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樂器》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樂器》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樂器》教案1
活動目標:
1.能發(fā)現(xiàn)旋律中鐘表節(jié)奏的變化,聽音樂嘗試有節(jié)奏地演奏鐘聲。
2.尋找、發(fā)現(xiàn)、模仿生活中事物的節(jié)奏。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請家長帶幼兒參觀鐘表店,收集實物的鐘表和鐘表的圖片。
2.材料準備:掛圖《在鐘表店里》、音樂CD《在鐘表店里》、打擊樂器(三角鐵、若干、雙響筒)、幼兒丿音樂冊;鬧鐘。
3.常規(guī)準備:將幼兒座位排成馬蹄形,在活動室周圍的角落里放一些打擊樂器主游戲中開設鐘表商店,把教室的一角布置成鐘表展覽會。
活動過程:
一.教標擊樂器,單發(fā)妨八聽賞的興趣
師:(教紗在幕后轉動發(fā)條)”你們聽這是什么聲音?(師在幕后敲奏三角鐵)”聽聽這義什么聲音?
二.教師播放音CD《在鐘表店里》,引導幼兒在教室的角落中我出打擊樂器,配合律打出節(jié)奏。
師;“我?guī)銈円黄鹑ョ姳淼昀镎乙晃夷阆矚g的鐘吧!
三.幼兒隨音樂找出與鐘聲相對應的樂器,教師配合業(yè)律選樂器來演示節(jié)奏。
師:“剛剛你們去哪里了?”“你聽到什么聲音了?““小鳥叫了起來,告訴大家?guī)c鐘了?”我們再來聽聽還有什么好聽的聲音是鐘表發(fā)出來的?
(如音樂中走時的鐘聲可以用小勢來替代,報時的鐘聲可以用三角鐵替代,節(jié)奏分辨上發(fā)條的聲音可以用雙響筒替代。)
四.幼兒嘗試打鐘聲的節(jié)奏,教師用樂器配合師“你找到音樂中好聽的鐘聲嗎?”
五.教師播放旋律,幼兒根據旋律中不同的鐘聲嘗試敲打樂器。
師:”鐘聲可以用不同的樂器來表示,你們會嗎?大家一起來試試。
六.請的兒尋找聲音好聽的原因。
師:”大家停一停,你們發(fā)現(xiàn)為什么剛才的鐘聲會這么吵?”
師小結;原米要有節(jié)奏地敲打樂器,樂器才會像鐘聲一樣有好聽的聲音而且有時候可以一起有節(jié)秦地,有時候大家輪流來打,這樣才能更好聽
七、幼兒嘗試用肢體演繹各種鐘表的樣子。
師;“鐘表店里發(fā)出好聽的鐘聲,你們剛剛用樂器出了好聽的鐘聲,你們自已會變點鐘表店里的鐘嗎?”“手臂能變成什么?”“鐘擺能用什么來變呢?”
八.教師出示掛圖,幼兒有節(jié)要地根據鐘聲打節(jié)奏
師:“你們都變成了鐘表店里會唱歌的鐘,聲音真好聽。讓我來聽聽你們好聽的鐘聲吧!
教師點到哪個樂器,拿這種樂器的幼兒一起有節(jié)奏地敲打。
教師哼唱節(jié)奏九.幼兒分小組按樂器的種要,隨旋律中的鐘聲駐打節(jié)奏。
師:“現(xiàn)在鐘表店到了。我們一起來變成一個會度出好聽的聲音的大鐘,記住,一定要隨著節(jié)奏來敲打你手上的樂器。
1.教師播放音示CD《在鐘表店里》,幼兒完整演奏。
2.教師播放音樂,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點打樂器。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變吧!你可以用樂器變出好聽的鐘聲,用身體變出好玩的大鐘。
3.幼兒接座位順序用正確的姿停收放樂器,活動結來。活動建議:
1.教師可以在表演游戲中提供鐘表店的布景,讓幼兒用肢體表演各種不同的鐘表。
2.數師可以在音樂角提供打擊樂器,讓幼兒邊欣賞音樂邊敲打節(jié)奏。第二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能跟著旋律拍打身體各個部位,和演奏不同音質的打擊樂器。
2.初步嘗試合作演奏打擊樂器;顒訙蕚洌
1.經驗準備:已欣貫感受過《在鐘表店里》的音樂。
2材料準備:掛圖《在鐘表店里》、音樂CD《在鐘表店里》、打擊樂器(三角鐵、小鈴若干、雙響筒}:淘鐘
3常規(guī)準備:將幼兒的座位排成馬蹄形,在每位幼兒的座椅下放一個樂器。
活動過程;
一.教師播致青樂CD《在鐘表店里》,幫助幼兒回憶音樂的情景。
師:“你們聽,這里是什么地方呀?”“剛才你們到了什么地方呀?聽見誰在唱歌?
二、.教師再次播放音樂CD《在鐘表店里》,幫助兒體驗音樂中不同樂器的`節(jié)奏
師:“你們覺得鐘寶寶都在做什么?”“是誰在“布谷布答地叫呀?“鐘上發(fā)條時會發(fā)出怎樣的聲音?““大鐘、小鐘會唱出什么聲晉呢?
三.幼兒嘗試用身體部位模叔鐘表店里的聲音。
師:“鐘寶寶會發(fā)出好聽的聲音,那你們會嗎?”“大家來試試。
四.幼兒經驗分享
師:“誰會發(fā)出好聽的聲音呢?”“除了嘴巴會發(fā)出聲音,誰還有不同的發(fā)音方法嗎?”“小手敲打哪里也會發(fā)出好聽的聲音?”“小腳也能發(fā)出聲音,誰會呢?
五,幼兒尋找身體上的節(jié)奏
師:“如果大家一起來發(fā)聲就不好聽了,我們試試聽指揮來發(fā)出好聽的聲音?梢韵确中〗M選擇一下你們小組想用身體的哪個部位來發(fā)出聲音
師:“好的,我們就到鐘表店里去和鐘寶寶一起發(fā)出好聽的聲音吧。六.幼兒隨旋律接順序發(fā)出不同好聽的聲音
建議發(fā)音的順序可以是拍手一拍肩一拍肚子一摩擦衣服一鼓肥敲打一拍腿一踩腳
七.幼兒聆聽、辨別不同音質的打擊樂器。
師:“你們都試過敲打不同的打擊樂器了。今天我來考考你們,誰的耳朵最靈?聽聽這是什么樂器發(fā)出的聲音?請大家閉上眼睛,我會輪流敲打幾種樂器,請告訴我一共有幾種樂器在唱歌,它們都是哪種樂器?”(教師輪流敲打響板、雙響筒、角鐵和碰鈴。)
八.幼兒討論并根據不同的音質為鐘表配上樂器。
師:“好呀,我們上次巴經為鐘寶寶找到了不同的樂器來配音,今天我們就來為鐘寶寶配上好聽的唱歌聲音,我們大家來找一找吧!我的可際體會歌教用形6
九.幼兒出示掛圖和4種樂器,幼兒聆聽辨別。
師:“你們知道嗎?如果要讓樂器發(fā)出好聽的聲青還需要節(jié)秦室寶來幫忙,我們點請它來吧!看看它帶來了什么?”“你覺得哪一種樂器可以發(fā)出圖上的鐘聲?
(提示“xx|xxxx1”可以用響板來表示指針走時的聲音
×10x廣可以用碰米表示小鐘走時的聲音
x1××”可以用雙響同來表示上發(fā)條的聲音可以用三角鐵來表示鐘敲響的聲音。)
十.幼兒嘗試合作演奏樂器一段
師:“我們都準備好啦!開始演奏吧!
十一.幼兒嘗試按自己手中的樂器看著掛圖輪流演奏
師:“這樣大家一起來演奏聲音會很亂,我們還是聽節(jié)奏室室的指揮演奏吧!十二.教師播放音樂CD《在鐘表店里》,幼兒看著節(jié)奏語合奏。
師:“大家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到鐘表店里和鐘寶寶快樂地做游戲吧!十三.結束:幼兒按座位順序用正確的姿勢收放樂器
活動建議:
1.可以在音樂角中讓幼兒多次感受《在鐘表店里》的旋律,同時可以增加一些有關鐘表的圖書讓幼兒一邊看一邊聽。
2.可以在區(qū)域活動中開展“聽一聽,找一找”的游戲,幼兒敲打各種打擊樂器并尋找具有相應鐘聲的鐘表照片。
《樂器》教案2
主題的由來:
在日常生活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音樂區(qū)的“小樂器”很感興趣,很多小朋友天天帶有關樂器的圖書、光盤、還有各種小樂器玩具等等。活動區(qū)時候他們到音樂區(qū)來開個人的“音樂會”,還有很多捧場的小觀眾呢,很是熱鬧!最近他們談論的話題大多也是“小樂器”。于是,我就以幼兒的興趣為主,開展了以下的主題活動-----樂器。
活動目標
問題板塊主題墻板區(qū)域游戲相關內容家園合作資源利用
1、通過幼兒對樂器的興趣,引發(fā)幼兒求知探索的欲望。
2、培養(yǎng)幼兒用完整話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和協(xié)調的能力。
4、引導幼兒利用多種渠道尋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源。
引導幼兒分享已有經驗,做到經驗分享和經驗交流。學習共同學習。幼兒:
曲鵬法:笛子有多少的小孔?
周新博:
古箏有多少根弦?
孫瑞琪:古箏和古琴有什么不同?他們一樣嗎?
陳艾倫:二胡為什么就兩根弦?
教師:
你們知道樂器包括幾種嗎?他們都是什么?
你們知道他們是怎么演奏出好聽的聲音的嗎?
