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木蘭詩》教案

      《木蘭詩》教案

      時間:2023-02-20 19:40:08 教案 我要投稿

      《木蘭詩》教案 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木蘭詩》教案 ,歡迎閱讀與收藏。

      《木蘭詩》教案 15篇

      《木蘭詩》教案 1

        【教學目標】

        一、了解“樂府”的有關知識。

        二、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特點,并背誦全詩。

        三、學習本文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花木蘭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關于花木蘭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前一段時間,聞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資將她的形象搬上了銀幕,一時轟動了世界。今天就讓我們走近花木蘭,去感受她的思想情感與人格魅力。

        二、解題:本文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 樂府是漢朝的音樂機關,任務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和訓練樂工。專門收集民歌,后來把樂府官署所采集、創(chuàng)作的歌詞也稱“樂府”或“樂府詩”,成為了一種音樂性的詩體。 《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樂府雙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東南飛》),屬于敘事詩,敘述了

        古代女英雄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yè)的傳奇故事,刻畫出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三、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聽錄音。

        2、給加點的字詞注音。

        機杼(zhù) 可汗(kè hán ) 鞍韉(ān ji.....

        ān ) 轡頭(pèi )燕山(yān)鳴濺濺 (jiān ) 鳴....

        啾啾(jiū) 胡騎(jì)戎機(róng) 金柝(tuò) .....

        著(zhuó)裝 傍地走(bàng) 朔(shuò)氣 舊時裳....(cháng)

        3、對照注釋誦讀,讀準讀順 。

        4、這是一首敘事詩,依據(jù)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請用四個字來簡單概括每一部分內(nèi)容。。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從軍。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戰(zhàn)。

        第三部分(5一6段)凱旋而歸。

        第四部分(第7段)結尾附文。

        四、分析第一部分內(nèi)容

        1、齊讀1、2段,看詩篇如何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織”,表明了木

        蘭織布姑娘的身份!安宦剻C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xiàn)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下段父母的發(fā)問,木蘭的回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表現(xiàn)了木蘭的勤勞孝順。

        2、木蘭的回答表明了什么情況?表現(xiàn)了她的什么特點?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虛數(shù))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zhàn)爭氣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霸笧槭邪榜R,從此替爺征”,表現(xiàn)出木蘭基于家庭情況,經(jīng)過停織嘆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表現(xiàn)了木蘭的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第三段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nèi)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虛指),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zhàn)馬鞍具的情景,表現(xiàn)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操辦而又井然有序。

        4、這一部分還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nèi)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后

        四句之間構成對偶并運用了間隔反復修辭方法!暗┺o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復,層嬗遞進,表現(xiàn)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了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復,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huán)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xiāng),思念親人,離鄉(xiāng)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

        五、布置作業(yè)

        1、生字帶拼音抄寫三遍。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抽查上一節(jié)課知識掌握情況。

        1、默寫生字。

        2、學生齊讀全文。

        二、分析第二部分

        1、齊讀第二部分,這一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騁戰(zhàn)場,引到描寫戰(zhàn)場上

        的生活和戰(zhàn)斗,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詩,寫出征途之遙,夸張地表現(xiàn)出木蘭身跨飛馳戰(zhàn)馬,萬里奔赴戰(zhàn)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

        2、后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huán)境的烘托中,表現(xiàn)出木蘭在戰(zhàn)場上的艱苦生活,從而烘托出木蘭的勇敢堅強。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互相滲透:將士們出征十年,經(jīng)歷過上百次激烈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寫出戰(zhàn)斗之多,時間之長,戰(zhàn)況之烈,表明了木蘭身經(jīng)長期激戰(zhàn),英勇善戰(zhàn),凱旋歸來。

        三、分析第三部分

        1、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朝見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夸張,對偶,互相補充,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豐,并且還“問所欲”,意將封任;這就有力地襯托了“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表現(xiàn)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xiāng)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zhì)。

        2、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回到家園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一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產(chǎn)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征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xiàn)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征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xiàn)出木蘭久征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xiàn)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贊嘆,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

        四、分析第四部分

        這一部分是吟唱詩歌的人在詩篇故事結束以后的吟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感情?

        這一部分以雙兔為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xiàn)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贊美了木蘭在從軍十二年中未被發(fā)現(xiàn)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

        五、小結木蘭形象。

        木蘭既是一個女孩子,更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她勤勞善良,純樸孝順,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為國家盡忠效勞,表現(xiàn)出深明大義、勇敢堅毅,果斷的效國忠心和英雄氣概。從軍十二年,她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和機智謹慎,女兒身份一直沒被揭穿。在凱旋歸來后,她不貪圖富貴,甘愿過回簡單安定的農(nóng)家生活。她是我國古代北方優(yōu)秀勞動婦女的象征。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詩。

      《木蘭詩》教案 2

        【教學目標 】

        1.了解詩歌表現(xiàn)的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學習《木蘭詩》詳略得當?shù)膶懛ā?/p>

        3.領會故事情節(jié)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表現(xiàn)方法。

        4.體會民歌剛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

        【重點難點】

        1.故事情節(jié)和木蘭形象。

        2.記敘的詳略處理。

        【教學設想】

        1.利用詩中排比句、對偶句、復沓句、頂真句等句式特點,當堂背下來。

        2.疏通文義,從整體上把握故事情節(jié),理清故事的基本脈絡。

        3.結合詩句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以補充詩歌留下的空白。

        4.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都知道“巾幗不讓須眉”這句古語吧,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就有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立下赫赫戰(zhàn)功。她的事跡被老百姓編成民歌廣為傳唱。她的名字叫花木蘭,F(xiàn)在我們就從這首流傳于世的北朝民歌《木蘭詩》中,來感受一下“巾幗不讓須眉”的氣魄吧!

