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秦兵馬俑》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秦兵馬俑》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秦兵馬俑》教案1
一、課題:
秦兵馬俑
二、目標:
認識8個生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兵馬俑的神態(tài)與氣勢,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三、重點:
聯(lián)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中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1、談你所知道的被稱為歷史文物的遺跡有哪些?
2、我們知道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舉世無雙的珍貴歷史文物,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珍貴在哪呢?
3、播放秦兵馬俑坑視頻,讓學生感受其規(guī)模的宏大。
。ǘ┏醪礁兄私庵饕獌热。
1、課文從兩個方面向我們作了介紹,還記得是哪兩個方面嗎?生回答。(板書: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形象鮮明)
2、討論交流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ㄈ├首x練習。速讀6————10自然段。
1、計時讀文,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讀完該段并說出主要內容。
2、同桌之間計時讀文比賽。
3、速讀全文看誰最快。
。ㄋ模┰俅巫x文。
1、找出文中聯(lián)想和想象的部分,畫出帶有“好像”詞語的句子,再讀一讀。躍躍欲試惟妙惟肖鳥瞰
2、理清文章思路。
。ㄎ澹┛偨Y延伸。
1、總結:正因為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所以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更重要的是,它通過塑造一個個鮮活的兵馬俑,模擬軍陣的排列,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所以說,不看兵馬俑就不算真正到過中國,兵馬俑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世界人類文代的共同寶貴財富。
2、延伸:同學們,學了課文,你對秦兵馬俑又有怎樣感受?還有哪些感興趣的`方面呢?
生談自己學文后的感受,提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師提供網(wǎng)站,供學生課后開展學習、交流。
3、結束語:同學們,秦兵馬俑是我們的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歷史遺產(chǎn),值得我們去了解、去研究。關于秦兵馬俑,還有許多未解的謎等待我們去探索、發(fā)現(xiàn),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后繼續(xù)開展研究。
《秦兵馬俑》教案2
一、引導質疑
1、師: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苯裉欤覀児餐瑢W習《秦兵馬俑》這一課,學習一些質疑的本領。大家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為了提高質疑的質量和課堂學習效率,老師建議大家圍繞課題、課題前的導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質疑。請大家再一次朗讀課文,準備提出自己的疑問。
2、學生質疑,老師簡要在黑板邊板書,如:
秦兵馬俑在哪里?是什么樣的?為什么被稱為“世界第八奇跡”?是怎么制成的?是怎么被發(fā)現(xiàn)的?兵馬俑有哪些特點?課文是怎樣描述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
3、師生梳理問題,將問題分作三大類:閱讀課文解決類,查閱資料解決類,正在探索研究類。簡單的枝節(jié)性問題當即解決,師生共同確定重點問題:秦兵馬俑為什么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4、師生交流解決問題的辦法與過程:邊讀課文邊勾劃、批注;查閱相關資料、圖片;先自己閱讀思考再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
二、自主探“疑”
1、自由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朗讀,難讀詞句生生互教或請教老師,特別是文中的四字詞語與生字要讀正確。
2、學生獨立默讀思考、批注、查閱資料。
3、按合作小組討論交流:一人組織,依次發(fā)言,共同歸納在全班發(fā)言的要點與理由?梢赃m當作一點兒淺顯的記錄。
三、全班研“疑”。
在學生或小組代表匯報發(fā)言的過程中,教師結合以下要點采用行之有效、豐富多彩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與感受,相機滲透相關資料,指導有感情朗讀。
▲因為“它舉世無雙,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
老師相機出示1978年前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參觀后的贊言:“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fā)現(xiàn),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國。”
▲因為“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xiàn)了秦軍雄兵百萬、戰(zhàn)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相機理解“乘”的含義,簡介秦始皇陵彩繪銅車馬。
▲因為“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絕無僅有”。
這是引導理解感悟的重點?梢越Y合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從數(shù)字中,從比照周圍事物中感受“規(guī)模宏大”。
感悟“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可以把觀察圖片,朗讀課文,想像神態(tài)與動作,照樣子模擬形象結合起來,如兩人一組,一人讀句段,一人模擬神態(tài)與動作,并在班上適當展示與評議,在模擬表演與評議中形象地理解詞句,感悟課文。
四、暢談感受
教師扮演“記者”,走入學生--“游客”中,采訪“游客”,如可問:秦兵馬俑給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參觀”了秦兵馬俑,你最想說什么?有一批外國游客想到中國來參觀游玩,你能向他們簡要介紹一下秦兵馬俑嗎?
五、小結收獲
1、師生小結學習過程與收獲,齊誦與質疑有關的古代格言、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提出新的疑問,課后去探究。如果老師能提供思路有關資料,老師要適時提供給學生。
2、自主積累喜歡的詞句:有感情讀一讀,再抄一抄。
《秦兵馬俑》教案3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
2、課時:1
3、學生課前準備:
A、課前利用各種途徑搜集秦兵馬俑的資料。
B、預習課文,作批注
4、教師課前準備:
A、準備有關秦兵馬俑的文字和視頻資料
B、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3、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作者是如何寫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制作技術,怎樣表現(xiàn)兵馬俑眾多的`類型和鮮明的個性。
【教材分析】
《秦兵馬俑》,是一篇狀物類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再現(xiàn)了中華民族一段強盛輝煌的歷史。文章不僅采用了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事物的方法,而且展開了豐富合理的想象,從而把秦兵馬俑的特點及當時秦朝的強盛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整合內容】
語文主題叢書
網(wǎng)上兵馬俑視頻和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伴鈴聲齊誦《增廣賢文》節(jié)選
一、導課
1、觀賞秦兵馬俑錄像
學生看后談初步印象
2、提問: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介紹秦兵馬俑的? 學生答規(guī)模宏大和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二、出示自學提示,學生自學。
1、出示自學提示
A、秦兵馬俑是怎樣的“規(guī)模宏大”呢?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B、課文寫了哪些類型的兵馬俑?它們有什么樣的鮮明個性? 先自學再小組交流。
2、學生自己讀課文,學習思考,教師巡視學習情況。
三、全班交流,感悟并指導朗讀課文
1、組織學生交流,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
讓學生感受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這一特點
2、作者在具體描述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時,用了什么表達方法?
