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時分秒》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時分秒》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時分秒》教學反思1
1、這節(jié)復習課教學流程清晰,從學生課下自己建構知識網絡,上課交流知識網絡,生上臺展示知識網絡,到最后教師帶領孩子一起構建知識網絡,再到后來的學生完善知識網絡,而后進行練習。沒有了新知識的趣味,學生常常會感到乏味。但是老師沒有停留在燙剩飯低水平上徘徊,而是采取了構建梳理,完善知識網絡,讓孩子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網絡圖。
2、整節(jié)課,教師很重視呼喚正能量,肯定正能量,不是跌跌不休地批評,而是積極主動地表揚,表揚幾個榜樣,帶動大家學習。而且,大拇指的獎勵機制,指揮語的及時調控,讓課堂始終保持井然有序。
3、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就是教師上課不是單純的上好這一節(jié)課,而是采用構建框架圖的'方法,首先讓孩子回憶一下我們一起是如何對單位進行復習的,從單位,關系,工具,應用幾個方面,比如質量單位,長度單位等等,那本節(jié)課你能不能也用以前的方法對本節(jié)課進行整理與復習。教孩子不是單純的知識,而是教孩子一種方法。
4、孩子們在課堂雖然有一點不夠活躍,不善于發(fā)言,但孩子們整節(jié)課都在參與課堂,都在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一步一步的進行,想到自己的學生,個別孩子人雖然在這,但心早已遠飛,上課發(fā)呆,眼睛無光,提問他都不知道老師講到哪了,如何才能讓孩子都有興趣去參與自己的課堂,這是聽完本節(jié)課帶給我的思考。
《時分秒》教學反思2
數(shù)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shù)學知識。我在教學中始終遵循數(shù)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觀念。盡管學生在課上是初步研究有關時間的知識,但生活中學生對于時間已有了相當多的感性知識,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息息相關。
在課剛開始,我將學生原有的關于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作為學生的課前測試,共有14個學生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的時刻。針對這一現(xiàn)象展開教學,很好地把握住了四個方面的教學內容:一是認識種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根據(jù)學生的'講述,用鐘表演示;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lián)系。三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引導學生認識鐘面上時刻時,不是教師教給學生怎樣認,而是指導學生觀察,感知要學的知識,讓學生自己撥一個時刻,然后說出來,引導大家討論,最后再有教師歸納總結。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有了實踐的基礎,另一方面學會學習。在練習時,我出示了一個可以拖曳的鐘面,隨機撥出一個時刻,讓學生正確說出所表示的時間,并讓學生上來撥鐘面,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對于教學難點著重練習,多次比較,找尋克服難點的好辦法。
在課上我改革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主動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產生、發(fā)展的全過程;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的表示時間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激勵學生在今后學習、生活中科學的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
因為在教學中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在課后的目標測試中,只有2個學生還不能完全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后進行個別輔導。
《時分秒》教學反思3
1、時間觀念的建立,還需想辦法真正內化。盡管在課堂上讓學生親身體驗、經歷了1秒、1分。但要真正理解、內化這些單位時間,從而建立時間觀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遷移。我想在感受1秒、1分時,還應讓學生當場遷移、擴展,并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相聯(lián)系,才能真正最終建立時間觀念,并會遷移、應用。