        1.《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qian)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梁鼓角橫吹曲”為主。這是當時北方民族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因為樂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橫吹曲”。《木蘭詩》則是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樂府雙璧另一:《孔雀東南飛》)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南北朝,社會上已經(jīng)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zhuǎn)變而為詩體。其中既有文人詩歌,又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過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tǒng)統(tǒng)稱為“樂府”。

        2.《木蘭詩》產(chǎn)生的時代,當在西魏。那時正是南北朝時期南北對峙,戰(zhàn)爭是北朝社會一個最突出的現(xiàn)象,整個北朝的歷史幾乎與戰(zhàn)爭相終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國”的130多年中,戰(zhàn)爭尤為頻繁。五六世紀間,我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鮮卑族與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區(qū)進行過長期的戰(zhàn)爭。這與詩里所寫的木蘭出征路線正相吻合。這可能就是《木蘭詩》的歷史背影。

        花木蘭是古時河南省虞城縣營廓人。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屢立戰(zhàn)功。凱歸,帝封官嘉獎,木蘭不受,欲納宮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為孝烈將軍。人們?yōu)榧o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蘭祠,祠內(nèi)現(xiàn)存元代立《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和清立《孝烈將軍祠辨誤正名記》石碑,詳細記載了花木蘭的身世、籍貫、業(yè)績及歷代修祠情況。近年來,又修復了木蘭祠大殿等一大批景點。花木蘭祠已收入《中國名勝詞典》。

        二、整體感知

        1.課后練習二、三

        2.《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zhàn)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北方人民矯健尚武的精神,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純樸、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不慕名利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木蘭詩》按時間順序安排故事情節(jié)的。

        開頭兩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

        第三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zhàn)場。

        ★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a渲染戰(zhàn)前緊張的氣氛。b戰(zhàn)事緊迫。c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

        第四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zhàn)生活。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nèi)容,夸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zhàn)馬,萬里迢迢,奔往戰(zhàn)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八窔鈧鹘痂,寒光照鐵衣”,描寫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zhàn)斗生活的一個畫面: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著刁斗的打更聲,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皩④姲賾(zhàn)死,壯士十年歸”(互文),概述戰(zhàn)爭曠日持久,戰(zhàn)斗激烈悲壯。

        第五段,寫木蘭還朝辭官。

        “木蘭不用尚書郎”而愿“還故鄉(xiāng)”,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

        第六段,寫木蘭還鄉(xiāng)與親人團聚。

        第七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未被發(fā)現(xiàn)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4.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zhì)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5.詳寫第2、第3、第4、第6段,即對木蘭的從軍緣由、戀別、辭官和還家都寫得比較詳細。這是因為作者緊扣住“木蘭是女郎”的身分特征和性格特征去精心剪裁安排詳略的。凡有助于突出這一特征,更好的表現(xiàn)主題的,則鋪寫不厭其煩,反之則惜墨如金。如對歷時十年的戰(zhàn)斗生涯(第4段),僅有“萬里赴戎機”以下六句,還有出征前的準備(第3段開頭四句)也寫得比較簡略,詳略搭配得當,正是為塑造木蘭這一巾幗英雄形象服務的,為全詩主題服務的,也是這首詩在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對木蘭的孝敬父母、勇于擔當重任的性格的頌揚,所以,對殘酷的戰(zhàn)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nèi)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對戰(zhàn)爭的冷淡和遠離。

        三、課堂小結

        1.把結構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數(shù)相等(或基本相等)的兩個短語、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稱的排列在一起,表達相似、相反或相關的意思,這種修辭方法叫對偶。如:“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2.學生查閱資料,列舉我國歷史上還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較

        ——例: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紅娘子,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等。 劉胡蘭、秋瑾。

        中國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從正道上講,須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標準。班昭、孟光是為以立德聞名;花木蘭、梁紅玉是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貞是以立字聞世。)

        3.體驗反思:

        試想你就是木蘭姑娘,請你說說替父從軍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動。

        假如“我”就是木蘭姑娘(請發(fā)揮合理的想像),說說自己的戰(zhàn)斗生活。

        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么?會說些什么呢?

      《木蘭詩》教案 3

        教學目標

       。薄⒅R與能力:讀準字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樂府民歌知識。理解互文、對偶、排比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注重朗讀,在讀中感知人物形象;采用提問引導式教學,使學生了解木蘭的英雄性格;加入情景劇表演,幫助同學們理解人物形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木蘭的英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分析故事情節(jié),感受木蘭形象

        教學難點

        認識人物性格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我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女扮男裝的奇女子花木蘭。

        二、文體知識介紹

        我國古代北朝人豪邁淳樸,長弓善射,崇尚武力,且能歌善舞,在民間流傳著大量動人的詩歌,其中《木蘭詩》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它以濃烈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等手法,集中描繪了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代父從軍和解放甲回鄉(xiāng)的不平凡經(jīng)歷。本文是一首敘事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稑犯娂放c《孔雀東南飛》被譽為樂府“雙壁”。