3、交流課文寫了哪些類型的兵馬俑?它們有什么樣的鮮明個性?
學生交流,師隨機點撥,學生說到哪種類型就談哪種。中間穿插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指導有感情朗讀、感悟、體驗,具體理解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4、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列數(shù)字,作比較)
5、學生交流。
6、再瀏覽全文,課文在寫法上還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找出:總分總 過渡段
7、學完這篇課文,你想說點什么?
四、我來寫
1、用上兩種以上說明方法,說明一種事物的特點。
2、寫下來,并交流。
3、修改。
五、拓展閱讀
1、補充 秦兵馬俑文字資料
2、學生讀后談收獲
六、教師簡單小結并布置作業(yè)
1、將本節(jié)課的片段完成并修改;
2、搜集閱讀秦兵馬俑的其它資料和埃及金字塔的相關資料。
七、板書設計
秦兵馬俑 規(guī)模宏大 類型眾多 個性鮮明
絕無僅有
【教學反思】
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讓孩子們的注意力更集中,對秦兵馬俑的理解更為深入。視頻讓孩子們仿佛身臨其境般感覺到了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看到了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秦兵馬俑》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認識3個綠線內的字,掌握多音字“乘”的讀音。理解并積累“舉世無雙、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神態(tài)自若、躍躍欲試、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絕無僅有”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交流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層次。
3、能聯(lián)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記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交流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層次。
難點:能聯(lián)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
三、前置性學習活動
預習課文,自學生字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認識——自主閱讀整體把握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通過課前預習我們知道本單元的主題為“世界各地”,在本單元,有中國西安的“秦兵馬俑”,“埃及的金字塔”和被稱為“音樂之都”的維也納。你最想去哪里?
2、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想先去中國西安的“秦兵馬俑”,有沒有和我站在一
邊的?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痹蹅兿葋砹私庖幌滤。它一出世,就被譽為“世界的第八大奇跡”,它是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的秦兵馬俑。
(1)課件展示秦兵馬俑圖片。
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相機引導學生積累成語:規(guī)模宏大、氣勢恢宏、神態(tài)各異、個性鮮明、惟妙惟肖)
(2)1979年,法國前總統(tǒng)希拉克在參觀秦兵馬俑后,感嘆道:“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fā)現(xiàn),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秦兵馬俑,不算真
正到中國。”秦兵馬俑到底有著怎樣的魅力,讓人們發(fā)出這樣的贊美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秦兵馬俑,一起去感受它,一起去贊美它!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解釋課題。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的或是陶制的偶像,多為人形或獸形。
秦兵馬俑:是給秦始皇陪葬用的,制成隊伍官兵、戰(zhàn)刀、戰(zhàn)馬的陶俑。
《秦兵馬俑》教案5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國標版語文第十冊第13課的《秦兵馬俑》。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狀物類的散文,課文從兩方面詳盡而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而且深深地體會到字里行間洋溢著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學情分析。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tài),激發(fā)民族自豪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教學中如果想僅僅通過課文的語言材料讓學生來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似乎有點難度。因為,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chǎn)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太遠,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秘感之外,也讓學生對于它的理解與想象產(chǎn)生了很大的難度。采用課件能拉近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讓秦兵馬俑似乎一下子處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就充分運用了課件來組織學生學習課文,感悟語言,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目標。
本篇課文共分兩教時教學,我所執(zhí)教的是第二課時。根據(jù)本篇課文的類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教學的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精讀課文第3——11小節(jié),理解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
2、過程與方法。利用課件資料,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解讀,理解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重難點。
學習課文第二段,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理解“舉世無雙”的含義,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五、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復習導入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從整體入手,請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加深學生對本篇課文的總體印象,然后再順理成章地導入今天的新課。
導入新課
1、在上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秦兵馬俑》,領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的魅力,那么你用一個詞語說說秦兵馬俑給你留下的印象嗎?(規(guī)模宏大)
2、“宏大”往往給我們的是一股蕩氣回腸的氣勢,一種粗狂豪邁的氣概。作為一項人間奇跡,光有恢宏的氣勢還不夠,必然還有一些重要的元素,會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3----10自然段。
。ǘ、精讀課文第3——10自然段。
課文的3——10小節(jié)是本課時教的重點,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但秦兵馬俑所處的時代畢竟離學生已經(jīng)久遠,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并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去觸摸那段凝重的歷史,去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首先就要使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首先播放了一段錄象,讓震撼人心的畫面及鏗鏘有力的音樂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靈,帶領他們穿越時空的遂道,去親身感受秦兵馬俑的魅力。事實證明,在那撼人心魄的音樂中,學生全神貫注,一個個目不斜視,緊盯著大屏幕。此時無聲勝有聲,一下子將兩千年前的那段歷史拉到了學生的眼前。此時,對于課文學生已經(jīng)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再讓學生翻開課本,去字里行間細細品味,感受秦兵馬俑眾多的類型及鮮明的形象,無疑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賞完錄象之后,我首先請學生說說這幾小節(jié)主要寫了什么?然后提供充裕的時間讓他們反復地讀課文,找一找,秦兵馬俑以怎樣鮮明的形象吸引著中外的游客,同時,老師以大屏幕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圖片,要求學生在自讀、理解的基礎上,圖文對照,選擇自己喜歡的、形象最鮮明的2——3種兵馬俑進行細細地研究,從字里行間去品味它鮮明的個性。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還特意要求學生在書上圈圈畫畫,或者將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寫下來。
在學生匯報交流的時候,我始終抓住一個評價原則——理解各種兵馬俑的類型特點,并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在此基礎上,相機指導學生朗讀,通過讀,把自己的理解表現(xiàn)出來。
引讀課文的第10小節(jié),并追問學生:“你從中還讀懂了什么?”讓學生用“有的……有的……”練習說話,讓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去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到秦兵馬俑的惟妙惟肖,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
三、學習第11小節(jié)。
這一段,我以讀代講,讓學生讀后再說說自己的體會,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進一步展示課件,著重理解“絕無僅有”這個詞,以此來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那種舉世無雙的創(chuàng)造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總結課文、課后延伸。
學生對于兵馬俑的探究興趣不能局限于課堂,而應將這種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外。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拓展訓練:課后繼續(xù)上網(wǎng)收集有關兵馬俑的資料,繼續(xù)進行探究,增強民族自豪感。這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利用提供的網(wǎng)絡,積極為自己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資源背景,從而使學生不斷地完成新知的建構過程,自覺地養(yǎng)成信息的“獲取——內化——提升——再獲取”的習慣。
綜上所述,我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課件,集中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和自主性,讓他們在主動、互動、創(chuàng)造性的語文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終實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五、教學媒體運用的說明
1、錄象音樂給學生提供直觀的感受,使他們對秦兵馬俑有個初步的印象。
2、將軍俑、武士俑等圖片、錄像能讓學生直觀了解不同兵馬俑的特征。
3、提供一些兵馬俑網(wǎng)站,讓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去網(wǎng)上查閱搜集資料。
《秦兵馬俑》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8個生字詞。
2、了解課文大意,體會課文的思想內涵。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馬俑的神態(tài)與氣勢,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搜索資料探究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教學過程
。ㄒ唬┱n件導入,展示課題,啟發(fā)談話。
邊放課件(片頭)教師邊導入: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是我國的珍貴歷史文物,請大家談一談你知道的有關秦兵馬俑的資料。
展示課件背景資料,師生欣賞。
師:欣賞以后,誰能講講秦兵馬俑給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生1:很神奇。
生2:令人難以相信。
生3:規(guī)模宏大
……
(教師相機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分析
1、規(guī)模宏大,體現(xiàn)在哪個自然段中。
生:第二自然段。
2、除了規(guī)模宏大,兵馬俑還有哪些特點?在哪個自然段中進行了總結?
