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校薪酬分配制度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很多場合都離不了制度,制度是各種行政法規(guī)、章程、制度、公約的總稱。擬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校薪酬分配制度,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分配原則:
1、將所有中學部教師的用于考核部分的績效工資的30%的30%作為教師績部分的總分配資金,按每位教師的個人積分占中學部教師總積分的比例進行分配2、工作量與成績相結合。
3、績效分配(績部分)分教學績效與科研績效及榮譽加分三塊,將三塊積分相加經(jīng)換算后為個人績部分總積分。
4、將每人所獲的三塊積分和作為分配績效工資的主要依據(jù)。
5、每位老師績部分30分,以20分為基數(shù),以下方案是針對余下10分進行分配。
二、具體分配
(一)教學績效基本思想
1、以當年的兩次期中考試和兩次期末考試(九年級包括一次中考成績)為依據(jù)。
2、考慮到今年方案制訂的滯后性,分配方案制訂的原則上更多地考慮減小差距。
3、由于今年七年級設立了實驗班以及今年三校合一導致學生生源的不均衡性,所以縱向比較年級學科成績在一定的程度上并不現(xiàn)實,而在班級內比較則是今年評比的主要手段。
4、考慮對優(yōu)生的重視和對全班整體兼顧特設立甲項及乙項
5、甲項積分與乙項積分之和為學科教學績效總積分。
6、各年級各班分配一定的成績幣(虛擬幣):七年級每班410幣;八年級每班429幣;九年級每班501幣(期中考試減半)。各學科積分占班級總積分的比例來分配各學科的成績幣,各人所獲成績幣再直接轉化為個人教學績效的積分。積分方案:
甲項:
1、工作量積分:按周計算每課時積1分,每學科積0.5分。兩項和即為工作量積分。
2、成績積分(按卷面100分計算):
(1)取同年級學生數(shù)最少班級人數(shù)(實驗班除外)的60%人數(shù)為各班優(yōu)生數(shù)比較其均分,科目成績與全校均分的相比每高1分積1分,每低1分扣積分1分,此項為均分積分。
(2)同年級按該成績排列1,2,3,4,5,6名分別積15,14,13,12,11,10分。
(3)將名次積分加該項成績均分積分為該項成績積分。
(4)七年級除實驗班外,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科中有兩科按百分制文科與第一名間隔5分或5分以上,理科間隔7分且政史地生等四個科目有3科或3科以上未出現(xiàn)間隔5分或5分以上,則該政、史、地、生等科目中未間隔5分或5分以上者積分減半。八年級及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四科中有三科按百分制文科與第一名間隔5分或5分以上,理科間隔7分且政、史、地、生等四個科目有3科或3科以上未出現(xiàn)間隔5分或5分以上,則該政、史、地、生等科目中未間隔5分或5分以上者積分減半。 3、將工作量積分乘以成績積分為該科甲項積分。
乙項:除參照人數(shù)為同年級學生數(shù)最少班級人數(shù)的90%不同外,其余與甲項均相同
(二)科研積效
1、學科競賽(含賽課、課件制作、優(yōu)秀教案及其他教學比賽)校內:學科競賽人數(shù)以10人為起點,不足10人不設競賽獎。其中一等獎按參賽人數(shù)的10%;二等獎按參賽人數(shù)的20%;三等獎按參賽人數(shù)的30%計獎。其中一等獎加2分;二等獎加1分。三等獎不加分。校外:(須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區(qū)內中或市級學科競賽獲一、二、三等獎分別加2、1.5、1分。省級一二三等獎分別加6、4、3分。國家級一二三等獎分別加15、8、6。
2、論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評定或主辦的雜志或期刊)發(fā)表:國家級、省級、市區(qū)級分別加5、4、3分。
3、課題:(經(jīng)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結題)國家級、省級、市區(qū)級每人分別加10、5、3分。
4、學生競賽輔導獎:(須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國家級、省級、市級每人分別加5、3、2分
。ㄈ、榮譽加分
獲得國家級、省級主、市區(qū)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政府部門頒發(fā)的表彰分別加8、6、4分。校級加0.5分。
【學校薪酬分配制度】相關文章:
學校薪酬管理制度10-30
獎金分配制度優(yōu)秀10-02
工資分配制度03-02
工資分配制度(14篇)02-12
工資分配制度14篇02-12
工資分配制度(13篇)04-23
工資分配制度13篇04-23
工資分配制度(集錦14篇)03-16
學生宿舍分配制度(精選16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