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落花生》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1
《落花生》一課從我教五年級以來一直沒聽過別人講,這次用這課作研究課,我是第一次嘗試。因為沒有聽過別人的課,我沒有限制,這節(jié)課在我腦子里是空白一片,所以在說課時更注意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說完課后,我又仔細的備了一次課給魏老師看了看,魏老師又幫我改了改,我決定先在我們班上。
課從開始時一直都比較順,但是進入感悟花生的可貴處時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情況。學生在這磕磕絆絆,總是說不到點上,一次感悟不出來我讓讀讀,在悟不出來再讀讀這段話,最后好不容易能說點意思來,還是一點一點擠出來的,最后讓學生總結花生的可貴之處是什嬤,黑板上都寫著,竟然沒人知道。當時我就有點急了,拍著黑板讓他們說,學生被我這樣一來有些呆滯了。我當時也不知道怎嬤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這肯定與學生無關,全在課的教學設計上。后來我找原因,有幾點:
1、在感悟父親的話,體會花生的可貴之處時老師把幾個重點詞上,一個一個地理解,拆開了,其實每個詞中都有它可貴之處,不應該拆開。
2、還是應該把花生和其他水果一起來對比感悟,而我在講時分開了,把蘋果這句話給抹了,沒有對比感覺,所以學生談時沒有對比,就說不出什嬤。
3、學生對花生果實不陌生,但對它的生長情況并不了解,所以學生體會不出它那種深藏含蓄的美,應該給學生講講就好了。找到這些原因后,對課的家教學設計有了改進,尤其在說花生好處及可貴之處時,不要限制學生,他們怎嬤體會都可以,也不要把蘋果那句話拆開理解,就一起體會。
在五⑴班進行第二次講解,這回在體會父親的話時就顯得順利多了。學生沒有被框住,他們很自然地能抓住花生的特點及和蘋果那些植物作比較進行感悟,談的特別好。有一個學生談到:“花生不求外表好看,只求實用”我當時很欣賞這句話,但很遺憾沒能抓住再往下挖,如果用他這句話做切入點,花生的.可貴之處很好理解。從而也能悟出做人的道理,而且這節(jié)課也能把很多其他內(nèi)容涉及到。而第一節(jié)課卻沒有想到,就是在重點內(nèi)容部分感悟挺順的么與教學設計有直接關系。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2
我說的是上課———當然上課和做人不能截然分開。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出現(xiàn)了的學習和研討氣氛是前所未有的熱烈,全國各地每年都舉辦為數(shù)不少的展示課、比賽課,常常座無虛席。這些展示課在傳播現(xiàn)代教學理念、推廣先進教學方法上功不可沒。但我們也看到,有一些課卻只是“好看”而不那么“有用”。在這些課上,學生沒有親歷學習過程,他們的知識和能力沒有實質性的長進,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沒有新的發(fā)展,只是看了一回老師的表演———盡管表演很精彩,對學生來說又有多大價值?
發(fā)展是硬道理,讓學生得到發(fā)展是教育的硬道理。衡量一節(jié)課好不好的標準不是別的,只能是學生的發(fā)展,而不是“好不好看”。
《落花生》在今天可以有新的解讀,桃子、蘋果、石榴也并不是只是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我常常想,一個人要是能做到既好看又有用,那是最好的`。可是事實上,要每個人都“好看”是不可能的,要求每個老師的課都“好看”也是不現(xiàn)實的。不過,人都可以做到“有用”,每個老師也可以通過努力把課上得扎實有效。我們學習名師和優(yōu)秀教師,主要不是模仿他們的一招一式,而是要領悟他們的先進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錘煉自己的教學智慧和實踐能力。我希望有一些課能做到“既好看又有用”,我更希望大多數(shù)老師的課能像落花生, “雖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但千萬不要上那些“只是表面好看而沒有實用”的課。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流派紛呈, “真實、樸實、扎實、厚實”卻一直是我心目中好課的標準。
這里還有一個對教師評價的問題。由于教育評價機制的欠缺,我們的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容易看到公開課成功的教師,而一些勤勤懇懇、踏踏實實上課的教師卻藏在深山無人識。我希望教育行政部門既看重經(jīng)過自己努力脫穎而出的“桃子、蘋果、石榴”,也不要遺忘那些默默無聞、子實飽滿的“落花生”。
這是我今天重讀《落花生》的感觸。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3
一、對教材的思考
1.領會課文的寫作特點。
一是文章主題平實而深邃。初讀《落花生》,文字淺近,似乎平淡無奇,但當你反復咀嚼,便會發(fā)現(xiàn)它取材精當,立意不凡。首先,作者選取“過收獲節(jié)”這樣一個普通的材料,描述花生這樣一種常見的“物像”,其間種種細節(jié)無一不是源于生活,源于作者親身經(jīng)歷的家庭生活,而且這樣的生活極其平常,人人都有經(jīng)歷,都會產(chǎn)生“共鳴”,所以筆者謂之“平實”。然而,恰恰是這司空見慣的生活場景,是這其貌不揚的落花生,作者順勢引申,巧妙發(fā)揮,賦予其深刻意蘊,揭示出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特征以及做人要如花生一樣不慕虛榮,唯求有用的人生哲理。
