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讀后感精選1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非暴力溝通》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1
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他人的言行也許和我們的感受有關,但并不是我們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們自身的需要。這句話一語中的,說到了點子上。
我們人類有很多感受,傷心呀,高興啊,失望啊等等,這些感受通常都是由一件事,或者是一句話而引發(fā),通常我們習慣把這種感受歸結于那些行為或者是言語帶來的,往往忽略了是自身的需要,造成了我們有這種感受的。例如有時候孩子不好好吃飯,我就很著急,就想上火。其實我的這種感受,來源于我自身的需要(我做為孩子的母親,我希望他們健健康康的)!這是我深挖之后發(fā)現(xiàn)的,這個真的需要練習長期的練習,形成一個習慣,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感受及時去挖掘內心的需求,否則的話,我們還是非常容易把別人的一些言行當成我們這些感受的`根源!
另外一個心得就是個人成長的三個階段,目前,我應該是處于第二個階段,面目可憎階段。有時候覺得日子過的就特別憋屈,特別委屈,原來自己是在犧牲自己,迎合別人,光為別人的情緒負責,總想著讓別人滿意了,快活了自己可能就會好過一些。但是這樣做的后果,自己非但沒有更好過,而且確實很委屈自己。
我就像是作者的女兒似的,不想讓任何人失望,那么就只能委屈自己了。當別人一不高興,我通常會自責或者心虛。成長的第三個階段,生活的主人,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達到的一個階段,那個時候我們有愛有力量,我們樂于分享,樂于貢獻,樂在其中!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要的就是那個香,我樂意要那個香!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2
生活中,工作上,暴力的溝通方式無處不見,這種雙輸?shù)臏贤ǚ绞剿坪跤邪a,跟吸鴉片一樣,明明知道不好,卻一直戒不掉!原因是我們找不到很好的的方法,這本書講述的溝通方式淺顯易懂,但是關鍵還是在于自我實踐,但是只要愿意嘗試,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親子關系,夫妻關系,戀愛關系,甚至是婆媳關系,非暴力溝通方式都有很好的解答,遇到問題,我們一向是太關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而忽略了對方的感受,更不要提對方的需要了!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口的評價和結論給別人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樣的溝通方式,只會讓人與人之間變得越來越冷漠,社會越來越無情!親情關系越來越破例!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在不斷反思,有時候我是傷害別人的角色,也有時候我被別人傷害,其實我們可以做到不去傷害別人,也可以做到很好的保護自己,在關鍵的時候,嘗試讓自己冷靜幾秒鐘,靜靜感受自己!沖動是魔鬼,這個魔鬼雖然可怕,但是他生存的時間有限,你的反應越迅速,可能被他傷害的機率就會越大,關鍵時刻能夠讓自己冷靜下來真是一項需要鍛煉的本事了!
本書還有一個觀點很贊同,就是愛自己,傾聽自己,理解自己,是的,沒有什么比愛自己更重要了,一切好的溝通方式,其目的都是避免沖突帶來的傷害,傷害別人和傷害自己都不是明智的選擇,先愛自己才有能力去愛別人!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3
這本書由老師推薦的,其實我也只是看了序言和一則故事,但是卻覺得格外值得閱讀。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寫的是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fā)現(xiàn)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說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每個人都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希望在與他人接觸時受到傷害;同時當今的社會關系是如此的復雜,以至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常常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對他人做出評判以此來確認他人是否值得信任;另外出于人類語言本身的缺陷,在溝通時人所要表達的思想可能在溝通中改變甚至缺失。以上的原因導致與人有效的進行溝通常常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而非暴力溝通是增加與人溝通效率的一種有效途徑。
就拿我之前經歷的一件事情來說吧:學校組織了研學旅行,要出發(fā)時發(fā)現(xiàn)名單上并未出現(xiàn)我的名字,我焦急的有點煩躁,負責人讓我打電話聯(lián)系老師,可我聯(lián)系老師時,語氣既不尊重又處處展現(xiàn)著“暴力”,可老師那時的聲音聽起來明顯是被我吵醒,可我依舊得理不饒人,老師也依舊耐心指導我,幫助我。在我終于如愿以償后,我才反應過來,自己當初的行為多么的不好,我就得老師和我說的一句話:“以后遇事要冷靜點。”確實,我是個不太能冷靜下來的人,我也后悔了,我為什么不能冷靜坦然地去處理問題,為什么要對他人使用“語言暴力”,我很懊悔,倘若當時我可以理智一些,不使用“語言暴力”,那結果是不是會不一樣?
