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神奇的傘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神奇的傘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神奇的傘教案1
活動目標:
1.了解莫比烏斯圈的特征,探索莫比烏斯圈的神奇變化。
2.能制作莫比烏斯圈,并能大膽進行猜想和嘗試記錄。
3.體驗莫比烏斯圈給生活帶來的便捷。
活動準備:
紙條、紙圈、剪刀、固體膠、課件、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激趣
以手指游戲引入紙圈。(教師用食指和大拇指變化出一個圈、兩個圈、許多圈導入課題——紙圈。
1.出示紙條,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師紙條也想變成圈,你們能不能幫助紙條變出圈?鼓勵用多種方法,可以跟別人的不一樣等。)
2.幼兒嘗試做紙圈。(幼兒做出的紙圈都一樣)
3.教師以魔術的形式展示莫比烏斯圈的神奇變化,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設疑
1.幼兒第一次嘗試剪圈,讓幼兒體會挫折,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
2.畫線對比
教師提出要求:在兩個圈上分別畫線,從接頭處開始畫,到起點處結(jié)束,可以在里面畫也可以在外面畫?梢詢扇撕献,一個人轉(zhuǎn)圈,一個人畫線。
師:你的線畫好了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普通圈的線只畫了一個面就連了起來,但是莫比烏斯圈的線特別長,畫過了紅顏色的一側(cè)又到了藍顏色的一側(cè),最終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fā)點。
結(jié)合ppt總結(jié)出莫比烏斯圈的第一個特征:普通圈有2條邊2個面,莫比烏斯圈只有1條邊1個面。
3.實驗總結(jié)出莫比烏斯圈的第二個特點:沿線剪開普通圈,變成一樣大的兩個圈,莫比烏斯圈變成有兩個接口的大圈。
4.嘗試自己制作莫比烏斯圈。教師小結(jié):把紙條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個這樣的圈。咱們做的這個圈啊,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呢,叫做莫比烏斯圈。是德國科學家莫比烏斯在1858年發(fā)現(xiàn)的。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給這個圈取名為莫比烏斯圈。
三、探索
沿著莫比烏斯圈的二等分線剪開和三等分線剪開會有神奇的結(jié)果。出示記錄單:
1.出示課件,教師講解記錄單。
2.猜測普通的圈沿剪線剪開會怎么樣。(記錄)
老師示范剪法。
幼兒嘗試剪普通的圈。
3.幼兒猜測莫比烏斯圈沿著這條線剪開會怎么樣。教師和幼兒一起記錄。
。1)幼兒自己剪剪看看。
。2)請幼兒講述操作結(jié)果?匆幌拢F(xiàn)在的莫比烏斯圈有幾個接口?
(3)它的結(jié)果跟你猜的一樣嗎?
。4)教師小結(jié):一個麥比烏斯圈沿著中間的線剪開就會變成一個更大的而且有了兩個接口的麥比烏斯圈。
4.教師出示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
。1)幼兒猜測,教師和幼兒一起記錄。
。2)幼兒剪剪看看。教師指導。
。3)幼兒講述結(jié)果。
。4)小結(jié):今天我們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莫比烏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畫有一條線的莫比烏斯圈剪開后會變成一個更大的莫比烏斯圈。畫有兩條線的莫比烏斯圈剪開后變成了一個大一個小兩個套在一起的莫比烏斯圈。
四、拓展
1、觀看課件了解莫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神奇的莫比烏斯圈,莫比烏斯圈不光好玩還很有用呢,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嗎?(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
其實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藏著許多莫比烏斯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課件)
立交橋:避免行人車輛的擁擠。
過山車:更加刺激好玩。
傳送帶:減少反復的摩擦工作,增加傳送距離和面積、、、、、、
2、觀看課件了解莫比烏斯圈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
原來莫比烏斯圈不僅給生活帶來了方便,藝術家和建筑設計師還利用它來美化我們的生活(繼續(xù)展示ppt)。
5.延伸
瞧,老師這里還為小朋友準備了畫有三條線和四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呢。你知道沿著他們剪開會變成什么樣嗎?