2、認讀時刻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學的重點,還顯得較薄弱,需加強。盡管學生有生活經驗,但在認識好鐘面,認識單位時間1秒、1分、1小時后,能否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并轉化為能力,還需細細考慮。如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幾大格是幾小時,如果及時讓學生發(fā)現(xiàn)時針走幾大格多是幾小時多,這樣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針;幾大格缺一點點,幾時還不到,應是前一格的小時再多幾分。這樣會更利于學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3、對于鐘面的認識不夠形象、深入。本課中,時針、分鐘、秒針的認識是通過一部分學生的`回憶介紹展開的,不夠形象直觀,使另一部分學生印象不深刻,以至產生了不少的錯誤。課堂上如能讓學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時針短而粗,分針比較長,秒針最長、最細,這樣學生記憶深刻,在認識時刻時會更直觀,減少一些不必要錯誤,當然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操作動手的時候,引導學生的思維同步發(fā)展、提高。課堂上,我們的學生在動手、操作,但并不能讓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收獲。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在動手操作之前,一定要讓學生真正明確任務,帶著問題去動手、去操作、去發(fā)現(xiàn),本課中,多次安排了學生操作動手,但真正能得到收獲,獲得成功體驗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活動前的問題或要求更明確點,目的性更強些,效率肯定也會提高。當然,教學是一門永遠遺憾的藝術,本節(jié)課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還需更認真深入地反思與完善。
《時分秒》教學反思4
在第三冊數(shù)學教材中,第六單元《時、分、秒》是一個難點。本單元要求學生掌握鐘面的基礎知識,會認鐘面上的時間,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及求經過時間等等。對于缺乏知識經驗的二年級孩子來說,學習起來的確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也出現(xiàn)了不少的問題。
例如在認識鐘面的時候,通過實物展示和課件的.操作,讓學生數(shù)出鐘面上有12個大格和60個小格,時針和分針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又向他們介紹了秒針。時針走一大格是1時,走一圈是12時;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時;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以上概念在一邊拿鐘面進行實際操作一邊提問時,孩子們尚能回答,可是讓他們在獨立做的時候,就很容易混淆。
在教學求經過時間時,則感覺更加困難。例如求從11點--4點經過了幾時,答案就五花八門。有的孩子用11減4,有的在鐘面上數(shù),卻數(shù)成了從4到11的格數(shù),而且在數(shù)格的時候,他們往往數(shù)的不是幾個格,而是幾個數(shù)字。還有諸如“2:45--3:20經過了( )分”這樣的題目,也是比較難理解的。我給孩子們講了幾種方法,第一種是最直觀的方法,在鐘面上數(shù)格子;還可以先算2:45到3:00是15分,再算3:00到3:20是20分,合起來是35分;另外還可以把這樣的題目當作減法來做,用后面的數(shù)減前面的數(shù),20減45不夠減,拿出一個小時當作60分,和20合在一起是80分,再減45就可以得到35分。對于這幾種方法,我沒有要求孩子們全部掌握,而是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或可以理解的方法。對于一些理解能力稍弱的孩子,他們能在鐘面上把經過的時間數(shù)出來,我也覺得他們挺棒的。
經過一段時間不斷地講解、練習及個別指導,取得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大部分同學對以上知識都能基本掌握,可以說每個孩子都比以前有了提高。但是對這一部分知識的教學,能不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還是這些知識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的確過于難了,仍然是讓我們感到比較困惑的…
《時分秒》教學反思5
"時、分、秒的認識"是小學數(shù)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shù)學知識。在教學中始終遵循數(shù)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剛開始,我從四個方面的開始教學:
一是認識鐘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并用教具鐘表進行教學;
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用教具鐘表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lián)系。
三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引導學生認識鐘面上時刻時,不是教師教給學生怎樣認,而是指導學生觀察,感知要學的.知識,讓學生自已撥一個時刻,然后說出來,引導大家討論,最后再有教師歸納總結。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有了實踐的基礎,另一方面學會學習。在練習時,我出示了一個可以拖動的鐘面,隨機撥出一個時刻,讓學生正確說出所表示的時間,并讓學生上來撥鐘面,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對于教學難點著重練習,多次比較,找尋克服難點的好辦法。
在教學中盡量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經過教學,學生基本上都能認識鐘面上的時間,但還是有學生不能正確算出求經過的時間,這是一個難點,需要一個學習過程,好事多磨吧!