《非暴力溝通》確實是一本值得我們仔細閱讀的書,用非暴力來讓愛融入世界。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4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溝通非常常見,站在制高點對他人進行道德評判,一味的比較,威脅他人,以不得不為幌子來回避責任。其造成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痛苦。
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書用切實可行的方法教會我們如何避免出口成傷。第一步是觀察,講事實而非評論!澳愀静徽疹欉@個家庭”比“你一周有五天都晚上十一點才回家”更容易引起對方的反彈,讓溝通失控。基于事實的溝通是尊重,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后的需求,人們感受到生氣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們不該用責備自己或他人的形式來宣泄不滿,這無助于解決你真正想解決的問題。最后說出自己的請求,明確自己需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更利于直面解決問題。
我們是凡人,皆有七情六欲,在生氣時會自然而然的批評、埋怨他人,這種發(fā)泄并不利于我們解決問題,有時候發(fā)泄完還會有自責情緒,讓生活更糟糕?梢栽囋囋诮窈蟮臏贤ㄖ杏玫健坝^察—感受—需求—請求”四步法,在情緒爆發(fā)前給理智留一點思考的時間;“打雷聽聲,聽話聽音”,真誠的傾聽他人的感受,進行反饋。
很高興你能看到這里,這說明你已經開始準備做出改變了不是嗎?祝愿你既能擺脫情感的束縛,又能不麻木可憎,成為生活的主人,遇見更美好的生活。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5
假期七天,和陳一諾共同閱讀學習了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非暴力溝通讓我學習了神奇而平和的溝通方式,認識到了其實在平時教育中存在的隱蔽式暴力,不僅會加大彼此的矛盾,問題也得不到解決,書中強調的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要素讓我受益良多。
首先,充分認識觀察與評論的重要性,可以引導她全面打開自己的感官,通過細致入微地觀察,保持客觀的視角來描述事物,這一過程中,對她語言表達的`提升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對我自己而言,反思如何正確的觀察她的行為,不應盲目的給她貼上負面標簽,正如那首詩里所說“想一想,他是個愚蠢的孩子,還是他懂的事情與你不一樣!
其次,印象深刻的第二要素體會和表達感受,重點學習了怎樣引導她敞開心扉,正確的表達她自身當下的感受,包括教會她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這也是以往溝通中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這其中也讓我明白了傾聽的力量,我必須躬下身子全身心的傾聽,才能聽到她發(fā)自內心的感受及需求。
非暴力溝通就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溝通之門,同時也架起了家庭表達與傾聽的橋梁,七天時間很短,非暴力溝通中要領悟及實踐的要點及技巧很多,溝通是雙方面的,接下來我們會花時間繼續(xù)認真學習,乘著非暴力溝通的翅膀,帶領陳一諾共同到達愛,理解,和諧的教育彼岸。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6
不知不覺已經讀過兩本書了,跟著精進小組一起前行了兩個月了!今天讀了《非暴力溝通》深有感觸,覺得這本書太適合我了,我就是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不會溝通,不會說話,說話性子急,有時候不等別人把話說完就發(fā)火?戳恕斗潜┝贤ā罚M量學著溝通。
今天上午一家人出去逛街,孩子一路上這里動動,那里動動,什么都想動。用大人的角度看是該走的時候不走,該停的時候亂走。但是轉眼通過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孩子當然最關心的是他所關注的零食玩具,除非孩子特別出格了我會提醒他,因為在家里我很少讓他吃糖果。到了商場,導購桌子上放了一盤水果糖,導購給孩子吃了一顆,孩子吃了很喜歡吃,吃完還往口袋里塞。我看著覺得臉都紅了,我對孩子說:“兒子!你這樣吃完了還往口袋里塞別人會瞧不起你的'!”孩子看我臉色不好看趕緊都放下了,導購看見了說沒關系,糖果放在那就是給小朋友吃的。兒子比較愛面子在乎別人的想法,再也不往口袋里塞了。
兒子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優(yōu)秀的,特別喜歡閱讀,上進心挺強的,對待同學和家人都比較友好。六歲半的孩子能夠靜下心把鉛筆字和毛筆字都寫的很好真的很棒了,至少比我小時候強多了。知道現(xiàn)在一切問題都是我的問題,如果我改變了脾氣不驕不躁,孩子將會更加優(yōu)秀!
