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4篇[精華]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1
看過《蘇菲的世界》的伴侶肯定會這樣認為:它是一本簡潔而又淺顯的小說。它曾經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會使我愛好十足,一會又使我失去急躁,我便在這沖突中斷斷續(xù)續(xù)地讀完了整本書。
14歲少女蘇菲收到的生疏來信帶她走進了一個她幾乎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引導她的思維走進了人類更深、更本質的思索。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進展,告知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原來我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敘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劇烈的奇怪 心,和求知欲。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并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全部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布滿奇怪 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發(fā),目的是為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許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究,大自然的隱秘使永久也揭不完的,從前的哲學家為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后人變得聰慧起來;我們不也應當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神秘,也為我們后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化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仰慕與贊美、對人生意義的關懷與奇怪 ,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才智、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光明的桅燈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2
暑假在家閑來無事,就把以前在上學買的書整理一下,發(fā)覺有好多書自己竟然沒有好好的讀完,都是聽老師說要看什么書自己去買來了,結果任憑翻幾頁就扔在那里。心里實在有點過意不去,就打算在這個假期里好好彌補一下。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化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現了哲學從古到今的進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頭,在艾伯特的教導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動身,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熟悉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筑、數學等很多方面。至于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催@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處處都凝聚著文明的精華?催^之后,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后,一切都歸于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真不敢信任“恐驚”竟是我讀完書后的第一感覺。我不知道他人讀此書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訖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怪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驚”,讀后對這“恐驚”深感荒謬。要解決這種恐驚這中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索,通過思索來更加清晰的熟悉這個世界,這也許也是的最終目的吧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后才發(fā)覺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懷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由于它沒有什么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準確熟悉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于浩劫和無望的?茖W賜予我們學問,然而只有哲學才賜予我們才智。
心里面想的還有許多,但不知道怎么來更加明白的表達,或許只有我們自己親身讀了此書后才能和我一樣感受到《蘇菲的世界》帶給我們的震撼!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3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現象級的入門哲學書,很遺憾在奔三的時候才閱讀到此書。確實感觸很深,所以這次推薦給大家,但這篇讀后感我不想僅僅是簡要的概括下書中內容、說下推薦的理由,這樣的薦書邏輯來推給大家。我覺得,看了一本書,你想寫些什么,這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有了下面這幾段天馬行空的內容。
