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教案>《千米的認識》教案

      《千米的認識》教案

      時間:2023-02-02 19:08:18 教案 我要投稿

      《千米的認識》教案15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千米的認識》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千米的認識》教案15篇

      《千米的認識》教案1

      、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同學們學得很好。學校組織同學秋游,現(xiàn)在想請小朋友們幫助設計一條路線,要求:1。從學校出發(fā)到游玩的最后一處景點之間的路程不超過10千米;2。游玩的景點要盡可能多。四人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設計得最好。(圖略)

        [意圖:創(chuàng)設設計秋游最佳路線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再次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采用小組學習的形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往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意圖:"千米"這個長度單位,學生生活中很少接觸,顯得比較抽象,教材內容單一、簡要,增加了教學難度。所以在課前作了大量的準備,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聯(lián)系鄉(xiāng)土實際,教"書"育人。]

      《千米的認識》教案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量出到l00米的實踐活動,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從新賈橋沿方塔街走到華聯(lián),再到娛樂中心,沿操場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時間?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前幾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進行了測量。

        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米)

        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厘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師:如果要測量常熟到蘇州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常熟到蘇州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么知識?

        提出學習目標:

        1.千米的實際長度,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千米的應用。

        [評:從測量本地兩個城市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xiàn)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1.師:老師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長,用這把米尺連續(xù)量幾次是1000米?(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作單位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顯示)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一圈200米)走()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圓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么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4.小朋友,方培街你們一定很熟悉吧,請看屏幕:從萬豐商廈到丹鳳銀樓、方塔商場、新華書店、華聯(lián)、商業(yè)大樓再過十字路口到娛樂中心,約1千米。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在腦海里沿方塔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實際長度。萬豐商廈一一丹鳳銀樓一一方塔商場—一新華書店一一華聯(lián)一一商業(yè)大樓一一十字路口——娛樂中心

        小結:1千米=1000米

        [評:利用多媒體喚起對行走本地區(qū)主要街道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又助于抽象?quot;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1千米等于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qū)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qū)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l(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指導讀:注意在數(shù)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板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71頁例1和例2,重點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頁做一做1,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評: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卒,即引導學生自學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活用教材,節(jié)時高效。]

        三、千米的應用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

       。ㄆ聊伙@示)請看老師星期天在常熟到蘇州的路上拍攝的一些鏡頭,請你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志

        3.限速標志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隨著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

        [評:通過觀察里程碑、指路標志、速度表、限速標志,讓學生體會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認識數(shù)學的價值。]

        練習:72頁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現(xiàn)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fā)到什么地方大約是4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辦法證實?

        生:利用摩托車的里程表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師:還可以這樣證實:(結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師:1千米,我們大約走2000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fā)數(shù)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與你剛才的估計是否相符?

        五、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汽車每小時行40米。

        電線桿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長3分米。

        一支鉛筆長2千米。

        2.72頁3、4。

        3.綜合練習。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過國慶五十周年閱兵式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邊看邊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拈L度單位。

        17個官兵方陣和25個車輛方陣共長2______。(千米)

        1萬多名官兵過檢閱區(qū)時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

        你知道閱兵式上的官兵為什么走得這么整齊嗎?在閱兵村,他們平均每天要走3億___(千米)整個訓練過程,他們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師: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訓練換來了祖國的榮譽。|

        [評:再現(xiàn)慶祝建國五十周年閱兵場面,進行新知識綜合訓練,以景激情自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六、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同學們學得很好。學校組織同學秋游,現(xiàn)在想請小朋友們幫助設計一條路線,要求:1。從學校出發(fā)到游玩的最后一處景點之間的路程不超過10千米;2。游玩的景點要盡可能多。四人小組合作,比一比,哪一組設計得最好。(圖略)

        [評:創(chuàng)設設計秋游最佳路線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再次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采用小組學習的形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往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總評:"千米"這個長度單位,學生生活中很少接觸,顯得比較抽象,教材內容單一、簡要,增加了教學難度。徐老師課前作了大量的準備,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聯(lián)系鄉(xiāng)土實際,教"書"育人。整個教學過程師生關系融洽

      《千米的認識》教案3

        教材分析:

        《千米的認識》是人教版版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千米,明確千米與米的關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并通過實際測量、走一走等活動感受1千米的長度,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分米”、“厘米”、“毫米”,對這些單位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節(jié)課,將學習長度單位中的“千米”,通過學習,學生會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shù)學。因此,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熟記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在認識千米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確估計物體或距離的長度。

        3、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探索和合作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千米的長度觀念。

        難點、知道米和千米的關系,能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三單元的知識:測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那你們能不能按一定的順序說一說?(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你們能從中選擇一種長度單位,用你的手去比劃一個這樣的長度單位是多長嗎?比如說,一毫米是……

        你們會用這些長度單位嗎?那好,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shù)拈L度單位。

       。1)書桌的高度為80()。

       。2)書桌的'高度為8()。

       。3)數(shù)學書的厚度為8()。

       。4)我們學校的跑道是50()。

       。5)北中小學距太湖縣城約88()。

        師:我們在選擇不同的長度單位時,是以什么為依據的呢?要看什么?

