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電阻的測量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jié)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阻的測量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電阻的測量教學反思1
《電阻》這節(jié)課,讓學生初步體會了改變電流的兩種途徑,探究了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了解電阻大小與長度、橫截面積的定性關系,認識到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zhì)。初步形成電阻的概念,知道電阻的單位及換算關系。強化了用控制變量法解決問題的思想。在今后的學習中要多觀察、多思考、多動手,并活學活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著通過兩種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而且經(jīng)過實踐,效果不錯。
一、大膽放手,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我結(jié)合教材設計實驗,通過討論來設計電路圖,選擇器材,設計實驗步驟。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動手能力有所提高,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自主探究,他們都能積極地實驗,讓學生由“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究”發(fā)展,從而落實了新課程理念:突出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展。
二、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課堂教學中我還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得到了科學思維和方法的熏陶。成功的愉悅是學生的終身學習愿望、對自然科學的親和力等情感態(tài)度都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心智方面也可得到培養(yǎng)。物理課程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本節(jié)在實驗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活動中,學生小組合作比較成功,組內(nèi)同學能夠達到互動的目的,充分體現(xiàn)了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并且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到了一種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變量法,深刻地理會了方法的實質(zhì),在探究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依據(jù)問題設計電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的內(nèi)涵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搭建了舞臺。從學生的檢測和調(diào)查反饋情況來看,就學生的學習這一塊的目標基本達到。
同時,也認識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心理素質(zhì)不好,遇到公開課這樣的場合,有點怯場。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改正。
電阻的測量教學反思2
第七章歐姆定律是初中電學知識的基礎和重點,處于電學的核心位置。第三節(jié)“測量小燈泡的電阻”作為歐姆定律的一種應用,不僅使學生獲得了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并能使學生體驗到物理規(guī)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還可以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提出新的問題,促使學生把前后知識進行聯(lián)系,完成知識的系統(tǒng)化。
本節(jié)內(nèi)容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電路、設計實驗步驟、實驗記錄表格等,根據(jù)我校的自主學習模式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先設計了一份自學練習,通過題目的引導作用,使學生更容易設計實驗,從而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學生在自學環(huán)節(jié)上表現(xiàn)還是很不錯的,都基本能認真地完成好試卷。由于本校學生的基礎比較差,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平時一看到難一點的題目都懶于動筆,所以在試卷的設計上都是經(jīng)過精心策劃的,題目不能設計太難,要有一些簡單的題目讓基礎差的學生能夠完成,以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另外試卷也設計了填寫實驗步驟等題目,以此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如果是學生的基礎比較好的,可以設計有一定難度的題目。
對于《測量小燈泡的電阻》這個實驗,教材的安排是通過“伏安法”測量小燈泡的電壓和電流,然后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我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問題上覺得不是很妥當。因為小燈泡在整個實驗中,燈絲的溫度是不斷升高的,所以電阻不斷在變化,每組數(shù)據(jù)計算出小燈泡的電阻只是一個瞬時電阻值,不能簡單用求平均值的方法確定本次實驗小燈泡的電阻。我覺得在實際電壓等于額定電壓下計算出的電阻值才有代表性,才算是小燈泡的電阻。通常情況下用電器的標簽上都標有電壓和電功率的數(shù)據(jù),那都是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如果要標出小燈泡的電阻,我覺得也應該是額定電阻。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驗中,每組數(shù)據(jù)計算出小燈泡的電功率,只是一個實際電功率。當實際電壓等與額定電壓時,實際功率才等于額定功率。所以在對于《測量小燈泡的電阻》這個實驗,應該也是要實際電壓等于額定電壓下計算出的電阻值才是小燈泡的電阻。
以前的教材在安排這一內(nèi)容時,通常是先對歐姆定律進行復習后才引入新課的,我也反復思考是采用一貫的溫固而知新的'方法還是利用一些新穎的實驗引入,最后我卻利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截了當,直接說出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這樣做,教學重點突出,能使學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nèi)容最本質(zhì)、最重要的問題研究之上,誘發(fā)學習動機、興趣和積極性。
