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數(shù)學教案

      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3-30 06:57:27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集合數(shù)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集合數(shù)學教案

      集合數(shù)學教案1

        1.1 集合含義及其表示

        教學目標: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三種表示方法,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及元素與集合的關(guān)系;掌握有關(guān)符號及術(shù)語。

        教學過程:

        一、閱讀下列語句:

        1) 全體自然數(shù)0,1,2,3,4,5,

        2) 代數(shù)式 .

        3) 拋物線 上所有的點

        4) 今年本校高一(1)(或(2))班的全體學生

        5) 本校實驗室的所有天平

        6) 本班級全體高個子同學

        7) 著名的科學家

        上述每組語句所描述的對象是否是確定的?

        二、1)集合:

        2)集合的元素:

        3)集合按元素的個數(shù)分,可分為1)__________2)_________

        三、集合中元素的三個性質(zhì):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四、元素與集合的關(guān)系: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五、特殊數(shù)集專用記號:

        1)非負整數(shù)集(或自然數(shù)集)______2)正整數(shù)集_____3)整數(shù)集_______

        4)有理數(shù)集______5)實數(shù)集_____ 6)空集____

        六、集合的表示方法:

        1)

        2)

        3)

        七、例題講解:

        例1、 中三個元素可構(gòu)成某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那么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銳角三角形 C,鈍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2、用適當?shù)姆椒ū硎鞠铝屑,然后說出它們是有限集還是無限集?

        1)地球上的四大洋構(gòu)成的集合;

        2)函數(shù) 的全體 值的集合;

        3)函數(shù) 的全體自變量 的集合;

        4)方程組 解的集合;

        5)方程 解的集合;

        6)不等式 的解的集合;

        7)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數(shù)組成的集合;

        8)所有正偶數(shù)組成的集合;

        例3、用符號 或 填空:

        1) ______Q ,0_____N, _____Z,0_____

        2) ______ , _____

        3)3_____ ,

        4)設(shè) , , 則

        例4、用列舉法表示下列集合;

        1.

        2.

        3.

        4.

        例5、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所有被3整除的數(shù)

        2.圖中陰影部分點(含邊界)的.坐標的集合

        課堂練習:

        例6、設(shè)含有三個實數(shù)的集合既可以表示為 ,也可以表示為 ,則 的值等于___________

        例7、已知: ,若 中元素至多只有一個,求 的取值范圍。

        思考題:數(shù)集A滿足:若 ,則 ,證明1):若2 ,則集合中還有另外兩個元素;2)若 則集合A不可能是單元素集合。

        小結(jié):

        作業(yè) 班級 姓名 學號

        1. 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個集合的是 ( )

        A . M= ,N= B. M= ,N=

        C. M= ,N= D. M= ,N=

        2. M= ,X= ,Y= , , .則 ( )

        A . B. C. D.

        3. 方程組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1)難解的題目,(2)方程 在實數(shù)集內(nèi)的解,(3)直角坐標平面內(nèi)第四象限的一些點,(4)很多多項式。能夠組成集合的序號是________________.

        5. 設(shè)集合 A= , B= ,

        C= , D= ,E= 。

        其中有限集的個數(shù)是____________.

        6. 設(shè) ,則集合 中所有元素的和為

        7. 設(shè)x,y,z都是非零實數(shù),則用列舉法將 所有可能的值組成的集合表示為

        8. 已知f(x)=x2-ax+b,(a,b R),A= ,B= ,

        若A= ,試用列舉法表示集合B=

        9. 把下列集合用另一種方法表示出來:

        (1) (2)

        (3) (4)

        10. 設(shè)a,b為整數(shù),把形如a+b 的一切數(shù)構(gòu)成的集合記為M,設(shè) ,試判斷x+y,x-y,xy是否屬于M,說明理由。

        11. 已知集合A=

        (1) 若A中只有一個元素,求a的值,并求出這個元素;

        (2) 若A中至多只有一個元素,求a的取值集合。

        12.若-3 ,求實數(shù)a的值。

        【總結(jié)】20xx年已經(jīng)到來,新的一年數(shù)學網(wǎng)會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數(shù)學教案:集合含義及其表示能給您帶來幫助!

      集合數(shù)學教案2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鞏固集合、子、交、并、補的概念、性質(zhì)和記號及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

        2、了解集合的運算包含了集合表示法之間的轉(zhuǎn)化及數(shù)學解題的`一般思想

        3、了解集合元素個數(shù)問題的討論說明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提問匯總練習提煉的形式來發(fā)掘?qū)W生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系統(tǒng)化及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

        [教學重點、難點]:會正確應用其概念和性質(zhì)做題 [教 具]: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教學方法]:講練結(jié)合法

        [授課類型]:復習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集合部分匯總

        本單元主要介紹了以下三個問題:

        1,集合的含義與特征

        2,集合的表示與轉(zhuǎn)化

        3,集合的基本運算

        一,集合的含義與表示(含分類)

        1,具有共同特征的對象的全體,稱一個集合

        2,集合按元素的個數(shù)分為:有限集和無窮集兩類

      集合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義。

        2、會讀集合圈中的信息,會按條件填寫集合圈。

        3、使學生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1、會讀集合圈中的信息,會按條件填寫集合圈。

        2、使學生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活動卡 教學方法:探究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幫小動物回家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課題

       。1)小動物在討論在陸地上生活還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來了10種動物,有6種動物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的,有6種動物可以在水里生活。這里面有幾種動物既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引導學生質(zhì)疑:

       、賮砹10種小動物,為什么有6種生活在水里,6種生活在陸地?6+6=12(種)啊?

       、谟械募瓤梢陨钤陉懙兀挚梢陨钤谒。(適當給學生介紹“兩棲動物”的常識,擴展學生知識面。)

       。2)出示:螞蚱 章魚 蝦 青蛙 蝸牛 鯉魚 兔子 烏龜 海魚 瓢蟲

       、龠@些動物和昆蟲,你知道它們都是生活在哪里嗎?(它們有的生活在陸地上,有的生活在水里)你能把它們分類一下嗎?

        ②完成活動卡活動一,指名分類。

       、廴嘁黄鸱诸悺

       、馨l(fā)現(xiàn)問題:烏龜和青蛙有時生活在水里,有時生活在陸地上。

        2、圖示方法,加深理解

       。1)(課件出示)先是兩個小組的集合圈。

       。2)引導發(fā)現(xiàn)青蛙和烏龜兩個圈里都有,如果只有一只小青蛙和一只小烏龜能分開站嗎?

       。3)出示合并隆的空集合圈,引導觀察這個集合圈和分開的`兩個圈有什么不同。(有一塊公共區(qū)域,這塊公共區(qū)域可以表示什么?)

       。4)全班交流,說說想法。

       。5)師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適當小結(jié)。

       。6)填寫合并攏的集合圈。

       。7)讓學生說一說圖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二、奇怪的報名表

        1、出示:三(1)班參加語文、數(shù)學課外小組學生名單

       。1)引導得到:

       、賲⒓诱Z文小組的有(8)人 ②參加數(shù)學小組的有(9)人 (2)小豬的疑問

        ①小豬也有一個問題。是什么為題呢?出示:

        這兩個小組一共有( )人?(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答案,后指名回答,要說出思路)

       、谡n件演示

        a、找到即參加語文組又參加數(shù)學組的人(3人:楊明、李芳、劉紅);

        b、出示空集合圈,指名說說各個位置所表示的意義;

        c、填寫集合圈;(先填寫公共部分)

        d、出示各部分人數(shù),引導計算兩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讓學生自己去找到答案,以得到多種解法)

        解法一:5+3+6=14(人) 解法二:8+9-3=14(人)

        三、鞏固練習

        1、活動卡-鞏固練習

       。1)只喜歡籃球的有( )人,只喜歡足球的有( )人。兩種球都喜歡的有( )人。

        2、教材p110——第1、2題。 板書設(shè)計:

        數(shù)學廣角

        三(1)班參加語文、數(shù)學課外小組學生名單

        解法一:5+3+6=14(人) 解法二:8+9-3=14(人)

      集合數(shù)學教案4

        教材分析:

        “數(shù)學廣角——集合”是教材專門安排來向?qū)W生介紹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即“集合”。教材例1通過統(tǒng)計表的方式列出參加語文小組和數(shù)學小組的學生名單,而總?cè)藬?shù)并不是這兩個小組的人數(shù)之和,從而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時,教材利用直觀圖(即韋恩圖)把這兩個課外小組的關(guān)系直觀地表示出來,從而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教材只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去初步體會集合思想,為后繼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chǔ),學生只要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就可以了。

       ?教學目標:?

