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小學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小學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小學語文教案1
一、教學內容:6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yǎng)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三、重點難點: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和培養(yǎng)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四、教法教具:從理解題目入手,理解課文內容及說明順序,透過相關詞句,理解課文用詞準確嚴密、通俗易懂的特點。
投影、多媒體
五、課時安排: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師板書“孿生兄弟”,指名說說含義。逐步補全課題“地球的”、“火星”,簡要說明地球與火星的關系。
2、課文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稱為孿生兄弟?請同學們帶者問題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帶著以上問題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不理解的字詞句同桌相互質疑
(3)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檢查自讀情況,掃清閱讀障礙
3、再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每一自然段寫了什么?
4、簡單分析交流后給課文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孿生兄弟”推測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兩種來源
第三段(6-8)闡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卻不能的原因
5、按段讀課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三、作業(yè)
1、完成鋼筆習字冊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六課的生字,讀通了課文。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
齊讀課題《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2、什么是“孿生兄弟”?(同一胎出生,雙胞胎)“孿生兄弟”最顯著的特征是什么?(長相相似)
課文為什么把火星與地球稱為“孿生兄弟”?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話揭示了答案,你能找出來嗎?
(“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同樣有……,同樣有……,同樣有……,同樣是……,甚至……!)
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句話中連用了四個“同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好嗎。
你知道這是什么句式嗎?(排比句)
句中的四個“同樣”讓我們讀起來有什么感覺?(火星和地球之間十分相似)而且我們讀起來也非常有氣勢。
誰能通過朗讀讓大家感受到火星與地球之間極大的相似程度,好比“孿生兄弟”。
(指名朗讀“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孿生兄弟。”突出“太像了”、四個“同樣”、“甚至”、“難怪”等詞。)
你能用一個關聯(lián)詞來說說為什么課文把火星稱為地球的“孿生兄弟”嗎?
(因為……,所以人們把火星稱為……。)還可以怎么說?(人們之所以把火星稱為……,是因為……。)
3、說得非常好。我們再來看課題。齊讀課題。
現(xiàn)在你能說說“孿生兄弟”上為什么用引號?( 相似 表示特殊含義。)
課題中的破折號表示什么?(表示解釋說明)
4、過渡: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好比一對“孿生兄弟”,科學家們也由此推測——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那么這種推測有沒有依據(jù)呢?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輕聲讀讀第二自然段,談談自己的想法。這種推測是有依據(jù)的。
(1)“科學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資料,發(fā)現(xiàn)……”
(出示火星河床圖片)這就是火星河床的照片資料。誰愿意看著照片向大家介紹一下。
指名朗讀第一句。
(2)“20xx年3月以后,人們通過……鉆孔分析,進一步證實……!
看來科學家的推測是有依據(jù)的,大膽的想象推測離不開科學嚴密的研究認證。
2、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二自然段。(齊讀)
三、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1、看來,火星上確實曾經(jīng)有過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呢?自由讀讀3-5自然段,找找答案。用“——”畫出
2、指名說。課件出示。
也許是持續(xù)了數(shù)億年的彗星和隕石風暴,給兄弟倆送去了最初的水。
與地球一樣,火星上的水可能還有另外一種來源。在兄弟倆誕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經(jīng)潛藏在一些礦物中了。
3、這兩句話中的“也許”、“可能”又說明了什么?
(這些都是科學家們的推測。)
4、哪個自然段講了彗星和隕石風暴?
指名讀第3自然段。
“家常便飯”是什么意思?(很平常、經(jīng)常發(fā)生)
我們可以用什么詞語來替換它?(習以為常、十分尋常、普普通通)
那你覺得用“家常便飯”和“習以為常、十分尋常、普普通通”哪個更好?
(“家常便飯”通俗易懂,更加形象。)
這一段中還有哪些詞能說明當時太陽系內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飯?
(“經(jīng)常、突如其來、無數(shù)、四處”)
5、火星上的水還有什么來源?從宇宙飛船拍攝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滿了——?粗@些照片,我們仿佛可以聽到——。
讀著這段文字,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什么?請寫一寫,也可以選用老師提供的詞語:
濁浪滾滾、奔騰咆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
指名讀寫的話。
四、學習七、八 自然段
1、地球上的水留了下來,而且孕育出來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的還多,為什么沒能留住呢?自由讀7、8自然段
2、指名說。 用自己的話說
3、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認為呢?科學家又是怎么認為的呢?引導讀句理解“然而……”
4、可見,在沒有充分的科學根據(jù)可以證明之前,任何結論都不能武斷?茖W的探究態(tài)度必須是嚴謹、一絲不茍的,來不得一絲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與否,這是個怎樣的謎?你想知道嗎?那么,請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努力去探究吧?茖W的大門正為你敞開著。
七、板書:
6、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相似 同樣
水 生命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教案設計的全部內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xù)支持語文網(wǎng),并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小學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結合課文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并激發(fā)學生探究宇宙奧妙的興趣和培養(yǎng)熱愛科學研究的志向。
4. 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憑借語言文字讀懂文本,感知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并結合課文理解生字詞。
3、初步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教學重點:
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立體感知
1、激問: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可以聽說某人與某人是孿生兄弟,你們知道什么是“孿生兄弟”吧?