二是作者思路自然而流暢!堵浠ㄉ纷x來順暢上口,原因何在?一方面,作者行文線索十分清晰,以“花生”為線索,以事情發(fā)展過程為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的經(jīng)過,有條不紊;另一方面,作者思維進程相當流暢,先寥寥數(shù)語概述買種到收獲的過程,蘊藉花生極其易種、求人甚少的品性,再寫“嘗花生”、“議花生”,借助該食品以及孩子們的發(fā)言,表現(xiàn)“花生的好處”,然后通過父親概括,將花生外在形態(tài)與實際好處兩相比照,揭示其“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特點,最后通過父親啟發(fā)和“我”的領悟,由花生品格引申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把握單元的訓練重點。
本課安排在教科書第四組,無論是單元前的學習提示,還是單元后的回顧歸納,都明確告訴我們,教學本組課文,要著重指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的啟示;同時要教會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其含義及表達效果。不難看出,本組教材的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上,要訓練其概括主要內(nèi)容,并學會從題材中領悟題旨;在閱讀方法上,要教會學生從重要詞句入手,由表及里領悟內(nèi)涵。
二、對教學的建議
鑒于上述分析,筆者對教學過程及相應教學要點建議如下。
1.借助情境,激發(fā)興趣,導入課文。
本文素材平實,語言質樸,文面對學生可能沒有足夠吸引力,因此,學習本課,如果急著讓學生感知文本,學生可能興趣不濃,進而難以深入體味、深刻理解。由此,我們可以采用情境導課方法,或借助PPT幻燈投影,或通過出示彩圖,呈現(xiàn)郁郁蔥蔥的花生地和顆粒飽滿的花生果實,讓學生在看圖中催生愉悅的情緒,在看圖中激發(fā)對花生的興趣,在看圖中獲得對花生的初步認識。當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時,話鋒一轉,揭題釋題,簡介作者,提出: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許地山筆下的花生是怎樣的。
2.抓住“花生”,理清主線,感知內(nèi)容。
整體感知,把握梗概,是深入理解課文的必要前提,是訓練概括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學中應高度重視。本文的整體感知,可充分利用其清晰的行文線索,指導學生牽“花生”之“一發(fā)”,動課文之“全身”,指導他們通過默讀疏通文句,抓住“花生”這一關鍵詞,以小標題形式歸納為幾個要點并隨機板書: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再依照小標題及其順序,用簡單通順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我們在后園的空地上種出了花生,過收獲節(jié)時,我們一家邊品嘗花生食品,邊議論花生的種種好處,知道了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3.瞄準“議論”,把握重點,體悟意蘊。
本文圍繞花生組織的若干材料中, “議花生”是重點,課文主題思想集中體現(xiàn)在其中,應著力引導學生讀好、讀懂這一部分。對此,擬安排以下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找出重點。首先引導學生瀏覽課文,找到對應于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的相關內(nèi)容,通過文字篇幅的比較,明白“議花生”是重點。緊接著,由“議”字切入, “問”出:“議”的人物———姐姐、哥哥、我和父親;“議”的話題———花生好處;“議”的'過程——父親提問→我們發(fā)言→父親總結;“議”的目的———做人要像花生。爾后,提示學生將一家人的議論進行比較,明白父親的議論是重點。這樣層層推進,使學生一步步“拎”出重點中的重點。
第二環(huán)節(jié),品讀感悟。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可以分三步推進。
第一步,研讀父親怎樣“議花生”。父親議論花生的一段話語,意味深長,耐人尋味,是本文精髓所在,須著力引導學生用心研讀。教學這一段,可先以“父親是用什么表現(xiàn)方法描述花生的外形特點的”這一問題導入,將學生帶進課文,瀏覽語段,發(fā)現(xiàn)父親是運用了對比手法。然后讓學生細心默讀語段,逐詞逐句“審視”這段話,圈點重要字詞,一一找出桃子、石榴、蘋果跟花生形成的鮮明對比“點”。果實自身:“高高”對“矮矮”, “掛”對“長”, “枝頭”對“地上”;客觀效果:“一見就生愛慕之心”對“等到成熟不能分辨”。緊接著,啟發(fā)學生由此及彼, 透過現(xiàn)象上的對比“點”,得出其內(nèi)在的對比“點”:借桃子等果實居高奪目的習性,寓“嬌艷”“炫耀”之意,借花生果實深埋不露的習性,寓“質樸”、“謙遜”之意。而講花生時特意將桃子一類作為比照,為的是以某些注重外表,喜好炫耀的品性來反襯花生不圖浮華,但求有用的品格。
第二步,研讀姐弟怎樣“議花生”。在領會父親話語的基礎上,提問:“姐弟幾個是怎樣評價花生的?跟父親的話有怎樣的關系?”引導學生細讀姐弟幾個的議論。通過討論或點撥,第一,讓學生明白姐弟幾個是側重從花生的實用價值來談論花生的好處,而父親則是在認同“我們”發(fā)言的基礎上,側重從花生的外形特點來評價花生的好處。其次,啟發(fā)學生弄清姐弟議論與父親評價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父親的發(fā)言“花生的好處很多”是對“我們”發(fā)言的總結;“有一樣最可貴……”是對“我們”發(fā)言的補充與提升,而“我們”的發(fā)言則是對父親發(fā)言的具體鋪墊和直接印證。最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借助“我們”的發(fā)言蘊伏花生“不好看”的意思,借助父親的發(fā)言,蘊伏花生“很有用”的意思,而姐弟幾個與父親的對話完整暗示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這一“最可貴”的好處。