生: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第三自然段。引導認識過渡段及作用。
(三)自主探究學習課文
1、出示自學的要求:
。1)先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讀一讀。
。2)再自讀課文,抓住“規(guī)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一下,哪些詞句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3)再輕聲讀課文內容,說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四人小組完成填表。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四人小組互相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學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
3、討論交流
(1)、指名學生說出各種類型兵馬俑所在的段及特點,并談談體會。
。2)、指名學生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兵馬俑,談談自己研究的收獲。
。ㄋ模┢纷x課文
1、我們知道了描寫的各種兵俑類型眾多,那么仔細看,又會怎樣呢?
展示課件神態(tài)各異的兵俑。
2、用課件播放各種神態(tài)的兵馬俑,教師配樂講解。
3、學生自由練習讀第9自然段。
4、開展讀書比賽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
5、知識點練習:“有的……有的……有的……”體會。
。ㄎ澹┛偨Y全文,拓展延伸。
1、展示問題:秦軍為什么如此強大?能結合課文內容及課后學習談一談嗎?
2、學生發(fā)言,引導并展示軍陣圖。
。┳鳂I(yè)
1、課后登陸秦始皇陵博物館網(wǎng)站,作更深入研究。
《秦兵馬俑》教案7
一、說教材
《秦兵馬俑》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說明文。同《埃及的金字塔》《音樂之都維也納》同屬第四單元。課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基于課文的特點,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編寫意圖及本班學生學情,我擬訂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能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兵馬俑的神態(tài)與氣勢。
2、理解并體會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3、感受祖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體會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與狼共舞方顯英雄本色,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學生“敢為天下先”的品質尤為重要,借鑒竇桂梅老師“主題教學”的模式,我把感受秦始皇“橫掃六國、一統(tǒng)天下”、“敢為天下先”的英雄氣概作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1、直觀演示法:為了突出教學重點,我制作了多媒體課件,為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兵馬俑的特點和有效進行學生、文本、教師對話提供了平臺。
2、啟發(fā)式教學法:新課標指出,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啟發(fā)者、引導者,因此我在教學中采用啟發(fā)與指導學生感情朗讀的方法讓學生感悟課文內容。
三、說學法
1、讀中感悟法!伴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虼耍趯W生理解兵馬俑的特點時,我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自主感悟。
2、合作探究法: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了讓學生更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與體會兵馬俑個性鮮明的特點,我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去體驗。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1、簡介背景,導入課內。
課始,我以旅游作為話題,由學生熟悉的話題過渡到兵馬俑,(教師板書課題),通過對背景的'介紹,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抓住過渡,感悟重點。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了課文后,我讓學生說出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感受。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設計,教師沒有牽著學生的鼻子走,體現(xiàn)了個性化閱讀的理念。
3、學習“規(guī)模宏大”部分。
在感受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時,我抓住具體的詞句進行指導朗讀,并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列數(shù)字、作比較、舉例子。在感受的過程中,教師只向學生提出了讀好句子的要求,這樣不僅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學生的朗讀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4、學習“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部分。
我讓學生讀出自己最感興趣了一種類型來,并出示具體的兵馬俑圖片進行指導朗讀。這樣尊重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地位。
在感受兵馬俑“個性鮮明”特點時,我利用省略號巧妙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練習的愿望,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的理念。
5、學習首尾,體驗情感。
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我通過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首位段落和觀看影像資料,讓學生感受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與智慧,領略了秦始皇“敢為天下先”的英雄氣概,形成了敢于張揚個性的人生觀。這樣不僅突破了教學難點,也體現(xiàn)了竇桂梅老師“主題教學”的理念。
6、課外拓展。
語文教學應注重課堂的延伸與拓展,體現(xiàn)生活處處有語文,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語文的愿望和習慣。為此,我設計了兩個有選擇性的拓展練習。
總之,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語言文字的基本訓練和學生的閱讀感悟相結合,注重了學生讀寫基本技能與語文實踐能力相融合,注重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采用主題教學的模式,培養(yǎng)了學生“敢為天下先”的個性品質。
《秦兵馬俑》教案8
【教學目標】
。、認識8個生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像兵馬俑的神態(tài)與氣勢,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與各種兵俑的神態(tài),使學生初步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揭題
導入:
同學們,法國前總統(tǒng)希拉克參觀了位于西安臨潼的兵馬俑后感慨: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國。今天,我們也去參觀一下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
。、課件播放圖片:
說說你看了圖后有什么感受?