感恩遇到精進小組,一起前行,共同進步!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7
這周我們讀的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五章到第八章,感受的根源、請求幫助、用全身心的傾聽以及傾聽的力量。當我看到難以承受的痛苦,感覺于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著,特別是針對于我們女性朋友們,往往把照顧他人當做最高職責,卻會忽視個人的需要。
在講解里面的案例時,不由的想到生活中的自己。小時候家里窮,想要的東西只要一開口便會遭到反對或者各種理由搪塞你,漸漸地就不再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包括現(xiàn)在結婚了,也是如此?吹角槿斯(jié)別人收到玫瑰花,回到家只會生悶氣,沒好氣的針對老公,情緒就會波動。看到孩子沒有達到自己心里想要的,也會莫名其妙的對孩子吼幾聲,所以讓自己成為“情感的奴隸”。
老公喜歡打游戲,即便孩子寫作業(yè),他只會沉浸在游戲中,把游戲聲音放大。每次下班回到家看到這個現(xiàn)象,就會有無名火涌上頭,不管孩子,不做家務,越想越氣之下,便是大發(fā)雷霆的對他說:“天天只會打游戲,打游戲。”而他看到我這樣,跟沒看到一樣,繼續(xù)玩,所以這樣的爭吵就會變得越來越多,F(xiàn)在我看了《非暴力溝通》以后,說話的語氣和情緒慢慢都會緩和一下,邊試著表達內心的想法,讓他知道我的`需要。便會對他說:“我建議你把游戲聲音關小點兒,這樣寶寶注意力才會集中起來寫作業(yè),不容易跑神!币庀氩坏降氖撬娴臅菢幼觯F(xiàn)在打游戲都會關掉聲音,這真的讓我感到意外,回到家后有種愉悅的心情!
這讓我明白如果無法說出自己的需要,是多么的痛苦!直接說出來,還會獲得對方的積極回應,讓自己成為“生活的主人”。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8
這本書其實有點戳著我的內心,自己從前認為正確的做法,但是在過程中,我正在不知不覺的“暴力”對待他人。而我在這本書中漸漸學會了如何更好對待他人和更愛自己。
“我這個人說話直,你別介意!笔俏乙郧敖洺Uf的第一句話。而現(xiàn)在,我想對以前的自己說:“對不起,我介意!蔽乙恢币詾,只要出發(fā)點是好的,不管說話的方式是什么,別人都可以接受,但是事情好像并不是這樣。我總是理所當然的認為,如果你無法接受我的“忠言逆耳”,是你的小肚雞腸。
說到這兒,真的要感謝那些一直在包容我的朋友們。但是我無形中的“暴力”一定曾經讓我的朋友們受傷。讀完這本書后我認為非暴力溝通真的'是創(chuàng)造幸福的溝通方法。
而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傾聽,學會愛自己。用“祥和的語言”去對待“暴力的語言”,這比恐嚇更有效果。人類很自私,都具有自我保護的功能。書中其中一個章節(jié)給我很深的啟示,他告訴人們應該如何去愛自己。把自己放進一個大環(huán)境中,學會愛自己,愛別人。但首先要學會愛自己,才能愛他人。當我明白了自己的需要,同時試圖用理解自己的方式去積極理解別人,我和父母現(xiàn)在的溝通也是如此,畢竟能和最珍惜的人進行成功的溝通是多么幸福的事。
我想我會反復琢磨《非暴力溝通》,積極地將它帶進我的生活中。我想當我學會正確地和別人溝通,這也是愛他人和保護他人的體現(xiàn)吧!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9
有些話確實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
現(xiàn)代社會老人倒了路人不敢扶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主要原因是人與人之間缺乏真誠,冷漠、虛偽,其實是我們彼此的行為造成的。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一段新聞,說的是城管的工作人員勸攤販遵守市場規(guī)定,結果雙方大打出手,工作人員受傷。這期間的問題就是溝通模式的異化造就了人際關系的緊張,人與人之間的無情正是源于我們自身的無情啊。如果雙方能夠從對方的角度思考進行溝通,消除分歧和爭議,就會妥善解決。