        三、整體感知

        1、初讀感知:自讀一遍課文,要讀準字音,體會這首詩的感情。

        讀準字音

        唧唧 機杼 軍貼 可汗 鞍韉 轡頭 鳴濺濺 燕山 鳴啾啾 戎機 朔氣 金柝 扶將 紅妝 著 帖花黃 傍

        2、聽范讀,要挺準讀音,聽清句子停頓。

        3、搖頭晃腦讀節(jié)奏,古代讀書人讀書進入佳境之時便會搖頭晃腦,搖頭晃腦正符合古文的節(jié)奏,學生試讀節(jié)奏。

        4、小組合作 四人小組合作根據(jù)注釋譯課文,全班分成兩大組,第一大組以一至四段為主,第二大組以五至七段為主。

        討論前補充新知識

        互文:指詩文的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相互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修辭方式。例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意思是到各處街市備辦鞍馬等。

        5、生生交流,師生交流。

        6、概括詩歌情節(jié)。速度課文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詩歌情節(jié)。

        交流后的結果:代父從軍(1---3);征戰(zhàn)生涯(4);辭官回家(5---7)。

        四、根據(jù)情節(jié)嘗試背誦。生自由背誦。

        五、作業(yè):熟背全文并準確翻譯句子。練習搖頭晃腦讀古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檢查上節(jié)重點詞語,重點句子;檢查朗讀情況。

        二、走進木蘭。

        1、搖頭晃腦是讀出來了,但老師沒聽出悲傷、憂愁、喜悅的情感。要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領悟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接下來讓我們走進木蘭,了解木蘭。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從文中找一找感人的語句,讀一讀精彩的片段,并試著分析原因。

        2、師示范:

        感人語句:“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我覺得此時她的父母一定年紀很大了,走路顫巍巍的,還相互攙扶出城迎接,他們盼望了這么多年,擔心了這么多年,木蘭回來了,他們的心情一定很激動,邊走邊流淚,這個淚是喜悅的淚。

        精彩語句:“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辈粌H在修辭上運用了互文,還是一個工整的對偶句,更寫出了戰(zhàn)爭的殘酷性。

        3、找出后小組內(nèi)交流并相互知道補充。

        4、小組推薦在班內(nèi)交流。

        教師要抓住關鍵句子的理解并指導朗讀:

       。1)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寫出了木蘭替父從軍的決心,可見她的堅強勇敢。

        教師引導:木蘭的決心是看完軍貼立即下的,還是三思之后下的?(三思)哪些語句能看出來?(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木蘭替父從軍好事一樁為什么還嘆息?(木蘭是女子,古代女子沒地位,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準拋頭露面,而家中又是“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的情況,所以她心里矛盾,可以想象木蘭的愁苦之態(tài)。但木蘭最終決定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里面可是有很大的風險,一是怕別人識破,更主要的是戰(zhàn)場上面對的將是死亡,可見木蘭的一片孝心,可見木蘭的堅強勇敢。)

        怎樣去讀一二段呢?(慢而低沉。在讀到“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笔且脠远ǖ恼Z氣讀的沉著有力。)

       。2)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萬里”表示征途漫漫,“若飛”形容速度之快,木蘭能夠大膽的走向戰(zhàn)場,并與男兒一樣勇敢作戰(zhàn),木蘭很了不起。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教師引導:每當讀到這里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xiàn)一幅“月下戍邊圖”,月下何人?(木蘭)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月下戍邊圖”。

        讀這一段要用什么樣的語氣?(抑揚頓挫要鮮明,節(jié)奏要慢,讀出她的英雄氣概。)

        (3)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表現(xiàn)了木蘭不幕功名富貴,甘過平凡生活的高貴品質(zhì)。

        教師引導:木蘭的`理想生活是什么?(過平凡的日子。)在豫劇《花木蘭》中有木蘭回家報恩的唱詞,請同學唱或者放音樂。(平了賊兒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馬加鞭趕回家門,我孝敬娘親。)孝敬爹娘,過一個普通女子的耕織生活。這本來是很容易實現(xiàn)的,可戰(zhàn)爭改變了木蘭的命運,她必須為實現(xiàn)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也為了更多人能順利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犧牲,所以“英雄”二字,木蘭當之無愧。

        朗讀這幾句要注意:語調(diào)要平穩(wěn),“還故鄉(xiāng)”三字要頓開,語調(diào)保持一致,以表現(xiàn)木蘭的不卑不亢,不幕功名富貴的高貴品質(zhì)。

       。4)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這是一個生動的比喻句。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別特征明顯,而戰(zhàn)場廝殺時,要分辨男女就十分困難了。這是對木蘭的贊美與歌頌。

        教師引導:這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負的機會,她們的智慧、膽識、才能并不比男子遜色。

        5、小結:本文塑造了怎樣的木蘭形象?

        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zhì)樸又機智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祖國;不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三、詩歌創(chuàng)作

        這么多的優(yōu)點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現(xiàn)實的人物,又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為了更深的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我提議,每人創(chuàng)作一首小詩,謳歌勞動人民的優(yōu)秀女兒花木蘭。

        參考題目:

        1、爹爹,讓女兒替你去出征

        2、媽媽,我回來了

        3、誰說女子不如男

        4、英雄頌歌

        可選用任何一種人稱;可寫出發(fā)前,送別,征戰(zhàn)生涯,歸來團聚時、、、、、、可寫一句兩句一段兩段。

        學生展評作品。

        四、美讀課文

        讓我們放聲朗讀,把我們對木蘭的感情盡情的讀進去!