活動反思:
本課是二年級上冊《材料》單元的第4課。本課教學以紙為載體,通過改變一張紙,比較和體驗紙改變前后性能的變化,交流紙的這種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等,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改變材料、發(fā)現(xiàn)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根據(jù)教材,我把本課分為幾板塊:
第一板塊——聚焦,承接第3課的內(nèi)容,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原有認知經(jīng)驗說說普通紙的特點,引發(fā)學生思考有什么辦法讓紙具有更多的本領。
第二板塊——探索,探索又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明確改造紙的方法,先交流改變紙的方法,再明確本節(jié)課探究的改變紙的方法。第二部分,用“折一折”這種改變方法,引領學生用對比觀察的方法研究紙被改變后形狀、性能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先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紙的新變化,通過觀察兩種紙的側(cè)面,發(fā)現(xiàn)普通紙和瓦楞狀的紙分別是一字形和波浪形。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紙的新功能,其中比較觀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將白紙與瓦楞狀紙分別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輕輕按一按白紙和瓦楞狀紙,認真體驗手心的感覺,比較彈力)、放一放(取兩個盒子,中間隔開一定的距離距離平放在桌面上,先將普通的白紙放在兩個盒子上,接著由輕到重將物體(回形針、鉛筆、文具盒)放在紙的正中間,看紙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體。測完白紙后,再去測瓦楞狀紙能承受多重的物體。一邊實驗一邊記錄,比較承載力)、摸一摸(用普通紙貼著裝有熱水的杯子感受冷熱程度;換用瓦楞狀紙,再次感受冷熱程度,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比較隔熱能力)。
第三板塊——研討,紙改變后性能的變化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四板塊——拓展,引導學生在紙上用刷油的方法改變一張紙,然后探究這張紙具有的全新功能。
在授課過程中,我還發(fā)現(xiàn)了一下幾個問題:
在說一說紙的特點時,學生能夠說出紙的顏色、形狀、易折疊,但是學生會鉆形狀這個牛角尖,不斷說出:長方形、有四個角、有四條邊等等,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說出紙容易破、遇水會濕、紙的'厚薄等等。
按一按這一板塊,學生通常不能直接說出有彈性,能彈回,他們最多說到的就是:刺刺的、有一棱一棱、不能直接接觸桌面……要說有彈性,能彈回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折瓦楞狀的紙不是難事,但是學生自主折紙,會有橫豎兩種折法,在放一放這一部分,兩種折法會對紙的承重能力有影響。
與教材配套的學生活動手冊中,放一放瓦楞狀紙和普通紙分為“能支撐”和“不能支撐”兩種,但是我認為這樣劃分不太準確,普通紙依舊能支撐像回形針那樣的較輕物體,瓦楞紙上放過重的物體也不能支撐,因此我在授課時,把能不能支撐改為“能支撐較重物體”和“能支撐較輕物體”,讓學生分別用回形針、鉛筆、文具盒來嘗試,較輕的回形針能夠被普通紙支撐,瓦楞狀紙能夠支撐回形針、鉛筆,鉛筆盒不太重時能夠被瓦楞狀紙支撐,過重的鉛筆盒則不能被支撐。學會能夠通過這三種材料感受到普通紙和瓦楞紙的不同。
第一次用低年級以及新教材開課,我在試上的時候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回答,實驗準備等等所花費的時間較多,整節(jié)課較為倉促。因此在第二次上時,我把折瓦楞狀紙以及實驗材料準備都放在課前,由于第二個班的學生能很快的說出紙的特點以及瓦楞狀紙,整節(jié)課最后多余了一點時間,我用來和學生一起進一步探究瓦楞狀的紙。
在給低年級授課過程中,我認為我對學生的還是了解較少,對于不同的班級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的調(diào)整而不夠靈活,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為新教師,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神奇的傘教案2
【活動前評析】
好奇心是幼兒最大的特點,在生活中孩子們經(jīng)常見到蠟燭,也知道它們的一些簡單的作用,如:照明;給地板打蠟,讓地板向新的一樣;給拉鏈打蠟。為了拉鏈好用一些等等。當我問孩子們想不想知道我們常見的蠟燭還有什么其它的作用時,孩子們的反應十分強烈,對我的問題很有興趣。于是我設計了本節(jié)活動,希望通過本節(jié)活動讓孩子們對蠟燭有更多的認識。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在實驗的過程中探索并發(fā)現(xiàn)蠟不溶于水的簡單科學道理,同時培養(yǎng)幼兒從小熱愛科學的情感
2、讓幼兒對大家講解自己帶來的工藝蠟燭,通過對工藝蠟燭的認識,了解工藝蠟燭在生活中的一些特別的作用,教師并在活動中隨機教育幼兒如何安全使用蠟燭。
3、通過本節(jié)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工藝蠟燭蠟燭
2、玻璃杯、普通蠟燭、水彩、毛筆、畫紙(以上物品每名幼兒一套)
3、打火機一個
4、水
【活動過程實錄】
一、幼兒觀察普通的蠟燭,并說出特點及用處。
“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啊?”