2、帶著你的`這種感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題。
二、初讀全文,了解大意
。、快速閱讀全文,想想全文主要介紹了兵馬俑的什么?找找哪一段是對全文內容的概括。
。、學生匯報:
出示第3段:
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指名讀:
說說宏大,鮮明的意思。
。ê甏螅壕薮,宏偉。鮮明:鮮活。)
三、研讀主要內容
1、課文哪里介紹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哪幾段介紹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學生匯報。
。、過渡:
讓我們先睹為快,一起走進兵馬俑,去仔細看看這些神態(tài)各異的兵馬俑吧!老師這里有個要求:
(出示課件)
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4~8小節(jié)。
思:想想這幾段共介紹了幾種兵馬俑?
議:向同桌說說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種?為什么?
4、交流匯報:
⑴ 將軍俑:說說自己對將軍俑的印象。
隨機理解:身材魁梧,昂首挺胸。
、 武士俑、騎兵俑:說說自己的感受。
、 陶馬:指名讀。
閉上眼睛,你仿佛看見了什么?用鼻子聞一聞,你似乎又聞到了什么?
。、小結:
對呀,那一匹匹戰(zhàn)馬,似乎讓我們聞到了濃濃的硝煙味。讓咱捫連起來讀讀這句話。
6、古代的工匠們把一個個兵馬俑制作得像真的一樣,作者又寫得如此栩栩如生,那同學們也要讀得活靈活現(xiàn)。全班齊讀4~8小節(jié)。
7、哪里看出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相機理解:鳥瞰,統(tǒng)率,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糜。
師:當我們站在巨大的兵馬俑坑前,放眼一覽那威武軍陣時,都會為之驚嘆!你能讀出自己的這種情感嗎?
。浮R讀第二段。
過渡:從你們的朗讀中我仿佛看到了兩千年前的古代大軍陣,他們軍容嚴整,氣勢雄偉。
。úシ跑婈牷鞈(zhàn)聲音)
。埂斈阏驹诰薮蟮谋R俑坑前,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兵馬俑如此威武雄偉,你心中最想說什么?
四、總結
1、是啊,這一行行的金戈鐵馬是我們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文明的象征!當我們面對著這些古老而又雄壯的建筑時,不禁讓我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是那么自豪!那么驕傲!
。病⒊鍪荆
世界的奇跡,民族的驕傲。
。、齊讀李光耀先生的這句話。
《秦兵馬俑》教案9
●教材簡說
《秦兵馬俑》是人教版義教課程實驗教材第七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詳盡地介紹了秦兵馬俑宏大的規(guī)模、眾多的類型和他們各異的神態(tài)、特有的氣勢。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贊美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積累“舉世無雙”、“享譽世界”“規(guī)模宏大”、“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神態(tài)自若”“躍躍欲試”、“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類型和特點,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搜集并應用相關信息資料的興趣和習慣。
●預設流程
流程說明:本教學設計以放學生獨立走入文本——以原有認知經(jīng)驗為基礎,結合自己所搜集的`相關信息資料自讀發(fā)現(xiàn)、自讀體悟、自讀品味,相互合作為主,老師只在學生探讀疑難處、讀悟重點處和讀品關鍵處給予引導與點撥。
一、以預習為起點,讓學生暢談預讀的感受。
1、了解學情,研讀課題。
從了解學生預習情況入手,營造初讀交流的氛圍:從你們的眼睛和神情看,預讀了課文19課《秦兵馬俑》(板書課題),一定有很多話要說,是這樣的嗎?
先引導學生讀題(可相機出示掛圖),并讓學生說出對課題的理解(注意弄清“俑”的意思),再交流預讀的突出感受。
2、暢談感受,板書詞語。
在交流感受時,可讓學生板出自己概括的重點詞語,如:舉世無雙、享譽世界、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世界第八大奇跡”等。從整體上基本把握課文。
老師在學生充分暢談的基礎上因勢點化,抓住“舉世無雙”“世界第八大奇跡”等相關詞語切入,引學生自主探讀課文。
3、從讀強化,檢查識字?捎蒙制私獠㈧柟套R認。檢查中,注意引導學生對多筆畫字(如“瞰”、“率”、“靡”、“魁”)辨形認讀,要求讀正確。
二、以自讀為重點,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精彩。
1、讀出理解(重在讀懂):鼓勵學生選用自己最得意的方式讀書,并提示學生用好工具書和相關資料、圖片與信息讀懂課文,注意發(fā)現(xiàn)并積極向自己提出問題。在充分自讀中主動找同學交流互助。
2、讀出見解(重在品味):點撥學生在讀中注意圖文結合,并在自己認為印象深刻和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處多讀多品多想,對精妙的詞句要讀出自己的見解與發(fā)現(xiàn)。如“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保ㄟ@句話是承上啟下句、概括了課文主要內容、其中三個詞點出了秦兵馬俑的突出特點);又如第9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再如“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敝械摹敖^無僅有”等。
3、讀出心聲(重在體驗):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用聲音讀出自己的驚奇,用情感讀出自己的贊嘆。找伙伴讀,互評互促,入情入境。
4、調整板書(整體構建):從總體感受入手,老師和學生一起將板書進行調整?上葘ⅰ芭e世無雙”、“享譽世界”、“絕無僅有”等重點詞重調于課題下面,再將“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板開(或橫板或豎板),再讓學生歸類調整詞語。重在強化學生對秦兵馬俑特點的把握和對美的語言的感受。
三、以展讀為焦點,讓學生直抒心中的自豪。
1、自由選擇,盡情誦讀。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學生想讀哪段就讀哪段。讀中注意引導學生精要地進行體驗式點評(即評、讀、悟、想相融合):聽出了什么味道?還有想讀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嗎(主要指向重點詞句)?讓學生充分參與:我認為他讀得不夠氣勢,請聽我讀這句話!這兩個詞突出了……的威武,我覺得語氣可讀得更突出一些,等等。
讀中圖文結合,多形式互動結合,同時注意觀照黑板上的板書。
第二自然段注意讀出兵馬俑宏大的氣勢;第四——八自然段主要讀出各俑不同特點的威武、敏捷與勇猛;第七自然段重點抓住幾個排比句,讀出品評的韻味,讀出入境的想象。首尾段則要充分讀出自己的贊美、驚嘆與自豪。
。ㄈ绻麑W生選擇以解說形式展示,更要鼓勵。)
2、自主積累,主動延伸。一是讀背自己最喜歡的句段和摘抄好的詞句;二是準備以導游形式,將課文(或某一內容)編成導游詞,結合搜集到的兵馬俑的圖片或音像資料,回家后向家里鄰里等周圍人介紹兵馬俑。
《秦兵馬俑》教案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8個,兩條綠線中的7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lián)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
4、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抓住過渡句統(tǒng)領全文的結構和內容。
課前準備:兵馬俑資料的.搜集。
教學時間:二教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東30千米的臨潼。秦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讓我們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國看一看吧!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讀準字音,勾劃新詞,理解詞意。
2、思考:秦兵馬給你留下什么印象?(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3、指名交流。
三、精讀第二段。
1、指名朗讀,課文從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三個俑坑的總面積和兵馬俑的數(shù)量;一號坑的長、寬、面積和兵馬俑的數(shù)量)
2、為了說明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課文的語言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列舉了大量的數(shù)據(jù),增強直面感受)