《時分秒》教學反思6
三年級上冊《時分秒》這一單元主要是教學秒的認識及經過時間的計算。對時分的認識學生在二年級應該掌握了。這一單元主要是對秒的認識,以及一秒鐘、一分鐘做些什么事。針對這個知識點,我就利用課堂上讓學生一分鐘能跳幾個繩、拍幾個球、寫幾個字、做幾道口算等等,讓學生實際感受一分鐘能做什么。
對本單元的知識有一個疑惑,教材中對時間、時刻這兩個概念沒有作出區(qū)分。如媽媽上午8時上班,顯然這里的8時就是8:00,即指時刻。又如媽媽一天工作了8時,顯然應該是8小時,即指經過的時間?涩F(xiàn)在教材里把這兩個是混為一談了。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還是強調了“經過的時間”和“時刻”這兩個不同概念之間的區(qū)別,如2時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2點,這是一個時刻;而2小時指的就是2個小時,比如媽媽早上9:00帶你去超市,11:00買完回家,求9:00------11:00經過了多長時間?這2小時是指一段時間。但在應用中總有部分學生分不清時刻和經過的時間。因此我就索性將錯就錯,要求學生在算經過的時間時就用普通計時法來表示,如11時—9時=2小時,即使有些學生分不清時刻和經過的時間,最后的結果是2時,根據(jù)教材應該也是對的。但在平時的練習中還是要讓學生分清這兩個概念。
2、另一個問題比較多的地方是算結過的時間時,很多學生容易算錯。因為時間的進率是60,而我們平時的計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例:上午第二節(jié)課是9:40開始,10:20下課,求第二節(jié)課上了多長時間?很多我學生列出的算式是:10時20分—9時40分=40分,但也有些學生算式會列,但不會算。于是我就讓會算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學生會說分與分想減,20分減40分不夠減,那怎么辦?引起學生的思考,有學生會說出向時借1小時,1小時=60分,60分+20分=80分,80分—40分=40分。時與時相減,即9時—9時=0時。讓學生在說的基礎上掌握算法、算理。結果這樣下來,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算經過的時間,因此有時數(shù)學的學習還是要讓學生學會“說”。
《時分秒》教學反思7
三年級"時、分、秒的認識"是繼二年級認識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秒”,并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我在教學中及時進行了復習以往舊知的環(huán)節(jié):如認識種面,復習認識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讓學生談談自己對1時、1分、1秒長短的認識,這也是了解學生對時間的認識狀況,之后帶領學生看鐘面共同感受1分、1秒的長短,給學生建立準確的定義和認知。
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分與秒的關系時,又用媒體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分與秒的內在聯(lián)系。為進行時間的換算和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打下基礎。
在教學了這個單元的內容后,學生在掌握理解有關時間的計算時還是出現(xiàn)很多了一些問題:
1、在上課的過程中,雖然反復強調了“經過的時間”和“時刻”這兩個不同的概念之間的區(qū)別,如2時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2點,這是一個時刻;而2小時指的就是2個小時,但在應用中總有部分學生分不清時刻和經過的時間。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分清這兩個概念,我常常在課前、課后進行一些即時練習。
2、另一個問題比較多的地方是解決問題中的書寫問題。如課本P64第5題:一列火車本應11:20到達,現(xiàn)在要晚點25分鐘,它什么時候到達?學生如果按教學中總結的公式,“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
時間”,很多學生能利用公式很快計算出11:20+25分=11:45,其實這樣的計算方法就是時刻加時間等于時刻,還不是很合理,與第一種問題相似,我認為如果這樣算11時20分+25分=11時45分的話就比較合理,因為寫成11時20分+25分=11時45分,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容易理解。雖然11時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我認為這樣書寫學生易理解也較合理。
3. 是經過時間的計算,我由淺入深,從數(shù)鐘面上的大格入手,逐步教學算出先到整時經過的時間,再過幾分,合起來一共是多少分或幾小時幾分。等學生理解方法并熟練掌握后,學生會想到把幾時中拿出1時當成60分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再把計算結果轉換成幾時幾分的計算過程,當然這種方法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是有理解難度的,學生往往習慣了十進制的換算方法,很容易在換算時不理解方法由來及各種方法的靈活運用而出錯。
總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出現(xiàn)了許多我認為學生容易掌握但學生實際掌握起來有困難的知識點。我想,隨著學生認識和理解的深入,時間的知識會真正深入學生的生活,學生們才能真正了解時間。
《時分秒》教學反思8
1、復名數(shù)與單名數(shù)的化聚:一二年級的時間認識,重在具體時間的指認,從一開始的整時的認識到半時的認識再到幾時幾分的認識,雖然都知道1小時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但是它只運用到了時間的認識上,所以對于復名數(shù)的出現(xiàn)本身就是一個難點,化聚就特別難了。為了讓學生明白復名數(shù)的意義,可以在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以后再教學,問題就少多了。
