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木蘭詩》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木蘭詩》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2.了解民歌的語言特色。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
問: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我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
。鹿鹩、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是啊,我國古代確有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千百年來,她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她的藝術形象也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熒屏當中,深受觀眾喜愛。 可見,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這個故事卻來自于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2、介紹作品!赌咎m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樂府詩”--繼《詩經》《楚詞》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赌咎m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
二.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配樂朗讀),學生在聽中提出應注意的字音。
2.小組疏通文意,說說情節(jié):學生用自己語言簡要復述故事情節(jié)。
3、要求以“木蘭_________”句式概括每節(jié)內容,橫線上限填四個字。
。咎m停機嘆息、代父從軍、奔赴戰(zhàn)場、征戰(zhàn)沙場、還朝辭官、會見親人、謳歌英雄)
三、品味語言
1、這首詩是北朝民歌,其用語就體現了民間色彩,比如擬聲詞,口語的運用,同學們可以找找。唧唧復唧唧鳴濺濺鳴啾啾
2、這首詩鋪陳錯落有致,讀來聲韻鏗鏘,富有音樂美,這主要是因為這首詩長短句相宜,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的緣故,大家可以找找哪些句子運用了修辭手法。如比喻,對偶,夸張等
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例舉:
、賳柵嗡迹瑔柵嗡鶓。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復沓,復疊)
、跂|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鞔_:a渲染戰(zhàn)前緊張的'氣氛。b戰(zhàn)事緊迫。c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互文。)互文是一種修辭手法,又叫互辭,互參。在古代漢語中,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否則就會理解出錯。
、郏叭f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薄皩④姲賾(zhàn)死,壯士十年歸!保ń榻B對偶、夸張、互文)
--(僅僅三十個字就寫出了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zhàn)斗之多,時間之長,戰(zhàn)況之烈,從而表現了木蘭十年艱苦的戰(zhàn)斗生涯,可見語言精煉,字字千金。)對偶句就是把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兩個句子或詞組對稱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方式。運用對偶時,一要注意內容形式的統(tǒng)一,切忌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整齊對稱而任意拼湊。二要注意前后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避免頭重腳輕,互相包容或概念重復等現象。
、埽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么情操?
(運用夸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向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荩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ㄅ疟、表現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四、人物形象
1、學生再讀課文,小組討論:要求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說。
附板書: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2、討論:本文更側重于她的兒女性情還是英雄氣概呢?
教師小結:木蘭從軍的故事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為她既有女兒情懷,更具英雄氣慨的古代杰出巾幗英雄形象,她的勇敢機智和剛毅令人嘆服。
3、學生舉例我國歷史上的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五、體驗反思
木蘭已經在人們心目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學習了這課,你最想對木蘭說些什么呢?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全篇
《木蘭詩》教案2
教學目的:
1、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2、體會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的表現力量。
教學重點:
1、故事情節(jié)和木蘭形象。
2、記敘的詳略處理。
3、對偶和排比。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朗讀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選自南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樂府雙璧另一:《孔雀東南飛》),屬于敘事詩,敘述了古代女英雄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yè)的傳奇故事,刻畫出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多媒體展示)
二、正字音
機抒zhù(織布梭子)可汗ka hán鞍韉ān jiān(馬鞍下的墊子)轡頭pai(韁繩)燕山:yān胡騎jì(戰(zhàn)馬)戎機róng(軍事)
朔氣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紅妝zhuāng(裝飾,打扮)著我舊時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臨近,此處引申為貼著)
三、要求學生參看注釋,閱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
四、朗讀全詩。
五、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依據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概括本詩情節(jié)并復述故事。(多媒體展示)第一部分(1、2、3段)寫出木蘭代父從軍、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寫出木蘭經過長期激烈戰(zhàn)斗勝利凱旋。
第三部分(5、6段),寫出木蘭,還朝辭官,功成身退,返回家鄉(xiāng),家人團聚。
第四部分(第7段),用比喻贊美木蘭。
六、分析第一部分(先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答出相關詩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辭手法)。
1詩篇怎樣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開篇表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表現了木蘭的勤勞孝順。
2木蘭的.答話表明了什么情況?表現了她的什么特點?
“十二卷”(虛數)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zhàn)爭氣氛!鞍敓o大兒,木蘭無長兄”,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霸笧槭邪榜R,從此替爺征”,表現了木蘭的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第三段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虛指),運用排比修辭方法,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操辦而又井然有序。
4這一部分還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但,只”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復,層層遞進,表現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了宿營的荒涼地點;“不,但”兩句間隔反復,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huán)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xiāng),思念親人,離鄉(xiāng)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
七、小結,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二的1,三的1、3,四的3。
第二課時
一、復習第一部分。
二、由上節(jié)課分析的木蘭代父從軍,奔馳征途,引導繼續(xù)分析后文。
。ㄒ唬、分析第二部分
1、這一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什么作用?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后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在艱苦環(huán)境的烘托中,表現出木蘭在戰(zhàn)場上的艱苦生活,從而烘托出木蘭的勇敢堅強。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表明了木蘭身經長期激戰(zhàn),英勇善戰(zhàn),凱旋歸來。
。ǘ⒎治龅谌糠
1、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朝見天子的情景?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夸張,對偶,表現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xiāng)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
2、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回到家園的情景?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表現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表現出木蘭久征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贊嘆,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
3、分析第四部分。這一部分是吟唱詩歌的人在詩篇故事結束以后的吟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體現了什么樣的感情?
這一部分以雙兔為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贊美了木蘭在從軍十二年中未被發(fā)現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
4、小結木蘭形象。
木蘭既是一個女孩子,更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她勤勞善良,純樸孝順,機智謹慎,不貪圖富貴,為國家盡忠效勞,表現出深明大義、勇敢堅毅,果斷的效國忠心和英雄氣概。她是我國古代北方優(yōu)秀勞動婦女的象征。
5、這首詩詳寫什么?略寫什么?詩人為什么這樣處理題材?
這首詩詳寫木蘭的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征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略寫戰(zhàn)場生活、百戰(zhàn)情況。所以這樣詳略地處理題材,原因在于這首詩不是重在表現木蘭怎樣作戰(zhàn)勝,而是重在表現木蘭這個年輕女郎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性格純真、品質高貴。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6、主題
歌頌了木蘭的英雄形象,贊美了我國北方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表達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三、課外延伸:學生列舉我國歷史上還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較。
例: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紅娘子,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等。
四、布置作業(yè):背誦并進一步品味這首詩。完成課后練習。
五、板書設計
木蘭詩
故事情節(jié):
代父從軍(詳寫)—十年征戰(zhàn)(略寫)—家人團聚(詳寫)—贊美木蘭(略寫)
木蘭形象: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情懷)(詳寫)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略寫)
寫作技巧:
詳略得當,修辭豐富。
《木蘭詩》教案3
【學生分析】
在中國,花木蘭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學生可能大多了解她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墒沁@樣的一位勇敢剛強的女英雄,她也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也和普通女子一樣,愛美,愛她的親人,愛樸素平淡的生活。所以,學習《木蘭詩》,就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把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刻畫出來的。
【教學建議】
1、這首敘事詩字面意義淺顯,可引導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生字詞句、理清故事情節(jié)。
2、《木蘭詩》是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的多種藝術手法如鋪排、互文、對偶等對烘托氣氛、塑造人物形象等起著重要作用。要引導學生領會這一點。
3、體會本詩的選材對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家的責任感。
5、指導朗誦,爭取當堂背誦。
建議一課時完成。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花木蘭的故事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來,花木蘭這個形象深受人們喜愛。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性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木蘭詩》,在這個傳奇的故事中尋找答案吧。
二、整體感知,了解故事情節(jié)
1、指導學生分組合作,疏通文意。學生質疑,教師點撥對重點字詞句的理解。
2、了解故事情節(jié)。
學生討論空白處填寫恰當詞語:
木蘭停機( )——決心( )——從軍( )——奔赴( )——十年( )——拒賞( )——與親人( )
明確:嘆息、出征、準備、沙場、征戰(zhàn)、辭官、團聚
三、探究理解木蘭形象
討論:
1、木蘭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詩中哪些描寫刻畫了她這一形象?
兩處:
⑴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如飛。朔氣傳金拆,寒光照鐵衣”。
⑵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前者烘托渲染了軍旅生活的艱苦與慘烈,從正面塑造了一個勇敢剛強的戰(zhàn)士形象。后者通過寫天子的賞賜之多,側面表現出木蘭是一位戰(zhàn)功顯赫的女英雄。
2、木蘭既是一位傳奇英雄,又是一個普通的女性。詩中哪些細節(jié)描寫表現了她的女性心理?
、 停機嘆息時的心理描寫:既為家里著想(父親年齡大了,弟弟還小),又為國家大計著想(保家衛(wèi)國是子民的責任)這種焦慮矛盾正是女子所特有的`心理。
⑵ 遠征沙場時的思鄉(xiāng)心理的描寫。遠在邊塞的木蘭看到眼前一草一木都忍不住觸景生情,想起家中慈愛的雙親,想起家的溫暖。
、 辭官還家后“著我舊時裳”和“對鏡貼花黃”的行為描寫。木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還原成“女兒身”,從她“開、坐、脫、著、理、貼”一系列歡快的動作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木蘭一顆愛美、愛生活的心。
3、你認為詩中刻畫她英雄形象的筆墨多一些還是作為一個普通女性的形象寫得多一些?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明確:詩中既寫出了她的英雄氣,更寫出了她的兒女情。正是這樣一位柔弱女子在國家需要、家庭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毅然奔赴艱惡的沙場,在戰(zhàn)爭中屢建奇功,這樣的奇女子怎么不令人心生敬佩之情?所以作者這樣選材更有利于刻畫一個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
4、讀完此詩,你覺得我們應向木蘭學習哪些精神品質?