幼兒通過觸摸小結(jié)普通蠟燭的特點:外型像鉛筆,硬硬的、滑滑的、白色的。
“我們平時都用蠟燭做過哪些事情?”
普通蠟燭的作用:照明,給地板打蠟,給拉鏈打蠟。
二、幼兒認識特殊的'蠟燭。
“這普通的蠟燭是老師帶來的,小朋友把你們帶來的蠟燭也拿出來讓大家看看吧!”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各種工藝蠟燭,并和教師共同小結(jié)工藝蠟燭的特點和作用。
工藝蠟燭的特點:不光有表面硬硬的蠟燭,還有軟軟的、澀澀的、透明的、各種顏色、各種形狀、各種香味的……
工藝蠟燭的作用:除了照明外,還有薰香的、不同的氣味帶來不同的感受;還有專門幾日用的蠟燭,比如:結(jié)婚用的、過生日用的、過圣誕節(jié)用的、自己制作蠟燭當禮物送人的……
三、通過實驗了解蠟和水不能融合在一起。
。ㄒ唬┳層變和ㄟ^平時對普通蠟燭的使用和觀察,說出普通蠟燭的特點及用處。
“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禮物?”
“你們看看老師帶來的蠟燭什么樣的?”
幼兒通過觸摸小結(jié)普通蠟燭的特點:外型像白色的鉛筆,直直的、硬硬的、滑滑的、。
“那你們想一想我們平時都用蠟燭做過哪些事情?”
經(jīng)過幼兒的討論后小結(jié)普通蠟燭的作用:可以照明,可以給地板打蠟,可以給拉鏈打蠟。
(二)幼兒認識特殊的蠟燭。
“這是老師帶來的普通蠟燭,我看到今天又好多的小朋友帶來和老師不一樣的蠟燭,快把你們帶來的蠟燭拿出來讓大家看看吧!”幼兒大膽的介紹自己帶來的各種工藝蠟燭,并和教師共同小結(jié)工藝蠟燭的特點和作用。
工藝蠟燭的特點:不光有表面硬硬的蠟燭,還有軟軟的、澀澀的、透明的、各種顏色、各種形狀、各種動物的、還有放在容器了的、還有各種香味的……
工藝蠟燭的作用:除了可以照明外,還有薰香的、就是點燃后又不同的氣味的,可以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感受;還有專門過節(jié)用的蠟燭,比如:結(jié)婚用的、過生日用的、過圣誕節(jié)用的、還有自己制作蠟燭當禮物送人的……
。ㄈ┩ㄟ^實驗了解蠟和水不能融合在一起的簡單科學道理。
1、“小朋友,那我們現(xiàn)在就感受一下香薰蠟燭的味道吧!”
教師依次點燃五種香薰蠟燭,讓幼兒感受不同的味道,同時教師教育幼兒如何安全使用蠟燭。
安全使用蠟燭:
使用點燃的蠟燭時,必須有大人陪同;融化的蠟水不用滴到手上,以免燙傷;點燃的蠟燭不要放在易燃物品的旁邊,如:紙啊、窗簾下啊、沙發(fā)上啊,床上啊等等;一旦發(fā)生火災立即報警。
2、小實驗:美麗的蠟花
“小朋友你們快看,蠟融化了,老師把融化的蠟滴到水里,你們看看會怎么樣?”
