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心得[精品15篇]
當我們經(jīng)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jié)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非暴力溝通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非暴力溝通心得1
這本書其實有點戳著我的內(nèi)心,自己從前認為正確的做法,但是在過程中,我正在不知不覺的“暴力”對待他人。而我在這本書中漸漸學會了如何更好對待他人和更愛自己。
“我這個人說話直,你別介意!笔俏乙郧敖(jīng)常說的第一句話。而現(xiàn)在,我想對以前的自己說:“對不起,我介意!蔽乙恢币詾椋灰霭l(fā)點是好的,不管說話的方式是什么,別人都可以接受,但是事情好像并不是這樣。我總是理所當然的認為,如果你無法接受我的“忠言逆耳”,是你的小肚雞腸。
說到這兒,真的要感謝那些一直在包容我的朋友們。但是我無形中的“暴力”一定曾經(jīng)讓我的朋友們受傷。讀完這本書后我認為非暴力溝通真的是創(chuàng)造幸福的溝通方法。
而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學會傾聽,學會愛自己。用“祥和的語言”去對待“暴力的語言”,這比恐嚇更有效果。人類很自私,都具有自我保護的功能。書中其中一個章節(jié)給我很深的啟示,他告訴人們應該如何去愛自己。把自己放進一個大環(huán)境中,學會愛自己,愛別人。但首先要學會愛自己,才能愛他人。當我明白了自己的需要,同時試圖用理解自己的方式去積極理解別人,我和父母現(xiàn)在的溝通也是如此,畢竟能和最珍惜的人進行成功的溝通是多么幸福的事。
我想我會反復琢磨《非暴力溝通》,積極地將它帶進我的生活中。我想當我學會正確地和別人溝通,這也是愛他人和保護他人的體現(xiàn)吧!
非暴力溝通心得2
讀一本書,增長一些見識。在沒閱讀《非暴力溝通》時,對這本書的理解就是單純的書名上的理解——非暴力的溝通。在滑動頁面后,才意識到自己的覺得多少是有些幼稚。
非暴力溝通,又稱為愛的語言,是由馬歇爾 · 盧森堡博士提出的!斗潜┝贤ā愤@本書的簡介中有這樣的一段介紹“非暴力溝通不僅教會了人們?nèi)绾问箓人更加和諧美好,同時也為解決眾多世界范圍內(nèi)的沖突和爭端提供前提!
“我們?yōu)槭裁磿鷼猓俊,回想一下,上次生氣是因為什么事?有人對你出言不遜?有人隨便拿你東西?孩子不聽話?朋友欺騙了你?是的,我們有很多生氣的理由,但這本書告訴我們,這些理由都可以歸結(jié)為一個:我們的需求沒有被滿足。你生氣別人罵你,是因為你需要尊重;你生氣別人拿你東西,是因為你想要保護自己的財產(chǎn);你生氣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你希望把孩子培養(yǎng)好;你生氣朋友欺騙你,是因為你需要 情感 歸屬。既然是需求沒有被滿足,那合理的做法就是提出自己的需求,然后和對方商量解決的辦法;但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指責對方,甚至羞辱對方,這樣不僅不利于滿足你的需求,反而會傷害感情,使問題惡化。為什么我們總是會被憤怒沖昏頭腦,忘記我們的本來目的呢?其實這都是進化的錯,憤怒是生物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但會導致腦部缺血而思考緩慢,讓我們失去理智;如今,我們已經(jīng)不太需要憤怒來增加戰(zhàn)斗力,反而要防止副作用給我們帶來麻煩。這本書告訴我們,需要我們跳出本能反應,意識到憤怒背后其實是需求,然后心平氣和地提出自己的請求,具體這么做?當我們開始了解它背后的.原理,是能對我們有所幫助。
魯迅說過:“人類的悲歡并不想通”。這是客觀事實,因為人不像阿凡達,用辮子上的USB一連通,就可以兩心相知。但是魯迅先生表達這樣的一種困境,絕對不是為了給冷漠或者不好好溝通一個借口,正是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在不動聲色的情況下就了解彼此的 情感 和想法,所以才需要溝通和理解。溝通從來都都不是口才,也不是說漂亮話,而是當你看著別人的眼睛,你可以從對方的眼睛中感受到他所感受的痛苦。作為孤獨的個體,盡力去嘗試著連通彼此的悲歡。
非暴力溝通和暴力溝通的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就在于:暴力溝通的人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向?qū)Ψ,非暴力的人愿?探索 自己內(nèi)在的需求。所以如果把自己內(nèi)在的需求講出來這個情緒就緩解很多。因此我們要學會這個句式“當你什么什么我覺得這樣,因為什么”。越是跟家里人,越是跟熟悉的人,我們越應該用我們所學到的這些技能,這時候這個吵架的概率就會下降很多。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shù)。兩個親人之間,明明彼此相愛,可就是說話很難聽。在這種情況下,再美好的愛也無法有效傳達。咱們中國有一句俗語,叫“刀子嘴豆腐心”,每當我們聽到不好聽的話,我們總是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八懔税,他是刀子嘴豆腐心”。我們用這句話來提醒自己,對方的動機是好的,對方并不是故意來傷害我的,他只是不會說話。可是這樣的安慰只能暫時安撫我們焦躁的大腦,并不能讓我們受傷害的感受減少。尤其是當這個人是我們最親近的人時,這種無奈就更加明顯了。這個人也許是你的父母,也許是你的愛人,也許是你的孩子。你理智上知道他是你最親近的人,但是他的話很傷人,像一把尖刀一樣扎在你的心上,你的感受很清晰,你難過你不開心。