略。
四、指導學生朗讀、背誦
指導過程中串入對本詩修辭手法的簡要講解。
《木蘭詩》教案4
學習目標
1、在教師科學方法的指引下,快速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復述“木蘭從軍”的分析花木蘭人物形象。
引入新課,明確目標
一、舉例導入。
學生舉例我國歷史上的`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二、明確學習目標
前置作業(yè),自主學習
1、學生提出不能翻譯的重點詞,教師給予解釋。
。ㄎ⒃、市、旦、度、策、強、將、著、貼、火、走、安)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說說情節(jié):學生用自己語言簡要復述故事情節(jié)。
要求以“木蘭_________”句式概括每節(jié)內容,橫線上限填四個字。
(木蘭停機嘆息、代父從軍、奔赴戰(zhàn)場、征戰(zhàn)沙場、還朝辭官、會見親人、謳歌英雄)
女兒性情英雄氣概女兒性情
三、賞析人物。
1、學生再讀課文,四人一組討論:要求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說。(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教師小結:木蘭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為她既有女兒情懷,更具英雄氣慨的古代杰出巾幗英雄形象,在代父從軍中看到了她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其實在地方戲曲中也有歌頌巾幗英雄的作品,學生欣賞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拓展延伸,達標測評
木蘭代父從軍是一種孝,在戰(zhàn)場上拼殺是愛國。那么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樣來體現自己對家人的愛,對國家的愛呢?
拓展練習:
練習冊第5小題。
作業(yè)布置,板書設計
1、欣賞動畫片《花木蘭》,比較中西方人物形象異同。
2、背誦全詩。板書設計
木蘭詩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巾幗英雄愛國、渴望和平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木蘭詩》教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結合注釋解釋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脈絡;了解樂府民歌知識;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對偶、排比等修辭。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閱讀和品味語言等方法,結合教師解釋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脈絡的基礎上分析木蘭的人物形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學習本文,領略到以木蘭為代表的古代勞動人民的樂觀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朗讀、閱讀和品味語言等方法,結合教師解釋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脈絡的基礎上分析木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學生通過學習本文,領略到以木蘭為代表的古代勞動人民的樂觀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大家好,我們現在開始上課。在我們上課之前,先請大家來看一段動畫片《木蘭》的.視頻。(播放)介紹:這段表演截取自好萊塢卡通片《花木蘭》。你們看到木蘭說著英文是不是感到有些違和呢?花木蘭到底是一位怎樣的女性,在國際上產生了這么大的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首關于木蘭的長詩《木蘭詩》
2.用PPT出示《木蘭詩》相關知識如下: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是一首長篇敘事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朝民歌的代表作!皹犯姟笔抢^《詩經》《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赌咎m詩》與《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雙璧”!皹犯北臼枪偈鸬拿Q,負責制譜作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通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文章大意。
2.用PPT展示本文生詞“唧唧、機杼、可汗、鞍韉、轡頭、濺濺、胡騎、朔氣、舊時裳、理云鬢”
3.請學生簡述故事的脈絡是怎樣的。
(起:1-3段---替父從軍;承:第4段---征戰(zhàn)沙場;轉:5-6段---辭官還鄉(xiāng);合:第四段---故事結局)
(三)細讀課文,深入研讀
學生對故事已有了全局上的把握,本文故事是圍繞人物展開,分析出人物的特色,故事的關鍵就把握住了。教師將下列問題用PPT出示,請學生默讀,然后教師點名回答。
1.從第一部分可以看出,木蘭有什么擔憂?能看出木蘭怎樣的品質?
(家里沒有男丁,父親要去充軍。木蘭對長輩的關愛,對家庭的責任感,以及勇敢果斷的性格。)
2.從第二部分我們能看出木蘭怎樣的品質?
(身為女子,戰(zhàn)場上奮勇殺敵,巾幗不讓須眉。表現出木蘭勇敢無畏愛國的英雄氣概)
3.從第三部分,我們能看出木蘭怎樣的品質?
(木蘭請求辭官還鄉(xiāng),說明木蘭不慕名利,情系故鄉(xiāng),熱愛和平生活;同行十二年,戰(zhàn)友未發(fā)現木蘭是女子,說明木蘭謹慎小心又機智。)
4.請同學們總結一下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
(木蘭是一位深愛家人,熱愛和平生活,同時又英勇果敢,謹慎機制,不慕名利又愛國的女性。)
(四)小組討論,拓展延伸
《木蘭詩》是一首樂府長詩,既然是詩,就同樣有很多詩的特點,詩歌中常常蘊含著豐富的修辭,請同學們結合具體文本找找看,本文中都包含哪些修辭?
對比閱讀《陌上!罚Y合修辭分析兩篇文章所展現的主角的品質精神。
(五)回顧全文,小結作業(yè)
小結:結合板書請學生集體簡述本文說明的內容,結束課文。
作業(yè):請學生結合課文中所提到的修辭,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習作,內容自定,要求用到文中提到的所有修辭。注意語言表述行文條理,邏輯清晰。
五、板書設計
《木蘭詩》教案6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課文,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
2.了解本文修辭手法的運用
3.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學方法】三步法:①利用課文注釋,借助工具書,粗讀課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細讀,抓住敘事詩的特點,概括故事大意,明確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③再讀成誦,抓住詩中對木蘭的心理、動作等描寫的詩句,分析木蘭的形象,進而正確把握詩的主題。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我們先來觀看一段影片(播放動畫片《花木蘭》)。大家要認真觀看,我待會兒要請同學來給大家講一下你從影片中看到的木蘭形象是怎樣的。(學生可回答:英雄氣概、英姿颯爽、萬丈豪情、訓練的艱苦、堅持不懈、努力進取、巾幗英雄、女子猶如此,男兒當自強)這是美國迪斯尼公司拍攝的動畫片可見,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原汁原味的木蘭誕生在一千多年前中國南北朝一首民歌《木蘭詩》。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位女英雄的颯爽英姿。
二、預習檢測
背景解題: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也是敘事詩。《樂府詩集》是一部完備的樂府歌辭總集。《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樂府詩——繼《詩經》《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三、朗讀詩歌,初步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找一位同學起來朗讀,糾正字音)
2.播放范讀錄音帶,讀準節(jié)奏,把握朗讀時的語氣。
①首段是故事開端,讀得平緩、輕些,營造深夜嘆息的氣氛。
、诙螁柎鹁,可深沉些;“昨夜見軍帖”后四句加快,以突出軍情緊急;末兩句“愿為市鞍馬”轉為堅定,以突出木蘭的深明大義及下定決心。
、廴螌懗霭l(fā)前的準備,節(jié)奏更加快,力求突出木蘭到處奔忙,緊張準備的情態(tài);奔赴戰(zhàn)場要節(jié)奏變慢,用抒情的語句讀;末句“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要表現出木蘭的戰(zhàn)斗豪情。
、芩亩蚊績删湟粴庾x,速度更慢,基調應是悲壯的,十年艱苦作戰(zhàn),處處刀光劍影,死中求生全系于此。
、菸宥蝿倮麣w來,節(jié)奏可稍稍加快,語調由莊嚴轉為熱烈;辭官還家要讀得親切、樸實,放慢節(jié)奏,形成前后鮮明的對比。
⑥六段親人團聚、恢復女兒妝時,節(jié)奏要快,基調是歡快而熱烈的,極力渲染喜慶的氣氛及喜悅的心情;“出門看火伴”句仍快,表現木蘭換裝后,急于讓同伴一睹的喜悅又急切的心態(tài);“火伴皆驚忙”這后三句要著力表現戰(zhàn)友們的驚奇感,應突然放慢。
、咂叨问歉枵叩馁澽o,也可理解為木蘭對戰(zhàn)友們“不知木蘭是女郎”的設喻回答,語速漸慢。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小組分工合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兩組朗讀,同學評價)
通過反復的誦讀,感受民歌的語言特點,找出背誦的規(guī)律,為背誦全詩做準備。
四、整體感悟,走近木蘭
1.補充知識:互文(由“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引導)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本唧w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
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
(1)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2)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3)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4)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5)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2.再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讀懂文章大意(學生自由朗讀)課下預
習或剛剛讀課文是有遺留字詞句問題的提出來同學幫忙解決(可小組
合作)
(1)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同伍的士兵)
(2)古今異義字
木蘭當戶織戶:古意是門今意是人家,門第
問女何所憶憶:古意是思念今意是回憶
卷卷有爺名爺:古意是父親今意是爺爺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古意是只(副詞)今意是但是(轉折連詞)
雌兔眼迷離迷離:古意是瞇著眼今意是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雙兔傍地走走:古意是跑今意是行走
出郭相扶將郭:古意是外城今意是僅用作姓氏
(3)一詞多義市東市買駿馬集市(名詞)
愿為市鞍馬買(動詞)
帖昨夜見軍帖文書
對鏡帖花黃通“貼”,粘貼
機不聞機杼聲織布機
萬里赴戎機事務
將將軍百戰(zhàn)死高級將領
出郭相扶將攙扶
(4)詞類活用
策勛十二轉策:記下,名詞用作動詞
(5)虛詞
女亦無所思亦: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安:疑問副詞,怎么
(6)特殊句式
省略句:愿為市鞍馬應為“愿為(此)市鞍馬”
倒裝句:問女何所思賓語前置,應為“所思何”
數詞運用軍書十二卷壯士十年歸策勛十二轉同行十二年
(注意:這些數詞均不表示具體數目,即表示虛數,言其多。)
3.學生用自己語言簡要復述故事情節(jié)(一到兩位同學復述)
木蘭停機嘆息、代父從軍、奔赴戰(zhàn)場、征戰(zhàn)沙場、還朝辭官、親人團聚、謳歌英雄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詩歌內容。(花木蘭替父從軍,征戰(zhàn)沙場的故事)通過學生復述及分組探究等方式,體會詩歌情節(jié)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4..補充小知識:
磨刀霍霍:霍霍,象聲詞,快速磨刀聲。原意用力、快速地磨刀,發(fā)出霍霍聲響。常用來形容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準備、躍躍欲試的樣子。也形容敵人在行動前頻繁活動。出處《樂府詩集·木蘭詩》:“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撲朔迷離:原指分辨兔子的雌雄。形容事情錯綜復雜,難以辨別清楚。
5.全班齊讀課文并背誦
教師作結:《木蘭詩》有著凝練的語言美,它不僅具有樂府民歌的獨特風格,還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語言豐富多彩,其樸素自然的口語,新奇幽默的比喻,氣勢酣暢的排比等。木蘭詩之所以千古不衰,其凝練生動的語言功不可沒。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和重點字詞
二、人物賞析:
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例:(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勤勞孝順。
(2)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愿”――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勇敢堅強的英雄氣慨。
(4)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不慕榮華富貴,甘過普通百姓生活。
(5)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機智、謹慎。
師總結:木蘭形象特點,并一邊分析,一邊板書: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zhàn)、不慕名利、謹慎機敏。歸納:既有女兒情懷又具英雄氣概。
2.品讀探究:
(1)文章一開始寫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安排?
