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7-28 12:19:42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算理,鼓勵學生進行算法探索,掌握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減)的筆算方法。

        3、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及遷移類推能力。

        4、結(jié)合具體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減得筆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減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70-30= 90-40= 60-50=

        65-20= 37-5= 76-6=

        2、筆算下面各題。

        54+32= 26+43=

        84+3= 17+65=

        3、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ㄕn件出示課本第16頁的情境圖)請同學們觀察這幅圖。

        (1)、誰來說說從這幅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自由發(fā)言)

       。2)、說說你從哪看出北京贏了?

        學生:北京得56票,得的.票最多。

       。3)、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道減法問題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4)、引出問題:北京比多倫多多多少票?(紙條粘貼在黑板上)應怎樣列式?引導學生列出算式:56-22=

       。5)、觀察算式,引出課題并板書: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二、主動探索 獲得新知

        1、教學例1:56-22=

       。1)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怎樣算56 減22?

        (2)讓學生匯報是怎樣算的?鼓勵算法多樣性?

        ①口算。

        學生1:50-20=30 6-2=4 30+4=34

        學生2:56-20=36 36-2=34

       。▽τ趯W生的回答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②擺小棒。(讓學生到實物投影機上展示)

        生:北京有56票就先擺5捆又6根,多倫多有22票,就從6根里拿走2根,再從5捆里拿走2捆,剩3捆又4根也就是34票。(注意引導學生說話)

        ③筆算。(讓學生說,師板演并強調(diào)書寫格式)

        56-22=34

        誰來說說在列豎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師生小結(jié):筆算減法和筆算加法一樣,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對齊,并從個位減起。

       。4)、擺圓片。

        2、即時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20頁的第1題。

        提問:這幅圖的圓片表示幾?劃去的圓片有表示幾。

       。◣椭鷮W生理解題意,看懂數(shù)位上的圓片分別表示什么數(shù),而劃掉的圓片又表示什么數(shù),然后再讓學生進行豎式計算。)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課題數(shù)的運算(二)第 1課時

        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順序,整理運算定律和一結(jié)規(guī)律,能應用運算定律或規(guī)律進行簡便運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運算的能力。

        2 經(jīng)歷概括、計算、比較等學習過程,讓學生掌握四則運算定律和性質(zhì),并能根據(jù)題目靈活運用這些知識使計算簡便。

        教學重難點運用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

        課前準備課件

        板書設計名稱用字母表示舉例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jié)合律

        乘法交換律

        乘法結(jié)合律

        乘法分配律

        設計意圖教 學 過 程

        通過復習,加深對四則運算的理解和掌握,為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奠定基礎。

        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進一步鞏固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

        在練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一、運算順序(教材第76頁例6)。

        1、說一說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shù)一樣嗎?

        3、算一算: ×[ -( - )]

        在一個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做第二級運算,后做第一級運算。

        在一個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外面的.

        4、組內(nèi)交流算法:

       。1)( - )÷( ×42 ) (2) ÷[( + )× ]

        5、完成教材第76頁“做一做”。

        二、運算定律(教材第77頁例7)。

        1、根據(jù)表格,填一填。

        名稱用字母表示舉例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jié)合律

        乘法交換律

        乘法結(jié)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學生說說簡算過程及應用的運算定律。

       、2.5×12.5×4×8

        =(2.5×4)×(12.5×8)……應用乘法交換律、結(jié)合律

        =10×100

        =1000

       、郏21- )× ④5.03-2.14-1.86

        3、完成教材第77頁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應用

        1、學生交流、討論。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鞏固應用:

        完成練習十五第3---7題。

        五、總結(jié)梳理: 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

        六、作業(yè)

        課 后

        小 記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9~31頁內(nèi)容。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乘除混合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guān)系,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通過交流,讓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體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習重點:

        根據(jù)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方法。

        學習難點:

        正確選擇相應的簡算方法使計算簡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為了加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zhì),我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你們喜歡這個活動嗎?(喜歡)老師了解到,為了豐富“大課間”的活動內(nèi)容,學校最近又新買了一些體育用品,大家想知道都有什么嗎?(想)

        師:請看情境圖,學校都買了哪些體育用品?