這樣的實際案例放在非暴力溝通這里,現(xiàn)在就有了很好的解決方法。非暴力溝通通過四個步驟,從根本上轉(zhuǎn)變我們交流與聆聽的方式。讓我們不再稀里糊涂地被動溝通,而是帶著覺知清晰明白地去溝通,有能力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需求,有意識地使用自己的語言,讓溝通為我們服務,讓溝通成為關系的粘合劑而不是爆炸武器。當我們?nèi)嵺`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他的力量是多么大。
我認為,非暴力溝通的思維模式應用在我們獨特的中國關系上是非常合適的。就拿孩子和父母之間舉例,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辛苦付出一輩子,想把最好的都給予兒女,可是因為沒有意識,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與孩子相處,給孩子留下了很多創(chuàng)傷。父母在等著孩子道謝,孩子卻在等著父母道歉。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在關系中收獲愛與溫暖,都希望在關系中獲得尊重與接納。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我們不知道方法。當我們學會了非暴力溝通,對我們增強親子關系,親密關系和職場關系都有很大的幫助。
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中,他用很多例子幫我們理解意義,是我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非暴力溝通。同時,他讓我對非暴力溝通有了清晰而又深刻的理解,我想,我會把他運用到生活中,不是因為生活還不夠完美,只是想要增添一點調(diào)節(jié)劑,讓生活更加精彩,更加充實,也讓自己活的更加通透。
非暴力溝通心得3
這本書是朋友推薦的家長“必讀書目”中的一本。當初選擇讀這本書的時候是有目的:自己在跟孩子和家人溝通的時候,經(jīng)常會不耐煩,“簡單暴力”,希望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當然,讀這本書的時候,內(nèi)心也是有懷疑的:從書的名字和封面簡介,這本書似乎有暢銷書的通。夯ㄉ凇⒖鋸、情景架構,有自封“萬靈藥”之嫌。帶著這兩種心態(tài)讀這本書,一章章讀下來,發(fā)現(xiàn)收獲其實還是蠻大的。
作為快餐文化時期的作品,作者直接給出了‘非暴力溝通’的定式;表達觀察——說出感受——感知需要——提出請求。正本書也是圍繞著這個定式逐一分析講解。和一般通俗心理學書相似,每一個講解都是由小故事和小案例組成,讀起來不累。讀完以后,我試著把這個方法應用到現(xiàn)實,確實會減少“面紅耳赤”的幾率。這本書確乎不是萬靈藥,它可以促進自我和對他人的理解,促進內(nèi)心與外界的和諧。慢慢地又發(fā)現(xiàn),最大的收獲是,作者告訴我一個很重要也是經(jīng)常被我們忽略的觀點:不要評價,要不帶任何評價的觀察,然后說出自己的觀察。
那么,對這本書的推薦我也無法帶有任何評價了。
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之一:讓我們學著認真傾聽和觀察。全心全意地觀察體會自己或別人的信息和感受,然后不帶任何評價的說出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這本書會知道我們練習這做這些不帶任何評價的觀察傾,慢慢地說出中肯的理解。對他人和自己的理解是溝通的第一步。道德評判是用道德標準來評判人。如果別人或自己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就認為是不道德的或者是邪惡的。魯斯貝本梅爾說過,“如果不把事實和意見混為一談,我們將不再困惑。因為你可能無所謂,因為我說‘這只是我的意見’”。這本書的有趣之處在于,每章有大量習題,讓我們練習區(qū)分自己是否客觀不帶評價地觀察了事實。這些練習恰到好處,非常有效果。
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之二:讓我們學著充分表達感受。這是平等的溝通,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別人的尊重。這本書指導我們練習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評價。表達評判的是語言。人類語言是我滿陷于“是非”之中,它擅長將人類分類。牙牙學語的孩童已經(jīng)開始把人稱作“好人”“壞人”,然后又正常或不正常,負責人或不負責任,聰明或愚蠢,勤勞或懶惰,等等。我們從小就學著用評價的語言表達自己。不幸的是,這樣的方式提出主張,很可能會招來敵意。即便對自己,屈服于評價的壓力,很可能使我們心存怨恨,并厭惡自己!皭邸钡牧硗庖粚雍x是正視并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不將沖突歸咎于哪一方。當我們不在試圖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理解我們的感受,內(nèi)心會變得平和。
