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散步說課稿最新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散步說課稿最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散步說課稿最新1
老師同學們下午好,我說課題目是《散步》。我主要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點與難點、說教法學法以及說教學程序這五個方面來對這篇課文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莫懷戚《散步》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第三課。本單元是以家庭、親情為主題,前兩課重在寫家庭矛盾、沖突給家庭成員造成“精神虐殺”和心靈傷害,后三課重在展現(xiàn)溫馨、和美家庭氛圍。五課分別從正反兩個不同角度來謳歌親情,引導學生感悟建立怎樣家庭人際關系,才能實現(xiàn)和諧家庭格局。本課在本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作用,因此本課在本單元地位是非常重要。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具體要求和本教材結構與內(nèi)容分析,結合七年級學生他們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確定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如下: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揣摩詞句含義,品味本課語言美;
3、培養(yǎng)尊老愛幼思想感情,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有兩個:一是揣摩本文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美。
二是培養(yǎng)尊老愛幼思想感情,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
教學難點是:如何理解本文具有象征意義最后一句話。
依據(jù):最后一段話較為抽象,七年級學生還不具備深刻理解基礎,需要教師加以點撥。
四、說教法學法
本文通過生活小事和細節(jié)體現(xiàn)親情美,學習本文正是調(diào)動學生生活體驗以感悟親情一次極好機緣。所以我確定課堂結構為以情感為線索,貫穿對文本品味,使學生能真正接受一次心靈洗禮,從而形成正確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七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與教學目標密切聯(lián)系條件下,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首先是教法:
1。美讀引路,涵泳親情。這篇散文,雖語言平易樸實,但內(nèi)涵豐富,耐人尋味。如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因而,要讓學生品出其中語言美、人情美,需要采用豐富多樣朗讀形式,如聽錄音、學生跟讀、學生自由讀、教師范讀、學生齊讀等。
2。以寫促讀,深化感情!渡⒉健分谰驮谟谝孕∫姶螅从匙鹄蠍塾咨鐣赖。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接受靈魂洗禮,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wěn)定幸福。在觸動學生內(nèi)心情感,激發(fā)其寫作欲望前提下,要求他們?yōu)橛H人寫一張賀卡。
3。媒體輔助,增色課堂。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增強直觀性,適時給予學生朗讀、品味方法指導,體現(xiàn)人文性。
其次是學法,主要有兩種方法:
1。一是圈點勾畫法。讓學生勤動筆墨,養(yǎng)成良好習慣。
2。二是朗讀感悟法。讓學生抓住關鍵語句反復朗讀,從中體會思想感情。
五、說教學程序
主要分為五個步驟:
1。營造氛圍,談論親情。播放歌曲《我愛我家》,通過優(yōu)美旋律和詩化歌詞,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發(fā)學生對“家”進行認真審視,從而架起文本與生活有效溝通橋梁。然后請學生自由發(fā)言,暢談對“家”理解。
2。初讀課文,認識親情。
聽課文錄音,讓學生跟讀,整體感知文本,用簡練語言講述散步過程,理清作者行文思路,并設計一些較簡單問題,讓學生快速搶答。
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聽讀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綜合概括能力,又可讓學生輕松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淺層直接情感交流,真正體現(xiàn)新課標“以人為本,全面發(fā)展”教學理念,同時又能為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平臺。
3。品讀課文,享受親情。
讓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最美最能表現(xiàn)親情最有深意句子,并加以品析,說說它美在哪里。然后相互交流心得,在合作與品味中挖掘尊老內(nèi)涵,以突出教學重點。最后指名朗讀文章最后一段,教師點撥,讓學生理解主旨,突破難點,并體會以小見大寫作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找自己喜歡語言品析,玩味,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愉悅。在探究過程中,尊重學生個性,誘發(fā)學生悟性,給學生充分自主空間,讓他們?nèi)トc勾畫,去品味語言精妙,感受親情溫馨,探究生命真諦,從而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
4。拓展延伸,擁抱親情。家因為有了深深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親情而美好?吹侥獞哑菀患胰藴剀昂椭C,互敬互愛,想必同學們心中感情弦也被撥動了,有千言萬語想對親人傾訴。請同學們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50字左右溫馨短語在賀卡上送給親人。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課程,因此要求語文教學要聯(lián)系生活。設計學生抒寫對親人祝福,就是激活學生生活體驗,讓他們在親情體驗中加深對文本解讀,形成他們對社會、人生雙向理解,獲得對生命意義和生命本質(zhì)認識。
5?偨Y全文,表達祝福。親愛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天空,營造一個幸福家園。下面是老師在資料中看到由本課生發(fā)一副對聯(lián)。
上聯(lián):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lián):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把這副對聯(lián)送給大家,讓我們所有家都永遠充滿愛,永遠洋溢著濃濃親情。
我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散步說課稿最新2
一、說教材:
本課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本文是莫懷戚先生的一篇言辭真切的散文,它選取生活中的感人的平凡故事,意蘊卻十分豐富。雖然作者只選取了一個平凡的鏡頭:一家人散步,但一家人敬老愛幼,互相關心的那種深沉的愛已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教學本文,首先在整體感知的.前提下,學會品味文中感人的細節(jié),優(yōu)美的畫面,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本文獨特的寫法(以小見大),并在寫作中借鑒。
二、說教學目標:
我制定的目標如下:
。ㄒ唬┠芰δ繕耍
、 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詞語。
② 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 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句子。
、 學習本文獨特的寫作方法。
(二)情感目標:
讓學生感知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重點:
、 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三代人互相體諒的親情。
、 指導學生本文的寫法,學會選取獨特的角度來寫作。
本課難點:
、袤w會一些關鍵句子的深沉含義,學會在語境中加以理解。
③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美。
四、說教法:
、 明確目標,減少學生學習中無效思維。
、 朗讀教學法。(本文語言美,感情動人,可以通過朗讀去仔細品味。)
、 討論法、點撥法。(本文寫的是成年人的感受,學生或多或少與家長之間有“代溝”,對課文的理解必然會遇到困難,需要教師加以點撥。)
、 探究法。(放手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學會去品味優(yōu)美句子,在初一養(yǎng)成學生良好習慣。)
、 小結鞏固,幫學生形成思維整合。
⑥ 采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
⑦ 拓展延伸。(讓學生把語文用到生活中去。)
五、說學法:
① 朗讀感知,感受細節(jié)中的親情。
、 討論探究,理解文章關鍵語句。
、 活動延伸,學習本文寫法,培養(yǎng)優(yōu)良傳統(tǒng)。
六、課時安排:一課時。
七、教具準備:錄音機(歌曲磁帶、朗讀磁帶)多媒體課件。