在分組討論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表現(xiàn)不是那么積極,課堂顯得比較沉悶。這可能是由于我在提出問題后就直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了,所以效果不是那么理想。以后在分組討論前應讓學生先思考一下,有了自己的見解以后再互相交流看法,使彼此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另外在教學語言方面我要加強鍛煉,只有教師良好的引導語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會得到有效得提高。由于實驗的所限,學生實驗時所用的時間稍微多了一點,課堂時間沒安排好,造成了最后結(jié)課的時候顯得倉促。在今后的教學中在有實驗的課堂中對于時間的安排要加強。
總之,物理教學中要求我們反思的層面是很多的,我們應在新課堂改革的理念下加強對教學情節(jié)的回顧,反思和分析,總結(jié)教學的得失,改進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教學實踐更趨于合理。
電阻的測量教學反思3
電阻這一節(jié)課,我主要突出了如下幾點做法:
1.自主學習。
讓學生依據(jù)《導學稿》的環(huán)節(jié),先進行自主學習,了解本節(jié)課講的主要內(nèi)容,同時帶著問題進課堂,再利用課前3分鐘的小組討論,解決一些學生能互相解決的小問題,這也是培育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的好機會。教師只對本節(jié)課中的重點和難點加以引導。課堂中的探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主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自主完成。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這正是新課標的要求。
2.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方法的指導。
電阻是一個看不見的抽象概念,我通過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將看不見的事實轉(zhuǎn)化為小燈泡的亮度和電流表的大小來觀察。
關于控制變量法,由于以前已有經(jīng)驗,這節(jié)課我主要引導學生自已動手具體講解和操作實驗過程,將控制變量法進一步內(nèi)化為學生的一種能力。如從提供的不同規(guī)格導線中,選擇哪兩根導線;電阻大小如何體現(xiàn),具體操作等均由學生來完成。
3.增加學生的體驗和參入機會。
物理是一門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科學,本節(jié)課我意圖從不同導線接入電路改變了燈泡亮度來引入電阻、認識電阻,再將生活中電阻器投影給學生,實際電路就是用電阻器來控制電路中的電流,讓學生加深體驗;再有就是探究決定電阻大小因素中,充分讓學生自已來完成,這樣也大大增加了學生參入機會。
4.邊講邊練,當堂反饋。
本節(jié)課有三次主要的反饋過程,一是課前針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的反饋、一是認識了電阻和決定電阻因素后的即時檢測,及課尾的“牛刀小試”部分。教師意圖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本節(jié)課盡量讓學生參入到學習和各個環(huán)節(jié),盡量讓抽象問題用形象生動的.實例形象地表達出來,并結(jié)合實驗和投影,充分展現(xiàn)出知識的形成過程,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盡量給每一個孩子以同樣的表現(xiàn)的機會,增加他們學習興趣,讓每們學生均有提高。
反思本節(jié)課,建議可以在如下方面進行改進:
1.器材的選用。探究電阻大小的線路板上各種規(guī)格的導線,由于導線較細小,造成教室后面的同學難以看清,建議與投影給合使用。有條件的能分組進行較果更好。
2.對電阻的認識,學生還沒有意識到電阻在電路中是一個重要元件,電路中的電流也不是越大越好,這一點還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有意的引導學生提高這方面的認識。
3.本實驗中,實質(zhì)有一個量是控制不變的,就是電路兩端的電壓是不變的,這節(jié)課教師故意不理會這一點,而學生也沒有誰提出來。但今后有機會時要提及這一點。
4.由于兩次均都是演示,就算是學生上臺來操作,總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親身體驗和感受,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肯定有差距,要想方法讓這部分學生也能跟上大部分同學的地步伐。
電阻的測量教學反思4
優(yōu)點:
1. 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很樸實,能夠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實際授課情況,也反映出學生具有良好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的動手能力,這些都是平時日常教學中的點滴積累。
2. 師生關系和諧,表現(xiàn)為學生愿意說出自己的想法,愿意參與到課堂環(huán)節(jié)中來,愿意學習物理這門學科。
3. 在授課過程中,問題的提出很合適,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難度適中,符合學生的思維過程,每一個問題都讓學生剛好可以接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說明老師在備課過程中用心了。
4.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真正的參與到了其中,真正在合作討論中得到了提高。
5. 各個環(huán)節(jié)抓的比較扎實,教師真正給時間讓學生來做了,而不僅僅是流于形式。
6. 在授課的最后能夠讓學生總結(jié)自己的收獲,使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不足:
1. 課堂語言有時仍不夠簡潔。
2. 建議在授課過程中能夠使語言規(guī)范化。
提出的要求:
1. R與溫度的關系可以再加以強調(diào):為什么溫度越高,R越大?這樣的提問可以更進一步的揭示問題的本質(zhì)。
2. 教師定的教學目標可不可以再高一些?比如:培養(yǎng)學生的故障排除能力。
實驗中學王麗輝老師的評價:
優(yōu)點:
1. 課程設計體現(xiàn)出了新課標的要求。
2. 教師在各個過程中引導的很到位。
建議:
1. 設計表格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多數(shù)學生能夠設計出來還是非常好的,但對于學生設計不規(guī)范的地方,教師最好再加以規(guī)范化。
2. 總結(jié)結(jié)論時可以再放手一些,讓學生在討論中獲得提高。
3. 對于好的結(jié)論,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達到分享的效果。
上完這節(jié)課以后,我自己的感覺是比較成功的,但聽了專家的點評以后,知道了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講課語言不簡練,個別處啰嗦,不能用標準普通話授課,細節(jié)的處理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教學過程中加以改進,在備課上真正下足功夫,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
【電阻的測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電阻》教學反思05-17
電阻教學反思04-08
《電阻》教學反思08-29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教學反思03-28
測量教學反思04-07
《伏安法測電阻》教學反思(通用6篇)03-15
《測量電壓》教學反思04-08
測量電壓教學反思04-08
《實際測量》的教學反思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