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之三:讓我們學著說出具體需求。我們要認識到自己和別人需要什么,并準確表達出自己和別人的需要。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經(jīng)常無視自己的需求,甚至認為這是可恥的。我們長期的教育告訴我們要“犧牲和忍耐”,而表達自己的需求是“放縱和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這也往往是痛苦的根源。 尋找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不帶主觀評價和自責的說出需求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和諧的自我和與他人的交流。這本書指導我們練習準確地表達需求,而不是抱怨。
推薦這本書的原因之四:讓我們學著表達感激和欣賞。贊揚是表達欣賞和感激的一種常見方式 。短期成功學和社會生活經(jīng)驗豐富的老司機會提倡用贊揚來促進溝通和交流,所謂“再多表揚也不過”,“好下屬和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其實,贊揚并不總是有助于深化彼此的關系 ,一旦下屬和孩子意識到贊揚的目的是為了操控他們,他們對于由衷的感激和欣賞也會心存疑慮。雖然贊揚有時會讓人感到不自在,但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感激。 換一個角度 ,不把自己放在裁判的位置來表達感激和欣賞會更容易讓對方更容易接受。對此,我們可以練習說出對方做出的對我們有益的行為,進而說出我們的那些需求得到了滿足,然后表達出需要得到滿足后我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既不自大,也不謙虛。
現(xiàn)在社會越來越多元化,年輕人與年長人之間有“代溝”,上級與下級有“階層”,還有地域差異,種族差異,性別差異,生活習慣差異,宗教差異等等,等等。差異無處不在,溝通卻不能逃避。每個人都是帶有自己的背景來看待周圍事物的。把既有的評價附加與和他人的溝通中,就很難完全理解別人。不評價不代表沒主見,而恰恰是要充分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需求,而讓對方?jīng)]有逼迫之感。
確切的說,這不是一本解決問題的書,所以,很難把這本書推薦給希望在別人溝通中順利實現(xiàn)目的的人,這也不是溝通。這更像一本引導我們體諒別人體諒自己,實現(xiàn)內(nèi)心和外界和諧的書。這是一本提倡避免傷害的書,提倡在溝通中融入愛,體諒和平等。
非暴力溝通心得4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溝通特別常見,人們常常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他人進展評判,一味的比擬,威逼他人,以不得不為幌子來回避責任,造成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甚至比肉體的損害更加苦痛。
最近讀了一本書,是美國聞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寫的《非暴力溝通》,書中用切實可行的方法,并列舉了大量的案例來教育我們?nèi)绾伪荛_出口成傷。
第一步是觀看,講事實而非評論。“你根本不照看這個家庭”比“你一周有五天都晚上十一點才回家”更簡單引起對方的反彈,讓溝通失控;谑聦嵉臏贤ㄊ蔷粗兀彩侨祟愔橇Φ淖罡咝问。其次步是感受,設身處地地體會對方現(xiàn)在可能有什么樣的感受或者清晰的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后的需求,人們感受到生氣的.根本緣由是需求沒有得到滿意,此時不該用責怪自己或他人的形式來宣泄不滿,這對解決真正想要解決的問題沒有什么幫忙。最終說出懇求,明確需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更利于直面解決問題。
我們都是一般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心情,在生氣的時候會自然而然的將錯誤歸結(jié)給他人,這種無謂的發(fā)泄并不利于解決問題,有時候發(fā)泄完還會有自責心情,讓生活更糟糕?戳恕斗潜┝贤ā愤@本書之后,我覺得可以試試在今后的溝通中用到“觀看—感受—需求—懇求”四步法,在心情爆發(fā)前給理智留一點思索的時間。
通過對這《非暴力溝通》一書的閱讀,我在漸漸改善自己與其人的溝通方式,對于與其他人在溝通中消失的一些暴力溝通,也能夠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分析緣由,并且準時調(diào)用自己學到的學問,使自己的內(nèi)心更加平和和堅決,學會感恩,學會愛自己。非暴力溝通,需要時間來踐行。要把非暴力溝通作為工作、生活中的一項修煉堅持下來,做一個平和的人。
非暴力溝通心得5
“語言是窗戶,或者是墻,它們審判我們,或者讓我們自由!泵绹男睦韺W家馬歇爾·盧森堡的大作。暴力無處不在,我曾以為把人打的頭破血流才叫暴力,不曾想到最恐怖的'竟是精神暴力。它隱蔽又神秘,存在于一個人深深的內(nèi)心,沉重又灰暗。至此,非暴力溝通就顯得極為重要--觀察,感受,需要,請求!胺潜┝σ馕吨寪廴谌肷。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比伺c人之間的關系是真的復雜,讓人精疲力盡,心煩意亂,疲于應付,措手不及,但是換個角度,變個方式,一切看起來又是那樣單純又簡單。“如果今天的世界是無情的,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無情。”所以啊,一點點改變,多一些愛與傾聽,多一些尊重與理解,這世上的暴力與沖突就會少一些,恐懼與痛苦就會少一些,這世界就真的會變得更美好些!
