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8-07 08:57:32 教案 我要投稿

      【優(yōu)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yōu)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22頁整理和復習第2題及23-24頁練習六4-8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20以內(nèi)加減法計算方法。

        [2、通過復習結(jié)合加減法的含義,分析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guān)系,正確的進行解題。]

        【教學重點】能用畫圖、轉(zhuǎn)化等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能有加法對減法進行檢驗。

        【教學過程】

        一、口算檢測

        13-6 8+7 13-5

        16-8 15-6 7+9

        15-7 14-5 6+6

        12-5 14-6 12-9

        二、復習應用題

        1.出示教科書P25的第4題。

        [(1)讓學生口頭編題,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3)列式計算。結(jié)合圖說明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義以及算式的含義。]

        2.獨立練習教科書P25的第5題。

        3.出示教科書P26的第8題。

        [引導學生學會看懂統(tǒng)計表,并口頭編題,列式計算,同時把表格填補完整。]

        4.獨立練習教科書P26的第7題。

        [(提醒學生注意運算的順序)培養(yǎng)學生靈活計算能力。]

        三、課堂練習

        [教科書P26的6題。用“想加算減法”計算很方便,用畫圖的方法分析問題很清楚。]

        四、總結(jié):

        本單元學習結(jié)束了,你說說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教學反思】

        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式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的關(guān)于估算的學習目標是“能結(jié)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要落實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認識估算對學生數(shù)感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在本課的設計中,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來完成。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估算經(jīng)驗,自己嘗試著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對除法估算有一個建構(gòu)的過程。緊接著讓學生歸納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通過對“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和“多少個紙箱能裝下?”這兩個問題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父母外出旅游時留心在賓館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了嗎?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例8。

        思考:

        (1)從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2)問題中的“大約”是什么意思?

        (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自由發(fā)言,大約就是大概的意思,結(jié)果要進行估算,得數(shù)不能用“=”連接,要用“≈”連接)

        (3)鼓勵學生分析題意,獨立列出算式,并說一說這樣列式的理由。(267÷3)

        師強調(diào)說明:問題中“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不需要算出準確結(jié)果,只需要進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課題。

        這樣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應用除法的估算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自主預習,探究算法

        1.引發(fā)思考。

        師:你會估算267÷3的結(jié)果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100元。

       、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90元。(看除數(shù),想口訣)

        (2)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小組討論兩位同學的解答合理嗎?為什么?

       、僖驗椴恍枰愠鰷蚀_的錢數(shù),所以兩種結(jié)果都是合理的。

       、诘诙N方法估算的結(jié)果更精確一些,準確結(jié)果應該比90少,比80多。

        (3)總結(jié)估算的方法。(課件出示)

        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數(shù)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shù),除數(shù)不變,再口算出結(jié)果。

        (4)明確:解決同一個問題,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和探究使學生明白,估算時要看除數(shù),想口訣,找到和被除數(shù)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的數(shù),選擇合理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2.解決問題。(課件出示教材30頁例9)

        (1)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說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2)問題中的'“夠裝”是什么意思?

        (3)小組合作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182≈180,182÷820,需要的紙箱肯定超過20個,所以18個紙箱裝不下182個菠蘿。

       、18≈20,20×8=160(個),20個紙箱只能裝160個,所以18個紙箱肯定裝不下。

        (4)組織學生對以上的估算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課件出示)

        第一種方法與例8的把被除數(shù)看作和它接近的幾百幾十數(shù)的方法一樣;第二種方法是把紙箱數(shù)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再乘每箱裝的菠蘿個數(shù),然后和菠蘿總數(shù)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教學中,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估算空間和交流機會,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索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30頁例9下面的問題:多少個紙箱才能裝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

        2.完成教材31頁1題。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頁2題。

        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感受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全課總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只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16~19頁圓錐的認識和體積計算、例1。

        教學要求:

        l.使學生認識圓錐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稱,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測量圓錐高的方法。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求出圓錐的體積。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根據(jù)教材第167頁自制的圓錐,演示測高、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出圓錐體積等于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的教具。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說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2.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及圓柱體(邊說邊出示實物圖形)。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我們還常?吹较旅嬉恍┪矬w(出示教材第16頁插圖)。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錐體,簡稱圓錐。我們教材中所講的圓錐,都是直圓錐。今天這節(jié)課,就學習圓錐和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認識圓錐。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物體是這樣的圓錐體,誰能舉出一些例子?