3、說說游人們看到如此規(guī)模宏大的秦兵馬俑會有什么感受?(走進大廳,人們無不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制作工藝所折服)
(1)這是什么句?(雙重否定句)
。2)換一種說法。
走進大廳,所有的人都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制作工藝所折服。
走進大廳,人們怎能不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制作工藝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
四、指導寫字。
1、老師示范。
2、學生描紅。
五、布置作業(yè)。
抄寫詞語 感情朗讀課文。
《秦兵馬俑》教案11
教材分析:
《秦兵馬俑》這篇課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狀物類的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和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
教學目標:
1、以讀作為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主線,力求讓學生“以讀求悟,讀中見悟”。
2、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及認知水平,即關注學生閱讀“期待視野”。
3、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詞語解釋:
魁梧:(身材)強壯高大。
舉世無雙:人世間沒有第二個。形容極其稀有。
所向披靡:所向,指風吹到的地方;披靡,草木隨風倒伏的樣子比喻力量所達到之處,敵人望風潰散或一切障礙皆被清除。
昂首挺胸:仰著頭,挺著胸。形容堅定英勇的樣子。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著什么思的?
惟妙惟肖: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傳神。
自學提示:
課文著重表達介紹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和類型眾多這兩個方面的內容,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激發(fā)起讀者的民族自豪感。
本文介紹的重中之重還是類型和個性,因為這才能真正體現(xiàn)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體現(xiàn)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雕塑藝術。
課文語言生動,描寫細致。作者對兵馬俑的外觀形象都進行了極生動的描繪,尤其是捕捉住了兵馬俑的神態(tài),描寫得栩栩如生。多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語言運用準確、生動。
閱讀思考:
1、這篇課文從哪兩個方面介紹了兵馬俑,這兩個方面是通過哪句話連接起來的?
2、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反映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3、課文那幾節(jié)來寫秦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具體用了哪些詞語來描寫各種類型的兵馬俑的?
4、人們看到如此規(guī)模宏大的秦兵馬俑會有什么感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觀看錄像。
1、教師先導入: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它惟妙惟肖的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的再現(xiàn)了秦軍雄兵百萬、戰(zhàn)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2、教師提出要求:同學們想不想到西安的臨潼領略一下兵馬俑的風采?請同學們在觀看錄像時注意觀察,認真思考,看完后我要請你談談觀看錄像的感受。
自評:在播放錄像之前教師提要求,學生就能有目的地觀看錄像,這才能有的放矢,真正起到多媒體的'作用,而不是為了放錄像而放錄像。
3、教師播放課件: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學生觀看。[設計意圖:在揭示課題的同時,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繼續(xù)探究的欲望。]
自評: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利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資源,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和想象世界,將學生帶入秦兵馬俑的宏偉的情境中,二、落實重點,合作交流。
1、學習“規(guī)模宏大”。先讓學生交流看錄像的感受。再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的語句?梢孕〗M交流討論。[設計意圖: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大膽充分的與同學交流,能進一步的為自主學習引路搭橋。在合作的氛圍中,來自他人的信息為自己所吸收,各自生成自己的知識和認識,整個合作過程就會迸發(fā)創(chuàng)造的火花。]接著學生讀書交流,在書上圈圈畫畫。再發(fā)表意見,學生補充,更正。
2、指導學生讀書,教師指導學生評價。對于學生的朗讀,教師暫不評價,而由學生評議。
自評:心理學家認為,延遲評價往往能促進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而過早的評價,無論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都會抑制學生的靈感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對學生的評價,證明學已把自己融入到課堂中自主學習。
3、學生再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讀出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教師點撥。
4、學習“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一段具體描繪了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是課文精讀的重點。教學時,先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哪些類型的兵馬俑,他們有什么鮮明的個性?學生用筆劃出后,指導學生交流討論,然后引導學生扣住重點詞語體會各種類型兵馬俑。學生感受到兵馬俑的不同類型各具特色,了解每一類兵馬俑都制作精湛,堪稱是精巧的工藝品。學生自由朗讀,挑選自己最喜歡的章節(jié)朗讀,再比一比誰讀得好。[設計意圖: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既是理解課文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強語感,發(fā)展語感,由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的喜好不同,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車兵俑等特點不同,各有各的可愛之處,學生的選擇就會有所不同,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讓他們自主選擇,把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寬松民主的氣氛中生動活潑地發(fā)展。]
5、學習“個性鮮明”一段時,由于第十節(jié)語言優(yōu)美,條理清楚,描寫細致,栩栩如生的再現(xiàn)了兵馬俑的各異的神態(tài),所以可以把這一節(jié)全放手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體會、表演、朗讀、感悟。讓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進行小組合作體會兵馬俑的神態(tài)各異,可以讀,可以演,可以說,可以畫,學習小組自由選擇,充分準備,上臺匯報時以小組為單位,發(fā)揮小組的凝聚力,表現(xiàn)組員的聰明才智,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兵馬俑的神態(tài)各異。[設計意圖:這樣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自由發(fā)揮,個個參與學習,人人奉獻思維結果。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發(fā)散學生思維,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預感,既豐富了課文內容,有培養(yǎng)了思維的廣闊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
