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優(yōu)選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讓學生比較熟練地利用6-9的口訣計算表內乘除法,進一步體會乘除法之間的關系。
2、數學思考、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提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學到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讓思維敏捷的學生能拓展應用知識,培養(yǎng)學習初步的數學思想。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會運用乘除法的綜合知識提出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乘除法的'綜合知識提出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
1、情景導入:
師:如果今天我們去游樂場,你們最想玩什么?
(讓學生“玩”,激發(fā)學生對問題情境的興趣)
生:小火車、碰碰車、游船、青蛙跳、卡丁車……
師:如果去玩,你們最關心的是什么?
(伴隨興趣,引發(fā)學生對“玩”的思考,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類,以利于學生獨立編題,如何坐人——評出“小領袖”,如何花錢——評出“小管家”)
生:小火車4人/節(jié)、碰碰車2人/輛、……(如何坐人)
生:票價……(如何花錢)
2、提出相關數學問題:
A:買5張碰碰車的票需要多少錢?
B:24人能坐滿幾節(jié)火車車廂?
(1)、學生獨立完成。
(2)、學生匯報
生:因為一張碰碰車票是5元,5張是5個5元,所以5×5=25元
生:因為一節(jié)車廂坐4人,把24人按每節(jié)4人做,用除法24÷4=6輛
(3)、小結:
師:上面算式各有什么特點?
生:一個是乘法、一個是除法。
生:就來利用乘除法幫助我們解決去游樂場玩的一些小事。
(啟發(fā)學生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自主探究本節(jié)課的重點,形成乘除問題的意識)
二、你問我答,師生同樂
1、師:根據如何坐人,如何花錢,結合我們的游樂項目編寫問題,看誰能做大家的“小領袖”,“小管家”,組織好大家的游玩?
(要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編算花錢,還是編綜計人數的)
2、學生獨立編寫問題。
3、師:我想你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證明自己有沒有“小領袖”,“小管家”的能力了吧,請你的同桌幫你評評吧,請同桌列出算式。
(本課重點在于解決有關乘除法的簡單問題,所以在訓練過程中,只列式,不計算)
4、學生列出同桌相關問題的算式。
5、師:小組合作交流一下,評出本組“小領袖”(或)“小管家”。
(列算式情況是否正確,學生自主進行辯論,在辯論中達成共識,列出正確答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互助水平,鍛煉了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練一練 第2小題
盒飯每盒4元
小兔:我買2盒用了多少錢?
□○□=□(元)
狼:我用了24元錢,我花的錢是小兔的幾倍?
□○□=□
小牛:20元我能買幾盒?
□○□=□(盒)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匯報交流
四、師生同樂,提升知識
三人擊靶,靶環(huán)只有8環(huán)、9環(huán),每人擊三次,一人27分,一人26分,一人24分,
問:他們每次各得幾分?
1、設計游戲:四人小組,一人持簽,三人抽簽,游戲3次,統計三人得的總分。
2、小組匯報結果
3、說出算式,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
生:9×3
生:9+9+9
生:3個8同上
生:9×3—1(通過觀察,學生得出,9比8 多1,所以26是3個9少1)
生:8×3+1×2(根據上面學生提示,9比8 多1,所以26是3個8多2個1)
五、練習總結,回歸自然
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 第1題(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9 ÷3=48÷8= 27÷9= 49÷7=
16÷4=42÷7= 54÷9= 81÷9=
18÷3=54÷6= 63÷7= 4 ÷4=
6 ×7=36÷4= 12÷6= 7 ×9=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說課內容:
《國土面積》這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一單元第6——7頁的內容。
教材分析:
《人口普查》是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的第三節(jié)課,根據學生思維發(fā)展特點,二年級下冊已經學過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以及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本單元學習的內容是學習萬以上的大數!度丝谄詹椤肥窃谡J識計數單位“十萬”、數位順序表及更大的數的基礎上學習大數的讀寫。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對多位數進行估計,發(fā)展估計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借助數位順序表,掌握大數的讀、寫方法,能正確的讀寫大數,同時培養(yǎng)認真讀寫書的良好習慣。
2.情感與態(tài)度:經歷自主探索大叔的`讀、寫方法的過程,提升歸納與概括的思維的能力。
3.解決問題:密切大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由于四年級學生還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是結合具體情境,借助數位順序表,掌握大數的讀、寫方法,能正確的讀寫大數,同時培養(yǎng)認真讀寫書的良好習慣。
教法學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和討論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對此進行解釋和應用。因此,本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我綜合運用采用主題式教學,以生動有趣的情境為依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的;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歷數學的建模過程;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基礎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如自主嘗試、驗證……
教學過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題”,倡導“先學后教,少教多學,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這種設計理念起航,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我將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一、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以供學生討論。
(1)你能讀出這些數嗎?