        1、學生借助直觀圖,初步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韋恩圖的產(chǎn)生過程。

        2、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學生在探究、應用知識中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滲透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學生借助直觀圖,初步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韋恩圖的產(chǎn)生過程。

        教學重點:經(jīng)歷集合圖的產(chǎn)生過程,理解集合圖的意義,使學生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經(jīng)歷集合圖的產(chǎn)生過程,理解集合圖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巧用對比,初悟“重復”

        1.觀察與比較(課件出示圖片)父與子

        2、提出問題:有2個爸爸2個兒子,一共有幾個人?怎樣列式計算?

        第一種:無重復情況。

        黃明,他的爸爸黃偉光。李玉,他的爸爸李文華。

        預設(shè):列式一:2+2=4(人)

        第二種:有重復情況。

        汪聰,他的爸爸汪立成,汪立成的爸爸汪華東。

        列式二:2+2=4(人)4-1=3(人)

        師追問:為什么減1?

        二、初步探究,感知重疊

        1、查看原始數(shù)據(jù),引出重復。

        師:我們來看看三(1)班是被老師選上的幸運之星。(課件出示)

        書法比賽

        小丁

        李方

        小明

        小偉

        東東

        繪畫比賽

        小明

        東東

        丹丹

        張華

        王軍

        劉紅

        師:從這張表格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師: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比賽?

        師:怎么會錯了呢?再仔細看看,誰來說說?

       。3)師: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們來數(shù)數(shù)看。

        重復什么意思?指著第二個小明:“他算嗎?”為什么不算?

       。4)師:剛才你們算出來是11人,可現(xiàn)在我們數(shù)出來的怎么只有9人呢?、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重疊問題)。

        三、經(jīng)歷過程,建立模型

        1、激發(fā)欲望,明確要求。

        師:剛才,我們通過仔細地查看三(1)班參賽的學生名單,發(fā)現(xiàn)有2個同學重復了,但是從這份名單中你能一下子就看出是哪2個人重復了嗎?有難度是吧?

        師:看來我這樣記錄不夠清楚,大家想想辦法,怎樣重新設(shè)計一下這份名單能讓我們看得更清楚一些?(課件出示要求:既要能讓人很清楚地看出參加書法比賽的是哪5個人,參加繪畫比賽的是哪6個人,又要能讓人很明顯地看出兩項比賽都參加的是哪兩個人。)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大家現(xiàn)在有辦法了嗎?先不急著說,請把你想到的方法在練習紙上表示出來,行嗎?你可以自己畫,如果感覺有些困難也可以和你小組內(nèi)的同學合作完成。

        2、獨立探究,創(chuàng)生維恩圖

        學生探究畫法,師巡視,從中找出有代表性的作品準備交流。

        3、展示交流,感知維恩圖

        師:我發(fā)現(xiàn)咱們班同學的畫法很有創(chuàng)意,我從中選了幾份,咱們共同來分享一下。我們不讓畫圖的同學自己介紹,只把他們畫的圖讓大家看,我覺得,不用自己介紹就能讓別人看懂的方法那才是好方法。

        預設(shè):

        第一種情況:做記號

        師: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種情況:寫在最前面;寫在前面并圈出來

        師:你是怎么想的?這樣整理有什么好處?

        師:(1)哪些同學是兩項都參加的?你能上來指一指嗎?我們可以給他們?nèi)σ蝗Α?/p>

        引導:重復出現(xiàn)的同學用兩個名字,我們?nèi)菀卓村e。要是用一個名字,也能表示出他們既參加了書法比賽,又參加了繪畫比賽,那該多好啊。

        第三種情況:兩項都參加的同學用一個名字表示(不是寫在最前面的)

        出示:他把這兩個名字寫在這合適嗎?應該寫在哪?

        第四種情況:在前面并一個名字來表示

        師:你是怎么想的?這樣整理有什么好處?

        師:哪一部分是參加書法的,你能用手指一下嗎?要不用筆來圈一圈,參加繪畫比賽的同學該怎么圈?

        師:圈的時候,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為什么?

        師:看來,這樣調(diào)整能清楚地表示重復和不重復的部分。

        4、整理畫法,理解維恩圖

        (1)動態(tài)演示維恩圖產(chǎn)生過程

        師:下面我們把同學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韋恩圖讓電腦再演示一次吧。用一個圈來表示參加書法比賽的同學,再用一個圈來表示參加繪畫比賽的同學(師邊說邊用紅色和藍色畫了兩個交叉的橢圓),演示形成過程。還是兩個圈,不同的是這兩個圈不是分開的,而是有一部分重疊在一塊的,利用兩個圈重疊的這一部分我們恰好可以用來表示什么?

        (2)介紹維恩圖的歷史

        師:這種圖最早是英國的數(shù)學家韋恩提出的,后人就用他的名字來命名,稱之為韋恩圖。同學真了不起,你們和偉大的數(shù)學家韋恩想到一塊去了。

       。3)理解維恩圖各部分意義

       。ㄕn件出示用不同顏色,直觀理解各部分意義)

        師:仔細觀察,你知道韋恩圖的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嗎?

        師:a.紅色圈內(nèi)表示的是什么?

        b.藍色圈里表示什么?

        c.中間部分的兩個表示什么?

        d.左邊的“紫色部分”表示什么?

        e.右邊的“綠色部分”表示什么?

        師:對于韋恩圖各部分表示的意思你都明白嗎?請同位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學生同伴互說)

       。4)比較突出維恩圖的優(yōu)勢

        我們把這個韋恩圖和剛才的表格比較一下,哪個更好一些?好在哪?

       。5)、數(shù)形結(jié)合,運用維恩圖。

        師:現(xiàn)在,你能不能根據(jù)韋恩圖列算式來解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參加了這兩項比賽?教師巡視,找不同方法的學生進行板演

        預設(shè)整理算法:

        生1:5+6-2=9(人)

        生2:3+2+4=9(人)

        生3:5-2+6=9(人)

        生4:6-2+5=9(人)

       、倏此闶教釂栴}:看第一位學生算式‘就圖看算式,你有什么新啟發(fā)?師:誰給他提問題?(生:你為什么減2?(課件動態(tài)演示)5在哪里?圈一圈。)

        重點理解為什么-2。課件動態(tài)演示

       、诒容^:

        3+2+4=9(人)

        5+6-2=9(人)

        a.兩道算式中都有個2,這個2表示什么呢?

        圈出+2和-2,為什么(1)中是+2,(2)中是-2?

        b、你能在第一個算式里找到5?6?

        c. 3+2表示什么意思?2+4表示什么意思?這就是(1)算式中隱藏著的信息,你也能在(2)中找到隱藏著的信息嗎?(課件演示)

        師:現(xiàn)在我們能用這么多的'方法算出三(1)班參加比賽的一共是9個人,是誰幫了我們的大忙?(韋恩圖。)

        四、解決問題,運用模型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生活應用(課件演示)

        這樣的韋恩圖除了能表示剛才的比賽問題,還能表示生活中的什么?

        展示生活問題

       。1)這是我們科學書中的重疊問題,找到重疊部分了嗎?

        (2)這是我們數(shù)學書中的重疊問題,誰重疊了?

