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在人間》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在人間》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人間》讀后感1
有這么一個男孩,他的命運是如此的悲哀他的童年經歷了喪父,喪母,外祖父破產的沉重打擊。他就是俄國大作家高爾基。高爾基只是他的筆名,他的真名叫阿列克塞。而高爾基在俄語中的意思是苦,痛苦,苦呀的意思。
隨著兇狠的外祖父破產,經歷了那么多痛苦的阿列克塞年僅11歲就走向了社會,來到了他所描繪的人間。他在外四處流浪,到處找工作來養(yǎng)活自我,他做過仆人,洗碗工,學徒工,監(jiān)工也正是他艱苦的生活,使他在生活中認識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阿列克塞在船上做洗碗工時,遇到了一個叫斯穆雷伊的廚師,他不停地借書給他看,斯穆雷伊叫阿列克塞以后不管怎樣都要讀書,學好知識,拯救祖國。阿列克塞從此牢牢記住了這句話,之后,他想盡一切辦法到處借書。堅持閱讀各種書籍,豐富的生活閱歷,擴展了他的視野。在十分貧困的生活環(huán)境中,阿列克塞下定決心要跨進校門專心學習。于是,他不顧其他人的阻止,奔赴喀山,考進了喀山大學,走進了向往已久的學習課堂。
讀完了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觸就是高爾基在那么艱苦的情景下仍然手不釋卷,堅持學習。真讓人敬佩。是的,書是知識的源泉,是生活中的營養(yǎng)品,是我們最好的朋友。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高爾基以往說過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壯而勇敢。所以,我們應當珍惜此刻的大好時光,勤學習、多讀書,為我們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實的基礎!
《在人間》讀后感2
小說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這段時期為了生活,他與外祖母摘野果出賣糊口,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船上當過洗碗工,當過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們打交道,他有機會閱讀大量書籍。生活閱歷和大量的閱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他決心“要做一個堅強的人,不要為環(huán)境所屈服”。他懷著這樣的堅定信念,離開家鄉(xiāng)奔赴喀山。在小說,作者不只是再現了形形色色的小市民和他們的生活習俗、道德觀念和精神境界,而且塑造了一系列體現勞動人民智慧才能的人物形象,廣泛深刻地再現了廣大下層勞動者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的思想情結,描繪了俄國社會一個時代的歷史畫卷。
《在人間》不僅是作者童年時代的自傳,不僅是一個少年的生活史,而且也是一個時代藝術性的史冊,反映了俄國工業(yè)資本主義成長引起的小資產階段手工業(yè)的瓦解過程。阿瘳沙的外祖父卡希林一家的破產,就是俄國十九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的真實寫照。小說描述了普通俄國人的困苦生活和他們日常的苦悶,顯示出這個少年對這種生活的反抗情緒越來越強烈了。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能干、求知欲很強的少年的活生生的形象。書中真實地描寫了人民下層的嚴峻的、陰暗的生活,也描述這個來自下層的少年建立了自己初步的世界觀。
【《在人間》讀后感】相關文章:
《在人間》讀后感(經典)09-19
《在人間》的讀后感02-25
人間讀后感05-01
《在人間》的讀后感02-05
《在人間》讀后感02-11
在人間讀后感02-17
在人間的讀后感02-14
在人間讀后感[優(yōu)選]09-07
在人間讀后感【精華】09-19
在人間讀后感范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