。ń(jīng)常所說的雙胎胎。)那“孿生兄弟”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很相似)
2、完整地板書,讓學生說說能從這個題目上讀懂什么?(這兩顆星球都有相似之處)
3、那么這兩顆星到底是怎樣的相似呢?大家輕輕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
(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自由地朗讀感知。)
4、師生簡要交流:
A、交流時指導學生讀好第一節(jié)。
B、簡要地搞清楚火星有沒有水。
二、指導正確流利朗讀
1、過渡,剛剛我們初步讀懂了課文,現(xiàn)在我們需要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請大家按以下要求再自讀課文:
A、劃出陌生字詞自學,并結合課文理解。
B、一句一句朗讀,流利地讀通每一句。
2、檢查自讀效果
A、從第二節(jié)分節(jié)檢查。
B、有針對性地解決個別詞語。
C、有意識地把關聯(lián)的小節(jié)連在一起讀。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大家再默默地朗讀課文,看看哪些小節(jié)的關系非常近,可以劃在一起的,并說說講了些什么?
2、學生讀書尋找,老師滲入指導。
3、再次簡要交流,幫助學生理順文本的內容。
四、指導寫字,布置作業(yè)。
。裕
【設計構思】:
論壇的“菲兒.” 曾經(jīng)在《中國教育報》專門探討“語文立體閱讀”,就是說,在中高年級的語文課上,有時并不是必須遵循先讀準讀順課文后再理解課文,可以根據(jù)課文及自己教學的實際情況,可以先入為主,打亂這個順序。自己也一直在嘗試這個方法。第一課時教學時,我喜歡讓學生圍繞一個典型或主要的問題,先讓學生來讀懂課文,獲得一個全面的感知。然后再讓他們“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樣的教學我感覺很實在。
在第一課時有一個基本的任務,那就是“讀懂課文,理清文本的脈絡”,在這個設計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已讓學生對文本獲得一個初步的整體的認識。在第三大環(huán)節(jié)中,我又專門設計一個“理清脈絡”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等同于分段,但又不是在分段,因為機械的分段不僅占用時間多,而且枯燥沒味。如果段絡比較典型,我一般還是讓學生來分段。這一課有點散,分別介紹了好幾個方面,所以我試著設計讓學生“把關系近的小節(jié)劃在一起,并說說寫了什么”,以此來高效地理清文本寫了火星的哪些方面。
第二課時教學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人們?yōu)槭裁窗训厍蚝突鹦欠Q為太陽系中的“孿生兄弟”?弄明白兩者的相似之處與差異之處。
2、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宇宙的.情趣。
3、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及遣詞用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整體感知
1、讀課題,復習式激問: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火星與地球相似,他們同樣有――同樣有……。反過來再師生合作“只因為火星有――有――所以我們說火星與地球相似,人們把他們稱為-孿生兄弟!
2、既然他們這么相似,我們的人類現(xiàn)在能不能在上面居住呢?
3、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二、“沒水原因”
1、師生共同交流以那個問題。(肯定不能,因為現(xiàn)在火星沒有水)
2、聽說原來火星也有水,那原來的水為什么沒有留下呢?找到相關小節(jié),好好讀讀(6-7小節(jié))。
3、引領學生深入地朗讀這節(jié)。
A、能不能讀懂這節(jié)呢?細細地再讀。
B、導致火星最后沒有水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再讀尋找。(吸引力小)
C、吸引力小導致的結果是什么?指名讀。
同時深入指導品味作者用詞表達的效果:
如讓學生說說一般用“集體大逃亡”“逃向”來形容什么的,以此讓學生體會,在說明時,如何才能讓人感覺生活,有一定的可讀性。
D、再讀,要試著把這水分是如何逃亡的原因給表現(xiàn)出來。
4、總結。
三、“水的來歷”
1、過渡――剛剛我們一起探討了火星上水大逃亡的情景。那火星上的水最初是如何形成的。
2、再讀3-5節(jié)體會。
3、能不能簡要地概括一下說明火星上的水是怎么來的呢?生再默讀思考。
4、交流:
A、生答-彗星和隕石帶來。――那個時候,他們之間的碰撞是――(家常便飯),這說明什么?可以換成哪些詞語呢?
B、生答-地下礦物中帶來。
5、總結。(從剛剛的交流中,我們認識到了火星上原來的水一個方面是由――別一個方面是由――的帶來的。)
四、“推斷有水”
1、通過剛剛讀書,我們知道在火星上原來水是如何來的,也知道了那些水為什么最后都跑了。那人們是如何推斷出來,原來火星上就曾經(jīng)有過水的?再讀感知。
2、讓學生再讀,概括地說出。
3、總結:人們由――由――推斷出火星曾經(jīng)有水。
4、品讀“推斷”。讓學生多試著換幾個相似的詞,體會這個詞語的用法。
五、“到底有沒有生命”
1、對以上的學習進行總結。(通過剛剛的學習,我們知道火星上曾經(jīng)有水,但又都跑了,所以我們也沒法在上面居住了。……)
2、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呢?自讀最后一節(jié)感知。
3、激趣:同學們,現(xiàn)在的科學家仍在對火星進行探索,他們希望能發(fā)現(xiàn)火星的地表下有沒有生命,如果地表下有水,那肯定會有一些生命,那你們說,那些生命會是什么樣子的――
六、拓展深化
1、同學們,現(xiàn)在假如我們想到火星上居住,還需要如何改造火星。
2、提供相關火星的其它的資料。
板書設計
6.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相似
差異 沒水?
有沒有生命?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02-26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反思04-03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反思04-28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反思04-03
《火星 》教案03-09
地球屬于誰小學品德教案08-25
《地球》教案02-04
地球與地球儀教案03-03
語文小學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