6、學生匯報交流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第十節(jié)總分的結構說一段話,這一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訓練學生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出一個總起句讓學生說,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命題,學生可以自設話題,就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樂說,教師指導學生會說,及時鼓勵贊賞,讓學生體驗成功,張揚個性,為學生個性發(fā)展提供更為自由、舒展的平臺。
自評: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僅在理解,還要學會運用,從言語的內化、組織到言語的生成表達是一個思維訓練的過程,也是語言訓練的過程。
三、整體把握,總結全文。
課文學完了,可以安排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假設學生是西安臨潼人,要歡迎國內外的游客參觀兵馬俑,作為導游怎樣設計導游詞呢?讓學生抓住一點來說,如“規(guī)模宏大”、 “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并注意到導游先生或導游小姐的身份,注意語言的個性特點。[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鮮活的情景,從課堂上的學生到導游的身份的轉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
自評:學生自編自演,利用課本資源,突破了教學內容的單一性,讓學生自主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語文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四、布置任務,課外延伸
教師布置這樣的任務,請學生或上網(wǎng),或上圖書館,或實地采訪,查找兵馬俑的有關資料,準備下一節(jié)課的新聞發(fā)布會。
《秦兵馬俑》教案12
一、教學方法的探究
1.關于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師生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在共同活動中所采用的行為或者操作體系。其中既包括教的方法、學的方法,還包括師生行為活動的順序。
學方法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選用合理的、優(yōu)良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學生正確的領會和掌握教材內容,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2.教學無定法
教學方法是在長期的美術教學實踐中積累和發(fā)展起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學方法也就隨之改變,因人而異,具有多樣性。其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們不能孤立地判斷,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或者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的優(yōu)或者不優(yōu)。美國學者G.O羅格就認為“成功的教學方法不止一種,所有良好的教學均是情境性的,因視學生的不同而異”。
二、小學美術欣賞課的探究
1.小學美術欣賞課的認識
多年對美術教育的不斷探究,我們逐漸認識到,美術學習并非一種單純的學習形式。它涉及到創(chuàng)造美術形式的能力,培養(yǎng)將美術理解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的能力?梢蚤_拓學生的藝術視野,擴大知識面;提高感受美和鑒賞美的能力;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養(yǎng)水平。
2.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方法的問題
長期以來,美術教師都是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講授法,可以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美術知識,但遺憾的是在我們實際的課堂中,教師缺乏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學生聽講的能力,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受到壓抑,甚至形成一講到底的“滿堂灌”“一言堂”?上攵,學生一則對欣賞課毫無興趣,二則學生的語言必然匱乏,面對藝術品,要么無話可說,要么用“喜歡、好看、漂亮”幾個詞涵蓋各種復雜的感受。語言到此為止,只停留在簡單的判斷上,對作品的主題、背景、文化、歷史等方面均沒有做出反映,這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美術知識、美術技能的掌握。
三、觀摩課例,探討小學美術欣賞課的新方法
1.課堂實錄
如在《珍愛國寶――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課中,教師首先選用《英雄》中的插曲,讓學生在聽覺的角度去感受一下氣勢雄宏的宏大氣勢,并以一句平和的日常語言:“在音樂中你聽到了什么?”讓學生談自己的聽覺感受,孩子自然而然就說出了“宏偉”、“浩大”、“壯觀”等場面描述性的詞語,而非教師直接告知。這種切身的感受,較之前苦口婆心地講幾分鐘更讓學生易于接受且長時間印象深刻。
課堂第二環(huán)節(jié),教師出具了一個秦俑的頭像(仿制品),讓孩子們用手觸摸,觸覺神經(jīng)告訴每一個接觸藝術品的孩子,它的雕刻是多么地細致入微、傳神入畫。這就為后面教師分析講解秦俑的寫實性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在課堂的重點欣賞部分,師生的欣賞語言更是超向專業(yè)化、感情化。如在欣賞秦俑的發(fā)式、動作、表情時,教師引導“官于兵的差異在什么地方呢?”“他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這些類似閑聊的語言,讓孩子們的語言文字一下子都打開了:“將軍俑表情沉穩(wěn)”、“士卒俑都會穿有精美的盔甲”、“跪身俑的神情很專注”、“這個俑它的眼神似乎陷入了沉思,戰(zhàn)事之余,他也許是在想念他遠方的親人”、“軍吏俑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薄共蛔〉膶W生發(fā)言,很專業(yè)、很人性化、很讓人羨慕!“想不想體會一下他們的狀態(tài)?”師進一步引導。教師引導學生做秦俑的四種動作,進一步感受、體會各種秦俑之間的差異。反映了秦朝時高超的寫實技法。“最后,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來一次整體的欣賞”,教師利用幻燈片播放秦陵,深化學生的感受!斑@些都是勞動人們的結晶,是我們的驕傲。面對它,我們應該怎么樣?”教師的引導。“我們應該好的保它”“它是我們民族的象征”“它反映了我們國家輝煌的一段歷史”“我們應該珍愛它,制定合理的`保護措施”“我們應該讓它走向世界,讓全世界的人都來分享我們的成果,分享我們的喜悅!庇质且环錆M愛心、充滿童真的“會”。
本節(jié)美術欣賞課中切實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進行作品的藝術分析的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問,發(fā)表個人的見解,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充滿兒童欣賞的趣味性。
2.新的教學方法的探究
(1)情感思維體驗法。怎樣才能在小學美術欣賞課中發(fā)揮情感思維的作用呢?從教學實錄可以看出,教師主要從以情感受、以情體驗、以情評價三方面去操作。在課堂的開始階段,教師以《英雄》中的插曲,讓學生從聽覺的角度去感受宏大的氣勢,并讓學生談自己的聽覺感受,自己表達感受;課堂第二環(huán)節(jié),出具了一個秦俑的頭像(仿制品),讓孩子們用手觸摸,觸覺神經(jīng)讓學生感受此件雕刻是多么地細致入微、傳神入畫;在課堂的重點欣賞部分,教師的語言引導“官于兵的差異在什么地方呢?“他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心靈的體驗,換位反思;“想不想體會一下他們的狀態(tài)?”,教師引導學生做秦俑的四種動作,進一步感受、體會各種秦俑之間的差異,通過模仿,運動神經(jīng)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印象,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的參與,體驗秦始皇陵兵馬俑氣勢雄宏的宏大氣勢。