許多老師認為自己依法執(zhí)教,不體罰學生,根本與暴力扯不上關系。但實際并非如此。本書把“暴力”分為“身體的暴力”和“隱蔽的暴力”兩類。教師涉及使用武力的“身體的暴力”比較容易辨別、發(fā)生的概率也比較低。
但是,通過語言和行為讓對方產生精神恐懼、緊張和痛苦的“隱蔽的`暴力”,往往連自己都很難察覺,發(fā)生的頻率也就更高。如果我們用心體會和留意一下自己和同事、哪怕是優(yōu)秀教師的日常談話方式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語言有時候的確會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半[蔽的暴力”雖然沒有肢體上的沖突,但它同樣偏激。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10
正在學習非暴力溝通,給大家分享下目前所感。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刀子嘴豆腐心”“說話直”“都是為你好”特別是親人或者是關系好的人說一些或者做一些讓自己接受不來的事或者話,用這樣的句子當擋箭牌我們只好啞口無言,以后我們可能就會越來越少的溝通。
我自己也是屬于很直容易急的人,遇到事情就容易著急,然后說話音調會太高,語氣會嚴肅,讓對方不爽,特別是我老公。相處這幾年爭吵大都是因為這,其實事情都是可以解決,大家都是受不了這個態(tài)度。這就是《非暴力溝通》講的”常常把請求變成命令“
《非暴力溝通》講的時候會列出具體事例,讓我們能真切的理解到要講的東西。
目前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區(qū)分‘觀察’和‘評論’“,與人交流時想說明觀察到的現(xiàn)象,不要夾雜個人觀點金象評論。也就是我們平時講的不帶有色眼鏡看事物,不要貼標簽。
誠實的表達自己:有時候我們跟對方交流時會不好意思說,就來委婉的'。聽著就不容易知道哦我么的具體需求,只能猜測,想中彩票一樣。才對的幾率很低。
4歲的女兒,看到想吃的東西會說“媽媽我很餓”,也許是剛吃過飯下樓,碰都賣冰糖葫蘆的。吃完飯的時候,奶奶回問她“希希,喝碗粥吧?”不想吃的話她會說“我在幼兒園剛吃過飯,我不餓也不渴”,轉眼她自己會去拿餅干吃。
如果她直接“我想吃冰糖葫蘆”,我們就會給講,不可以,怎樣怎樣不好,孩子也會回了曲線去提需求。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11
這本書第一次聽說是在樊登讀書會上聽過,印象一般,當時對此類書抱有自然抵觸。這次在微信讀書上聽下來還是有所收獲的。對他人的評價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的需求和價值觀”。對一本書的評價亦如此。良性的溝通讓人心曠神怡,惡劣的溝通令人暴跳如雷。溝通的技巧不容忽視。只可惜,愿意花時間學習溝通技巧的人并不多。為了突破自己的`溝通路徑,成為一個更好的傾聽者,近來有意識地下了點功夫。遺憾的是,學習的初衷往往是尋求有效溝通,但學習之后警醒地運用,卻發(fā)現(xiàn)也是另一種累。累,說明還沒有掌握到位,需要不斷提醒自己,反省,改進。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了最親近的人,學習非暴力溝通,讓你在發(fā)怒時換種表達方式,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不一樣了,而且有些事沒你想的那么糟。
自我反省,溝通不好的原因,尤其是和家人的溝通,很大因素是沒有進行非暴力溝通,急躁易激動,導致溝通失敗,不過要想熟練運用時刻運用非暴力溝通還需要做很多努力,有些章節(jié)需要認真復習,做筆記,時刻提醒著自己注意溝通的方式,默認于心,只能說努力改變吧。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與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lián)系。總之,個人覺得非暴力溝通是有效的,但需要看面對的是什么人以及什么場合。在面對可能遭受傷害的情形時,你首先要做的是保護自己,卸下對方的武器。只有在對等的基礎上,溝通才會發(fā)揮效用。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12