他們是從哪里發(fā)出聲音的?主題墻板分為:
1、問題板
對幼兒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公開。
2、展示板
隨時對幼兒學到的知識經驗加以展示(如:幼兒制作的小樂器,活動中幼兒的一些語言,家長的及時反饋)
3、成果板
讓幼兒自己談談自己都學習到了什么知識經驗,教師和家長可以幫助記錄,并加以展示。圖書區(qū):投放有關樂器的書,圖片,供幼兒閱讀或欣賞。
電腦區(qū):投放有關樂器的盤,VCD,供幼兒觀看和傾聽。
美工區(qū):投放各種適合做樂器的不同質地的材料,及廢舊材料等等,供幼兒選擇制作。
音樂區(qū):投放樂器演奏的磁帶,各種種類的樂器,供幼兒有不同的選擇。請家長在家中幫幼兒尋找一些有關樂器的資料,可以上網查詢,并給幼兒講述,使幼兒基本了解,能給其他幼兒講述。
請家長有時間可帶幼兒到音樂廳去欣賞樂器演奏,豐富幼兒的已有經驗,親自感受一下,樂器是怎么演奏的!家長資源:
請家長幫助幼兒了解有關樂器的知識。請會樂器的家長可以到班中為幼兒演出。
園所資源:
從園資料室找來一些關于樂器的書籍和圖片等。
教師:
把自己家中的樂器帶到幼兒園中,為幼兒現(xiàn)場演奏。引起幼兒的興趣。
主要活動:
1、制作碰鈴
2、我知道的樂器
3、欣賞二胡獨奏
4、笛子的種類活動
5、欣賞鋼琴曲《水草舞》
1、古箏與古琴的不同
2、幼兒手風琴演奏會
活動一:制作碰鈴
活動目標:
1、了解幼兒對打擊樂器的認識,有哪些疑問等。
2、引導幼兒利用各種廢舊物品制作,鼓勵幼兒大膽而富有想象力的制作。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材料準備:碰鈴,響板,鈴鼓,各種廢舊物品,剪刀,雙面膠,膠水等
設計意圖師幼互動教育反思
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已有經驗
了解幼兒的需要,引導幼兒共同學習。
給幼兒自由選擇的機會,鼓勵他們大膽的制作。
讓幼兒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說出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和同伴一起欣賞與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創(chuàng)作成果。
請家長關注我們的活動并參與到其中來。1、請幼兒欣賞小樂器,了解小樂器的外形特征。
2、幼兒分組討論,我們組要做什么小樂器?需要什么材料?誰負責什么?(分工到人)
3、幼兒自選材料進行制作,教師參與其中進行有目的的指導。
4、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自己講評,請幼兒相互交流,學習。
5、延伸:請幼兒回家搜集一些小樂器的資料等(可讓爸爸、媽媽一同幫助尋找)幼兒對制作小樂器很感興趣,每個人都能積極地提出問題或回答,這使我感覺到幼兒的興趣真的是學習的動力,在活動中,幼兒都表現(xiàn)的很主動,并能積極的投入到當中來。
活動二:我知道的樂器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知道能用多種渠道找到信息
2、鼓勵幼兒能愿意當眾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能說完整話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材料準備:幼兒從家搜集的各種材料等
設計意圖師幼互動教育反思
讓幼兒通過自己參與查找,可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與主動性,并讓他們親自體驗找尋知識的各種途徑。
以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豐富幼兒的經驗,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用提問的方式,了解幼兒學習的情況,真正學到了哪些知識?哪些地方還不太明白。
在幼兒親自體驗找資料后,讓他們進行找資料的經驗交流,使全班幼兒了解更多更好的方法。
加深幼兒的印象,鞏固幼兒所學的知識;顒忧皫滋旄嬖V幼兒回家尋找關于小樂器的資料,看誰找的多,途徑廣。
1、請找到資料的幼兒說一說:你都找到了那些小樂器?他們分別是什么?
2、提問:你印象最深的是那個小樂器?為什么?教師可在講解不清楚的時候,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3、分小組討論:你找資料的時候都用了哪些辦法?
4、講評:老師和幼兒一起說一說今天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開始讓幼兒回家找資料,很多幼兒都給忘記了或者根本沒有找,導致此活動一開始無法進行,于是我通知了家長,請家長協(xié)助我們的工作,為幼兒初步講解一些小樂器的知識,和幼兒一起找資料,并幫幼兒體驗各種找資料的方法。所以在活動中幼兒能很積極的回答問題,并且加深了幼兒對此問題的了解,通過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也豐富了幼兒的已有經驗,是幼兒初步知道了一些小樂器的知識,也認識了一些小樂器。
活動三:欣賞二胡獨奏
活動目標:
1、能分辨出二胡的聲音,了解二胡屬于弓弦樂器
2、引導幼兒學會認真的傾聽,能聽出二胡的聲音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二胡的CD等
設計意圖師幼互動教育反思
引起幼兒的關注,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相互交流中,得到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讓幼兒通過傾聽二胡的CD,了解二胡的聲音。
引導幼兒初步了解二胡屬于弓弦樂器,使幼兒進一步了解此知識。
解答幼兒的問題及困惑,使全體幼兒理解。1、提問:誰知道這是什么小樂器的聲音?它像什么?
2、請幼兒欣賞二胡的CD,要求幼兒仔細聽,聽完后你有什么感覺?
3、引導幼兒了解二胡屬于弓弦樂器,豐富幼兒的已有經驗。
4、幼兒提問:你還有哪里不明白,教師加以講解說明。在此活動中,我運用了聽CD這種手法,大部分幼兒能基本掌握了二胡的聲音,能做到安靜的傾聽,注意力比較集中。在討論的過程里,幼兒能積極的發(fā)言,說出自己的感受,大部分幼兒都能認真傾聽。
活動四:笛子的種類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常規(guī)的笛子有兩種:曲笛和梆笛
2、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曲笛和梆笛的不同之處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有關笛子的VCD光盤,圖片等
設計意圖師幼互動教育反思
給幼兒一個相互學習的空間,讓幼兒教幼兒,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對幼兒的講述及時加以補充和糾正,避免錯誤概念的形成。
使幼兒了解曲笛和梆笛的不同,知道曲笛和梆笛他們都有自己的特征。幫助幼兒觀察曲笛和梆笛的不同特征,引導幼兒正確的判斷。
使幼兒初步了解演奏的方法,引發(fā)幼兒的興趣。
帶幼兒鞏固學到的知識,使幼兒有個清楚的認識,并能以此來判斷。1、請帶有關笛子VCD的幼兒給全班幼兒講述
2、教師為幼兒補充及糾正等,可拿圖片為幼兒解釋,使幼兒更直觀的了解。
3、讓幼兒通過觀看圖片,聽聲音等,讓幼兒通過觀察來簡單的分析他們的特征,正確的判斷曲笛和梆笛
4、教師向幼兒介紹笛子的演奏方法(怎么吹),讓幼兒初步了解
引導幼兒說出曲笛和梆笛的特點與不同來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性很高,在幼兒相互交流時候,很多幼兒都愿意把自己的知識經驗分享給他人,所以聽的幼兒也很認真,注意力也非常認真。幼兒能清楚的掌握曲笛和梆笛的不同之處,了解了很多關于笛子的知識,豐富了幼兒的已有經驗。
活動五:欣賞鋼琴曲《水草舞》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鋼琴的音色喜歡欣賞鋼琴曲
2、鼓勵幼兒大膽而富有想象的將自己對鋼琴曲的認識,情感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鋼琴、筆、紙等
設計意圖師幼互動教育反思
引導幼兒交流已有經驗,回家搜集資料的成果體現(xiàn)。
在交流中有經驗的幼兒會主動帶動其他幼兒去學習,達到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
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對鋼琴感興趣。
幼兒互相交流經驗,分小組討論。
幫助幼兒進行歸納,對幼兒不明白的地方加以講解,引發(fā)幼兒思考。
鞏固鋼琴曲的旋律,引導幼兒安靜傾聽。
引導幼兒會評價自己的作品。1、提問:樂器除了民族樂器還有什么?咱們班里有西洋樂器嗎?
2、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西洋樂器的種類,引導幼兒說出“鋼琴”
3、幼兒欣賞教師彈奏鋼琴曲《水草舞》
4、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聽完后的感覺,你覺得像什么?分小組討論
5、請幼兒把感覺像什么,畫出來,給幼兒發(fā)放紙、筆,請幼兒做畫
6、教師彈奏,幼兒做畫,要求:保持教室安靜
欣賞幼兒的作品,幼兒自評在此活動中,幼兒對教師自己演奏鋼琴,非常感興趣,而且很是好奇,對鋼琴也產生了很強的興趣。教師引導有經驗的幼兒講解,調動了全班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給幼兒學習的動力,選擇的鋼琴曲旋律非常優(yōu)美,幼兒很容易接受,就像水中的小草隨著水在舞動,幼兒的想象力也很豐富,畫面豐富,很有創(chuàng)意,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活動六:古箏與古琴的不同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古箏與古琴的不同
2、引導幼兒欣賞形式多樣的音樂作品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光盤,圖片等
設計意圖師幼互動教育反思
引起幼兒的關注,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相互交流中,得到一個初步的了解或者預想。
讓幼兒通過觀看光盤,了解古箏和古琴的不同之處。
通過幼兒的討論,教師的引導,使幼兒進一步了解此知識。
解答幼兒的問題及困惑,使全體幼兒理解。1、提問:誰知道古箏與古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讓幼兒相互討論。
2、請幼兒看光盤,要求幼兒認真看,仔細聽,看看古箏有多少弦?古琴有多少弦?然后它們的聲音是怎樣的?像什么?
3、討論:看完后,請幼兒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4、給幼兒觀看圖片,請幼兒再次欣賞,加深記憶,并說出那里不同(弦的數目不同)
5、幼兒自由提問,讓幼兒說說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教師加以講解。在此活動中,我運用了電教多媒體這種新的教育資源,幼兒很感興趣,注意力非常集中,固然掌握的也很快。在討論的過程里,幼兒都能積極的發(fā)言,說出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情況等,幼兒觀察也是非常細致的,大部分幼兒都能說出問題的答案。
活動七:幼兒手風琴演奏會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的表現(xiàn)自己,樂于展示自我
2、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經驗,發(fā)展幼兒與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幼兒自帶手風琴等
設計意圖師幼互動教育反思
引起幼兒的關注,使其能積極地參與到此活動中來。
讓幼兒初步了解手風琴的結構和演奏的方法。
引導幼兒安靜的傾聽,給表演的幼兒展示自我的空間。
通過幼兒的表演,教師引導,給幼兒進一步了解此知識。
幼兒之間的經驗交流,互相學習,演奏的幼兒講解已有經驗。鞏固幼兒所學的知識,并了解幼兒的接受程度。1、請帶來手風琴的幼兒,先給全班幼兒介紹一下,它叫什么?屬于什么樂器?