        1.仔細觀察,說一說你了解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預設

        生1:學校買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生2:學校買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生3:我還看見一筒羽毛球上寫著“一打裝”。

        師:“一打”是多少個?(12個)

        2.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出示問題:王老師一共買了多少個羽毛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錢?

        設計意圖: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將學生置身于“大課間”活動的現(xiàn)實情境中,把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增強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二、解決問題,探究學習

        1.教學教材29頁例8(1)。

        (1)解決“王老師一共買了多少個羽毛球”這個問題都需要題中的哪些條件?(讓學生找出解決此問題所需的條件)

        (2)指名列出算式,并說明解題思路。

        (3)引導學生用簡便方法計算出結(jié)果。

        預設

        生1:運用乘法結(jié)合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12×25

        =(3×4)×25

        =3×(4×25)

        =3×100

        =300(個)

        生2:運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個)

        生3:先擴大再縮小可以使計算簡便。

        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個)

        師: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對于最后一種方法可能說不太清楚,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100÷4=25,把25筒看成100筒,擴大到原來的4倍,要使計算結(jié)果不變,應縮小到原來的)

        (4)引導學生比較幾種簡便算法。

       、龠@幾種算法有哪些相同點?(結(jié)果一樣;算法都比較簡便)

       、谀阆矚g哪種算法?在以后的解題過程中,你能應用自己喜歡的算法解決問題嗎?

        (5)總結(jié):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不同,但結(jié)果都是相同的`。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乘、除法的簡便計算。(板書課題)

        2.教學教材29頁例8(2)。

        (1)找到解決這個問題都需要題中的哪些條件。

        (2)引導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3)讓學生匯報解題方法。

        預設

        生1:我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錢,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錢。

        330÷5÷2

        =66÷2

        =33(元)

        生2:我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總價除以支數(shù)求出單價。

        330÷(5×2)

        =330÷10

        =33(元)

        (4)喚起回憶,理解意義。

       、俳M織學生仔細觀察,在小組內(nèi)討論。

        ②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把兩個算式用等號連起來。

        330÷5÷2=330÷(5×2)

        質(zhì)疑:在這個算式中,為什么“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兩個數(shù)”與“用這個數(shù)除以兩個除數(shù)的積”的結(jié)果相等呢?

        學生借助題意理解: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錢,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錢和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總價除以球拍的支數(shù)求出單價,都能求出最終的結(jié)果,只是采用的方法不一樣,所以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兩個數(shù),可以用這個數(shù)除以兩個除數(shù)的積。

        (5)方法選優(yōu):相比之下,這兩種計算方法哪種比較簡便?(出示課堂活動卡)

        (6)引導總結(jié),歸納規(guī)律。

        學生討論、匯報后教師板書: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兩個數(shù),可以用這個數(shù)除以兩個除數(shù)的積。用字母表示為a÷b÷c=a÷(b×c)(b、c均不為0)。

        設計意圖:采用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習,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自己去探究發(fā)現(xiàn),從而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使計算變得簡便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簡便計算。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32×125=32×(________÷________)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2.同桌合作完成教材29頁“做一做”,鼓勵學生用簡便方法計算。

        四、課堂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教材30頁1、4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實際問題的情境中感受乘加乘減算式的具體意義,知道乘加乘減算式都要先算乘法,會計算乘加乘減算式.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進一步積累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經(jīng)驗.

        教學重點:會計算乘加乘減算式.

        教學難點:積累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經(jīng)驗.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景

        今天生物小組的同學把他們養(yǎng)的金魚帶到教室里來了(課件顯示) 這些金魚是生物小組的同學精心培養(yǎng)的,你們喜歡嗎?

        問題:他們一共養(yǎng)了多少條金魚?

        二、 探究

        討論:要知道魚缸里一共有多少條金魚?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 把每個魚缸里金魚的條數(shù)加起來就可以了(4+4+4+2)

       。2) 先把3個4條相加再加2條。(43+2)

        三、拓展

        你還有其他方法列式嗎?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如果把第4個魚缸也看成有4條金魚可以列出乘法算式44-2。

        問:44表示什么?為什么要減2?

        四、 歸納

        像43+2這樣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們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減,我們叫它乘減算式,你能看著這兩個算式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嗎?

        師:在一個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減法,應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五、 應用

        做教材第12頁第1、3、4題

        第1題,你是怎樣列式的?(43+1=13)

        第3題,左邊有題一共有幾人?怎樣列式?