八、說教學過程:
。ㄒ唬┦紫龋瑤熒,創(chuàng)設寬松的氛圍。(3分鐘)
兩種安排:1、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聽完教師導入。
2、讓學生自己唱有關媽媽的歌曲。
導入詞:媽媽,這個世界上最美的稱呼。黑暗里,媽媽是燭光;幸福中,媽媽是微笑。當我們有一天長大成人了,我們應該如何報答媽媽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莫懷戚先生的散文《散步》。(教師板書)
。ǘ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勾畫詞語。(教師用多媒體投影生字詞,讓學生解決。)(5分鐘)
。ㄈ 指導學生朗讀。(教師指定學生朗讀,請其他同學點評,教師適當指導,側(cè)重停頓、重音、語氣等)(6分鐘)
(四)播放朗讀磁帶。(在兩次朗讀的基礎上給學生一個總結性示范朗讀。)(5分鐘)
(五) 整體感知:讀完后請學生文中的人物。(3分鐘)這個問題比較簡單,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后面做準備。
教師板書:
兒子
幼小生命
母親
年老生命
愛護 尊敬
責任
我和妻子
成熟生命
散步說課稿最新3
各位評委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散步》。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莫懷戚的《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因此在學生課前有充分預習和課后有拓展延伸練習的前提下,我將以1課時完成本課文的教學內(nèi)容。
《散步》通過記敘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小事,表現(xiàn)出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結合本單元的親情主題和“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的學習要求,決定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通過朗讀和品味關鍵語句去理解文中所包含的親情與尊老愛幼的美德。
二、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不再喜歡被動接受知識,而且通過《風箏》和《羚羊木雕》的課文學習,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感悟方法。因此,決定在教學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但是,如今許多作為獨生子女的初一學生無法深刻體會到親情的可貴,反而由于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的影響,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需要老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情感主旨。
三、教學目標
①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解課文所表達的親情主旨
理解句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的深刻含義
、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養(yǎng)成圈點勾畫的閱讀習慣 ③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情感。
教學重點:
根據(jù)單元說明,結合《課程標準》中的“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課文所表達的親情主旨和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的情感”
教學難點:
因為七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我把“理解句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的深刻含義”作為教學難點, 四、教學方法
我主要采取三種教學方法:問答法、小組討論法、朗讀法。
首先通過問答法,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為接下來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做好鋪墊;接著以小組討論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我以閱讀方法為線索串聯(lián)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中“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的要求,將朗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并涉及默讀、精讀的閱讀方法。
五、教學過程
我將教學過程設計為五個環(huán)節(jié),包括一、聯(lián)系生活,課文導入;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三、默讀課文,理解主旨;四、精讀課文,品味語言;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第一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學生談論自己與家人的散步經(jīng)歷,結合輕音樂,創(chuàng)設與本文感情基調(diào)相似的課堂氛圍,以調(diào)動學生情緒,導入新課。心理學認為,個體的
學習并不是對生理需要的直接反應,因此,老師需要通過一定的途徑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二環(huán)節(jié),我首先讓學生齊聲朗讀而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同時考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然后以問答的對話互動形式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到文中濃濃親情。 第三環(huán)節(jié),我從課文后面的研討與練習得到啟發(fā),請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為課文重擬標題,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并分享個人的閱讀感悟。因為《課程標準》要求“對課文的內(nèi)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
在第四環(huán)節(jié)中,由于《課程標準》要求“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所以我設計讓學生分析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從而引導學生升華親情主題。
第五環(huán)節(jié),通過作業(yè),拓展延伸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nèi)容,把情感目標延伸到生活中去。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讓學生參照《散步》記敘一件與家人之間的生活小事,正正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六、板書設計
由于本課以親情為主旨,故主板書設計為心形圖案,并對人物的位置做了相應設計,以箭頭把人物和事件聯(lián)系起來,方便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副板書用于板書字詞,以加深學生記憶,板書學生答案,以方便于課堂討論。
散步說課稿最新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揣摩詞句含義,品讀文章清新質(zhì)樸的語言。
3.培養(yǎng)學生在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導讀導議。
2.小組合作探究,班級讀、評、講、議。
3.課文解讀和情境營造結合,課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結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用心體會生活情境,感受親情,做一個富有愛心和責任心的人。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品味揣摩語句。
2.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意識。(多角度解讀課文,注意“責任”的維度。)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的象征意義。由此,切實地實現(xiàn)能力遷移和情感熏陶。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zhì)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fā)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語:臺灣作家張文亮有一首有趣的詩叫《牽一只蝸牛去散步》,詩中寫道到:“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jīng)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和蝸牛散步,真是突發(fā)奇想!和蝸牛散步,需要多大的耐心呀!下面,讓我們從童話世界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一對中年夫妻和年邁的母親、年幼的兒子一起散步,會遇到什么問題呢?
