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搜集相關清潔工具的信息,了解各種家庭常用清潔工具的名稱和用途。
2.學會安全使用一些簡單的清潔工具,感受清潔工具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3.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難過或疼痛時不哭。
4.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尋找各種清潔工具,并用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進行記錄。
2.教學掛圖1副,幼兒學習資源。
活動過程
1.交流自己的“清潔工具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了解各種清潔工具的名稱、外形特征和用途。
引導幼兒用相互提問、解答方式,交流介紹自己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要求講解的幼兒說出清潔工具的名稱和用途,如,平時怎么使用的,它們給我們帶來哪些方便。
2.引出“班級勞動日”,引導幼兒討論,制定小組勞動計劃。
教師將幼兒分組,幫助其明確各組的勞動場地、內(nèi)容,幼兒共同制定小組勞動計劃。
3.請各組按分工選擇合適的清潔工具進行勞動,教師巡回指導。
幼兒嘗試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提示幼兒注意工具使用的安全,注意保持周圍環(huán)境的衛(wèi)生,如不要把水濺到地板上等。
4.組織幼兒分享交流勞動成果及使用清潔工具的經(jīng)驗。
(1)教師與幼兒參觀清掃干凈的班級環(huán)境,感受勞動后的喜悅。
(2)請各組派代表講述使用清潔工具的竅門。
5.出示教學掛圖,了解更多、更新的清潔工具以及它們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活動反思
這是我實施的一課多研教學研討活動,這一稿為集體研討后形成的比較完善的第四稿。在前三次的教學實施后,研討中分別指出:
1.目標過散,整節(jié)活動難度提升不夠;
2.幼兒看似一直在操作,但操作目的性不強,大多只是在擺弄工具;
3.環(huán)節(jié)之間缺少上下串聯(lián)的脈絡等。
于是在第四稿中結(jié)合幼兒興趣點,將重點放在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中。
組織教學實施后證明,經(jīng)過前三稿的`設計、教學組織、反思、修改到最后完善的第四稿方案,目標清晰,環(huán)節(jié)上層層遞進,由易到難,活動過程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幼兒一直在操作過程中主動獲取科學知識。
1.取材方便,材料簡約。本節(jié)活動選用的材料為幼兒建構(gòu)區(qū)的螺絲玩具,損壞的圖書,彩筆,印章等,在幼兒的生活中隨手可得。
2.活動設計貼近幼兒生活。幼兒有相關經(jīng)驗,才容易引起活動興趣。經(jīng)?吹匠扇耸褂勉Q子、螺絲刀等工具,但成人從安全的角度考慮,反對孩子操作這些工具。而在本次活動中,卻鼓勵孩子們大膽動手操作,親身體驗了使用鉗子、螺絲刀后取得成功的快樂。
3.整節(jié)活動始終貫穿著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猜測解決方法、驗證解決難題這條主線,孩子們始終在探索的氛圍中,在自主活動中習得相關知識。
小百科:清潔,1、清白;潔凈無塵。2、清廉;廉潔。3、清除。4、清楚;明白。5、猶清爽。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我是從哪里來的?”,當孩子面對生命的疑惑而稚嫩發(fā)問時,爸爸、媽媽都在努力用最適當?shù)姆绞浇o孩子最好的解答。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利用PPT和視頻讓孩子直觀地了解胎兒形成、生長的過程,知道自己從哪兒來,通過能講述交流,讓幼兒了解自己從哪里來的同時,也知道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艱辛。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在媽媽肚子里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fā)幼兒探索自身奧秘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PPT,胎兒生長視頻,人手一份畫冊,胎兒生長圖片,幼兒照片,氣球
活動流程:
情境導入—觀看PPT—觀看視頻、交流討論—制作畫冊—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與懷孕的老師交流討論,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觀看PPT,了解胎兒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
引導幼兒仔細觀看,交流討論
三、觀看視頻
結(jié)合感恩教育,交流討論:
寶寶出生后什么都不會,大人要為寶寶做什么?
我們要怎樣感謝她們?