2、經過時間的計算:同時不同分的計算中,問題不大。通過有序的計算,發(fā)現(xiàn)了可以用后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不同時的,即跨時的.計算困難較大。為了讓學生明白計算的道理,我采用了多種辦法:
A、從12時之前的幾時到12時之后的幾時,不是24時計時法如何計算?可以用數(shù)的辦法;也可以適當滲透24時計時法再計算;還可以找到12時后的同時數(shù),看相差幾小時再算。
B、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可以借用退位減法來計算,需要提醒的是,平常的計算中是退一當十的,時間里要退一當60計算?梢赃m當運用豎式幫助計算。
《時分秒》教學反思9
《時、分、秒》是小學數(shù)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shù)學知識。 學生在一年級時曾學過認識鐘表這一內容,對整時、半時和分都有了認識。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認識秒和進行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
考慮到與以前所學知識相隔時間挺長,在課剛開始,我引導學生對鐘面和之前所學的時間知識進行了復習。在《認識秒》的這節(jié)課上我改革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主動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產生、發(fā)展的全過程;通過1秒鐘寫字、拍手、跺腳,1分鐘寫字、跳繩、轉呼拉圈等體驗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的表示時間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激勵學生在今后學習、生活中科學的`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因為在教學中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由于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與以往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都不同,所以時間單位的換算是個難點,課上雖然進行了細心的輔導,也還有不少學生會迷糊,出錯,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后進行個別輔導。
《時分秒》教學反思10
“時、分、秒的認識”是小學數(shù)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shù)學知識。我在教學中始終遵循數(shù)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在課剛開始,我將學生原有的關于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作為學生的課前測試,兩個班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的具體時刻。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從四個方面的開始教學:一是認識種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根據(jù)學生的講述,用媒體隨機演示;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用媒體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lián)系。三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鐘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引導學生認識鐘面上時刻時,不是教師教給學生怎樣認,而是指導學生觀察,感知要學的知識,讓學生自己撥一個時刻,然后說出來,引導大家討論,最后再有教師歸納總結。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有了實踐的基礎,另一方面學會學習。在練習時,我出示了一個可以拖動的鐘面,隨機撥出一個時刻,讓學生正確說出所表示的時間,并讓學生上來撥鐘面,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對于教學難點著重練習,多次比較,找尋克服難點的好辦法。在課后的練習中,兩個班有五分之四的孩子能認識鐘面上的時間,還有學生不能正確算出“求經過的時間”,這是一個難點,還需要一個不斷學習、練習、鞏固的過程。
給家長的建議:認識鐘表不是一節(jié)課、兩節(jié)課就能讓孩子掌握好的,要想達到提高、熟練,家長必須在生活中對其加以強化,特別是關于時間的計算。如11:40開始吃午飯,吃了30分鐘,吃完時是什么時刻;電影下午6:15開始,晚上7:40結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時分秒》教學反思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主題圖課件(或掛圖)、各種鐘表,鐘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大家在電視上看過火箭發(fā)射衛(wèi)星嗎?發(fā)射前要怎樣?
師生一起倒計時:10,9,8,…,1。
師: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板書:秒)說一說,在哪些地方還用到時間單位秒?