        六、 課堂作業(yè)

        教材12頁第2題。

        七、作業(yè)設計

        算一算

       。常玻 22+8 14+3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復習鋪墊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比的知識,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并舉例說明什么是比的前項、后項和比值。

        教師把學生舉的例子板書出來,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稱。

        2、我們知道了比的前后項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們會求比值嗎?教師板書出下面幾組比,讓學生求出它們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學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問:哪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所以這兩個比也是相等的,我們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板書:4.5:2.7=10:6)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比例的意義。

       。1)出示P32例1。

        每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分別是多少?指名分別算出一面國旗長和寬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國旗長和寬的比值有什么關(guān)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寫成: = =

       。2)我們也學過不同的兩個量也可以組成一個比,如:

        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學生讀題。

        教師:這道題涉及到時間和路程兩個量的關(guān)系,我們用表格把它們表示出來。表格的第一欄表示時間,單位時,第二欄表示路程,單位千米。 這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邊問 邊填寫表格。)

        你能根據(jù)這個表,分別寫出第一、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200:5

        讓學生算出這兩個比的比值。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0:2=40,200:5=40。讓學生觀察這兩個比的比值。再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兩個比的比值都是40,這兩個比相等。)

        教師說明:因為這兩個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們用等號連起來組成比例。(板書:80:2=200:5)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著比例式4.5:2.7=10:6提問: 誰能說說什么叫做比例?引導學生觀察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然后板書: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讓學生齊讀一遍。從比例的意義我們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幾個比組成的?這兩個比必須具備什么條件?因此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guān)鍵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辦?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jié):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的。在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時,關(guān)鍵是看這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兩個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別把兩個比化簡以后再看。例如判斷10:12和35: 42這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 12= ,35: 42= ,所以 10:12=35:42。(以上舉例邊說邊板書。)

       。3)比較比和比例兩個概念。

        教師: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比,現(xiàn)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義,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呢?

        引導學生從意義上、項數(shù)上進行對比,最后教師歸納:比是表示兩個數(shù)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4)鞏固練習。

       、儆檬謩菖袛嘞旅婵ㄆ系膬蓚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能,就用張開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兩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

        學生判斷后,指名說出判斷的根據(jù)。

        ②做P33做一做。

        讓學生看書,不抄題,直接把能組成比例的兩個比寫在練習本上,教師邊巡視邊批改,對做得不對的,讓他們說說是怎樣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對不對。

        ③給出2、3、4、6四個數(shù),讓學生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舉全)。

       、躊36練習六的第1~2題。

        對于能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把能組成的比例寫出來。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題,給出的四個數(shù)都是分數(shù),在寫比例式時,也要讓學生寫成分數(shù)形式。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1)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同學們能正確地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請同學們翻開教科書P34,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項、外項、內(nèi)項。

        指名讓學生指出板書中的比例的外項、內(nèi)項。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教師:我們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稱,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質(zhì)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研究。(在比例的意義后面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請同學們分別計算出這個比例中兩個內(nèi)項的積和兩個外項的積。教師板書:

        兩個外項的積是805=400

        兩個內(nèi)項的積是 2200=400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板書: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這樣的呢?讓學生分組計算前面判斷過的比例式。通過計算,大家發(fā)現(xiàn)所有的比例式都有這個共同的規(guī)律,誰能用一句話把這個規(guī)律說出來?

        最后教師歸納并板書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nèi)項的積。并說明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

        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又是怎樣的呢?(指著80:2=200:5)教師邊問邊改寫成: =

        這個比例的外項是哪兩個數(shù)呢?內(nèi)項呢?

        因為兩個內(nèi)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所以,當比例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怎么樣?

        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diào):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shù)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就是等號兩端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積相等。

        3.鞏固練習。

        前面要判斷兩個比是不是成比例,我們是通過計算它們的比值來判斷的。學過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以后,也可以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來判斷兩個比能不能成比例。

       。1)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判斷3:4和6:8能不能組成比例。

       。2)P34做一做。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1、說說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

        2、填空

        5:2=80:( ) 2:7=( ):5 1.2:2.5=( ):4

        3、先應用比例的意義,再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判斷下面那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1) 6:9和 9:12 (2)1.4:2 和 7:10 (3) 0.5:0 .2和 :

        4、下面的四個數(shù)可以組成比例嗎?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2 、3 、4和6

        四、全課小結(jié),提高認識

        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是什么?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可以做什么?