        師生一起總結方法:要看數(shù)字的大小,再結合物體的實際長短判斷選擇大單位還是小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我們一般用米。

        師:那要測量更長的距離呢?比如從學校到我們的太湖縣城,用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合適嗎?那么也就是說,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就小了,我們需要更大的長度單位的出現(xiàn),這就是千米。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千米

        1、師:在平時生活中,你若是一個善于發(fā)現(xiàn)和觀察的人,你就已經留意到這個長度單位了。

        說說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指路標、里程碑、時速表等)老師這里也準備了一些例子。你能說出每張圖所表示的意思嗎?

        圖一:公路上的里程碑或里程牌

        圖二:汽車的速度表盤

        圖三:限速標志,理解時速不超過的意思。

        圖四:安徽地圖的線段比例尺。

        2、師:同學們繼續(xù)往下看,讀出下面的信息。

        馬拉松比賽的全程長約為42千米;長江全長約為6300千米;磁懸浮列車最高時速可達500千米以上;杭州灣跨海大橋長為36千米。

        總結:在測量道路、河流等比較長的距離或交通工具一小時行使的路程時,通常我們用千米作單位。千米可以用符號km來表示。千米又叫做公里。

        (二)感受1千米的長度,學習單位間的換算

        1、師:公里是平時生活中我們常聽到的長度單位,1公里就是1千米,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板書:1千米=1000米)雖然使用的長度單位不同,但表示的實際長度是一樣的。

        提醒: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分清讀的是幾千米還是幾米。

        2、師:你能用手比劃出1千米的長度嗎?(不能)但是我們能比劃出1米的長度是……因為1千米就是1000米,所以我們需要量幾個這樣的長度才能量出1千米?(1000個)這真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程。

        師:請同學們看,這是我們課前量出的10米長度,用了8個人。如果用這樣的長度去量需要幾組這樣的同學?(100組)那需要多少個同學張開雙臂站成一排才是1000米呢?(800個)只是我們沒有這么多三年級的同學啊。那我們還能用什么代替尺去量呢?有句話叫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我們還可以用腳步去量,這個辦法一個人就能完成,相對還是較簡單實用。這是我們之前走100米的視頻片段,通過測量,走100米,需150步,用時1分半鐘,要走1000米就是走幾個100米?照這樣計算,大約多少步?(1500步,用時15分鐘)

        3、師:這是一條環(huán)形跑道,如果是一條200米的跑道,需要跑幾圈才是1千米?為什么?用這樣的計算方法,如果是250米跑道,跑1千米要跑幾圈呢?400米跑道呢?思考:我們學校只有50米跑道,那要跑幾個來回才有1千米?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中走一走一千米,體會一千米的長度,課后請同學們真實地去走一走,看看你真實走的來回數(shù)和你剛剛在腦中走的數(shù)量是否相同。

        4、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了嗎?(1千米=1000米)

        師:請換算下面的單位。

        小組內交流,說說各自的想法。

       。ㄈw納整理長度單位

        1、師:經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經把小學里的長度單位全部學完了。誰能按一定的順序給他們排排位,并說說你是按什么順序排的?

        2、師:相鄰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相同嗎?不同在哪里?

        3、小結

        五個基本長度單位間的進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ㄋ模┚嚯x的估算

        師:學了這些長度單位,你們說,我們教室的長和寬各有多長,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

        師:估計一下,我們教室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吧?在小組內交流,并說說你是怎么估算的?

        學生先小組討論,估計教室的長和寬,互說自己估算的方法,全班交流匯報,再測量驗證。

        三、鞏固應用

        師:你已經掌握了這些長度單位了嗎?

        那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做練習六的第一題。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說說你們現(xiàn)在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用你的方法估一估,從學校大門口到你家大約有多遠。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km、公里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教學反思:

        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的參與是比較積極的,參與面也是比較廣泛的;就瓿闪私虒W任務。但是,處于學生安全,沒有組織學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動,讓他們切身感受1千米的距離,只是用一般步行速度走100米所用時間,去想象10個100米有多遠,需多長時間,學生對于千米的理解還是不夠深刻。

      《千米的認識》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提問:我們都學了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具體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長度。

        2、教師說明: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比較大的是米。你們還見過或聽說過比米大的長度單位嗎?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千米。

        教師出示例3的情境圖。(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播放提前錄制好的視頻錄像,錄像中出現(xiàn)路牌標志)

        提出下面的`問題:類似圖中的情境你見過嗎?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學情預設:看到上面的情境圖,學生一下子會調出已有的知識經驗,他們會想到周圍的路標。]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解釋路標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師指出:在計量比較長的路程的時候,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2、出示老師收集到的學校附近的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某路口到當?shù)啬硞標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義。

        3、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1)師: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遠呢?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有什么關系呢?

        同學們都喜歡上體育課,(教師出示學校操場的圖片)學校操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個學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這里僅以400米為例說明大體教學思路,實際教學時,盡可能用學生身邊的數(shù)據),算一算,跑幾圈就是1000米?