        之后,請幾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總結:

        木蘭為理想而生,為理想而奮斗,她的品質(zhì)正在我們一代代中華兒女身上延伸。今天的作業(yè),把這首詩有感情的朗讀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 24、木蘭詩

        木蘭:

        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

        淳厚質(zhì)樸又機智活潑; 巾幗英雄

        熱愛親人又報效祖國;

        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木蘭詩》教案 4

        學習目標

        1、在教師科學方法的指引下,快速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復述“木蘭從軍”的分析花木蘭人物形象。

        引入新課,明確目標

        一、舉例導入。

        學生舉例我國歷史上的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二、明確學習目標

        前置作業(yè),自主學習

        1、學生提出不能翻譯的重點詞,教師給予解釋。

       。ㄎ、愿、市、旦、度、策、強、將、著、貼、火、走、安)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說說情節(jié):學生用自己語言簡要復述故事情節(jié)。

        要求以“木蘭_________”句式概括每節(jié)內(nèi)容,橫線上限填四個字。

        (木蘭停機嘆息、代父從軍、奔赴戰(zhàn)場、征戰(zhàn)沙場、還朝辭官、會見親人、謳歌英雄)

        女兒性情英雄氣概女兒性情

        三、賞析人物。

        1、學生再讀課文,四人一組討論:要求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說。(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教師小結:木蘭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為她既有女兒情懷,更具英雄氣慨的.古代杰出巾幗英雄形象,在代父從軍中看到了她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其實在地方戲曲中也有歌頌巾幗英雄的作品,學生欣賞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拓展延伸,達標測評

        木蘭代父從軍是一種孝,在戰(zhàn)場上拼殺是愛國。那么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樣來體現(xiàn)自己對家人的愛,對國家的愛呢?

        拓展練習:

        練習冊第5小題。

        作業(yè)布置,板書設計

        1、欣賞動畫片《花木蘭》,比較中西方人物形象異同。

        2、背誦全詩。板書設計

        木蘭詩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巾幗英雄愛國、渴望和平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木蘭詩》教案 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詩詳略得當?shù)臄⑹路椒,領會故事情節(jié)曲折性、戲劇性的特點。

        2、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點,指導學生記誦詩文的提高記誦能力。

        3、了解木蘭這一巾幗形象,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的向往。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本課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中,描寫婦女的作品很多。但由于婦女的卑下地位決定了其中的形象多是被嶼,被憐憫的,有不少婦女還淪為了男子的玩物。而在這其中,有一位女英雄的形象卻熠熠生輝,光彩奪目。她代父從軍,馳騁疆場;她鄙棄榮華,謝絕高官;她眷戀故土,毅然返鄉(xiāng)。她的經(jīng)歷傳奇浪漫,一千多年來,她成了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她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木蘭。

        (二)解題,介紹相關文學常識

        《木蘭詩》又叫《木蘭歌》《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梁鼓角橫吹曲”為主,是當時北方民歌中一種在馬演奏的軍樂,因為樂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橫吹曲”!赌咎m詩》則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和《孔雀東南飛》一起,并稱為樂府詩中的“雙璧”。范文瀾先生說:“北朝有《木蘭詩》,足夠壓倒南北兩朝世族詩人”。其言并不為過,可見它的成就和對后世的影響之大。

        (三)正字正音,初讀全文

        1、結合注釋,將詩中難讀準、易讀錯的字標音,齊讀。

        2、教師范讀全詩,學生聽讀。聽讀前提醒學生注意:

        (1)字音如何正確朗讀;

        (2)初步了解全詩大意。

        3、學生齊讀全詩。

        (四)整體閱讀,把握情節(jié)

        指導學生根據(jù)書下的注釋,理解全詩的含義。形式:學生各自口譯,疑難處做上記號。

        1、學生質(zhì)疑,教師可針對一些典型性問答。如:

        (1)對詩中數(shù)字應有的理解

        詩中多次說“十二”。軍書是“十二卷”,同行是“十二年”,策勛是“十二轉(zhuǎn)”,怎么都是十二?十二鄭的軍書,“卷卷有爺名”一合理;“同行十二年”與“壯士十年歸”有出入;“策勛十二轉(zhuǎn)”,未免記功太多。其實,“十二”是極言其多,“十年”也是發(fā)此,都不能作為確實的數(shù)字。這樣運用數(shù)字,不拘泥于事實,都體現(xiàn)了民歌的特點。

        《木蘭詩》課文梳理

        1.文學常識: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南朝宋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一首著名的敘事詩,它和《孔雀東南飛》被譽為“樂府雙璧”。

        2.通假字:

        A.對鏡帖花黃:帖,通“貼”,粘貼、貼上。

        B.出門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C.著我舊時裳:著,通“著”,穿。

        3.古今異義:

        A.愿為市鞍馬:市:古義:買;今義:集市。

        B.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古義:只,只是;今義:表轉(zhuǎn)折,但是。

        C.雙兔傍地走:走:古義;跑;今義:步行。

        D.木蘭不用尚書郎:不用:古義:不愿做;今義:沒有必要。

        E.卷卷有爺名:爺:古義:指父親;今義:指爺爺。

        4.一詞多義:

       、偬篈.昨夜見軍帖:文告、文書。B.對鏡帖花黃:帖,通“貼”,粘貼、貼上。

        ②市:A.愿為市鞍馬:動詞,買。 B.東市買駿馬:名詞,集市。

        ③將:A.出郭相扶將:扶持。 B.將軍百戰(zhàn)死:將領。

        5.互文的翻譯:

        A.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譯文:將軍和壯士們身經(jīng)百戰(zhàn),出生入死,多年以后,有的戰(zhàn)死了,有的回來了。

        B.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譯文:雄兔、雌兔都腳步跳躍、雙眼迷離。

        6.成語: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能我是雄雌!焙笕藫(jù)此概括出一個成語:撲朔迷離,比喻事情錯綜復雜,不易辨別真相。

        7.思想內(nèi)容:

        它敘述了木蘭代父從軍十多年以及立功后不接受獎賞而還鄉(xiāng)的`故事,表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

        8.文章結構:

        第一、二段:從“唧唧得唧唧”到“從此替爺征”,木蘭得征兵的消息,準備代父從軍。

        第三段:木蘭做入伍準備和赴戰(zhàn)地途中的見聞、感受。

        第四段:概括記敘木蘭十年征戰(zhàn)的情況。

        第五段:木蘭入朝受賞,向天子表明了不受官爵,解甲還鄉(xiāng)的請求。

        第六段:木蘭與家人的歡聚,改裝后同伴的驚訝。

        第七段:以兔作比,寫出木蘭的豪感,表現(xiàn)了人們對女英雄的贊美。

        9.木蘭的形象: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愛國

        (二五)詩五首

        1.思想感情

        《雜詩》以白描手法寫來,于平淡無奇中簡潔而形象地抒發(fā)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夜雨寄北》通過寫巴山夜雨景象和詩人對妻子的思念,表達了游子羈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鄉(xiāng)之情。

        《淮上與友人別》通過寫春天里的離別,表達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別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過對別離赴任友人的寬慰和勸勉,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豁達態(tài)度。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通過寫自身的坎坷遭遇和無限感慨,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和進取精神。

        2.比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淮上與友人別》

        兩首詩都寫了與友人的惜別之情。它們在表達方式與格調(diào)上有差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從大處落筆,氣勢雄渾,對將要離別的友人是寬慰和勸勉,“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達了一種豁達的態(tài)度,詩的格調(diào)比較昂揚。《淮上與友人別》就近寫景,情景交融,表達的是分別上路、愁上心頭的惜別,詩風比較細膩、哀婉。

        3.名句賞析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fā)出來的對于未來歡樂的憧憬。面對巴山的凄風苦雨,詩人想像到什么時候能夠還鄉(xiāng),和妻子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燈芯燭花,溫情細語中又提起現(xiàn)在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這情景是想像中的回味,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真是虛實相生,情景交融。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眱删湓娂扔邢e之意,更是寬慰之語,表現(xiàn)了詩人寬闊的胸襟,洋溢著對友人的真摯深厚的情感。它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別詩中黯然消魂的感傷情調(diào),而代之以豁達樂觀的感情,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中,詩人以“沉舟”“病樹”自喻,固然不無惘悵,卻也頗為豁達。沉舟側(cè)畔,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萬木爭春。這百舸爭流、欣欣向榮的景象振奮了作者的精神,激勵作者以達觀的態(tài)度來應對世變。這一聯(lián),突然振起,一變憂傷低沉的情調(diào),代之以慷慨激昂的情調(diào),既鼓舞人,又感染人,F(xiàn)今常用這兩句詩來比喻自然和社會發(fā)展中,沒落、腐朽事物的存在不足為奇,絲毫不能阻擋歷史車輪的前進;進步的、新生的事物是在沒落腐朽的廢墟旁蓬勃發(fā)展起來的。它蘊含的哲理:人生總會有一些挫折和失敗,但不能悲觀,要相信社會總是向前發(fā)展的,未來總比現(xiàn)在好,要積極進取,樂觀向上。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边x擇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jié),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故鄉(xiāng)兒童天真活潑、彬彬有禮的神態(tài),使人如見其貌、如聞其聲。“笑問”二字尤為傳神,它既表現(xiàn)出孩子們對客人的親切、尊敬,又勾畫出他們的稚氣、好奇的性格特點,同時又流露出詩人對他們的喜愛之情。但寫故鄉(xiāng)的兒童,還不是這兩句詩的本意,本意仍是寫自己。詩人本是故鄉(xiāng)人,對故鄉(xiāng)懷有深厚感情,但回到家鄉(xiāng),卻被人當作了客人。這對一個對故鄉(xiāng)有深情的人來說,該是一個多么大的刺激啊!歲月流逝,人生易老,物是人非的無限感慨,盡在不言中。

        《木蘭詩》達標練習

        一、看字寫拼音

        機杼( )轡頭( )胡騎( )燕山( )朔氣( )金柝( )

        鳴濺濺( )鳴啾啾( )可汗( )鞍韉( )阿姊( )

        二、文言詞語翻譯

        1、木蘭當戶織

        2、惟聞女嘆息

        3、昨夜見軍貼

        4、卷卷有爺名

        5、原為市鞍馬

        6、東市買駿馬

        7、旦辭爺娘去

        8、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9、策勛十二轉(zhuǎn)