        (3)這是自然界的動物,它們之間存在重疊問題嗎?

       。4)這是雞毛撣,找到重疊部分了嗎?在哪里?看來,將木條重疊起來,可以增加長度,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呢!

       。5)、文具店的問題。

        出示下題:

        2、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這些問題你們都能解決嗎?(完成練習紙)

        反饋:

        第1題:(生活問題第5題文具店問題)你能把這些信息在韋恩圖中表示出來嗎?生填寫韋恩圖,并解決一共進了多少種貨?

        展示:5+5-3=7(種)

        2+3+2=7(種)

        師:這里的3表示什么?

        為什么一個+3,一個-3呢?

        師:比較一下這兩個韋恩圖(剛才的比賽問題和現(xiàn)在的進貨問題),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第2題:(生活問題第3題自然界的動物)對比正確和錯誤的。這兩個小朋友填的不一樣,你贊同誰的?填的時候有什么好方法?

        第3題:(生活問題第4題雞毛撣)一共有多長?要提醒大家的是什么?

        五、展開變式,深化模型

        師:下面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那份學校的通知和我們已經(jīng)解決的那個問題:每班一共要選多少人參加這兩項比賽?我們一開始脫口而出的答案是5+6=11人,后來看到三(1)的參賽名單,發(fā)現(xiàn)有2人重復了,實際只有9個人。

        我們現(xiàn)在再來思考這個問題,三(1)班是9人,其它班級呢?如三(2)班一定是9人嗎?

        老師可能派了幾個同學?一共有幾種可能?你能畫圖把自己的猜想表示出來嗎?

        反饋:5人。6人。7人。8人。9人。

        課件動態(tài)演示:

        師: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同學們,這樣一個我們本來覺得很簡單的問題,經(jīng)過我們深入地思考,原來還有這么多的學問

        六、回顧總結(jié),延伸模型。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想知道什么?

      集合數(shù)學教案5

        [課程目標]1.掌握集合的兩種表示方法(列舉法和描述法);2.掌握用區(qū)間表示數(shù)集;3.能夠運用集合的兩種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簡單集合,正確運用區(qū)間表示一些數(shù)集.

        知識點一 列舉法表示集合

        [填一填]

        列舉法

        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相鄰元素之間用逗號分隔),并寫在大括號內(nèi),以此來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舉法.

        [答一答]

        1.什么類型的集合適合用列舉法表示?

        提示:當集合中的元素較少時,用列舉法表示方便.

        2.用列舉法表示集合的優(yōu)點與缺點是什么?

        提示:用列舉法表示集合的優(yōu)點是元素清晰明確、一目了然;缺點是不易看出元素所具有的'屬性.

        知識點二 描述法表示集合

        [填一填]

        描述法

        (1)集合的特征性質(zhì):

        一般地,如果屬于集合A的任意一個元素x都具有性質(zhì)p(x),而不屬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這個性質(zhì),則性質(zhì)p(x)叫做集合A的一個特征性質(zhì).

        (2)特征性質(zhì)描述法:

        集合A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質(zhì)p(x)描述為{x|p(x)},這種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特征性質(zhì)描述法,簡稱描述法.

        [答一答]

        3.什么類型的集合適合用描述法表示?

        提示:描述法多用于集合中的元素有無限多個的無限集或元素個數(shù)較多的有限集.

        4.集合{x|x>3}與集合{t|t>3}表示同一個集合嗎?

        提示:雖然兩個集合的代表元素的符號(字母)不同,但實質(zhì)上它們均表示大于3的所有實數(shù),故表示同一個集合.

        知識點三 區(qū)間及其表示

        [填一填]

        研究函數(shù)常常用到區(qū)間的概念,設(shè)a、b是兩個實數(shù),且a

      集合數(shù)學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兩個集合的并集與交集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交集與并集。

       。2)理解在給定集合中一個子集的補集的含義,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

        (3)能使用Venn圖表達集合的運算,體會直觀圖示對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觀察和類比,借助Venn圖理解集合的基本運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樹立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

       。2)進一步體會類比的作用。

       。3)感受集合作為一種語言,在表示數(shù)學內(nèi)容時的簡潔和準確。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交集與并集,全集與補集的概念。

        難點:理解交集與并集的概念。符號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三。學法與教學用具

        1、學法:學生借助Venn圖,通過觀察。類比。思考。交流和討論等,理解集合的基本運算。

        2、教學用具:投影儀。

        四。教學思路

       。ㄒ唬﹦(chuàng)設(shè)情景,揭示課題

        問題1:我們知道,實數(shù)有加法運算。類比實數(shù)的加法運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請同學們考察下列各個集合,你能說出集合C與集合A.B之間的關(guān)系嗎?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類比。思考和交流,得出結(jié)論。教師強調(diào)集合也有運算,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

        (二)研探新知

        l.并集

        —般地,由所有屬于集合A或?qū)儆诩螧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稱為集合A與B的并集。

        記作:A∪B.

        讀作:A并B.

        其含義用符號表示為:

        用Venn圖表示如下:

        請同學們用并集運算符號表示問題1中A,B,C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

        練習。檢查和反饋

       。1)設(shè)A={4,5,6,8),B={3,5,7,8),求A∪B.

       。2)設(shè)集合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通過檢查,進行反饋,并強調(diào):

       。1)在求兩個集合的.并集時,它們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現(xiàn)一次。

        (2)對于表示不等式解集的集合的運算,可借助數(shù)軸解題。

        2、交集

       。1)思考:求集合的并集是集合間的一種運算,那么,集合間還有其他運算嗎?

        請同學們考察下面的問題,集合A.B與集合C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贐={|是新華中學20xx年9月入學的高一年級同學},C={|是新華中學20xx年9月入學的高一年級女同學}。

        教師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得出結(jié)論,從而得出交集的定義;

        一般地,由屬于集合A且屬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稱為A與B的交集。

        記作:A∩B.

        讀作:A交B

        其含義用符號表示為:

        接著教師要求學生用Venn圖表示交集運算。

        (2)練習。檢查和反饋

       、僭O(shè)平面內(nèi)直線上點的集合為,直線上點的集合為,試用集合的運算表示的位置關(guān)系。

       、趯W校里開運動會,設(shè)A={|是參加一百米跑的同學},B={|是參加二百米跑的同學},C={|是參加四百米跑的同學},學校規(guī)定,在上述比賽中,每個同學最多只能參加兩項比賽,請你用集合的運算說明這項規(guī)定,并解釋集合運算A∩B與A∩C的含義。

        學生獨立練習,教師檢查,作個別指導。并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和糾正。

       。ㄈ⿲W生自主學習,閱讀理解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0~11頁中有關(guān)補集的內(nèi)容,并思考回答下例問題:

       。1)什么叫全集?

       。2)補集的含義是什么?用符號如何表示它的含義?用Venn圖又表示?

        (3)已知集合。

        (4)設(shè)S={|是至少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A={|是平行四邊形},B={|是菱形},C={|是矩形},求。

        在學生閱讀。思考的過程中,教師作個別指導,待學生經(jīng)過閱讀和思考完后,請學生回答上述問題,并及時給予評價。

       。ㄋ模w納整理,整體認識

        1.通過對集合的學習,同學對集合這種語言有什么感受?

        2.并集。交集和補集這三種集合運算有什么區(qū)別?

       。ㄎ澹┳鳂I(yè)

        1.課外思考:對于集合的基本運算,你能得出哪些運算規(guī)律?

