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1
這個實驗是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一個物理量,是從實驗原理、使用儀器、實驗步驟的安排,記錄數(shù)據、根據數(shù)據得出結果對學生全面地進行實驗能力的訓練的一個重要實驗,對培養(yǎng)實驗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量筒和量杯的結構比較簡單,使用時主要是會認識它們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學生觀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認清它們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對于如何正確使用量筒或量杯測量液體和固體的體積,教材是通過幾幅圖加以說明的。選擇石塊作為測量對象,是因為從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塊的形狀一般都不規(guī)則,必須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測出它的體積,學生測量時會更有興趣些。
教法建議:學生應在教師的引導下,用實驗法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
1、關于實驗原理
實驗前可與學生討論如何利用密度公式來測定物質的密度,需要測出哪些量?用什么辦法和儀器來測量?啟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興趣,搞清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
2、在使用量筒時應注意的問題
。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量筒是實驗室里用來測物體體積的儀器。
。2)知道量筒的構造,學會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認識“ml”表示“毫升”,讀數(shù)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將液體倒入量筒中。
。4)觀察量筒里液面到達的刻度時,視線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觀察時要以凹形的底部為準;若液面呈凸形,觀察時要以凸形的頂部為準。
(5)用量筒(杯)測固體體積的.方法叫排液法。在練習用量筒(或量杯)測液體體積時,兩次的測量應讓同組的兩個同學各測一次。如果分組儀器全部是量筒,應給教師準備一個量杯,讓學生看到實物。觀察量筒時,可就觀察問題提問練習。在視線和凹面相平時,教師應做一個示范動作。滴管是學生第一次使用,也應講清楚如何使用,尤其是要從量筒中取出液體時應怎樣做,讓學生思考一下,最好找學生示范一下。測出的水的體積不要倒回燒杯中,做下一個實驗時用。
3、關于實驗的操作
(1)在測固體的體積時,要讓學生弄明白需要記錄哪些數(shù)據。并把所測得的有關數(shù)據填入數(shù)據表中,再求出石塊的體積和密度。測固體密度最好用燒鍋爐的焦炭,選一些大小形狀均合適的(體積最好在20~40cm3之間),事先要蘸上臘,以防吸水。如果用石塊,一定要求學生用細線栓牢,否則極易砸壞量筒。要講清用排液法測體積的做法和這種方法的適用條件。
第一,這種物質不能溶于這種液體,若溶于這種液體就要換用其他的液體或想其他的解決辦法。
第二,這種物質不能吸收這種液體,若吸收也需要換成其它的液體。因此排液法不是萬能的。
。2)測鹽水的密度時,要讓學生明白鹽水的質量是怎樣得到的,需記錄哪些數(shù)據,并把測得的數(shù)據填在數(shù)據表中,最后求出鹽水密度。測鹽水的密度中鹽水一定要飽和溶液。如果天平不夠精確,系統(tǒng)誤差較大,則應考慮換用其他溶液如硫酸銅溶液等
4、整個實驗過程可有三種處理方法
對基礎較差的班級可采用一個實驗一個實驗領著做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實驗過程容易控制,但不易于每個同學的個性發(fā)展,進度會受些影響。對于中等程度以上的班級可采取先做實驗1、練習用量筒(或量杯)測液體體積,然后把以下的實驗要求、步驟講清楚,讓各組再進行以下的實驗。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加強個別指導。特別要對實驗能力較差的組給予更多的關注,防止這些同學的實驗走過場。為此也就有了第三種方法:在實驗課前可先培養(yǎng)幾名學生骨干,讓他們在實驗課上當教師的小助手,重點幫助一些實驗有困難的同學。
5、實驗進度的安排
因各實驗小組的實驗水平不同,所以實驗進度就不平衡。對實驗進度快的組除了加強檢查他們的操作與數(shù)據外,應給予他們更多的實驗機會,為此教師可事先準備一些蠟塊,讓進度快的組測一下蠟塊的密度。對進度慢的組,可把這一問題作為思考題,把實驗過程寫在實驗報告上。
6、實驗報告
關于實驗報告,最好是讓學生自己寫。應有實驗題目、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包括數(shù)量和規(guī)格)、實驗內容及主要步驟、實驗數(shù)據和結果、還應有實驗日期和同組人。條件較好的學校也可統(tǒng)一印制實驗報告紙,發(fā)給學生使用。實驗記錄的表格最好讓學生參照教材自己設計,教師在這方面也應給予一定的指導。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在學習質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測量質量的基礎上,學習測量物質的密度和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定某個物理量的方法。規(guī)則形狀固體物質的體積可以用刻度尺等測量工具來測量,液態(tài)物質的體積應該使用量筒來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固體物質的體積也可以使用量筒來測量。
怎樣使用量筒?