        2.根據(jù)教材第16頁插圖,和學生舉的例子通過幻燈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體圖。

        3.利用學生課前做好的圓錐體及立體圖通過觀察、手摸認識圓錐的特點。

        (1)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圓錐的側(cè)面是一個曲面。

        (2)認識圓錐的頂點,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在圖上表示出這條高)提問:圖里畫的這條高和底面圓的所有直徑有什么關(guān)系?

        4.學生練習。

        口答練習三第1題。

        5.教學圓錐高的測量方法。(見課本第17頁有關(guān)內(nèi)容)

        6.讓學生根據(jù)上述方法測量自制圓錐的高。

        7.實驗操作、推導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1)通過演示使學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體方法可見教材第18頁上面的圖)

        (2)讓學生猜想:老師手中的圓錐和圓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們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guān)系?

        (3)實驗操作,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在空圓錐里裝滿黃沙,然后倒入空圓柱里,看看倒幾次正好裝滿。(用有色水演示也可)從倒的次數(shù)看,你發(fā)現(xiàn)圓錐體積與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guān)系?得出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

        老師把圓柱里的'黃沙倒進圓錐,問:把圓柱內(nèi)的沙往圓錐內(nèi)倒三次倒光,你又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圓柱和圓錐都有這樣的關(guān)系?教師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圓柱,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圓錐才是圓柱體積的。

        (5)啟發(fā)引導推導出計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Sh

        (6)小結(jié):要求圓錐體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公式中的底面積乘以高,求的是什么?為什么要乘以?

        8.教學例l

        (1)出示例1

        (2)審題后可讓學生根據(jù)圓錐體積計算公式自己試做。

        (3)批改講評。注意些什么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三第2題。

        學生做在課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師板書。錯的要求說明理由。

        2.做練習三第4題。學生書面練習,小組交流,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圓錐有怎樣的特征?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為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三第3題及數(shù)訓。

        六、板書:

        圓錐

        圓錐的特征:底面是圓,

        側(cè)面是一個曲面,展開是一個扇形。

        它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錐的體積=圓柱體積

        圓錐的體積=底面積高V=Sh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106頁例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初步認識植樹問題,理解并掌握在一條直線上“兩端都栽”的情況下,間隔數(shù)和棵樹之間的關(guān)系。

       。2)、在理解間隔數(shù)和棵樹規(guī)律的基礎上解決簡單的“兩端都栽”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探究新知,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2)、經(jīng)歷和體驗“數(shù)形結(jié)合”、“化繁為簡”的解題策略和數(shù)學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決心。

        教學重點:

        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出植樹問題中兩端都栽時,間隔數(shù)和棵樹之間的關(guān)系,抽象出植樹問題的數(shù)學模型。

        教學難點:

        把現(xiàn)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同化為“植樹問題”,運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guān)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師:同學們一定喜歡玩猜謎語吧?(課件出示):兩棵小樹十個叉,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謎底:手)

        誰能很快說出謎底?(生口答)。

        師:你思維真敏捷。

        (2)、師:同學們,伸出你的左手,仔細觀察,你能看到數(shù)字幾?

        (3)、認識間隔、間隔數(shù)。

       。A設1:數(shù)字5,5個手指;數(shù)字4,4個手指縫。)

        師:你觀察得真認真!

        師:(課件出示)手指間的空隙,在數(shù)學上我們叫做間隔。(板書:間隔。)一只手上有四個間隔,我們就說它的間隔數(shù)是4。(板書:“間隔”后加“數(shù)”)

        (預設2:生:有5數(shù)字5,5個手指頭;有數(shù)字4,手指之間有4個間隔。

        師:你懂得真多,能告訴大家什么叫做間隔嗎?

        生口答,師出示手的圖片,板書“間隔”和“間隔數(shù)”。)

        (4)、認識生活中的“間隔”。

        師:生活中間隔無處不在。(課件出示:人民大會堂柱子、路燈桿、擺花盆、鐘聲等),師邊放課件邊敘述說明。

        師: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有間隔?