        2.請你舉出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個實例,并說明其并集。交集和補集的現(xiàn)實含義。

        3.書面作業(yè):教材第12頁習題1.1A組第7題和B組第4題。

      集合數(shù)學教案7

        【教材分析】

        1、知識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分析

        集合論是現(xiàn)代數(shù)學的一個重要的基礎(chǔ)。在高中數(shù)學中,集合的初步知識與其他內(nèi)容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是學習、掌握和使用數(shù)學語言的基礎(chǔ),集合論以及它所反映的數(shù)學思想在越來越廣泛的領(lǐng)域中得到應用。課本從學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數(shù)集合、有理數(shù)的集合等)出發(fā),結(jié)合實例給出了元素、集合的含義,學生通過對具體實例的抽象、概括發(fā)展了邏輯思維能力。

        2、知識學習意義分析

        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于”關(guān)系,能選擇合適的語言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3、教學建議與學法指導

        由于本節(jié)新概念、新符號較多,雖然內(nèi)容較為淺顯,但不應講得過快,應在講解概念的同時,讓學生多閱讀課本,互相交流,在此基礎(chǔ)上理解概念并熟悉新符號的使用。通過問題探究、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總結(jié)等形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學情分析】

        在初中,學生學習過一些點的集合或軌跡,如:平面內(nèi)到一個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圓);到一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的集合(線段的垂直平分線)。這對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有一定的幫助,只不過現(xiàn)在我們要把這個“集合”推廣,它不僅僅是點的集合或圖形的集合,而是“指定的某些對象的全體”。集合語言是現(xiàn)代數(shù)學的基本語言,使用這種語言,不僅有助于簡潔、準確地表達數(shù)學內(nèi)容,還可以用來刻畫和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學習集合,可以發(fā)展同學們用數(shù)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元素與集合間的關(guān)系,了解集合元素的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知道常用數(shù)集及其記法;

       。2)掌握集合的常用表示法——列舉法和描述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例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于”關(guān)系,能選擇合適的語言(如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提高語言轉(zhuǎn)換和抽象概括能力,樹立用集合語言表示數(shù)學內(nèi)容的意識。

        3、情態(tài)與價值

        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礎(chǔ)上,能夠解決相關(guān)問題,獲得數(shù)學學習的成就感,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與表示方法。

        2、教學難點:選擇合適的方法正確表示集合。

        【教學思路】

        通過實例以及學生熟悉的數(shù)集,引入集合的概念,進而給出集合的表示方法,學生通過自我體會、自主學習、自我總結(jié)達到掌握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目的。教學過程按照“提出問題——學生討論——歸納總結(jié)——獲得新知——自我檢測”環(huán)節(jié)安排。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提前留給學生預習方案:a.預習初中數(shù)學中有關(guān)集合的章節(jié);b.預習本節(jié)內(nèi)容,試著找出與以往的聯(lián)系;c.搜集生活中的集合的使用實例。

        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集合的知識,在小學和初中,我們已經(jīng)接觸過了一些集合,例如,自然數(shù)的集合,有理數(shù)的集合,不等式x-7<3的解得集合,到一個頂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即圓),等等,F(xiàn)在呢,我要說的是:我們大家通過對初中知識的預習和對本節(jié)課的預習我相信你們能夠很大一部分已經(jīng)掌握了本節(jié)知識的主要問題,對不對?(同學們會高興地說:對!)

        下面我們分三個小組,做個游戲,好不好?我們互相競賽答題,互相評論優(yōu)點與不足,好不好?(同學們在被調(diào)動起情緒的時候應該說:好。

        教與學的過程:

        預設(shè)問題 設(shè)計意圖 師生活動 教師活動

        一組二組三組活動 同學們,通過看課本2頁的(1)至(8)個例子,同學們有什么啟發(fā)嗎? 提出一個模糊一點的問題,留給三組學生更寬的思考空間。啟發(fā)思考,激發(fā)興趣。 教師點撥,及時糾正偏差的回答方向。(理想答案:我們學過很多集合的知識了。我們會舉出一些集合的例子。)

        學生三個組分組輪流回答。 你能說出他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嗎? 為集合的定義及含義的給出作出鋪墊,并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jié)概括能力。 引導學生共同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最后給出準確的定義:我們把研究的對象稱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組成的總體叫做集合(set)(簡稱集)。 學生討論,分組輪流回答。 你們能說出元素與集合是什么關(guān)系嗎?怎么表示呀?用什么額符號表示? 通過學生自己總結(jié),對元素與集合的關(guān)系記憶更深刻。 教師指導學生得出準確答案。(理想答案:集合是整體,元素是個體,集合有元素組成。集合用大寫字母表示,例如A;元素用小寫字母表示,例如a.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A集合A,記做a∈A,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集合A,記做 A) 學生討論,分組輪流回答。可以互相挑出對方回答問題的錯誤來比賽。 我們描述集合常用哪些方法呢?怎么表示? 引導學生認識集合的兩種常見表示方法。 教師引導指正。(理想答案:列舉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并用花括號“{ }”括起來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舉法。 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稱為描述法。具體方法是:在花括號內(nèi)線寫上表示這個集合元素的一般符號及取值(或變化)范圍,再畫一條豎線,在豎線后寫出這個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同學們上黑板邊回答邊演練。 誰能試著說說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點? 拓展知識,讓學生對元素的特征有極愛哦理性的認識,并開發(fā)其探究思維。 教師點撥。(理想答案:元素一旦給出是確定的,確定性,沒有相同的,互異性,是沒有順序的,無序性。即(1) 確定性: 對于任意一個元素,要么它屬于某個指定集合,要么它不屬于該集合,二者必居其一。(2) 互異性: 同一個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3) 無序性:任意改變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它們?nèi)匀槐硎就粋集合。) 學生探究討論,回答。 什么叫兩個集合相等呢? 深刻理解集合。 教師給出答案。(如果構(gòu)成兩個集合的元素是一樣的,我們稱這兩個集合是相等的。) 學生探討回答。 典型例題

        【題型一】 元素與集合的關(guān)系

        1、設(shè)集合A={1,a,b},B={a,a2,ab},且A=B,求實數(shù)a,b.

        2、已知集合A={a+2,(a+1)2,a2+3a+3}若1∈A,求實數(shù)a的值。

        【題型二】 元素的特征

        ⑴已知集合M={x∈N∣ ∈Z},求M

      集合數(shù)學教案8

        一、教材分析

        集合的基本運算是高中新課標A版實驗教材第一冊第一章第一節(jié)第三課時的內(nèi)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關(guān)系,這為過渡到本節(jié)的學習起著鋪墊的作用,本節(jié)內(nèi)容在近年的高考中主要考核集合的基本運算,在整個教材中存在著基礎(chǔ)的地位,為今后學習函數(shù)及不等式的解集奠定了基礎(chǔ)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方法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中有著鋪墊的作用。

        根據(jù)教材結(jié)構(gòu)及內(nèi)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和心理特征,依據(jù)新課標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根據(jù)集合的圖形表示,理解并集與交集的概念,掌握并集和交集

        的表示法以及求解兩個集合并集與交集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復習舊知,引入并集與交集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學生的認知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激發(fā)他們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數(shù)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識。

        根據(jù)上述地位與作用的分析及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并集與交集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并集與交集的求解。

        難點:并集與交集的概念的掌握以及并集與交集的求解各自的區(qū)別于聯(lián)系。

        為了突出重點和難點,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接下來談談本節(jié)課的教法及學法;

        四、教學方法與學法

        本節(jié)課采用學生廣泛參與,師生共同探討的教學模式,對集合的基本關(guān)系適當?shù)膹土暬仡櫼宰麂亯|,對交集與并集采用文字語言,數(shù)學語言,圖形語言的分析,以突出重點,分散難點,通過啟發(fā)式,觀察的方法與數(shù)學結(jié)合的思想指導學生學習。

        那么在本節(jié)課中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shè)計的。

        五、教學過程

        1復習舊知、引入主題

        問題1、實數(shù)有加法運算,類比實數(shù)的加法運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由此引入了本節(jié)課的課;集合的基本運算,并讓學生觀察這樣三個集合