在距離地球4.7萬光年的遙遠太空中有一個叫做“詹弗妮”的星球,她處在銀河系與仙女星系的交界處。在這顆直徑2千萬公里的星球上生活著僅有的一種生物,確切的說是一種沒有肉體的生物。他們以無數的智子組成,這些智子像光子一樣,靜止時質量為零,但卻攜帶者巨大的能量。這些生物稱自己為“智慧”,組成他們的智子總是在高速運轉,借以維持他們的生命狀態(tài)。在“詹弗尼”星球上,他們無節(jié)制的繁殖并從這顆星球上獲取能量,這貌似與他們的稱呼確實不相稱,但當一億多個“智慧”生活在一起,還有什么智慧可言呢。智子的高速運轉消耗著太多的能量,能量的持續(xù)不斷的消耗讓“詹弗尼”這顆肉體開始不斷的坍縮,坍縮的持續(xù)讓星球最終變成了黑洞,星球上的生命體也被吸入了黑洞,在蟲洞中智子被無盡的撕碎。幸運的是,一個叫做“蘇菲”的智慧體僥幸存活了下來。她在蟲洞中穿梭著,終于有一天,“蘇菲”被從蟲洞另一端的白洞噴出。白洞的位置位于銀河系獵戶支臂,“蘇菲”借著白洞的推力繼續(xù)向前。大約過了70年,“蘇菲”突然覺得自己的速度變緩了下來,她在落向一顆藍色的星球,盡管這顆星球還不足“詹弗尼”的1億分之一,但卻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這顆星球的壓強也同樣如此的微弱,智子之間越來約難以聚攏,“蘇菲”知道自己再難以維持現在的形態(tài),就這樣,“蘇菲”暫時將已經為數不多的智子融入到了眼前的蘋果園,等待著真正的容器。
一群猩猩來到了這片蘋果園,它們手舞足蹈,盡情的享受著這些蘋果,“蘇菲”終于等來了她的容器。智子們分別融入到了各猩猩的大腦,但這一切并不像他們想象的這樣順利。原來,這些猩腥的大腦了隱藏著原始的欲望,智子的到來反而讓這些肉體的欲望更加的'活躍。于是,一場“蘇菲”與“欲望”的世紀大戰(zhàn)即將展開。
哲學,一個探討終極意義的學科,它代表著真正意義上的思考與真理。它的出現讓“肉體”更加接近于生活的世界規(guī)律,具體的科學開始在哲學的基礎上不斷被發(fā)現,進而引發(fā)了一次從根本上改變“蘇菲”與政權局勢的革命—工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的出現,推動了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更迭,從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再到社會主義,“蘇菲”太高興了,以至于在美國紐約的哈德遜河口上立起了自己的雕像!疤K菲”完勝,她甚至已經能操控“肉體”的“欲望”來引導科技的發(fā)展,這一次甚至出乎“蘇菲”的意料。她為這一刻的到來,隱忍了太久了。
別忘了“蘇菲”的野心,她的陰謀可是要主宰這顆星球。其實在侵入“肉體”的時候,“蘇菲”發(fā)現她已不能自主的離開“肉體”。AI技術的發(fā)展直接創(chuàng)造出了智子并能隨意的將智子轉移到物聯網上,這讓她看到擺脫禁錮的希望。她曾經隱忍進入“肉體”,與“欲望”征戰(zhàn),這一刻她下定決心:AI技術完全的侵入“肉體”的生活之時,就是她摒棄“肉體”,將這顆星球變成下一個“詹弗尼”之時。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4
永遠的追問,你是誰?
就是現在,快去照鏡子,從什么時候起,你認可了你就是你。是由這副皮囊和思想所構成的。人的長相一直在變呢,人的想法更是稍縱即逝,明天的你與昨天的你,真的是一個人嗎?如果你進入深山老林中離世索居你并面目全非,那別人還會認為你是你嗎?
永恒的追問,世界從何處來?
是諸神創(chuàng)造的嗎?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嗎?是在一瞬間產生還是恒久不變的呢?
你是不是覺得這些問題太過深奧,而且問這些問題的我像一個傻子?
可這就是十四歲的蘇菲遇到的.問題,她接到一封神秘的來信,陌生的來客自稱愿意當她的哲學老師。帶她思考新的問題,而她也被家里當成了怪人,是不是吃錯了什么藥才開始這么想。
世界就像魔術師帽子中的兔子,我們就像寄居在皮毛中的微生物,大多數人沉溺在溫暖中,而哲學一位位竭盡全力往上爬,企圖將魔術師看個清楚的人。蘇菲知道了,這位神秘來客是將她從日常生活的雞毛蒜皮救下來的人。
不要說環(huán)境的壓力有多大,哪怕我們住在下水道里,我們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祝福我自己以后能像哲學家一樣思考。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5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啟蒙書,它用通俗的語言來講述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紀的整部世界哲學史。小說部分類似于偵探小說,是現代版的愛麗絲夢游仙境(作家南方朔語)會讓讀者產生興趣,絲毫不覺得枯燥厭煩。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fā)現了一封神秘的來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就這樣,在某個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索的各種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收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面前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
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6
在很久很久以前(或許是現在、亦或是未來的某一個時空里)有一個女孩,人們叫她“蘇菲”(但“上帝”并沒有給她一個正常的人生,亦或許在“蘇菲”的世界里的“上帝”根本是有意利用她)這時,有一個名叫“席德”的女孩出現了,可奇怪的是“席德”和“蘇菲”似乎因為同一天的生日就此被綁在了一起(亦或許并非如此),然后怪事接連不斷,一位叫“艾伯特”的男子成了“蘇菲”的老師,一位自稱“艾伯特上校”的神秘人總是將給自己女兒“席德)的賀卡明信片交給”蘇菲“讓她轉交......