展示課件并展示圖片素材“前后都是媽媽和兒子”。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ǘ└兄獙W習
1.教師播放情境課文“田野生命”并設計相關問題:
。1)說說有關散步的時間(季節(jié))、地點、人物。
。2)你印象中的“初春”是什么樣子呢?你見過“初春的田野”嗎?
2.教師播放情境課文“分歧選擇”并設計相關問題:
散步中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ń處熞龑W生:說清楚事情發(fā)生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語言要簡潔明了。)
起因: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經(jīng)過:“我”決定委屈兒子,走大路;母親疼愛孫子,決定走小路。結果:走小路。
【設計意圖】營造情境和引導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指導明確記敘的“六要素”。
。ㄈ﹥(nèi)容探究
教師出示設計好的問題,引導小組內(nèi)、班級內(nèi)討論。
1.面對“走大路還是走小路”問題時,“我”最終選擇了走小路,這樣做,是不是不尊重老人呢?你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嗎?
2.這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歡誰?結合課文說說喜歡的理由。(不要忽視默默無言的“妻子”的形象。)
3.為什么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設計意圖】讓學生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學會運用精練的詞語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導學生觸及文章的核心部分,如“責任感”“孝敬老人”等。
(四)語言探究
1.教師導入并設計問題。
語言是情感思想的載體。細細地品味語言,才能更好領會文章的內(nèi)容。要善于抓住關鍵句子,再細細體會句中詞語的意味。
。1)找出你認為很有意蘊的語句并簡要說明理由。
。2)找出你認為很美的語句并簡要說明理由。
2.教師在討論的基礎上總結。
。1)語言的意蘊往往體現(xiàn)在“情”和“理”兩方面。本文也不例外。
舉例:“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重點分析:太遲、太遲了;總算;熬過。
(2)語言的對稱美。
舉例:“有的濃,有的淡。”“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引導觀看微課“對稱句的品味與應用”。
【設計意圖】
1.通過品味語言,培養(yǎng)閱讀分析能力,了解品賞語言的角度。
2.通過評析語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
。ㄎ澹⿲懛ㄌ骄
1.教師導語并設計問題:上述討論中,很多同學注意到了景物描寫的句子,我們來關注以下問題:文中有幾處景物描寫,它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教師播放課文解析“一切景語皆情語”并總結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心情、交代背景、暗示主題。
【設計意圖】討論并總結景物描寫的作用。為指導在寫作中運用景物描寫作鋪墊。
。┗顒訉W習
教師布置圍繞下列問題展開活動(根據(jù)課堂實際選擇合適的活動)。
1.曬曬我的“全家!;給家人設計一張生日卡片并寫上溫馨的祝福語。
2.家庭幸福的秘訣──“愛與責任”。
可參考文本素材“散步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實現(xiàn)課內(nèi)外遷移,體現(xiàn)大語文教學觀。實現(xiàn)能力遷移和情感內(nèi)化。
(七)布置作業(yè)
1.有選擇地布置檢測練習。參考文本素材“散步同步檢測”。
2.真誠行動。
回家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設計意圖】
1.基礎檢測練習。
2.讓學生感受親情并用行動和語言表達。