        生充分交流

        (5)、揭示并板書課題。

        師:像這樣有間隔現(xiàn)象存在的問題,統(tǒng)稱為植樹問題。(板書:植樹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有關(guān)植樹問題的知識。

        二、探究新知。

       。ㄒ唬(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題目信息:一條新修的公路,全長1000米,在它的一側(cè)種樹(兩端都栽),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

        2、理解題意。

       。1)、從題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2)、理解題意。

        師:解決問題時,要善于抓住關(guān)鍵詞或句子,分析題意。你認為哪些詞是比較重要的?

        題目中,“兩端都栽”是什么意思?

        師:既然有“兩端都栽”的情況,就有“兩端都不栽”的情況,也有“只在一端栽”的情況。(課件演示:兩端都栽,兩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三種情況。)今天我們重點研究兩端都栽的情況。

       。3)、同學們大膽猜測一下,一共要栽多少棵?

       。ㄖ该穑

       。4)、提出驗證。

        a:師:到底哪個結(jié)論是正確的呢?我們怎么來驗證一下?

        b:生嘗試尋求方法。

        生:可以畫一畫圖。

        師:你的想法非常好,可以用一條線段代表1000米長的公路,畫一畫圖,數(shù)一數(shù)實際種了多少棵。)

       。5)、嘗試驗證,邊敘述邊課件演示:因為兩端都栽,所以要先在起點栽一棵,然后每隔5米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看看一共要栽多少棵。

        師:現(xiàn)在栽了多少米了?就這樣一直栽到1000米處嗎?

       。A設生:太麻煩了,浪費時間)

       。6)尋求“化繁為簡”的數(shù)學方法。

        師:老師和你們有同感。1000米的路太長了,你覺得路的總長要是多少米好了?

        生嘗試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A設生:50米、20米、10米

        師:我明白同學們的意思了,就是把路的總長換成比較小的數(shù)就行了。你們的想法太棒了。

        師:在數(shù)學研究中,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時,我們就從簡單的問題入手,即把“大數(shù)變成小數(shù)”進行研究,這樣就可以“化繁為簡”,找出規(guī)律。(板書:大數(shù)——小數(shù),化繁為簡)。比如,1000米太長了,我們可以轉(zhuǎn)化成20米栽幾棵,從而找出規(guī)律。

        師:老師在電腦上可以畫成小樹,你們在練習本上,也畫成一棵棵小樹嗎?怎樣表示小樹比較簡單?

       。A設生:畫成小樹太麻煩,可以用一個點表示一棵小樹比較簡單。)

        師:你的.方法真好!用線段圖來表示,簡單明了。(課件演示:小樹變點,成為線段圖)

       。ǘ、自主探究。

        (1)、師:同學們,今天你們就來當一次“小小數(shù)學家”,研究一下當總長分別是10米,15米、20米、30米時,兩端都栽的情況下,棵數(shù)有什么規(guī)律。請你們拿出題卡,認真畫出線段圖,并結(jié)合線段圖把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補充完整。

       。2)、生獨立填表。

        (3)、匯報交流:誰把你的結(jié)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煟赫l和他的結(jié)果一樣請舉手?

        師:看來大家都做得非常認真。

        師:為了便于大家觀察,我把表格展示在大屏幕上。

       。4)、師:(邊課件演示邊引導)仔細回憶剛才畫線段圖填表的過程,認真分析這幾組數(shù)據(jù),能否說出總長、間隔、間隔數(shù)之間存在什么關(guān)系?(課件表格下出示:總長o間隔=間隔數(shù))

        間隔數(shù)與棵數(shù)之間又存在什么樣的關(guān)系?(課件表格下出示:間隔數(shù)o( )=棵數(shù))。

        那么,當兩端都栽時,如果知道全長和間隔,怎樣求出棵數(shù)?

       。5)、學生獨立思考,充分交流。

        結(jié)合生答,師完成板書:總長÷間隔=間隔數(shù),間隔數(shù)+1=棵樹。

        (6)、師:如果不畫線段圖,你能說出總長是50米時,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嗎?

        學生口述答案。

        師:你真了不起!

       。ㄈ靡(guī)律,解決問題。

       。1)、出示前面的例題。

        師:利用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的兩端都栽時,棵數(shù)和間隔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你能找到這道題的正確結(jié)果嗎?