請六名幼兒自己制作蠟花,教師注意幼兒安全。幼兒通過對實驗的觀察進行討論水和蠟的關系,并大膽的說出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小結(jié):蠟和水不能融合在一起。
3、小實驗:會變魔術的蠟燭
“小朋友們都累了吧,你們休息一下,看看老師用蠟燭給你們變魔術!”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一張白紙,上面什么都沒有,我用蠟燭畫個房子,在畫個太陽,還有大樹……”
教師繪畫的內(nèi)容孩子們根本就看不到,教師在畫上涂上一層水彩同時說:“怎么沒有呢?哦!涂上水彩我變變變!咦!老師的畫出現(xiàn)啦!誰知道這是為什么。俊
再次小結(jié):蠟和水不能融合在一起。
“小朋友,你們也用蠟燭變一幅美麗的畫吧!”
幼兒進行蠟燭畫創(chuàng)作,并展出作品。(作者: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們市圖們市先鋒幼兒園托大班李瓊)
神奇的傘教案3
活動目標:
1、了解面粉的來源和用途。
2、樂于自己動手,體驗和面。
3、體驗勞動者的辛苦,珍惜勞動成果。
活動準備:
1、水
2、面粉
3、盆
4、圍裙
5、歌曲《大饅頭》
活動過程:
。ㄒ唬、出示面粉,猜猜玩玩
1、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神奇的東西,(出示透明盒裝的面粉)請你猜猜這是什么?
2、教師:究竟是什么?在你們的桌上也有這樣一份神奇的東西,請你去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
3、幼兒初次嘗試操作。
4、教師揭曉答案:原來這白乎乎的、細細的、像雪花一樣的東西叫面粉呀!
。ǘ、知道面粉的.來源和用途
1、教師:你們知道面粉是哪來的嗎?它可以用來做什么呢?;、教、案來自:大、考、吧幼、師網(wǎng);你只要聽完一首有趣的兒歌就知道了!(音樂《大饅頭》)
2、教師:原來面粉是小麥磨出來的,它除了可以做出大大的饅頭,還可以用來做什么呢?
3、(欣賞面粉制品圖片)教師:看,老師還從網(wǎng)上找到了很多用面粉做成的美味點心呢。ㄓ變盒蕾p)
。ㄈ⒉僮鳌昂兔妗
1、教師:看,這是面粉,這是水,現(xiàn)在它們兩個要來做好朋友咯~(教師示范和面)教師:面粉和水兩個好朋友親親熱熱在一起,揉呀揉呀,變成了什么?(面團)教師:我看好多小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來試一試了,那好吧,給你們一個機會也去嘗試一下,注意加水的時候要慢慢的噢,不然就會搞砸啦!
2、幼兒親自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教師:軟軟的面團揉好了,小廚師們,剛才我們不是已經(jīng)欣賞了很多用面粉做成的美味小點心么,那我們快來也用這軟軟的面團做一些特別的小點心吧!
4、幼兒嘗試用面團做出各式點心。
(四)、搟面
1、教師:剛才小廚師們可真厲害,黃老師也迫不及待地想來試試手藝了,誒,我今天想給大家展示的是“手搟面”,知道什么是手搟面嗎?(介紹手搟面的含義:用搟面杖搟出來的面就叫手搟面)
2、教師:手搟面到底是怎么做出來的呢?仔細瞧好了!(出示搟面杖和已搟好的面餅介紹一下,教師示范操作)
(五)、品嘗
1、教師:我們請阿姨把搟好的面條送到我們的食堂阿姨那兒,請他們幫忙煮一鍋美味的手搟面給我們嘗嘗,怎么樣?