可在讓學生觀察實物的基礎上,通過閱讀課本“信息快遞”,回答課本中提出的幾個有關問題,并動手操作,學習使用量筒測量液體和不規(guī)則固體體積的方法及注意事項。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技能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注意觀察事物和動腦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嚴謹?shù)目茖W作風。
1、量筒上的單位刻度多是以毫升(mL),也有一些是用立方厘米(cm3)來標度的。
2、與許多測量儀器(學過的電流表、電壓表、天平等)一樣,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測量值。實驗室中常用的有:50mL、100mL、500mL、1000mL等。
3、量筒的分度值也各不相同,根據你測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測物的尺度等因素來選擇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4、視線與液面水平,與刻度線垂直。
5、怎樣用量筒測量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的體積?
不規(guī)則固體物質體積的測量,需用量筒或量杯。這里利用等量占據空間替代的方法。要求學生較好地掌握,有助于后面浮力部分內容的學習。
另外,對于有余力的學生可在此基礎上提出這樣的問題:
1、如果要測量的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過大或無法浸入現(xiàn)有量筒之內,
你有什么辦法測量出它的體積?
可采用“溢杯法”。即,將物體浸入盛滿水的容器內,同時將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讀取的`數(shù)值便是該物體的體積。如果現(xiàn)有量筒一次仍不能盛取溢出的水量,可慢慢將物體浸入,并多次盛接和讀取數(shù)據,最后相加得到物體的體積。2、如何用量筒測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規(guī)則物體(石蠟)的體積?
可采用“懸垂法”。先讀取懸掛重物浸沒于量筒中液體時對應的體積,然后將石蠟和重物系在一起浸入量筒中讀取此時的體積。兩者的差值便是石蠟的體積。
該問題一方面是對量筒使用方法的拓展;另一方面是對學生處理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探究怎樣來測量物質的密度?
我們選擇鹽水和形狀不規(guī)則的石塊為研究對象,具體教學中也可選擇其他種類的液體和固體為研究對象測量其密度。
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數(shù)據記錄表格,用于記錄測量鹽水和石塊(或其他樣品)密度時所用的數(shù)據及所得的結果。注意不要強求一致,關鍵是要讓學生明白需要記錄哪些數(shù)據。讓學生把所測得的有關數(shù)據填入其表格中,并根據測量數(shù)據進行數(shù)據處理,通過物理公式計算,間接得出被測物質的密度值。
從實驗原理、實驗儀器的選取和使用、實驗步驟的設計、數(shù)據的采集、并根據數(shù)據得出結果,這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課本上沒有現(xiàn)成的實驗步驟,而是要求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設計并實際操作,正確地記錄數(shù)據得出結果。由于有上一節(jié)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這一實驗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的探究活動學生是有能力自主完成的。
教學中建議以小組討論形式,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教師不要定些條條框框,這樣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空間,要求學生闡明自己的觀點,同時要清楚說明其理由。這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是十分有意義的。
通過“探究性學習”課題的設計和實施,我們看到,學生首先是非常歡迎這樣的課型,他們覺得既緊張又輕松。在認真討論準備的過程中,給了學生解放思想、發(fā)散思維、提高能力、展示特長的機會,開拓了學生自行探究的空間,滿足了學生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的愿望。本課題的研究,也拓展了老師對學生全面評價的方法和途徑。過去只按分數(shù)高低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好”與“差”,現(xiàn)在通過“研究性學習”,來展示、評價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糾錯能力、動手實驗能力、綜合應用知識能力、配合協(xié)作意識等,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更合理、更客觀,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測量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5篇04-08
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02-15
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11篇03-06
《密度》教學反思04-14
物質分類教學反思06-05
《密度》教學反思15篇02-08
物質的量教學反思03-01
物質分類教學反思04-12
《密度》教學反思(15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