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上冊《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上冊《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1
《槐鄉(xiāng)的孩子》是自讀課文,因為是自讀課文,我計劃一個課時就完成,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讀了一遍課文,讓他們說說槐鄉(xiāng)孩子的特點。鼓勵學生們在讀中找答案,希望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但上課時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積極性不是很高。課后我認真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是老師提的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沒有照顧到中下生的'閱讀能力。所以,這些水平的學生由于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就容易分神,學習效果不好。
另外,這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是品讀課文,由于前一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不好,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實施效果也就不好。
一節(jié)課下來,使我認識到:備課時一定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中一定要正確面向全體學生,提問要從學生出發(fā),要有層次性,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
三年級上冊《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2
《槐鄉(xiāng)的孩子》這篇略讀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xiāng)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xiāng)孩子純樸、節(jié)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勞動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勞動的快樂。
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因此我采用教師點撥,學生自學的`方法,試著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明確略讀課文的要求,在主動參與的同時,逐步掌握此類課文的學習方法,達到教師完全放手的目的。
教學時,通過查閱工具書和小組合作學習解決了課文字詞,熟讀課文的的基礎上,我只給孩子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槐鄉(xiāng)的孩子和我們有什么不同呢?他們可愛嗎?你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圍繞問題學生很快找到了相關內容并說出了自己的閱讀體會。如:勤勞懂事,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交學費;吃苦耐勞,有很強的自立精神;采摘槐米雖辛苦,但孩子們以苦為樂等美好品質。
整節(jié)課下來感覺特別順,不用處處攙扶了,可見教師說多了也許會束縛住他們馳騁的思想。老師應完全可以在充分了解文本意圖的基礎上,指引他們,放手讓他們去讀、去說、去悟。當然,這樣做占用的時間要比平常多一些,但是我想“磨刀不費砍柴工”長此以往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定會大大提高。同時我也深知這一切必將落實在踏實閱讀的基礎上,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三年級上冊《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3
在新教材中,三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略讀列為了一個重要部分。怎樣讓孩子們學會自讀,以輕松地進行略讀課文的教學呢?我在實際教學中有了一點體會。
在教學《槐鄉(xiāng)的孩子時》,我先在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也是略讀教學的第一步驟: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準音。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已經預習了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這時便進行本課教學的第二個步驟: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嗎,你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這時學生便可邊自讀邊勾出自己喜歡的、描寫槐鄉(xiāng)孩子的詞句,與同桌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老師這時可學生勾畫出優(yōu)美詞句,朗讀體會,來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在充分體育課文情感的'基礎上,即可進行本課教學的最后一個步驟:交流體會,學生可和同桌交流,說說自己的感受,說說自己在課余時間所從事的勞動,從中體會到勞動的快樂,過樣,本課的教學也就輕松完成了。
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要盡量放手,多給學生朗讀、思考、質疑、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無論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是對語言的體會和品味,都應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自己去探究,盡量由學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
三年級上冊《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4
今天,我教學了《槐鄉(xiāng)的孩子》這篇自讀課文,因為是自讀課文,這篇課文我準備一個課時就完成,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讀了一遍課文,讓他們找出并且概括出槐鄉(xiāng)和槐鄉(xiāng)孩子的特點,學生們在讀,也在找,但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學習的自主性不強。課后我認真思考了一下覺得提問方式帶有一種強制性,就是讓學生去找,而且提問有點繁瑣,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如果以一個“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的方式讓學生整體地去把握課文的內容,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就會很自然的找出那些答案,我也就完成了自己的目標。我想,在對閱讀課文的教學中,以后要形成一個規(guī)律,就是先讓學生去整體理解課文的內容,然后去把握課文的脈絡,再去分清課文的層次,我覺得這方法很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領悟能力。這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是品讀課文,我先讓學生們自讀感受,然后請學生個別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其他同學來點評。個讀和學生點評后,應該及時做到反饋后的'指導,這一點我沒有做到,我覺得在這時,老師也可以示范讀,而且讀的形式還要進一步多樣化,男女比賽讀,小組比賽讀。只要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就行。教學中一定要把學生放在首位,教學,提問等都要從學生出發(f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這是我這一節(jié)最大的感受。
這堂課后,自己覺得上得不是很成功,有點懊惱,但也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認識到自己該努力的方向,而且還聽到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去努力的實踐并且積極的去摸索,迅速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三年級上冊《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5
《槐鄉(xiāng)的孩子》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xiāng)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xiāng)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這也是一篇略讀課文,在三年級才出現第一次,在課堂學習時,我準備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出槐鄉(xiāng)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為樂的`特點。
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個問題,槐鄉(xiāng)的孩子與我們有什么不同呢?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說自已讀了課文后的的體會。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xiāng)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奔盎编l(xiāng)孩子的勤勞,對此學生感受最深,槐鄉(xiāng)孩子以苦為樂的精神,是靠我點出來了,當時有部分學生說第三段寫的槐鄉(xiāng)孩子干活時的樣子寫得很好,當時天很熱他們還在干活。我就趁機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當時天氣的熱,又讀一讀描寫干活時的句子,學生體會到孩子們勞動時是很快樂的。學生已經能夠通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函,但總結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點,看不到面。
反思本節(jié)課,我覺得對我們班上的孩子也可以進行適當的熱愛勞動的教育,F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和小皇帝,連一些自己力能所及的事情也要大人們代勞。為此,在學習《槐鄉(xiāng)的孩子》這一課,我還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出槐鄉(xiāng)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為樂的特點,主要讓孩子體會到“勤勞的槐鄉(xiāng)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以此來調動孩子們勞動積極性!