文章一開始寫的是木蘭的憂愁情態(tài):“唧唧復唧唧”,而不是直接寫木蘭從軍的原因。這樣寫有兩個好處,①引起讀者懸念——木蘭為何優(yōu)?為何愁?②能使文章簡潔。如果從起因開始寫,將相當復雜。
(2)第3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答:并不繁瑣。①渲染戰(zhàn)前緊張氣氛,表明戰(zhàn)事緊迫。②表現木蘭準備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樂府詩常用的一種鋪陳寫法。
(3)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么情操?
答:運用夸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向往和平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4)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答:排比,渲染了木蘭一家人團聚、歡樂的氣氛,表現了木蘭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5)結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對木蘭的贊美。再一次表現木蘭的機智謹慎。用比喻作結,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無窮。
(6)全詩結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答:結尾一段用兔比喻,說明在“十年征戰(zhàn)”的生活中,識別不出木蘭是女郎的原因?梢钥闯觯咎m在艱苦的戰(zhàn)斗生活蘭是女郎的原因?梢钥闯,木蘭在艱苦的戰(zhàn)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隱瞞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樣英勇無畏,為國立功,一個聰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7)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答: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向往。
3.詳略分析:學生討論明確(小組合作)
從軍緣由――詳寫;出征中的思親心理--詳寫凱旋辭官――詳寫;家人迎接――詳寫;木蘭改裝――詳寫出征前準備――詳寫;詳寫女兒情態(tài)關山飛度,征戰(zhàn)沙場――略寫;略寫英雄氣慨
(1)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么特點?
(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在內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tài),豐富木蘭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實感人。
(2)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呢?
把“木蘭是女郎”作為構思的核心,《木蘭詩》主要是寫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不是寫木蘭十年征戰(zhàn);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對木蘭勤勞勇敢、孝敬父母,勇于擔當重任、熱愛和平、不慕名利的高貴品質的頌揚,不是表現她殺敵的英雄精神。所以這些內容詳寫。而對殘酷的戰(zhàn)爭,就一筆帶過。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對戰(zhàn)爭的冷淡和遠離。總之,詩歌對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一般的就略寫。這也給我們作文以啟示。
五、拓展延伸
每一年,中央電視臺都會有一個晚會叫“感動中國”,以評選出當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為主打內容,我們今天讀到的木蘭的事跡,絕對有資格入選“感動中國”的人物之一。如果你是評委會委員,請你參考下面的頒獎辭,也給我們的木蘭寫一段頒獎辭吧:
陳玉蓉:暴走媽媽捐肝救子
頒獎辭:這是一場命運的馬拉松。她忍住饑餓和疲倦,不敢停住腳步。上蒼用疾病考驗人類的親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艱辛,守住信心。她是母親,她一定要贏,她的腳步為人們丈量出一份偉大的親情。
六、課堂小結
師總結:《木蘭詩》這首敘事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個云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戰(zhàn)士。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來之后,她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敦樸的優(yōu)秀品質。這種傳奇色彩和美好的性格使木蘭成為經千年而不衰的家喻戶曉的女英雄的形象,深受人們喜愛。
七、板書
木蘭詩
停機嘆息
替父從軍
征前準備
征途跋涉征途思親
征戰(zhàn)沙場
辭官還鄉(xiāng)
家人團聚
歌者贊詞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巾幗英雄、愛國、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情節(jié) 語速 情感(語氣) 木蘭形象
停機嘆息 緩慢 沉重、憂愁 勤勞孝順、 堅毅勇敢、淳
替父從軍 稍緩 堅定 厚質樸、機敏
征前準備 舒緩 有條不紊 活潑、報效國
征途思親 稍快 急切 家、不慕高官
木蘭征戰(zhàn) 稍緩 凝重 厚祿而熱愛和
辭官還鄉(xiāng) 輕快 歸心似箭 平生活
家人團聚 稍快 喜悅、驚異
歌者贊詞 稍慢 贊美
《木蘭詩》教案7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3、學習本文詳略得當的敘事方法,領會故事情節(jié)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教學重點:
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
教學難點:
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教學準備:
1、多媒體:選取材料制作成課件
2、錄音機:伴奏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木蘭這個人物嗎?哪一個同學給大家講一下關于木蘭的故事?(學生講故事)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你認為木蘭成為世世代代人們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要點)木蘭是一位愛國的女英雄。她替父從軍,是出于關心國家安危,體恤父親年邁力衰;她不畏艱苦,勇敢作戰(zhàn),是出于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祖國的堅強意志;她厭棄高官厚祿,而渴望過和平勞動的生活——這些,都表現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們就來共同看一看《木蘭詩》中是怎樣塑造木蘭的形象的。
二、整體感知
1、解題:《木蘭詩》是一首什么題材的詩?作品時代怎樣?
明確:(用課件打出)《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它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生后魏,這詩產生于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后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稑犯娂肥亲钔陚涞囊徊繕犯柁o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民情,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材廣泛,格調雄渾、熱烈、質樸。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解決生字詞。
第一遍,教師范讀課文,第二遍,全班齊讀,第三遍,默讀并借助注解了解課文大意,因為學生對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比較熟悉,課文注解比較詳細,詩歌語言生動質樸,朗朗上口,所以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大致疏通文意。組織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共同解決,教師巡堂點撥,再由小組把疑難點提出來,教師集中解答。
3、合上書本,請同學根據自己記憶復述詩歌的故事情節(jié),同學們互相補充。打開課本,對照課文內容再次復述故事情節(jié)。
代父從軍,征戰(zhàn)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賞,辭官還家
4、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明確:通過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刻畫了善良機智的愛國女英雄的形象,贊美了木蘭善良,機智,勇敢,不貪功,愛父母,聰慧。
三、研讀賞析
1、文章詳寫了哪一部分?略寫了哪一部分?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明確:
詳寫:木蘭當戶織的時的心事重重,木蘭準備行裝時的活動,木蘭奔赴戰(zhàn)場時的心態(tài),木蘭回家后家人的歡樂,木蘭重著“女兒裝”時的欣喜等
略寫:戰(zhàn)斗過程
這首詩正是要突出木蘭對父母的孝敬,勇于擔當重任的品格,所以,對于殘酷的戰(zhàn)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
2、詩歌以聲音開頭,有什么好處?
明確:聲音開頭,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3、詩歌最后,以兔結尾,有什么好處?
借兔喻人,使文章含蓄有趣,以比喻作結,贊揚木蘭機智,勇敢
4、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認為木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們應該學習她身上哪些金子般的東西?
明確:(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發(fā)言)(木蘭形象分析)木蘭既是一個女孩子,更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她勤勞善良,純樸孝順,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為國家盡忠效勞,表現出深明大義、勇敢堅毅,果斷的效國忠心和英雄氣概。從軍十二年,她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和機智謹慎,女兒身份一直沒被揭穿。在凱旋歸來后,她不貪圖富貴,甘愿過回簡單安定的農家生活。她是我國古代北方優(yōu)秀勞動婦女的象征。
四、拓展延伸
讀了《木蘭詩》后,你有何感想?你打算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自由發(fā)言)
五、布置作業(yè)
請你以本詩為素材,以《木蘭傳》為題編一則故事,講給你的'家人或你的朋友聽,看誰講得好。
教學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比一般的文言文要好,對于文章中木蘭形象的理解也較為到位,同時,能夠很好的把文章中所寫的與自己以前見到過的材料聯系起來,對于文章的把握有一定幫助。文章寫作中的特點,詳寫和略寫的地方學生把握不是很好,在教學中,學生在找這詳與略的內容時做得不是很好,而且在為什么要這樣處理的時候也不能很好地自己把握。在以后的教學中,如果能夠運用很多課外的關于花木蘭的資料,相信會更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對文章的理解。
《木蘭詩》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教學重點:
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教學難點:
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
學生聽豫劇《花木蘭》選段,讓學生自由談一下對木蘭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2.文學知識介紹。
(1)讓學生進行介紹。
(2)明確:(出示幻燈片,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詩是一首北朝民歌,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
二、初讀感知
1.認真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同桌輪讀,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閱讀這首民歌,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和重音。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段。
3.利用古漢語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詞的'音義、精彩詩句等內容制作學習卡片,并試著翻譯課文。
三、設疑自探
1.本詩敘述情節(jié)詳略得當,請作簡要分析,并概括這首敘事詩的內容。
2.你覺得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
3.本詩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語言特色。
四、解疑合探
學生小組討論后明確:
1、詳寫:從軍的緣由、離別、辭官和還家。略寫:出征前的準備、軍旅征戰(zhàn)生涯。內容:這首長篇敘事詩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
2、 結合詩歌內容,分析木蘭的形象:勤勞、智慧、勇敢、堅強、不貪圖利祿、愛國愛家。
3、本詩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語言特色。
整首詩大量運用了民歌常用的藝術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復、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語言豐富多彩,有口語,有整齊的律句,句型有長有短,讀起來節(jié)奏明快,聲韻鏗鏘,富有音樂感。教師適時舉例說明。
五、質疑再探
通過以上學習,你還有哪些疑問?