這本書讀完了很長時間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都沒有時間來寫這個讀書筆記。等到我開始整理讀書筆記的時候,發(fā)現(xiàn)很多內容都已經忘得差不多了。我讀過的書,大多數(shù)是這個情況。
很久以前,我立過一個flag,我說每讀完一本書一定做一個讀書筆記,F(xiàn)在,我很慶幸我立的這個flag,因為我發(fā)現(xiàn)做讀書筆記的過程,其實又將書讀了一遍,溫故而知新,而且,這個過程所花的時間并不多。
我對心理學類的書比較感興趣,因此,這本《非暴力溝通》也不例外。
書的作者,盧森堡博士,早年師從心理學大師卡爾·羅杰斯,后來他發(fā)展出了極具啟發(fā)性和影響力的非暴力溝通的原則和方法(也就是此書),也因此在促進人類和諧共處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
雖然這本書叫《非暴力溝通》,但是,這本書講的不僅僅是一種溝通方式,更是一套實現(xiàn)幸福人生的生活哲學。
如書中所講,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系。但是留意一下現(xiàn)實中的談話方式,我們發(fā)現(xiàn),有一些話確實會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等,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和敵視。
這本書的核心,希望是通過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來加強人與人的`聯(lián)系,既充分表達自己,又能夠去理解他人,實現(xiàn)人與人的和平相處。書中所講的運用非暴力溝通的例子,都有很好的效果。我并不懷疑,只是我感覺做到那樣并不容易。Anyway, just do it!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13
【梗概】
“非暴力”一次來源于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提到暴力,人們往往只聯(lián)系到身體暴力,很少有人意識到精神暴力的存在 ,比如對一個人的指責,或是冷漠。相比而言,精神暴力往往更加隱蔽,而且后果也更加嚴重,因為身體暴力往往源自精神暴力。
非暴力溝通認為作為人,我們具有的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在發(fā)生沖突時,要學會傾聽,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進而建立一種彼此理解,互助友愛的關系。這種溝通方式不僅可以用于改善我們的人際關系,也可以改善我們的自我關系,我們總以為是他人的行為引發(fā)了我們內心的感受,其實真正的原因源自自身。我們產生情緒因為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如果可以靜下心來靜靜體會自己內心的需求,負面情緒就會逐漸得到緩解,自我了解了解也會更加深入。
總而言之,非暴力溝通促使我們出于愛的目的發(fā)生改變,進一步體會生命的美好與力量。
【評價】
練習本書所講的重點內容,可以幫助我們在人際交往中達到有效溝通,改善我們的人際關系。同時通過與自我的.對話,進一步了解自身,減少負面情緒,緩解壓力。
【重點】
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
1.觀察:描述真實發(fā)生的事,不摻雜任何個人情緒(區(qū)別于評論)
她沒有給我回消息(評論:她真是太不尊重我)
2.感受:此時此刻的心情如何,開心,難過,還是憂郁(區(qū)別于想法:我覺得……)