       。2)、生找出正確解法。

        (3)師:200表示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加1?(200表示間隔數(shù),因為間隔數(shù)加一等于棵樹,所以要加一。)

       。◣煟耗阒v得太棒了!老師真心佩服你!)

       。4)、師:以后再遇到生活中類似于“兩端都栽”的實際問題時,就可以運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進行解決。

        小練筆:運動會上,在一條長200米的筆直跑道的一側(cè)插彩旗(兩端都插),每隔10米插一面,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

        師:請大家默讀題目,然后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三、學以致用。

        1、同學們,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看,我們的《小蘋果》舞蹈比賽中同樣蘊含著植樹問題的知識。

        (課件配圖片出示)五二班學生參加《小蘋果》舞蹈表演,其中一列縱隊全長18米,如果每兩個同學之間相距2米,這列隊伍一共站了多少人?

        生獨立審題,嘗試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生交流方法和思路。

        2、鐘聲與鐘聲之間也有間隔,你能同化成植樹問題進行解答嗎?

       。ㄕn件出示)廣場上的大鐘,5時敲5下,8秒鐘敲完。12時敲響12下,敲完需要多長時間?

        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師:同學們,認真傾聽鐘聲敲響幾下?仔細觀察它們之間有幾個間隔?(課件出示:結(jié)合5次鐘聲,線段圖出示四個間隔)

       。▽W生結(jié)合課件演示,說出:鐘聲敲響5次,共有4個間隔。)

        大鐘5時敲5下,有4個間隔,共用了幾秒鐘?由此能求出什么?那么12時敲12下,有幾個間隔?敲完用多長時間嗎?請同學們嘗試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匯報交流,說出思路。

        3、師:你們真了不起。請到知識城堡一展身手吧。

        (課件出示)8個同學站成一隊,每兩個同學之間距離1.5米。這列隊伍全長多少米?

        師:線段圖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許多數(shù)學問題。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畫出線段圖,再解答。

        生匯報交流。

        四、全課總結(jié)。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充分交流。

        師:在今天的探究活動中,我們不僅發(fā)現(xiàn)了植樹問題中“兩端都栽”的規(guī)律,能運用這個規(guī)律解決生活中類似的問題,而且知道了數(shù)學研究中“化繁為簡”方法,會通過畫線段圖幫助我們解決數(shù)學問題。其實,在植樹問題中還有許多知識,比如兩端都不栽時、只有一端栽時,或在封閉圖形上栽時,棵數(shù)分別有什么規(guī)律呢?我們將在以后的學習中繼續(xù)探究。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一、活動內(nèi)容

        小學數(shù)學九年制義務教育第十冊第31頁內(nèi)容,數(shù)學教案-你喜歡什么電視節(jié)目?

        二、活動目的

        1、讓學生通過對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情況的'統(tǒng)計,以及數(shù)據(jù)分析,體會統(tǒng)計的意義。

        2、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對調(diào)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斷和建議,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活動重點

        學生會自己統(tǒng)計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情況,并能對調(diào)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斷和建議。

        四、活動準備

        多媒體、幾種表格、卡片。

        五、活動步驟

        1、導入

        師:現(xiàn)在的電視節(jié)目豐富多彩,你們愛看什么電視節(jié)目呢?

        學生發(fā)言。

        師:大家的喜好各不相同,課前大家都做了一些準備,那么今天,我們就以“你喜歡什么電視節(jié)目”進行探討,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能解決什么!

       。ǔ鍪菊n題:你喜歡什么電視節(jié)目?)

        2、新課

        師:據(jù)老師了解,課前大家都是以8人小組參與了活動,現(xiàn)在哪個小組愿意來說說你們想展示什么內(nèi)容,為什么這樣展示呢?

        學生匯報。

        師:那么,哪個小組想來介紹一下你們這次活動的過程?

        學生各組匯報自己組上的內(nèi)容,教師指定一組展示統(tǒng)計表,并匯報。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7~8頁例3、例4、想想算算,練習二第1~4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和初步學會整百、整千數(shù)加整百、整千數(shù)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逐步養(yǎng)成探索、思考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答。

        600里有幾個百?300里有幾個百?

        6000里有幾個百?3000里有幾個百?

        15個使是多少?14個百是多少?