2、教師給補充和講解手風琴的結構,請幼兒清楚的明白。
3、請這幾名幼兒演奏,其他幼兒安靜的傾聽手風琴演奏。
給予演奏的幼兒鼓勵,并鼓勵其他幼兒向他們學習。
4、請演奏的幼兒講述自己學琴的感受和經驗。(經驗分享)幼兒對自己演奏很感興趣,觀看表演的幼兒也很想嘗試自己去演奏,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使很多幼兒了解了手風琴的演奏方法,所以,在那幾個小朋友演奏的時候,班里非常安靜,每個幼兒都在安靜的傾聽,并且給那幾名幼兒很好的展示自我的空間,使他們感到很自豪。
思維接力棒:
1、鋼琴有多少個鍵?(88個)
2、你們了解塤嗎?塤長的什么樣子?它的聲音像什么?
3、延伸活動:
教幼兒一個認識五線譜的兒歌:
下加一線1,下加一間2,
一線3,一間4,二線5,二間6,
三線7,三間1備注:(1,2,3,4,5,6,7,1是五線譜里的簡譜)。
《樂器》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區(qū)別樂曲中的高低音。
2、能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高人和矮人走。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高人與矮人的圖片。
指導要點:
一、出示對比明顯的高人與矮人的圖片,請幼兒觀察并自己用動作表現(xiàn)高人和矮人走路。教師總結幼兒的動作(高人走:把手舉高高小腳踮起來,矮人走:把手藏背后彎彎腰)
二、引導幼兒聽辨音樂。
1、聽一聽,這是誰在走?(在低音區(qū)彈音樂最后一句)再聽聽,現(xiàn)在又是誰在走?(在高音區(qū)彈奏最末一句后。)
2、聽到是高人出來了,就站起來和他握手,聽到矮人出來了,就蹲下來和他握手(重復彈最后一小節(jié),即興重復變化彈奏的音)
3、跟著音樂練習,按四分音符的均勻節(jié)拍一拍一拍地走步。(在中音區(qū)彈奏)。
三、游戲“高人走,矮人走”,提醒幼兒聽音樂變化改變走路的姿態(tài)。
1、完整彈奏樂曲三遍,第一遍在中音區(qū);第二遍在低音區(qū),第三遍在高音區(qū)。要求幼兒用小朋友走(自然姿態(tài)走)!案呷俗撸俗摺钡膭幼鞣謩e對三遍音樂的不同音區(qū)作出反。
2、教師即興在彈奏過程中變化音區(qū),請幼兒注意傾聽其變化并快速做出反應。
四、聽音樂自由學高人或矮人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1.活動過程對幼兒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發(fā)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兒為主體。幼兒通過美麗的荷葉展開想象,聯(lián)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種叫聲并向同伴表現(xiàn)。
2.幼兒在師幼、同伴之間的的互動中感受音樂的`樂趣,從而對音樂感興趣、能充分體驗、展開豐富想象和極力表現(xiàn)。感受平時也應該用合適的聲音表現(xiàn)歌曲,不能喊唱、亂唱。
3.存在不足:在進行同聲合唱時,分聲部站位不明顯,幼兒唱歌時容易跑調。
4.改進措施:
(1)加強單聲部練習,練習好單聲部再明顯安排站位進行合唱。
。2)在活動中,教師可視幼兒的興趣在區(qū)角活動進行延伸,提供更多的動物圖片,引發(fā)幼兒想象更豐富的聲音和節(jié)奏表現(xiàn)不同動物的叫聲,以便豐富合唱內容。
《樂器》教案4
一、激趣——在敲敲打打中激發(fā)幼兒演奏的興趣
新《綱要》明確指出興趣是幼兒藝術活動的主觀前提.是學習的原動力、內驅力,它是幼兒打擊樂器演奏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前提。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打擊樂器就很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但小班幼兒對打擊樂器所表現(xiàn)出的自發(fā)興趣多屬于淺層興趣,往往帶有情緒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的水平上。因此在小班的打擊樂器演奏教學活動中,我根據小班幼兒在玩中學的特點,設計了以下幾個游戲活動旨在將幼兒的表面熱情轉化為主動藝術活動的推動力,使之成為積極主動的參加者。
。1)“敲敲打打”:小班初期我提供了多種樂器,讓幼兒在自由敲打中獲得滿足以激發(fā)幼兒玩弄樂器的欲望。
(2)“敲敲聽聽”:為幼兒提供兩種樂器讓他們在敲打中聽聽聲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較中近一步感知樂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樂器的演奏方法。
(3)“敲敲做做”提供音色差別較大的兩種樂器,在幼兒的敲打中用動作幫助他們了解樂器的音色與情感表達的關系。如:敲大鼓時引導他們做老虎、獅子等用力的動作。敲三角鐵、碰鈐時就做魚游、兔跳等靈巧的動作。
由于在這些自由敲打的游戲活動中沒有節(jié)奏的要求,對于尚不能較好掌握有規(guī)律打節(jié)拍的小班幼兒來說同樣使他們獲得成功和滿足感,從而喜歡上演奏打擊樂器。在此基礎上我們可選擇一些簡短的、幼兒熟悉的歌曲、樂曲供他們隨樂演奏。
二、激情——在聽聽玩玩中激活幼兒節(jié)奏的動感
打擊樂器演奏需要幼兒用聽覺去感受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及曲式結構等從而選擇相應的樂器演奏。因此,培養(yǎng)幼兒的聽覺感受力是演奏好打擊樂器的前提。幼兒的聽覺感受力多屬于自發(fā)地發(fā)現(xiàn)而缺乏自覺性,他們喜歡貼近自己生活的藝術品。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通過探索和學習自覺地用聽覺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的能力。
首先,音樂源于自然生活,我們應讓幼兒學會聽大自然里的各種天籟之音,如:鳥叫、蛙鳴、雨聲、汽笛、刮風、腳步聲等。經常讓幼兒在戶外閉上眼睛,問他們聽到了什么,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音有高低、長短、強弱之分,積累豐富的聽覺經驗。
其次,我設計了起步較低由易到難的系列聽力游戲讓幼兒在聽聽玩玩中享受節(jié)奏的動感:
(1)用筷子敲擊鋁鍋、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見的用具、器皿辨別聲音的高低。
(2)師生節(jié)奏互仿,即老師用打擊樂器敲擊簡單的節(jié)奏幼兒用拍手、拍肩、跺腳等動作將其表現(xiàn)出來。反之,幼兒敲節(jié)奏老師將其表現(xiàn)出來。
(3)用打擊樂器表現(xiàn)故事角色的性格特征、音響情節(jié)。如:聽故事《大象和蚊子》引導幼兒運用大鼓和小鈴將大象的腳步聲和蚊子的嗡嗡聲表現(xiàn)出來。
(4)欣賞各種不同音樂性質、情緒的樂曲:優(yōu)美動聽的,活潑歡快的或平穩(wěn)安靜的。使他們對音樂作品有一定的情緒反應,如:聽到優(yōu)美動聽的就會做出鳥飛、蝴蝶等動作,并嘗試著讓他們選擇打擊樂器合著節(jié)奏敲擊。
經過這一系列的聽覺感受活動使幼兒感受到了環(huán)境、生活、藝術中的美,激活幼兒節(jié)奏的動感,從而為演奏好打擊樂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激創(chuàng)——在寬松氛圍中萌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的愿望
幼兒自己的創(chuàng)作最能體現(xiàn)自我的價值,從而使他們獲得真正的滿足。因此,我們在進行打擊樂器演奏教學活動時要避免機械的訓練,使幼兒在被動地服從和模仿中喪失自信心和對演奏活動的.熱情。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營造寬松、自由的演奏空間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潛能:
(1)打擊樂器的演奏教學不應局限于音樂活動中,要有靈活的時間表,應滲透于日常生活中,如:創(chuàng)設音樂小舞臺,提供各種打擊樂器和音樂,使幼兒在自由活動中萌發(fā)演奏欲望時可隨時表現(xiàn)。
。2)打擊樂器的演奏教學不應僅限于教室這一空間,我們應帶幼兒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多種節(jié)奏,如:雨水落在不同物體上不同的聲音、節(jié)奏等。這種質樸、自然的節(jié)奏將會在幼兒的演奏中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出來。
。3)教師的鼓舞性激勵和引導性啟發(fā)是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的重要途徑。幼兒不滿足于獨享個人的成功,他們總想與他人分享,并期待他人的接納和贊許,老師的接納和贊許是對他們最大的鼓舞。值得注意的是幼兒的創(chuàng)新表現(xiàn)中有珍珠也有魚目,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教育機智,善于合理啟發(fā)和誘導,既要使幼兒在創(chuàng)造活動中獲得滿足感,又能從新的高度予以啟迪,逐步提高幼兒打擊樂器演奏的創(chuàng)新能力。
《樂器》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了解各種樂器的音色以及演奏方法。
2.樂于參與樂器游戲,感受共同玩樂器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樂器若干:小鼓、沙球、串鈴、圓舞板
活動過程:
一、鼓聲咚咚
1.聽鼓聲走走走
2.說說小鼓的聲音是怎樣的。
3.小鼓和我做游戲
聽聲音識別樂器
1.串鈴鈴鈴鈴
(1)教師轉動串鈴,幼兒講述這種樂器的聲音是怎樣的,模仿串鈴聲音。
。2)教師介紹串鈴
(3)聽串鈴聲音拍拍手
2.沙球沙沙沙
。1)教師搖動沙球
(2)請幼兒說說沙球的演奏方法
。3)幼兒創(chuàng)編聽到沙球聲音,我們可以做什么動作?
。4)教師操作樂器幼兒做對應的動作
(5)回憶前三種樂器對應的動作(小鼓——跺腳;串鈴——拍手;沙球——幼兒創(chuàng)編的動作)
3.圓舞板噠噠噠
。1)教師出示最后一種樂器,請幼兒說說它長得像什么?(鴨嘴巴、貝殼等)
(2)說說它的演奏方法,并請個別嘗試操作。
。3)幼兒創(chuàng)編聽到圓舞板聲音,我們可以做什么動作?
。4)教師操作樂器幼兒做對應的動作
。5)回憶四種樂器對應的動作(小鼓——跺腳;串鈴——拍手;沙球——幼兒創(chuàng)編的動作;
圓舞板——幼兒創(chuàng)編的動作)
4.游戲“聽聲音做動作”
小小演奏家
1.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樂器
2.幼兒聽到對應的樂器聲音進行演奏
3.幼兒再次進行游戲
隨堂互動:
宋老師你好,剛剛我看了你的那節(jié)課是小班的《有趣的樂器》,那我有些問題想問問你,就是我記得在帶班的時候發(fā)現(xiàn)小班的孩子在進行音樂活動的時候呢,他們有的孩子會突然之間游離你,會不聽你老師的,還有的時候他們會跟你對著干,跟你反方向地做,那這種情況的時候老師該怎么做呢?