        五、課堂練習,輔助消化

        P36~37第3~6題。

        六、課外補充,拓展延伸

        1、判斷。

       。1)如果3a=5b,那么5:a=3:b。

       。2) : 和 : 中,能與 : 組成比例的是 : 。

       。3)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分別是7和8,那么兩個內(nèi)項的和一定是15。

        2、用 、8、 、12四個數(shù)分別作為比例的項,你能組成幾個比例?

        3、請你用20以內(nèi)的四個合數(shù)組成一個兩個比的比值都是 的比例。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能正確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2、通過引導探究、概括歸納、討論、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初步感知事物間是相互聯(lián)系、變化發(fā)展的。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教學難點:應用比的基本性質(zhì)判段兩個數(shù)能否成比例,并正確的組成比例。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課題一:比的意義(A)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46~47頁和相應的“做一做”,練習十二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數(shù)的關(guān)系。

        教具準備

        長3分米、寬2分米的紅旗一面,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在日常生活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常常需要對兩個數(shù)量進行比較。比如這面紅旗(教師出示紅旗),它長3分米,寬2分米。要對這面紅旗的長和寬進行比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導學生回答:可以用減法,比較長比寬多多少或?qū)挶乳L少多少。用除法,比較長是寬的幾倍,或者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板書:3÷2==1?????長是寬的1倍

        2÷3=????????寬是長的

        二、新課

        1。導入新課。

        教師:剛才我們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對紅旗的長、寬進行比較。這節(jié)課,我們要在用除法對兩個數(shù)量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學習一種新的對兩個數(shù)量進行比較的數(shù)學方法──比。(板書:比。)

        教師:比表示什么意義呢?它怎么讀,怎么寫?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數(shù)有什么關(guān)系呢?這些都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下面我們先學習比的意義。(板書課題。)

        2。教學比的意義。

        教師:(指3÷2)看這個除法算式,長是寬的幾倍需要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長和寬比較。)

        紅旗的長是多少?寬呢?紅旗的長和寬比較也就是幾和幾比?

        (長和寬比較也就是3和2比。)

        求紅旗長是寬的幾倍又可以說成長和寬的比是3比2。(板書:長和寬的比是3比2。)(指2÷3)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根據(jù)這個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寬是長的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寬和長的比是2比3。教師板書。

        小結(jié):現(xiàn)在我們知道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

        教師:這兩個例子都是對長、寬兩個量進行比較,為什么一個比是3比2,而一個比是2比3呢?

        引導學生回答:3比2是長和寬的比,2比3是寬和長的比。

        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兩個數(shù)量進行比較一定要弄清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后不能顛倒位置。

        教師:剛才我們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對紅旗的長、寬進行了比較。在日常生活中,兩個數(shù)量進行比較的事例有許多,請看這個例子(出示投影片):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了100千米,這輛汽車的速度是每小時多少千米?求汽車行駛的速度怎樣計算?

        學生回答時,板書:100÷2=50(千米)

        100千米是汽車行駛的什么?2小時呢?汽車的速度需要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路程和時間比較。)

        那么汽車行駛的速度又可以說成路程和時間的比。

        教師:在這個例子中,路程和時間的比是幾比幾?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路程和時間的比是100比2。

        教師:現(xiàn)在看這些例子,都是用什么方法對兩個數(shù)量進行比較的?(用除法。)那么表示兩種量的兩個數(shù),它們之間具有什么關(guān)系?(相除關(guān)系。)是幾個數(shù)相除?(兩個數(shù)相除。)

        學生回答后板書。

        再看長和寬的比是3比2,寬和長的比是2比3,路程和時間的比是100比2,這又是用什么方法對兩個數(shù)量進行比較的?(比的方法。)幾個數(shù)的比?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兩個數(shù)的比。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比的意義:)通過這些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兩個數(shù)相除又叫做兩個數(shù)的比。

        從比的意義看,兩個數(shù)的比是表示兩個數(shù)之間的什么關(guān)系?(相除關(guān)系。)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相除二字下面畫上著重號,然后齊讀。

        3。教學比的`讀寫法,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師:以上我們學習了比的意義,在數(shù)學中,比還有這樣的記法。

