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內容與要求】
1、在游戲中,觀察與辨別動物的不同皮毛,發(fā)現(xiàn)其明顯的花紋特征。
2、愿意用簡單的語句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活動模式】
感知體驗式
【運用策略】
情境貫穿策略,音畫結合策略。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喜歡親近各種常見的動物,對動物明顯特征的關注更多來源于皮毛花紋的辨別,但是對于較相似的花紋會出現(xiàn)混淆,因此有必要開展此次活動,以“互動式多媒體設備”為依托,引導幼兒在觀察、比較中辨別動物的不同皮毛,發(fā)現(xiàn)花紋的明顯特征。
本次活動是小班教研實踐活動的第三研,在前兩研的基礎上,以多媒體課件的進一步調整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發(fā)現(xiàn)問題為:部分幼兒對點狀和塊狀花紋的辨認度有困難;第三環(huán)節(jié)中動物舞會出現(xiàn)提供動物過多,幼兒挑選有難度等現(xiàn)象。因此作以下調整:
。1) 將舞蹈音樂進行創(chuàng)編修改:歌詞內容為可替換的“我們穿著點點衣,快來跳個舞”,以歌詞引導幼兒進行辨別,指向明確。
。2) 調整第二環(huán)節(jié)的重點提問等,突出“點點”“塊狀”“條紋”三種花紋的比較觀察。
。3) 對部分動物的花紋進行更清晰的呈現(xiàn),突出塊狀與點狀的不同。
(4) 第三環(huán)節(jié)中提供與前環(huán)節(jié)不同的動物每人一份,增加層次性和挑戰(zhàn)度,是活動的進一步驗證。
【材料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課件:動物花花衣
2、小動物圖片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認識朋友
1、情境導入:
導入語:動物王國要舉行舞會,看看哪些動物朋友來了,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小結:想?yún)⒓游钑膭游锱笥芽烧娑,有老虎、獵豹、斑點狗等。
二、邀請朋友
1、找找花花衣:
要求:找找身上有花紋的動物參加舞會。
將邀請函和動物連接。
嘗試用較完整的句子邀請動物朋友:xxx,你有花花衣,請你來跳舞。
2、區(qū)分花花衣
(1)點狀花紋:
1)重點提問:舞臺比較擁擠,這次請穿著小小的,一點一點衣服的朋友來跳舞,該請誰?
。ò唿c狗、獵豹)
2)課件驗證
3)小結:原來斑點狗和獵豹穿著點點花紋的衣服,一點一點真可愛。
。2)條狀花紋
1)重點提問:斑馬也等不及了,它身上的'花紋像什么?
誰的花紋和斑馬的一樣?
2)課件驗證
3)小結:原來斑馬和老虎穿著條紋的衣服,一條一條真神氣!
。3)塊狀花紋:
1)重點提問:還剩下兩個動物朋友,它們的衣服和點點的衣服有點像,但是不一樣,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2)觀察比較
3)小結:原來,奶牛和長頸鹿的花紋大大的,一塊一塊的,穿著塊塊衣服真特別!
。4)小結:今天來參加舞會的動物朋友真漂亮,斑點狗和獵豹穿著點點花紋的衣服,奶牛和長頸鹿穿著塊塊花紋的衣服,老虎和斑馬穿著條紋的衣服,一起跳舞真熱鬧。
三、參加舞會
1、還有一些身上有花紋的動物朋友也趕來參加舞會啦,看看有誰,它穿著什么衣服?
