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幕遮人教版高三下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幕遮人教版高三下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學習目標
1、初讀,整體感知。
2、再讀,理解詞意。
3、品讀,學會賞析。
二、導學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 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學家,吳縣(今屬江蘇)人,漢族。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陜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
1043年(宋仁宗慶歷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采納他的建議,陸續(xù)推行,史稱“慶歷新政”?上Р痪靡驗楸J嘏傻姆磳Χ荒軐崿F,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后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卒謚文正。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于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
三、開卷有益
請同學們邊聽錄音邊讀本詞,說說本詞主要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從哪些詞語中可以體現?
四、品讀上片,回答:
1、找出詞的一二兩句中所寫的意象,說出意象所顯示的特點。
2、三四兩句中的意象及其畫面又是什么?它能讓人想起什么來?
五、品讀下片,試討論回答
1、本片中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別是以誰的口吻來寫的?理解這兩句的含義。
2、三四兩句選取的意象分別是什么?試對這兩句作簡要欣賞。
六、再次品讀全詞,試從寫作手法上來賞析作者是如何來傳情達意的?
七、作業(yè)
1、課后查閱有關資料,試說說文中的“芳草”“斜陽”的意象與想家有什么聯系?有沒有相關的典故?
2、試將本詞上片改寫成寫景片段。
《蘇幕遮》原文和譯文
原文: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譯文:
白云滿天,黃葉遍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
黯然感傷的他鄉(xiāng)之魂,追逐旅居異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端起酒來洗滌愁腸,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淚。
【蘇幕遮高三下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蘇幕遮》教案03-05
語文下冊教案01-31
高三語文教案11-22
語文下冊教案14篇02-17
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教案07-19
琵琶行滬教版高三下冊語文教案10-14
高三語文公開課教案02-24
語文初二下冊教案12-01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