非暴力溝通心得6
在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之前,我對非暴力溝通始終沒有一個較為恰當?shù)睦斫。讀完之后,我才知道,原來非暴力即意味著讓愛融入生活。讓敬重、理解、觀賞、感謝、慈善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欲、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首先,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愛,讓愛融入生活。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去探尋原委是什么蒙蔽了我們的愛。我們要通過日常的視察,找到結(jié)果,并清晰的描述下來。要勝利的進行非暴力溝通我們還要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感受源于我們自身的需求,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意自己的'須要。
聞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fā)覺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傾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或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的確經(jīng)常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苦痛。這時候我們就特別須要“非暴力溝通”了,非暴力生活的關鍵是我們要感謝生
非暴力溝通心得7
《非暴力溝通》的作者馬歇爾·盧森堡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他擅長運用科學的方法消除分歧和爭議實現(xiàn)高效溝通,曾幫助解決了許多世界范圍的爭端和沖突。在他的理論中,沖突的發(fā)生,往往是因為雙方都無法向?qū)Ψ秸_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有時是他們只顧著表達自己的需求而沒有去接收對方的需求,有時是因為他們中的一方或雙方表達的并不是自己的需求,而是不滿和情緒,或者是一些對沖突的看法和觀點,致使雙方始終無法正確地獲得對方的尊重和表達自己的.需要,最后,演變成一場無法化解的沖突。
基于以上的理論,如果我們遇見客戶之間發(fā)生沖突或者我們不幸引起了客戶跟我們之間的沖突,想要化解矛盾的溝通要點,就是我們要從客戶的言語和身份等信息中,準確地分析提取出客戶的需求,并提出盡量讓其滿足的解決方案。如果是客戶之間的爭執(zhí),那么我們要充當雙方之間表達和接收對方需求的橋梁,再通過我們的協(xié)調(diào),提供一個雙方認可的解決方案,如果是我們與客戶的沖突,那么,我們越快的提取客戶的需求并滿足,沖突化解的速度就越快。
這本書的內(nèi)容讓我明白,溝通不僅僅是語言的藝術,更是邏輯分析、情緒感知和需求表達的藝術。想要鍛煉好溝通的能力,不僅僅需要我們學會維持自己穩(wěn)定的情緒,更需要我們在日常的交流中培養(yǎng)自己感知他人需要的能力。一名優(yōu)一線的綜合柜員,如果能在擁有替客戶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擅長精準地挖掘客戶的需求,一定能讓自己的業(yè)績更上一層樓。
非暴力溝通心得8
在生活中,大家都會盡量用自認為和煦、親切、謙卑的語調(diào)和剛認識的朋友、同事溝通,盡量避免去用那些尖銳、針對、冰冷的詞匯傷害到他人或讓他人在與自己的溝通過程中感到不適,因為這種心存善意的營造和諧氛圍的溝通方式,讓我們?yōu)殡p方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初印象。當我們漸漸地彼此熟識,語言的魅力可能就變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也許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只是在就事論事,但往往就是這種無感知的語言會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俗話說“良言三冬暖,惡語六月寒”,在憤怒的情緒到達臨界點時,應該如何讓理智占據(jù)主導,化解精神暴力?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如何通過一本書來傳達他的情緒,讓憤怒的人安靜下來。
非暴力溝通主要有包含以下4個要素:
觀察
我們要觀察什么呢?我們要留心于導致即將和他人產(chǎn)生語言交流的那個人或事,不管你喜不喜歡,因為觀察到了一些事情和行為促使我們產(chǎn)生了一些思考,從而導致了我們溝通的欲望。
感受
當我們在腦海中進行了或深或淺的思考后,勢必會萌生出一些情緒,它可能是喜悅的、開心的、憤怒的、害怕的、情緒化的、亦或是身心受到傷害的,不同的情緒會左右說話的方式,如果將這些負面情緒毫無保留的釋放,那將帶來的是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
