千米作單位比較方便呢?(明確計量較長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4、 你知道1千米有多長嗎?哪個同學能說說?老師:其實昨天同學們就和老師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學都說跑完了很累,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們跑步時的情境,想想跑完這一千米我們用了多長時間。我們的操作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000米,看來1千米還是很長的。板書:1千米=1000米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二第1、2題

        第一題:把每小時行的路程與合適的出行方式連起來,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進行反饋。

        第二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2、總結。

      《千米的認識》教案10

        教學資料

        教材第7~8頁的資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長度單位千米,也叫公里,明白1000米=1千米。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一千米的長度,建立一千米的長度概念。并經過觀察、推究等方法明確1000米=1千米,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經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推理本事,并且經過教學資料能夠喜歡體育,培養(yǎng)學生鍛煉身體、進取學習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明白1千米=1000米,及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使學生親身體驗1000米長度,建立1千米的空間概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師:在之前的學習中,咱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呢?能從小到大背出來嗎?并且用手表示每個小單位。

        板書: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師:我們一齊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

        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暑假中有沒有觀看一場體育盛事——奧運會,在奧運會中有些什么比賽?

        生:乒乓球羽毛球跑步、游泳、、、、、、

        師:那么跑步比賽中有一些什么項目呢?

        生: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等

        師:跑步比賽中都是在規(guī)定的跑道內完成,你們有沒有試過這些長度的跑步鍛煉呢?在跑步運動中最長的跑步運動同學們聽過沒有?——馬拉松小結:對于馬拉松比賽,讓孩子們有必須的了解,并經過馬拉松的長度展開教學。馬拉松為什么用公里作為單位,而公里又是千米都是比米更大的單位,大多少呢?

        生:1千米=1000米《因為1000g=1kg》經過孩子們已知的知識構架能夠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體驗1000米的.長度

        1、聯(lián)系實際,提示咱們學校的操場一圈大約是150米,那么如果我們要跑1000米的話需要跑幾圈呢?

        2、估想

        (1)、1000米是多少個100米,那么在操場上會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學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計算,有的自我默默的想)

        3、總結出正確的圈數(shù):150+150+150+150+150+150+100

        4、那么我們親自到操場上去體驗一下1000米的真實長度,跑完后我們一齊迅速回教室分享一下大家的感受。

        四、分享跑完1000米長度后的感受,繼續(xù)探究米和千米的關系。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生1:1000米真的好長啊!

        生2:跑到三圈的時候就很累了。

        生3:1000個1米真的好長啊!

        生4:1公里原先有這么長!

        2、那么我們再次來從小到大把咱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整理一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總結:在計量比較遠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千米(公里)作為單位。

        3、想一想

        師:如果我們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們的操場上跑多少圈?

        生:150米一圈得20圈才能完成3000米

        師:3000米有多少個1000米

        生:3個

        4、換一換

        6000米=千米5千米=米米=7千米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米

        5、總結: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書質疑

        看一看書,想一想還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問提出來,我們一齊解決。

        六、鞏固練習(多媒體課件展示)

        師:我們一齊把今日學過的知識再鞏固一下,看看今日我們班上誰最勤勞,回答的問題有多有正確,我們將給予獎勵哦!

        1、完成課件的題

        2、完成書上的練習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認識》教案11

        一、目標確定的依據(jù)

        1、課標相關陳述

        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建立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并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恰當?shù)剡x擇長度單位;能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2、教材分析千米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是小學數(shù)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并且初步了解了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3、學情分析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千米這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會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觀念比較困難。因此,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使學生建立千米的觀念,在建立千米觀念的基礎上去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又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的關鍵是盡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加學生對千米的感性認識。

        二、學習目標

        1、通過測量更長的物體,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2、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在教師引導下,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三、評價任務

        1、通過度量更長的物體的長度,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形成直觀表象。

        2、通過在教師引導下,知道1千米=1000米,能熟練進行長度單位換算。

        四、重點難點教學

        重點: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以及距離的估測。

        教學難點: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以及距離的估測。

        五、教學具準備

        課前領學生到操場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計下所需的時間及步數(shù)。

        六、教法和學法

        觀察、小組合作探究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初步感知:

        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1)測量鉛筆的長度。(2)測量硬幣的厚度。(3)測量課桌的高度。(4)測量教室的長。(5)測量佛山到廣州的路程。

        師:如果要測量佛山到廣州的路程,我們可以選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呢?