散步說課稿最新5
西門圣
《散步》教學安排
一、(巡視)本師上課,有個習慣,就是要求學生面前擺四樣東西:課本、字(詞)典、作業(yè)本和筆。待會兒,老師要求寫的東西,大家就寫在作業(yè)本上,自己編個序號,算是作業(yè)。課一結束,作業(yè)也就完了,不留課外作業(yè)了。行嗎?請檢查,還不齊全的,請趕快準備。
(一邊準備,一邊提示學生接我下句)這是學語文的必備工具,我的說法是:讀書不帶四大件,好比打仗不帶槍,挖土不荷鋤。
二、讀書讀書,一定要讀。誰讀?讀書人自己讀。讀過了嗎?讀過一遍的,舉手。
有道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若讀過,再讀一遍好不好?讀的過程中,使用手邊的工具書,達到二個要求:念準字音,寫對字形。完后老師檢查。預備,開始——
三、檢查:聽寫(寫作業(yè)本上,抽一人板演。本課作業(yè)先空二行)。先寫課題、作者,再其他(如書上)。
四、字不離詞,組詞(寫作業(yè)本上,抽一人板演)。
五、詞不離句,造句(寫作業(yè)本上,抽一人板演)。引導:先念幾遍書上句子,爭取記住,再替換,仿而造之。
六、默寫。在剛才所留二空行處寫上課文題目和作者名。目的:引導“步”字別多寫一“、”。“戚”字組詞。
七、現(xiàn)代社會,閱讀講求速度。給五分鐘時間,比賽有感情朗讀課文,看誰讀的遍數(shù)最多。
完后適當統(tǒng)計,表揚肯定。
八、復述故事。用自己的話,長短不論,把文章大意說清楚就行。先自言自語,自己說給自己聽。再同桌互說,相互交流。
九、勾劃出好詞佳句,同學間互相交流。(亦可省)
十、讀1——自然段。注意語音語調(diào)。
生讀時,師板書如下:
曾令錫
男
41歲
教師
南川市教科所
喜歡讀書和旅游
十一、課上到此時刻,老師才想起一件事,剛才忘了做。請看黑板,老師這是做的什么事?請在作業(yè)本上寫一句話,說明老師才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梢陨塘。寫好后交流一下,一個人展示。
現(xiàn)在老師就此提個新要求:仿照課文中的某句話,反老師所干的事情寫出來。開始——
引導:
給這件事取個名:自我介紹。
介紹了些什么項目?也取個名: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工作單位、興趣愛好。
誰作自我介紹?加個主語:老師作了自我介紹
后面怎么接?仿文中句式。(把文中句子找出來,反復讀幾遍,師引導下對比讀幾遍,各種方式重復,意在加深印象,爭取記。
注意:
最后的二項內(nèi)容間不用“、”,而要用連詞“和”。
還可說具體一點,把句子變長:什么時間作的自我介紹?課上到一半的時候
還可再加點,交代一下背景,如:今天來給我們上課的是一位新老師,他在課上到一半的時候……
大家看,我們截取“老師作了自我介紹——他的姓名、性別、年齡……”這部分,是個句子,連上前邊的,可以算一個段落。如果我們再增加點內(nèi)容呢?比如,用上一個自然段寫寫老師的外貌、再一段寫上幾句老師說的話,甚或再用一段寫寫今天的天氣、周圍的環(huán)境,再安上個題目,等等,就成篇了,文章了。
可見,作文簡單,若干句子的組合就成了作文。作文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難。
又可見,造句是多么重要,只要會造句了,若干句子語意連貫語氣暢通地連在一起,就是作文了。
再可見,一個意思千百萬中表達,我們讀別人的文章,要善于積累句子,豐富自己的表達,如英語句型一樣,句子形式多了,寫的時候選擇余地就大,寫出的文章表達形式多樣,文章就避免了單調(diào)呆板。
請大家仿文中句式把這句話寫在作業(yè)本上,與自己剛才的話比較:今天掌握了一個新鮮的表達句式,算不算個新收獲?
變換句式,對比:誰好?有時不是誰好的問題,而是誰都可以,只因有一種與種不同,獨到,別致,所以用了。一個意思,千百萬種表達,掌握多種句式,按需選用,可以避免語言音調(diào)平淡,避免“學生腔”。
十二、“母親很聽我的話,就象當初我很聽他的話一樣……”:
引導誦讀,讀出其中韻味:人老了,一切由孩子作主了,就象我們個個在家是“小皇帝”,辛酸;孩子的話都聽,一種深深的親子之愛。言有盡而意無窮,一話飽含深意,這就是語言的張力,好語言的標志。
仿寫一句話,表達某種情味。
依前引導其他(類似地方還多,請自己找出來,作出勾劃,仿著寫話。因課是研究課,示范性,可只講其一,不及其他)。
十三、讀時,你的心情處于什么狀態(tài)?
十四、讀后,你想到什么?
十五、總結一下:本節(jié)課收獲有哪些?