學生可能會舉例:火箭發(fā)射、跑步比賽等。
二、自主探索,學習1分=60秒
1.探索計量“秒”的工具。
師:像“秒”這樣小的單位又該怎樣計量呢?這里有一個鐘表店(課件出示),你認為哪些鐘表是可以計量“秒”?把你的想法與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組織小組討論,學生廣泛發(fā)表意見?赡軙幸韵碌陌l(fā)現(xiàn):
。1)電子表(或鐘)。
。2)有秒針的鐘表。
2.學習1分=60秒。
教師演示鐘表模型,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
學生演示學具,教師巡視。
在反饋匯報的基礎上,教師總結秒針和分針的運行關系,即秒針走1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練習十五第1題,要求學生填寫合適的時間單位。
三、體驗1分鐘有多長。
1.建立1分鐘的觀念。
師:1分鐘到底有多長呢?我們來仔細地看一看。
教師帶著學生一起數(shù)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鐘。
師: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現(xiàn)在給你們1分鐘時間,同學們自己數(shù)自己的脈搏。
教師出口算題30個題,看學生能做多少。
2.聯(lián)系實際,完成練習十四第10題。
師:你跑50米需要多少時間?請在小組里說一說,小組長把每個同學的成績記錄下來。比一比,誰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鐘表歷史。
師:如果沒有這些鐘表,我們又有什么辦法知道時間在1分、1秒地過去呢?
在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的基礎上,教師播放課件,出示一些古代計時的工具。
師:有興趣的同學再去找一些資料,下次開一個新聞發(fā)布會。
四、課堂小結
小結后,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十四第6題。
反饋。
師:你估計得怎樣?大家回去在生活中好好地驗證一下時間,也可以請親戚朋友幫忙。
《時分秒》教學反思
“時、分、秒”的認識是小學數(shù)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難點內容,由于“時分秒”時間單位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盡管學生是初步研究有關時間的知識,但生活中學生對于時間已有了相當多的感性知識,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息息相關。在上這單元前,我將學生原有的關于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在課前做了個測試,發(fā)現(xiàn)班上的學生幾乎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的時刻。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從四個方面開始教學:
一是認識鐘面。我利用教具鐘讓學生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用教具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lián)系。
三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四是學生不僅要獨立探索,還要有合作交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主題圖課件(或掛圖)、各種鐘表,鐘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大家在電視上看過火箭發(fā)射衛(wèi)星嗎?發(fā)射前要怎樣?
師生一起倒計時:10,9,8,…,1。
師: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板書:秒)說一說,在哪些地方還用到時間單位秒?
學生可能會舉例:火箭發(fā)射、跑步比賽等。
二、自主探索,學習1分=60秒
1.探索計量“秒”的工具。
師:像“秒”這樣小的單位又該怎樣計量呢?這里有一個鐘表店(課件出示),你認為哪些鐘表是可以計量“秒”?把你的想法與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組織小組討論,學生廣泛發(fā)表意見?赡軙幸韵碌陌l(fā)現(xiàn):
(1)電子表(或鐘)。
。2)有秒針的鐘表。
2.學習1分=60秒。
教師演示鐘表模型,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
學生演示學具,教師巡視。
在反饋匯報的基礎上,教師總結秒針和分針的運行關系,即秒針走1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練習十五第1題,要求學生填寫合適的時間單位。
三、體驗1分鐘有多長。
1.建立1分鐘的觀念。
師:1分鐘到底有多長呢?我們來仔細地看一看。
教師帶著學生一起數(shù)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鐘。
師: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現(xiàn)在給你們1分鐘時間,同學們自己數(shù)自己的脈搏。
教師出口算題30個題,看學生能做多少。
2.聯(lián)系實際,完成練習十四第10題。
師:你跑50米需要多少時間?請在小組里說一說,小組長把每個同學的成績記錄下來。比一比,誰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鐘表歷史。
師:如果沒有這些鐘表,我們又有什么辦法知道時間在1分、1秒地過去呢?