2、教師:請小朋友們閉上小眼睛,從十開始倒數(shù),當數(shù)第一時,美味的手搟面就會出現(xiàn)咯。◣熡椎箶(shù))
3、教師:美味的手搟面來啦,大家快嘗一嘗吧。ㄈ耸忠煌胧謸{面品嘗)
活動反思:
從小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科學活動能力,培養(yǎng)愛觀察、善思考、勇探究、樂合作、勤表達等良好習慣,對其日后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神奇的傘教案4
【設計意圖】
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平衡與否直接關系到人類的健康和生存,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生態(tài)平衡的破壞,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的環(huán)境問題,為此,環(huán)境保護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成為教育界共同重視的問題。
水——神秘寶貴的物質(zhì);動植物的生命之源;孩子眼中的可愛之物。出于孩子喜歡水的天性,在玩水時的情緒更加高漲,頑皮的孩子在洗手時也想方設法變著法子玩水。針對這種情況,我想,利用玩水作為加強環(huán)保教育,萌發(fā)孩子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促進人與自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環(huán)保意識不失為是一條良計,于是在世界水日即將來臨之際,我便設計了《神奇的水》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在體驗玩水的樂趣的同時了解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創(chuàng)造性地將沉的物體變成浮,浮的物體變成沉。
2、提高孩子咨詢、交流、上網(wǎng)等查找資料的能力,引導孩子學會學習的方法。
3、知道動植物及人類都離不開水,了解水管理不當會對人類造成危害。
4、通過了解水資源的短缺,萌發(fā)幼兒保護水資源的環(huán)保意識。
5、了解水污染,激發(fā)幼兒從小樹立防治水污染的愿望。
【活動準備】
1、師生自帶各種無毒無害的玩具,例:充氣泳具、皮球、各類積木、橡皮泥及各種無毒無害的廢舊物品。
2、大而深水桶兩個以及可以改變物體改變沉浮現(xiàn)象的物品。(泡沫、鎖等)
3、師幼分頭查找資料。
4、視屏展示儀、大屏幕以及關于水的`音像資料。
活動過程:
一、玩水。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水嗎?
師:那大家做好玩水準備了嗎?
師:待會兒啊,玩水時你們會不會和好朋友講講玩水的感覺呢?
師:好……帶上你們自己喜歡的玩具出發(fā)吧!
。ê⒆觽凅w驗、交流玩水的樂趣。)
二、引導孩子觀察"沉"、"浮"現(xiàn)象,啟發(fā)孩子改變"沉"、"浮"現(xiàn)象。
師:小朋友,玩水時我們都用了自己喜歡的玩具,那你們有發(fā)現(xiàn)自己的玩具放到水里后,有什么不同呢?
師:什么東西浮到水面上了?什么東西沉到水底下了呢?
師:你們有沒有辦法將浮在水面上的東西讓它沉下去,沉到水底下的東西讓它浮起來,如果需要的話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東西,可以去拿自己需要的東西。
。ㄗ尯⒆犹剿鞑⒔涣髯约旱某晒εc失敗,用自己的語言歸納、總結(jié)成功的經(jīng)驗。)
三、組織幼兒帶上自己的玩具,自由結(jié)伴回活動室?偨Y(jié)并引導孩子說出水的重要性。
師:小朋友,玩水有趣嗎?
師:那么水除了可以玩,還有什么用?
師:水和動物、花草樹木、我們?nèi)祟惖降子惺裁搓P系呢?
四、交流各自收集的關于水的資料,了解水與動植物及人類的關系。
1、幼兒間交流
師:小朋友你們前兩天找到了那些關于水的資料呢?我們一起來講講好嗎?引導幼兒個別介紹、同伴相互交流。
2、師幼交流
師: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那么多關于水和動物、花草樹木以及和我們?nèi)祟愱P系的資料,老師也找到了許多關于水的資料。你們想看嗎?
。1)選擇有代表性的人、動物、植物離不開水的錄像資料讓幼兒觀看。
。2)觀看水資源短缺后造成的后果及水對人類、動植物發(fā)生危害的一些資料(缺水引起大批莊稼枯死、荒漠中大批動植物面臨死亡的可能等;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后造成洪水、泥石流等現(xiàn)象;水污染后水生動物的呻呤現(xiàn)象等。)
五、討論并交流如何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可供我們?nèi)祟愂褂玫牡Y源是很少的,如果我們再去浪費它或再去污染它的話。我們總有一天會沒水喝,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我們該如何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呢?