(2)你能寫出香港和澳門的人口數嗎?
(設計意圖:以20xx年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為現實背景,談話導入,進入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激發(fā)學習。)
二、組織自主學習。
1、提出學習任務“怎樣讀出北京、安徽、香港人數?”
2、根據數位順序表,結合萬以內數的讀法探索。
3、小組交流分享,感受讀法。
(設計意圖: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我從學生的現實學習狀況入手,給學生準備獨立嘗試的學習單,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先獨立探索,根據數位順序表,讀出北京、安徽、香港人數并在小組交流分享,感受讀法。)
三、小組合作,完成中卡。(明確目標:每組根據要求探索“億以上的數”的讀法。)
1、出示單元組活動要求。
2、根據先前歸納的內容,進一步感受大數的讀法。
3、教師補講,評價學生的活動情況。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老師進行個別輔導,然后把各自成果在小組內說一說,讓小組長安排小組成員輪流發(fā)言,在發(fā)言過程中,小組成員可做補充,多幫助學困生,教師巡視,輔導學習困難的小組,最后在全班交流,學生在匯報的過程中課件演示)。
四、鞏固應用,正確的讀寫大數。
1、引導學生把數分級,然后一級一級的仔細讀;
2、先獨立完成,一起交流方法。
提示:匯報時,我請有代表性的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學生暢談收獲,開展評價活動。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這樣設計是為了在學生交流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本節(jié)課上還存在的問題,今后去彌補。
板書設計:
大數的讀、寫
億級萬級個級
千百十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億億億萬萬萬
1265830000
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平移現象,知道平移的基本特征。
2、能正確的畫出物體平移后的圖形。
3、了解平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認識平移現象。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畫出物體平移后的圖形。
教具:
衣服、方格紙、寫字板、鴨子圖、房子圖
學具:
方格紙、鴨子圖、房子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和電視里的老師一起來學習新知識,
好嗎?(播放課件)
師:你們知道什么是移動嗎?
。ㄉR答)
師:誰愿意用動作來演示一下移動?
。▽W生演示,教師給予鼓勵)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電視里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播放課件)
師:剛才,同學們參觀了商場,你知道電梯是怎樣移動的嗎?
。ㄉ褐鄙现毕拢
師:下面我們接著看。(播放課件)
師:誰能說說纜車是怎樣移動的?
。ㄉ撼粋方向向前移動)
師:說得真好!我們來看看電視里的小朋友說對了嗎?(播放課件)
師:推拉窗是如何移動的呢?
(生:左右移動)
師小結:剛才,我們看了電梯上下移動、纜車向前移動、推拉窗左右移動,像這些運動就叫平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平移。(板書:平移)
。úシ耪n件)
二、新授。
1、認識平移。
、伲ǔ鍪緦懽职澹
師:這上面有平移現象嗎?誰能指出來?
。▽W生回答并演示)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電視里的小朋友找到了沒有?(播放課件)
、冢ǔ鍪緝杉路
師:你們觀察到上面有平移現象嗎?
。▽W生回答并演示)
(播放課件)
師:請接著看。
③師:熨斗上下、左右移動是平移嗎?說說理由。
(生答)
師:向不同方向沒有規(guī)則的移動叫平移嗎?說說理由。
。ń處熝菔,學生觀察后回答。)
師:下面接著看。(播放課件)
2、舉例說說生活中的平移現象。
(生答)
師:我們來看看電視里的小朋友們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平移現
象?(播放課件)
3、教學例1:看看房子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多少格?