在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的基礎上,教師播放課件,出示一些古代計時的工具。
師:有興趣的同學再去找一些資料,下次開一個新聞發(fā)布會。
四、課堂小結
小結后,要求學生完成練習十四第6題。
反饋
師:你估計得怎樣?大家回去在生活中好好地驗證一下時間,也可以請親戚朋友幫忙。
《時分秒》教學反思
“時、分、秒”的.認識是小學數(shù)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難點內容,由于“時分秒”時間單位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盡管學生是初步研究有關時間的知識,但生活中學生對于時間已有了相當多的感性知識,切身感受到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勞動都與時間息息相關。在上這單元前,我將學生原有的關于時間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在課前做了個測試,發(fā)現(xiàn)班上的學生幾乎不能正確讀出鐘面上的時刻。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從四個方面開始教學:
一是認識鐘面。我利用教具鐘讓學生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用教具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lián)系。
三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四是學生不僅要獨立探索,還要有合作交流。
《時分秒》教學反思12
在本節(jié)課開始時我利用課件出示學生熟悉的新年聯(lián)歡晚會鐘聲即將敲響的倒計時的場景,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直觀認識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初步感受了“1秒”的長短,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達到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我抓住契機出示鐘表來讓學生認識秒,通過課件認識秒等時間,讓學生動手撥一撥,感受1小格是1秒,接著感受1秒有多長,加深了對1秒的體驗。1秒看不見,摸不著,1秒到底有多長,只有讓學生經歷豐富的活動,才能形成自己的體驗,我讓學生看著鐘面秒針的走動拍手、數(shù)數(shù),學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都能同時參與活動,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體驗了1秒的長短,用“體驗”的方法來學習數(shù)學,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感受了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根據(jù)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課一開始就通過一個小謎語的活動,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出示兩個鐘表復習整時和整時半,又出示一個8時31分的鐘表,自然過渡到新課題《時分的認識》,并強調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一定會準確地說出鐘面的時間。這樣設計,自然、簡潔、緊扣知識點,也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與學習動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化靜為動,突破教學重難點。
為了讓學生建立清晰的時分的概念,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在聲像靜觀和動態(tài)結合的情景中,自主的探索新知,成功的突破教學重點,提高了教學效果。如教師先讓學生認識鐘面,特別是認識了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間又有5個小格,鐘面上一共有60個小格,通過課件的動態(tài)操作一一讓學生去數(shù)一數(shù)。使學生通過具體的觀察、操作,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更全面地認識了鐘面,并且也為這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又如在時分關系的演示中,讓學生觀察感知,時針和分針同時開始走,同時結束,明白時針走一大格與分鐘走一圈的時間是一樣的,得出結論:1分=60秒。
三.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數(shù)學知識、思想、方法必須由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感悟、發(fā)展,而不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的!备鶕(jù)這一理念,李老師在教學中充分地利用好了學具———鬧鐘,在探索時與分的時,不僅僅讓學生觀察課件中時針和分針的走動,還讓學生現(xiàn)場撥動指針,最后得出結論:1分=60秒。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xiàn)和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及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思考中理解和感悟。
四、滲透德育思想
這節(jié)課有著豐富的德育滲透素材,挖掘教材本身蘊藏著德育素材,揭示其內在的思想性,有的放矢地向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這節(jié)課無時無處不設計到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她向學生發(fā)出邀請,想讓他們來體會“1分鐘有多長”和1分鐘內你能做哪些事情等等。學生都深切的體會到了一分鐘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卻能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時間。學生是教師教學中巨大的財富,由于他們呈現(xiàn)出不同的生活背景與智力特點,決定了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fā)展。
《時分秒》教學反思13
關于時間的教學,一直是一個難點,一年級認識幾時幾分,三年級認識“秒”和經過時間的計算,每次遇到關于時間的知識,學生學起來都比較困難。去年和今年連續(xù)教兩年三年級,總結了去年的教學經驗,今年在教學時分秒時更注重難點的突破,有了一些提升,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反思了很久,問題到底出在了哪里?