        2、口算。

        60+3040+20xx+30

        50+870+560+4

        口

        口答時選擇不同類型的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3、口算整十數(shù)加整十數(shù),可以這樣想:幾個十加幾個十是幾個十,就是幾十。按照這樣的'思考方法,也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數(shù)。(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3

       。1)出示第(1)題。

        讓學生說一說得數(shù)是多少,是怎樣想的。

        提問:按照整十數(shù)加整十數(shù)的方法想,600加300就是幾個百加幾個百,得幾個百?就是幾百?600+300等于多少?師配合板書。

        誰來說一說,口算600+300要怎樣想,得數(shù)是多少?

       。2)出示第(2)題。

        提問:按剛才口算600加300的方法,6000+3000要怎樣想?得數(shù)多少?(板書得數(shù))

        哪位小朋友再說一說,6000+3000是怎樣口算的?請大家在第7頁這道題里填上得數(shù)。

       。3)指出:口算幾百加幾百,或者幾錢加幾千,可以想幾個百加幾個百得幾個百,是幾個百;或者幾個千加幾個千,是幾千。

        2、教學例4。

       。1)出示第(1)題。

        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算80+70要怎樣想,得數(shù)是多少?

        讓學生交流,引導得出不同的算法。結(jié)合學生匯報板書。

       。2)出示第(2)題。

        提問:900+500要怎樣想?

        誰來說說900+500是怎樣口算出得數(shù)的?

        學生填上得數(shù)。

        3、教學試一試。

        指出:幾千加幾百就是幾千幾百。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算算第1題。

        2、做想想算算第2題。

       。1)指名兩人板演,每人一組題,其余做在課本上。

       。2)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道題怎樣想的,為什么上下兩道題的數(shù)不一樣?

        3、做想想算算第3題。

        4、完成練習二第1題。

        5、出示練習二第2題。

        6、指名學生口算練習二第3題。

        四、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第4題(一道學生看懂表格內(nèi)容)。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解決求表面積和體積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激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興趣,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同伴之間進行合作交流,樂于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guān)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觀察、操作中進一步鞏固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教學準備:

        每組準備6個同樣大小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小盒,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一節(jié)我們對第四單元的內(nèi)容進行練習。

        二、復習

        1.師:什么是物體的表面積?

        抽生回答。

        2.師 :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不一定要求出長方體和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和。要結(jié)合具體情況分析,才能正確解決問題。

        (1)做一個長方體(正方體)的油桶,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這個長方體(正方體)的幾個面的面積和?

        (2)求做長方體排氣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長方體的幾個面的面積和?

        3.師:什么是物體的體積?什么是物體的容積?體積和容積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1)求長方體菜窖挖出多少土,是求這個長方體的什么?

        (2)挖出的這些土能墊多長、多寬、多高的領(lǐng)操臺,是求這個領(lǐng)操臺的什么?

        4.如果求火車的`一節(jié)車廂能裝多少噸煤,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5.動手實踐

        (1)以小組為單位,拿出準備好的6個同樣的小盒子,設計一個包裝盒。

        設計的包裝盒要美觀、大方、實用。

        盡可能地節(jié)省材料。

        列式計算出你設計的包裝盒用多少紙板。

        列式計算出你設計的包裝盒的容積是多少。

        (2)匯報交流。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四第1題:求圖形的體積可以讓學生獨立計算。交流時教師要關(guān)注學生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

        2.練習四第3題:讓學生應用體積單位的進率、單位換算等知識來判斷。

        3.練習四第4題,填上適當?shù)捏w積單位。

        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填上適當?shù)膯挝,進一步感受體積單位的實際意義,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交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比畫一下。

        4.練習四第5題:通過計算可以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體會雖然結(jié)果相同,但表面積和體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結(jié)合實物指一指、說一說。

        5.練習四第7題:使學生理解兩個圖形所占的空間就是這兩個圖形的體積。

        6.練習四第8題:注意要把4厘米化為0.04米。

        答案: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車)

        考慮實際情況,需要34車。

        四、課堂小結(jié)

        學習了這節(jié)課,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和體會?有什么提高?

        作業(yè)設計:

        練習四第2、6、9、10題、實踐活動。

        板書設計:

        練 習 四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第8題 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車)

        考慮實際情況,需要34車。

        (根據(jù)學生練習情況調(diào)整板書內(nèi)容)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7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12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8-29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8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3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1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8-02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