        集合A={1,3,5},B={2,4,6},C={1,2,3,4,5,6}并讓學生思考集合A、集合B并與集合C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通過對以上集合的觀察、比較、分析、學生容易得出集合C里面的元素由集合A或B里邊得元素組成,像這樣的關(guān)系我們把它叫做并集,得出并集的概念后我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集里邊的關(guān)鍵詞“或”字,(為了使學生加深對“或”字的理解,我會舉出生活中的例子,書記或主任去開會,這里有三層意思:(1)書記去開會,(2)主任去開會,(3)書記和主任都去開會類比這個例子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并集中“或”的三層意思)

        引入并集的符號“”,并用數(shù)學語言描述A與B的并集:或}介紹Veen圖

        通過對書上例4的講解,讓學生了解當求解并集時出現(xiàn)相同的元素我們只能算一次,這是由集合的互易性確定的,由此復習了集合的互易性,再對例5的'講解,讓學生會用數(shù)軸來求解并集,學生學習了并集含義之后,我會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問題2:除了并集之外,集合還有其他的運算嗎?并讓他們觀以下的集合:

        A={1,2,3}B={3,,4,5}C={3}讓學生類比并集的方式歸納出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集合C里面的元素在集合A且在集合B里面,像這樣的關(guān)系我們把它叫做交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交集里面的關(guān)鍵詞“且”,介紹交集的符號“”用數(shù)學語言表示交集:且};介紹Veen圖

        對書上例6的講解讓學生了解集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是學的興趣,并學會用自然語言來描述兩個集合的交集,例7:讓學生了解當兩條直線沒有交點即兩個集合沒有公共部分的時候,他們的交集不是不存在,而是他們的交集為空集,由此復習了空集的概念,讓學生完成書上的練習,  1、課堂練習,反饋信息。(P11,1、2題)

        在以上的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只起了引導的作用,而學生是主體,充分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老師的引導下的知識在創(chuàng)造。

        2、課堂小結(jié),自我評價。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思想方法進行小結(jié),形成知識系統(tǒng),用激勵性的語言加以點評,讓學生思想盡量發(fā)揮完善。

        3、作業(yè)布置,反饋矯正。(P12,6、7)

      集合數(shù)學教案9

        第二教時教材:

        1、復習

        2、《課課練》及《教學與測試》中的有關(guān)內(nèi)容目的: 復習集合的概念;鞏固已經(jīng)學過的內(nèi)容,并加深對集合的理解。

        過程:

        一、 復習:(結(jié)合提問)

        1.集合的概念 含集合三要素

        2.集合的表示、符號、常用數(shù)集、列舉法、描述法

        3.集合的`分類:有限集、無限集、空集、單元集、二元集

        4.關(guān)于“屬于”的概念

        二、 例一 用適當?shù)姆椒ū硎鞠铝屑希?.平方后仍等于原數(shù)的數(shù)集解:{x|x2=x}={0,1}2.比2大3的數(shù)的集合解:{x|x=2+3}={5}3.不等式x2-x-6<0的整數(shù)解集解:{xZ| x2-x-6<0}={xZ| -2

        三、 處理蘇大《教學與測試》第一課 含思考題、備用題

        四、 處理《課課練》

        五、 作業(yè) 《教學與測試》 第一課 練習題

      集合數(shù)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韋恩圖的產(chǎn)生過程,能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shù)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讓學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學生對重疊部分的理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姓名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書例1,只出示統(tǒng)計表,不出示問題。讓學生說一說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問題,激發(fā)“沖突”

        讓學生自由提出想要解決的問題,重點關(guān)注“參加這兩項比賽的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讓學生解答。關(guān)注不同的答案,抓住“沖突”,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獨立思考表達方式,經(jīng)歷知識形成過程。

        師:大家對這個問題產(chǎn)生了不同的意見。你能不能借助圖、表或其他方式,讓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結(jié)果呢?

        學生獨立思考,并嘗試解決。

        2.匯報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1)小組交流,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

        (2)選擇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班交流。

        請每幅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上臺介紹自己的思考過程,注意追問“如何表示出兩項比賽都參加的學生”,體會兩個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構(gòu)成的交集。

        預設(shè)1:把參加兩項比賽的學生姓名分別列出,把相同的名字連起,就找到兩項比賽都參加的學生了,有3人。這樣參加跳繩比賽的9人,加上參加踢毽比賽的8人,再去掉3個重復的,應該是14人。

        預設(shè)2:先寫出所有參加跳繩比賽同學的姓名,再寫參加踢毽比賽的。如果與前面的'相同就不重復寫了,連線就能表示了。一共寫出了14個不同的姓名,說明參加比賽的有14人。從姓名上如果引出兩條線,就說明他兩項比賽都參加了。

        預設(shè)3:把參加兩項比賽學生的姓名分別放到兩個長方形里,再把兩項比賽都參加的學生的名字移到一邊,兩個長方形里都有這三個名字,把這兩個長方形的這部分重疊起來,名字只出一次就可以了。可以看出只參加跳繩比賽的有6人,兩項比賽都參加的有3人,只參加踢毽比賽的有5人,一共有14人。

        3.對比分析,介紹韋恩圖。

        (1)對比、分析,提示課題。

        師: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真強,而且畫出了這么多不同的圖示表示。上面的三幅圖中,你更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預設(shè)1:喜歡第三幅,去掉了重復的學生的姓名,更清楚,很容易看出參加這兩項比賽的學生情況。

        預設(shè)2:喜歡第三幅,用兩個長方形的重疊部分表示兩項比賽都參加的學生,很直觀。

        師: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參加跳繩比賽的學生看作一個整體,叫做一個集合;把參加踢毽比賽的學生看作一個整體,也是一個集合。今天我們就研究集合。(板書課題:集合。)

        (2)介紹用韋恩圖表示集合。

        師:第三幅圖先把參加跳繩的和踢毽的學生的姓名分別放在了長方形里,很直觀;貞浺幌,在認識百以內(nèi)數(shù)的時候,按要求寫數(shù)時,就把提供的數(shù)和按要求寫出的數(shù)都用類似長方形的圈圈了起,每個圈都分別表示一個集合。

        師:在數(shù)學上我們常用這樣的方法,直觀地把集合中的具體事物表示出來。(多媒體課件出示左下圖,或在黑板上將姓名卡片圈起。)

        師:這個圖表示什么?

        預設(shè):參加跳繩比賽的學生的集合。

        出示右上圖,隨學生回答將參加踢毽比賽的學生姓名填入圈中。

        在填入姓名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每個圈中的姓名不能重復、不能遺漏,體會集合元素的互異性;每個圈中姓名的擺放次序可以多樣,體會集合元素的無序性。

        (3)介紹用韋恩圖表示集合的運算。

        提問:利用這兩個圖怎樣才能讓他人直觀地看出“參加這兩項比賽的人員情況”呢?

        通過多媒體課件,動態(tài)展示將左右兩個圖部分重疊的過程,或操作姓名卡片,去掉重復的姓名卡片,幫助學生理解姓名出現(xiàn)兩次的學生是這兩個集合的公共元素,可以用兩個圖的重疊部分表示它們的交集。

        提問:中間重疊的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預設(shè):兩項比賽都參加的學生;既參加跳繩比賽又參加踢毽比賽的學生。

        提問:整個圖表示的是什么?

        預設(shè):參加這兩項比賽的學生;參加跳繩比賽或參加踢毽比賽的學生。

        4.列式解答,加深對集合運算的認識。

        (1)嘗試獨立解決。

        (2)匯報交流,體會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預設(shè):9+8-3=14,9+(8-3)=14,8+(9-3)=14,6+3+5=14等。

        讓學生通過圖示與算式結(jié)合進行表達,感悟多種集合知識?梢宰寣W生在韋恩圖上指一指它們求出的是哪一部分,體會并集;指一指算式中每一步表達的是哪一部分,如“8-3”和“9-3”,體會差集。

        (3)比較辨析,體會基本方法。

        通過對各種計算方法的比較,發(fā)現(xiàn)雖然具體列式方法不同,但都解決了問題,即求出了兩個集合的并集的元素個數(shù)。重點讓學生說一說9+8-3=14這一算式表達的含義,“參加跳繩比賽的人數(shù)加上參加踢毽比賽的人數(shù)再減去兩項比賽都參加的人數(shù)”,體會“求兩個集合的并集的元素個數(shù),就是用兩個集合的元素個數(shù)的和減去它們的交集的元素個數(shù)”這一基本方法。

        (三)聯(lián)系生活,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題。

        先獨立完成,再匯報交流。

        可先分別出示兩個集合圈,讓學生填入相應的序號,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動態(tài)展示將兩個集合并的過程。

        2.完成“做一做”第2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匯報交流。

        提問1:你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第(1)題的?要注意什么?