六、討論結(jié)果
1、節(jié)約用水,隨手關閉水龍頭。
2、不亂扔垃圾。
3、告訴大人不要污染河道。
神奇的傘教案5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各種操作活動和游戲,回憶、聯(lián)想、感知各種各樣的力,及其力的作用。
2、在游戲中探索用力的大小、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3、啟發(fā)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激發(fā)幼兒注意觀察周圍物體運動的現(xiàn)象,喜歡進行探索活動。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物質(zhì):皮球、毽子、沙袋、橡皮筋、小汽車、鉛球、小鼓、響板、口琴、鈴鼓、棒球、米兩袋、凈水兩桶、推小車、各種輔助材料。
經(jīng)驗:幼兒知道常做的事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主題活動,引導幼兒講述生活經(jīng)驗。
1、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找一位看不見朋友。他的名字叫"力",你們知道在我們平時生活里哪些地方需要用力呢?原來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力的存在,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力。
2、今天我們一起與"力"交個朋友,好嗎?
二、引導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感知物體的運動需要力
1、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好玩的東西。我們給這些玩具取一個很好聽的大名字叫——物體。(舉例教室里的桌子、柜子都叫物體)怎樣使這些物體動起來呢?現(xiàn)在請小朋友來看一看、說一說、玩一玩,玩過之后,告訴大家,你是怎能么玩的?(教師參與游戲活動中)
2、幼兒自由發(fā)言:我用手拍皮球,我用手扔沙包,我用手推小汽車……我用手轉(zhuǎn)球……(指導幼兒注意詞的運用)
3、師:咦,這些玩具放在這兒怎么不動了呢?(因為只有手用力了或腳用力了,玩具才會動)
4、教師邊操作邊講解:物體的運動需要力,物體受了力的作用才會運動。
三、通過幼兒的.再次操作物體,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1、師:小朋友,現(xiàn)在老師與你們一起來玩一玩,不過你要體驗一下,輕輕地用力它會怎么樣,用力很大它又會怎么樣?玩過之后,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教師參與幼兒的活動,結(jié)合指導幼兒用正確的語言表達)
2、幼兒操作后自由發(fā)言:在我們用力大的時候,物體就拋得高,滾得遠,動得快……;在我們用力小的時候,物體就拋得低,滾不遠,動得慢……
四、幼兒操作,并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省力的地方,并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1、師:我們來做個游戲,運東西,我這里有兩袋米,兩桶凈水,請小朋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把他們搬到那邊去?
2、幼兒,操作體驗,教師參與指導。
師:你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的辦法把米和水運到這里,那請問你們?yōu)槭裁从眠@些方法呢?
師:原來這些方法都是比較省力的,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在我們平時生活里哪些地方還需要省力?
師:你覺得現(xiàn)在做哪些事情你很費力,你想怎樣使它省力,可以發(fā)明些什么呢?
3、師:我發(fā)現(xiàn)我們小朋友個個都是小小發(fā)明家,不過只有現(xiàn)在需要學習更多的本領,才能實現(xiàn)你的夢想!
六、總結(jié)
今天我們找到了一位看不見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力"。"力"能使物體動起來。"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活動反思:
吸引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通過游戲的層層引導,首先感知物體的下落現(xiàn)象,其次比較兩種物體的下落速度,再次討論怎樣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讓幼兒積極的參與游戲,并嘗試通過感受、探索、發(fā)現(xiàn)、引導幼兒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使幼兒由被動學習者變?yōu)橹鲃訉W習者、探索者,從而培養(yǎng)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使科學活動順利地延伸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不為“教”而教,只是幼兒的“學”而教,突出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
神奇的傘教案6
活動主題
本活動通過幼兒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指紋的特征;觀看錄像了解指紋的作用;幼兒想象指紋的妙用;幼兒制作指紋身份證等,充分調(diào)動每一種學習方式,滿足了幼兒探究的愿望,保持了幼兒對科學活動探究的熱情,從而提高幼兒主動的、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習慣與能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指紋的羅圈形狀、數(shù)量不同,知道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它是具有特征的記號。
2、了解指紋的三種類型及指紋的用途。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探索能力。
活動準備:
1、場景布置:指紋畫展。
2、錄像《黑貓警長》。
3、放大鏡、油印、白紙、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參觀指紋畫展,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去看畫展好嗎?”(好)
2.幼兒觀看指紋畫展,教師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和我們平時畫得畫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這些畫是用指紋印出來的)
二、引導幼兒觀察指紋,了解指紋的外部特征
1.教師提問:“你有指紋嗎?指紋在哪里?”(指紋在手指肚上)
2.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指紋或是用油印將指紋印到紙上進行觀察。并和同伴的'指紋比較一下。(教師巡場指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指紋的形狀、數(shù)量不同)
。1)“你的指紋是什么樣的?”