2、播放音樂,幼兒辨析花紋特征進行舞蹈。
要求:聽清楚要請穿著什么衣服的動物朋友來跳舞。
3、幼兒參加舞會。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這個音樂的原來名字是《森林狂想曲》,是一首非常精彩的樂曲,體現(xiàn)了自然與動物間一種和諧的美。聽了樂曲,看了表演,首先讓人感覺很清新,樂曲的優(yōu)美意境令人向往,里面小青蛙的形象又很有趣、生動,非常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所以我選取了這個樂曲設計了這個活動。而韻律活動本身對小班幼兒來說就是非常喜歡,身體動作是他們感受音樂最直接和最具體的表現(xiàn);顒右怨适虑楣(jié)作為樂曲的詮釋,通過各種動作的表現(xiàn)使幼兒獲得藝術的熏陶,感受樂曲的美;顒右步Y合季節(jié)特征,把幼兒熟悉的小青蛙作為教育素材,引導幼兒大膽地用不同動作表現(xiàn),同時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對幼兒的創(chuàng)編起到了積極地作用,讓幼兒在表演過程中感受到了韻律活動帶來的快樂。活動中幼兒也能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自主創(chuàng)編,感受自主學習帶來的快樂。
一、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感受、理解樂曲的優(yōu)美意境。
2.能大膽地創(chuàng)編表現(xiàn)青蛙跳舞、回家等的動作,體驗與同伴表演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青蛙頭飾、場地布置:荷葉、荷花、音樂
三、活動過程:
1.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你們仔細聽聽里面講的`是誰的故事,好嗎?”(聽音樂)
“你聽出來了嗎?音樂里有誰呀?它們在做什么呢?”(幼兒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講述、猜測)
。ǔ鍪厩嗤軋D片)“哎呀,是誰呀?原來這段好聽的音樂里講的是青蛙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聽吧!”教師講故事:天黑了,動物們都睡著了,池塘邊靜悄悄的,噓!
小青蛙寶寶們都睡著了,他們做了一個長長的、甜甜的、美美的夢,夢見了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天亮了,太陽公公出來了。池塘邊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小青蛙們伸伸懶腰,揉揉眼睛,要出去玩咯,看!他們多調皮呀!一會跳到荷葉上唱唱歌,一會和好朋友拉拉手,一會又去練游泳,玩的可真開心!這時,“轟隆隆,轟隆隆,下大雨了,怎么辦呀?小青蛙們趕緊跟著媽媽,撐起荷葉傘回家去了!”(一邊講故事一邊出示三張圖片)
2.進一步理解音樂。
“這個故事有趣嗎?那我們一邊欣賞音樂,一邊聽故事會更有趣呢!”(欣賞音樂,老師在每一段簡單地介紹故事情節(jié))
3.創(chuàng)編動作。
師:“你們喜歡小青蛙嗎?那你知道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呢?請你來學一學!”(幼兒模仿小青蛙的動作)老師有意識地選擇1-2個動作,集體練習。
聽第一段音樂練習動作!拔覀兏魳穪碓囈辉嚢?”
“小青蛙們跳著出來玩了,來到池塘邊,看見了美麗的荷花、荷葉,情不自禁地想跳舞呢,猜猜他們會怎樣跳舞呢?請你來試試?(幼兒創(chuàng)編跳舞的動作)”
聽音樂跳一遍
“小青蛙們跳的這么開心,還想和好朋友一起跳,可以怎么跳呢?”(創(chuàng)編兩人三人合作跳舞的動作)
“轟隆隆,轟隆隆,”這是什么聲音?下雨了,該怎么辦呀?我們趕緊跟著媽媽回家吧?哎呀,雨下的這么大,怎么樣才能快點回家呢?(引導幼兒說出同伴之間要相互謙讓,團結,這樣才能走的快,越是擁擠越是慢。還有可以跳的幅度大一點)
聽音樂來一次
4.幼兒表演。
師:“小朋友學的可真象,那你們想不想學著小青蛙的樣子來跳舞呢?”那我們聽著音樂來跳舞吧。S著音樂在前面空的地方跳)
指出表演中的不足之處,再來一遍。
“你們跳的可真好,小青蛙想帶你們一起去池塘里玩呢?看,他們還給我們帶來了禮物呢?找找在哪兒呢?”(發(fā)現(xiàn)椅子下的頭飾等)“趕快戴上禮物,我們一起去玩吧!”(隨著音樂跟著老師跳到后面有荷葉的地方)
第一遍表演后,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不是每人一片荷葉,引導兩人或者三人合作。
第二遍再次表演,引導幼兒仔細聽音樂,分清不同風格的旋律,做不同的動作。
第三遍表演時,請幼兒在回家這段拿著荷葉回家。
活動反思:
優(yōu)美活潑的音樂很吸引幼兒,聽到這個音樂幼兒都會情不自禁地跟著動起來。以故事導入,讓幼兒理解、感受這個音樂,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講故事時老師可以加上一些肢體的動作,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這個音樂。講完故事,老師也可以進行適當?shù)靥釂,如:在這么美的音樂里的小青蛙在干什么呢?進一步加深幼兒對三段音樂的理解。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可放一些背景音樂,引導幼兒隨著音樂節(jié)奏來動作。老師在活動前也應對整個活動有個全面、清楚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數(shù),積累更多的動作經(jīng)驗,以便在活動中給予幼兒提煉和總結;顒又锌蓜(chuàng)設更豐富的游戲情境,在場地中布置池塘、荷葉、荷花等,讓幼兒更投入地參與游戲活動。
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對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探究欲望。
腳對于幼兒來說,并不陌生,每天的行走、運動都需要腳。對腳的用途,已有一定的`感性經(jīng)驗,但較零碎,沒有一個整合的概念。幼兒最喜歡赤腳,但經(jīng)常受到大人、環(huán)境的限制。通過提問、體驗、延伸等活動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腳的用途,體驗腳踩在不同材料上的感覺。
活動目標:
1、啟發(fā)幼兒運用感官感知、體驗小腳踩在不同材料平面上的感覺,發(fā)展幼兒的感知觀察力,讓幼兒體驗探索的樂趣;
2、初步引導幼兒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1、幫助幼兒把鞋、襪脫下并組織幼兒到戶外(有地磚、草地、沙坑的地方)。
2、紅、黃、藍、綠水粉顏料各二盆;鉛畫紙二張。錄音機、音樂磁帶。
3、戲水盆四只,里面放些水;抹布若干塊。
活動過程:
一、自由跑跑跳跳,引出幼兒活動興趣。
引導幼兒講述小腳的用途;
二、第一次感知表達活動。
1、讓幼兒赤腳在地磚、沙地、草地上走走,體驗腳底接觸這些材料的真實感受;
2、啟發(fā)幼兒用語言表達小腳踩在這些材料上的體驗、感受。
三、第二次感知表達活動。
1、再次讓幼兒體驗小腳走在這些材料上的感覺,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腳底接觸這些材料的感受。
2、小結:小腳踩在各種材料上的感覺。
四、小腳作畫,印地毯。師生一起為大地毯印上美麗的花紋。
五、延伸活動:小腳玩水
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鍛煉幼兒反應的靈敏性,鼓勵幼兒在同伴面前大膽表現(xiàn)自己,同時讓幼兒感受到玩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紅花1朵個、鼓一個。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花,告訴幼兒游戲的名稱。
2、介紹游戲玩法及規(guī)則。
幼兒圍成一圈,一人蒙眼在圈內擊鼓,圈上小朋友按順時針方向傳花,當鼓聲停時,花在誰手上,誰就站出來表演一個節(jié)目。表演玩,從表演者開始游戲繼續(xù)。
3、游戲開始,教師參與游戲中,隨時進行指導。
4、游戲評價。
四、活動反思
從“擊鼓傳花”的游戲中可以看出幼兒對游戲活動的興趣,有的小朋友為了能表演節(jié)目,表現(xiàn)出傳花的過程中有意的拖延時間,不往外傳的現(xiàn)象。這說明孩子們的`表演欲望增強了,膽量增大了。雖然,這是好現(xiàn)象,但是,我們做為老師也應當引起注意,在肯定孩子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幼兒應當遵守游戲規(guī)則,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在游戲中體驗到其中的快樂。
小班教案 篇5
一、師幼交流。
1、老師問幼兒剛才在外邊玩的開心嗎?可是老師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在小朋友們玩滑梯的時候太擁擠這樣玩太危險了,誰能想一個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2、老師組織幼兒之間相互討論,并發(fā)言。
二、歌曲欣賞。
1、老師在聽完幼兒的發(fā)言后,說老師這有一首關于滑滑梯的歌,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歌中是怎樣唱的。
2、老師唱歌曲一遍。
3、老師問歌中是怎樣唱的?