問題預設: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與同桌進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重點研討課文第4自然段。
明確:①木蘭的征戰(zhàn)生涯。②對偶。作用:筆墨精煉,對仗工整,音調鏗鏘,氣氛雄壯悲涼。 ③過渡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六、拓展運用
你還知道歷史上或者傳說中哪些女英雄及她們的事跡,講給大家聽。
七、課堂小結
學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不必只局限一個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即可。)
八、布置作業(yè) 基礎訓練習題
板書設計: 木蘭詩
1.人物形象。
2.語言特色。
《木蘭詩》教案9
教學目標 :
1、了解這首詩的民歌特色。
2、掌握詩文的含義。
3、了解木蘭形象。
教學時間:二教時
第一教時
一、解題。
簡介這首詩產生的年代和木蘭其人。
、龠@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眾的口頭集體創(chuàng)作,經過文人潤色后用文字記錄下來。民歌是可以歌唱的,這首詩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對詩中主人公木蘭的頌贊之辭。
、谶@首詩一般都認為產生在北朝北魏的統(tǒng)治期間(386—557)。北魏(又稱“后魏”)曾跟當時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戰(zhàn),詩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戰(zhàn)的地點,在魏太武帝期間戰(zhàn)爭尤為慘酷,至449年才徹底擊敗柔然。
③木蘭可能實無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蘭之說均系猜測或捕風捉影,我們用不著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蘭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據此創(chuàng)造出來的
二、正音、解詞。
三、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后討論這首詩的民歌特色。
步驟是:(1)教師范讀后提出問題:這首詩在語言風格上跟前一個單元里的文人詩歌有什么不同?
(2)學生齊讀一遍后答問。
(3)根據學生答問情況再提問,再齊讀全詩,進一步認識民歌的敘事手法。
、僭娭写蟛糠侄际强陬^語,特別是人物的語言如“阿爺無大兒”兩句、“可汗問所欲”四句、“同行十二年”兩句,跟平時說話并無二致,可見民歌是人民大眾的口頭集體創(chuàng)作。也有個別書面語句如“萬里赴戎機”四句,這是詩在流傳過程中經文人修改、潤色的結果。
、诿窀钄⑹鲁Wプ≈攸c加以鋪排,鋪排的辦法很多:
排比:如“爺娘聞女來”六句、“東市買駿馬”四句。
復沓:如:“問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辭”八句(復沓跟疊句的區(qū)別是:疊句不換字,而復沓可以更換個別詞語。)
頂真(又稱“聯珠”):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勖窀璧幕拘问绞撬木湟还(jié),偶爾也有六句一節(jié)的。本詩共14節(jié)(可讓學生自行劃分,除第8、11、12三節(jié)各6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節(jié))。
、苊窀柚杏腥N基本手法:敘述,稱“賦”;比喻,稱“比”;由一事物(往往有具體的形象)引出本題,稱“興”。(可讓學生先分析開頭兩句和結尾四句,提出“興”和“比”;再說中間——這就是“賦”。)
四、誦讀練習。
步驟是:(1)歸納各段大意,再合并為四大段,分段進行背誦練習;(2)每段先齊讀,再以點撥方式作誦讀指導,然后自由練習背誦;(3)檢查背誦。下面只寫出誦讀指導的要點。
第一段(第1至4節(jié)):木蘭決定代父從軍。
要先設想這個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達后的困難處境。
、偾皟删鋵懩咎m平日在家勞動的情形,應讀得緩慢些,讀后作稍長停頓。為什么?(要讓讀者想象她不僅勤勞,而且技巧嫻熟。)
、凇安宦劇薄l“不聞”呢?(父親)這是木蘭見到“軍帖”之后,出現了不尋常的情況:停機而嘆。父親感到奇怪——這正是情節(jié)的開端,當輕聲徐徐而讀。讀完,徑直接讀“問女”二句。
、勰咎m答父問的基調是深沉的,但其間又有變化。木蘭本有所思,為什么偏要說“無所思”、“無所憶”?(寬慰老父)“昨夜”一節(ji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憂國憂家)如此低沉的詩句該怎么讀呢?(低而緩)到段末,感情有變化嗎?(轉為堅定)“愿為”兩句應當讀得懇切些。
至此,木蘭已說出自己的打算,可是父親(還有母親、阿姊)同意嗎?(同意)但詩中不提,這是一次“跳躍”。為制造懸念,讀后可作稍長停頓。
第二段(第5至7節(jié)):木蘭置辦戰(zhàn)具后奔赴戰(zhàn)場。
要設想青年人紛紛置辦戰(zhàn)具的熱烈圖景和北方廣闊原野的畫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頭腦里出現木蘭策馬飛奔的英雄形象。
①“東市”一句是承上文“市鞍馬”而來,但中間又有“跳躍”,該怎么讀呢?(要突然振起)下面三句呢?(要加快節(jié)奏)為什么?(軍情緊急,刻不容緩。)
②第6、7兩節(jié)既有敘事,又有抒情,詩中是怎樣敘述萬里征途的?(辭爺一宿黃河;辭黃河一宿黑山,兩天就走完了,概括得多好。)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思親;向往戰(zhàn)斗)“黃河流水鳴濺濺”給人怎樣的感受?(悲壯)“胡騎鳴啾啾”呢?(戰(zhàn)斗的激情。)
敘述和抒情二者哪一件為主?(抒情)思親和向往戰(zhàn)斗二者哪一種為主?(向往戰(zhàn)斗)可見,這段當用抒情的.調來讀,既剛強又柔婉。
五、布置作業(yè) 。
1.背誦全詩。
2、熟練地掌握詩文的意思。
第二教時
一、繼續(xù)分析詩文。
1、第三段(第8至10節(jié)):十年戰(zhàn)斗生活,入朝受賀,辭宮不就。
這三節(jié)課本原作兩段,有兩個場面。讀第8節(jié),要設想出“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杜甫《后出塞·其二》)的圖景;讀第9、10節(jié),要設想出朝廷慶功盛典的情況。(李白詩句“隱隱五風樓,峨峨橫三川。王侯象星月,賓客如云煙”可資參考。)
朗讀前還要解決一個問題:詩中寫十年戰(zhàn)斗生活,為什么只寫戰(zhàn)場夜景而不寫木蘭作戰(zhàn)中的表現?目的是通過兩處側面描寫(“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可以看出,無論是最高統(tǒng)治者還是普通戰(zhàn)士,都把木蘭視為出類拔萃的戰(zhàn)斗英雄。這樣,木蘭的英雄形象在學生心中就變得更加鮮明了。
、佟叭f里”兩句寫木蘭到戰(zhàn)場后回憶此番行軍歷程(上文“聞燕山胡騎鳴”表明已到戰(zhàn)場),讀時須有蒼涼慷慨之感,中速。
②“朔氣”兩句概括了木蘭十年戰(zhàn)斗生涯,宜用悲壯聲調讀,引發(fā)聽者的想象,用慢速;然后急轉直下,讀“將軍”兩句,可加快速度。
③“歸來”四句,由莊嚴轉為熱烈。
、堋翱珊埂敝畣栆x得親切,木蘭答語要讀得樸實無華、自然平易,才能再現女英雄的本色——她只是代父為國效力,毫無居功之心。
2、第四段(第11至13節(jié)):家人親切歡迎,木蘭恢復女兒妝。
要設想出家人迎接的具體圖景:理紅妝、殺豬宰羊,當在“出郭”之前;出郭相迎的豈止爺娘?姊、弟、鄉(xiāng)鄰必當一同前往。還要設想木蘭家中居室的分布狀況。誦讀的基調是熱烈、歡快,但其間亦略有變化。
①家人歡迎一節(jié)要有喜慶的氣氛,節(jié)奏最快。
②木蘭一到家,就是一副天真的女兒情態(tài),節(jié)奏稍稍放慢,宜輕聲讀,以表現木蘭對故居的親切感和對女兒妝的喜愛。讀到“貼花黃”,應作一頓,為高潮蓄勢。
、邸耙娀锇椤币还(jié)是全詩高潮,首句說木蘭,宜讀得平緩,至“驚忙”要突然振起;伙伴語的重音在“十二年”“不知”上,“十二年”后應作一頓。
3、歌者贊辭(最后一節(jié))
前三句都是鋪墊,最后一句才是正意所在,語調當由平緩發(fā)展高昂!鞍材堋本浔究蓪懽鳌鞍材鼙嫘鄞啤,但這樣寫語意就平淡無奇了,加上“我是”二字,才能表達出歌者對木蘭的崇敬感情;此句當讀得字字清晰,擲地有聲,切莫“吃掉”其中任何一字。
二、分析木蘭形象。
1.讓學生想象木蘭形象前后的變化。擬將課文分三個部分讓學生口頭描述,凡合理的想象都應加以肯定。以下要點僅供參考:
(1)參軍前的木蘭(第1至4節(jié)):是一個勤勞勇敢的少女,.平日除織布而外,也練習騎馬射箭,“褰裳逐馬如卷蓬”;她關心國家大事,體恤父母的艱難;她代父從軍,是經過反復深思的。
(2)參軍后的木蘭(第5至10節(jié)):木蘭穿上戎裝,橫刀躍馬,英姿颯爽,與男兒無異。在行軍途中,她走馬如飛,“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夜晚宿營,她既思親又渴望參加戰(zhàn)斗,心潮澎湃如黃河流水。在戰(zhàn)場上,她左右馳突,劍動而敵奔,“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在朝廷的慶功會上,她顏色平易,毫無居功之心,深得天子喜愛,她只向天子陳述自己惟一的愿望:要回到父母身邊。
(3)到家以后的木蘭(第11至13節(jié)):她生活在一個充滿親情的家庭里,她換上了女兒妝,依舊是父母膝下活潑可愛的女兒。
2.讓學生說說這首詩千余年來膾炙人口的原因。
要點有二:①木蘭是人民大眾理想中的英雄,她在祖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挺身而出,替父從軍,這種勇毅的精神受到世世代代人們的敬重;尤其重要的是,她勇敢作戰(zhàn),戰(zhàn)功赫赫,不是為了貪圖官爵,而是視為自己對祖國,對人民應盡的責任,她是真正的人民英雄。②木蘭又是個感情極其豐富的人,在征兵令下達后,她為父親年老又無大兒而停機嘆息;在行軍途中的夜晚,她回憶起爺娘呼喚自己的親切聲音;在慶功會上;她卻急于回到故鄉(xiāng)的土地上,跟家人團聚,跟故鄉(xiāng)人民一同過和平勞動的生活,如此美好的感情在世世代代人們的心中也能引起強烈的反響。
三、解釋詩中的“互文”。
意思是一聯中的兩句互相補充,須合解,正式名稱叫“互文足義”,例如“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說的是,有些將軍和壯士戰(zhàn)死沙場,另一些將軍和戰(zhàn)士勝利歸來。此類“互文”甚多,須用心發(fā)現。二是詩中的數字如十、十二、百、千等,無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確數。這兩種情況,不只是在本詩中有,在其他古代詩篇中也有。
四、布置作業(yè) 。
1.熟練地背誦全詩。
2.從下面的題目中任選一題編一段故事,
木蘭在戰(zhàn)場上
木蘭在回故鄉(xiāng)的途中
木蘭到家第二天
《木蘭詩》教案10
一、重點
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教學難點
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
1.指名學生上黑板寫生字和拼音,重點注意下列字。
唧(jī)杼(zhù)可汗(kèhán)
韉(jiān)轡(pèi)啾(jiū)濺濺(jiān)
燕(yān)山柝(tuò)朔(shuò)氣
十二轉(zhuǎn)帖(tiē)花黃著(zhuó)我舊時裳
2.指明3-5名學生朗讀詩歌。要求讀準每個字音。
【目標展示】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2.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新知研習】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千百年來,花木蘭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美國迪斯尼公司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梢,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播放動畫片《花木蘭》片段,學生欣賞。
這個故事最早卻來源于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2、介紹作品!赌咎m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樂府詩”——繼《詩經》《楚詞》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赌咎m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
二.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配樂朗讀),學生在聽中提出應注意的字音。
《木蘭詩》復習材料
文學常識《木蘭詩》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又名《木蘭辭》選自南朝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樂府雙璧”。《木蘭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zhàn)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贊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wèi)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文言詞匯①、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通“貼”,粘貼)
②詞類活用
1.名詞作動詞
“策勛十二轉”中的“策”原是名詞,指記事的冊子,這里用作動詞,“登記”的意思。
2.動詞用作名詞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中的“騎”原是動詞,這里用作名詞,“戰(zhàn)馬”的意思。
、垡辉~多義
市:1.東市買駿馬(名詞,集市) 2.愿為市鞍馬(動詞,買)
將:1.將軍百戰(zhàn)死(名詞,高級將領) 2.出郭相扶將(動詞,扶持)
帖:1.昨夜見軍帖(名詞,文書,告示) 2.對鏡帖花黃(動詞,通“貼”,粘上)
機:1.不聞機杼聲(名詞,織布機) 2.萬里赴戎機(名詞,重要的事務)
、芄沤癞惲x
卷卷有爺名(古義:指父親。今義: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雙兔傍地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古義:只,副詞。今義:常用作轉折連詞。)