需要
產(chǎn)生負面情緒其實并不可怕,人非圣賢,心緒又怎么會一直波瀾不驚,現(xiàn)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清楚的表達自己觀察到的結(jié)果,避免描述事件時攜帶著個人色彩,做到客觀誠實而不是批判或評估,這件事讓我感覺難過且沒辦法減弱這份感受,負面情緒也在愈演愈烈,我們要做的就是告知對方我需要什么,得到需求上的滿足才能夠舒緩當下的情緒。
請求
最后,為了改善現(xiàn)狀,我們可以告知對方是否愿意在這件事上做些什么,讓對方能夠感知到,我很期待他采取這樣或那樣的行動來滿足我們。
我們可以結(jié)合一個例子去理解這4個要素。忙碌了一天的母親回到家,發(fā)現(xiàn)廁所的地板上全是積水,這些水漬來自于家中的小孩,他使用完廁所后并沒有及時清理地面,這個時候媽媽說:“我看到廁所地面上滿是水漬,我不太喜歡家里的地面總是濕噠噠的,我喜歡干凈清爽的衛(wèi)生間,你是否愿意花一點點時間把測所收拾成使用前的樣子呢?”。在整個溝通的過程中,媽媽看到不喜歡的事情發(fā)生時并沒有暴跳如雷,而是合理的選擇4要素來建立和孩子的聯(lián)系,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了和孩子之間的沖突;氐浆F(xiàn)實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套用4要素呢。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旨在于讓我們轉(zhuǎn)變溝通和聆聽的方式,在每一次的溝通交流中,語言不再是那道筑起的高墻,學會說話,我們的語言神經(jīng)不會再有應激反應,學會傳遞心中之愛,讓愛融入于生活,那么你我之間鏈接的將會是一扇窗戶,打開窗,互相傾聽內(nèi)心深處的呼聲,讓愛自然流露。
非暴力溝通心得9
“非暴力溝通”這個詞并不是第一次聽到,但是未深入了解過,這次借助讀《非暴力溝通》一書,使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它,同時也反思了自己與家人、朋友、同事之間的溝通方式,特別是反思了我與孩子之間的溝通。
平時跟孩子的溝通,往往是評價多于觀察,而且我暫時還不能很好的區(qū)分觀察與評價的差異,我想這跟我長期以來說話的習慣有關,對待事情習慣于評價,不能清楚的表達觀察的結(jié)果。當孩子某一件事多次沒有做好時,我會說她態(tài)度不端正,而不是從根本去了解,為什么她已做了多次依然做不好,主觀地就認為她就是態(tài)度不端正。孩子覺得很無辜,哭訴到,“你為什么就覺得我態(tài)度不端正,我到底哪里不端正?”對于她的哭訴我當時想的是,你還狡辯,現(xiàn)在想想我確實說不出她到底哪里不端正,我沒有去分析問題來自于哪里,到底她是不會?還是不愿意?也沒有與她一起分析討論問題對于她來說難點在哪里。
讀到書中這句話“如果知道憤怒從哪里來,就可以少發(fā)脾氣了。如果意識到自己恐慌的含義,就可以少去控制別人了!弊x到這句話感觸頗深,近年來我越來越接受愛和自由的教育理念,也在慢慢的學習,但是對于孩子不如我意時也會生氣發(fā)脾氣,做不到把她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對待,老是怕孩子走了彎路,孰不知我的經(jīng)驗不能直接給她,她的路需要她自己去走,適合我的未必對她有用。有了焦慮就會有控制,有了控制,親子之間就會有對抗,孩子也不能全身心的發(fā)展自己,那么她始終不能成為她自己。
以往聽到孩子跟我說某件事時,心里就在想應該怎么回答,應該給哪些建議或者意見。現(xiàn)在想來,她找我傾訴或許就是聊聊,并不是需要我告訴她怎么做。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做一個好的傾聽者,而不是急于給出答案或建議。
非暴力溝通心得10
閑來無事把最近幾年很火的暢銷書《非暴力溝通》看完了,一句話總結(jié)這本書:在說話之前先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別人的感受,并且在說話的時候語氣溫和且表達意思準確。下面我來簡單的介紹一下本書介紹的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并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與在現(xiàn)實中的應用。
1、觀察:勿與評論混淆
觀察的語言表達的定義: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和情境中,清晰的行為結(jié)果。觀察是要有依據(jù)和事實證明的,比如具體的時間點、頻率、某個具體的方面、數(shù)額等。
這章主要想表達的是有時候我們會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在無意的情況下表達出來,從而讓聽的人先入為主或者一開始就產(chǎn)生厭惡的情緒。就比如說你女朋友跟你說:你不愛我了,你第一反應就是:我哪里不愛你了?將觀察與評論混為一談,別人就會傾向于聽到批評,并反駁我們。如果你女朋友說你好久不陪我了,你就會反思自己是不是最近很少花時間陪她忽視了她的存在,而不是在想:我怎么不愛你了?