        10、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11、賞賜百年強

        12、可汗問所欲

        13、木蘭不用尚書郎

        14、出郭相扶將

        15、著我舊時裳

        16、對鏡帖花黃

        17、出門看火伴

      《木蘭詩》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點和修辭特點。

        2、學會誦讀和背誦這首古詩。

        3、培養(yǎng)探究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

        誦讀中討論和探究問題,養(yǎng)成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感受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2、培養(yǎng)主動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問題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導

        問:中國(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

        參考備案:穆桂英、劉胡蘭、秋瑾、鄧穎超、撒切爾夫人、

        二、簡介背景

        欣賞京劇、豫劇、動畫片、郵票等簡單片段,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可以轉(zhuǎn)化為學習的動力。觀察學生對學習是否感興趣可以先看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學習的活動內(nèi)容中,再看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容和方式是否感到興奮、愉悅,然后看學生是否具有進一步學習的愿望。一個好的活動內(nèi)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學生在完成了正規(guī)的活動內(nèi)容之后,還想繼續(xù)進行。

        三、配樂朗讀

        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也為背誦打下基礎。

        四、復述故事

        進一步感知課文,也為下面的探究服務。

        五、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探究點

        主要指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否圍繞著學習目標或在探索活動中提出的有思維價值的問題(包括老師提出的啟發(fā)性問題)展開討論,討論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

        探究點參考備案:

        1、南朝民歌的修辭運用(或特點)

        2、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古代女子的服飾

        3、從《木蘭詩》中“爺”的稱呼看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4、中國古代幾次的女扮男裝出征的巾幗英雄

        5、我對木蘭的看法

        6、詩歌的`凝練的語言分析

        7、木蘭為什么不當官?(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

        8、中國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從正道上講,須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標準。班昭、孟光是為以立德聞名;花木蘭、梁紅玉是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貞是以立字聞世。)

        9、中外影視作品對木蘭形象塑造的差異。

        六、學生合作探究

        主要指學生能否圍繞著探究點,通過探索活動(可以是實踐活動、小組討論、看教科書、看錄像等多種形式),向教科書、教師、同學大膽質(zhì)疑問難、提出見解

        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遵守活動規(guī)則,會傾聽、理解別人的發(fā)言,主動自覺的與別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七、交流探究成果

        指通過探究活動,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對共同關心的某些問題達成共識,可以對某些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也可以通過動腦、動手解決某些問題或?qū)ふ业浇鉀Q問題的有效辦法、途徑。

        八、自由誦讀課文,直至背誦。

        九、布置作業(yè)

        建議:以《木蘭詩》為例,第八周的這堂課是否可以上成學生合作探究活動課(第六個教學過程),或探究結果匯報課(第七個教學過程)。

      《木蘭詩》教案 7

        【學生分析

        在中國,花木蘭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學生可能大多了解她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可是這樣的一位勇敢剛強的女英雄,她也有著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也和普通女子一樣,愛美,愛她的親人,愛樸素平淡的生活。所以,學習《木蘭詩》,就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把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刻畫出來的。

        【教學建議

        1、這首敘事詩字面意義淺顯,可引導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生字詞句、理清故事情節(jié)。

        2、《木蘭詩》是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的多種藝術手法如鋪排、互文、對偶等對烘托氣氛、塑造人物形象等起著重要作用。要引導學生領會這一點。

        3、體會本詩的選材對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家的責任感。

        5、指導朗誦,爭取當堂背誦。

        建議一課時完成。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花木蘭的故事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來,花木蘭這個形象深受人們喜愛。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性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木蘭詩》,在這個傳奇的故事中尋找答案吧。

        二、整體感知,了解故事情節(jié)

        1、指導學生分組合作,疏通文意。學生質(zhì)疑,教師點撥對重點字詞句的理解。

        2、了解故事情節(jié)。

        學生討論空白處填寫恰當詞語:

        木蘭停機( )——決心( )——從軍( )——奔赴( )——十年( )——拒賞( )——與親人( )

        明確:嘆息、出征、準備、沙場、征戰(zhàn)、辭官、團聚

        三、探究理解木蘭形象

        討論:

        1、木蘭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詩中哪些描寫刻畫了她這一形象?

        兩處:

       、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如飛。朔氣傳金拆,寒光照鐵衣”。

       、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

        前者烘托渲染了軍旅生活的艱苦與慘烈,從正面塑造了一個勇敢剛強的戰(zhàn)士形象。后者通過寫天子的賞賜之多,側(cè)面表現(xiàn)出木蘭是一位戰(zhàn)功顯赫的女英雄。

        2、木蘭既是一位傳奇英雄,又是一個普通的女性。詩中哪些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她的女性心理?

        ⑴ 停機嘆息時的心理描寫:既為家里著想(父親年齡大了,弟弟還小),又為國家大計著想(保家衛(wèi)國是子民的責任)這種焦慮矛盾正是女子所特有的心理。

       、 遠征沙場時的思鄉(xiāng)心理的描寫。遠在邊塞的木蘭看到眼前一草一木都忍不住觸景生情,想起家中慈愛的雙親,想起家的溫暖。

       、 辭官還家后“著我舊時裳”和“對鏡貼花黃”的行為描寫。木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還原成“女兒身”,從她“開、坐、脫、著、理、貼”一系列歡快的'動作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木蘭一顆愛美、愛生活的心。

        3、你認為詩中刻畫她英雄形象的筆墨多一些還是作為一個普通女性的形象寫得多一些?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明確:詩中既寫出了她的英雄氣,更寫出了她的兒女情。正是這樣一位柔弱女子在國家需要、家庭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毅然奔赴艱惡的沙場,在戰(zhàn)爭中屢建奇功,這樣的奇女子怎么不令人心生敬佩之情?所以作者這樣選材更有利于刻畫一個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

        4、讀完此詩,你覺得我們應向木蘭學習哪些精神品質(zhì)?