提示:多認了字,多寫了字,多知一故事,被感動了一回,知道了一個道理,高興地度過了45分鐘,等等都算?梢,語文課有意思沒有?愿不愿上?缺不缺習?專不專心?好,這樣,你的收獲就比什么都大了。
借《散步》說語文教學
一、關于“教什么”
語文教學教什么?語文教學教語言。語文學科是幫助孩子習得本民族書面共同語工具的學科,不是文學科,更不是思想品德科。語文教學的任務直面語言這個工具。語文教學到語言為止。為什么要有語文課?就因要教導孩子掌握語言工具。不教語言教什么?說語文有人文性,這并說明不了語文教什么的問題。人文性又怎么樣?教人文性嗎?人文性能教嗎?怎么教?駕車兜風是一大享受,這享受算是“人文”,車是工具,教人會駕車是教學。在這個“教學”里,是教人駕車這個“工具”呢,還是教“享受”這個“人文”?語文教學無語言,就是遺忘了語文教學的本體任務。
教語言就是教字詞句。識字是個永恒的任務。高年級的人最容易犯一個錯誤,以為識字任務已經(jīng)由小學尤其是小學低段完成了。這是個誤解。小學,尤其小學低段只完成了部分識字任務,識字不怕多,從這個意義講,識字任務永遠盡時。事實也說明了這一點。高中學生有把“寢室門”寫成“寢室們”的,這絕不是筆誤。20xx年本市初一抽考,作文中錯別字:楣(眉)毛、來持(遲)了、公(工)人、太陽身(升)起、種(總)是讓他生氣、美(每)天干活、留在心理(里)、動作十分微(威)風。都說閱讀題難,我曾做個一個調(diào)查,做試卷時抽讀,題中1000把字的短文,居然17個字認不得。字不識,即意不懂。意不懂,咋答題?有個初三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這樣的句子:“我的爸爸很堅固”。初一學生作文中的句子:“為社會主義黑暗而讀書!薄拔乙欢ㄒ煤贸煽冃⒕赐趵蠋煛、“王老師和我們之間是有血緣關系的”。還有:身體不當好、跑起回去、二回不要去踩人家的菜、飯煮幾了、我的父親在煮飯(是炊事員)。
再看一段學生作文:有一次,我聽父親在發(fā)火,發(fā)不起,就出去了,我就把他發(fā)起了,過了一會兒,就吃了飯,我去砣菜回來了,見了一只雞在叫,好不好,我把一只大雞1了,吃掉(簡直象現(xiàn)代派作品的語言,可人家那是創(chuàng)造,是“系統(tǒng)破壞”)。每當我上學的時候都不停地說我的好兒子,你一天在學校玩得開心嗎。在我五彩斑瀾的盒子里,裝著一個高大慈祥的人,那就是我的父親。
諸如此類的問題,不教語文,教“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乃至“人文”等一類“意思”,能解決嗎?
語文不能象數(shù)理化一樣教,以為文中有個答案,教學的任務是把這答案找出來,教給學生。語文教學要教語言,不只教“意思”。
這就是我的`課中聽寫、練句等安排的道理。
教語言的課才是實在的課,學生學有所獲的課。學生對語文課的感受大多是空洞,無聊,沒用。因而語文課逃課的最多,不聽講的最多。因為他覺得這課上不上無所謂,認真上了無益,不上也無損。我這樣的處理,學生感覺應該不一樣:來了有獲,不來有失。
下面引錢夢龍先生話作結:
多一點對自身經(jīng)驗的研究,少一點花里胡哨,少一點食洋不化,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接觸文本,實實在在地觸摸語言,實實在在地在讀寫聽說中摸爬滾打,也就找到了語文教學的“魂”。
二、關于“怎么教”
用朗讀的辦法教。讀書讀書,硬要讀。常常是,課文教完了,——講完了,甚至一冊書教完了,書還是暫新的,學生沒讀一遍。不讀書,不直面文本,一切是架空的,一切是空的。
值得一提的是,朗讀本身就是一種教法,這是我們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的。我們的教案中,“教法”一來幾乎沒人寫個“朗讀”。
很多東西只有朗讀才能解決。很多東西,用朗讀的辦法去解決最好。
朗讀跟唱歌類似,不唱,光是講析,其藝術美是沒法感受體驗的。唱著舒服,聽分析絕沒味道!多u忌》一課中妾的答語的讀法。《琵琶行》中“如急雨”“如私語”“此時無聲勝有聲”。《孔乙己》“你還欠我十九個錢呢”。
用轉(zhuǎn)換的辦法教。一是“生活——語言”的轉(zhuǎn)換;二是“方言土語——規(guī)范語”間的轉(zhuǎn)換,如我教“蹲”。一個人的整個語言運用能力的實質(zhì),就是這個人實現(xiàn)這二種轉(zhuǎn)換的能力,這個能力提高了,語文能力就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就不差了。
用比較的辦法教。如我教“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兒子和我的妻子”。比較是為了便于體驗感受。比較就是了,不用“說出”。比較使得差異顯性化,我們只要這點就夠了,并非完全了然。
在運用中教。掌握語言的過程就是提示運用的過程,直接從終級的意義上去學東西,意義最大。
最后,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所以我們要組詞,要造句。
三、關于老師的作用:組織管理,引導,幫助(釋疑解惑)。
教師的各項安排,要立足于促進:每項活動都是推著孩子去學習,更愿意今后努力學習。如結尾關于“收獲”的總結就體現(xiàn)了這一點。
四、關于課文。在我眼里,課文不過是提供語言訓練材料的材料。語文教學不是教課文,不是教課文里的意思,是借課文訓練學生掌握語言工具。課文與課文之間不成體系,哪篇文章作課文是很偶然的事,不是某篇文章非作課文不可,所以也不是每篇文章非教不可,更不是非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不可。什么進度之類是不要緊的,更是勿需統(tǒng)一的。
順便就要說到備課。備課就是尋找“教學點”、“訓練點”,解決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是尋找新感覺,新感受。教書其實是教備課時的感受。循著自己的理解教,不要看參考書,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備課和寫備課簿是二回事,寫備課簿是備課的記錄和備忘。備課不能不有,備課簿不一定必寫。
五、關于作業(yè)與訓練:
1、課外作業(yè)課內(nèi)化。別太天真了,以為布置就完事。孩子沒那么自覺,更沒那么多時間。
2、布置讀書的作業(yè),別只是布置習題的作業(yè)。
下面再引錢夢龍先生話作結:
只要我們能“喚醒”學生讀書的欲望,使學生真正成為書香滿身的人,他的語文素養(yǎng)還會不高嗎?