        3、揭示課題:用米測量太麻煩了。佛山到廣州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邊說邊板書)

        二、學習新知

       。ㄒ唬⿲朐谌粘I钪形覀円娺^“千米”,(教學例4)如:

        (1)出示四張畫片,學生觀察討論,說標記的意思。

        圖1:火車已經行駛了180千米。

        圖2:公路上汽車限速每小時60千米。

        圖3;離南京還有98千米。

        圖4:地圖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別表示實際長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過“千米”?(讓生答)

        (2)小結: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書:(公里km))

       。ǘ┬抡n展開:

        1、聯(lián)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觀念:1千米有多長呢?昨天老師帶領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個100米?(10個)對,就是像我們昨天那樣走10次,5個來回。10個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1千米=1000米全班齊讀一次。(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qū)分)追問:2千米=()米(讓學生說想法,如:2千米里有2個1千米,就是20xx米)4千米=()米3000米=()千米9千米=()米6000米=()千米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1千米到底有多長?

       。1)出示學校操場:這是我們小學的操場,一圈是400米,沿著它跑幾圈是1千米?

       。2)星期天,老師進行了一次實地測量,從我們熟悉的學校出發(fā)一直往東走,到工商銀行大約是1千米。從學校出發(fā)一直往西走到興華街大約是1千米,F(xiàn)在你腦子里有1千米長度的概念了嗎?閉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長度。

        (3)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三、實際運用1千米在你們頭腦中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師帶大家到智慧宮去闖一闖,愿意嗎?

        1、第一關(練習六第4題)

       。1)讓學生獨立嘗試,通過畫一畫,算一算,加深對千米的認識。(把算式寫在本子上)

       。2)交流反饋,鼓勵學生在圖中找出不同的路線表示出1千米。

        2、第二關(練習六第8題)一圈400米,5圈幾千米?如何列式計算,先讓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討論,然后指名回答。

        3、第三關(練習六第14題)學生先讀題,然后理清思路,他們選擇什么方式去比較合適,關鍵是看出發(fā)地點與目的地點的距離,根據(jù)距離的長短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了解一下,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別是多少,根據(jù)距離,估測一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長能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

        4、第四關:改一改:(課件出示)

        小明的日記20xx年9月29日

        星期六今天早晨7點鐘,我從2厘米的`床上起來。用了3小時很快刷了牙、洗了臉,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長約20分米的油條。然后和爸爸媽媽走了200千米來到公共汽車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鐘。路上碰到體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問:“小明,上哪兒去?”我說:“去七一廣場放風箏。”丁丁說:“七一廣場離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里的一個新成員:千米。你們有什么收獲嗎?(了解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換算,并了解了它的實際用途。)

        課后延伸:

        1、實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估計一下,從家到學校的距離。板書設計千米的認識、換算和估測千米公里km1千米=1000米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就是如何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概念。前面學習1厘米、1分米、1毫米、1米的時候,學生都能用手比劃出來,也可以用眼去看,但是千米既不能比又不能目測,所以學生對于千米的認識并沒有很直觀的概念。但是課堂上選取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走的路線,例如從學校到航海路的距離,學生馬上就明白了,原來1千米的距離是這樣的,再讓學生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時很容易就會于這段距離對比,一下子變的很簡單,這樣的數(shù)學真的是源于生活,學生接受起來也很快,掌握的也方便。