出郭相扶將(古義:外城。今義:僅用作姓氏。)
理解性默寫1.《木蘭詩》中寫木蘭從軍的原因是的詩句是: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2.《木蘭詩》中面對可汗大點兵,木蘭作出的決定是: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3.《木蘭詩》中寫木蘭出征前緊張準備的句子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4.《木蘭詩》中寫木蘭奔赴前線思念親人的句子是: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5.《木蘭詩》中的“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边@兩句詩,通過環(huán)境描寫,渲染出十年軍旅生活悲壯.嚴酷的氣氛,烘托出木蘭勇敢、堅強的性格。
6.《木蘭詩》中描寫木蘭戰(zhàn)功顯赫的句子是: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7.《木蘭詩》中從“歸來見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蘭希望過什么樣的生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8.《木蘭詩》中概括木蘭十年征戰(zhàn)生活的句子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9.出自《木蘭詩》的成語“撲朔迷離”比喻事情錯綜復雜,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話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木蘭詩》中描寫邊塞軍營夜景,借星夜哨兵為戰(zhàn)場上的木蘭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詩句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11.《木蘭詩》中描寫木蘭萬里迢迢,奔赴戰(zhàn)場的詩句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12.《木蘭詩》中與成語“撲朔迷離”有關且用生動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詩主旨的詩句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3.《木蘭詩》中說明戰(zhàn)爭曠日持久,戰(zhàn)斗激烈且概括了木蘭多年征戰(zhàn)經歷的名句是: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14.《木蘭詩》中表現木蘭凱旋而歸后的強烈愿望詩句是: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zhàn)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tài),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tài),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2-3]
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這一句寫木蘭停機嘆息,設置了懸念,使讀者產生疑問,自然引出下文!安宦劇薄拔┞劇眱删鋵ε。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反復寫“無所思”、“無所憶”,反映了木蘭從軍前復雜的心理活動及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芭唷眱删涫菑晚尘洹晚撑c疊句的區(qū)別是,復沓可以更換少數詞語,而疊句的詞語完全相同!芭唷眱删洌约啊暗┺o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兩節(jié)八句,也是復沓。
3.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一方面寫征途的遙遠、行軍的神速和軍情的緊急,大刀闊斧地表現出出征健兒的豪邁氣概;一方面以宿營地的空寂荒涼的夜景烘托木蘭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細針密線地刻畫年輕女子的細膩情懷,從而揭示出生活的驟然變化在木蘭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這兩句寫出了兒女情深和英雄氣概。
4.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這句話緊承第三自然段,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形象的概括,表明
馳抵戰(zhàn)場。也把行文引到描寫戰(zhàn)場上的生活和戰(zhàn)斗上來,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5.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
豬羊。
此六句寫了家人的不同舉動,符合每個人的身份、性格、年齡特點,描寫出家中的歡樂氣氛,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
重點段落
對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最后一自然段是個生動的比喻,以此比喻表現木蘭的機智聰慧,和伙伴們的驚訝;也是吟唱者對木蘭的贊頌之詞。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恰恰是民歌語言運用的特點。
疑難解惑
2.作者為什么對《木蘭詩》進行這樣的繁簡處理?
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木蘭孝敬父母、勇于擔當重任的性格,所以對殘酷的戰(zhàn)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對戰(zhàn)爭的冷淡和遠離。
《木蘭詩》教學反思
1、教學觀念突破傳統(tǒng),適時創(chuàng)新
這堂課不在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索新知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不是孤立于課程之外,而是課程的創(chuàng)造者、課程的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課程的開發(fā)。強調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的信息交流屬于互動性和互惠性,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實現教學相長的愿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特別是對木蘭勤勞、愛國、孝順等傳統(tǒng)美德的宏揚,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如在“百度”搜尋譯文時關鍵字的指導。并且在學生學習方式上改變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對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贊賞學生獨特和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
2、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新穎時尚,符合學生心理
孫老師這堂網絡課的導入非常自然,說是帶來一款網絡游戲《木蘭詩》,然后、請學生輸入網址,這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他們大部分都是網絡游戲高手,沒想到今天語文課也能在玩中學課文。五個板塊的設計是圍繞主人公木蘭設置的,而且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體現了一個學生認知的梯度規(guī)律!白x木蘭”是初讀課文,“譯木蘭”是理解課文主要內容,“評木蘭”是深入理解課文基礎上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聊木蘭”是思考質疑階段,“寫木蘭”則是課文的拓展延伸。對于課文的重點,詩詞表達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教師采用觀看flash、找相關語句的方式突破。五次密碼的設置,也別巨匠心,體現了課堂的主題:我愛花木蘭。而每次進入的一把金鑰匙也增加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
3、教師教態(tài)親切自然,處理問題較靈活
在教學過程中,孫老師始終對學生進行賞識教學,鼓勵教學,而且教態(tài)親切自然,遇到教師電腦出狀況也能靈活處理。
二、不足之處
1、語文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沒有很好兼顧
這堂課對人文性比較重視,但是忽略了工具性。教學重點中“詩詞的藝術特點”、“字詞的錘煉”、“背誦課文”基本沒有提及,雖然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覺就像一堂歷史課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課,尤其是“譯木蘭”這個環(huán)節(jié),只是選取了三句重點句子讓學生翻譯,而“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這句互文沒有強調。查找譯文也沒有花時間讓學生瀏覽或齊讀,學生在對課文內容還比較生疏的情況下就進行“評木蘭了”。
2、倡導對話,但有些遠離根本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有幾個環(huán)節(jié)與文本似乎關系不大,只是泛泛而談。
3、學生提問時應該進行引導,學生的提問價值不大。
《木蘭詩》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樂府”的有關知識。2.體會文章作者對木蘭愛國精神的贊美。3.學習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
能力目標
1.根據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2.體會文章的詳略的安排。3.根據想像擴寫課文。
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2、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剛健清新、氣勢雄渾的詩意美以及云鬢黃花少女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馳騁沙場,功勛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學法引導
1.本詩詩韻婉轉,瑯瑯上口,學生易記易背,課前要求學生先背誦,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課文注釋,借助工具書,粗讀課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細讀,抓住敘事詩的特點,概括故事大意,明確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③再讀成誦,抓住詩中對木蘭的心理、動作等描寫的詩句,分析木蘭的形象,進而正確把握詩的主題。
2.能復述,擴寫成改寫故事,理解詳寫和略寫的好處,找出對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說出運用修辭的作用。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講析木蘭的形象為什么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喜愛,以致家喻戶曉?這一點主要通過講清木蘭替父從軍的“孝”和保家衛(wèi)國的“忠”(愛國)兩種精神讓學生領會。
2.難點本文的材料安排為何有詳有略。這一點要通過組織學生討論本文的中心來解決。
3.疑點木蘭之所以“不用尚書郎”僅僅是因為不貪圖榮華富貴嗎?這一點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介紹分析。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前一段時間,聞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資將中國的一部古代文學名著搬上了銀幕,轟動了世界,大家知道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嗎?對,是《花木蘭》;咎m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風靡世界,打動了不同種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疑問,來學習木蘭的最初雛形——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相信大家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二、明確目標
1.熟讀課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節(jié)。2.通過分析詩歌,理解木蘭的形象。
三、整體感知
l.檢查預習效果,給加點的字詞注音。
2.速讀課文,將詩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個字簡單概括內容。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從軍。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戰(zhàn)。
第三部分(5一6段)凱旋而歸。第四部分(第7段)結尾附文。
四、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背景介紹
關于《木蘭詩》產生的年代,有多種說法。從詩中的地名看,詩的時代背景,當與北魏和柔然的戰(zhàn)爭有關。而游牧民族強悍尚武的社會風氣則是它產生的社會基礎。
2.詩的結構是按時間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安排的。
3.分析第一部分,寫木蘭決定替父從軍。
(1)文章一開始寫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安排?