        教師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較大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就是千米。

        板書: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師:同學們上學,有步行的,有騎自行車的,有坐公交車的,還有父母開車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時可以走5千米,騎自行車每小時可行15千米,坐公交車每小時可以行40千米。你們能估計一下從自己家到學校有多少千米嗎?

        (2)實際感受1千米。

        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并讓學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實際走一走,所需時間大約是1分十幾秒。(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可以放到課前進行)。然后告訴學生10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并讓學生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

        4、完成教科書第8頁上的“做一做”。

        到校門口,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說一說(估)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動,感受1千米的距離。(注:如果條件不允許,此題可以作為課外作業(yè))

        5、教師出示教科書第22頁的例5。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教師放手讓學生先獨立填寫,然后讓學生在組內互相說說是怎樣想的。

        通過學生回答,使學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個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個1000米,就是5千米。

        6、練一練。

        6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 )米=7千米 9000米=( )千米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沒有平均使用力量,教學時把重點放在千米的認識上,長度單位間的變換由于學生基本上屬于“教師不講就會”的狀態(tài),所以教師花費的教學時間相對就少一些。]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1、2題。

        第1題,是關于物體運動速度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對常見物體運行速度有一定的認識。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再進行反饋。

        第2題,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

        2、練習二第3題。

        學生在教科書上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3、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老師家離學校大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來學校?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2)媽媽帶小明坐長途汽車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們早上8時出發(fā),汽車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四、課外拓展

        1、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 )千米,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可行駛( )千米,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 )千米。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 )千米。(課后可在父母的幫助下到圖書館或網上查找這些資料。)

        2、寫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設計意圖:教師在落實了教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后,課末布置了學生課后實踐調查活動,把學生帶向了研究性學習的行為中,為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

      《千米的認識》教案5

        教學內容

        千米的認識。(教材第26頁)

        教學目標

        1、明確千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2、知道千米與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明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

        難點:體驗1千米的實際長度,形成正確表象。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呢?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師:這些都是較小的長度單位,當測量比較長的距離時,該用什么長度單位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設計意圖:借助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師:關于“千米”這一概念,你們對它有哪些了解呢?

        生1:“千米”也是長度單位,1千米=1000米。

        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是測量比較長的路程時選用的計量單位。

        生3:“千米”也叫“公里”。

        ……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正確,看起來大家對千米的了解還真不少呢。不過剛才大家所說的,都是憑自己的主觀感覺猜測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長,需要走多長時間?你們哪位同學估測得最準確,能不能自己想辦法來驗證一下?可以跟小組的同學進行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驗證方案;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匯報:

        生1:走一步大約長5分米,走20xx步大約是1千米。從學校門口出發(fā),走20xx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計算一下時間。

        生2: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沿著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計算一下時間。(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右下方圖)

        生3: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長400米,沿著跑道走2圈半就是1000米。10 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例4情景圖)

        ……

        師:根據自己的驗證方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活動。

        各小組進行實踐活動;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組織交流匯報:走1千米大約需要15分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真正地落實能力教學】

        三、總結提升

        師: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獲、感受。

        【設計意圖:既總結本課所學知識點,又促使學生體會收獲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四、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通過完成剛才的課堂作業(yè)我們知道:北京到廣州的鐵路線約長2313千米,那么,你能告訴大家沿著這條鐵路線從北京到廣州要用多長時間嗎?

        (考查知識點:對千米的認識;能力要求:掌握并運用千米的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要知道沿著這條鐵路線從北京到廣州需要多長時間,首先要確定出行方式,然后確定這種出行方式的`運動速度。

        步行每小時行4千米,用2313÷4,大約用580小時。

        火車每小時行80千米,用2313÷80,大約用30小時。

        教材習題

        教材第26頁“做一做”

        略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計量比較長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單位。

        1千米=1000米

        教學反思

        1、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概念的建立難度較大,因為平時學生不太關注兩個地方之間的路程是多少。當然,對此概念學生也并非是一張“白紙”,他們在馬路邊、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見過“千米”,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通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以前在哪里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還有哪些地方用到過“千米”,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了1千米的概念。

        2、考慮到學生對學校附近比較熟悉,所以教師讓學生先猜一猜,哪個地方到學校大約是1千米。通過學生的猜測、比較,得到:“從學校到幼兒園大約是1千米!比缓笞寣W生閉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長。通過猜一猜、說一說等活動,學生進一步感悟到了1千米有多長。再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從而比較自然地認識“千米”。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對1千米或幾千米有了初步的體驗和感悟。

      《千米的認識》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 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一1000 步了解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在實踐活動中掌握1 千米的測量方法。

        2.使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初 步的空間觀察,實際估測和數(shù)學表達能力,發(fā) 展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數(shù)學知識源于生活實 踐,應用于生活實踐的思想。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好!老師發(fā)現(xiàn)我們三(2)班的 同學身材普遍較高,有的同學都趕上管老師 高了。你們看看管老師身高是多少呢?