第三步,研讀父親為何“議花生”。父親的總結,旨在希望我們做人“像花生”, “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先引導學生由物及人體會其比喻意義;再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列舉實例(諸如辛勤勞作的農(nóng)民、堅守崗位的民警、起早貪黑的清潔工、鐘情課堂的人民教師等) ,充分討論進而深刻感悟到:這些人無名無望,任勞任怨,為社會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是地地道道的“不好看而很有用”、“不圖體面而對別人有好處”的人。最后,讓學生換位體驗,就“你就是當時的作者許地山,領會父親良苦用心后,會怎樣想、怎樣做”這一問題發(fā)表感言。
4.放眼全文,拓展視界,豐富意蘊。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4
一、開放的教學目標
本課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1、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學習花生的品格及明白做人的道理。
3、了解課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的寫作方法。
二、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我認為“語文水平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讓學生課下搜集信息,并弄清楚“落”與“花生”的關系,從而探究這一豆科植物的開花結果的與眾不同。
三、運用直觀手段突破重難點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通過直觀手段了解花生與另三種水果的不同,我制作了一組課件進行對比,使學生很直觀地看到桃、蘋果、石榴這三種果實高掛枝頭與花生埋在地下默默無聞。同時結合課件引導學生理解“愛慕”一詞,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讀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對于文中重點的句子(“父親兩次議花生”“我的感受”)則通過課件展示,反復朗讀,讀中感悟的方法去理解,學習花生默默奉獻的精神,知道做人要做有用的人的道理。從而引導學生談談自己應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使教師、學生、文本三者進行對話,真正達到教育目的。
五、注重寫作方法的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我非常重視寫作方法的指導。重點講解了“借物喻人”,“主次分明”的表達方法,以便讓學生在今后的作文中加以運用。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5
下面我就這次課談一談我的教后體會。
《落花生》這篇課文是一篇極富哲理的優(yōu)秀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談花生”來寫,突出談花生這部分內(nèi)容。這是一篇老文章,其中父親的話哲學意味很濃“你們要像花生,因為它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迸f教材強調(diào)花生的樸實無華,藏而不露,打擊石榴、蘋果、桃子的高高在上及迷人色澤。而新教材的理解則更加富有人文性,更加豐富多彩。文中父親在百忙之中能過來參加收獲節(jié),可見教育意圖明顯,文中姐弟對花生的評價體現(xiàn)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認識,父親并沒有刻意拔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也是如此。
備課時,我就在思索,我想教給學生什么,讓學生學會什么。語文學習不能脫離生活,思量以后我就制定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學會抓住重點,深入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理解父親的話,懂得做人的道理。
我在教學中側重于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nèi)容進行探討,交流感悟,收到較滿意的效果。下面我就把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和實施情況說一說。
。ㄒ唬┳⒅丶と,引領學習。
在導課中,我設計的“回憶這篇文章圍繞題目寫了哪幾方面的內(nèi)容,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著重理解重點段中父親的話!边@樣的設計目的是通過復習舊知,讓學生回顧上堂課的內(nèi)容,點明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接著我又說:“對了,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學生回答是許地山后,我接著說:“許叔叔給自己取了個筆名叫‘落華生’,你們知道他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課文的學習中解開這個秘密吧!”這樣的設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我的目的還有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閱讀導航的目的幫助學生深入思考,深入細致地讀課文,有目的地讀書,引領學生把握文章重點,學習重點。從課堂實施看效果還不錯。