小班因為是年齡比較小,他們年齡特征他們注意力的時間也是比較短而且他們特別是容易怯場,如果是不是自己班的老師這種情況可能更加明顯,但是我們想到每個孩子他們其實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一片葉子還不一樣,每一個孩子他們的個性包括他們的家庭背景,他們的各種性格都不一樣,那么面對每一個不同的這個孩子我們可以怎么去做,像有些孩子他的注意力時間就比較短一些對吧?那有些孩子他的膽子就比較小一些,會各種各樣的孩子,那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首先不能去斥責他們,你怎么這樣的,你怎么不參與啊
不能說些反面的話對嗎?
對,可能在我們平時如果不是上公開課的話,我們如果自己帶班的話,你一定要過來做啊,一定要怎么樣,或者就冷淡他就讓他去,會遇到這種情況,那遇到這種情況以后我們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絕不能放棄對吧?因為對于我們老師來說他可能是百分之一,而對我們家長來說他們是百分之百,全心全意,那其實在我?guī)О嗟臅r候也會遇到這樣的孩子,包括有一次我在外面上公開課的時候,《我是一個兵》的活動當中,我們就有孩子,大家都在做小兵,他就不愿意,他就坐在邊上看著,但是他聽著音樂呢他會動,那么這時候,全場下面幾百個人這樣坐著,那么這時候,處于我的.話我想心里有點咯噔了怎么辦?但是呢我沒有去放棄他,要學會一種等待別著急,但是你等待的過程當中你要時刻去關注他,心里要有他,就像今天小班的活動當中,今天就有一個孩子,那個大眼睛穿黃衣服的孩子,她就是班級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她一開始的時候對我還是比較抗拒的,離我距離比較遠,她就一直坐著,一直看著你不動,她在觀望你,當孩子們走出來的時候我就說你當小警察對吧,那你來看著我表演哦,像《我是一個兵》的時候我說,你是小司令對吧,好,你當小司令就看著我們,你要跟她有一個互動,但是這個互動也是落到一個我們創(chuàng)設的情景當中,比如說我們做小警察,你是女警察哦,你看著我們做哦,我們誰做得好你待會兒來給我們表揚表揚,那她覺得我坐在下面也怎么樣?
讓她慢慢融入到你的這個活動情景當中
對,她覺得我也沒有被老師忽視啊,然后你要更多地給她一些機會,比如說我在演奏小樂器,這個小樂器誰會做啊?你會嗎?你要想到她,你看她做得真好,其實是有意識的,你來試試看,讓她來嘗試下,如果她對,鼓鼓掌鼓鼓掌,所以這個孩子她的表現(xiàn)其實就是今天的從一開始的游離狀態(tài)到慢慢地融入當中,所以我們說,面對這樣的孩子,首先不能斥責,不能放棄她,再者,第二步,你就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去讓她融入,一旦她有了進步,你要去鼓勵她,不過這個鼓勵不能“真好,啊喲,不錯不錯”
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
泛泛而談,你要有針對性,她覺得老師看到我,確實我在這個地方有進步,老師看到我了,她更有自信
她很開心了
對,她會逐漸地走入你的狀態(tài),又比如說我們中班的時候也會有這個狀況,就是我們在做小魚游,小魚游啊游啊游,其中一個小搗蛋鬼
中班這種情況很多
很多很多,不光是小班,中班包括大班也會,因為他個性很獨特,和別人不一樣,然后他往地上一趴,那這時候他其實是為了搗蛋,那怎么辦?我這堂課不要進行下去?而且如果有一個人的話你不去進行一下引導會怎么樣?
旁邊孩子會模仿他
對,他們覺得他在地上很開心,釋放了,那這時候我問他你躺在地上干嘛呀?為什么你要躺在地上?你知道他說什么?你們在游,我是條死魚,他說我死魚,我死掉了呀,死魚可以吧?他是在情景當中,他說我是死魚,那你要允許他是條死魚,那我說,死魚的話我們一會兒做小魚游啊游啊的游戲,死魚可以參加嗎?不行的呀,那這時候我老師就變成,也是在情景當中,去引導他,我來變成一張大大的網,他看到大大的網,蠻大的,我要把他網走,死魚不能在這清澈的河中游啊,他一聽到我要變成大網把他網走,他怎么樣?還是做活魚開心呀,待會兒游戲也沒得做了,剛才我是假裝的,我沒有死,我是假裝的,他又活過來了,所以這些案例,我們要發(fā)現(xiàn)平時的案例,這些案例也說明了我們在平時遇到這些游離于活動之外的我們要有一定的教育策略,在情景當中去指導他們去引導他們,讓他們漸漸地漸漸地到你的活動當中來
這種方法更好,謝謝
宋老師我還有個問題,就是說小班的打擊樂中,活動形式還有哪些嗎?
小班的打擊樂活動,小班打擊樂活動的形式因為他們是,像有些幼兒園的話他們在樂器上,不要說小班了,他們大班也不大去操作,一些樂器都是在房間里面睡覺的,或者根本就不用,或者就是用的鼓啊,鈴啊,串鈴、碰鈴這種方面比較多,那其實小班的話它有各種打擊樂的這種活動,那小班的話我們要考慮到小班打擊樂活動的目標在于什么?首先要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那這個興趣怎么培養(yǎng)?就是玩,玩的過程當中,玩樂器過程當中去培養(yǎng)它對樂器的興趣,第二個呢它們其實是讓他們養(yǎng)成一定的良好的收放樂器的習慣,包括樂器不唱歌的時候在腿上對嗎?一點聲音都沒有,讓它安安靜靜的,包括在活動結束的時候要把樂器送回家對吧,今天班級小朋友就他們送回家的這個常規(guī)就比較好,那么除了操作樂器以外,我們在此之前還可以讓孩子們培養(yǎng)他們的傾聽能力,因為你要操作打擊樂的話要辨別區(qū)分這種樂器的音色,小鼓咚咚咚,比較沉重的對吧,小鈴叮叮叮比較柔和的,區(qū)分明顯音色的區(qū)分,那么這個就要練他們的耳朵,所以我們之前還可以做些什么活動呢?比如說帶著孩子們就在教室里大家圍坐著,靜靜地聽,你們聽聽看我們周圍有些什么聲音?小朋友會說,教室里有鬧鐘滴答滴答的聲音對吧?
讓他去關注周圍的一些聲音對嗎?
先學會去聽,也會有走廊里走路的聲音,然后我們第二步還可以帶孩子們走出教室到外面去聽,樹上的小鳥叫,孩子們在操場上嬉笑的聲音,然后還可以把這些問題帶回家,你到家里去找找這些聲音,去發(fā)現(xiàn)聲音,因為你要玩打擊樂,首先你的耳朵要靈,然后再回過頭來,那么我們現(xiàn)在到教室以后,你們找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我們現(xiàn)在用我們的小手或者每人發(fā)個小棒,請你到教室里各個地方,桌子也可以椅子也可以,你去敲敲,敲敲聽聽它們的音色都一樣嗎?比如說凳子,你敲凳腳和敲桌面這個聲音一樣嗎?音色肯定不一樣,這也是屬于打擊樂,只不過我們是用生活當中的,我們用我們的肢體去敲對吧?或者用小棒去敲,敲什么,這個樂器就是我們生活當中的一些物體,比如說地板,鋼琴,去敲敲鋼琴,敲敲墻壁對吧,這些都是聲音,那么再者在敲擊了以后,他們有了這種對敲擊的興趣以后我們還可以讓孩子們?yōu)橥{、歌曲比如說豬兒在農場嚕嚕,牛兒在農場哞哞,今天老師請來了這么多的樂器,我們這首歌曲也都聽過對嗎?你來想想看,小豬的聲音我們可以用什么樂器來對應對吧?這個游戲可以操作嗎?一對比,串鈴或者碰鈴和小鼓,你們覺得哪個?小豬的聲音我用咚咚咚用什么?用這個鼓,豬兒在農場嚕嚕,你敲兩下,小雞在農場唧唧,這個用什么樂器比較合適?
用那個響板
響板或者小串鈴都可以,這就是在用樂器為這個童謠做一個伴奏,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形式,比如說大野狼來了,有些小朋友用這個沙球,有些小朋友用鼓,聽到鼓的聲音,大野狼來了,可以讓孩子們自己敲,有些小朋友扮演大野狼,有些孩子們扮演小動物,又有像小螞蟻的活動,一只螞蟻在洞口,看見一粒豆對吧?那小螞蟻出來我們可以用什么樂器呢?雞蛋沙球看見過嗎?有嗎?
有,圓圓的看到過
對,圓圓的就像一個雞蛋的形狀,每個小朋友拿個小沙球,我們來做小螞蟻哦,一只螞蟻在洞口,搖搖小沙球,很好玩,你們就是小螞蟻哦,一起來搬豆哦,那在這個場景之下他們在玩玩動動,在整個打擊樂的場景之下,他們玩得開心嗎?