文章一開始寫的是木蘭的憂愁情態(tài):“唧唧復唧唧”,而不是直接寫木蘭從軍的原因。這樣寫有兩個好處,①引起讀者懸念——木蘭為何優(yōu)?為何愁?②能使文章簡潔。如果從起因開始寫,將相當復雜。
(2)從第一段春,木蘭的身份是什么?“當戶織”一句可以看出木蘭是一個辛勤勞動
的女子,而不是侯門小姐,這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礎。
(3)木蘭到底為何如此憂慮呢?(讓學生自讀第二段找答案,然后請同學用自己的話講述。)
原來此時國家有戰(zhàn)事發(fā)生,召木蘭的父親入伍,可是父親年紀大了,家里又沒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親入伍。
那木蘭可以替父從軍,又愁什么呢?
古代歧視女子,女子沒有地位,要求她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準拋頭露面,法律不允許女子入伍。
是否毫無辦法?聰明的木蘭想出了什么主意?
女扮男裝。
女扮男裝,冒著很大的風險,一是怕別人識破,更主要的是上戰(zhàn)場面對的將是死亡,但木蘭一片孝心,為了自己的父親,死有何懼?
大家對照自己想想,你是怎樣對待父親的呢?與木蘭一比,是否有所感悟?
(4)思考一下這兩段敘述木蘭替父從軍的前前后后,人物在這段時期心理活動起伏很大,同學們試著把握一下。
憂慮(唧唧復唧唧)——反復思考——下定決心(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5)第三段,寫木蘭緊張地做準備工作,迅速從家出發(fā)和奔赴戰(zhàn)場途中的見聞感想。先就“愿為市鞍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要啰嗦地寫呢?為什么不寫在一個地方買齊?
這樣寫有以下幾個作用
、賹懠胰藢δ咎m從軍的重視,要采買上好的用品。②戰(zhàn)事緊迫,時間緊張,渲染出一種緊鑼密鼓的氣氛。
③這是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誠如謝榛所說:“若一言了問答,一市買鞍馬,則簡而無味,殆非樂府家數!(《四溟詩話》)聯想我們曾學過的一首樂府歌辭《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睎|西南北的鋪排,看似重復,卻寫出了魚在蓮葉間嬉戲的情景和人們采蓮時愉悅的心情。
(6)思考:赴邊途中是詳寫還是略寫?(略寫)詳寫什么?(心情。)
通過幾個地名的轉換,便概括了整個行程:家——黃河——黑山。兩次在“黃河”和“黑山”宿營的描寫極婉轉地形容出一個初離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聽到黃河流水,聽到燕山胡騎,都不由讓她想起父母的呼喚,對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長。
教師范讀第一部分,并指導學生背誦。
4.分析第二部分。
高度概括木蘭十幾年出生入死、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斗生涯。這段只有六句,卻寫了三個階段——途中、戰(zhàn)中、戰(zhàn)后。
(l)讀課文。找出哪句寫途中,哪句寫戰(zhàn)中,哪句寫戰(zhàn)后?
途中——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戰(zhàn)中——朔氣傳金拆,寒光照鐵衣。戰(zhàn)后一一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2)我們重點欣賞寫“戰(zhàn)”中的兩句。“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眱删涫畟字,就寫出了十幾年的戰(zhàn)斗生涯,可謂字字千金。這兩句的含義是什么?寫出了怎樣的意境?“朔氣傳金拆”意為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風凜烈,刁斗聲聲,月光映雪,木蘭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么呢?
思父母,思姐妹,思家鄉(xiāng),甚至思念她的織機……
木蘭又在做什么呢?從“寒光照鐵衣”一句可以看出,木蘭正穿著鎧甲,和戰(zhàn)友們一道在邊防線上巡邏,隨時準備為保衛(wèi)祖國而戰(zhàn)。
(3)木蘭在戰(zhàn)場上表現如何?文章中沒說,但我們想一定是智勇雙全。根據①這么多年,女扮男裝本被發(fā)現。②從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來:“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五、布置作業(yè):1.想像一下,木蘭在戰(zhàn)場上會遇到什么情況?她會怎樣處理?2.為什么把戰(zhàn)爭過程寫得如此簡略?
板書設計
木蘭詩
一、(l一3)替父從軍詳
二、(4)十年征戰(zhàn)略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體會文章后兩部分的內容及感情。2.學習根據想像擴寫文章。
二、整體感知
讀文章的第四、五、六段,看各寫了什么內容?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為何略寫征戰(zhàn)中木蘭的英勇?
這種寫法從表面上看,似乎刻畫兒女之情多,而描繪英雄之氣少。但從實際效果看,詩中所刻畫的種種兒女情狀,正多方面地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實動人。木蘭的機智勇敢無須贅述,一句“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就概括出來了。這樣,兒女情與英雄氣融合得天衣無縫,更是相得益彰。
2.分析第三部分。
(1)在這部分有一個疑點:木蘭歸來后,因戰(zhàn)功赫赫,于是“可汗問所欲”。可木蘭的回答是什么呢?“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睘槭裁醋龀鲞@種選擇呢?一般的看法是:木蘭不慕榮華富貴,愿回家與父母團聚。但我認為這里還有別的更深層的原因,大家能否結合你對中國封建社會的了解來挖掘一下?
學生討論后明確: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內”是封建禮法定下的一條戒律。木蘭可以在非常時期秘密地代父從軍并發(fā)揮她那潛在的智謀和才能。然而,她卻不能隨著戰(zhàn)爭轉入和平,繼續(xù)在朝廷為治理國政而做出貢獻。封建禮法加在婦女身上的鐐銬是難以解脫的。木蘭的還鄉(xiāng),決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貴的問題,也不是什么熱愛勞動的問題,而是封建社會壓迫、歧視婦女的必然結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過這一點,如黃梅戲《女駙馬》等。木蘭只有辭受封爵、解甲歸田這惟一道路可走。
(2)從“爺娘聞女來”到“不知木蘭是女郎”,寫木蘭到家,受到熱烈歡迎。顯出女郎面目后,令戰(zhàn)友們驚惶。這段首先用三組復疊句式極力鋪寫木蘭抵家時家人歡騰的情景:“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姐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這幾句寫出了不同人物的特點,形象非常生動。
(3)作者省略了木蘭回家后親人相聚、暢敘別情的熱烈場面,你能否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像,進行擴寫?親人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4)當然,這里邊興的當屬木蘭,下面幾個排比句,從描寫她急于回到日常生活的行動中顯出其初到家時的狂喜心情,共同形成一種大團圓的熱鬧歡樂的氣氛:“開我東閥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①為何不先脫戰(zhàn)袍,后開門窗?
木蘭離開養(yǎng)育她成人的家已經十多年了。十幾年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這個家,思念家中的親人,F在,她又回到了她所熱愛、思念的家,一進家門,還來不及卸下戎裝,就開門開窗,因為她對這個家庭的一切都感到愜意,都充滿感情。
、凇爱敶袄碓启W,對鏡貼花黃”又反映了木蘭的什么心理?
一是回到家心情舒暢;二是愛美之心,木蘭亦有,表現了她對和平生活的熱愛和對正常人生的向往。從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富真實。
、圻@幾句木蘭還原“本來面目”與哪個地方照應?與開頭交待木蘭是女兒身照應。
3.讀最后一段的附文,你能領悟到什么?
最后一段是木蘭對戰(zhàn)友們的“驚煌”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對木蘭的深切贊美。這時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和互文見義的手法,說無論是“雄兔”還是“雌兔”,都是“腳撲朔”、“眼迷離”的,它們在一起跑動的時候,你怎么能分辨雄雌呢?這幽默風趣的比喻,表現了木蘭的穩(wěn)重機智,又使這首詩的結尾余音裊裊,悠揚不盡!更給我們提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抱負的機會,她們的智慧、謀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遜色。你還能再舉幾例嗎?(穆桂英,李清照,武則天……)
女同學不宜妄自菲薄。
4.《木蘭詩》的藝術特色是什么?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成功在于恰當地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如設問、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方法,以及語句連接緊湊、生動暢達的聯珠句法,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等,來為塑造人物形象、表現思想感情服務,事奇詩亦奇,不愧為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詩篇。
四、總結、擴展:《木蘭詩》是一首優(yōu)美動人的敘事詩,為了塑造木蘭的形象,作者選取了廣闊的生活場面進行描寫。從時間上說,前后長達十多年;從地域上說,涉及家庭、鄉(xiāng)里、戰(zhàn)場和朝廷。對這樣豐實的生活內容,作者以“木蘭是女郎”為準則進行了精心剪裁,使全詩繁簡得當。千百年來,《木蘭詩》一直被人們傳誦著,具有恒久的藝術生命力。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詩。
《木蘭詩》教學反思
《木蘭詩》講述了一個流傳至今的經典故事。這個故事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所以導入新課我就用美國動畫電影《花木蘭》中的片段,希望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共鳴,拉近學生和文言文之間的距離。另外我設計了多組競賽題目,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鞏固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熟悉程度,和加強他們的誦讀能力。
一、抓住情節(jié),了解課文
文言文語言精練,讓學生覺得沒有現代文的容易理解,學生對花木蘭了解甚少,所以上課之初,我從感覺形象入手,通過觀看錄像著重感受花木蘭躍馬橫槍、英勇善戰(zhàn)的威武形象。讓學生通過對各段故事情節(jié)的簡述感知到課文的大概內容,再通過引導學生想象花木蘭身穿戎裝的英武形象及日夜行軍的艱辛,感悟花木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優(yōu)秀品質。讓學生逐漸認識到花木蘭是一位在硝煙滾滾的戰(zhàn)場上,馳騁沙場、英姿颯爽、奮勇殺敵、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女英雄。這是教學的基礎。
二、深化問題,自主學習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應有學習和發(fā)展的自由。因此,我們必須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自主探索,真正實現個性的發(fā)展。在課文的復習中,我設計了一些選擇題,是對課文內容的一個深化,讓學生在自己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有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另外,有些題目以學生自我感悟誦讀,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對學生的誦讀有側重進行指導,并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加以鞏固,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
三、誦讀體會,激發(fā)感情
誦讀有利于學生對書面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語文課堂教學就應書聲瑯瑯,情趣濃濃。從學生們學習時的反映可以看出,由于充分運用了多媒體展示花木蘭馳騁沙場的生動畫面,和多種形式的競賽題目,引導學生去誦讀,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幾乎每個學生積極參與;聽他們的朗讀,讓我似乎看到了一個渾身是膽的花木蘭馳騁在沙場上。通過在一系列多向互動的情境閱讀、感悟、表達與創(chuàng)新,學生對花木蘭的認識步步深入,情感進一步得到升華。讓學生通過背誦表達自己對花木蘭的敬佩之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在朗朗書聲中鞏固語言,理解語言,從而學會運用語言。這一課時的內容挺多,但由于學生積極投入,整堂課感覺比較順利,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看到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木蘭詩》教案12
。蹖W習目標]
[幻燈片2,展示學習目標]
1.會背誦全詩。
2.學習本文詳略得當的敘事方法。
3.了解木蘭的形象。
4.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的向往。
。劢虒W重點]
1.會背誦全詩。
2.學習本文詳略得當的敘事方法。
3.了解木蘭的形象。
。劢虒W難點]
本文詳略得當的敘事方法。
。蹖W習方式]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討論,課下探究學習等。
[課時安排]
兩課時
。劢虒W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有一個代父從軍的故事,傳頌千古,家喻戶曉。你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嗎?