        3比2記作(板書:記作),先寫3,再寫“∶”,最后寫2。(板書:3∶2)

        提示學生比號的兩個小圓點要寫在兩個數(shù)的正中間,它叫比號,讀作“比”,那么這個比就讀作3比2。讓學生齊讀一遍。

        2比3記作(板書:記作),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100比2怎么寫?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00∶2。

        這兩個比會讀嗎?齊讀一遍,學生練習寫比。

        教師:在比中,每一部分都有它的名稱。我們以3∶2為例(板書:3∶2),這叫什么符號?(學生答后板書:比號)比號前面的數(shù)叫做比的前項,(板書:前項)比號后面的數(shù)叫做比的后項。(板書:后項)

        根據(jù)比的意義,比的前項和后項是什么關(guān)系?(相除關(guān)系。)在這個比中,用誰除以誰?(3除以2。)3除以2的商是多少?(1)

        教師指出:我們把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書:比值)1在這里就叫做3∶2的比值。

        板書:3∶2=3÷2=1

        ┇┇┇┇

        前比后比

        項號項值

        教師:從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同除法比較,比的前項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shù),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法中的除數(shù),比值相當于除法的商,可以用下表來表示。

        列完表后,教師指出:比和除法還是有區(qū)別的,不能完全混同起來,除法是一種運算,而比表示兩個數(shù)的關(guān)系。

        教師提問:那么,比和比值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呢?

        引導學生根據(jù)比的意義和比值的定義,弄清楚比值是一個數(shù),是比的前后項相除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數(shù)表示,也可以用小數(shù)表示,有時也可能是整數(shù);而比是表示所比較的兩個數(shù)的關(guān)系,如3∶2,也可以寫成分數(shù)形式(但不能寫成帶分數(shù),仍讀作3比2。)

        需要指出:比的后項不能是零。

        讓學生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引導學生聯(lián)系比和除法的關(guān)系,由于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法的除數(shù),而除數(shù)不能為零,所以比的后項也不能為0。同時還要進一步指出,在體育比賽中的“幾比幾”,也使用“∶”號。但這只表示哪一隊對哪一隊比賽,各得多少分,不表示兩隊所得分數(shù)的倍比關(guān)系,與數(shù)學中的比的意義不同。比賽中時常出現(xiàn)0∶0或幾比0的情況,而數(shù)學中比的后項是不能為0的。另外,比賽中的幾比幾是不能化簡的。

        4。做教科書第62頁上半部分“做一做”的題目。

       。1)完成第1題。

        指名一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注意巡視,并察看學生是否將比號的位置寫得規(guī)范。

        然后提問:每個比的前項是幾?后項是幾?能不能把比的前項和后項顛倒?教師指出:正如前面所講,求長是寬的幾倍,用長÷寬;求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用寬÷長;所以交換了比的前后項的位置,比的具體意義就變了。

       。2)完成第2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5。教學比與分數(shù)的關(guān)系。教師:兩個數(shù)的比也可以寫成分數(shù)形式。例如:3∶2可以寫作

        示兩個數(shù)的比,仍讀作3比2。

        讓學生齊讀。,在這里,它表

        進一步舉例:2∶3可以寫作,100∶2可以寫作。然后讓學生齊讀。

        提問:分數(shù)和除法有什么關(guān)系呢?(分數(shù)的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shù),分母相當于除數(shù),分數(shù)線相當于除號。)

        提問:根據(jù)分數(shù)和除法的關(guān)系以及比和除法的關(guān)系,比和分數(shù)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引導學生弄清楚:比的前項相當于分數(shù)的分子,比的后項相當于分數(shù)的分母,比值相當于分數(shù)值。列表如下:

        列完表后,提問:比和分數(shù)有沒有區(qū)別呢?