開心
很開心,所以這個小班的打擊樂活動其實有很多很多,還是需要我們老師去發(fā)現(xiàn),去找一些好聽的音樂,他們喜歡,喜于樂見的這種形式
我發(fā)現(xiàn)還是游戲的這種方式比較多
對,還是在玩的
我知道了,謝謝
《樂器》教案6
課時:2-3課時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通過欣賞了解樂器及樂器的發(fā)展,學習運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樂器。
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設計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樂器
難點:設計樂器
教具準備:
教師:課件(有關青銅編鐘、藏族大鼓、戰(zhàn)國彩繪虎座鳥架懸鼓等樂器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
學生:準備制作樂器的竹筒、鐵管、鐵盒、陶泥……。
教學過程:
第1-2課時
(一)、引導階段
1、教師播放幾段樂曲讓學生欣賞。
2、請學生猜一猜是什么樂器發(fā)出的樂曲,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青銅編鐘、藏族大鼓、戰(zhàn)國彩繪虎座鳥架懸鼓等樂器的不同音效。
3、請學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樂器的資料。
4、教師出示圖片并簡要介紹樂器的發(fā)展、樂器的種類,并讓學生欣賞不同的樂器發(fā)出的不同的音效。
5、原始社會(用獸骨、陶泥等制作樂器)-----奴隸社會(青銅制作精美的樂器)-----封建社會(樂器的.用料、工藝更為講究,多樣如:青銅編鐘、戰(zhàn)國彩繪虎座鳥架懸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國西南(云南、貴州、四川)和西北(青海、寧夏、甘肅、新疆、西藏)地區(qū)一些少數民族仍舊是用手工來制作樂器。如:藏族大鼓,體現(xiàn)了一個民族的獨特文化韻味。
。ǘl(fā)展階段
1、教師出示樂器的圖片,引導學生歸納樂器的形狀及特征。
2、教師啟發(fā)學生根據自己帶來的材料設計樂器,教師講解樂器的制作方法。
3、學生思考先畫出自己的設計草圖并進行小組交流。
4、教師根據學生的設計構思進行啟發(fā)性的講評。
學生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作業(yè):利用竹筒、鐵管、鐵盒、陶土等材料制作樂器。
交流與評價:
1、展示學生制作的樂器并請學生說說自己的設計構思及制作過程中遇到過什么問題,自己是怎樣解決的。
2、師生交流評價。
3、布置下節(jié)課工具。
第3課時
教學過程:
1、教師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從形和聲方面繼續(xù)加工樂器,讓自己的樂器更好。
2、學生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3、學生展示樂器
、僮寣W生分組展示自己制作的樂器并吹一吹自己的樂器。
、趲熒涣----比一比,誰的樂器造型好,誰的樂器能發(fā)出優(yōu)美的聲音。
、劢處熢u價,小結。
4、課后拓展
讓學生嘗試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樂器。
《樂器》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樂器。
2、用擬人化的手法創(chuàng)作富于性格特征的樂器形象。
3、在說、聽、看、演、畫活動中,獲得新知,增強表現(xiàn)力。發(fā)展想象力。
4、 感受音樂及樂器的美,獲得美的.體驗,在同伴交往中增進同學情誼。
二、教學準備:
教師:幾種樂器實物、課件。
學生:畫紙、勾線筆、搜索有關樂器的知識。
三、 教學過程:
導入:
大音樂家冼星海說過 “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一座熔爐”這些美妙的音樂是由各種美妙的樂器發(fā)出來的。
出示課題:樂器
感受與認知:
1、聽老師演奏葫蘆絲,說一說自己會演奏什么樂器,說樂器的名稱。帶來的樂器展示一下。
2、 多媒體展示各種樂器的圖片,師生共同說名稱、描述形狀,聽音色,演一演。
4、看視頻《女子十二樂坊》,學生說名稱,模仿演奏,鞏固新知。
探索與實踐:
1、 畫一畫:
把最喜歡的樂器外形很快地畫出來。要求構圖飽滿,特征明顯。
反饋評價。
2、討論:樂器會跳舞嗎?補充課題:樂器之舞。
3、聽曲表演、說感受。
4、通過對比圖片,欣賞樂器卡通畫作品、表情圖,引導學習樂器卡通畫創(chuàng)作方法。
創(chuàng)作與想象
1、 學生進行樂器卡通畫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評價
在“交響音樂會”上,貼上自己的作品,自己介紹,同伴最想說哪一張,(覓知音活動)教師說有特色的幾個。
小結與延伸:
這節(jié)課小朋友們表現(xiàn)得真好,會說會演,還會用畫筆畫出了美妙的音樂,找到了知音,樂器的世界豐富多彩,人們還會用各種物品當作樂器,看完下圖,相信小朋友們回去也能開發(fā)出新的樂器。人人都能當個小樂手。(播放)
《樂器》教案8
教具:錄音機、鋼琴、多媒體設備
教學目的:了解西洋交響樂隊及樂器
重點難點:西洋交響樂隊規(guī)模龐大,樂器眾多,不易掌握是本課的難點
一、導課。
1、我們時常聽到交響樂隊的演奏,時常聽到電臺廣播的交響音樂,每當我們欣賞這些音樂作品的時候都會感到:從這樣的交響樂隊中不知道會有多少美麗的、雄壯的、激動人心的、熱情橫溢的音樂奔瀉出來。但是,一個交響樂隊到底有哪些樂器?這些樂器各有哪些特殊的性能和表現(xiàn)力?它們是在什么時候和怎樣結合成為這樣一個龐大的整體的?一個交響樂隊所具有的那種魔術般的力量又是怎樣產生的?這一系列問題,并不是每一位音樂愛好者都能完全了解。
2、交響樂隊的萌芽實際上是在十六世紀中葉,即在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交響樂隊中的樂器大多也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F(xiàn)代的交響樂隊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一直到十九世紀末葉,甚至可以說一直到二十世紀初,一共經歷了三個世紀的復雜發(fā)展過程才最后定型。
二、授新課
1、交響樂的時代變遷與發(fā)展。
在文藝復興時期,由于資本主義在封建社會內部的萌芽和發(fā)展,由于城市的建立和發(fā)展,以及與此相適應的進步的資產階級世界觀——人文主義的形成,因此對藝術創(chuàng)作也提出了以現(xiàn)實主義的方法基礎。蒙特威爾第的另一個功績還在于:他對樂隊有著新的理解,認為樂隊就是各種不同的音色的結合,因此他開始使不同的樂器進行對置,相互對比,讓各組樂器輪番演奏等,這些做法在當時都還是一種意外的新發(fā)現(xiàn)。總的說來,這一個時期在樂器的采用和配合方面仍不斷地在變換著,有時候甚至還把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例如巨型提琴、風車和大炮等用在樂隊中,以造成某種特殊的效果。
十七世紀是交響樂隊發(fā)展的一個很重要時期。隨著主調和聲風格的發(fā)展和數字低音的采用,羽管鍵琴因為便于奏出和弦便在樂隊中占據很穩(wěn)固的地位;其次,由于意大利提琴制造家,例如阿瑪
蒂和斯特拉蒂伐利等人在提琴的改良和最后定型方面所獲得的輝煌成就,提琴族樂器在樂隊中的數量便逐漸增多,并最終把詩琴和其他一部分古老的樂器排擠出樂隊之外。但是這時候的樂隊還不能算是新型的`樂隊,因為它的基礎仍然是羽管鍵琴,而且樂隊中還有不少是古老的樂器。從十七世紀中葉開始,對樂隊的興趣在整個歐洲逐漸蔓延開來,樂隊也從它誕生的搖籃——意大利的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和那不勒斯等城市走出國境,在巴黎、倫敦、柏林、漢堡和維也納,都相繼出現(xiàn)不同類型的早期樂隊。到十七世紀末,不但在歌劇院和教堂有樂隊演奏,還有專門供樂隊演奏音樂的新場所應運而生。1672年,個公開收費的弦樂隊音樂會在倫敦舉行,1686年荷蘭開始有定期的公開演奏會,并即遍傳歐洲其他國家。
十八世紀是大轉折和大革命的世紀。歐洲的社會結構、哲學觀點、美學理想以及藝術形式都發(fā)生了變化,交響樂隊的轉折時期也隨著到來了。在交響樂隊的這個轉折,應該以海頓的《交響曲》問世的1759年為標志。
十八世紀中葉,主調和聲的新風格取代了多聲部的復調音樂,出現(xiàn)了交響曲和協(xié)奏曲這一音樂新體裁,隨著音樂風格本身的轉換,在樂器組合方面,已經漸趨合理的所謂“古典時期樂隊”也在這個時候形成了。這時候的樂隊已經從長期妨礙它發(fā)展的數字低音和羽管鍵琴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但是木管樂器組和銅管樂器組在樂隊中的地位還沒有確立,海頓的《交響曲》所用的樂隊除弦樂器組外,只有兩個雙簧管和兩個法國號。由海頓所創(chuàng)始并由莫扎特最后確立的“古典樂隊”,實際上是取法于曼海姆樂派的雙管樂隊。
此后,交響樂隊的發(fā)展只是在細節(jié)上有所變換而已。十九世紀初的樂隊又擴大了樂器的數量,特別是銅管樂器的數量有了比較大的變動——起初把法國號增加到四個,構成一個四重奏,稍后又加用了三個長號。這樣便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樂隊——大交響樂隊,也就是所謂“浪漫派樂隊”。這種樂隊在浪漫派作曲家威柏、舒柏特和門德爾松的創(chuàng)作中才最后完成。
2、交響樂隊的樂器構成
總的說來,在交響樂隊發(fā)展的整個歷史過程中,歷代作曲家所采用的樂隊是非常多種多樣的。但是我們可以把所有這些種類繁多的樂隊歸納為兩種基本類型,那就是小交響樂隊和大交響樂隊;這兩種樂隊都包括有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等四組,F(xiàn)在先談小交響樂隊。
小交響樂隊在十八世紀下半葉形成,這種樂隊在當時的作曲家看來并不覺得它是小型的樂隊,直到十九世紀初,絕大多數的歌劇和交響樂作品都是采用這種樂隊。小交響樂隊使用的樂器通常包括有:
弦樂器:小提琴六至八個,第二小提琴四至六個,中提琴二至四個,大提琴二至四個,低音提琴二至三個。
木管樂器: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和大管各兩個。
銅管樂器:法國
國號和小號各兩個。
打擊樂器:定音鼓一對。
小交響樂隊使用的樂器有時候往往還有所省略,例如省略單簧管和小號等。莫扎特的后期交響曲創(chuàng)作有時候省略小號或定音鼓,有時候省略雙簧管。相反地,小交響樂隊有時候也有所擴充,甚至接近大交響樂隊。這種擴展的形式時常被用在當時的歌劇樂隊和清唱劇樂隊中,交響樂作品應用這樣的樂隊的就少得多。
從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開始直到現(xiàn)在,一般的交響樂、歌劇和舞劇作品,多半應用大交響樂隊,大交響樂隊使用的樂器通常包括有:
弦樂器:小提琴十二至十六個,第二小提琴十
至十四個,中提琴八至十二個,大提琴六至十個,低音提琴六至十個。