(2)互動交流談話法;咏涣髡勗挿ǖ膬(yōu)點在于便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喚起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小學美術欣賞課,要上的受學生歡迎,除了要讓學生前期預習(如查資料等途徑了解作品、解釋作品主題、歷史背景、探討畫家透過作品所要表達的觀念),教師要盡量讓學生多接觸視聽媒體,把視覺感受、藝術語言、日常語言,通過多層次的信息傳遞。
《秦兵馬俑》教案13
一、說教材
《秦兵馬俑》課文一方面用詳盡的數(shù)據(jù)說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guī)模,另一方面從身材體格、衣著披掛、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xiàn)了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能力:認識8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會默讀課文,能結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馬俑的神態(tài)與氣勢。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夠暢談自己的閱讀感受,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tài),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二、說教法與學法
我在進行教學時,選擇了以默讀為主,同時穿插了瀏覽、自讀、齊讀、有選擇的讀、師生配合讀這些讀書形式。在這個充分接觸文本的基礎上,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學秦兵馬俑的兩個不同方面時分別采取了三種不同的學習形式:
規(guī)模宏大:默讀批劃—反饋—感悟
類型眾多:默讀—有重點的讀—感悟—感情朗讀—信息反饋
個性鮮明:默讀—感悟—想象擴展
三、說教學過程
(一) 介紹歷史背景,激趣導入
1、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chǎn)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秘感之外,也讓學生對于它的理解與想象產(chǎn)生了很大的難度。因此我在開課時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詩導入:“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候盡西來!弊寣W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氣。然后我對秦王朝以及兵馬俑做了簡單的歷史背景介紹。在這個大的歷史背景下,為學生接下來在閱讀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筆。
2、在板書課題后,問學生:知道什么是俑嗎?什么又是秦兵馬俑呢?《課標》對中年段的'學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課前布置學生去搜集相關資料。這個問題的提出一方面是了解學生搜集資料的情況,另一方面是使學生對秦兵馬俑有初步的認識,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初讀感知,直奔重點
1、默讀課文,讀完后想一想從中感受到什么?在學生初次接觸文本后,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感想,擴散學生的思維。
2、兵馬俑究竟有哪些特點,文中一句話概括的好,迅速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第三自然段是對全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同時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讓學生通過瀏覽課文的形式再次接觸文本,直奔重點,抓出兵馬俑的三個特點: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三)體會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
1、采用默讀批劃的形式,讓學生默讀相關部分,并劃出能感受到規(guī)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饋時,重點指導學生從“已發(fā)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這句話中感悟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結合課文中的數(shù)據(jù)“五十個籃球場”“八千個兵馬俑”,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時引導學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達方法。
(四)了解兵馬俑的多種類型,感受他們威武的氣勢。
1、課文介紹了兵馬俑的哪幾種類型,默讀相關部分,找一找。
2、在學生了解了兵馬俑的各種類型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閱讀喜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類,認真讀一讀那一段,然后結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讀后的感受。
(五)走近兵馬俑,感受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精品。
1、走近兵馬俑,仔細端祥,會看到什么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饋。
2、默讀這一段,想想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3、在學生談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讀一讀這一段,看看兵馬俑都有著什么樣的神態(tài),然后師生配合讀。通過多次對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讀,挖掘學生的想象空間。
4、還有的兵馬俑會是什么樣子,它們又在想著什么呢?請學生也用“有的……好像……”來說一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馬俑的神態(tài)各異,擴展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六)總結談話,激發(fā)學生探究中國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教師進行總結:秦兵馬俑,這沉睡了幾千年的藝術瑰寶,一朝醒來,震驚了全世界。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yōu)閾碛羞@顆異彩獨放的明珠而感到驕傲。其實,中華民族值得我們驕傲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還有很多,等待著我們去了解、發(fā)現(xiàn)。請大家下課以后,就行動起來,去搜集你感興趣的相關資料。課文雖然學完了,但是語文學習并沒有結束,而應是一個新的開始,通過這個巧妙的點撥,引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探究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興趣。 點擊>>> 點擊>>> 點擊>>>
《秦兵馬俑》教案14
一、解題。
指名讀題,俑是什么呢?(古代殯葬的偶像。)
秦始皇自十三歲稱王開始,便著手修建秦始皇陵,一直到他四十九歲去世,秦兵馬俑就在距秦始皇陵東一千五百米左右的陜西省西安市臨潼縣。(地圖,幻燈片。)
1974年幾位農(nóng)民在挖進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這一秘密,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藝術家的作品終于重見天日。(全景 幻燈片。)
今天就讓我們借助語言這種神奇的工具來走近秦兵馬俑。
二、精讀。
(一)學習課文第一段。1978年,法國前總統(tǒng)希拉克參觀過秦兵馬俑后,說:“秦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到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到中國不看秦兵馬俑不算真正到中國!弊鳛橐幻袊,讓我們帶著自豪的心情齊讀。(第一自然段幻燈片。)
(二)學習第三段。平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除了可以利用字典這一工具外,其實還要注意“課后練習”這一工具,它也會對我們理解課文有幫助的。(課后問題;脽簦
1、讀問題,試答。
2、課文是用哪一句話連接起來的呢?(第三段 幻燈。)適時板書。讀。
。ㄈ⿲W習第二段。
1、咱們首先來看一看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畫出本段的中心句。
2、默讀,用筆畫出體現(xiàn)“規(guī)模宏大”的`語句。
3、交流,通過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4、走進規(guī)模如此宏大的大廳,人們會有何感受呢?