        預設(shè):圈出重復的姓名,再數(shù)出。要認真仔細找,不要漏掉。

        提問2:第(2)題是求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

        預設(shè):第(2)題求的是獲得“語文之星”或“數(shù)學之星”的一共有多少人,只要獲得了任何一個獎都要計算進去。先數(shù)出獲得“語文之星”的集合的人數(shù),再數(shù)出獲得“數(shù)學之星”的集合的人數(shù),相加后,再去掉既獲得“語文之星”又獲得“數(shù)學之星”的人數(shù)。如果學生理解題意有困難,可以借助韋恩圖幫助學生理解。

        (四)全課小結(jié)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集合的知識,還會運用集合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說一說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集合數(shù)學教案11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論,稱為集合論,是近、現(xiàn)代數(shù)學的一個重要的基礎(chǔ),一方面,許多重要的數(shù)學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論的基礎(chǔ)上。另一方面,集合論及其所反映的數(shù)學思想,在越來越廣泛的領(lǐng)域種得到應用。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理解集合“屬于”關(guān)系;

        (2)能選擇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列舉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與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軍訓前學校通知:8月15日8點,高一年段在體育館集合進行軍訓動員;試問這個通知的對象是全體的高一學生還是個別學生?

        在這里,集合是我們常用的一個詞語,我們感興趣的是問題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對象的總體,而不是個別的對象,為此,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課題),即是一些研究對象的總體。

        閱讀課本P2-P3內(nèi)容

        二、新課教學

        (一)集合的有關(guān)概念

        1.集合理論創(chuàng)始人康托爾稱集合為一些確定的、不同的東西的'全體,人們能意識到這些東西,并且能判斷一個給定的東西是否屬于這個總體。

        2.一般地,研究對象統(tǒng)稱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組成的總體叫集合(set),也簡稱集。

        3.思考1:課本P3的思考題,并再列舉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構(gòu)成集合的例子,對學生的例子予以討論、點評,進而講解下面的問題。

        4.關(guān)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確定性:設(shè)A是一個給定的集合,x是某一個具體對象,則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兩種情況必有一種且只有一種成立。

        (2)互異性:一個給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屬于這個集合的互不相同的個體(對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應重復出現(xiàn)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構(gòu)成兩個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樣

        5.元素與集合的關(guān)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belong to)A,記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not belong to)A,記作a A(或a A)(舉例)

        6.常用數(shù)集及其記法

        非負整數(shù)集(或自然數(shù)集),記作N

        正整數(shù)集,記作N*或N+;

        整數(shù)集,記作Z

        有理數(shù)集,記作Q

        實數(shù)集,記作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們可以用自然語言來描述一個集合,但這將給我們帶來很多不便,除此之外還常用列舉法和描述法來表示集合。

        (1)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寫在大括號內(nèi)。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課本例1)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說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無序性,所以用列舉法表示集合時不必考慮元素的順序。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nèi)。

        具體方法:在大括號內(nèi)先寫上表示這個集合元素的一般符號及取值(或變化)范圍,再畫一條豎線,在豎線后寫出這個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例2.(課本例2)

        說明:(課本P5最后一段)

        思考3:(課本P6思考)

        強調(diào):描述法表示集合應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x,y)|y= x2+3x+2}與 {y|y= 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誤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數(shù)},即代表整數(shù)集Z。

        辨析: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寫{全體整數(shù)}。下列寫法{實數(shù)集},{R}也是錯誤的。

        說明:列舉法與描述法各有優(yōu)點,應該根據(jù)具體問題確定采用哪種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較多或有無限個元素時,不宜采用列舉法。

        (三)課堂練習(課本P6練習)

        三、歸納小結(jié)

        本節(jié)課從實例入手,非常自然貼切地引出集合與集合的概念,并且結(jié)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說明,然后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

        四、作業(yè)布置

        書面作業(yè):習題1.1,第1-4題

        五、板書設(shè)計(略

      集合數(shù)學教案12

        一、知識結(jié)構(gòu)

        本小節(jié)首先從初中代數(shù)與幾何涉及的集合實例人手,引出集合與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結(jié)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說明.然后,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還給出了畫圖表示集合的例子.

        二、重點難點分析

        這一節(jié)的重點是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難點是運用集合的三種常用表示方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這一節(jié)的特點是概念多、符號多,正確理解概念和準確使用符號是學好本節(jié)的關(guān)鍵.為此,在教學時可以配備一些需要辨析概念、判斷符號表示正誤的題目,以幫助學生提高判斷能力,加深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1.關(guān)于牽頭圖和引言分析

        章頭圖是一組跳傘隊員編成的圖案,引言給出了一個實際問題,其目的都是為了引出本章的內(nèi)容無論是分析還是解決這個實際間題,必須用到集合和邏輯的知識,也就是把它數(shù)學化.一方面提高用數(shù)學的意識,一方面說明集合和簡易邏輯知識是高中數(shù)學重要的基礎(chǔ).

        2.關(guān)于集合的概念分析

        點、線、面等概念都是幾何中原始的、不加定義的概念,集合則是集合論中原始的、不加定義的概念.

        初中代數(shù)中曾經(jīng)了解“正數(shù)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初中幾何中也知道中垂線是“到兩定點距離相等的點的集合”等等.在開始接觸集合的概念時,主要還是通過實例,對概念有一個初步認識.教科書給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這句話,只是對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說明.

        我們可以舉出很多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進一步說明這個概念,從而闡明集合概念如同其他數(shù)學概念一樣,不是人們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來自現(xiàn)實世界.

        3.關(guān)于自然數(shù)集的分析

        教科書中給出的常用數(shù)集的記法,是新的國家標準,與原教科書不盡相同,應該注意.

        新的國家標準定義自然數(shù)集N含元素0,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推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國際標準,以便早日與之接軌,另一方面,0還是十進位數(shù){0,1,2,…,9}中最小的數(shù),有了0,減法運算仍屬于自然數(shù),其中.因此要注意幾下幾點:

       。1)自然數(shù)集合與非負整數(shù)集合是相同的集合,也就是說自然數(shù)集包含0;

       。2)自然數(shù)集內(nèi)排除0的集,表示成或,其他數(shù)集{如整數(shù)集Z、有理數(shù)集Q、實數(shù)集R}內(nèi)排除0的集,也可類似表示,,;

        (3)原教科書或根據(jù)原教科書編寫的教輔用書中出現(xiàn)的符號如,,…不再適用.

        4.關(guān)于集合中的元素的三個特性分析

        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例如“中國的直轄市”這一集合的元素是:北京、上海、天津、重慶。

        集合中的元素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果 a 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 a 屬于集合A,記作;否則,就說 a 不屬于A,記作

        要正確認識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確定性:和,二者必居其一.

        集合中的元素必須是確定的.這就是說,給定一個集合,任何一個對象是不是這個集合的元素也就確定了.例如,給出集合{地球上的四大洋},它的元素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他對象都不用于這個集合.如果說“由接近的數(shù)組成的集合”,這里“接近的數(shù)”是沒有嚴格標準、比較模糊的概念,它不能構(gòu)成集合.

       。2)互異性:若,,則

        集合中的元素是互異的.這就是說,集合中的元素是不能重復的,集合中相同的元素只能算是一個.例如方程有兩個重根,其解集只能記為{1},而不能記為{1,1}.