我感到有點難過(想法:我覺得她應該及時回復我)
3.需求:我們需要什么
我需要得到對方的尊重
4.請求:你想讓對方做什么
以后看到我發(fā)消息有空時及時回復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14
是一本想要安利給全世界的實用性溝通教科書。
在翻開書之前我從沒想到會是這樣一種閱讀體驗,很有趣啊,是很久沒有讀過的標準科研文章型指導讀物,讀起來邏輯通暢條理清晰,實操性這方面怎么說呢,是一種要讓人一點一點潛移默化從而達到純熟運用的方法。
中文是一種含蓄的語言,中國人也是一個含蓄的民族,我們總是更期待別人通過自己的字里行間來感悟到自己想要表達的真實含義,從而更吝嗇于真誠通透地表達,這樣反而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猜忌及隔閡。(看完書發(fā)現(xiàn)其實所有人類都有這種依賴性造成的溝通不暢)
這本書旨在教人更精確理性地表達以及溝通,更或者說,教人更精確理性地認識以及表達自己。觀察并了解自己的情緒,以及引起情緒的真實需要,從而推己及人地去了解別人,幫助別人,傳遞“非暴力,愛自己”的精神,以達到溝通的效果。
觀點和理論非常實用,閱讀的過程中也反思了很多自己遇到的`情況,不時在想“如果運用非暴力的溝通方法應該怎么表達呢”,練習的這種過程其實也很有趣。至于具體實際操作,其實真的挺難,因為這種溝通方式需要順暢的溝通環(huán)境或者說需要更多的思考空間,而現(xiàn)實生活中,哪怕自己內心真的非常想要去溝通想要去愛人人,但是當遇到銅墻鐵壁一般拒絕溝通的對象,或者說一時之間的情緒波動,(就比如真正在路上開車遇到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人)還是會很苦惱于難以控制自身情緒,無法熟練運用非暴力技巧啊哈哈。
但還是會盡量去做去練習吧,如果真的能熟練運用感覺還是非常酷的啊。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15
最近參加了讀書會,連續(xù)集中看了《正面管教》、《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非暴力溝通》,前兩本書里,我認知到了很多溝通技巧,而《非暴力溝通》卻讓我發(fā)現(xiàn)了愛和和諧,合上書的那一刻,我有點感動。
我們生活在關系之中,沖突對我們來說在所難免,它帶來兩種結果:更親密的關系或者更壞的關系。在沖突中,我常常被自己的情緒左右,內心的寧靜在沖突中被打破,只有用語言的暴力來維護心中的和平,可是在這個時候,心中已沒有了愛。
而“傾聽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當我心中悠閑的觀察那個“沖突”,用心傾聽對方的感受和需要,我發(fā)現(xiàn)我的內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寧靜,而我就越不怕與對方坦誠的溝通,在溝通中,我感受到了愛與和諧。可是想要獲得這個能力太難,當我內心感到煎熬時,卻要全然放下自我,全身心傾聽對方,我感到異常的痛苦,但是心中的“愛”終究會給我指引,讓我在善中綻放。從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讀書是為了找到努力的方向,而到達彼岸卻是需要時間來修煉的。”
克里希那穆提在《教育就是解放心靈》中寫到:“美是最高的敏感性,不是對自己痛苦和焦慮的'感受,而是包含著整個人類的生命。只有在“自我”之流完全枯竭時美才會存在。當“自我”不在時,美就存在了,隨著對自我的放棄,美的激情就生起了!毕M跊_突中,我能努力的洞見事實,傾聽對方,獲得內心的平靜,發(fā)現(xiàn)愛和美。
【《非暴力溝通》讀后感】相關文章:
非暴力溝通09-11
(熱門)非暴力溝通09-23
[優(yōu)]非暴力溝通09-15
非暴力溝通【熱】09-14
(熱)非暴力溝通09-22
非暴力溝通【通用】09-14
非暴力溝通(精品)09-21
【優(yōu)秀】非暴力溝通09-13
非暴力溝通心得09-23
非暴力溝通心得(精華)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