(出示房子平移圖)
演示房子向上平移5格的過程。
請小組內的同學利用學具完成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交流反饋。
師小結:平移時,找準一個點,不管從什么地方數起,只要數到
相應的位置,結果都一樣。接著往下看。(播放課件)
4、練習。
①給帆船涂顏色。
師:給向右平移4格后的帆船涂上顏色,同學們,快動手吧!涂完后各小組的同學相互看一看,你涂對了嗎?
交流反饋。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電視里的小朋友涂得怎樣了?(播放課件)
、诜謩e畫出圖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圖形。
師:這道題要求同學們畫出它向兩個不同方向移動后的圖形,比比看,誰的速度快?
交流反饋。
師:接著往下看吧。úシ耪n件)
5、拓展。
師;請同學們用老師給你的這只小鴨子畫出一排小鴨子,你能行嗎?說說你準備用什么方法?
。▽W生回答并繪畫)(播放課件)
學生相互欣賞作品。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小朋友們畫得怎么樣了?(播放課件)
三、小結。
同學們,電視里的小朋友們學到了這么多知識,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生答)
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很好的運用平移現象。
板書設計:
平移
。ǚ孔悠揭茍D)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通過實際測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2.通過測量鉛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
3. 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估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境激疑
1. 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米(m) 厘米(cm)
2. 用手比一比1米和一厘米有多長?
3. 你能正確使用這些長度單位了嗎?
(1)房子高約4( ); (2)一支鉛筆長18( );
(3)米尺長100( ); (4)課桌高約7( );
二、互動解疑
1. 認識分米
(1)猜一猜課桌高約7什么呢?
板書:分米dm
(2)探究分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你對分米還有哪些了解?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3)剪一剪,1分米到底有多長?你能從紙條上找出1分米,并把它剪下來嗎?
(4)想一想,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分米?
(小棒、光碟盒的長度……)
(5)我們的直尺的長度大約是幾分米?(2分米)
2. 米與分米之間的進率
(1)請同學們在米尺上找出幾個1分米,并匯報
0——10 10——20 40——50 90——100
(2)1分米與1米之間的.關系
①在米尺上數出1米里面有10個1分米,1米=10分米。
②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00厘米里面有10個10厘米
所以1米=10分米 1m=10dm
3. 認識毫米
(1)請你先估算一下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大約各是幾厘米?
(2)講述:當不夠1厘米時,為了測得更精確,我們要用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
、訇P于毫米,你都知道些什么?
1厘米中間有10個小格,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所以1厘米=10毫米 1cm=10mm
、诮1毫米的表象
A:一張IC卡,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它的長、厚度。
B:課堂練習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4. 階段性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兩個新的長度單位“厘米和分米”,現在我們一共認識了四個長度單位,今后我們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單位。如果測量比較精確,我們還可以用毫米,這些長度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
三、實踐運用
1. 填一填
2dm=( )cm 70mm=( )cmm 800cm=( )m
6m=( )dm 80cm=( )dm 3m=( )cm
2. 畫線段
、20mm ②3cm5mm ③2dm
3.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練習本的長約( ); 課桌寬約( ); 一棟樓高( );
數學書厚5( ); 小亮身高135( ); 課桌高9( )。
四、總結評價
比劃所學過的長度單位。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1. 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經歷探索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過程,會用豎式計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初步理解筆算加法的順序和進位方法。
2. 使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學會與同學合作交流,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師:老師這里有兩道題,誰愿意來算一算?(指名板演)其他小朋友一起來口算。(指名口答)
1. 用豎式計算。
53 + 21 34 + 12
2. 口算。
8 + 6 4 + 7 9 + 5 7 + 6
3 + 8 6 + 4 2 + 9 8 + 8
5 + 7 4 + 8 3 + 9 5 + 6
20 + 30 + 40 50 + 30 + 10
師:(指學生板演的豎式)他們算得對嗎?哪位小朋友來說一說,用豎式計算加法時,要注意什么?
生:(略)
師:是的,用豎式計算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板書:兩位數加兩位數)
二、 探索算法
師:我們先來看一幅圖(出示教科書第85頁例題的情境圖,標明小華和小明)。瞧,小華和小明正在欣賞郵票呢。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小華有34張郵票,小明有16張郵票。
師: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生:一共有多少張郵票?