2、感受:勿與想法混淆
清晰表達自己的感受,第一,要區(qū)分哪些是感受!拔矣X得”、“我以為”不是在表達感受,也不是在表達感受;第二,建立感受的詞匯庫。
這個第二點我認為是第四點的一個分支,第四點是提出具體的、正向的,而不是抽象的、負向的請求。他主要想說的是我們在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思,而使得溝通的順暢。具體操作在第四點講。
3、需要:是感受的來源。
感受和需要之間的關系:我們的需要、期待、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因而,不是追究別人的責任,而是體察感受背后的自我需要:我的哪些需要、期待或價值取向沒有得到滿足?
書中舉的例子是A:驚了,居然有那么多未婚先孕的B:你擔心他們的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A:是啊,如果我這樣做我爸會殺了我的B:看起來在過去未婚先孕的后果極其嚴重?……書中在回答別人的感受時通常用反問句來猜測別人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這種說話方式有點像心理醫(yī)生在不停的問問題,我建議少用用這種方式跟別人說話,一是很無聊二是會給一些人心里壓力,但是我們可以借鑒這種方式,比如說你女朋友跟你說:哇!這個口紅的色號好好看。你別反問她你是不是想買了?你應該直接跟她說我下單了?偟膩碚f考慮別人說話的深層意思應該是每個人的必修課,我們在平時說話的時候應常常考慮別人在想什么,尤其是跟女生說話,她的每一句都有著她的深層意思,多一個心眼多一點脫單的概率,熟讀《情商》祝大家都能找到一個好對象。
4、請求:提出具體的、正向的,而不是抽象的、負向的請求。
請求的藝術:
●提出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
●提出需要做的是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同時要伴隨著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請求對方的反饋,確保我們的意思與對方的理解相同;
●明確談話的目的。
跟第二點差不多,說話一定要說清楚把你想說的東西用精準的話說出來,不然就容易產(chǎn)生誤會,就比如說最近發(fā)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我問老師能不能帶我畢設,老師回復:你是一個人不?我還可以帶一個人。我以為老師能帶兩個人誰知道老師的意思是她只能帶一個了,害得我推薦的那個同學白高興了。這四點要素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第三點,只要做好第三點你就能做到非暴力溝通,其他的要素我認為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最重要的還是《情商》,說話不要讓別人太討厭。
另外本書中有一個很新穎的觀點我認為大家可以學習一下,就是在你不想做一件事或沒毅力做一件事的時候,你可以對自己說:我應該去做這件事,因為這對我有好處而不是說我不得不去做這件事,這樣有助于增加你的行動力。
非暴力溝通心得11
自認為上次讀《非暴力溝通》已經(jīng)很認真了,今天拿來重讀,居然又有好多新的感悟。
《非暴力溝通》在前言當中明確地告訴我們改變溝通方式是自我轉(zhuǎn)變的開端。當我們遇到人際沖突時,總是一廂情愿的認為他不理解我,我的觀點完全正確,他為什么總是執(zhí)迷不悟?我們自認為自己正確無誤,是源于我們的自信,可是我又說服不了對方,因為他也有自信。所以,雙方就糾纏于為自己辯護,最后誰也戰(zhàn)勝不了誰。問題沒有解決,我們卻徒增煩惱。我們渴望進步,我們渴望良好的溝通,我們渴望和諧的人際關系,可是問題出在哪里呢?我如何才能說服他呢?這是我們經(jīng)常思考的問題。
《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我們需要轉(zhuǎn)變的是溝通方式,我們要轉(zhuǎn)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蘇菲派詩人魯米寫到:“在道德與不道德的區(qū)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將在那里見你。”初讀這句話,覺得作者真是沒有底線,怎么連道德與不道德都不進行區(qū)分了,那這世界上還有正義嗎?如果對于不道德行為不去譴責而放任自流,哪里還有公平正義?社會會變成什么樣子?再往后看,慢慢理解了。作者的意思是,在溝通的過程當中,我們不要條件反射地對對方以道德或不道德進行評價,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這就是非暴力溝通。它不只是溝通方式,它更是一種持續(xù)不斷的提醒,使我們專注于更可能滿足我們?nèi)松非蟮姆较颉?/p>