      《千米的認識》教案12

        教材分析

        1.對千米的認識;本節(jié)學習對長度的客觀認識:毫米、厘米、分米然后才是千米;本節(jié)內容在教材中與前面的毫米、厘米、分米相鄰長度單位的進率是10不同,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所以認識難度較大。

        2.本節(jié)主要學習對千米長度的具體認識,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的距離。

        學情分析

        1. 通過作業(yè)練習和復習課對學生的了解表明學生對前面學習的毫米、厘米、分米、米已經完全掌握。

        2. 學生已經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和實際長度,但千米和前面所學的長度單位之間進率較大且不能直接拿出1千米的實物,所以要多借鑒現(xiàn)實中的具體情境認知千米的觀念。

        3. 本節(jié)學生主要的認知障礙是不能最直觀的認知1千米有多長。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千米的實際長度,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為了使學生對1千米的實際長度有一個初步的觀念,安排了一些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2、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本課是系統(tǒng)學習長度單位在小學階段的結束,學生能在已有知識對米的認識上,通過學習,找到米與千米的內在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滲透事物間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發(fā)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操作技能,發(fā)展實踐能力。

        教學策略的選擇:

        1、匯報課前實踐活動,試圖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如走、跑、看等),經歷想象、推測等思維過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2、通過錄象、照片,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比較長的長度引出千米。接著,再次展示錄象中1000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直接感受1千米。然后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距離大約是1千米,怎么估計或是計算的,從而在學習4個長度單位的基礎上構建出一個新的千米的長度單位,使學生在舊知的回顧中找到新理知識的連結點。

        3、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結合圖片出示,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并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和千米的空間認識。

        教學難點:千米的簡單換算。

      《千米的認識》教案13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三單元P26《千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長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能力。

        3、滲透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1千米的長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系。

        【教學難點】體驗1千米有多遠?

        【教學準備】米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小朋友,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誰能從大到小說說這些單位?什么時候要用到這些單位?

        米(旗桿)、分米(課桌高)、厘米(書)、毫米(硬幣厚度)誰能比劃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到底有多長?測量這些物體的長度(高度)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那如果要測量我們學校到祁門縣火車站的距離,用哪個單位合適呢?今天我們要來認識長度單位家族中的另一個新朋友---千米(板書:千米的認識)

        二、講授新知:

        (一)建立1千米的觀念

        1、師:誰知道繞學校運動場的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400米)那跑兩圈半呢?請你把它寫在紙上。

       。▽W生會出現(xiàn)2種答案:1000米、1千米)

        師:你覺得這兩種答案都正確嗎?為什么?

        得出:1千米=1000米

        2、誰來讀一讀:讀時區(qū)分1千米和1000米(個別讀、全班讀)

        3、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千米也有它自己的表示方法:km

        1千米=1000米還可以怎么表示?(1km=1000m)

        4、繞跑道跑一圈是200米,繞跑道跑5圈是1千米,從我們學校大門口到新十字路口測量了一下大概有1千米多,閉上眼睛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長?等會兒老師要請小朋友來說說從哪里到哪里也大概是1千米。

       。ǘ┣着c米的簡單換算

        1、那3千米=()米呢,你是怎樣想的.?

       。ㄏ耄1千米是1000米,3千米就是3個1千米,所以是3000米。)個別說,看書上的想法,自由讀一遍,全班讀。

        2千米500米=()米,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怎么化的?(想:2千米是20xx米,再加上500米,一共是2500米。)個別說,把想法說給同桌聽。

        2、試一試:8千米=()米6千米20米=()米

        做在草稿紙上,教師巡視指導,指出易錯處,6020米中的“0”容易遺漏。選一題說說想法。

        3、剛剛是千米化成米,小朋友都化得不錯,那米化成千米呢?老師相信大家肯定能化得更好。4000米=()千米4350米=()千米()米

       。ㄏ耄1000米是1千米,4000米里面有4個1000米,就是4千米。)