學生猜:花木蘭
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寫木蘭的樂府詩《木蘭詩》(教師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幻燈片2)
1.會背誦全詩。
2.學習本文詳略得當的敘事方法。
3.了解木蘭的形象。
4.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的向往。
三、文學常識(幻燈片3)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木蘭歌》,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它和《孔雀東南飛》一起,并稱為“樂府雙壁”。它的成就對后世影響很大。
四、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一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幻燈片4)
請同學們朗讀課文,要求:
。1)標自然段序號;
。2)用筆畫出不會讀的生字詞,并結合課下注釋標注拼音。
(3)讀準字音,朗讀全詩。
2、檢測字詞(幻燈片5)
出示字詞,要求學生讀出正確的讀音并將其標注在生字旁。
唧唧(jī)機杼(zhù)軍帖(tiě)可汗(kèhán)鞍韉(ānjiān)轡(pèi)頭濺濺(jiān)燕(yān)山啾啾(jiū)朔(shuò)氣
金柝(tuò)鎧(kǎi)甲十二轉(zhuǎn)紅妝(zhuāng)著(zhuó)舊時裳(cháng)云鬢(bìn)帖(tiē)花黃
3、二跟讀課文,讀出節(jié)奏。(幻燈片6)
教師放朗讀示范讀音,請學生跟讀,要求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
學生跟讀。
4、三默讀課文,疏通文意。(幻燈片7~8)
自學討論:要求(1)默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翻譯全詩。(2)將重點詞句意思批注在句旁。(3)將不會翻譯的詞句畫出來與同桌討論,還不會的保留在班級討論。
。ㄒ唬⿲W生參考屏幕上的譯文翻譯全文。(超鏈接幻燈片31-32)
(二)檢查重點句子的翻譯。(幻燈片9~14)
。1)文言中數詞的翻譯。
“軍書十二卷”“壯士十年歸”“策勛十二轉”“同行十二年”中的“十二”“十”都是極言其多,不能作為確實的數字,是虛指。
。2)文言文中互文句的翻譯。
互文,也稱互文見義,指上下文中相關詞語互有省略,而意義上則互相補充,從而使文辭簡潔精煉。
試著翻譯下列句子,注意體會互文的用法。
①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將士們身經百戰(zhàn),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得勝而歸。
、陂_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打開我東屋、西屋的閣門,坐在我東屋、西屋的床上。
、坌弁媚_撲朔,雌兔眼迷離。
雄兔和雌兔都腳步跳躍,目光迷離。
擴展補充:
1、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2、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3、戰(zhàn)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
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4、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5、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本唧w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ノ牡奶卣魇恰拔氖《獯妗,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結構特征:互省。如“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句前部分省去“壯士”,句后部分省去“將軍”,“將軍”與“壯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錯補充。二、語義特征:互補。如:“主人下馬客在船”(《木蘭詩》),主人下馬,已包含客人也下了馬,客人在船也隱含著主人在船了!跋埋R”和“在船”兩個動作是在“主人”和“客”中進行的,譯時應將它們拼合起來。
五、課堂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語。
木蘭當戶織()旦辭爺娘去()
愿為市鞍馬()
萬里赴戎機()愿辭千里足()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第二課時
一、析讀課文內容。
1.一朗讀課文,理清層次。(幻燈片15)
課文敘述了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根據下列情節(jié),試劃分課文層次。開端:可汗點兵木蘭嘆息
發(fā)展:代父從軍奔赴戰(zhàn)場
高潮:十年征戰(zhàn)凱旋歸來
結局:放棄賞賜辭官返鄉(xiāng)
2、二研讀課文,分析敘事的詳略安排。(幻燈片16~17)
問題一:這首詩詳寫什么?略寫什么?文章為什么作這樣的安排?
學生自讀全文,討論。
討論明確:這首詩詳寫: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征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略寫:戰(zhàn)場生活,百戰(zhàn)情況。
問題二:文章為什么作這樣的安排?
學生深入探究討論。
討論明確: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的往往都是他所要著力突出的。這首詩要突出的正是對木蘭的孝敬父母、勇于擔當重任的性格的頌揚,所以,對殘酷的戰(zhàn)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詳略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對戰(zhàn)爭的冷淡和遠離。
3、三精讀課文,分析木蘭的形象。(幻燈片18~20)
問題一:請同學精讀課文,結合具體詩句,說說木蘭有哪些可敬、可愛之處。
學生精讀課文,要求:(1)畫出表現木蘭品質、性格的詩句;(2)批注自己的理解。
討論明確:(1)孝敬父母的精神可敬!鞍敓o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一個女孩子看到家里沒有兄長,父親已年老力衰,毅然替父從軍,這種精神可敬。(2)英雄氣概可敬!皩④姲賾(zhàn)死,壯士十年歸”她和將士們一起拼死作戰(zhàn),十年馳騁于疆場,這種英雄氣概也可敬。(3)不慕高官厚祿的精神可敬!翱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凱旋了,應是論功受賞,可她卻辭官還鄉(xiāng),高尚行為可敬。(4)熱愛生活、親人,讓人感到可愛。“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美麗可愛的女兒情態(tài)的表現,讓人感到可愛!安宦劆斈飭九暋钡'反復提及,表現了木蘭對親人的思念,也顯示了木蘭的可愛之處。
問題二:一千多年來,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原因是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
討論明確: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百姓,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因此,一千多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
二、討論寫作方法。(幻燈片21)
說說下列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及其表達作用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2、爺娘聞女來,出閣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阿弟
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3、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4、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5、旦辭黃河云,暮至黑山頭。
6、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7、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三、延伸拓展(幻燈片22~27)
1、背誦全詩。
請學生再次觀看圖片,結合圖片內容,學生分節(jié)背誦全詩。
2、想象作文。
閱讀課文第六段,木蘭還鄉(xiāng)后與親人團聚的喜慶情景,發(fā)揮聯想與想象,擴展詩中的畫面內容,擴寫為一篇記敘文。
要求:(1)有故事情節(jié);(2)有具體人物描寫。
3、課外鏈接
題木蘭廟【唐】杜牧
彎弓征戰(zhàn)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花木蘭女扮男裝去參軍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夢鄉(xiāng)里,也會和女伴們一起對鏡梳妝;只是為了替爺從軍.保家衛(wèi)國,多次想回家時竭力克制著自己與邊關將士大碗喝酒.想想木蘭為了安靖邊烽,萬里從戎,她也將會和王昭君和親,死留青冢一樣,永遠博得后世敬愛!
四、堂上練習。
五分鐘內完成《每課一測》
五、課外作業(yè)。
(幻燈片28)
1、背誦全詩。
2、完成《課課練》課內部分習題。
3、綜合作業(yè)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著我舊時裳b.對鏡帖花黃
c.出門看火伴d.萬里赴戎機
2)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理解有誤的一項。()
a.木蘭當.戶.織(對著門)b.卷卷有爺.名(父親)
c.著我舊時裳.(衣裳)d.雙兔傍.地走(靠近,貼近)
3)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
a.雌兔眼迷離..b.出門看火伴..
c.雙兔傍地走.d.著我舊時裳.
