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一節(jié)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一節(ji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一節(jié)教學反思1
1、新課標重在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不再注重知識體系的傳承,這就導致教學的著眼點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在本章節(jié)中體現(xiàn)為不交代詳細的分類學知識,而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環(huán)境中分布著不同類群的綠色植物以及這些綠色植物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們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系?紤]到學生對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感性認識不強,我上課前收集到完整的海帶、紫菜和蕨菜等植物體,課堂上展示給看,既讓學生認識到身邊的植物,也讓學生理解各植物類群的結構特點,此外課件中出示的一些植物圖片也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課堂上應關注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課堂內容有不同感受,有的班級由于學生科學素質較好,教學任務完成得又快又好,可以加大課堂容量,增加探究的難度,而有的班級學生的科學素質需要慢慢培養(yǎng),就應該調整教學設計,減少教學目標或降低教學難度,總之,要做到“因班施教”,因材施教。每節(jié)課在不同班級完成情況都會有所差異,這是教師在備課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授課時應該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和目標。
3、本節(jié)課還有以下幾方面可以在下次循環(huán)教學時進行調整:
第一、本課時如果按教材的進度安排,在上課時可能采集不到苔蘚的實物觀察材料,教師可以尋找一些音像資料,或在夏季準備一些實物制成標本備用,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第二、教師在備課時一定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動手的機會,多提供探究活動的情境,以增加學生對生物課的興趣。
第三、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布置學生收集的信息在課堂上未完成交流的,可以在教室的墻上或板報上展出,學生在課間可以隨意觀看,達到交流的目的和效果。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一節(jié)教學反思2
這是我第二次作為新課上這節(jié)課,第一次是用的之前的老教材,而這一次用的是20xx的新人教版。所以上新課之前,我盡量熟讀比較兩本教師教學用書的差別之處,以確保能夠使自己盡量在這次教學過程中,謹遵教材編者的指導思想,達到相關的教學改革水平。
本節(jié)位置是在第三單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中的第一節(jié)《藻類、苔蘚、蕨類植物》。這是七年級的學生初次正式從課本中系統(tǒng)接觸綠色植物,本節(jié)主要是描述這三類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及其生活環(huán)境,以及與人類的關系。考慮到這三類植物與多數(shù)學生的生活經驗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所以上課前總的思路就是盡量避免枯燥單純地講述和死記硬背,而盡可能多的利用當?shù)氐倪@三類植物標本,讓學生觀察、討論。之前學生已經學過生物圈的概念,而這節(jié)課的章題還進一步強調綠色植物存在生物圈中,所以上課的時候,不僅要講清楚綠色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功能等植物學的知識,還應該從生物圈的角度,引導學生在學習這些傳統(tǒng)知識的同時,特別關注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在本節(jié)課中,有無輸導組織是比較這三類植物的其中一個特點,而且之前已經學過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所以用甘蔗莖中富含數(shù)到組織來進行復習導入,通過實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前準備好海帶、葫蘆蘚、腎蕨的實物、放大鏡、培養(yǎng)皿、鑷子等,并且事先派給每個小組的小組長,這個過程要求組織好學生的紀律和次序問題,對教師的引導及組織能力要求較高,否則很多學生都只顧自己去觀察,或者玩放大鏡而沒跟上課堂進度。
關于藻類的學習,讓學生先自學看書,然后用多媒體給出問題,分小組討論。給出的問題以結合教學重點做基礎,結合書中的討論題。從學生的回答情況來看,基本沒有什么問題。接著聯(lián)系生活,魚缸的水長期不換為什么變成綠色,有一部分同學不能回答出來,需要老師作進一步的引導,并且聯(lián)系講解書中給的詩句“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然后用填空的形式,總結苔蘚植物。用詩句導入苔蘚類植物的學習,并且讓小組長把實物拿出來,學生邊觀察邊討論,然后用多媒體給出問題,引導學生自學,教師進一步講解其結構,然后用火力發(fā)電廠旁邊不長苔蘚的例子來聯(lián)系生活,接著填空總結。這一過程,學生能通過自己的觀察得知苔蘚植物已經有了莖葉,但根是假根。同樣的流程用于蕨類的教學,并且指導學生觀察孢子囊,給出孢子是生殖細胞的概念,總結這三類植物都是孢子植物。這樣的教學方式不知道算不算單調。
學習這三類植物的時候,每個小結都是用的填空的方式,然后提問,如果要比較它們的話,最好用什么的形式,學生一般都會想到表格。接著讓學生嘗試自己制作表格來比較。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能列出表格,從生活環(huán)境、形態(tài)結構特點、與人類的關系來比較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老師在這個時候進一步指導學生填好他們自己制作的表格。如果是下一次上課的話,還可以用多媒體來展示其中一兩個同學的表格,這樣不僅可以對照其進行評講,也是對他們的一種肯定。最后在表格的一欄,還可以加上相同點,接著讓學生再自己進行總結。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提升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此時老師也有很大的成就感,充分相信學生,學生能給你一個很大的驚喜。接著教師做最后的總結,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從生活環(huán)境來看,由水生生活到陸地生活,形態(tài)結構由簡單到復雜。這樣學生對整體再深刻認識,并且認識到這是一個進化過程,由低等慢慢到高等。為下一節(jié)的種子植物也做了鋪墊。
回顧這一節(jié)課,主要是想提升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而不再是停留在死記硬背的為了考試這一水平。在教學手段方面,既遵循了傳統(tǒng)的生物實驗教學方法,又結合了多媒體教學,呈現(xiàn)出多元化。在能力培養(yǎng)方面,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交流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養(yǎng)和鍛煉。在參與度方面,以展示交流、小組合作、實驗探究,使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兒,發(fā)揮主體作用。
在以后的課堂上,我希望自己能盡量也以提升學生能力為主導,多倡導這種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節(jié)課讓學生討論的問題,還可以進一步的扣緊教學目標,進一步的修改,讓每一個步驟都為這節(jié)課的高效服務。至于這些植物的實物的準備,建議上課前一天準備即可,盡量保持植物的新鮮。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一節(ji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教學反思04-04
和的加法教學反思02-22
比和比例教學反思02-24
《矛和盾的》教學反思04-18
獅子和兔子教學反思04-18
《獅子和兔子》教學反思04-18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03-27
分米和毫米教學反思04-16
《幾和幾》教學反思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