師:很好。你能把這道題的意思完整地說一遍嗎?(學生口述)求一共有多少張郵票,該怎樣列式呢?
生:34 + 16。(板書:34 + 16)
師:34 + 16等于多少呢?請小朋友自己想辦法算一算,算出得數后,把自己的算法說給小組里的小朋友聽一聽。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并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生1:(邊說邊演示)我是用小棒擺的。先擺3捆和4根小棒,再擺1捆和6根小棒,合起來是50根。
師: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0根小棒的?
生1:3捆和1捆合起來是4捆,4根和6根合起來是10根,4捆和10根合起來是50根。
師:你算的是對的。能把你擺出的小棒整理一下,讓大家一眼就看出這里有50根小棒嗎?
生1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師:為什么可以把它們捆成一捆呢?原來的4根小棒是4個一,6根小棒是6個一,4個一和6個一合起來是1個十。
師:還有不同的算法嗎?
生2:(邊在計數器上撥珠邊說)我是用計數器算的。先在計數器上撥出34,再在十位上撥1顆珠,個位上撥6顆珠,F在個位上有10顆珠,10個一是1個十,把個位上的10顆珠去掉,在十位上添上1顆珠。算出來也是50。
生3:我是這樣算的,34 + 16,先算34加10得44,再算44加6,得50。
生4:我是用豎式計算的。(到黑板上寫出豎式)先算4加6得10,再算3加1再加1,得5。
師:(結合學生的豎式引導)在用豎式計算加法時,要先從哪一位加起?
生:(齊)從個位加起。
師:個位上4加6得10,在個位寫0,向十位進1,表示1個十,所以要寫在十位上。為了和原來的加數區(qū)別開來,進上來的1, 要寫得小一些。再算十位上的數,十位上是幾加幾?
生:十位上是3加1,再加進上來的1得5。
師:所以34加16等于50。(指個位上進上來的1)誰來說一說,這個1表示什么意思?
生:個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十位上進上來的1。
師:這個1在用小棒算時是什么?在用計數器算時是什么?
生1:用小棒算時是捆起來的那一捆小棒。
生2:用計數器算時是進到十位上的一顆珠。
師:很好。請小朋友在自己的練習本上把這道題用豎式再算一算。
學生用豎式計算,教師巡視。
師:會用豎式計算這樣的兩位數加兩位數了嗎?(會)老師這里還有一道題,請小朋友獨立地用豎式計算。(出示試一試)
學生用豎式計算,教師巡視,并指名板演。
師:(請板演的小朋友)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算的嗎?
生:先算個位上5加8得13,在個位上寫3,向十位進1;十位上6加2再加1,得9,就在十位上寫9。65加28得93。
師:他算得對嗎?十位上是6加2得8,為什么還要再加1呢?
生:這個1是從個位進上來的,所以要加上。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兩位數加兩位數和前面學習的兩位數加兩位數有什么不同?(完成課題的板書:進位)
師: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要注意些什么?先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師生共同小結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三、 鞏固練習
1. 完成下面的豎式。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說一說每道題是怎樣想的。
2. 做想想做做第1題。
3. 改錯練習。
讓學生說一說每道題錯在哪里,并改正。
4. 做想想做做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四、 課堂總結(略)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初步接觸統計思想,初步認識事物發(fā)生的可能性,體會事件發(fā)生可能性的大小。學生初步學習根據事件發(fā)生的結果分析推理,培養(yǎng)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體會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根據事件發(fā)生的結果分析推理。
教具準備:
教師和學生各有黑、白棋子若干、每小組有一個小布袋、記錄表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揭示課題
。ǔ鍪疽粋轉盤)
師:轉動這個轉盤,指針會指在哪里?
生:可能在黃色上,也可能在藍色的上面,在藍色上面的可能性大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事情和這個轉盤一樣是不能確定結果到底是怎樣的,我們只能說可能會怎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做個游戲:拿黑、白棋子(板書課題),看看事情發(fā)生的結果可能會怎樣,這種可能性有什么規(guī)律。
二、組織活動
1、2白2黑
。1)猜測:取兩枚白棋子和兩枚黑棋子放入口袋中,猜猜看摸出來的棋子會是哪種顏色?如果摸很多次,那白棋子和黑棋子摸出來的次數會是怎樣呢?