木管樂器: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和大管各二至三個,此外往往還加用這些樂器的變形樂器,例如短笛(偶爾也采用中音長笛)、中音雙簧管(或英國管,偶爾也采用抒情雙簧管)、低音單簧管(偶爾也采用小單簧管、中音或倍低音單簧管)和低音大管等。
銅管樂器:法國號四個,小號二至三個,長號三個,大號一個或兩個。
打擊樂器:定音鼓、三角鐵、小鼓、鈸和大鼓等。
除了上述四組樂器外,往往還加用豎琴,而且多半是用兩個。大交響樂隊大約由六十至九十人組成,但也有一百人以上的。這種樂隊有時也壓縮一部分樂器的數量,特別是減少弦樂器的數量、但有時也擴大某一組樂器中的個別樂器的數量或全組樂器的數量,以及加用一般樂隊少見的個別樂器,如鋼琴或管風琴等。
從小交響樂隊和大交響樂隊使用的樂器種類上可以看出,長號是決定樂隊所屬的類型的標志。缺少長號的樂隊只能算是小交響樂隊,因為一個大交響樂隊必須有三個長號和一至兩個大號。如果只有一個長號,也只能算是小交響樂隊。
三、總結
我們已經把交響樂隊中各級樂器都簡略介紹過了,現(xiàn)在再講一講這些樂器在數量上的比例關系。上面說過,弦樂器組的樂器數量最多,單是小提琴就有十多個,但是其他各組中的每一種樂器一般只用兩三個,甚至也有只用一個的。每一種樂器所能奏出的音是不盡相同的,有的容易奏出高的音,有的容易奏出低的音,有的容易奏出快速度的活潑的旋律,有的則適合于奏出徐緩悠揚的曲調。把這些不同性能的樂器結合在一起,就得考慮到使這些樂器能夠相輔相成,而不是互相妨礙。因此首先就得使這些樂器在數量上保持一定的比例,F(xiàn)代樂隊中的樂器配置是在十八世紀中葉形成的,在這之后雖然樂隊的組織日漸擴大,但是樂隊中各組樂器的比例并沒有多大變化。
《樂器》教案9
設計意圖:
當孩子們喜歡邊玩邊哼小調時;當孩子們不斷重復敲擊側耳傾聽敲擊時;當孩子們一聽到節(jié)奏明快、活潑的音樂就手舞足蹈、搖頭晃腦起來,臉上的表情就豐富起來,我知道孩子們是喜歡音樂的,對音樂是好奇的。中班上學期的操作體驗材料中為孩子們配備了小樂器,色彩鮮艷、造型有趣的鈴鼓和小沙錘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玩弄著這個新鮮的玩意,在敲敲打打中體驗著快樂。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設計了和小樂器捉迷藏的活動,讓孩子們在"聽"、"辨"、"玩"、"奏"等有趣環(huán)節(jié)中,不斷獲得新的音樂經驗,也為孩子們進一步了解打擊樂器的音色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興趣,為打擊樂活動奠定基礎。
活動目標:
1.樂意嘗試用小樂器進行游戲和演奏活動。
2.通過感知對比,嘗試聽辨四種樂器的聲音,并在游戲和演奏活動中正確運用。
3.能看懂圖譜,迅速分辨不同樂器的聲音,并運用所聽出的樂器進行演奏。
4.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
(1)認識鈴鼓、沙錘、響板、碰鈴四種樂器,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2)熟悉樂曲《郊游》。
2.物質材料的準備:
(1)鈴鼓、沙錘、響板、碰鈴四種樂器若干。
。2)音樂播放器、帷幕、四種樂器圖樣標記。
。3)地面用彩色粘貼布置成田字格狀,分別貼上標記。
。4)樂曲《玩具兵進行曲》,樂曲《郊游》演奏圖譜。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引入
1.以與藏在簾子后面的小樂曲做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幼兒聽辨的興趣。
2.教師分別敲擊樂器,幼兒進行聽辨,并說出樂器的名稱。
二、聽辨樂器聲音,與小樂器做游戲
1.請幼兒自由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樂器,與小樂器交朋友。
2.教師在幕后敲擊某種樂器,請幼兒辨別,判斷后站在貼有它標記的家中。
3.聽辨過程中讓幼兒自由交換手中的樂器,感受每種樂器的音色和表現(xiàn)形式。
★先后敲擊某一種樂器。
★同時敲擊某兩種樂器。
★同時敲擊某三種樂器(根據幼兒接受情況而定)。
三、在音樂背景下,聽辨樂器并隨著音樂旋律敲擊樂器
1.聽音樂《玩具兵進行曲》,教師先后敲擊不同樂器,幼兒聽到那種樂器的聲音就演奏相同的樂器。
2.不停變換敲擊樂器的`種類,逐步加大聽辨的難度。
★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同時敲擊兩種不同的樂器。
★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同時敲擊兩種聲音相似的樂器。
★在音樂背景下,輪換敲擊和同時敲擊樂器。
四、看圖譜,合奏樂器
1.看圖譜,請幼兒根據圖譜上的標記為樂曲《郊游》配伴奏。
2.進行打擊樂表演。
3.在演奏打擊樂《郊游》中,引導幼兒理解和聽指揮進行演奏,注意休止符。
活動延伸:
1.繼續(xù)接觸有關符號、節(jié)奏、音符的游戲活動。
2.投放多種打擊樂器,鼓勵幼兒利用各種樂器進行演奏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能聽辨出鈴鼓、碰鈴、沙錘、響板四種樂器的聲音;顒拥碾y點是,能迅速分辨不同樂器的聲音,并運用所聽出的樂器進行演奏。目標定位是,聽辨能力是音樂中比較關鍵的能力,也是進行音樂活動的基礎。因此此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通過各種游戲,聽辨、區(qū)別樂器聲音,并嘗試在演奏活動中運用。在活動材料方面,我選擇了四種樂器,涵蓋了高中低三個聲部,使得音色有所區(qū)別。
整個活動都圍繞和小樂器捉迷藏的游戲情景,使活動充滿神秘感和情趣,活動中設計了田字格,使幼兒在有趣的占格游戲和器樂合奏中完成目標,實現(xiàn)寓教于樂,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環(huán)節(jié)一:聽樂器聲音,猜樂器名稱(說出樂器的聲音特性,說說聲音像什么?激發(fā)幼兒想象力,調動幼兒生活經驗,進一步提升對樂器音色的感知。環(huán)節(jié)二:與小樂器交朋友,選擇樂器玩聽聲音找家游戲。(幼兒每人選擇一種樂器,聽到幕后的聲音就站到相對應樂器的家中(占格)。這里逐步加大聽辨的難度,從一種樂器單獨敲擊--兩種樂器同時敲擊--同時敲擊四種樂器。幼兒在過程中不斷與同伴交換樂器,體驗各種樂器聲音性質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三:在音樂背景下,迅速聽辨樂器并有節(jié)奏的隨著音樂敲擊。(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上難度有所提升,不光要聽辨樂器音色,更要聽樂器旋律和節(jié)奏。)環(huán)節(jié)四:看圖譜,合奏樂器。(提升經驗,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整個活動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逐步開展,孩子們在"聽"、"辨"、"玩"、"練"等有趣環(huán)節(jié)中,不斷獲得新的音樂經驗。
《樂器》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運用不同方法體驗不同打擊樂器敲擊的聲音,培養(yǎng)幼兒對節(jié)奏樂興趣。
2、搜集各種材料制作打擊樂器并能大方的介紹。
3、選擇自制的打擊樂器為音樂伴奏,感知聲音的強和弱。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膽表現(xiàn)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紙盒、橡皮筋、各種瓶蓋、各種飲料盒子、種子、瓶子、石子、各種種子、紙片、木塊、沙等。
2、節(jié)奏卡若干。
活動重點:
運用各種不同材料進行打擊樂器制作。
活動難點:
運用不同方法體驗不同打擊樂器敲擊的聲音。
活動流程:
導入活動——制作活動——介紹活動——游戲活動
活動內容:
一、導入活動
1、介紹各種幼兒搜集的材料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師:“我們小朋友從家里搜集了好多的廢舊物品,;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些什么”
一、制作打擊樂器
1、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制作。
2、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及時給予幼兒幫助。
3、提高多種節(jié)奏表現(xiàn)形式讓先做好的幼兒進行練習。
4、討論活動:
a、介紹自己做的打擊樂器,
b、引導幼兒說說在制作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二、游戲:我們來做演奏家
a、幼兒合奏進行表演。
B、相交換打擊樂器進行表演。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采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xiàn)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樂器》教案11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樂器并嘗試這些樂器的演奏方法。
2、能安靜地傾聽樂器發(fā)出的聲音,能通過辨音來為樂器和其聲音配對。
3、萌發(fā)對打擊樂器的興趣。
重點難點
1、讓幼兒熟練的掌握樂器的名稱。
2、掌握樂器正確的演奏方法。
3、通過聽聲音,辨別相應的樂器。
活動準備
1、四種打擊樂器(沙錘、鼓、三角鐵、鈸等),每種數量大約是幼兒數量的 1/3。
2、各種樂器選 1 個放進寶箱里,剩下的樂器分類各自裝在一個籃子里。
3、一張桌子(預備用來擺放鼓的)。
4、操作活動頁自制 PPT。
活動過程
一、認識四種打擊樂器以及它們的演奏方法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箱子的寶貝,小朋友們想不想看? 我們來看看這里面有什么?
1、認識沙錘及沙錘的演奏方法出示(老師神秘摸出)沙錘:
。1)你知道這是什么嗎?(鼓勵幼兒說出樂器名稱-沙錘,可以重復向幼兒提問)
。2)怎樣讓沙錘發(fā)出聲音呢?(請幼兒上臺嘗試用沙錘發(fā)出聲音,然后老師示范并小結:我們可以搖動沙錘。)是怎樣搖動沙錘的呢?(老師有節(jié)奏地搖動沙錘, 請幼兒空手跟著一起模仿)
(3)小朋友想來搖動沙錘嗎?(發(fā)給幼兒沙錘,跟老師一起有節(jié)奏地搖動沙錘)
。4)我們來仔細聽聽,沙錘發(fā)出的聲音是怎么樣的呢?(老師搖動沙錘,請幼兒仔細傾聽:沙沙沙、沙沙沙)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沙錘的聲音。
2、認識鼓及鼓的'演奏方法出示(老師神秘摸出)鼓:
。1)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教給幼兒樂器的名稱-鼓,可以讓幼兒重復幾遍)
。2)怎樣讓鼓發(fā)出聲音呢?(幼兒上臺嘗試用鼓發(fā)出聲音,然后老師示范并小結: 我們可以用手來拍打鼓面,也可以用鼓槌來敲擊鼓面。)鼓槌是怎樣敲擊鼓面的呢?