三、制作連環(huán)畫冊:我的成長故事
四、延伸活動:
學做準媽媽,保護自己的氣球?qū)殞?/p>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預定目標】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們通過許多方法處理或再循環(huán)利用,懂得垃圾分類擺放的益處。
2、能用自己的行動積極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活動準備】
1、請父母幫助幼兒一起收集回收垃圾、處理垃圾的照片或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垃圾回收的知識。
2、垃圾分類回收箱實物和各種垃圾的圖片。
3、水彩筆和鉛畫紙(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
1、了解垃圾的含義提問:(出示垃圾)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呢?
小結(jié):垃圾是指沒有用,準備扔掉的東西稱之為垃圾。
2、引導幼兒相互交流。
討論:平時見過哪些垃圾?說說你看到的垃圾是怎么樣的?能聞到什么氣味嗎?有垃圾的地方給人們感覺怎么樣?垃圾對人類、動物、植物有什么影響嗎?
教師小結(jié):垃圾腐臭時會散發(fā)出難聞的氣味,不僅僅破壞風景,侵占土地,使人們生活的地方越來越小,而且垃圾中還會滋生出病毒、病菌,招惹蚊蟲,讓人生病。
(二)基本部分
1、組織幼兒討論:哪些地方會產(chǎn)生垃圾?(工廠、菜場、餐館、辦公室、超市、家庭等)
2、在人們?nèi)粘I钪,產(chǎn)生了許多垃圾,那么垃圾到最后都跑到哪兒去了呢?(結(jié)合圖片,請幼兒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處理垃圾的知識。再結(jié)合幼兒的介紹給幼兒補充,糾正關于垃圾回收,處理的有關知識)
教師小結(jié):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后,由環(huán)衛(wèi)工人收集起來運走。大部分被埋到填整場,填埋場是專門把垃圾倒入一個地方,再用泥土把垃圾埋到里面。填埋場既占地方又不利于環(huán)境保護,有的垃圾送到焚化爐焚化,但焚化垃圾的時候會排出有害的'氣體。
3、出示垃圾箱圖片。
教師:小朋友,你們見過這樣的箱子嗎?這樣的箱子是用來干什么的呢?引導幼兒區(qū)別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標志的垃圾箱。
教師:垃圾箱上有什么標志呢?你覺得哪個是可回收的標志?為什么呢?(啟發(fā)幼兒找出可回收的標志)
教師小結(jié):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為他們是用大自然中寶貴的材料制成的?苫厥绽褪鞘栈貋砗蠼(jīng)過加工還可以做成其他的東西。
師:你知道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為什么?應該怎樣處理這些垃圾?(焚燒或深埋)
4、出示垃圾分類的標志?
教師:剛才我們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的,現(xiàn)在我們準備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有可樂罐、舊報紙、汽水瓶、橡膠等等這么多垃圾。老師這里還設計了分類標志,我們一起來看看。
金屬:這一類可回收物有可樂瓶、易拉罐、廢鐵等。回收后送工廠可以再生為各種金屬物品。
紙張:利用舊報紙、包裝盒、紙盒等做原料可以制成各種餐巾紙、紙盒等。
玻璃:水瓶、酒瓶等玻璃制品經(jīng)過清洗,消毒后可以反復重復使用。
塑料:橡膠(如:酸奶瓶、廢輪胎等經(jīng)過加工可以制成其他塑料、橡膠制品)教師小結(jié):回收利用廢物可以節(jié)約能源,廢物回收利用的越多,送往填埋場的垃圾就越來越少,把可再生利用的廢品送到回收中心,可以減少污染。
(三)結(jié)束部分
1、出示各種垃圾圖片,請幼兒判斷所出示的垃圾分別應放入哪里。
2、引導幼兒設計有毒物品的垃圾箱。
教師:出示廢電池,你們可知道這種垃圾是有毒害的,我們?yōu)樗O計一個專用的垃圾箱,請小朋友們一起來設計一個有毒的標志吧!