4、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并回答。
三、學唱歌曲。
1、老師先領念一遍歌詞,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
2、并讓幼兒分組練習。
四、找朋友。
1、在學唱歌曲的'基礎上,老師描述在大集體中只有互相謙讓,才能交到好的朋友。
2、老師帶領幼兒到戶外活動,并主要培養(yǎng)幼兒在集體中的謙讓心理。
3、培養(yǎng)幼兒的這種習慣,可以讓他們在游戲中養(yǎng)成。如:找朋友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讓幼兒學習句式:“媽媽(爸爸、爺爺、奶奶)我要買……”,培養(yǎng)幼兒大膽、完整表達的能力。
2、初步嘗試學用動詞“拍”、“滾”、“開”說完整的'話。
【活動準備】
活動前,準備玩具貨架1個,上面擺放各種玩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帶領幼兒買玩具教師:
教師:小朋友今天你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來了,要帶你們去買玩具,好嗎?
“開汽車,嘀嘀嘀嘀出發(fā)了!”
二、學習句式:“媽媽(爸爸、爺爺、奶奶)我要買……”,
1、師:“玩具店到了!“(揭開貨架上的布)
提問:
。1)誰能告訴我貨架上有些什么玩具?
。2)你喜歡哪一個玩具?
。3)如果你想買小兔子,該怎么跟老師說?
(教師示范)
2、請個別幼兒示范練習。
3、分批請家長上貨架前,做售貨員。
請對應的幼兒上來按需要分別挑選玩具,一個個跟媽媽(爸爸、爺爺、奶奶)說:“xx我要買……”。
4、幼兒帶上買好的玩具和家長到戶外去玩。
5、請幼兒說一說你是怎么玩的?
學說:“我和xx開汽車、我和xx拍皮球……”。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一家人即使吵架了,也不能(并且不應該)分開。
2、想出更好的辦法讓爸爸媽媽不生氣、不吵架。
活動準備:
1、掛圖第3號。
2、PPT:媽媽和爸爸的形象圖:媽媽頭發(fā)有點散亂,好像刺猬;爸爸怒瞪雙眼,好像獅子。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具,請幼兒看看這是誰。
猜猜這兩個人是誰?
他們像什么?
他們怎么會變得像刺猬和獅子?
二、講述故事,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 教師講述故事一遍。
媽媽生氣了,變得像什么一樣?
爸爸生氣了,變得像什么一樣?
2、 結合掛圖(逐步出示掛圖),再次欣賞故事。
故事中的`寶寶愿不愿意和媽媽去外婆家,為什么?
。▽殞毢桶职侄疾辉敢庾寢寢屪叩,家里的人不能分開。)
寶寶想讓媽媽找不到,躲到了那些地方?
最后發(fā)生了一件什么意外的事情?
寶寶不小心碰了一下,爸爸和媽媽還生氣嗎?
他們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談談自己的爸爸媽媽生氣時的情況。
1、說說自己的爸爸媽媽生氣時的表現(xiàn)和自己的做法。
有沒有看見過爸爸媽媽生氣的樣子?
爸爸媽媽生氣時像什么?
他們會怎么說?怎么做?
他們生氣時,你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
。、想辦法,讓爸爸媽媽不吵架。
你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讓爸爸媽媽不吵架?
。ㄗ约翰话l(fā)生意外,又能讓他們不再吵架。)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12-11
小班教案12-12
小班教案12-12
小班教案12-10
小班教案12-10
小班教案12-17
小班教案12-17
小班教案12-16
小班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