        讓學生明確分數(shù)是一種數(shù),而比表示兩個數(shù)相除的關(guān)系。

        總結(jié)比、除法、分數(shù)三者在意義上的區(qū)別:比是指兩個數(shù)相除,表示兩個數(shù)的關(guān)系;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shù)是一種數(shù)。它們的意義是不同的。

        6。做教科書第62頁下半部分“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集體訂正時,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用分數(shù)表示的比,并強調(diào)指出:雖然寫的是分數(shù)形式,但不能讀作幾分之幾,而應讀作幾比幾。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內(nèi)容:角的大小、角的計量單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課文第37-38頁的內(nèi)容,“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數(shù),會用量角器量角。

        2、 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通過聯(lián)系生活,使學生理解量角的意義。

        4、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時使學生經(jīng)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5、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準備: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下列三種椅子問學生:你喜歡坐哪種椅子,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結(jié):根據(jù)剛才同學們的交流,看來椅子*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種椅子就是專門給登月的宇航員設計的,要造這樣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辦法知道它的角度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線、內(nèi)外圈刻度。

        (1)師:量角用什么工具?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小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學生匯報研究的結(jié)果。注意這里要盡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來解答。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要說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線及內(nèi)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據(jù)回答作出下列板書:中心、0度刻度線、內(nèi)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學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啟發(fā):根據(jù)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數(shù),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觀念。

        (1)讓學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對的`角用細絲游戲棒(在一種塑料掃帚上剪下的)在課桌上擺一擺大約有多大。

        (2)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同學們剛才擺出的這個角就是1°角。

        3、認識幾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問學生這是多少度的角,為什么?

        (在量角器上畫出20°的角,其中每一個刻度都用虛線標出,便于學生講出為什么20°的道理,圖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畫在印在紙上的量角器上)。和學生一起討論為什么同一個刻度,一個表示60°,另一個卻表示120°?從而讓學生談談在量角器上讀角時要注意什么?突破讀內(nèi)外圈刻度易錯這一難點。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問:這個角你能讀出它的度數(shù)嗎?(因為沒有標角的度數(shù),所以學生讀不出)。接著問:要讀出這個角的度數(shù)該怎么辦?指導學生實際操作,按步驟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線與角一條邊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條邊所對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shù)。教師邊說明邊演示,巡視加以指導。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數(shù)(P39、3)。(突出第二個角的邊不夠長可以延長邊來量,要問學生為什么可以延長邊來量的道理)。

        四、比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兩組角,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P38例1)

        討論: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guān)?

        總結(jié)結(jié)論: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guān)系。角的大小要看兩條邊*開的大小,*開得越大,角越大。

        五、鞏固練習: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個角的度數(shù),然后驗證。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數(shù)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課堂小結(jié):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蓖ㄟ^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餐ㄟ^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

       、衬苡眯(shù)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zhì)量等。

        教學過程:⒈想一想,憶一憶。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1米有多長嗎?

        用手勢表示一下,我們來看看黑板有多長?今天我們學習新課。(板書:測量活動)

       、擦恳涣

        ⑴每組各派一名代表,分別測量黑板的長度。

        ⑵匯報結(jié)果。

        ⑶小組合作學習,怎樣以米為單位來表示呢?

       、葏R報:2米85厘米=2 米=2.85米

        1米1分米=1 米=1.1米

        小結(jié):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重點學習的內(nèi)容。

       、吃倭恳涣俊

       、偻瑢W們,在你的身邊有許多物品,選擇自己喜歡的量一量?以米為單位記錄下來(學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趨R報結(jié)果。

       、丛囈辉

        媒體出示燕子

        春天來了,燕子也從南方趕來了,它給同學們提了幾個問題請你們來回答,你們愿意回答嗎?(愿意)

        我(燕子)的`體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為單位怎么表示?

        全班匯報: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結(jié):同學們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問題回答出來,那么同學們老師的身高用米作單位,你能表示出來嗎?(能)

       、导とせ顒印

        我請一名學生來測量我(老師)的身高,再請一名學生監(jiān)督,不當之處,給予糾正。

        匯報:1米70厘米=(1.7)米

        下面請同學到自己的小組里任選一人,測量同學的身高,并以米為單位表示出來?