        師生交流。(略)

        師:你能把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從大到 小有序地說一說嗎?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厘米大約有多長呢?學生比畫。

        師:如果測量1 支鋼筆的長度,你想使用 什么長度單位?

        生:我想用厘米作單位。

        師:那測量1 枚硬幣的厚度,你想使用什 么長度單位? 生:用毫米這一長度單位。

        師:能用分米作單位測量教室的長度嗎? 你想用什么作單位? 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單位更合適。

        師:那如果測量淮安到北京的距離,用什 么作單位比較合適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用千米來測量,因為如果還用 厘米或米作單位就太麻煩了。

        師:測量較長距離的長度,已經學過的長 度單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長度單位, 這個單位就是剛才同學們所說的千米。(板 書:千米)看到千米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1 千米有多長?

        生2:1 千米等于多少米?

        師:什么情況下用千米作單位呢?1 千米 有多長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這個 長度單位。(板書:千米的認識)

        【評析:通過師生身材高度的比較與猜測 的.交談,幫助學生回顧和整理已經學過的長 度單位,既自然真切,又簡短扼要,同時誘導 出測量淮安與北京距離的現(xiàn)實需要與已學長 度單位不夠用的認知矛盾。這就使得新知的 導出具有兩個鮮明特點:一是營造了熟悉的 生活情境,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二是順接于已 有認知背景之中,突出了新知學習乃是現(xiàn)實 生活的需要。】

      《千米的認識》教案7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是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化聚,千米的認識。

        2、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發(fā)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前活動:

        課前領學生到操場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計下所需的時間和走100米要幾步?

        教學過程:

        一、導入,初步感知:

        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并用手勢表示長度。

        2、填空:2米 =( )分米 60厘米 =( )分米

        300厘米 =( )米

        3、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①單人書桌的長度是60( )。

       、谏钲趪Q大廈的高度是160( )。

       、塾幸豁椞飶奖荣愂200( )跑。

        4、[課件出示中國地圖]:

        ①請同學們找到首都的位置,再找到我們省會的位置,從北京到杭州的鐵路[課件演示閃動的鐵路]這段長1651( ),你知道填什么長度單位?還能用以前學過的單位名稱嗎?

        計量較遠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單位(板書:千米)所以北京到杭州的鐵路長為1651千米。

        ②讓我們再去欣賞北國冰城的景象吧![課件同時出現(xiàn)哈爾濱冰雕圖片]從北京到哈爾濱的鐵路長1388千米(這個單位由學生說)。

       、勰氵想到美麗的春城去參觀世博會嗎?[課件出現(xiàn)世博會圖片]從北京到昆明的鐵路長3179千米(這個單位也由學生說)。

        5、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具體認識“千米”這個長度單位(揭示課題)。

        你們最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么知識?

        提出學習目標:

        (1)、了解千米的實際長度;

        (2)、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千米的應用。

        二、新課展開:

        1、聯(lián)系生活,建立“千米”觀念:

        我們現(xiàn)在知道“千米 ”這個長度單位大嗎?(大。

        剛才我們從地圖上認識了“千米”,那現(xiàn)實生活中,1千米到有多長呢?

        上課前老師帶領你們在操場上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個100米?(10個)

        10個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齊讀一次 。根據這道公式,

        a、出示畫面討論一下問題:

       、儆玫忍栂噙B,說明他們的長度怎么樣?

        ②等號兩邊的數(shù)字和單位相同嗎?

        ③要表示一個距離的長短能不能只看數(shù)字?還要看什么?

       、芮缀兔字g的進率是多少?

       、菝卓梢杂梅杕表示,千米可以用符號km表示,那么上面的等式可以怎樣表示?

        思考:1千米到底有多長?

        提出問題:誰能用身邊的例子說說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如果在100米長的路上來回走一次就是200米,那么來回走幾次就是1000米?(5次)

        你們都已記下自己走100米路的時間,照這樣計算,走1千米大約需要幾分鐘?

        找一找,從學校出發(fā)到哪個地方大約是1千米的路呢?(從學校到……)你還知道哪段路程也是1千米左右?(學校操場200米一圈,跑5圈是1千米左右……)

        現(xiàn)在你腦子里有1千米長度的概念了嗎?閉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長度。

        B、出示幾組常規(guī)畫面,強化“千米”概念。

       、俪扇嗣啃r可行5千米。

       、谧孕熊1小時可行15千米。

       、酃财1小時可行40千米,小學數(shù)學教案《千米的認識》。

       、芑疖1小時可行駛80千米。

       、蒿w機1小時可飛行700千米。

        2、學會米與千米的換算:

        (1)、例1教學:2千米 =( )米 2千米500米 =( )米

       、傧耄耗銜扑闵厦鎯深}嗎?嘗試做一做,再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诜答仯海ㄖ该卮穑2千米 =20xx米,因為1千米是1000米,2千米是2個1000米,就是20xx米;