        (3)無序性:{ a , b }和{ b a }表示同一個集合.

        集合中的元素是不分順序的.集合和點的坐標是不同的概念,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l,0)和點(0,l)表示不同的兩個點,而集合{1,0}和{0,1}表示同一個集合.

        5.要辯證理解集合和元素這兩個概念

        (1)集合和元素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符號和是表示元素和集合之間關(guān)系的,不能用來表示集合之間的關(guān)系.例如的寫法就是錯誤的,而的寫法就是正確的.

       。2)一些對象一旦組成了集合,那么這個集合的元素就是這些對象的全體,而非個別現(xiàn)象.例如對于集合,就是指所有不小于0的實數(shù),而不是指“可以在不小于0的實數(shù)范圍內(nèi)取值”,不是指“是不小于0的一個實數(shù)或某些實數(shù),”也不是指“是不小于0的任一實數(shù)值”……

        (3)集合具有兩方面的意義,即:凡是符合條件的對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須符合條件.

        6.表示集合的方法所依據(jù)的國家標準

        本小節(jié)列舉法與描述法所使用的集合的記法,依據(jù)的是新國家標準如下的規(guī)定.

        符號

        應用

        意義或讀法

        備注及示例

        諸元素構(gòu)成的集

        也可用,這里的I表示指標集

        使命題為真的A中諸元素之集

        例:,如果從前后關(guān)系來看,集A已很明確,則可使用來表示,例如

        此外,有時也可寫成或

        7.集合的表示方法分析

        集合有三種表示方法:列舉法、描述法、圖示法.它們各有優(yōu)點.用什么方法來表示集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有的集合可以分別用三種方法表示.例如“小于的自然數(shù)組成的集合”就可以表為:

        ①列舉法:;

       、诿枋龇ǎ;

       、蹐D示法:如圖1。

       。2)有的集合不宜用列舉法表示.例如“由小于的正實數(shù)組成的集合”就不宜用列舉法表示,因為不能將這個集合中的元素?一列舉出來,但這個集合可以這樣表示:

       、倜枋龇ǎ;

        ②圖示法:如圖2.

       。3)用描述法表示集合,要特別注意這個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它應該符合什么條件,從而準確理解集合的意義.例如:

       、偌现械脑厥,它表示函數(shù)中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即;

       、诩现械脑厥,它表示函數(shù)值。的取值范圍,即;

        ③集合中的元素是點,它表示方程的解組成的集合,或者理解為表示曲線上的點組成的集合;

       、芗现械脑刂挥幸粋,就是方程,它是用列舉法表示的單元素集合.

        實際上,這是四個完全不同的集合.

        列舉法與描述法各有優(yōu)點,應該根據(jù)具體問題確定采用哪種表示法.要注意,一般無限集,不宜采用列舉法,因為不能將無限集中的元素?一列舉出來,而沒有列舉出來的元素往往難以確定.

        8.集合的分類

        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如圖1所示.

        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無限集,如圖2所示.

        9.關(guān)于空集分析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作.空集是個特殊的集合,除了它本身的實際意義外,在研究集合、集合的運算時,必須予以單獨考慮.

        教學設(shè)計方案

        集合

        知識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數(shù)集的概念及其記法

       。2)使學生初步了解“屬于”關(guān)系的意義

       。3)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重視基礎(chǔ)知識的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yǎng);

       。2)啟發(fā)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善于獨立思考,學會分析問題和創(chuàng)造地解決問題;

       。3)通過教師指導發(fā)現(xiàn)知識結(jié)論,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德育目標:

        激發(fā)學生學習 數(shù)學的興趣和積極性,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實事求是的科學學習態(tài)度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授課類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具: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簡介數(shù)集的發(fā)展,復習最大公約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質(zhì)數(shù)與和數(shù);

        2.教材中的章頭引言;

        3.集合論的創(chuàng)始人??康托爾(德國數(shù)學家);

        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 4)。

        二、講解新課:

        閱讀教材第一部分,問題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義的?

       。2)有那些符號?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ㄒ唬┘系挠嘘P(guān)概念(例子見書):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個集合。

        (2)元素:集合中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數(shù)集及記法

       。1)非負整數(shù)集(自然數(shù)集):全體非負整數(shù)的集合。記作N

       。2)正整數(shù)集:非負整數(shù)集內(nèi)排除0的集。記作N *或N +

        (3)整數(shù)集:全體整數(shù)的集合。記作Z

        (4)有理數(shù)集:全體有理數(shù)的集合。記作Q

       。5)實數(shù)集:全體實數(shù)的集合。記作R

        注:

       。1)自然數(shù)集與非負整數(shù)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說,自然數(shù)集包括數(shù)0。

       。2)非負整數(shù)集內(nèi)排除0的集。記作N *或N + 、Q、Z、R等其它數(shù)集內(nèi)排除0的集,也是這樣表示,例如,整數(shù)集內(nèi)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3、元素對于集合的隸屬關(guān)系

        (1)屬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A,記作a∈A;

        (2)不屬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A,記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

        按照明確的判斷標準給定一個元素或者在這個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兩可。

       。2)互異性:

        集合中的元素沒有重復。

       。3)無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沒有一定的順序(通常用正常的順序?qū)懗觯?/p>

        注:

        1、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2、“∈”的開口方向,不能把a∈A顛倒過來寫。

        練習題

        1、教材P 5練習

        2、下列各組對象能確定一個集合嗎?

       。1)所有很大的實數(shù)。(不確定)

       。2)好心的人。??????(不確定)

       。3)1,2,2,3,4,5.(有重復)

        閱讀教材第二部分,問題如下:

        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幾種?分別是如何定義的?

        2.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的概念是什么?試各舉一例。

       。ǘ┘系谋硎痉椒

        1、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寫在大括號內(nèi)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由方程的所有解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為{-1,1}.

        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

        從51到100的所有整數(shù)組成的集合:{51,52,53,…,100}

        所有正奇數(shù)組成的集合:{1,3,5,7,…}

        (2)a與{a}不同:a表示一個元素,{a}表示一個集合,該集合只有一個元素。

        描述法:用確定的條件表示某些對象是否屬于這個集合,并把這個條件寫在大括號內(nèi)表示集合的方法。

        格式:{x∈A| P(x)}

        含義:在集合A中滿足條件P(x)的x的集合。

        例如,不等式的解集可以表示為:或

        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為:

        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況下,可以省去豎線及左邊部分。

        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 4的實數(shù)}

       。2)錯誤表示法:{實數(shù)集};{全體實數(shù)}

        3、文氏圖:用一條封閉的曲線的內(nèi)部來表示一個集合的方法。

        注:何時用列舉法?何時用描述法?

       。1)有些集合的公共屬性不明顯,難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舉法。

        如:集合

       。2)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無遺漏地一一列舉出來,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舉出來,常用描述法。

        如:集合;集合{1000以內(nèi)的質(zhì)數(shù)}

        注:集合與集合是同一個集合嗎?