        ⒍多媒體出示,練一練。

        (學生自行完成,同桌互批)

       、吠瑢W們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覆贾米鳂I(yè),試一試1、2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數(shù)學第二冊,第30——31頁,解決比多比少的數(shù)學問題。

        學習目標:

        1、 結(jié)合“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在學具的操作中,能正確地列式并進行計算。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在學具的操作中,能正確地列式并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小黑板 小棒 口算卡片 掛圖

        教學措施:

        1、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操作,理清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

        2、通過操作活動抽象出比多比少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看老師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節(jié)電池)

        生:電池

        師:準確地說這是節(jié)用完了電能的電池,可以說它現(xiàn)在就是一件“廢品”。

        板書:廢品

        師:你們知道嗎?廢電池中有金屬和廢棄的液體,這些物質(zhì)對土壤、對水、對人的健康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一顆紐扣大小的電池可以污染60萬升水,這些少掌柜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

        師:再看老師的手里又拿了什么?(出示塑料飲料瓶子)。

        生:塑料飲料瓶子)。

        師:這也是“廢品”。

        這種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會腐爛,對莊稼的生長有影響。

        師:針對這種情況,同學們說該采取什么措施呢?

        生想一想。

        生:回收

        師:很好。(再板書“回收”。)回收是個好辦法,對回收的廢品有的還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進行有益的處理。這不,小林、小紅、小青已經(jīng)行動了,我們?nèi)タ匆豢窗。出示主題圖,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里有哪些數(shù)學問題。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師組織學生觀察:圖上給我們什么信息?

        學生用語言描述所給的信息。

        思考: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小組合作交流。

        學生代表匯報:小紅收集了多少個?

        小青收集了多少個?

        (如果學生提出的是兩步解答的,就放到問題銀行。)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很好,該好如何解答呢?請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擺一擺吧。

        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擺一擺

        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學生匯報。

        生:先擺小林的23個,小紅的比小林多6個,就再擺6個,結(jié)果小紅就是23加上6個共29個,算式是23+6=29(個)。

        用小棒擺一擺小青收集數(shù)量

        說出是怎樣擺的,小青有多少個。

        (因為23-4是退位減法,學生能用小棒擺出結(jié)果就可以了。)

        三、鞏固練習

        1、練習“練一練”的第1題。

        出示兩個盒子。(里面已經(jīng)放好了花生米。每個盒子里各有一張紙條)。找兩個學生到盒子前。

        分別讀出兩個盒子里的信息。

        生聽、用心記下紙條上給出的信息。

        其一:我的盒子里放了42粒花生米

        其二:我的盒子里放的比他的多6粒。

        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提出:第二個盒子里有多少;ㄉ?

        引導解答。

        用小棒擺一擺。再列式計算。

        做完后說一說是怎樣想的、怎樣解決的。

        2、練習“練一練”的第二題。

        用一只好看的“千紙鶴”引入。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什么?

        生:千紙鶴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送一只千紙鶴就是送一份祝福,笑笑和淘氣正在折呢!看看這里有什么數(shù)學問題?

        小黑板出示問題:淘氣折了37只千紙鶴。笑笑再折12只就與淘氣折的一樣多。

        笑笑折了多少只?

        學生理解題,討論,說一說怎樣解答。

        然后寫下來,并解答出來。

        3、出示口算卡“接龍練習”完成第3題。

        4、完成第4題:指導學生看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組織交流,并寫出算式的得數(shù)。

        做完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今天我們又有什么收獲呢?

        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收獲和不足。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教材,將筆算除法三個核心版塊分布在二下、三上和四上進行教學。具有代表性的三課是二年級下冊《分蘋果》、三年級上冊《分桃子》和四年級上冊《買文具》。

        本課教學屬于承上啟下的銜接橋梁,教材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分桃子”情境,鼓勵學生在情境中尋找數(shù)學信息,根據(jù)實際問題中蘊涵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在操作中理解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兩、三位數(shù))的計算原理,并逐步掌握計算方法。練習中“先估計、再計算”的提示表明,教材有意為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創(chuàng)造空間。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了豎式格式的`初步認識,具備了被除數(shù)是整十整百的口算經(jīng)驗,教材注重將計算與解決問題相結(jié)合,主張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入計算。在處理豎式計算教學時,都以口算為基礎,重視展示學生探索算法的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同時還注重從問題情境出發(fā),讓學生在經(jīng)歷直觀的操作過程中,理解算理,抽象算法。

        考慮到分桃子不利于學生通過操作理解豎式,故本課將學習的情境設計成為“分小棒”。

        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探索并掌握列豎式計算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是兩、三位數(shù))的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從具體情境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并主動探究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

        3、經(jīng)歷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最高位不比除數(shù)。┑墓P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筆算算理,掌握豎式的列法及商的書寫位置。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7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12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8-29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8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3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1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8-02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