        2千米500米 =2500米,因為2千米是20xx米,加上500米,就是2500米。

       、劬毩暎3千米 =( )米 8千米=( )米

        6千米720米 =( )米

        3千米25米 =( )米

        做后,把方法說給同桌聽。

        (2)、例2教學:4000米 =( )千米 4350米 =( )千米( )米

        ①你再來試著做一做,再與同桌交流思考方法。

        ②反饋:4000米 =4千米,因為1000米是1千米,4000米里有4個1000米,就是4千米;

        4350米 =4千米350米,因為4350米可以分為4000米與350米,4000米是

        4千米,4350米就是4千米350米。

       、劬毩暎6000米 =( )千米

        2400米 =( )千米( )米 全體同學自由說推算過程。

        7005米 =( )千米( )米

        (3)、自學課本P84-85。

        三、練習鞏固:[課件出示]

         現(xiàn)在,老師要帶你們到智慧宮去闖一闖,只有動腦筋,開了金銀鎖,你

        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準備好了嗎?

       。1) 銀鎖題:

        1、練一練2,填數(shù)軸。

        2、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珠海到廣州距離151( ) 數(shù)學課本厚( )

        學校操場長250( ) 成人3小時行15( )。

        3、在 里填上“>”、“<”或“=”。

        20xx米Ο3千米 5千米20米Ο5020米

        4100米Ο4千米 8千米Ο8006米

        (2)、金鎖題

        1、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倨嚸啃r行60米。 ( )

       、1千米又叫1公里。 ( )

        ③跑道長400千米。 ( )

       、50千米和5000米同樣長。 ( )

        2、把下面的速度與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T3

        3、改錯題:

        小明的日記

        20xx年4月19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點鐘,我叢2厘米的床上起來。用了10小時很快刷了牙、洗了臉,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長約20分米的油條。然后和爸爸媽媽走了200千米來到公共汽車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鐘。路上碰到體重50克的小胖子叮叮,叮叮問:“小明,上那里去?”我說:“去江心嶼放風箏! 叮叮說:“石坦巷離江心嶼很近,才3米呀!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里的一個新成員—千米,你們現(xiàn)在有什么收獲嗎?(了解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換算,并了解了它的實際用途。你現(xiàn)在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延伸

        實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千米的認識》教案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P7-8及練習二第1、2、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知道千米在實際中的應用,認識日常生活中和千米有關的標志。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長度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填一填

        1分米=()厘米1米=()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分米=()毫米

        2、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二、認識千米

        1、情境引入:出示P7例3主題圖1

        爸爸媽媽開車帶小明和小葉出去旅游。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找出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

        2、分析信息的含義,找出圖中的一個新單位千米

        葉鎮(zhèn)21千米就是指離葉鎮(zhèn)還有21千米,靈山23千米指離靈山還有23千米。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3、小結:千米(它的另一個名字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單位。

        4、你們以前在生活中看到過千米(或公里)嗎?與大家說一說。

        比如出租車打表、車站的里程表等

        三、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1、小明和小葉來到了葉鎮(zhèn)。在體育場,看到了小朋友們正在舉行運動會。(出示P7例3主題圖2)

        2、你們知道體育場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嗎?

        3、現(xiàn)在進行的是1千米的決賽,可是他們卻不知道1千米有多長,你們能當小老師教教他們嗎?

        1千米(公里)=1000米

        讓學生初步感知千米與米的`關系。

        4、活動找千米

       。1)千米是我們生活中常常用到的長度單位,和我們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比如小汽車1小時行駛80千米、馬拉松比賽的長度是42千米195米等等。你能從生活中找到千米嗎?

       。2)4人小組交流自己生活中知道的千米,組長向全班匯報交流。

        老師對學生找出的千米給出評價,從合理性方面考慮。

        四、感受1千米

        1、量一量

        小組合作測出100米的長度,并在50米處做上一個記號。

        2、走一走100米和50米。

        a、睜開眼睛看,走一走

        b、在頭腦里記下100米的長度,閉上眼睛走一走大概到什么時候會走到100米

        3、估一估

        a、閉上眼睛想像一下,2個100米有多遠,3個100米有多遠10個100米有多遠

        b、估計一下從學校門口開始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

        c、對結果進行測評

        五、練習鞏固

        1、練習二第1題

        這是一道鞏固長度觀念的練習,可以先讓學生獨立試做,然后再校對。

        2、練習二第2題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3、練習二第4題

        根據不同的距離選擇不同的出行方式,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

      《千米的認識》教案9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平方千米的實際含義,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能進行單位換算。

        2、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主動探索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1平方千米。

        【教學難點】

        感受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與平方米,公頃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讓學生提前預習

        【教學時間】

        1課時【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

        1、(1)4公頃=()平方米

       。2)73000平方米=()公頃

        2、填一填

       。1)邊長為()的正方形面積為1平方厘米。

       。2)邊長為()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3)邊長為()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4)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平方米,相當于()

        二、講授新課

       。ㄒ唬﹦(chuàng)設情景,引入平方千米

        1、師:同學們,公頃大嗎?其實還有比公頃更大的面積單位----那就是平方千米,這節(jié)課老師就帶領同學們來認識這位新朋友----平方千米。(板書:認識平方千米)

        提問:看到“平方千米”這四個字,你聯(lián)想到了哪個長度單位?(千米)

        2、既然大家覺得平方千米和千米有關,那你能根據已有的知識來猜猜邊長多大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呢?(學生交流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學生討論并回答:邊長為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為1平方千米。

        3、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進率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千米和米有關,還記得是什么關系嗎?(1千米=1000米)那么平方千米和平方米肯定也有關系,你能算出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嗎?

