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大班科學教案5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能也會時常遇到一些失敗的課。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的確不錯,當我們每個人在遇到失敗時,如何去正確面對呢?是放棄,還是繼續(xù)嘗試、改進,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以求得發(fā)展呢?
新理念、新教材指導下得幼兒教育事業(yè),要求教師“一切以人為本,為了每一位幼兒得發(fā)展”。所以,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勇于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使自己在不斷的嘗試中,求得自身的發(fā)展和進步,21世紀的幼兒教師正是需要有這樣的創(chuàng)新精神。
一、設計意圖:
我選擇的是一個科學活動《青蛙》,現(xiàn)在正是春天,結合春季的特征,我們開展了春季的主題教育,由于青蛙是在春天里繁殖的一種動物,青蛙媽媽生下了許多的寶寶——小蝌蚪。所以,幼兒們就會經(jīng)常走到自然角去觀察小蝌蚪,對小蝌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一次,我問幼兒:“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幼兒說:“小青蛙”。我又說:“那小蝌蚪怎么長得和青蛙不一樣呢?”幼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臉疑惑的樣子。故我又根據(jù)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中央教育研究所的劉占蘭教授也指出: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事物,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有益于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探究的熱情,使他們從小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為此,我就結合新《綱要》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此次科學教育活動。
二、主要的`教學描述: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長過程。
2、使幼兒知道青蛙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準備:硬件方面:青蛙玩具或圖片青蛙的生長過程圖小蝌蚪軟件方面:事先飼養(yǎng)小蝌蚪
教學過程:
一、出示小蝌蚪引出課題,激發(fā)幼兒觀察青蛙的興趣。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朋友,請你們看一看是誰呢?(小蝌蚪)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青蛙)
二、出示青蛙玩具或圖片,讓幼兒觀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們好!我是玩具廠的叔叔根據(jù)青蛙的樣子做成的青蛙玩具。
提問:
1、青蛙長得怎么樣的?
2、眼睛、嘴巴怎么樣的?
3、肚皮、背是什么顏色的?
4、青蛙有幾條腿?
5、青蛙有頸嗎?頭能轉動嗎?
6、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
三、初步引導幼兒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現(xiàn)在,小朋友們都認識我了,但你們知道我是怎么變成青蛙的嗎?
1、幼兒先借助已有的經(jīng)驗講述青蛙的生長過程。
2、教師出示青蛙的生長過程圖,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小蝌蚪是怎么變成青蛙的?青蛙爸爸和媽媽身下寶寶的時候是怎么樣的?慢慢長大后又變成怎么樣了?最后又變成怎么樣了?
3、游戲《蝌蚪寶寶變青蛙》,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xiàn)青蛙的生長過程。
、偌偃缒闶且恢或蝌綄殞,圓溜溜的,用身體的動作怎么做?
②變成小蝌蚪了怎么做呢?
、坶L出后退怎么做?
④長出后退怎么做?
、菝摰粑舶驮趺醋?
最后,教師做青蛙媽媽,幼兒做寶寶一起游戲,將青蛙的生長過程用身體動作來表現(xiàn)。
四、知道青蛙與人類的關系。
1、青蛙有什么本領?
2、青蛙對我們人類有這么大的用處,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青蛙呢?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了解故事內容及情節(jié)的基礎上,選擇合適樂器及節(jié)奏進行表現(xiàn)。
2、嘗試運用疊加式的復合節(jié)奏進行演奏,并能較專注的合作演奏。
活動準備:
1、譜架、節(jié)奏卡、樂器(串鈴、雙響筒、蛙鳴筒、三角鐵)
2、熟悉三拍子樂曲,能看著節(jié)奏譜和著音樂拍節(jié)奏。
活動過程:
一、感受故事的意境,了解故事具體情節(jié)及內容。
1、引入故事。
師:孩子們,你們見過月光長廊嗎?
師:月光長廊會是一個怎么樣的長廊?
師小結:原來月光長廊是條長長的走道,在月光下它會顯得特別的漂亮。(出示圖片、音樂響起)
2、欣賞故事了解故事內容及情節(jié)(教師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師:一共出場幾個動物,按什么順序出場?
師:小青蛙在故事里做了什么事?
3、回憶感受音樂,帶領幼兒走進故事的意境。
師:這段音樂是個幾拍子的`音樂,聽了這段音樂你的感覺怎么樣?”
師小結:“這是個非常動聽的友誼之聲圓舞曲,想不想帶著樂器朋友去參加這個美麗的舞會。
二、選擇適合的樂器及節(jié)奏。
1、幼兒選擇適合的樂器。
師:今天,老師要挑戰(zhàn)你們了,我?guī)砹艘恍菲,請你們用樂器朋友來講述這個故事,行不行。
師:看,我?guī)砹耸裁礃菲鳎?/p>
師:哪個樂器更像什么小動物出場?說說理由。
2、嘗試選擇合適的節(jié)奏
三、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討論演奏形式。
師:還記得在今天的故事中四個小動物是一起出來的嗎?
師:故事中動物朋友們越來越多,它們有沒有停下過舞步?
師小結:所以,難就難在這里哦,每個人都要想好自己的節(jié)奏,一句一句的跟上去,而且還不能停下自己的節(jié)奏,有問題嗎?