。ɡ蠋熡泄(jié)奏地敲擊鼓面,請幼兒右手食指模仿鼓槌跟著一起敲擊)
。3)小朋友想來敲擊小鼓嗎?(發(fā)給幼兒鼓槌,鼓放在桌子上,跟老師一起有節(jié)奏地敲擊小鼓)
。4)我們來仔細聽聽,小鼓發(fā)出的聲音是怎么樣的呢?(老師敲擊小鼓,請幼兒仔細傾聽:咚、咚、咚、咚)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鼓的聲音。
3、認識三角鐵及三角鐵的演奏方法出示(老師神秘摸出)三角鐵:
。1)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教給幼兒樂器的名稱-三角鐵,可以讓幼兒重復幾遍)
。2)怎樣讓三角鐵發(fā)出聲音呢?(請幼兒上臺嘗試用三角鐵發(fā)出聲音,然后老師示范并小結:我們可以用小鐵棒來敲擊三角鐵。)小鐵棒是怎樣敲擊三角鐵的呢?
。ɡ蠋熡泄(jié)奏地敲擊三角鐵,請幼兒右手食指模仿小鐵棒跟著一起敲擊)
。3)小朋友想來敲擊三角鐵嗎?(發(fā)給幼兒小鐵棒和三角鐵,跟老師一起有節(jié)奏地敲擊三角鐵)
(4)我們來仔細聽聽,三角鐵發(fā)出的聲音是怎么樣的呢?(老師敲擊三角鐵,請幼兒仔細傾聽:!!┪覀円黄饋韺W一學三角鐵的聲音。
4、認識鈸及鈸的演奏方法出示(老師神秘摸出)鈸:
。1)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教給幼兒樂器的名稱-鈸,可以讓幼兒重復幾遍)
。2)怎樣讓鈸發(fā)出聲音呢?(請幼兒上臺嘗試用鈸發(fā)出聲音,然后老師示范并小結:我們可以捏緊繩子,碰擊兩片鈸來發(fā)出聲音。)兩片鈸是怎樣碰擊的呢?(老師有節(jié)奏地碰擊鈸,請幼兒用兩手掌模仿鈸跟著一起碰擊)
。3)小朋友想來碰擊鈸嗎?(發(fā)給幼兒鈸,跟老師一起有節(jié)奏地碰擊鈸)
。4)我們來仔細聽聽,鈸發(fā)出的聲音是怎么樣的呢?(老師碰擊鈸,請幼兒仔細傾聽:砰……砰……)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鈸的聲音。
小結:(老師一邊說一邊用樂器示意)剛剛小朋友認識沙錘,搖動沙錘就會發(fā)出“沙沙沙沙”的聲音;這是鼓,用鼓槌敲擊鼓面,就會發(fā)出“咚、咚、咚、咚”的聲音; 這是三角鐵,用小鐵棒敲擊三角鐵,就會發(fā)出“叮……!钡穆曇;這是鈸, 碰擊鈸,就會發(fā)出“砰……砰……”的聲音。
二、游戲“聽聲音猜樂器”
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有趣的游戲,“聽聲音猜樂器”播放課件 PPT 過程:
PPT1:這里有哪幾種樂器?(逐一說出圖片上的樂器名稱)——請小朋友仔細聽, 這是誰發(fā)出的聲音?(每種可以重復播放)
PPT2:猜對了,這是三角鐵發(fā)出的聲音。
。ㄓ猛瑯拥姆绞揭龑в變合瓤磮D片,然后聽聲音猜樂器,再出示答案)
三、介紹并完成操作游戲“找影子”
出示操作手冊頁面 PPT:
今天我們認識了四種不同的樂器寶貝,還記得它們的名字嗎?(分別指圖讓幼兒說出名字)
現(xiàn)在呀沙錘、鼓、鈸、三角鐵都藏起來了,只留下了它們的影子,小朋友來把它們找出來好嗎?
。ɡ蠋熤钢摰挠白樱┻@是誰?(找到后)我們幫鈸用線連起來;(用同樣的方法辨認每一種樂器的影子,然后跟樂器連起來)
小結:(老師用手示意連接線,帶著幼兒一起說)這是——沙錘;這是——鼓;這是——鈸;這是——三角鐵。哦,小朋友真棒,把樂器全都找出來了。
延伸活動建議:
在接下來的區(qū)域活動時間里,指導幼兒輪流完成操作頁的連線活動。
活動總結
在本次活動中,利用音樂游戲,幫助幼兒分辨常見打擊樂的音色,幼兒比較容易掌握。幼兒對沙錘和鼓的認識比較多,但是對于三角鐵和撥的認識和使用比較少,這四種樂器小朋友最開始都不能正確掌握它的使用方法,通過活動,有邀請幼兒自己去探索樂器怎樣發(fā)聲,提高幼兒的興趣,加上老師的指導,幼兒更容易學習正確的演奏方法。在今后的延伸活動中,可以慢慢的讓小朋友去探索樂器使用方法的多樣性。
《樂器》教案12
名稱:《認識樂器》
參賽作者:劉玉婷
單位名稱:海博爾幼兒園
教學領域:語言、科學領域
年齡段/班:中班
設計意圖
總是不停的看、聽、摸、動,見到新奇的東西總會去探索,去了解感興趣的事物,在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時,大家對聲音的興趣都十分濃厚,由此,一方面結合《綱要》中“強調激發(fā)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探索意識,以幼兒的實現(xiàn)生活為軸心開展活動”的指導,以孩子的興趣出發(fā),并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設想通過《認識樂器》這一活動,讓孩子們了解到更多好聽的樂器,對樂器有進一步的認識。知道每種樂器有自己獨特的聲音,親身感受樂器美妙的聲音。
活動目標
1、認識不同樂器以及樂器的發(fā)聲。
2、感受樂器聲帶來不同的心情感受。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認識樂器并知道樂器的發(fā)聲
活動難點:感受不同樂器可以演繹出各種情緒。
活動準備空靈鼓、口琴、吉他、非洲鼓、故事PPT、安靜場地、小鳥、小狗、烏龜、大象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先通過手指游戲使小朋友安靜下來。師:動物們的音樂節(jié)馬上就要開始了,我們一起去看動物表演吧。
二、基本活動
1、播放PPT小鳥演奏的.樂器(空靈鼓)提問:誰來了?(出示小鳥圖片)幼兒:小鳥師:小鳥,在天空中慢慢地飛來了。提問:聽小鳥演奏的樂器聽起來是怎么樣的呢?播放PPT(請個別幼兒問答)幼兒:安靜、很好聽的音樂教師總結:小鳥彈奏的樂器是有空靈、給人很安靜的感覺。
2、播放PPT小狗演奏的樂器(吉他)
師:汪汪汪提問:猜猜是哪個動物準備演奏了呢?(出示小狗圖片)
幼:小狗師:小狗一路狂奔跑到舞臺上來。
提問:它會給又會帶來什么怎樣的表演呢?播放PPT(聽完小狗演奏請個別幼兒回答)
幼兒:很快樂的感覺
小總結:小狗彈奏的樂器給人一種很快樂的感覺。
3、播放PPT烏龜演奏的樂器(口琴)師:哎呀呀,好累啊。
提問:誰又來了?(出事烏龜圖片)
幼兒:烏龜師:小烏龜慢慢地爬到舞臺上。它的表情看上去非常的悲傷。
提問:它究竟會帶來什么表演呢。播放PPT(聽完烏龜的演奏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總結:小朋友說的非常好,烏龜啊,演奏的音樂聽上去非常的悲傷。
4、播放播放ppt大象演奏的樂器(非洲鼓)
師:咚咚咚,是地震了嗎?
幼兒:不是地震啦,肯定是一個很大的動物來了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是誰來了?(出示大象圖片)
師:噢,是誰來了啊,是高大而又笨重的大象來了。
提問:那大象它會帶來什么不一樣的表演呢?(播放大象彈奏樂器)
師:大象彈奏的樂器聽起來是怎樣的呢?
幼兒:很大聲、很嚇人。
師:是的大象這個表演聽起來很震撼。
5、提問①:動物們的音樂節(jié)表演結束了,你們知道有哪些動物上臺表演的嗎?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動物圖片幼兒:有小狗、大象、烏龜、小鳥
提問②:哪你們知道動物們分別用的什么樂器嗎?
幼兒:有吉他
師:還有呢?不知道沒關系,老師把這些樂器請到教室里藏起來了。咦,我藏哪里了呢,我忘記了怎么辦。哪個寶貝愿意幫助老師找找樂器呢(請個別幼兒尋找樂器)
幼兒:老師老師我找到了它藏在“我們”睡覺的床上了。
師:噢,這個樂器可真調皮啊,跑到小朋友床上去了!謝謝這位小朋友幫助我們找樂器。教師告訴幼兒樂器名稱
師:這樂器叫:空靈鼓師。
提問:還有的樂器藏哪里了呢?哪個小朋友愿意幫助我們找到它呢?(請個別幼兒)(用同樣的方法依次找出其余的樂器,吉他、非洲鼓、口琴)介紹樂器名稱。
三、樂器找齊后,教師請個別幼兒彈奏樂器、感受樂器
師:小朋友可真厲害,幾分鐘就把老師藏在教室的樂器找出來了。你們真是火眼金睛,觀察的非常仔細、認真。教師依次再給幼兒鞏固一下樂器名稱。根據幼兒回答教師進行總結小鳥彈奏的樂器是:空靈鼓,給人一種空靈、寧靜的感覺。小狗彈奏的樂器是:吉他,給人一種快樂的感覺。烏龜彈奏的樂器是:口琴,給人一種悲傷的感覺。大象彈奏的樂器是:非洲鼓。給人很震撼、有氣場的感覺。
四、游戲環(huán)節(jié)(如果時間不夠,可以作為課后延伸游戲)
師:現(xiàn)在,老師這里有一個非常好玩的游戲,游戲叫做《捉迷藏》,這個游戲和以前的不同噢,這個游戲是和音樂一起玩噢。
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
規(guī)則1:玩這個游戲首先幼兒要帶上眼罩進行游戲,不可以偷看噢。
規(guī)則2:你們是捉音樂的寶貝,要聽清楚是哪個樂器在發(fā)生聲音,就去它它,盡量不要找錯了噢。規(guī)則2:在游戲中不可以推、拉等小朋友。
規(guī)則3:不能隨意尋找樂器,需用耳朵仔細聽聲音去找。請教師示范一遍游戲1、考慮到本班幼兒人數較多,游戲分4組進行玩耍。
2、教師分4個角落彈奏樂器,所有樂器不可以同時彈奏,以免幼兒混亂、受傷。
五、游戲結束
小結:在剛剛游戲當中大部分小朋友都遵守了游戲規(guī)則,有個別小朋友心情比較激動,沒有注意到其他小朋友,把小朋友摔著了。沒關系,下一次游戲的時候請注意安全,認真玩游戲。好嗎!這一次在課程中中表現(xiàn)的非常棒,上課比較安靜,耳朵也比較認真。希望小朋友在每一節(jié)課程都這么認真,做最好的自己!