教師小結(jié):今天我們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在平時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到垃圾,你們見到垃圾,應該怎么樣來處理呢?(幼兒互相交流)
活動延伸:
教師:小朋友們回家后和爸爸媽媽討論一下,日常生活中哪些是由垃圾的再生材料制成的。
活動反思:
通過這一教學活動,幼兒知道了更多的關于垃圾的知識,了解了不同的垃圾的處理方法,同時學會了簡單的分類。活動中,引用的各種垃圾的圖片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幼兒的思維積極,發(fā)言大膽;顒舆M行過程中,幼兒始終都保持著濃厚的參與興趣,順利的完成與孩子間語言和思維的交流,從而使孩子生成新的知識或者將討論的問題挖掘的更加的深入。
這一主題來自于平時的生活,孩子們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會制造出各類垃圾,有時候孩子們會一不注意將垃圾隨手亂丟。為了能讓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懂得愛護周圍的環(huán)境衛(wèi)生。知道有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如果我們能把這些可回收的垃圾再利用起來,不僅可以保護環(huán)境,還可以節(jié)約資源。《綱要》指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幼兒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的發(fā)展,只是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本活動是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既適應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貼近幼兒的生活,讓孩子們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人的生活離不開環(huán)境。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連貫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初步學習辨證地看問題。
2、簡單了解食物鏈的知識,初步感知動物與環(huán)境的密切關系。(重點)
教學準備
故事幻燈片,狼、羊、草的圖片和道具,食物鏈圖片和操作架。
教學難點
簡單了解食物鏈的知識,初步學習辨證地看待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故事梳理,對話中感知
1、講故事并提出問題:誰會吃掉小草?誰會吃掉小羊?老狼要吃掉小羊,小羊是怎么說的?老狼會怎么回答它?那你覺得狼該不該把羊吃掉?
2、繼續(xù)故事展開討論,如果你是法官你會怎么做?
教師:因為沒了狼,羊才會變多,把草原吃光,草原變成了荒漠。
3、現(xiàn)在覺得該不該把狼全部關起來?為什么?
4、板書
草——羊——狼,揭示食物鏈的概念。
教師食物鏈中的生物是相互依存的,不因自己的'意愿而干涉。
二、情境表演,游戲中感悟
1、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行游戲。
2、教師和幼兒共同梳理因角色得多少而造成的食物鏈斷裂,幼兒進行表演。
三、合作拼擺,操作中體驗
1、倆人一組合作拼擺食物鏈。
2、針對幼兒拼擺的食物鏈,教師與幼兒共同驗證糾錯。
四、活動,拓展延伸
自然界中有很多的食物鏈,從現(xiàn)在開始用心觀察等你長大了你會了解更多更有趣的關于食物鏈的知識。
教師:
把枯燥的科學知識變得簡單易懂富有趣味性,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注重各領域的整合,利用語言故事的形式把食物鏈知識潛移默化的傳授給幼兒,通過游戲再次讓幼兒感知,通過體驗讓有了初步理解食物鏈,目標達成好。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原因。
2、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3、激發(fā)幼兒對自然之謎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知道有些物品會浮于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具備沉浮的概念。
2、物質(zhì)準備:雞蛋、小盆每人一個、鹽每人一份。
3、錄音、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不會游泳的人掉進水里會怎樣?
2、會游泳的人躺在水面上不游泳會怎么樣?
二、出示圖片。
1、老師今天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想看看嗎?
2、為什么他不沉下去呢?
三、教師實驗:魔術"雞蛋浮起來"。
1、教師放下魔術粉。
2、雞蛋有了什么變化。
四、幼兒實驗。
1、出示三種魔術粉
2、幼兒分組操作
五、交流小結(jié)。
1、浮起來了嗎?用的什么魔術粉?
2、知道死海里原來是鹽讓人們浮在水面的。
六、幼兒操作:了解死海海水與其他大海的水的不同。
1、品嘗死海與其他海水的不同。
2、幼兒操作實驗
七、活動小結(jié)。
死海為什么會有這些奇跡之處呢,死海之所以能讓人浮在水面上,是因為海水里含有百分之二十五的`鹽,是普通大海海水含鹽量的七倍。
八、自然結(jié)束活動。
死海讓人漂浮的原因還不止這一個,感興趣的小朋友還可以去發(fā)現(xiàn)它的更多秘密。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溶解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頑皮的影子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雨的秘密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我與水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魔術圈_大班科學教案07-13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7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9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9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