        略。

        四、指導學生朗讀、背誦

        指導過程中串入對本詩修辭手法的簡要講解。

      《木蘭詩》教案 8

        學習目標:

        1、積累《木蘭詩》中重點字詞

        2、賞析詩中的木蘭形象

        課前學習:選擇詩的片段,與同伴進行課本劇表演

        課堂學習:

        第一塊:積累字詞,整體感知課文

        1導入:播放電影《花木蘭》片斷觀看

        2組織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評價;全班齊讀。個別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評價;齊讀。

        3看頁下注釋,理解大意,準備質(zhì)疑。閱讀、思考、討論

        4組織交流、評價(強調(diào)古今有差異的詞語)交流、互評

        第二塊:設計情境,精讀課文內(nèi)容

        1問題情境:在我們的印象中,中國古代的女子似乎是足不出戶的。而木蘭卻在戰(zhàn)場上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你認為這可信嗎?為什么?

        閱讀思考

        2組織交流、評價交流、互評

        3電影中拍了很多戰(zhàn)爭的場面,而詩中只是精練的.三句。你覺得在這首詩中戰(zhàn)爭的場面應該詳寫還是略寫,為什么?(提示分析這首詩中花木蘭的形象)

        小組合作討論

        4組織交流、評價交流、互評

        第三塊:語文活動:課本劇《木蘭詩》片段

        1小組合作,選取《木蘭詩》片段,分角色表演。按小組的順序,分別到講臺前表演。

        2組織交流、評價交流、互評

        課后學習:

        同伴競賽:看誰背誦《木蘭詩》又準確又迅速。

      《木蘭詩》教案 9

        教學目的

        1、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2、體會恰當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教學重點

        1、故事情節(jié)和木蘭形象。

        2、記敘的詳略處理。

        3、對偶和排比。

        教學難點

        記敘的詳略處理。

        教學設想

        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xiàn)力量,把此種練習統(tǒng)一于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評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讀和背誦。

        教學課時

        三課時。

        課前準備

        1、反復朗讀課文。

        2、播放動畫片《花木蘭》。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播放《花木蘭》動畫片片斷:戰(zhàn)場上騎兵千軍萬馬,殺敵報國,喊聲震天……

        這是迪士尼公司特聘600多名動畫大師歷時四年才制作成功的動畫巨片。

        《花木蘭》!由此可見《木蘭詩》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并已蜚聲海外了!

        二、作品簡介

        《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選自南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屬于敘事詩,敘述了古代女英雄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yè)的傳奇故事,刻畫出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樂府:最早見于漢初,西漢是指“音樂機關”,魏晉六朝將樂府所唱的詩,漢人原叫“歌詩”的也叫“樂府”。

        三、檢查預習生字詞情況

        機杼:zhù(織布梭子)

        可汗:kèhán

        鞍韉:ānjiān(馬鞍下的墊子)

        轡頭:pèi(韁繩)

        燕山:yān

        胡騎:jì(戰(zhàn)馬)

        戎機:róng(軍事)

        朔氣: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紅妝:zhuāng(裝飾,打扮)

        著我舊時裳:zhuó(穿)

        傍地走:bàng(臨近,此處引申為貼著)

        四、聽課文錄音,全班朗讀課文

       。ǖ谝槐槁,第二遍跟讀,第三遍齊讀)

        五、要求學生參看注釋,閱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

        六、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朗讀,從對詩歌的誦讀中體會本詩的思想感情

        1、學生分步朗誦,體會詩句所表現(xiàn)的感情,互評得失優(yōu)劣,并討論歸納朗誦技巧

        學生分層模仿朗誦師生討論歸納朗誦注意點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語調(diào)輕語速緩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體現(xiàn)憂心忡忡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問者急切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答者沉穩(wěn)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語速語調(diào)逐漸加快加高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由沉思到下定決心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由輕緩到重快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由輕緩到重急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既緊張又有序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旦”“暮”“不聞”“但聞”重讀

        不聞爺娘喚女聲,讀出對親人的眷念之情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和悲壯豪邁的氣氛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急促高亢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雄壯悲涼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贊賞功勛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從容辭官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渴望還鄉(xiāng)

        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活潑歡快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前高后低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動詞讀得響亮

        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極力表現(xiàn)輕松歡快之情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驚嘆與贊美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充滿喜劇氛圍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由輕到重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贊美自豪

        2、再讀欣賞:再聽課文配樂朗誦,使學生在再次的比較欣賞中,體會錄音中朗誦者高超的朗讀技巧和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自由朗讀,自己體會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全班配樂朗讀。

        七、作業(yè)

        1、抄寫全詩。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詩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檢查朗讀詩歌的情況。

       。ǔ椴椋簜人讀,小組讀,全班讀)

        2、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詩意,有感情地朗讀了詩歌,在此基礎上,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

        二、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

        依據(jù)(詩歌以時間為記敘順序),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概括本詩情節(jié)并復述故事。

        第一部分(1、2、3段)寫出木蘭代父從軍、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寫出木蘭經(jīng)過長期激烈戰(zhàn)斗勝利凱旋。

        第三部分(5、6段),寫出木蘭,還朝辭官,功成身退,返回家鄉(xiāng),家人團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詩歌的人用比喻贊美木蘭。

        三、學習第一部分

        (先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答出相關詩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辭手法)

        1、朗讀第一部分。

        2、木蘭原來的身份是什么?從哪句詩可以看出來?