三年級上冊《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6
本文文質兼美,如詩般清新流暢,如歌般富有韻律。因此,“以讀為主,讀中感悟”是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感受到槐鄉(xiāng)的美、人的美,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表達美,再現美。從美入手,以讀解文,以情帶讀,通過開放的教學設計,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情境,把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優(yōu)美意境,讓學生在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中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行自我建構。
教學時,我讓學生以游客的身份走進槐鄉(xiāng),去觀察,去感受。以“走進槐鄉(xiāng),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統(tǒng)領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先讓學生在整體上對第一自然段有一個把握。在他們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品讀句子來細細體會槐花的多、白、美、香這些特點。通過“山山洼洼”“坡坡崗崗”“瑞雪初降”“一片白茫!备惺芑ǘ嗌祝煌ㄟ^“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感受槐花的婀娜多姿。
在品讀槐花的'過程中,我適時出示槐花圖片讓已留在學生腦海中的畫面漸漸清晰起來。同時伴之以輕柔的音樂,讓學生在視覺、聽覺上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在品讀過程,我注意到了幾個重點字詞的把握,例如三個表示香味的詞語:“清香、醇香、濃香……”以及“浸”這個字,通過對這些關鍵字詞進行推敲,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槐花的美。
課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是表達對熱情好客的槐鄉(xiāng)孩子的喜愛。在這一部分,我采用了多種朗讀方式,指名讀,齊讀,男女生讀,通過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體會槐鄉(xiāng)孩子的熱情好客。同時在教學中也抓住了一些關鍵字詞,如“飄”這個字,一個“飄”字中蘊藏著槐鄉(xiāng)孩子的“樂”,因此我在教學時故意設疑,提出把“飄”字換別的字,如“跑”、“走”等等,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從而不遺余力地感悟、品味這個字。學生在教師的置疑下,透過這個字眼,感悟到了槐鄉(xiāng)小姑娘輕快,輕盈的心情。
三年級上冊《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7
走進第四課《槐鄉(xiāng)的孩子》,品讀課文,仿佛回到依稀熟悉的童年生活。是那么親切,那么真切,就如發(fā)生在自己的身邊。
我的童年在農村度過,大自然無私地將自己的一切饋贈給我們。孩提時代的我們,到塘邊摸螺、到山里采菇、到河邊撈魚、到山澗翻蟹……兒時的生活雖然清苦,但卻豐富多彩。就如文中所說“勤勞的槐鄉(xiāng)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當年的我們也一樣,從不向爸爸媽媽要錢,學費和零花錢全是我們自己掙來的。
想想當年的我們,苦過、累過,我們知道辛勞的作用,知道節(jié)約的重要,我們的課余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多彩?扇缃竦暮⒆樱瑮l件好了,他們卻少了生活體驗,少了節(jié)儉和勤勞的美德?粗n文,我能感受槐鄉(xiāng)孩子的勤勞和快樂,可是學生們能感受的那么深嗎?我期盼著也能夠將自己身邊的孩子放飛,讓他們到自然中成長。
為了使學生對《槐鄉(xiāng)的孩子》有更多的感受和領悟,我先給學生講述了自己童年有趣而又難忘的課余生活?吹綄W生聽的入境入情,我就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出槐鄉(xiāng)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為樂的特點上,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個問題,槐鄉(xiāng)的孩子與我們有什么不同呢?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說自已讀了課文后的的體會。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xiāng)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對于槐鄉(xiāng)孩子的勤勞,學生對此感受最深,對于槐鄉(xiāng)孩子以苦為樂的精神,學生領悟的比較膚淺。當時有部分學生說第三自然段寫的槐鄉(xiāng)孩子干活時的樣子寫得很好,當時天很熱他們還在干活.我就趁機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當時天氣的熱,又讀一讀描寫干活時的句子,學生體會到孩子們勞動時是很快樂的。學生已經能夠通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涵,但總結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點,看不到面。
反思本節(jié)課,雖然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還要解放學生的頭腦,要在課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彩虹。要讓他們走出課本,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要千方百計拓寬他們的知識面,豐富他們的切身感受,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有了精神和語言的充足水源,言語的溪水就會嘩嘩流淌!
【三年級上冊《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05-27
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12-24
《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06-14
語文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03-30
《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5篇02-22
槐鄉(xiāng)的孩子教學反思15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