5、什么是折服呢?如果此時站在兵馬俑面前的是一位對兵馬俑耳聞已久的外國友人,他會說些什么呢?如果此時站在兵馬俑面前的是一位對兵馬俑仰慕已久的中國朋友,他又會說些什么?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領他的大軍,滅六國,統(tǒng)一中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強有力的軍隊是他得天下的重要法寶。
(四)學習第四——十段。
俗話說得好,“千人千面”就是在同一棵樹上也很難找到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每一件兵馬俑更是被藝術家雕塑得栩栩如生。
出示“將軍”幻燈片。一號坑共6件,平均身高1、9米。
1、看到將軍俑后,你想到了哪些詞?
2、看課文又是怎樣描繪將軍俑的?指名讀出將軍俑的威風。
3、擺一擺將軍的加工,這就是文中所說的惟妙惟肖。(看群圖。)說一說。
4、看彩圖。秦兵馬俑是彩塑,剛出土的時候,還可以看到大紅,大綠,粉紫。但是出土后很快顏色就會發(fā)生變化。所以,國家對秦兵馬俑就不再進行發(fā)掘,讓它們長眠于地下。我們河南省殷墟去年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許多的文物也采用了地下保薦的形式。
。ㄎ澹┱缥闹兴f,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
三、總結。
當然,我們知道這些歷史文物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留給我們的藝術瑰寶,還有待我們這些炎黃子孫把這些文化遺產(chǎn)繼承下去,得以發(fā)揚光大,出示幻燈片:
古都有先人留藝術瑰寶,華夏待來者繪錦繡宏圖。
————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簫克。
讓我們永遠銘記自己身上肩負的歷史史命。
《秦兵馬俑》教案15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積累“舉世無雙、享譽世界、規(guī)模宏大、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神態(tài)自若、躍躍欲試、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類型和特點,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搜集并應用相關資料的興趣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類型和特點,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前準備
1、師生搜集秦兵馬俑相關圖片,文字資料,有條件可制作。
2、學生課前朗讀課文三至五遍,不懂的詞語查一查字詞典。
教學過程
一、以預習為起點,讓學生暢談預讀的感受
1、了解學情,研讀課題。從了解學生預習情況人手,營造初讀交流的氛圍:從你們的眼睛和神情看,預讀了課文19課《秦兵馬俑》(板書課題),一定有感受要說,是這樣的嗎?先引導學生讀題(可相機出示掛圖),并讓學生說出對課題的理解(注意弄清“俑”的意思),再交流預讀的突出感受。
2、暢談感受,板書詞語。在交流感受時,可讓學生板書自己概括的重點詞語,如“舉世無雙、享譽世界、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世界第八大奇跡”等。從整體上基本把握課文。老師在學生充分暢談的基礎上因勢點化,抓住“舉世無雙、世界第八大奇跡”等相關詞語切人,引學生自主探讀課文。
3、從讀強化,檢查識字?捎蒙挚ㄆ私獠㈧柟套R認。檢查中,注意引導學生對多筆畫字(如“瞰、率、靡、魁”)辨形認讀,要求讀正確。
二、以自讀為重點,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精彩
1、讀出理解(重在讀懂):鼓勵學生選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讀書,并提示學生用好工具書和相關資料、圖片等信息讀懂課文,注意發(fā)現(xiàn)并積極向自己提出問題。在充分自讀中主動找同學交流互助。
2、讀出見解(重在品味):點撥學生在讀中注意圖文結合,并在自己認為印象深刻和最能吸引自己的句段處多讀多品多想,對精妙的詞句要讀出自己的見解與發(fā)現(xiàn)。如“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句話是承上啟下句、概括了課文主要內容、其中三個詞點出了秦兵馬俑的突出特點);又如第九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再如“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中的'“絕無僅有”等。
3、讀出心聲(重在體驗):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用聲音讀出自己的驚奇,用情感讀出自己的贊嘆。找伙伴讀,互評互促,人情人境。
4、調整板書(整體構建):從總體感受人手,老師和學生一起將板書進行調整?上葘ⅰ芭e世無雙、享譽世界、絕無僅有”等重點詞重調于課題下面,再將“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板開(或橫板或豎板),再讓學生歸類調整詞語。重在強化學生對秦兵馬俑特點的把握和對美的語言的感受。
三、以誦讀為焦點,讓學生直抒心中的自豪
1、自由選擇,盡情誦讀。
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學生想讀哪段就讀哪段。讀中注意引導學生精要地進行體驗式點評(即評、讀、悟、想相融合):聽出了什么味道?還有想讀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嗎(主要指向重點詞句)?讓學生充分參與:我認為他讀得不夠氣勢,請聽我讀這句話!這兩個詞突出了威武,我覺得語氣可讀得更突出一些,等等。
讀中圖文結合,多形式互動結合,同時注意對照黑板上的板書。
第二自然段注意讀出兵馬俑宏大的氣勢;第四至八自然段主要讀出各俑不同特點的威武、敏捷與勇猛;第七自然段重點抓住幾個排比句,讀出品評的韻味,讀出入境的想象。首尾段則要充分讀出自己的贊美、驚嘆與自豪。
(如果學生選擇以解說形式展示,更要鼓勵。)
2、自主積累,主動延伸。一是讀背自己最喜歡的句段和摘抄好的詞句;二是準備以導游形式,將課文(或某一內容)編成導游詞,結合搜集到的兵馬俑的圖片或音像資料,回家后向家里鄰里等周圍人介紹兵馬俑。
四、作業(yè)
板書設計
。保、秦兵馬俑
將軍俑 威武勇猛 久經(jīng)沙場
武士俑 忠君愛國
規(guī)模宏大 類型眾多 各盡其責
形象鮮明 英勇善戰(zhàn)
馬 俑 神態(tài)各異
【《秦兵馬俑》教案】相關文章:
《秦兵馬俑》教案02-15
秦兵馬俑的教案03-03
秦兵馬俑教案02-21
秦兵馬俑教案優(yōu)秀09-11
《秦兵馬俑》教案(推薦)11-25
秦兵馬俑名師教案04-02
秦兵馬俑教學教案反思04-02
秦兵馬俑教案設計04-02
關于課文秦兵馬俑的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