(2)“你的每個手指的指紋都一樣嗎?”
。3)“你的指紋和別的小朋友的指紋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3.小結(jié):指紋的羅圈形狀和數(shù)量都不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指紋;它是每個人的特征之一。
三、引導幼兒觀察歸納指紋的三種類型1.讓幾個幼兒將指紋印在紙上,然后把紙放到實物投影儀上,讓幼兒觀察歸納指紋的類型。
2.找出三種指紋類型,分別給他們起名字。
(1)第一種叫弓型紋:它的紋路中心就象一把彎彎的弓箭一樣。
(2)第二種叫蹄型紋:它的紋路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象小馬蹄子一樣!
(3)第三種叫渦型紋:它的紋路中心就象水流湍急的小旋渦一樣!
3.統(tǒng)計一下各類指紋的數(shù)量:有弓型紋的舉手、有蹄型紋的舉手,有渦型紋的舉手(鞏固認識指紋的三種類型)。
四、觀看錄像《黑貓警長》,了解指紋的用途
1.“指紋有什么用呢?請大家觀看錄像,看完你就明白了。”
2.幼兒觀看錄像《黑貓警長》。
3.提問:“黑貓警長是如何破案的?”(黑貓警長通過罪犯留下的指紋,找到的罪犯)
4.教師小結(jié):指紋能夠幫助警察破案,因為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它是具有特征的記號。
五、啟發(fā)幼兒想象指紋的妙用
1.“關于指紋你們還有哪些奇思妙想呢?”(指紋鎖、指紋門、指紋冰箱、指紋錢包、指紋手機、指紋汽車……)
2.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想出了這么多的好點子,老師希望你們能用智慧的鑰匙開啟科學的大門,為人類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做出一份貢獻!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延伸活動:制作幼兒指紋身份證
1.“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就像身份證,它只能代表自己,那大家一起來制作一個指紋身份證,好嗎?(好)
2.幼兒制作指紋身份證,教師巡場指導。身份證上有:幼兒姓名、性別、班級名稱及幼兒指紋。
神奇的傘教案7
1、知道常見清潔用品的名稱與用途。
2、增強幼兒的辨識力與觀察力。
活動準備
1、《絲瓜布》幼兒用書。
2、事先將清潔用具展示在室內(nèi),讓幼兒了解它們的名字和用途。
3、種清潔用品放在籃子里,用布遮住。
活動過程
1、猜一猜清潔用品。
讓幼兒隔著布摸一摸,并猜一猜:“它們是誰?”“它們能干什么?”。
2、認識絲瓜布。
利用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一說,絲瓜布是怎么來的。
展示事先準備的.絲瓜和絲瓜布,讓幼兒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說說這兩個物品有什么不同。
3、認識多種清潔用品。
除了絲瓜布之外,還有哪些工具也是清潔高手呢?
教師與幼兒輪流介紹事先共同收集的各種清潔工具,一起觀察這些清潔用具的異同。
選5件清潔用具放在桌上,請幼兒逐一說出這些清潔用具的名稱和用途。
“這是什么?你有沒有用過?什么時候會用到?怎么用呢?
4、游戲:“什么不見了?”
將這些清潔用具用布蓋住,請幼兒閉上眼睛,取走一件用品后,掀開布,請幼兒觀察少了哪一件用品。
神奇的傘教案8
一、活動分析:
薯片罐子是幼兒生活里最常見的,空的薯片罐子能再利用,做成的各種玩具讓幼兒愛不釋手,而聽各種各樣的聲音能訓練幼兒的感官,二者結(jié)合的話,即聽薯片罐子里不同物體發(fā)出的不同的聲音會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活動方案及修改意見: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聽聽玩玩的過程中,讓罐子發(fā)出好聽的聲音。
2、引導幼兒辨別不同的物體發(fā)出不同的聲音,發(fā)展聽覺能力。
3、讓幼兒獲得探索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裝有核桃、黃豆、米的罐子若干、空罐子若干。
2.《小動物走》音樂、標記牌。
3.桌子三張、椅子分三組擺好。
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搖一搖
1、老師出示一個空易拉罐搖一搖,幼兒聽一聽。
師:這個罐子里有東西嗎?