曾令錫
散步說課稿最新6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散步》。
相傳,孔鯉跑到父親孔子的墳前說:“你子不如我子!比缓笥衷趦鹤涌准趁媲罢f:“你父不如我父!笨梢娮鳛橹虚g一代人孔鯉的沉重感與責任感。這與《散步》中的“我”不無相似之處。莫懷戚先生所寫的這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散步》是義務教育課程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它不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時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畫卷,更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字里行間流淌著沉淀在我們每一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摯愛親情,滲透著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相信隨著作者一家人散步過后,我們每一位朋友都會陶然沉醉于家的溫馨和美之中,也會浸潤在血濃于水的暖暖親情里,更會加倍珍惜我們生命歷程中的每一個落日和朝陽。以下,我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和說教學小結以及說作業(yè)的七個板塊給大家說課。
一、說教材:
1、教學內(nèi)容及其地位
本課為義務教育課程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課文主題為親情,所選的課文都是圍繞著親情和家庭生活。本課正是通過一家四口的散步來體現(xiàn)濃濃親情的,教材地位不可忽視。
2、學情分析
根據(jù)課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本課對象是初一學生,由于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誤導,許多學生親情觀念淡薄,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倫理準則, 因此我制定一下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A.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通過對比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B.過程與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C.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
4、教學重難點
A.教學重點: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B.教學難點:如何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義的最后一句話。
二、說教法
1、新課程改革強調(diào)構建全方位多角度的開放系統(tǒng),倡導從課堂走向社會,從課本走向生活,與社會家庭相溝通。因此,本節(jié)課創(chuàng)設“親情互動”的情境,提供一個學生家長互相傾訴的平臺。
2、以活動為載體,通過搶答形式,寓樂于教,達到學生愿意學、樂中學的效果。
3、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聲色效應,不斷渲染課堂氣氛,力圖達到情感的共鳴。
三、說學法
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男女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朗誦、唱歌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觀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始終處于興致盎然的最佳狀態(tài),在情感的共鳴中完成本課的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1、多媒體情境導入。
。ㄔO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學習課文打下情感鋪墊。)
2、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ㄔO計意圖:以活動形式開展教學,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樂在學中。)
3、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ㄒ觥白鹄蠍塾住钡闹黝};在交流中培養(yǎng)合作精神,在競賽中調(diào)動其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
4、展開想象,體驗感受 。
。ㄔO計意圖: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走向家庭,學以致用。)
5、研討與賞析
。ㄔO計意圖:進一步深化“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主題。)
6、比較閱讀,拓展視野
。 設計意圖:培養(yǎng)發(fā)散 思維,提高鑒賞能力。 )
7、家校合作,親情互動。
(設計意圖:發(fā)放張家長反饋表,使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同時培養(yǎng)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8、美文朗誦,情感升華
。ㄔO計意圖:在朗誦中升華情感,感動自己 )
9、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設計意圖:明朗并鞏固教學重點 )
五、說板書
板書設計的原則是既要簡潔、形象、直觀,又要體現(xiàn)教學內(nèi)容要點,突出教學重難點,故設計如下:
母親 走大路
散步 分歧 -------à 我、妻子 承上啟下(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 走小路
六、說教學小結:
在課堂即將結束時,低音播放《回家真好》,在歌聲溫馨時小結本課:“課雖然結束了,但留給同學們的求索卻遠遠沒有結束。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本能,贍養(yǎng)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shù)中國人做得最好。”愿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tǒng)美德代代相傳,它滲透到生活點點滴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個幸福的家園。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如此啊!”
七、說作業(yè)
根據(jù)教學重點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惜親情的情感, 我決定不給學生增加課業(yè)負擔,旨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故布置作業(yè)如下:
1)為親人做一件表達自己愛意的事。
(為他們洗一次腳、鞠個躬、真誠說聲“我愛你”……)
2)交還家長反饋表
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老師指導。
散步說課稿最新7
一、說教材
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第五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散步》,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fā)指導下,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繼續(xù)鞏固單元要求。
二、說學生
七年級的學生對文筆優(yōu)美華麗的文章容易認同、喜歡,對文辭淡而意蘊深沉的文章卻缺乏深入理解、反復品味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本文的教學應著力引導學生品味文章樸實文字下豐富的意蘊,能夠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感悟。
大多數(shù)七年級學生在家里沐浴著長輩的關愛,他們知道這份愛卻體會不深刻,更少有學生能自覺的回報這份愛,所以,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品味文章字里行間流淌的親情,感悟其中的“孝”字就更為重要。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為:
1、 學生能讀寫并解釋重點詞語。
2、學生能流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 在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學生能積累語言和借鑒寫法,并學習圈點勾畫。
4、學生能發(fā)現(xiàn)感受并珍惜周圍的親情,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至于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jīng)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存在困難的地方。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
、沤虒W重點:感受文章濃濃的親情,增強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⑵教學難點:透過文章淺顯質(zhì)樸的語言,品讀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蘊。
五、說教法學法
1、 朗讀法:朗讀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我選用朗讀法,將朗讀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復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
2、 討論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在學習時,我認為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f課時安排
1課時
。ǘ⿲朐O計
(結合日常生活,引入學習。)
出示問題:你們一家人經(jīng)常一起散步嗎?散步過程中發(fā)生過什么有趣的事情? ——請兩位同學講述經(jīng)歷,與大家共享。
。ㄈ┓治稣n文
1、 朗讀課文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勾畫出重難點字詞,老師對學生的朗讀做簡要的評價。
。ā白x”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我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語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2、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什么事?