(二)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yōu)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具教育意義,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激發(fā)學生興趣,創(chuàng)設自由、愉悅、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動、多思、多說、多聽,盡情舒展生命活力。我在設計時,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抓重點段落,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指名讀、范讀、分角色讀、默讀、引讀,每一次都讓學生帶著一定的目的去讀,不是盲目地讀書,例如:第一次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根據(jù)閱讀導航讀書,我的目的讓學生初步感知第三部分內(nèi)容,指名讀父親的第一次、第二次話和兄妹的回答,目的讓學生知道花生在我們眼中有哪些好處,這其中做了一個句式練習,就是把我們?nèi)置谜f的話合成一句話,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旨在告訴學生在作文中,生活中,同樣的一句話,有很多種說法,在一句話中人稱是不能重復的,讓學生體味文章的語言。齊讀父親的話,讓學生找出父親說的花生的可貴之處在哪,接著讓學生默讀父親的話,找出花生與蘋果、石榴、桃子在哪些地方不同的語句。這是給學生一個思考的過程,讓學習不流于形式,讓學生沉下心去學習。學生找到后利用課件出示對比圖,使學生能從表面上區(qū)別它們的不同之處,再讓學生對比說出不同之處,加深了自己的見解,最后課件文字出示,使學生一目了然,這樣層層對比練習,目的就是讓學生抓住花生與蘋果、桃子、石榴的不同之處,抓住了文章的重點。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評價去發(fā)現(xiàn)問題,反復讀,教師范讀的目的就是指導學生讀中出現(xiàn)問題的地方,指導后讓學生再讀,最后分角色讀,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花生的可貴之處。
(三)聯(lián)系生活,情感升華。
《落花生》這課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偉大、體面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nèi)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聯(lián)系父親說的話,“有用的人”指的哪種人,什么樣的人,“偉大、體面的人指的哪種人?”這里唯一遺憾的是應強調(diào)“不要只做偉大體面的人,不是說不可以做偉大體面的人,但只做就不好了!边@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這句話了。這在我設計課時是設計到的,但課上沒講,這是個遺憾之處。
對于當今社會,你想做落花生一樣的人,還是想做蘋果、桃子、石榴一樣的`人?我在課上設計了《實話實說》欄目,讓學生闡述自己的真實想法,我的目的是不干預學生的想法,讓學生有獨立表達自己看法的權利,無論他想做何種人,只要他的理由是充分的。不同時代就有不同的“哈姆雷特”,學生課上說得非常精彩,能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有的學生說想做落花生一樣的人,對社會默默奉獻,有的同學說想做蘋果、桃子、石榴一樣的人,也講究體面,敢于展示自己,也能對社會有貢獻。()多數(shù)同學說要做花生、蘋果、桃子、石榴兩種結合的人,該展示自己時展示,該默默奉獻時奉獻。我真的為學生有這樣的見解而感到高興。讓學生聯(lián)系周圍的生活事例深談,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落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學生感悟到清潔工、教師、建筑工人、醫(yī)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學生說得有理有據(jù),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情感再次得到升華。
(四)體悟情感,給學生課外延伸的空間。
課的結尾,我緊扣導課時提出的疑問“許地山為什么叫落華生這個筆名”出示了一段許地山說的話,這一設計目的,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突出了本文的中心,讓學生對書本以外的知識產(chǎn)生了想了解的欲望。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后,我還設計了本文的寫作方法點撥,講解“主次分明、借物喻理”之后進入“收獲園”用“落花生我想對你說……”開頭寫一段話,讓學生說出心里話,把語文學習與寫作結合起來。
總之,通過這次上課,我又得到了一次鍛煉,自身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上課我總是不大相信學生,這次講課中我注意到了這一點,完全相信了學生,放手給學生,耐心傾聽學生的發(fā)言,讓學生充分說,放膽說,這樣的課給學生意猶為盡的感覺。
這次課后我很認真地看過每位老師的聽課反饋卡,對于向我提出建議部分更是看了好幾遍,這里我向各位老師表示誠心的感謝。懇請各位老師在我今后的教學中多給我?guī)椭屛矣懈蟮奶岣摺?/p>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落花生》教學反思05-24
教學反思落花生10-13
《落花生》教學反思10-31
落花生教學反思03-04
落花生的教學反思03-06
落花生教學反思簡短11-14
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03-30
【精】落花生教學反思09-23
【熱】落花生教學反思06-10
落花生教學反思【熱門】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