幼:沒有東西。
師:你怎么知道沒有東西的?
幼:沒聽到聲音,所以沒東西。
2、老師轉(zhuǎn)身在罐子里放進一個核桃,搖一搖,幼兒聽一聽。
師:現(xiàn)在里面有東西嗎?
幼:有東西了。
師:你怎么知道有東西的呢?
幼:我聽見聲音了。
師:剛才我們搖一搖罐子沒有聽見聲音的說明里面沒有東西,聽的見聲音的說明里面有東西。
。ㄔu析:薯片罐的出現(xiàn)吸引了幼兒的注意,通過搖一搖、比一比,聽罐子里的聲音的方法來辨別罐子里是否有東西,這種簡單的經(jīng)驗來自于幼兒的生活。)
二、聽一聽猜一猜
1、老師請幼兒用耳朵找到一個有東西的罐子玩一玩。
師:請小朋友用小耳朵聽一聽,找一找,找一個里面有東西的.罐子玩一玩。
。ㄓ變鹤杂蛇x擇玩罐子)
2.集中交流:你的罐子里有東西嗎?誰來搖給小朋友聽一聽。
3.為自己的罐子找聲音相同的朋友,教師根據(jù)罐子的聲音把幼兒分成三組坐下。
師:老師也來搖一搖罐子(a:核桃),你聽聽老師的聲音是不是和你的一樣的。
幼:逐一搖罐子聽聲音,和老師聲音相同的幼兒坐到一起。
師:搖罐子(b:黃豆),剩下的幼兒逐一搖罐子后和老師一樣聲音坐到一起。
師:搖罐子(c:米),幼兒同上。
(評析:在“罐子找朋友”的情景感染下,幼兒都能仔細地聽辨罐子里的聲音。教師一對一的讓幼兒搖罐子,能使幼兒聽起來更清楚,更激起了幼兒的探索欲望。)
三、讓幼兒了解每個罐子中的材料。
(1)教師:我在罐子里放了三種東西(米寶寶、紅豆寶寶、核桃寶寶),出示標記牌,依次認識核桃、米、黃豆標記牌。
。2)請你搖一搖罐子,猜猜自己罐子里是核桃寶寶?(米、紅豆)感知不同的物體發(fā)出不同聲音。
幼1:我覺得我的是核桃。
幼2:我聽出來我的是米。
。3)驗證。
幼兒打開罐子看看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如果錯誤及時調(diào)整幼兒位置,一樣的坐到一起。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滿足了幼兒強烈的好奇心,給前面的聽的過程作了一個驗證,既使幼兒體驗到自己猜測正確的喜悅,又為一些判斷錯誤的幼兒提供了一次改正的機會。)
四、聽一聽玩一玩
1.《紅綠燈》游戲:
幼兒了解游戲規(guī)則:看標記牌,分組輪流搖罐子,聽聲音。
2.聽音樂《小動物走》,跟著音樂節(jié)奏,師幼一起搖罐子演奏。
五、延伸探究活動
1.師搖一搖裝有餐巾紙的罐子,幼兒聽一聽有沒有聲音。展開閱讀全文
師:罐子里有沒有東西?
幼:沒有東西。
2.教師打開罐子,拿出餐巾紙。
師:這個罐子搖起來聽不見聲音,里面卻藏著東西,小朋友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放到罐子里搖一搖聽不見聲音的呢?我們一起去找一找,聽一聽。
【神奇的傘教案】相關文章:
傘的教案及反思02-24
關于傘的教案12-16
奇妙的傘教案03-28
美麗的傘教案03-22
《蘑菇傘》教案03-06
中班傘的教案01-17
詩歌傘教案03-19
中班教案《傘》05-15
荷葉傘教案04-12
兒歌傘的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