2、幼兒進行合作演奏
師小結:有了你們的伴奏,使我們的月光長廊變得更美了;氐桨嗉壚锬銈兛梢匝b扮一下,開一個月光舞會,好不好?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知道桿物的根基本上可分為直根、須根、塊根三種。
2、幫助幼兒根有儲水、吸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類的密切關系,從而激發(fā)幼兒對植物的探索興趣。
3、在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有各種各樣的根的植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的根。
1、幼兒自己觀察植物的根。
。1)小朋友,你們看桌上都有什么?(蔥、青菜……)
。2)請你們仔細看看、摸摸、再說說它們是什么樣子的'?(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輕松自如的探索事物的情境)。
。3)請你們在桌上找出有根的植物,告訴你的同伴根是什么樣的?(在這里體現(xiàn)了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
2、教師總結:植物的根是多種多樣的。
。ㄍㄟ^桌面上實物的對比,讓幼兒從感官上直接感受了植物根的多樣性。)
(二)根的吸收。
1、聽故事“小鹿和大樹的對話”。
。ㄍㄟ^故事中形象的比喻讓幼兒明白了:根吸收營養(yǎng),就象小朋友吃飯一樣重要。)
2、看圖片“根的吸收”。
。ㄍㄟ^圖片的直觀讓幼兒形象地了根的吸收過程)
除了大樹用根來吸收養(yǎng)料和水分,你們還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來吸收養(yǎng)料和水分?(在這里主要是鞏固幼兒對植物根的認識)
(三)根可以食用
A、小朋友知道得真多,桌上這些植物的根對我們還有什么用途呢?(可以食用)哪些可以?(紅薯、山藥、胡蘿卜、白蘿卜……)我們一起來嘗嘗(進一步在實踐中鞏固對變態(tài)根的認識)
B、好吃嗎?(好吃)這些根我們有時也要吃,(出示各種中藥的根)但它們好吃嗎?(不好吃)那它們是干什么用的?對,是中藥,給我們人類治病的。
(四)延伸活動
“根的秘密”:帶領幼兒將桌子上的植物放進透明的飲料瓶中,觀察根的生長和吸收情況。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根據(jù)自己確定的分類標準,布置“文具店”并作統(tǒng)計記錄。
2、在游戲中練習簡單運算。
3、能相互協(xié)商、聽取同伴意見,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裝有各種文具的小書包。
2、筆、記錄板
3、標簽紙、各種自制紙幣若干
4、售貨員標志
活動過程:
1、介紹我的文具——幼兒分小組結伴,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文具。
——代表介紹。
2、布置文具店——每組布置一個“文具店”,討論:怎樣分類擺放。
——幼兒分組布置,并貼上自制的價格標簽。
——給文具店取名,交流布置情況。
3、統(tǒng)計文具——幼兒作文具店統(tǒng)計員,統(tǒng)計并記錄本店的文具數(shù)量。
——同伴相互交流、檢查。
4、游戲;小小文具店——選出一個售貨員,顧客自由地到各個文具店用“十元錢”購買文具用品。
5、把文具店的文具用品歸放到自己的小書包中。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教師為幼兒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臺,讓幼兒自己探索,嘗試,思考,教師只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我們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對整個活動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確,并能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礎。活動層次要清晰,做到層層深入。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發(fā)生變化。
2、養(yǎng)成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一天,教師和幼兒一起回家準備冰(透明杯中盛水,放入冰箱,讓其結冰)上課前帶來。
2、給每組幼兒提供一杯水
3、電磁爐、平底鍋、透明鍋蓋各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個杯水(一杯是冰、一杯是水),引導幼兒觀察:
1、師:這是老師昨天準備的兩杯水,一杯是放在教室里的,還有一杯是放在冰箱里的,小朋友看,這兩杯水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教師將結冰的杯子翻轉,引導幼兒觀察)
得出結論:放冰箱的水已經(jīng)結冰,放教室的水沒有變化。
2、它們?yōu)槭裁磿l(fā)生這樣的變化?
小結:因為冰箱的溫度低,很冷,水遇冷就變成了冰。
3、水變成冰后和原來有什么不同?
小結:水是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可以流動;冰是固體,有固定形狀,不可以流動。
(二)、幼兒實驗
1、許多小朋友在家里做了實驗,把水變結成的冰,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怎么樣把冰再變成水呢?
2、幼兒猜測用各種方法將杯子里的冰融化,如:用嘴吹熱氣,用手去握杯子等等。
3、幼兒操作(……)
師:冰遇熱又融化成了水,如果老師繼續(xù)給這些水加熱,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ㄈ、教師實驗
1、教師進行水變氣的實驗,幼兒觀察:
教師將半杯水(在杯上做個記號)倒入鍋中,幼兒觀察加熱后的現(xiàn)象:
發(fā)現(xiàn)有許多熱氣跑掉了,鍋里的水變少了。
2、捉住水水蒸氣
老師將鍋蓋放到鍋的上方,捉水蒸氣(鍋蓋上出現(xiàn)了許多小水滴)
小結:水遇冷結成冰,水遇熱變成氣,氣遇冷又變成水。
。ㄋ模、聯(lián)系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談談:
1、天為什么會下雨?
2、濕的衣服為什么會干?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溶解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頑皮的影子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雨的秘密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我與水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魔術圈_大班科學教案07-13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大班教案科學教案11-10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科學教案12-29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