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餐桌上的發(fā)現(xiàn)小學品德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餐桌上的發(fā)現(xiàn)小學品德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保私馐澄锸侨祟惿娴淖罨緱l件,是維持生命的最基本需要。
。玻畮椭鷮W生引發(fā)思考,產生了解食物來源的愿望。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8~9頁。
教學準備
教師應對當?shù)氐娘嬍、菜肴和食物構成及特點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并且知道這些食物、菜蔬的來源以及與土地的關系。
教學活動及過程
。保畬。教師引導學生:“我們每個人天天都要吃飯,吃飯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從今天開始,我們將探究我們每天的飲食是從哪里來的,是怎樣生產出來的。”
。玻嗵骄炕顒印!笆紫龋覀円黄饋砜匆豢次覀兠刻熘饕枰男┦澄。”請學生觀察教科書第2~3頁的圖畫,以談話的方式進行全班交流:畫面的餐桌上都有哪些食物?“餐桌上的食物真豐富呀!其中有柿子椒、扁豆、西紅柿、土豆、南瓜、黃瓜、蘿卜、胡蘿卜、菜心、蔥、大蒜、茄子;魚、肉、奶;米飯、花卷、大餅、蛋糕、巧克力;葡萄、蘋果等。”
教師可以將這一話題展開,然后進行討論:“我們這里主要出產哪些食物?”“你平常喜歡吃什么?”這一討論主要是指向帶有地域性特點的食物和菜蔬。討論時,教師根據(jù)自己對當?shù)仫嬍、菜肴、食物構成和特點的了解來把握。例如:四川的學生在討論本地的食物特點時,就要指向米飯、擔擔面、泡菜及各種麻辣風味的菜肴;新疆地區(qū)的學生在討論本地的主要食物時,主要指向拉條子、揪片兒、馕、羊肉及各種奶制品等;而晉陜地區(qū)的學生在討論本地的主要食物時,就要指向面粉、蕎麥面、莜麥面、蘿卜、土豆、白菜等。
讓學生閱讀豆博士的話,并明確:食物是保護和維持生命的基本需求。即食物是每個人正常生活離不開的,是必須滿足的需求。
。常〗M討論。觀察并閱讀本頁圖畫周圍樂樂和小文的話,分小組進行討論:“通過實例說明我們每天吃的食物都是從哪里來的!比缓蠼涣鲄R報:“例如,面粉、大米、玉米等糧食是在土地上種植出來的,白菜、蘿卜等蔬菜也是在土地上種植出來的,魚類等水產是從河湖、海洋中捕撈或養(yǎng)殖的,禽、肉、蛋、奶等食物是通過養(yǎng)殖生產出來的。”
。矗喿x妞妞的話并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明確:人要維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離不開食物,我們所需要的食物都是來自土地、河湖、海洋,來自養(yǎng)殖。
5.布置課下的調查和思考:“食物是怎樣生產出來的?”
給教師的建議
。保處熞⒁饴(lián)系學生周圍的、他們所熟悉的生活,要注意結合本地區(qū)的特點。例如本地區(qū)一般的食物構成,是以面食為主還是以稻米為主;本地區(qū)常見的蔬菜是什么;本地區(qū)的肉、禽、蛋的品種是什么;這些糧食、蔬菜、肉食是從哪里生產出來的,等等。
。玻炭茣胁妥郎系氖澄锓从车氖且话憬(jīng)常性的食物,而且是城市中常見的食物,目的僅是以范例的形式引出學生的思考,并引出下面的課文。在教學中,教師不必受教科書中所展示的這幾種食物的限制,而是應根據(jù)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組織材料。
3.城市的學生和農村的學生對于食物來源的認識程度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農村的學生知道得多一些,城市的學生對這方面內容知道得少一些,甚至可能并不知道,教師要因地制宜,依據(jù)學生的情況加以引導。
家庭作業(yè)
1.向家長了解自己家一周的食物量(可以分為糧食、蔬菜、肉蛋、水果等)大概有多少。
。玻唧w了解這些食物的來源(如生長在哪里,是樹上結的、土里生長的,還是……)。
將第1、2項調查的結果記錄下來。
評價建議
觀察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生活經(jīng)驗的程度。
這是第四單元的導讀圖。圖畫緊扣本單元標題,以餐桌上豐盛的飲食作為引子,展現(xiàn)了小學生面對這么多的主食、蔬菜、水果、肉類在思考、議論,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領悟的情景。(參照教材第2、3頁)
【餐桌上的發(fā)現(xiàn)小學品德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教案03-03
妞妞的困惑小學品德教案04-02
小學品德與生活優(yōu)秀教案03-10
小學品德與生活教案優(yōu)秀10-07
春天來了小學品德教案04-02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06-30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08-07
感受集體的溫暖小學品德教案04-02
地球屬于誰小學品德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