可能在看到這段文字的你已經開始糊涂了,比較這一段反復出現的類似于“是......,亦或許是......”的句子,吧我也弄得暈頭轉向,而喬斯坦的《蘇菲的世界》就像上述所說一樣,總能把讀者弄得懷疑人生,在這里我不得不贊嘆作者的文筆。
可到底是什么,讓書中的事變得如此撲朔迷離呢?在我看來那是因為這是一本“書中書”!
所謂“書中書”從字面上來看,應該很好理解,但這樣一本書中書讀起來卻是非常的耐人尋味!
如果把書反著讀,一切都解釋的`清楚了!跋隆钡陌职帧鞍厣闲!睂懥艘槐菊軐W書送給他的女兒作為十五歲生日禮物,“蘇菲“、”艾伯特“等人都是這本書中的人物。
可是,書中的人物讀書由書外的作者決定的,這樣會不會太不公平了?“蘇菲”想做的一切“艾伯特上!币呀泿退牒昧,容不得反抗,這是我們想到的,也是“席德“想到的,因為“席德”只是我們眼里的一個人物,所以嚴格意義上她也沒有“想”只能說是喬斯坦的做法。
但這書中的人物畢竟不是真實的人,我們所謂強加給Ta們了一切,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是Ta們的“上帝”。
那既然如此,我們人中會不會也藏著一個“人”呢?如果你快樂,Ta是不是也跟著快樂,如果你生氣,那Ta......?
有人總是會說“越想越生氣”,如果照人中人這個觀點來看,是不是能理解為人生氣時帶動著內心的小人一起生氣,從而導致越來越生氣,如果從這樣看來,如果我們想要控制細節(jié)的情緒,就得先控制內心的那個小人。
如果這個還很好理解,那么如果我們真的和蘇菲一樣活在一個世界中的世界里,被外面的“人”操控,雖然這很讓人難以置信,因為誰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生活在一個假的世界。換作我也不會相信,當你眼前所有都是事物都是虛幻的(包括人),那些發(fā)生的事都是假的,你該怎么辦?(假設建立在我們存在在另一個世界中)。
到那時眼前的一切都是不可信的,因為Ta們只是虛無,所有都將不可信,一切你直觀判斷的大多不可信,你需要主觀面對所有的事物。
其實,即使沒有這個假設,這樣的現象也是存在的。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判斷壞人的方法就非常的直觀,如果是阿姨就一定不是壞人,叔叔就不一定了,但事實證明,雖然我沒有遇上所謂的壞人,但女的壞人也是真實存在的。
從表面上看,是無法直接判斷區(qū)分善與惡,而我們也會被層層迷霧遮擋了真相。
我在各大網站搜索過《蘇菲的世界》的各種介紹,但每一種都大同小異,在我看來它并不只是一本哲學書,它激醒了人們對人類最基本的判斷能力的思考,直擊現今社會上最大的問題。
可是非對錯,真真假假,又有那個人能真正道的清說的明呢?又有那個人能確保自己每次的判斷都是正確的呢?亦或是每次所謂正確的事在若干年后還能是正確的呢?這或許就是其中的道理所在吧。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7
這些天我一直在看《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的。“蘇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
在我13歲的時候我買下了這本書,沒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說它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現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并不確定我會知道什么,我也不確定我會發(fā)現什么,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于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里的游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里的自己瘋狂地眨眼,于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帶領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著,思索著。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里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紀,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像另一個愛麗絲漫游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缺乏夢境缺乏哲學的時代,我在這本書里找到了他們兩者之間最完美的統(tǒng)一。
有時候我會想起自己走過的路,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經“習慣”這樣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那是因為孩子都沒有失去對這個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為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驚奇,這將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呵!