4)下面對句意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可汗大點兵(可汗大規(guī)模地征兵)
b.軍書十二卷(征兵的名冊共有十二卷)
c.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zhàn)場)
d.朔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來打更的聲音)
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樂府詩集》是宋代郭茂倩所編。
b.樂府原是朝廷中管理音樂的機構,負責采集民間的詩歌,后來府采集的詩歌也叫作樂府詩。
c.《木蘭詩》,又名《木蘭辭》《木蘭歌》,是南北朝時期的一首北朝民歌。
d.《木蘭詩》是樂府詩中篇幅較長的抒情歌辭,是一曲傳奇式的女性英
《木蘭詩》教案13
教學目標
。薄⒅R與能力:讀準字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樂府民歌知識。理解互文、對偶、排比的句子。
。病⑦^程與方法:注重朗讀,在讀中感知人物形象;采用提問引導式教學,使學生了解木蘭的英雄性格;加入情景劇表演,幫助同學們理解人物形象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木蘭的英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分析故事情節(jié),感受木蘭形象
教學難點
認識人物性格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我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女扮男裝的奇女子花木蘭。
二、文體知識介紹
我國古代北朝人豪邁淳樸,長弓善射,崇尚武力,且能歌善舞,在民間流傳著大量動人的詩歌,其中《木蘭詩》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它以濃烈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等手法,集中描繪了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代父從軍和解放甲回鄉(xiāng)的不平凡經歷。本文是一首敘事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稑犯娂放c《孔雀東南飛》被譽為樂府“雙壁”。
三、整體感知
1、初讀感知:自讀一遍課文,要讀準字音,體會這首詩的感情。
讀準字音
唧唧 機杼 軍貼 可汗 鞍韉 轡頭 鳴濺濺 燕山 鳴啾啾 戎機 朔氣 金柝 扶將 紅妝 著 帖花黃 傍
2、聽范讀,要挺準讀音,聽清句子停頓。
3、搖頭晃腦讀節(jié)奏,古代讀書人讀書進入佳境之時便會搖頭晃腦,搖頭晃腦正符合古文的節(jié)奏,學生試讀節(jié)奏。
4、小組合作 四人小組合作根據注釋譯課文,全班分成兩大組,第一大組以一至四段為主,第二大組以五至七段為主。
討論前補充新知識
互文:指詩文的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相互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修辭方式。例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意思是到各處街市備辦鞍馬等。
5、生生交流,師生交流。
6、概括詩歌情節(jié)。速度課文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詩歌情節(jié)。
交流后的結果:代父從軍(1---3);征戰(zhàn)生涯(4);辭官回家(5---7)。
四、根據情節(jié)嘗試背誦。生自由背誦。
五、作業(yè):熟背全文并準確翻譯句子。練習搖頭晃腦讀古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檢查上節(jié)重點詞語,重點句子;檢查朗讀情況。
二、走進木蘭。
1、搖頭晃腦是讀出來了,但老師沒聽出悲傷、憂愁、喜悅的情感。要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領悟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接下來讓我們走進木蘭,了解木蘭。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從文中找一找感人的語句,讀一讀精彩的片段,并試著分析原因。
2、師示范:
感人語句:“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蔽矣X得此時她的父母一定年紀很大了,走路顫巍巍的,還相互攙扶出城迎接,他們盼望了這么多年,擔心了這么多年,木蘭回來了,他們的心情一定很激動,邊走邊流淚,這個淚是喜悅的淚。
精彩語句:“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辈粌H在修辭上運用了互文,還是一個工整的對偶句,更寫出了戰(zhàn)爭的殘酷性。
3、找出后小組內交流并相互知道補充。
4、小組推薦在班內交流。
教師要抓住關鍵句子的理解并指導朗讀:
。1)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寫出了木蘭替父從軍的決心,可見她的堅強勇敢。
教師引導:木蘭的決心是看完軍貼立即下的,還是三思之后下的?(三思)哪些語句能看出來?(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木蘭替父從軍好事一樁為什么還嘆息?(木蘭是女子,古代女子沒地位,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準拋頭露面,而家中又是“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的情況,所以她心里矛盾,可以想象木蘭的愁苦之態(tài)。但木蘭最終決定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里面可是有很大的風險,一是怕別人識破,更主要的是戰(zhàn)場上面對的將是死亡,可見木蘭的一片孝心,可見木蘭的堅強勇敢。)
怎樣去讀一二段呢?(慢而低沉。在讀到“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笔且脠远ǖ恼Z氣讀的沉著有力。)
(2)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萬里”表示征途漫漫,“若飛”形容速度之快,木蘭能夠大膽的走向戰(zhàn)場,并與男兒一樣勇敢作戰(zhàn),木蘭很了不起。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教師引導:每當讀到這里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一幅“月下戍邊圖”,月下何人?(木蘭)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月下戍邊圖”。
讀這一段要用什么樣的語氣?(抑揚頓挫要鮮明,節(jié)奏要慢,讀出她的英雄氣概。)
。3)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表現了木蘭不幕功名富貴,甘過平凡生活的高貴品質。
教師引導:木蘭的理想生活是什么?(過平凡的日子。)在豫劇《花木蘭》中有木蘭回家報恩的唱詞,請同學唱或者放音樂。(平了賊兒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馬加鞭趕回家門,我孝敬娘親。)孝敬爹娘,過一個普通女子的耕織生活。這本來是很容易實現的,可戰(zhàn)爭改變了木蘭的命運,她必須為實現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也為了更多人能順利實現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犧牲,所以“英雄”二字,木蘭當之無愧。
朗讀這幾句要注意:語調要平穩(wěn),“還故鄉(xiāng)”三字要頓開,語調保持一致,以表現木蘭的`不卑不亢,不幕功名富貴的高貴品質。
(4)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這是一個生動的比喻句。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別特征明顯,而戰(zhàn)場廝殺時,要分辨男女就十分困難了。這是對木蘭的贊美與歌頌。
教師引導:這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負的機會,她們的智慧、膽識、才能并不比男子遜色。
5、小結:本文塑造了怎樣的木蘭形象?
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智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祖國;不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三、詩歌創(chuàng)作
這么多的優(yōu)點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現實的人物,又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為了更深的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我提議,每人創(chuàng)作一首小詩,謳歌勞動人民的優(yōu)秀女兒花木蘭。
參考題目:
1、爹爹,讓女兒替你去出征
2、媽媽,我回來了
3、誰說女子不如男
4、英雄頌歌
可選用任何一種人稱;可寫出發(fā)前,送別,征戰(zhàn)生涯,歸來團聚時、、、、、、可寫一句兩句一段兩段。
學生展評作品。
四、美讀課文
讓我們放聲朗讀,把我們對木蘭的感情盡情的讀進去!
之后,請幾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總結:
木蘭為理想而生,為理想而奮斗,她的品質正在我們一代代中華兒女身上延伸。今天的作業(yè),把這首詩有感情的朗讀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 24、木蘭詩
木蘭:
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
淳厚質樸又機智活潑; 巾幗英雄
熱愛親人又報效祖國;
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木蘭詩》教案14
教學目標:
1、利用多種誦讀方式熟讀詩歌,背誦詩歌,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感與韻律美。
2、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能夠積累一定的古代文學知識,為今后的古文學習奠定基礎。
3、感受木蘭這一具有家國情懷的光輝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利用多種形式學習詩歌, 達到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如何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誦讀熱情,并能感受木蘭這一具有家國情懷的光輝人物形象。
一、新課導入:
1、 同學們,你們知道“巾幗不讓須眉”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ㄖ该卮,師總結)
2、是的,在中國歷史上就涌現出許多“巾幗不讓須眉”的女英雄,今天,我們通過學習《木蘭辭》這首詩歌,去了解這位流傳千古的奇女子--木蘭的故事。
二、正字音,熟讀詩歌:
1、師導入:同學們,這首詩歌是出自南北朝時期的北朝民歌,您們還記得我們曾經學習過哪首北朝民歌?(生吟誦,師點評)
2、師導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背窀枋侨绱说拇肢E豪邁,北朝民歌是如此的.樸質剛健,富有感染力。《木蘭辭》就是這樣一首集北朝民歌精髓的詩歌,因此它與《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雙璧。
4、學習詩歌,師范讀詩歌。
5、師領讀,生跟讀。(注意糾正學生字音)
6、男女生對讀。
7、文白對讀,師串講,疏通文意。
8、指名個人讀。
三、小結: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你認為木蘭的故事為什么能夠流傳千古,深受人們的喜愛?
《木蘭詩》(《木蘭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珊箚査咎m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把握生字讀音,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把握詩歌的內容。有感情地反復誦讀,熟讀背誦。
2、過程與方法:師生搜集、篩選相關資料。誦讀法、復述法、討論探究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習古代女英雄花木蘭勤勞樸實、勇敢機智的性格,善良淳樸、顧全大局、不慕名利的品德。
教學重點:
1、整體把握內容,理解人物形象。
2、誦讀、背誦。教學難點:人物形象的準確把握。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樂府民歌《木蘭詩》寫了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認識一下這位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的巾幗英雄。
二、新課。
1、文學常識:《木蘭詩》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赌咎m詩》從文體來看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來看是一首敘事詩。樂府:原來指古代官府設立的"音樂機構,它的任務是除了文人詩歌和譜配曲外,還要廣泛采集民間歌謠。它還指一種音樂性的.詩體,到了南北朝樂府已經由音樂機構變?yōu)榱嗽婓w名稱。樂府雙璧:《木蘭詩》、《孔雀東南飛》。
2、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初讀課文
①指名生范讀。要求:生圈畫重點生字。
、谡埻瑢W上黑板板書在文中所找出的重點字,余生訂正、補充。
、埤R讀全文。
2)感知大意
、偕纸M試譯。
、谡埻瑢W上黑板將自己在翻譯中找出的重點詞語及句子在黑板上板書出來,小組及集體討論解決。
③請以“木蘭?”的形式簡要概括本詩各小節(jié)的主要內容。
④復述故事。
3、細讀探究:請以“我認為木蘭是一個的人,我是從這句話看出來的!钡男问胶喴爬ㄎ闹心咎m的形象。
三、總結。(內容、人物形象)
四、拓展。仿寫句子:在我國歷史上有許多不讓須眉的巾幗英雄,如代父從軍的花木蘭,的……
五、嘗試背誦。(生根據提示試背后齊背)
六、作業(yè)。
1、改寫《木蘭詩》。
2、向班上同學介紹你心目中的女英雄。
教師寄語:木蘭樸素善良、深明大義、不慕名利、勇于獻身,是一代巾幗英雄,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希望同學們現在好好學習,爭取將來在祖國需要時能夠像她那樣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木蘭詩》教案】相關文章:
《木蘭詩》教案05-30
木蘭詩的教案06-07
木蘭詩教案05-17
《木蘭詩》教案優(yōu)秀11-23
木蘭詩教案資料04-02
《木蘭詩》教案 15篇02-20
《木蘭詩》教案 (15篇)02-20
《木蘭詩》教案15篇02-16
木蘭詩教案15篇02-16
《木蘭詩》教案(1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