       。ㄏ耄4000米是4千米,4350米就是4千米350米。)

        4、試一試:6000米=()千米5830米=()千米()米

        三、作業(yè)設計:

        1、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冰箱高140()。電線桿的高約6()。數(shù)學書厚大約6()。從祁門到屯溪的距離大概是70()。一支鉛筆長2()

        2、練習六第1、2、3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2、知道了多少長的距離大概是1千米,那我們小朋友跑1千米需要幾分鐘,走1千米需要幾分鐘呢?下課或放學后小朋友去跑一跑、走一走,并把你的結果告訴老師或你的同學。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基礎訓練,第十四頁練習六(1)第1-2題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長度單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1千米=1000米1000米=()千米

      《千米的認識》教案14

        教學目的:

        1.學生在已經認識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測量1千米的方法。

        2.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能力。

        3.滲透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1千米的長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系。

        教學難點:

        讓學生親自體會生活中測量1千米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我們都學過什么長度單位?你們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嗎?1厘米、1米呢?如果測量鉛筆的長度,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測量教室的長度呢?

        2.小組交流,整理資料(課初,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課外測量的情況)

        各小組匯報課外測量情況:

        1.測量一下路邊兩根路燈間的'距離為多少米?多遠為1000米?

        2.測量一下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幾圈是1000米?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課件

        師問:請同學們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說什么?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師小結:通過畫面我們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標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樣,同時板書“千米”;

        3.設疑:計算比較長的路程,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單位?

        你們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么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千米”(把課題補充完整)。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各小組匯報課外實際測量情況。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給予評價,并把有關數(shù)量板書。

        2.教師說明:路邊兩根路燈桿間的距離是50米,二十一根路燈桿的距離長1000米;運動場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結合本校實際)跑兩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師問:你們知道1千米和1米之間的關系嗎?(板書;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師問:,1米有多長?50米有多長?100米有多長?兩個里程碑間1千米的長度?(讓學生閉眼想象)

       。2)師問: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約是1千米?(小組討論)

       。3)師問: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猜測的嗎?想一想,你還知道什么物體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或者是幾千米?

        4.記憶進率。

        問:還記得手指游戲嗎?現(xiàn)在請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間有什么秘密?

        明確: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較遠,正好表示它們之間的進率是1000。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練習十的第1、2題)

        1.看下圖,從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遠,把路線畫出來。

        學生匯報時,說一說想的過程。

        2.把每小時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接起來。

        (學生訂正時,適時加入交通法規(guī)教育。)

        五、實踐

        師問:你們想不想體驗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覺?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長時間大約是1千米?(組織學生到操場分小組進行)

        匯報:你們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覺?

        六、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你們有什么收獲?

        2.齊背“手指游戲歌”,加最后一句話“大哥二哥有秘密,這個秘密是1000!

        七、課外實踐作業(yè)

        查閱有關“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小資料,和同學們說一說。

      《千米的認識》教案15

        學科:三年級數(shù)學 教師:王朝英

        結合學生實際的生活,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加深了學生對1千米長度概念的理解。

        對于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估計學生能說出來,就直接讓學生說一說。然后通過討論、匯報,使學生了解到:測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測量,還可以步測、看車上的`路程表,等等。

        通過列舉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通過說一說、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建立起數(shù)感,感知、體驗“千米”的含義,為以后進一步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0xx年9月14日

      【《千米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千米的認識教案02-09

      《千米的認識》教案09-26

      《千米的認識》優(yōu)秀教案02-17

      《千米的認識》教案精選15篇02-22

      《千米的認識》教案(精選15篇)03-01

      千米的認識教案15篇03-01

      《千米的認識》教案(15篇)02-21

      《千米的認識》教案15篇02-02

      千米的認識教案(15篇)03-08

      千米的認識教案精選15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