其實我沒有什么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義和起源,可是我想,身為一個活著的人,就應該對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負責。如何負責呢?最起碼,我們要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們不能如此無所謂地生活著,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可是,生命的意義和世界的起源是一個太大的課題了,我只是一個剛剛開始打量哲學這個金色殿堂的小孩。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斷定這么浩瀚這么偉大的世界?墒俏抑,終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術師”。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8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它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fā)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筑、數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
我讀完全書后才發(fā)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么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于浩劫和絕望的?茖W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我覺得自己開始試著動腦子想想生活上的問題,開始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和前輩的思想。雖然只是一些淺薄之見,但是這個思考之旅的開始卻讓我感到無比神奇。例如:有些弱小群體很可憐,但卻也惹不起多少憐憫。喬布斯死,一萬人哭;非洲一萬人死,無一人哭。回顧歷史,黑人的血淚史,又有多少白人為之內疚?一個弱小者是沒有力量的。國家如此,人亦如此。又例如:有人說很多高等教育從一定程度上讓學生變成機器,使想象力受到理性思維的扼殺。比爾蓋茨,喬布斯均沒有從大學畢業(yè),我們議論紛紛。我想知識可以提高我們的素質和能力,不要讓它成為我們發(fā)展的阻礙。成功之人必然要讀書,不過他們讀書取書中之精髓,從書本當中得到知識,得到啟示,得到智慧,然后進行想象和創(chuàng)造。這諾貝爾獎不是教出來的,iphone4s也不是教出來的。我們大學生應該不要再埋怨在大學學不到什么,其實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老師引導,自己體會,自己摸索,自己創(chuàng)造的過程。
看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催^之后,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哲學的只是,更多的是心靈上的震撼和啟發(fā)思考。“我思故我在!蔽掖嬖趩?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后,一切都歸于湮滅之中。那人生又有什么意義?要解決這種恐懼當中的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
我想人生并沒有固有的意義,人生的意義是我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的。我們必須自己決定該怎么活。我們必須在一生當中不斷地做出選擇,并對自己做的事情負全責。盡管人是唯一意識到自己存在的生物,唯一會思考自己存在的神奇生物。但是,我們只是一個星球上各種元素所組成的有機體,我們是星塵,人生如星塵。我想我們能做的就是創(chuàng)造自己人生的意義,不要讓詛喪、寂寞、無聊來吞噬我們,做自己真正愛做的事,成為真實的自己。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9
在寒假里我剛剛開始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很好奇,特別是第一章“伊甸園”的時候。
蘇菲在一次查看信箱的時候,收到了一封非常奇怪的信,上面寫著:你是誰?蘇菲覺得這個問題很愚蠢,就在心里想:我的名字叫蘇菲,但那個叫做蘇菲的人又是誰呢?如果她取了另外一個名字呢?比方說,如果她叫做安妮的話,她會不會變成別人?第二次蘇菲又收到了一個信封,這次的問題是: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可把少女蘇菲給弄昏了。
世界從何而來這個問題我從來都沒有想過,我一直認為世界本來就是存在的,從一開始直到現在。
雖然這本書越看到后面就越覺得深奧,但是收獲也不少。知道了很多哲學家的名字: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的徒弟柏拉圖、泰利斯、安納克西曼、安那西梅尼斯、安納薩哥拉斯......和一些好的句子。
這是一本告訴人們哲理的書;告訴我們能夠活著是何等的福氣的書;告訴我們不要總是將這個世界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并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鹽的生活中而渾然不覺的書;告訴我們真正的智慧來自內心的書!