書中又講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表達—需要—請求
四個要素非常簡單,但真正做到卻很難。書中的“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在于對其中四個要素的覺察,而不在于是用什么字眼進行交流”,這句話清晰的給出了一直困惑我們的問題的答案。道理很簡單,為什么我們總是做不到?那是因為我們的覺察不夠。我們表達的錯誤,是因為我們覺察的不準確;我們體會不出內(nèi)心的需求,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覺察到內(nèi)心真實的聲音。
“而我傾聽每句話包含的情感和需要。我并不將他的話視為攻擊,而當作來自人類同胞的禮物。”當我們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就是覺察了。
非暴力溝通心得12
生活中總有很多淬不及防的言語沖撞與你撞個滿懷,他有時只會讓彼此皺鄒眉,有時會讓你急火攻心,有時更會讓彼此惡言相向,更嚴重的還會手腳并用……事情的發(fā)展全然不受控制,他撕裂著我們的心、肝、肺,直到你滿身傷痕,叩問自己:發(fā)生了什么,讓我們失心瘋,讓我們這樣彼此傷害。
我想到了陳小春4歲的兒子,拿著大喇叭淡定的對陳小春說:“你是不是生氣了?你能不生氣了嗎?”緊張的氣氛瞬間就沒了蹤影。
這孩子就是在觀察、感受之后說出了他的請求,化解了當時的氣氛。
非暴力溝通給我?guī)砹巳碌乃季S方式,他教會了我怎樣正確面對言語暴力,或者說冷暴力,簡單的說,只有解決了心情,才能解決事情。以前只會干生氣,或者失態(tài)以后說出傷心傷肝傷肺的話,讓場面失去控制。
簡單的說,就是觀察、感受雙方的需要和請求,并且告知對方。在思考這些問題的同時,無形之中你的注意力轉(zhuǎn)移了,并且能發(fā)現(xiàn)事件背后的`隱情,矛盾自然就成功化解。
在實際操作中,一開始總會忘記方法,沒關系,我們可以像馬歇爾.盧森堡兒子所說的“快拿出你的卡片”那樣,借助工具訓練自己的思維方式,讓自己的溝通更順暢一些吧。
非暴力溝通心得13
在讀《非暴力溝通》一書之前,我以為“暴力溝通”只是“沖突”和“爭端”。但是現(xiàn)在,讀了《非暴力溝通》之后,我認識到了“暴力溝通”不止是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還存在著許多“暴力行為”。語言暴力就是一種隱性的暴力行為,殺人于無形!
正處于青春期的我們和快踏入更年期的父母的相狀態(tài)就是互相傷害的狀態(tài)。典型的暴力溝通!
在家中,媽媽就像是清晨的麻雀,叭叭個沒完。從進入房間叫你起床,她會說:“怎么又把房間弄得這么亂。∵@垃圾也不扔進垃圾桶里!”這個時候,本來睡意還未散去的你可能會頂上去“不用你管,我等等會收拾!”正是你下意識的.一句話,也許并沒有惡意,語氣也很平緩,那也不行!你已經(jīng)扳了機關,子彈止不住的往外飛!媽媽是時候拿你跟XX比較了!“不用我管!不用我管!你什么時候能像XX那么棒就不用我管了!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家務,家務不行,學習,學習不靈!跟你爸一個樣,沒出息!”你還沒接上話呢!你爸就登場了。爸爸這一個角色亦敵亦友,不只要他不說話那一句話,就還好。哪一句?就是“我是你爸,所以你......”
很多中國家庭是不會直接地,露骨地表達愛意。中國的許多孩子也是怯于表達自已內(nèi)心的想法。家長們覺得自已對孩子已經(jīng)是夠上心,給的愛已經(jīng)夠多的了,但是有沒有想過您付出的愛,您的孩子沒有感受到,或者他拒絕接受呢?不停地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打擊往往大于激勵,而命令式的“我是你爸爸”更是讓人產(chǎn)生一種“黑云壓城城欲摧的窒息感!
家庭是由愛建筑的,是成員們獲取溫暖的避風港。如果因為溝通不得當,而破壞了家庭和睦,那就不好了!我們要勇敢邁出第一步,示愛。表達清楚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需求。還要常懷感恩之心,父母是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把我們養(yǎng)育成人,對我們呵護備至的人。我們不能一昧地索取而不付出。我們要出自己的一份力讓家更牢固,讓愛永存!