        答:不是。

        集合是點集,集合=是數(shù)集。

        (三)有限集與無限集

        1、?有限集: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

        2、?無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記作Φ,如:

        練習題:

        1、P 6練習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1,4,7,10,13}

       、趝-2,-4,-6,-8,-10}

        3、用列舉法表示下列集合

       、賩x∈N|x是15的約數(shù)}??????????? {1,3,5,15}

       、趝(x,y)|x∈{1,2},y∈{1,2}}? {(1,1),(1,2),(2,1)(2,2)}

        注:防止把{(1,2)}寫成{1,2}或{x=1,y=2}

       、

       、 {-1,1}

        ⑤ {(0,8)(2,5),(4,2)}

       、

        {(1,1),(1,2),(1,4)(2,1),(2,2),(2,4),(4,1),(4,2),(4,4)}

        三、小???結(jié):

        本節(jié)課學習了以下內(nèi)容:

        1.集合的有關(guān)概念:(集合、元素、屬于、不屬于、有限集、無限集、空集)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描述法、文氏圖共3種)

        3.常用數(shù)集的定義及記法

        四、課后作業(yè):教材P 7習題1.1

      集合數(shù)學教案13

        【設(shè)計意圖】

        本教學從繪本故事入手,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游戲情境,讓幼兒在游戲中開展分類教學中,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教學。在教具設(shè)計方面,教師采取了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相結(jié)合的方式,一方面利用PPT,發(fā)揮繪本中動物形象的優(yōu)點,營造良好的游戲情境;另一方面利用傳統(tǒng)教具,從集體操作到分組操作再到集體操作,給予幼兒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說出物體的顏色、形狀,能按物體的一個特征分類。

        2、對操作教學感興趣,初步學習按照規(guī)則操作。

        3、喜歡數(shù)學教學,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4、有興趣參加數(shù)學教學。

        【教學準備】

        1、“愛吃糖的大獅子”課件。

        2、教具:紅、藍、黃、綠顏色標記,大盤子三個,大糖果若干。

        3、幼兒操作材料:有形狀標記盤子的操作板、“糖果”若干。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森林里住著一只大獅子,它肚子餓了,想要吃小動物。聰明的小狐貍想了個好主意,看一看,誰能看懂小狐貍的主意?

        二、集體教學

        1、第二天小猴子送來好多糖,大獅子說“我想要吃紅色的`糖!”,將紅色糖果找出來。

        2、大獅子又說“我還要吃藍色的糖!”小猴子很害怕,誰來幫幫它?

        3、還剩下一些糖果,誰能把它們分到一樣顏色的盤子里?

        三、小組操作

        1、這次換小烏龜來送糖果了,大獅子說“我要吃圓形的糖!”小烏龜太害怕了,誰來幫助它把糖果按照形狀分一分呢?

        2、每個小朋友都有一份糖果,每人都有三個盤子,盤子上有標記,請你們幫助小烏龜把糖果放到一樣形狀標記的盤子里,好嗎?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集體講評:看看有沒有都分對呢?逐一檢查。

        四、故事收尾

        大獅子吃了很多糖果,牙齒真的疼起來了,小狐貍的主意成功啦,我們一起去慶祝下吧!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shù)學教學相對于其他教學枯燥、單調(diào),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所以本次教學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教學,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shè)的要求。

      集合數(shù)學教案14

        內(nèi)容分析:

        1、 集合是中學數(shù)學的一個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學數(shù)學中,就滲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進一步應用集合的語言表述一些問題。例如,在代數(shù)中用到的有數(shù)集、解集等;在幾何中用到的有點集。至于邏輯,可以說,從開始學習數(shù)學就離不開對邏輯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基本的邏輯知識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也是認識問題、研究問題不可缺少的工具。這些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學習本章的意義,也是本章學習的基礎(chǔ)。

        把集合的初步知識與簡易邏輯知識安排在高中數(shù)學的最開始,是因為在高中數(shù)學中,這些知識與其他內(nèi)容有著密切聯(lián)系,它們是學習、掌握和使用數(shù)學語言的基礎(chǔ)

        例如,下一章講函數(shù)的概念與性質(zhì),就離不開集合與邏輯。

        本節(jié)首先從初中代數(shù)與幾何涉及的集合實例入手,引出集合與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結(jié)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說明

        然后,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還給出了畫圖表示集合的例子。

        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學習引言是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學習本章的意義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論中的.原始的、不定義的概念

        在開始接觸集合的概念時,主要還是通過實例,對概念有一個初步認識

        教科書給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

        ”這句話,只是對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說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簡介數(shù)集的發(fā)展,復習最大公約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質(zhì)數(shù)與和數(shù);

        2.教材中的章頭引言;

        3.集合論的創(chuàng)始人——康托爾(德國數(shù)學家)(見附錄);

        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講解新課:

        閱讀教材第一部分,問題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義的?

       。2)有那些符號?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ㄒ唬┘系挠嘘P(guān)概念:由一些數(shù)、一些點、一些圖形、一些整式、一些物體、一些人組成的.我們說,每一組對象的全體形成一個集合,或者說,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定義: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個集合(簡稱集)

       。2)元素:集合中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數(shù)集及記法

       。1)非負整數(shù)集(自然數(shù)集):全體非負整數(shù)的集合,記作N,N={0,1,2,…}

       。2)正整數(shù)集:非負整數(shù)集內(nèi)排除0的集,記作N*或N+,N*={1,2,3,…}

       。3)整數(shù)集:全體整數(shù)的集合,記作Z ,Z={0,±1,±2,…}

       。4)有理數(shù)集:全體有理數(shù)的集合,記作Q,Q={整數(shù)與分數(shù)}

       。5)實數(shù)集:全體實數(shù)的集合,記作R,R={數(shù)軸上所有點所對應的數(shù)}

        注:(1)自然數(shù)集與非負整數(shù)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說,自然數(shù)集包括數(shù)0

       。2)非負整數(shù)集內(nèi)排除0的集,記作N*或N+

        Q、Z、R等其它數(shù)集內(nèi)排除0的集,也是這樣表示,例如,整數(shù)集內(nèi)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對于集合的隸屬關(guān)系

       。1)屬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A,記作a∈A

       。2)不屬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A,記作aA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按照明確的判斷標準給定一個元素或者在這個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兩可

       。2)互異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重復

        (3)無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一定的順序(通常用正常的順序?qū)懗觯?/p>

        5、⑴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啤啊省钡拈_口方向,不能把a∈A顛倒過來寫。

      集合數(shù)學教案15

        目標

        1、通過觀察粘貼活動,尋找兩個集合交集、差集中元素,依據(jù)特征進行嘗試擺放;發(fā)展幼兒多緯度的思維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3、有興趣參加數(shù)學活動。

        準備

        《水果找家》、《圖形組合物》幻燈片個1張(NO.86—87),幼兒每人相同內(nèi)容練習紙2張(見練習冊NO.4—5),如圖(1)和圖(2)。

        過程

       。ㄒ唬┯^察

        1、出示《水果》幻燈片,引導幼兒思考:

       。1)兩個圈內(nèi)分別有什么?各有幾個?

       。2)左圈內(nèi)的水果么特征?(有葉子)

        (3)右圈內(nèi)的水果么特征?(有梗子)

        (4)兩圈相交部分中的水果么特征?(有葉子且有梗子)

        2、出示《圖形組合物》幻燈片,引導幼兒思考:

        (1)兩個圈內(nèi)分別有什么特征?各有一個?

       。2)左圈內(nèi)的東西有什么特征?(紅色)

       。3)右圈內(nèi)的東西有什么特征?(個數(shù)是5個)

       。4)兩圈相交部分中的東西有什么特征?(紅色且個數(shù)是5個)

       。ǘ﹨^(qū)分

        讓幼兒思考:依據(jù)特征,如把右邊的`水果或左邊的娃娃臉擺放到圈內(nèi),該分別放在哪里?

        個別幼兒口述位置和理由,如圖(1)中的桃子該放在左圈但不在右圈中,因為桃子有葉無梗;圖(2)中的圓臉娃娃該放在兩圈相交部分,因為她是紅色且組成的圓形個數(shù)是5個。

       。ㄈ┱迟N

        幼兒在練習紙上將左(右)邊的各圖示物一一撕下,分別粘貼在兩個圈中的相對位置。

        (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正確粘貼)

        建議

       。ㄒ唬┍净顒釉O(shè)計內(nèi)容亦可分兩次進行。

       。ǘ┮嗫捎脤嵨锊牧显诩蠑[放圈中進行分類擺放,見《兒童數(shù)形寶盒》說明圖29。觀察記錄與評估。

      【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11

      比的應用數(shù)學教案11-20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25

      優(yōu)秀數(shù)學教案11-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4

      分類的數(shù)學教案11-16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06

      初中數(shù)學教案11-04

      趣味的數(shù)學教案02-25

      幼兒的數(shù)學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