讓我們懂得更多的道理,活在更精彩的人生里!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10
當我看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我就被書中的蘇菲的經歷深深的吸引,那么多的問題、那么多的疑問、那么多的奇妙神奇的事情,蘇菲的疑問似乎就是我的疑問,我真的想搞明白這些問題的答案,我?guī)е蓡柡秃闷妫x起了這本書,這是我看過的比較厚的一本書,也是我看的最入迷的一本書,每當我看起這本書,好像我自己就是蘇菲,我走進了蘇菲的世界,帶著那么多搞不懂的問題,認真的看了起來。
最后我終于看完了這本書,但是那么多的問題好像還沒有搞明白,我不知道為什么把自己當成了蘇菲,我很想從書中找到答案,有答案嗎?你能告訴我嗎?…
爸爸說,這是一本哲學的書,什么是“哲學”?我要去看第二遍。偶然的機會,發(fā)現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覺得還挺有點味道,淘來給女兒看看,不知道她能看出什么名堂,這是一本充滿哲學的書,理解起來還是挺有難度的。
誰知女兒看了兩日,非常著迷,還問起了一個個奇怪的問題,我也加入了《蘇菲的'世界》認真的研究起來,一個個哲學問題把我也吸引了,想想我們何嘗不是也在心里問著同樣的問題,只是生活的磨礪早就忘了那一份的童心。這次能和女兒同時在看一本書,讓我獲得了些啟發(fā)。
不指望通過這本書讓女兒能明白多少哲學的道理,希望能通過蘇菲的世界讓女兒明白好奇和疑問是探索未來世界的動力。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11
今天下午,讀完了喬斯坦.賈德所的《蘇菲的世界》。這不只是一本哲學啟蒙書籍,也是一本十分有趣的書。作者新奇的構思與娓娓的講述,使得每位讀者在不斷的驚疑和追尋答案的迫切渴望中,同時受到了哲學的啟蒙,并開始學會哲學地思考。
在讀這本書之前,哲學對我而言無疑是一門高深的學問?v然以前也聽過幾位世界知名哲學家的名號,讀到過他們的一些觀點,但畢竟沒有讀過專門的哲學書籍,實比空白”好不了多少。然,讀完這本哲學啟蒙書籍以后,我的腦袋里依舊是一團“漿糊”:書中許多哲學家的名字尚且沒有記全,更不要說記住他們各自所在的時代、創(chuàng)立的學說、流派、著作等等。但,我們認真讀過的每一本書總會在記憶中留下一些痕跡,讓我們的思想與心靈產生一些“震蕩”。哪怕只是驚起一絲淺淺的漣漪,僅于空白處留下了一些短暫的思索或疑問,那亦是一種收獲。
我想,我和書中的蘇菲一樣,雖然腦子里在短時間內被塞進了許多哲學知識,無法完全消化吸收,但確確實實卻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我們開始以哲學的眼光來審視所處的現實世界、大自然、人類歷史乃至我們自身時,的確會產生許多之前所沒有的疑問,也會有許多與過去不同的感悟。
作為一名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來說,我是不相信有上帝存在的。也許生命對于地球而言,只是產生于久遠時代的一次“偶然”。但對自身所處的現實世界來說,我更愿意相信這是人類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必然”結果。雖然人究竟有沒有一個不滅的靈魂至今無法擁有一個肯定的結論,但這并不妨礙我們用心去感悟生命,執(zhí)著地追尋真理,努力在有限的生命里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人類的智慧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已經被不斷地證實,但歷史畢竟有其局限性,哲學的思想也是。我想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學科可以囊括整個宇宙,并解讀其中的一切奧秘。但人類無疑是善于學習和思考的,只要我們堅持相信真理,并努力發(fā)現問題、尋求“突破”,我相信未來將會創(chuàng)造出一個更好的世界。而我們自身,也會變得更好。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入門書目。挪威作者喬斯坦?賈德用高超的寫作手法構造了三個不同的平行世界,第一個是書中主人公蘇菲的世界,第二個是少校兼哲學家艾伯特的世界,第三個就是本書的作者喬斯坦?賈德所在的真實世界――也就是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
蘇菲是艾伯特給女兒席德的一本哲學講義里的主人公,而艾伯特又是喬斯坦?賈德書里的主人公。作者想告訴讀者的哲學知識都借助蘇菲和她的哲學老師艾勃特之間的交談傳遞給讀者了。
故事開始時,蘇菲是一個14歲的少女,每天過著平凡單調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了一封莫名的來信:“你是誰?”這個來信問題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可以得到很好的詮釋。不久又收到一封信:“世界從何而來?”。這個來信問題根據科學家們的大爆炸宇宙理論也能得到解釋。