活動反思
在科學領域《認識樂器》中,老師先通過動物音樂聚會來讓幼兒先感受音樂的強弱并認識樂器,知道樂器聲可以帶來的不同的心情感受。老師又通過實物讓幼兒進行操作并感受樂器,使幼兒能體驗到樂器帶來的樂趣,提高幼兒對樂器的喜愛。幼幼兒的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較強,幼兒對此活動也十分感興趣。在游戲中幼兒進行探索,增長了對音樂聲的鞏固,也非常享受樂器帶來的快樂。只是有個別幼兒對音樂聲不是很熟悉,容易找錯樂器聲。不過通過師幼之間不斷進行有效地互動、溝通,效果還不錯。
《樂器》教案13
一、活動類型:
音樂游戲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讓幼兒掌握×××的節(jié)奏型;
2、用游戲的方式,讓小朋友愛上音樂游戲,感知音樂游戲的快樂;
3、訓練小朋友的角色意識及良好的傾聽能力。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xiàn)能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椅子擺成半圓形、音樂、兔子玩偶、手鼓(事先放在椅子下面)人手一個、裝樂器的籃子一個、小兔子頭飾一人一個,籃子3個(裝有胡蘿卜、白蘿卜、小白菜圖片)
四、活動過程
(一)導入1、教師:我的小手真能干。瞧!芳芳老師的手在干什么?
2、教師:請你也拿出小手,我們一起來拍一拍;3、教師拍手后幼兒跟著老師拍;4、帶幼兒熟悉過后情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拍手;5、教師拍手念兒歌:拍手兩次(小白兔),放腿上;拍手兩次(白又白);拍手兩次(兩只耳朵),放腿上;拍手兩次(豎起來),放腿上;拍手兩次(愛吃蘿卜),放腿上;拍手兩次(愛吃菜),放腿上;拍手兩次(蹦蹦跳跳),放腿上;拍手兩次(真可愛),放腿上。第一次老師坐在椅子上與小朋友拍手,第二次老師站起來巡視小朋友拍手情況并拍手,引導小朋友感知×××的節(jié)奏;6、變換:拍手兩次,放腿上(小白兔);拍手兩次,放腿上(白又白);拍手兩次,放腿上(兩只耳朵);拍手兩次,放腿上(豎起來);拍手兩次,放腿上(愛吃蘿卜);拍手兩次,放腿上(愛吃菜);拍手兩次,放腿上(蹦蹦跳跳);拍手兩次,放腿上(真可愛)。
(二)小兔子學走路1、教師:剛才的兒歌實在是太好聽了。今天呀,老師還帶來了一首小白兔的音樂(出示兔子玩偶):小兔子去樹林玩(拿出一棵樹),小兔子一會兒從樹林里鉆出來玩,一會兒又躲進樹林里。待會兒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音樂,聽一聽小兔子什么時候從樹林里出來玩,什么時候躲進樹林里面了;2、教師提問:拿出你們的小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兔子是怎么樣走路的.呢?
3、播放音樂,教師帶領小朋友將兩只手變成小兔子放在胸前,根據音樂的提示玩游戲;4、教師:小兔子是怎么樣出來看一看的呀?小兔子是怎樣走一走的呢?
(三)小兔跑到鈴鼓上了1、教師:小兔跑到鈴鼓上了,來,把你們椅子下面的鈴鼓拿出來,看一看;2、教師:小手拍一拍,看老師手勢"收",小朋友立馬收住鈴鼓不能拍了。一起來試試看:使勁的拍一拍(幼兒使勁拍),收(幼兒收住樂器);輕輕的拍一拍(幼兒輕輕的拍一拍),收(幼兒收住樂器);3、反復練習幾次后,教師:小兔子就是這樣"噠噠噠噠,看一看;噠噠噠噠,看一看"走的;4、教師:接下來,我們就跟著音樂來跟小兔子玩游戲吧;5、播放音樂,跟著音樂一起和小兔子做游戲,聽到音樂轉變后教師提示小朋友"小兔子要休息一會兒啦";6、教師:剛剛小朋友的表現(xiàn)太棒了,都用鈴鼓和小兔子玩游戲啦,也知道什么時候小兔子出來走一走,什么時候小兔子躲起來,什么時候小兔子休息了,F(xiàn)在請男寶寶把鈴鼓放進籃子里面,再請女寶寶把鈴鼓放進籃子里面來。
(四)小兔子玩游戲1、教師:小兔子要去玩游戲了,我們也變成小白兔,一起去看一看;2、教師:想要變成小白兔的小朋友要用耳朵聽:一會兒我們玩游戲的時候小朋友要聽音樂,音樂會提醒小白兔什么時候看一看,什么時候出來玩游戲,音樂結束了小朋友要擺一個造型哦;3、教師給小朋友戴頭飾,蹲在椅子后面,聽音樂游戲。
(五)小兔子愛食物1、教師:小兔子玩累了,該吃飯了。哇塞,新鮮的食物來咯,睜大你的眼睛,一起來看看有什么吧(分別展示裝有白蘿卜、胡蘿卜、小白菜的籃子);2、教師一邊將三種食物分發(fā)在幼兒椅子旁,一邊把椅子稍稍聚攏留出空隙;3、教師:這么多好吃的食物,你們想去吃嗎?那就請你們變成小白兔吧,一起聽聽看,這一次小白兔在什么時候走一走,什么時候吃食物,什么時候出來玩一玩;4、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并蹲在相應的食物后面,根據音樂做出走一走、跳一跳的動作。
(四)結束活動1、教師:小兔子吃飽啦,這下子小白兔就更加有力氣玩游戲啦,你們想一起去嗎?
2、帶領小朋友找小兔子玩偶,沒找到后教師告訴小朋友:原來小白兔是去找他的媽媽去了,下次再去看卡他吧。小白兔再見!
教學反思:
本活動設計以“捉迷藏”的游戲情節(jié)貫穿始終,既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又滿足了幼兒以角色身份參與活動的愿望。讓幼兒感受音樂和動作的關系;最后,播放錄音,讓幼兒跟隨音樂節(jié)奏做動作,從而逐步幫助幼兒熟悉和掌握音樂的節(jié)奏和動作的要領。
《樂器》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搜集各種石頭及輔助材料制作石頭打擊樂器,使幼兒體驗自制打擊樂器的快樂。
2、通過操作,運用不同方法體驗不同石頭打擊樂器敲擊的聲音,培養(yǎng)幼兒對節(jié)奏樂興趣。
3、選擇自制的石頭打擊樂器為音樂伴奏,感知聲音的強和弱。
活動準備:
1、不同種類、不同大小的石頭。
2、各種紙盒、空塑料瓶子、易拉罐(可封口的.)、棒子等。
3、與音樂匹配的節(jié)奏卡一張。
活動重點:運用石頭與輔助材料進行石頭打擊樂器制作。
活動難點:運用不同方法體驗不同的自制的石頭打擊樂器演奏的聲音。
活動流程:
導入活動——制作活動——介紹活動——演奏活動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介紹各種幼兒搜集的石頭及輔助材料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師:“我們小朋友搜集了好多石頭和廢舊物品,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制作石頭打擊樂器,練習演奏方法。
1、引導幼兒嘗試用石頭及輔助材料進行石頭打擊樂器的制作。
2、制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及時給予幼兒幫助。
石頭打擊樂器制作、演奏參考:①兩塊石頭互相敲打②將一些石頭放入紙盒中搖晃③將一些石頭放入塑料瓶中搖晃④將一些石頭放入易拉罐中搖晃⑤將一塊石頭或兩塊石頭(同時或交替)在紙盒(塑料瓶、易拉罐)上敲打等。
3、指導做好的幼兒用自制樂器練習演奏方法。
三、討論活動:
a、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做的石頭打擊樂器以及制作方法。
b、請幼兒演奏自制的石頭打擊樂器,其它幼兒傾聽樂器發(fā)出的聲音,感知聲音的強和弱。
四、石頭打擊樂演奏。(音樂自選,以節(jié)奏鮮明為宜)
a、幼兒合奏進行表演。
B、互相交換石頭打擊樂器進行表演。
《樂器》教案15
活動名稱
認識打擊樂器
活動目標
1. 知道并記住打擊樂器的名稱。
2. 知道打擊樂器的使用方法。
3. 嘗試根據音色來分類打擊樂器。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各種打擊樂器:碰鈴、串鈴、鈴鼓、三角鐵、響板、木魚、雙響筒、蛙鳴筒、沙球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打擊樂器
1.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箱寶貝,大家想不想看看?
2. 這里面有什么?我們來看一看(一一出示打擊樂器,并演示使用方法。)
3. 我們的這些寶貝是一個大家族,他們的名字叫做打擊樂器,他們可以用來演奏打擊樂或者打節(jié)奏。
二、學習使用方法
1. 請每個小朋友上來,選你喜歡的樂器。
2. 自己試一試,聽聽你的樂器發(fā)出的聲音。
3. 聽老師打幾段節(jié)奏,小朋友用你們的小樂器來模仿一下。
三、嘗試分類
1. 我們聽過了自己的小樂器發(fā)出的聲音,請你們來說說你的樂器發(fā)出的聲音是什么樣的。(教師總結:叮叮、篤篤、沙沙等)
2. 請你們根據自己的'樂器聲音排成小組。(教師指導)
3. 每個小組的小朋友來試試,分別來給我們的歌打打節(jié)奏,還記得我們的節(jié)拍符號嗎?(播放樂曲,讓幼兒分組打節(jié)奏,分別對各種樂音有感性認識。)
【《樂器》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主題教案樂器03-16
小班科學教案聲音的振動—鈴鐺樂器11-22
樂器教學計劃02-05
中班音樂游戲教案《我和樂器寶寶做游戲》04-25
樂器管理制度07-20
樂器室管理制度03-29
音樂器材管理制度04-22
音樂器材管理制度05-13
音樂器材室工作計劃03-28
樂器室管理制度5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