非暴力溝通心得14
時間過得真快,前幾天還在擔心小孩生病一直不好怎么辦,會不會影響期末考試,索性一切都過去了。但過去的幾天確給我了太多的感悟。
孩子得了流感一直反復發(fā)燒,把小孩折騰的沒一點精神,什么都不想吃,沒次吃飯都是哄了又哄也只是吃下一點。這種情況如果在平時我肯定會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逼著他在吃一些的,可在此期間我不但沒逼著還在勸他多吃些時為他開脫。孩子生病了我很心疼,感覺他是那么的弱小,我也出奇的有耐心,不管孩子有什么要求我都盡量滿足,無法滿足的盡量解釋而且非常有耐心的解釋,沒有一點的強迫和不滿。這和我以前的對待方式是不一樣的',至少沒有現(xiàn)在的好脾氣。孩子好了,我也偶爾會反思自己,孩子還是孩子,我還是我,可換個場景我的態(tài)度怎么就變了哪?我想,場景并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應該類似書中所說是我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個需要,無法為他人負責,更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一顆種子,最開始讓他發(fā)芽的,是陽光空氣和水,而不是狂風暴雨。其實,讓一個人變得更強大的,往往不是殘酷的真相,而是愛與呵護。
非暴力溝通心得15
《非暴力溝通》是由美國人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所著。第一次聽到《非暴力溝通》這個書名,我就想到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暴力指不同的團體或個人之間,如不能用和平方法協(xié)調(diào)彼此的利益時,常會用強制手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稱為暴力。作為一名受過教育的、沒有犯罪記錄的公民,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和暴力扯上關系,但每次在責罵小孩后,孩子媽都會建議我去看《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她說我的言語給小孩帶來了一定的傷害,這應該也算是暴力的一種。
當我讀完《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我有兩大方面的感受:
一、關注非暴力溝通模式的要素,反思“修身”
作者認為,非暴力溝通模式包含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以及請求。當發(fā)生一件事情,要求我們不加任何個人感情色彩地進行復述,接著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后分析自身的(或者他人的)哪些需要導致出現(xiàn)那樣的感受,最后表達自己的請求——具體的、細化的請求,當中必須明確是請求而非命令。
例如:一個學生在一個星期內(nèi)遲到了三次,老師對該生進行批評教育。
情境一:
老師:“怎么次次遲到都有你的份?以后按時到校,如若再遲到就把你移交學校處理!”
情境二:
老師:“你這個星期已經(jīng)遲到了三次了,我很不高興。你的遲到行為違反了學校的.規(guī)定,影響了自己的學習,所以請你按時到校!
我國古籍《大學》里有一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說明成大事者,必先正心修身。情境一違背了非暴力溝通。但細想一下,絕大多數(shù)的人,對每一件事情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對于經(jīng)常犯錯的學生,老師就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即使該學生本周遲到的次數(shù)比上周少,老師也覺得他是經(jīng)常遲到,似乎沒有任何改正。想要做到不加任何個人感情色彩地進行復述,必須加強個人修養(yǎng)。
二、對待憤怒與多角度思考
作者認為,當人們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我們有四種選擇:1、責備自己;2、指責他人;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當我們選擇指責他人時,我們認為別人應當認錯或受罰,這就是我們的憤怒的原因。
例如:第二次月考過后,級長對我說:“你們班的總分平均分還是年級最差”。
選擇一:責備自己。我說:“是的,都怪我平時沒有好好管理班級”。
選擇二:指責他人。我說:“這班學生太懶散了,平時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課后沒有好好做作業(yè)和復習”。
選擇三: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說:“總分平均分還是年級最差,但與上次考試對比,與年級總分平均分的差距在縮小,說明有進步”。
選擇四: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級長對我說這事情,主要是關心我班成績,希望我能制訂有效的方法來提高班級成績。
從這一案例可以看出,指責他人,只會使我們的心情變差,而從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出發(fā),沒有產(chǎn)生任何的不愉快。
生活中充滿著矛盾與誤會,通過溝通,能增進彼此的感情,消除誤會。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問題復雜化。非暴力溝通可以提高人們溝通的品質(zhì),我也會在日常生活中嘗試運用非暴力溝通與他人交流。作者:李海峰
【非暴力溝通心得】相關文章:
非暴力溝通心得09-23
【實用】非暴力溝通心得09-24
非暴力溝通心得(精華)09-23
非暴力溝通09-11
非暴力溝通閱讀心得大全11-21
非暴力溝通心得(15篇)09-23
非暴力溝通【熱】09-14
非暴力溝通(精品)09-21
非暴力溝通【通用】09-14
[優(yōu)]非暴力溝通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