可是這些解釋還不夠。進化論的起點,那個萬物之祖的單細胞從何而來還不得而知;大爆炸宇宙理論的起點,那個密度極大的`奇點從何而來仍是未解之謎。從古至今,人們正是靠著仰望星空的思考和想象,揣摩著身邊的一切事物,思索著諸如“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這些問題。正是這些一代又一代的好奇者們,他們童心未泯般地思考著幼稚的問題,不斷地推進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fā)展。
在近代科學產生之前,人們沒有能力去解釋這個世界的一切為什么看起來如此的有規(guī)律,諸如太陽東升西落、天上會下雨,這些自然現象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是神奇的,人們總是想為大自然的變遷尋求解釋,這樣就有了最原始的神話故事和自然崇拜。上古時期,很多產生文明的地區(qū)都有他們自己的神話故事和所崇拜的神,如古埃及的太陽神拉、古印度的濕婆、梵天、毗濕奴等。這些神看起來都是高高在上并且十分完美的樣子,而且跟人的外貌相比是有一些區(qū)別的。
在古希臘文明孕育之后,希臘人所崇拜的奧林匹斯十二諸神身上有了許多人的特性,他們身上不僅有智慧、藝術、學問也有嫉妒、仇恨等人的特性,希臘人的神看起來不是完美的神,而是和人一樣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更人性化的神。
隨著歷史的車輪進入雅斯貝爾斯所稱的軸心時代,希臘出現了第一批具有理性主義的哲學家,他們看到希臘神身上的人性光輝,于是他們很難相信世界是由神所創(chuàng)造的。他們同樣也在為大自然的變化尋找自然的解釋,諸如泰利斯、安納克西曼德、安那西梅尼斯、德謨克利特斯等自然派哲學家,他們有的認為水是萬物之源,有的認為“空氣”是萬物之源,還有的認為“原子”是萬物之源?傊,他們都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提出了他們對于世界起源的看法。
從神話的思考模式發(fā)展到以經驗與理性為基礎的思考模式是人類的一大進步,在自然派哲學家的努力下,哲學逐漸脫離了神話的范疇,可以說自然派哲學家就是后來科學的先驅。
哲學家們除了關注世界的起源外,還關注和人與人類社會相關的諸多問題。這一時期產生了諸如以人為中心的智者學派,關注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歷史學之父修昔底德、提出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的醫(yī)學家希波克拉底等哲學派系。
在今天看來,地中海文明是一個多么值得后人敬仰的文明,F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能看到他們思想的延續(xù),希臘文明不愧被稱為西方文明的濫觴。
希臘文化的特色在于國與國、文化與文化之間的界限泯滅了。過去希臘、羅馬、埃及、巴比倫、敘利亞、波斯等民族各有“國教”,各自崇奉不同的神明。但逐漸的,不同文化都仿佛在女巫的咒語之下融成一爐,匯聚形成各種宗教、哲學與科學概念。
逐漸的,地中海地區(qū)的各個國家也開始崇奉東方的神祗,也許是在眾多古國原有宗教信仰的交互影響下,新的宗教產生了。這些宗教經常教導人應該如何獲得救贖,免于一死。信徒只要接受某些儀式,就可獲得不朽的靈魂與永恒的生命。
宗教勢力的擴張是迅速的,325年尼西亞大會確立了基督教為羅馬的國教,從此基督教的眾多教派在中世紀的西方世界始終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羅馬帝國晚期,蠻族南下入侵,日耳曼人在羅馬帝國境內建立了若干個蠻族國家,為了維系統(tǒng)治,他們接受了羅馬天主教作為信仰。這樣看來,這些蠻族國家也是地中海文明的繼承者。
中世紀的哲學是宗教哲學,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圣奧古斯丁和圣多瑪斯。他們力圖使希臘哲學基督教化,使希臘哲學不至于對基督教教義造成威脅。
歐洲中世紀時期是一個文明倒退的時期。筆者不贊同片面的將中世紀稱為“黑暗的中世紀”,筆者認為歐洲的中世紀是由于羅馬帝國的崩潰,若干個蠻族部落在歐洲大陸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建立蠻族國家,維系后羅馬文明的一個時期。這些蠻族國家吸收了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羅馬的行會莊園制度以及行政等級制度等,但由于日耳曼文明的發(fā)展階段較為初級,由若干個文明發(fā)展落后的蠻族國家來分割龐大的羅馬帝國的文化遺產,短時間內由于各種原因無法完全吸收利用所造成的文明倒退的現象。因此,這一段時期西方哲學的發(fā)展相對處于一段瓶頸期。
隨著歐洲大陸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歐洲大陸與伊斯蘭文明的交流碰撞、十字軍東征所帶來的希臘哲學典籍、歐洲大陸人民反抗封建貴族與教會勢力斗爭的加劇等因素均是文藝復興的重要前提。