。2)驗證:小組合作按照活動要求開始進行操作,教師巡視指導,活動完的小組把實驗結果填到黑板上
。3)分析實驗結果
。4)結論:兩白兩黑,拿40次拿出的次數大約是差不多的(如果出現相反情況教師則加以說明對于這種情況其實也是有可能發(fā)生的,是特殊的,所以我們這樣說在一般情況下)
2、3白1黑
。1)師:剛才我們研究的是兩種顏色的棋子數一樣,那如果棋子數不一樣去摸又會出現怎樣的情況?比如說,3白1黑,猜猜看?想證明自己的觀點嗎,那動手吧
(2)學生操作活動
。3)分析結論:3白1黑拿出來的'情況是這樣的,拿出的白棋子的次數多,大約是黑棋子次數的3倍。
3、練習
從下面5個箱子中分別摸一個球,結果是哪個
8白2紅 可能是白球 10白
5白5紅 一定是白球 10紅
2白8紅 一定不是白球
很少是白球
白球的可能性很小
三、思維訓練
剛才大家通過摸出棋子的次數我們知道了可能性大小的關系,下面老師還想考考你,如果只告訴你黑白棋子一共有10枚你能根據摸出來的棋子的次數來猜一猜黑白棋子各有幾枚嗎?(這個活動由老師操作,學生記錄一共摸20次棋子的枚數為8白2黑)
四、拓展:
今天我們研究了什么數學知識?(可能性及大小)通過活動,你學到了什么?
練習:
兩個文具超市為了招攬顧客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凡在本店買任何一件文具(10元以上)即可參加開心轉盤的搖獎活動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P113
二、教學目標
1、對兩位數乘兩位數進行自主與復習,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口算、估算、筆算的計算方法。
2、理解三算之間的聯系,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根據需要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解答。
3、體驗回憶、舉例、分類、和糾錯、應用的計算復習方法。
三、教學流程:
1、揭題。(板:兩位數乘兩位數與復習)
2、知識的復習與梳理
(1)回憶
。2)舉例(補充40×30 11×80 15×20 31×32 39×27 45×25等例子)
。3)分類
。4)知識點的復習與
①口算 40×30
說說你是怎么口算的?
15×20乘數末尾只有一個0,怎么積的末尾出現兩個0?
②估算
老師想很快知道39×27的大概結果怎么辦?
你是怎么估算的?
28不是更接近27嗎?為什么不把27看做28來算呢?
還可以怎么估算?
估算方法
、酃P算
39×27
算后問生有沒有快速檢查的辦法?(我們先看看他們的得數與估算的值是不是比較接近,那對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不過還得一步一步仔細檢查。)
師:抓住第二步:十位上的數乘時,積8為什么寫在十位上?讓學生說一說
請學生說說第二步計算中的`“7”是哪來的?2×3不是等于6嗎?
說說筆算的方法
、芮舐 剛才我們復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和筆算,請你想一下三種算法之間有什么聯系?
3、糾錯
生獨立算其余的題目,老師巡尋錯例,若無,師補充典型錯例。
4、應用
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身邊的問題。
(1)、一個教室坐40人,一幢教學樓13個教室能坐多少人?
。2)、一本童話故事書要19元,如果老師要給全班44個同學每人都買一本,需要帶多少錢?
。3)、鮑田小學的階梯教室共有19排,每排有26個座位,如果有500名老師來參加聽課活動,能坐得下嗎?
做了這三道題目你有什么想說的?
5、復習方法(回憶、舉例、分類、、糾錯、應用)
6、拓展
聰明題:下面算式中的漢字,分別代表什么數字?
數 學
× 學 數
1 1 4
3 0 4
3 1 5 4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詳細介紹: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口算加減法,包括兩位數加減法,整百、整千數加減法,幾百幾十加減法(不進位、不退位)、幾百幾十加減法(進位、退位)等,是繼第二冊“100以內口算加減法”之后的又一階段性教學內容.