提示: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故事。
檢查閱讀效果:(屏幕顯示)
3、散步的人有哪些?散步的季節(jié)?散步的地點?散步中發(fā)生了哪些事情?結果如何?提示:人物:“我”、母親、妻子、兒子。 季節(jié):初春。 地點:田野。 事件:發(fā)生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 結果:走小路。
。▎栴}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盡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nèi)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提示:母親給我們生命,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xù),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事整個世界。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體會文章的人性美。對于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5.交流討論
在文中找出最能打動你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和同學們分享一下。 ⑴提示:“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包含著老人對子女的依賴如同子女幼小時對父母的依賴這樣的人生哲理。體會了母子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 ⑵提示:“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他高大的父親!
母親老了,兒子長大了,挑起了生活的擔子,這樣母親母親自然聽從于兒子;而我的兒子還年幼,現(xiàn)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責任重大。我們應理解父母,關心父母,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ㄋ模┩卣股钊
聯(lián)系生活,請同學們談一下周圍讓你感動的事情。
。ń滩氖墙處熍c學生之間的橋梁,是已知與未知的中介,學習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學習課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課內(nèi)外結合,以外促內(nèi)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七、總結
課文以“我”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親的關系為主線,用樸實的語言,展現(xiàn)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關系,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滲透著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所以,請同學們多關心你們的父母、親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ㄓ脙(yōu)美的語言總結本節(jié)課,讓親情在學生的心中升華。)
八、作業(yè)
題目“散文”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請同學們換一個角度為文本擬一個標題,并說說你的理由。
。ㄓ柧殞W生根據(jù)主題擬題的能力,為寫話題作文擬題做練習。)
九、板書設計
散步說課稿最新8
一、說教材
《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jīng)驗支持,應通過多種活動擴展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豐富語言內(nèi)容,增強理解和表達能力。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和發(fā)展水平,我班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好,通過觀察區(qū)域游戲及教學活動,我發(fā)現(xiàn)我班有耳對繪本的興趣較大,但是在自主閱讀的時候缺乏方法,有的時候不能完全理解圖書的內(nèi)容。為了尊重幼兒興趣、滿足幼兒的需要思想,我選擇了《母雞蘿絲去散步》這本繪本作為本次的教學內(nèi)容。 《母雞蘿絲去散步》這本書的色彩鮮艷、內(nèi)容有趣,而且故事的線索很清楚、明顯,又有很大的余地讓小朋友可以自由發(fā)揮和展開自己的想象。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促進幼兒在語言的講述、表達、詞匯的運用等方面上的能力發(fā)展。
二、說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向?qū)ё饔谩8鶕?jù)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語言發(fā)展情況,我擬定了一下三個目標:
1、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2、運用已有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3、通過加入適當?shù)臄M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我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時卻無條理性,經(jīng)常是想到什么就說什么。根據(jù)目標,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內(nèi)容、大膽表達上。把難點擬定為引導幼兒根據(jù)圖片內(nèi)容推測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
三、說準備
為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及熱情,使活動呈現(xiàn)趣味性、活動性、我做了以下準備:
1、《母雞蘿絲去散步》PPT,多媒體課件能夠更好地展示繪本內(nèi)容
2、幼兒圍坐成半圓形,教師及電視在中間,利于幼兒觀看及師幼交流互動
3、母雞蘿絲和小狐貍的圖畫教具,適當?shù)慕叹吣軌蚋玫貙虢虒W活動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幫助幼兒逐漸成為有效的閱讀者,我組訓幼兒在閱讀中感受、體驗、理解、想象、表達的心理過程,綜合了觀察法、討論法、懸念導入法、提問法等讓幼兒理解畫面,獲得早期閱讀的經(jīng)驗,增強對繪本主題的領悟能力。采用了觀察法、交流討論法來調(diào)動幼兒的多種感官主動地探究、發(fā)現(xiàn)畫面所傳遞的信息,在看看、聽聽、說說、講講的輕松氛圍中達成教學目的,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五、說活動過程
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建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五個環(huán)節(jié):展示教具導入活動,觀察PPT大膽猜想、表述,教師完整講解PPT,師幼討論,總結延伸。 六、說活動延伸
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好的掌握故事內(nèi)容,且能夠達到更好的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效果,還能訓練到幼兒的語言邏輯思維,我通過安排幼兒回家給家長講活動故事來作為本次教學活動的延伸內(nèi)容,從而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散步說課稿最新9
【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篇課文《散步》。本單元的課文主題為親情,所選的課文都是圍繞著有關親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體現(xiàn)著濃濃親情的一篇,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同學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入牧歌式的情景,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同學正處于發(fā)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zhì),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誤導,許多同學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因此,我通過引導同學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質(zhì)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鑒賞;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并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繼續(xù)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煉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借鑒舉輕若重、以小見大的寫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感受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感受課文濃濃的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教學難點:如何組織小組活動,尋找典型詞句,體會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課文深長的意味,初步學會運用‘舉輕若重’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喚起同學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