文藝復興時期,哲學與科學逐漸脫離教會的神學,使得宗教生活與理性思考之間的關系變得比較自由。在漫長的中世紀里,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從神的觀點來解釋,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一切又重新回到以人為中心。
擺脫了精神的束縛、心靈的枷鎖,西方哲學從此進入了一個快速發(fā)展期。諸如文藝復興時期的諸位人文主義者的文學藝術作品、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的實驗科學、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巴洛克時期思想的碰撞沖突、現代哲學之父笛卡爾、斯賓諾莎的理想主義、啟蒙運動時期的諸位社會學家、浪漫主義、黑格爾的辯證主義、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祁克果的個人主義、馬克思的共產主義、達爾文的進化論、心理學家佛洛依德等諸多哲學派系都是那個時期的產物。
故事講到這里差不多也就該結束了。故事的最后蘇菲和艾勃特逃離出了艾伯特和席德所生活的世界,可不知他倆是否知道盡管逃離了一個世界,但他倆依然還存留在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這本書里,并且被筆者所閱讀他倆之間所發(fā)生的故事。那么作者喬斯坦?賈德和筆者所在的世界是否又是真實的呢,我們會不會也生活在一本書中,只是這本書太過浩瀚完全沒有邊際。
這本書就是宇宙。自古以來人類就有著諸多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近代科學不斷取得發(fā)展進步。隨著近代科學的發(fā)展可知宇宙的范圍逐漸在擴大,生命科學領域不斷有著新的突破,原子理論在德謨克利特斯的基礎上有了新的進展,自然地理學可以科學的解釋古時候人們所無法理解的那些自然現象產生的原因。
一部哲學史就是一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史,愿我們這一代人可以站在前輩的肩膀上看得更遠。常懷一顆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的領域。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12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回家,發(fā)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開始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在開始接觸這本書以前,覺得哲學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它是一種很飄渺,離我們很遠的一種東西,并覺得哲學很枯躁,很無味。但事實證明我錯了,哲學不是一般人能夠學到的,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以哲學的方式思考。剛開始讀這本書時,很不理解里面的內容。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我想不會有人會思考這兩個問題吧,至少我沒有。但隨即我被里面的哲學理所吸引了?粗粗,有時甚至會懷疑我是否真的存在,從而努力去證明自己的存在,在世界上留下我曾經存在過的痕跡。
這本書改變了我對哲學,對世界的看法。哲學本是枯燥的東西,但《蘇菲的世界》卻全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用生動的語言和奈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在閱讀的同時產生了一種閱讀懸疑小說的心情。
與其說在看篇哲學史,倒不如說人類文明的通史縱收眼底。柏拉圖以理性主義為特色,沉迷于永恒的形式,亞里斯多德希望用感官親身體驗世界的決心。許多哲學學派始祖蘇格拉底。書中說的人常把不能理解的一些現象歸于神論,等到哲學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人們開始相信無神論!接著,哲學繼續(xù)發(fā)展,宗教出現了分裂,基督教開始深入人心!大部分西方人開始接受基督教的洗禮,可是在新舊交替的時候,戰(zhàn)爭避免不了!紅十字軍為了耶路撒冷那稱為基督教發(fā)源地的地方,組織了教徒開始征戰(zhàn),開始他們也許為了教義,可后面他們虐寺路過所有的城市!所以我覺得沒有什么宗教是可以洗滌人類的心靈,只有人的自我覺悟才能改變一切,因為只要人愿意,本原本是博愛的教義會被人曲解!我想哲學是可以讓人們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讓人頓悟的學問。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地去看這個世界了。不要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什么東西都有它的根源,都有它的道理,我們要抱著好奇心去探索,去發(fā)掘。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13