        學生嘗試探索后交流。

        板書:1000×1000=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4、推算平方千米和公頃的進率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公頃和平方米的關系,是什么呢?

        既然1公頃=10000平方米,而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你能根據這些關系推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頃的關系嗎?

        學生自己探索后交流。

        板書:1000000÷10000=100

        1平方千米=100公頃

        教師敘述: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還可以用100公頃來表示。

        5、感受1平方千米

       。ㄈ┞(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填一填

        1、讓我們走進生活去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吧。完成填空,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1)我國著名園林北京圓明園的占地面積約350公頃,合()平方千米。

       。2)1997年,珠海建造的圓明新園占地面積約1.39平方千米,合()公頃

        面積單位的大小順序排一排: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我們學過的面積單位。(板書)說一說:相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舉例說說各自在那些場合使用。

        2、填面積單位

       。1)計算機屏幕的面積大約是780()。

       。2)學校計算機房的占地面積是96( )。

       。3)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面積約是1100( )。

       。4)機場跑道約占地20( )。

        3、試一試

        一架直升飛機在一片梯形松樹林(如右圖)上空噴灑藥水。這片松樹林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公頃?

       。4 + 2)× 2÷2 =6(平方千米)

        6平方千米=600公頃

        答:這片松樹林的面積是6平方千米。合600公頃

        4、自我提升

        一個長20xx米,寬1500米的長方形果園,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千米?有一平行四邊形果園與此長方形果園面積相等,已知平行四邊形底為3000米,求它的高是多少?

       。ㄋ模┱n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呢?

        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收獲。

        【作業(yè)布置】

        數(shù)學練習冊

        【教學反思】

        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重點引導學生感受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由于平方千米是一個很大的面積單位,不能像平方米那樣直接比劃,因而教學中采用了想象與轉化成較小的面積單位來感受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學中把推導平方千米與公頃、平方米之間的進率與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結合起來,既讓學生掌握了平方千米與公頃、平方米之間的進率,又同時讓學生通過平方米這個面積單位進一步感受平方千米這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收到一箭雙雕的教學效果。通過這樣一些方式把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千米的認識》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正確運用千米表示長度,知道1千米=1000米。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掌握千米和米的關系。

        【教學難點】

        千米與米的換算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

       。2)測量硬幣的厚度。

       。3)測量課桌的高度。

        (4)測量教室的長。

        (5)測量重慶到北京的路程。

        師:如果要測量重慶到北京的路程,我們可以選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呢?

        3.揭示課題:用米測量太麻煩了。重慶到北京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邊說邊板書)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長?

        出示學校操場:這是我們小學的操場,一圈是400米,沿著它跑幾圈是1千米?

        學生回答。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小結:半圈是200米,2圈是800米,2圈半是1000米。

        2.聯(lián)系生活,再次建立“千米”觀念。

        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10個)

        10個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1千米=1000米

        全班齊讀一次。(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qū)分)

        3.實踐感知。

        我們現(xiàn)在一起去運動場上走去,去感受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長。

        圍繞跑道進行教學,體驗1米、50米、100米、1千米的長度。

        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知道的嗎?

        小組交流討論。

        想一想,你還知道什么物體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或者是幾千米?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互相判斷其他同學說的是否合理。

        在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走一走,看看有多遠。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

        10個100米就是1千米。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27頁“做一做”。

        2.完成練習八的第1~4題。

        第1題,先說一說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再根據題目作出正確的選擇。

        第2題,先想一想,再連一連。

        第3題,游泳池長50米,游2個這樣的長度就是100米,10個100米才是1千米,所以要游10×2=20個這樣的長度。

        第4題,要學會利用1千米=1000米進行單位換算或簡單的計算。

        四、課外作業(yè)

        寫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教學反思

        對學生來說,1千米這一概念的建立難度較大,所以在教學時,從基本的長度單位米開始。在舊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處加以復習、強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盡量使學生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當然,學生也并非一張白紙,在平時生活中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充分發(fā)展他們的意見,發(fā)揮他們的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他們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概念。

      《千米的認識》教案11

        千米的認識教案(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

        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一共有學生52人。學生雖說在前面已經認識了米、厘米、分米等長度單位,但是“千米”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對于學生來說,建立1千米的表象難度很大。所以,在教學時,我要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從新舊知識的引申,發(fā)展處,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從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改造和組織了教學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化和提升。在采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感受,環(huán)繞著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fā)現(xiàn),讓學生在愉悅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

        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

        量出l00米的實踐活動,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沿操場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時間? 步行的同學了解一下自己從家走到學校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厘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師:如果要測量民勤到武威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民勤到武威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設計意圖:從測量本地兩個城市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xiàn)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1、引導:對于“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什么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長 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

        2,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有關千米的這些知識,同學們,在你的印象里,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二)、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聯(lián)系實際: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否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 ?(可以結合課前了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系。)

        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先自己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說一說。(學生能說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這樣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約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20xx步。

        方案四:繞學校200米的操場要走五圈。

        方案五:繞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3分鐘,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15分鐘。

        ??