首先,我請同學講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jīng)歷,喚起同學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這樣導入既與同學交流情感,亦定下課堂基調(diào)。同時以同學現(xiàn)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可鍛煉同學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的溝通。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接著讓同學通過朗讀,整體感悟文本。為了激起同學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同學爭強好勝的心理,以競賽的形式,并且是與老師競賽的形式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同學先推選代表與我進行配樂朗讀比賽,由同學進行評判并歸納出本文的朗讀要求后,再讓同學自由讀課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發(fā)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決的?找出散步的人、時、地、原因。這樣,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同學不知不覺地神游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
三、師生合作,初步發(fā)現(xiàn)
在同學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后,我引導同學把目光投向課文的第一、二節(jié),找出并品味這兩節(jié)中比較“特別”的詞語和句式,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句話,討論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表達?這與習慣上的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為什么在開頭鄭重其事地推出這樣一個鏡頭?這樣,通過比較、討論,歸納出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舉輕若重。同學經(jīng)過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本文用詞、句式的不同尋常,切入到本課的主要目標——通過語言的探究,品味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可進行歸納,幫助同學把對具體內(nèi)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四、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在前面同學自己閱讀、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分四人小組合作,圈畫后面幾節(jié)文字中體現(xiàn)“舉輕若重”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這樣,小組活動,師生互動。然后,每個小組派代表與全班交流,可選擇一個句子或一個詞語。本文運用“舉輕若重”方法的詞語和句式很多。在探討這些詞語時,主要是要分析這些詞語是如何“舉輕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適當引導,同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同學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滲透情感教育。提出“母親和兒子兩人意見不統(tǒng)一,為什么要用‘分歧’這么大的詞?”等問題。同學圍繞問題思考討論、發(fā)表見解,體會意境,逐步領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
在探討中“舉輕若重”的句式時,我注重鍛煉同學尋找關鍵語句理解課文主旨的能力,通過同學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充分體現(xiàn)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如文中體現(xiàn)主旨的一句話:“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边@句話在句式上整散結合,使語言顯得錯落有致,同時也使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的主旨所在,它暗示著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在探討時,我讓同學反復朗讀、品味,鼓勵他們對這句話發(fā)表獨特見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強化發(fā)現(xiàn)
在這里,我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散步》這篇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我出示這三句話讓同學進行比較閱讀。因為討論編者的刪改意圖相對于初一同學有一定難度,我先請同學評價刪改的效果,再揣摩編者的意圖。我盡量讓同學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且放杜鵑林中啼”,因為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平等的,從而養(yǎng)成同學平等審視的意識。
然后,我又努力調(diào)動同學的積累,向課外拓展。指出舉輕若重的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有些能使變得輕松幽默。引導同學聯(lián)想平時生活或閱讀中類似的例子,從而使同學能夠關注生活中的語言。在同學理解運用之后,我進一步點明:語言運用上有舉輕若重,也有舉重若輕。并引導同學舉例分析。最后進行小結:無論是舉輕若重還是舉重若輕,關鍵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得體是前提,在這個基礎上,再追求個性化的表達,形成自己的特色、風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奧時何振梁先生的一席話讓同學課后去仔細品味語言的得體、精妙。
六、比較:驗證發(fā)現(xiàn)
在課文后面有一篇題為《三代》的短文,主題與《散步》相近,又有差異,情節(jié)差別較大,語言風格也各有千秋。可讓同學進行比較閱讀,驗證發(fā)現(xiàn),探討哪個故事更感動?并說說理由。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的,因此鼓勵同學言之成理即可。這項任務如果來不及在課上完成的話,就作為一項研究性的作業(yè),向課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與小結
在反思與小結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先是讓同學聯(lián)系實際談談通過本課學習后的收獲和啟示。設計這樣一個空白點,不僅使同學在回味中對本節(jié)課鞏固了認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同學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后我進行總結,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師生齊唱。這樣,再次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增強同學的情感體驗。
八、作業(yè)布置
我根據(jù)本課的教學重點,布置了兩個作業(yè):
1、老師的建議:大家把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也許會有更多的收獲。 我認為與父母共讀,亦是多角度閱讀的一種形式。也是孩子與成人的一種交流。
2、嘗試用“舉輕若重”的寫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jīng)歷或者值得一寫的“生活細節(jié)”,展現(xiàn)語言魅力,描繪生活之美。引導同學關注生活,品味生活。因為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讀與寫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并使同學做到學以致用。
九、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設計了一個圍著“愛”字的心形,四個人物的位置也做了處理,這些都緊扣住了的主旨。同時,也讓同學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獲得無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設計扣住的重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散步說課稿最新】相關文章:
散步說課稿模板《散步》說課稿06-21
散步說課稿《散步》優(yōu)秀說課稿11-05
散步說課稿09-29
《散步》的說課稿01-16
散步的說課稿01-16
《散步》說課稿06-22
散步說課稿02-05
《散步》說課稿01-18
散步說課稿優(yōu)秀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