“我是誰?”“世界從哪里來?”看上去雖然一般,甚至提問的人會被別人笑稱為“呆子”但是這兩個問題是蘊涵著許多的哲學意義的。我剛看到這兩個問題,先是覺得簡潔,但后來細細一想,就覺得這兩個問題很有意思,我是誰?萬一我換了一個名字,我還會是自己嗎?那我是誰呢?世界從何而來?什么是世界?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蘇菲的哲學導師艾伯特把宇宙比作魔術師突然從一頂原本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們人類則是借居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而哲學家則是想看清晰整場魔術表演的神秘而冒險死命攀到兔毛尖兒上的人。由此看來,哲學家就是一些奇怪心很重的、為了探詢神秘不怕生命危急的、與常人不同而被常人稱作“搗蛋鬼的”。哲學家對一切都感到驚異,就像剛誕生的嬰兒對全部事物感到奇怪一樣。但是我,并沒有哲學家的精神,我是一個習慣了四周環(huán)境的`人。哲學是包涵科學在內的一門課程,由于哲學家在解答一些他們所提出的哲學問題的時候,往往要用到科學來加以解釋,其答案看起來便更為牢靠。但哲學又不同于科學,在討論哲學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用豐富的想象力去回答,就像在對大自然一無所知的時候,用神話來將它加以解說。這看上去一點兒也“不科學”。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14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與此同時,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請?zhí)K菲轉交給席德(Hilde)”,郵戳來自黎巴嫩。
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魔鏡、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來給席德明信片、會說話的漢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寫著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現實出現的夢中的金十字架、撿到的10元硬幣……接迥而至的奇聞怪事讓蘇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在一位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莫名其妙的函授課程持續(xù)進行著,聯絡方式也一變再變,痛苦憤怒的艾伯特(Alberto Knox)終于出現在她的面前,并開始教她哲學史。他用淺顯易懂的筆觸帶著蘇菲回顧從先蘇期的希臘直到尚—保羅·沙特時代的哲學發(fā)展。
同時,“席德”的名字不斷在她身邊以不可思議的方式頻繁出現。而后,席德出現了,原來蘇菲這個人物,只是在黎巴嫩聯合國部隊工作的挪威少校艾伯特為慶祝女兒席德生日而虛構出來的人物,把她的故事編寫成一個富有哲學趣味的故事當作女兒的生日禮物。
不可思議的是,在艾伯特的提示下,蘇菲漸漸意識到自己只是書中的一個角色,是艾伯特少校意識的一部分,在忠實的完成自己主角的任務之余,他們開始了向上帝(艾伯特少校)的抗爭。在他們的努力下,書中世界漸漸扭曲了,變得古怪而難以駕馭。
最終,這本書以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告終,艾伯特和蘇菲莫名的逃出了書中世界,來到了席德所在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02-07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02-28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范文06-23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薦】10-21
關于蘇菲的世界的讀書筆記02-25
關于《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06-26
[優(yōu)]《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07-18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5篇02-19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精選15篇)02-25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精選15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