時間是和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的,學生在沒有學的時候,都有了這方面的經驗,可為什么作業(yè)就不會做了呢?我覺得,首先是生活經驗積累不足,現(xiàn)在學生看的電子表比鐘表多,對鐘面的認識不夠深刻;然后,生活中的直觀經驗,沒有很好的過渡、遷移到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中,有些學生知道答案,但表述不出來,作業(yè)經常出現(xiàn)會答,不會列算式。還有些學生,在心理上就害怕數(shù)學,一遇到數(shù)學題就膽怯,思考問題的時候不會聯(lián)系實際生活。
教學中,我用各種游戲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了1秒、5秒、10秒、15秒、30秒、1分鐘的`時長,學生對時間概念有了深刻的感知,學生都能準確的選擇出合適的時間單位。
光靠課堂中的動手操作是不夠的,生活中多引導學生去觀察、熟悉鐘表,教室里有鐘表,讓學生多去看時間。
難點是經過時間的計算,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時間,還有提前、晚點的類型。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認識了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結束時間和開始時間都是時刻,讓學生的思維更清晰。其次,統(tǒng)一書寫格式。雖然鼓勵算法的多樣化,但最終還要優(yōu)化成通用的格式,這樣面對不同類型的題目,不會混淆。
《時分秒》教學反思14
《時分秒的認識》教學反思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時、分的認識,能看著鐘面說出幾時幾分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體驗1秒。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這節(jié)課了,我以新年跨年晚會倒計時作為本節(jié)課的導入情境。這個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因為大部分家庭在過年過節(jié)的生活都會看央視的跨年晚會,通過“倒計時”這個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問題,從而使我們的情境促進我們的教學。
其次是自主探索認識“秒”!懊搿边@個時間單位學生并不陌生,因為學生在一、二年級學習時間單位時已經接觸過了秒,在課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學生對秒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能說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認識幾秒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以通過新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自己說說秒針從幾走到幾表示幾秒,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在教學1分=60秒時,這一知識比較抽象,雖然學生有1小時=60分的學習經歷,但是要真正讓學生理解1分鐘為什么等于60秒,學生還是不知所措。因此,通過課件演示,觀察出秒針走一圈(60秒)剛好分針走一格(1分),從而驗證了1分=60秒。再次是加強體驗,讓學生感知秒和分。本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感知“1秒”,形成對短時間的觀察能力。為了讓學生建立“秒”的時間概念,我采取了多種體驗方式,讓學生聽鐘表的“嘀嗒”聲、拍手練習等,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一分鐘我能寫多少個字”的游戲,讓學生體驗一分鐘的長度。通過這些游戲,使原本枯燥的教學變的更加生動有趣,學生的印象也將更加深刻。
最后,我還注重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在課外拓展這一部分,我把飛機每秒鐘的`速度、光每秒鐘的速度、聲音每秒鐘的速度等與孩子們熟悉的長度聯(lián)系起來,不僅幫孩子們建立起長度觀念,還讓學生感受到一秒的價值之大。 總結這節(jié)課,我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1、新課開始時,學生對“生活中什么時候用到秒?”這一問題回答得很不好,只有個別學生說鐘面上有秒針,跑步時老師用到秒等,經過啟發(fā)才說出有限的幾個,可見,學生對生活中的數(shù)學關注不夠。
2、沒有讓學生準備一個鬧鐘或者鐘面作為學具。
3、我對學生的發(fā)言沒有引申,學生說“小朋友每天睡9分鐘”可見,他對知識還沒完全掌握,我卻因為怕影響進度,只讓個別學生說說他錯在哪,忽視了這個本該是閃光的地方。
《時分秒》教學反思15
《時、分、秒》是小學數(shù)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shù)學知識,《時、分、秒》教學反思。 學生在一年級時曾學過認識鐘表這一內容,對整時、半時和分都有了認識。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認識秒和進行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
考慮到與以前所學知識相隔時間挺長,在課剛開始,我引導學生對鐘面和之前所學的時間知識進行了復習。在《認識秒》的這節(jié)課上我改革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主動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產生、發(fā)展的全過程;通過1秒鐘寫字、拍手、跺腳,1分鐘寫字、跳繩、轉呼拉圈等體驗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的表示時間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激勵學生在今后學習、生活中科學的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教學反思《《時、分、秒》教學反思》。因為在教學中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由于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與以往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都不同,所以時間單位的換算是個難點,課上雖然進行了細心的輔導,也還有不少學生會迷糊,出錯,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后進行個別輔導。
【《時分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時分秒教學反思04-16
《時分秒》教學反思05-26
[熱]《時分秒》教學反思05-26
時分秒教學反思15篇04-16
時分秒教學反思(15篇)04-16
《時分秒》教學反思(15篇)02-26
《時分秒》教學反思(通用18篇)03-17
《時分秒》教案03-09
第一單元時分秒的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