        (三)估計1千米的距離

        1、初步估計: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fā)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學生估計,師生共同評價

        2、引導(播放錄像):讓我們跟著攝像機的鏡頭從學校門口出發(fā)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長

        3、想象:請大家閉上眼睛,跟著老師在腦海里把這段路再走一遍。

        4、體會感受: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么感覺

        5、進一步估計:(出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

        師:老師還準備了一張學校周圍的交通圖,你們的桌上也有一張,請你畫一畫,從學校出發(fā)走1千米,還可以到哪些地方

      《千米的認識》教案1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2.在實踐活動中,學會積累與查找資料,繼續(xù)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長度單位?

        學生互相比劃并說說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2.出示:給下面的物體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鉛筆長18()

        一枚1元硬幣厚約3()

        學校跑道一圈長250()

        課桌長約10()

        3.課件出示教材第20頁例1。

        提問:這是滬杭鐵路,它的全長是180()?

        追問:為什么滬杭鐵路的長度要用千米作單位?

        4.舉例: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

        5.教師出示教材第20頁的圖片:你知道每幅圖片上的數(shù)字表示什么含義嗎?

        說明: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體驗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1)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課前的活動。(出示照片)

        我們學校的跑道從()——()大約是100米,你怎么記住它的?

        明確:像這樣的100米,我們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1000米)

        教師指導學生讀出這個算式時,要注意前面的數(shù)和后面的單位之間需停頓一下。

        提問:1千米里面有幾個100米嗎?(10個)

        追問:走100米你花了多長時間?如果讓你走1000米要多長時間?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樣嗎?

        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由發(fā)言。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組織交流,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3)提問:課前我們做過調查,我們學校的環(huán)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幾圈是1千米?

        學生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回答。

        回答預測:

       、僖蝗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垡蝗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說一說:你感覺1千米長嗎?自由交流。

        2.強化概念。

        引導思考:我們剛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個環(huán)形的,如果我們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會有多長?想一想,從學校門口往南走到哪兒是1千米?向北?向東?向西呢?你可以選擇一個熟悉的地方想象,現(xiàn)在腦海里想象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大約是100米,要走10個100米,該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

        談話:現(xiàn)在我們已經知道從學校門口到哪兒是1千米,你能說一說從自己家到學校有1千米遠嗎?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圖片并提問:小轎車、步行、動車、自行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學生練習并說說理由。

        追問:老師家離學校約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師,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請簡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3.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4題。

        引導學生看圖,并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第(1)題組織學生直接計算,第(2)題先讓學生討論,再組織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培養(yǎng)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學會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克、千克)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談話: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去觀察和了解貨車的載重量,誰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課件出示教材第22頁圖片,提問:老師也搜集了一些這樣的圖片,碼頭上這些集裝箱,火車皮所運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單位呢?(噸)明確:噸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計量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一塊學習另一個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噸。

        二、交流共享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課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談話: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見過這樣的一袋大米嗎?提過它嗎?提過的說說感受。

        學生回答,交流感受。

        課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學生跟著100千克、200千克地數(shù),貼滿10張。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書:1000千克)

      《千米的認識》教案13

        學科:三年級數(shù)學 教師:王朝英

        結合學生實際的生活,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加深了學生對1千米長度概念的理解。

        對于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估計學生能說出來,就直接讓學生說一說。然后通過討論、匯報,使學生了解到:測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測量,還可以步測、看車上的路程表,等等。

        通過列舉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通過說一說、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建立起數(shù)感,感知、體驗“千米”的含義,為以后進一步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0xx年9月14日

      《千米的認識》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的的長度可以用分米作單位。

        2、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3、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

        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學生動手測量課桌的桌面的'長、寬。

        師:昨天同學和聰聰已經量出了這本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你們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

        生:……

        1、兩人為一組測量桌面的長、寬。

        2、全班交流。

        3、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用厘米、毫米作單位來測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間觀念

        1、讓學生觀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間的長度就是1分米,請學生數(shù)一數(shù)幾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讓學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4、用手比劃1分米有多長。

        5、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三、認識幾分米

        1、在尺子上認識幾分米。

        2、出示課件讓學生認識幾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繩子的長度(讓學生先估測,然后再測量)

        五、鞏固發(fā)展

        1、練習一的第三題

        2、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一條褲子長9分米()

       。2)一張床長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

        2米=()厘米

        4、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三第4題教和第五題。

        5、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第六題和第七題。

        六、全課:

        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千米的認識》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認識》是小學數(shù)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并且初步了解了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shù)學和理解數(shù)學”。由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千米這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會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觀念比較困難。因此,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使學生建立千米的觀念,在建立千米觀念的基礎上去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又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的關鍵是盡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加學生對千米的感性認識。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熟記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化聚。

        2、能力目標:在認識千米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

        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探索和合作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本節(jié)課的課時安排為1課時

        二、說教法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為此我分析了學生的狀況。由于學生已經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且三年級學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長度的生活經驗,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來看,準備狀況是良好的。但三年級學生習慣于形象思維,要建立1千米這么大的一個長度觀念,還存在一定的難度,而對長度單位千米認識不深入,必將導致重量單位使用不合適,以及估計估計物體長度不準確等錯誤。介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階段特點,我采用了觀察法、實驗法及嘗試練習法,并把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建立聯(lián)系。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中學習知識,使他們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三、說學法

        教師要成為“善教者”就必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因為“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同教法一樣,學法指導也必須根據學生特點與學習內容進行優(yōu)化組合。在分組實驗時,指導他們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學會合作與討論;在認識千米時,指導他們學會自學與總結。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土晫

        1、一米大概有多長?

        2、出示米尺,讓學生說說米尺的作用。

        3、當我們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鉛筆盒的厚度時,是不是還用米來測量?當米尺測量這些物體顯得太長時,我們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長度單位來測量,這些單位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4、如果我們要測量一下梧埏鎮(zhèn)中心小學到溫州動物園的路程到底有多長?你有沒有辦法?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當測量路程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比米大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課題),F(xiàn)在我們就來認識千米。

       。ㄟ@種導入方法建立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設疑提問,巧設懸念,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這種單位的作用。)

       。ǘ┬抡n教學

        1、認識千米

       。1)認識10米。

        在學校的操場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兩頭插兩根標槍,讓學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動一下標槍,同時讓學生觀察,走步,了解幾十米,舉例說說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0米?

       。2)認識100米。通過測量得到10個10米是100米,觀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長度。舉例說說從哪里到哪里的長度大約是100米?

       。3)認識1000米。

        上此課的前幾天體育老師已經利用體育課組織學生繞操場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須跑完,跑慢沒關系。學生先說說賽跑的感受,然后告訴學生跑道為250米,問實際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單位間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書千米、米關系),

        千米有時也叫公里。

        (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親身體驗,跑完艱苦的1千米,此時“千米”在學生的心中已經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將是久遠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觀念的難點)

        (2)教學例1

        以前我們學過米、分米、厘米、毫米間的互化,現(xiàn)在你能不能根據1千米=1000米,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請大家試一試,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與同桌商量一下。

        計算

        2千米=()米

        學生計算結果,然后說說是怎樣想的。

        再練習: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練習后說說想法。

        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千米的認識》說課教案》,來自網!

       。3)教學例2

        嘗試練習

        4000米=()千米

        并說說練習過程的依據?

        再練習

        10000米=()千米

        嘗試練習: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試一試: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歸納整理長度單位

        經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經把長度單位全部學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劃一下各長度單位(千米除外)的長度。誰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它們排排位?

        答: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共有五個,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鄰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相同嗎?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進率關系式有四個,分別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礎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進率關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ㄒ龑W生對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其進率進行整理和歸納,使學生認識一個完整的長度單位的知識體系。)

        小結: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獲?還有哪些問題?你是用哪些方法學會這些知識的?

        三、鞏固應用

        學了這些知識你覺得能解決哪些問題?

        那么多實際問題,課后你們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問題想辦法加以解決。這里老師也收集了幾個問題,你們能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加以解決嗎?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一根拔河繩長12()

        小冬肩寬30()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0()

        一本數(shù)學書厚8()

        北京到溫州之間相距2510()

        杭州到溫州之間相距367()

        學校到溫州動物園相距12()

        (這道題和生活聯(lián)系最緊密,可以加強學生對長度單位千米與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對比,培養(yǎng)學生準確使用長度單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號。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種物體,它們的長度分別如下。那么最長的一種物體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ò才胚@道題的目的是在學生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基礎上,會進行單位換算,并比較大小。又通過選擇合適的數(shù)量,建立實際長度的觀念。)

        4、你能說出一些具體例子嗎?

       。1)約6分米長的物體(舉出5個例子)。

       。2)用千米作單位最合適(舉出5個例子)。

       。ㄔ谑炀氄J識長度單位的基礎上,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應用題,并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提高運用長度單位的能力。)

        板書設計:

        千米(公里)的認識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ㄟ@樣的板書設計一是有利于指導學生觀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書設計和教學思路和諧統(tǒng)一,能簡明突出地呈現(xiàn)本課知識點,看上去一目了然,使學生記憶深刻)

      【《千米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千米的認識》教案09-26

      千米的認識教案02-09

      《千米的認識》優(yōu)秀教案02-17

      《千米的認識》教案精選15篇02-22

      千米的認識教案15篇03-01

      《千米的認識》教案(精選15篇)03-01

      《千米的認識》教案(15篇)02-21

      千米的認識教案(15篇)03-08

      千米的認識教案精選15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