學生學習筆算要理解算理,需要有一定的口算基礎,特別需要有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作基礎.因此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十分重要,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在于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口算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但是教材并不限于教給學生一般的口算方法.教材在每道例題下面都安排了“你還能想出別的算法嗎?”這樣的思考問題,提示學生靈活地思考其他方法,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類推能力.
教法建議
教學時以舊引新,復習2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數的組成.
教學口算方法時,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教材中介紹的口算方法,還要鼓勵學生多角度去思考其他方法.對于學生說出的其他口算方法,只要正確、合理,教師都應給予鼓勵,不要強求一致.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或習慣的.方法來算,給學生留出思維空間.
教學時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說自己的口算思路,說明口算步驟,計算后引導學生說出每組題的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這部分內容比較容易掌握,但由于數目大了,算得又對又快不是很容易.因此設計練習時首先要求口算正確,以后逐步要求.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類推能力.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的思考的.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具、學具
口算卡片、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用兩位數加、減整十數或一位數.
26+3048+20xx-20xx+328-9
2.連加、連減.
52+30+757-30-5
55+30+675-40-8
72+10+786-20-7
3.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二、學習新知.
。ㄒ唬┙處熣勗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習題,我們已經學過筆算的方法,今天,們要學習口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ǘ⿲W習例1.
1.出示例164+25
教師提問:不用豎式計算誰能很快算出結果?學生討論后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2.演示課件“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下載
方法一.
把64分成6和4,把35分成30和5,然后兩位數加兩位數,一位數加一位數,得數是89.
方法二.
把25分成20和5,64加0等于84,再加上5,等于89.
方法三.
把64分成60和4,60加上25等于85,再加上4等于89.
方法四.
把25分成20和5,64先加上5等于69,69加上20等于89.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
上面幾種算法都是正確的.哪種算法最適合自己就可以用哪種方法,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記住先進行計算的結果,再進行第二步計算.
4.練一練
先獨立寫出結果,再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
完成上面練習后重點交流28+37的算法.
28+37=65把28假設成30加上37
。30+37-2=65)后再把多加的2減去.
(三)學習例2
1.出示例258-26=72-49=
第一題分小組后交流算的方法,重點研究第二題72-49的計算方法.
。1)學生嘗試做.
。2)學生匯報解題的方法.
繼續(xù)演示課件“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下載
A.72-49=23B.72-49=23
想:72-40=32想:72-50=22
32-9=2322+1=23
C.72-49=23D.72-49=23
想:72-9=63想:12-9=3
63-40=2320+3=23
2.觀察對比58-26和72-49兩題有什么不同?(訂正:58-26是不退位減法,72-49是退位減法.)
3.練一練.
36-20=52-10=34-23=98-76=
36-24=52-18=90-25=42-39=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1)口算.(全班學生動筆做,訂正后,說一說每組兩題有什么關系?)
15+30+425+40+839-20-6
15+3425+4839-26
(2)卡片練習
24+1537+2683+17
24+4244+3972+36
24-1247-2950-37
86-4485-37100-33
54+2831-1856-37
74-1676+2335+243.在□里填上適當的數,再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4.計算下面各題.
(1)一個加數是36,另一個加數是24,和是多少?
。2)被減數是57,減數是38,差是多少?
5.下面各題要在兩分鐘內完成.
35+2462+1872-25
75-2835+4028+54
64+3072+1581-37
72-1872-1527+15
四、全課.
在進行兩位數加兩位數,兩位數減兩位數時,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自己認為好的就是最佳的計算方法.計算時要細心認真.
五、布置課外作業(yè).
1.口算下面各題.
34+1527-20xx-4564-15
26+1781-6083-1975-25
38-1939-20xx-1731-15
2.上面或下的紙條每移動一格,口算出上下兩個數的和、差各是多少.
3.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擴展題)
。ǎ34=70400-()=320
()+53=8687-()=50
。ǎ72=9063-()=17
板書設計
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例164+25=89例272-49=23
A想:60+20=80A想:72-40=32
4+5=932-9=23
80+9=89
B想:64+20=84B想:72-9=63
84+5=8963-40=23
28+37=6558-26=32
想:28+7=35想:58-20=38
35+30=6538-6=32
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7-27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24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8-12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29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8-28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8-23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8-01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2
小學數學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