        織女!澳咎m當戶織”。

        3、可是木蘭在干什么呢?

        嘆息。

        4“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對偶。

        5、第⑴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為下文設置懸念。(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為何呢?)

        6、背誦第⑴段。

        7、木蘭嘆息的原因是什么?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虛數(shù))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zhàn)爭氣氛。“卷卷有爺名”表明名冊上有父親的名字!鞍敓o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

        8、在這種情況下,木蘭作出了怎樣的決定?表現(xiàn)了她怎樣的思想性格?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表現(xiàn)出木蘭基于家庭情況,經(jīng)過停織嘆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表現(xiàn)了木蘭的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9、背誦第⑵段。

        10、木蘭作出了這樣的決定后,接著她干了什么?這些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什么?

        排比。

       。ㄌ搶懀╀侁惖貙懗瞿咎m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zhàn)馬鞍具的情景,表現(xiàn)了木蘭出征前緊張繁忙,周密有序的準備情形。

        11、這一部分還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nèi)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運用了對偶修辭方法!暗┺o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層層遞進,表現(xiàn)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軍情緊急,行軍的神速。

        12、“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寫出了宿營地怎樣的環(huán)境?襯托了木蘭出征后的什么心情?

        點明了宿營地的荒涼。

        襯托了木蘭出征后的思親之情。

        間隔反復,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huán)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xiāng),思念親人,離鄉(xiāng)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

        13、背誦第⑶段。

        四、多種形式朗讀第一部分并背誦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

        2、分組背誦第一部分。

        二、學習第二部分

        1、請一位學生朗讀第二部分。

        2、這一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什么作用?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作用?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夸張。這兩句詩,寫出軍務緊急,行軍迅速,征途之遙,夸張地表現(xiàn)出木蘭身跨戰(zhàn)馬,萬里奔赴戰(zhàn)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

        3、后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作用?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huán)境的烘托中,表現(xiàn)出木蘭在戰(zhàn)場上的艱苦生活,從而烘托出木蘭的勇敢堅強。)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互相滲透:將士們出征十年,經(jīng)歷過上百次激烈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寫出戰(zhàn)斗之多,時間之長,戰(zhàn)況之烈,表明了木蘭身經(jīng)長期激戰(zhàn),英勇善戰(zhàn),凱旋歸來。

        4、背誦第⑷段。

        三、學習第三部分

        1、分組朗讀。

        2、開頭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頂真。

        3、木蘭凱旋歸來后得到了什么賞賜?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作用?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

        夸張,對偶,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

        4、當可汗“問所欲”時,木蘭怎樣回答?表現(xiàn)了木蘭怎樣的性格品質(zhì)?

        “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表現(xiàn)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xiāng)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zhì)。

        5、背誦第⑸段。

        6、木蘭回到家園后,家中各人怎樣迎接她?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7、這幾句話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回到家園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作用?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一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產(chǎn)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征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xiàn)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

        8、木蘭回家后做了什么?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六個動詞)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寫出木蘭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表現(xiàn)出木蘭久征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9、木蘭恢復女妝后接著做什么?

        出門看伙伴。

        10、伙伴們有何反應?

        “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xiàn)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贊嘆,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

       。咎m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

        11、背誦第⑹段。

        四、學習第四部分

        1、全班朗讀。

        2、這一部分是吟唱詩歌的人在詩篇故事結束以后的吟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感情?

        比喻、對偶、反問。這一部分以雙兔為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xiàn)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贊美了木蘭在從軍多年來未被發(fā)現(xiàn)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

        3、“撲朔迷離”這個成語就是出自這一段,其原句是是什么呢?這一成語常用來比喻什么?

        常用來比喻事物錯綜復雜,難以分辨。

        4、背誦第⑺段。

        五、小結木蘭形象(概括法)

        木蘭既是一個女孩子,更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她勤勞善良,純樸孝順,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為國家盡忠效勞,表現(xiàn)出深明大義、勇敢堅毅,果斷的英雄氣概。從軍十二年,她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和機智謹慎,女兒身份一直沒被揭穿。在凱旋歸來后,她不貪圖富貴,甘愿過回簡單安定的農(nóng)家生活。她是我國古代北方優(yōu)秀勞動婦女的象征。

        六、討論概括──本詩主題

        歌頌了木蘭的英雄形象,贊美了我國北方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表達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七、分析這首詩詳略敘述的恰當。這首詩詳寫什么?略寫什么?詩人為什么這樣處理?

        這首詩詳寫木蘭的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征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

        略寫戰(zhàn)場生活、百戰(zhàn)情況。

        之所以這樣詳略地處理題材,原因在于這首詩不是重在表現(xiàn)木蘭怎樣作戰(zhàn)勝利,而是重在表現(xiàn)木蘭這個年輕女郎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性格純真、品質(zhì)高貴,而不是戰(zhàn)場的情形。所以詩中扣住從軍故事的始末,著重寫她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她的思想感情,刻畫出了這個血肉豐滿的年輕巾幗英雄形象。在內(nèi)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tài),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實感人。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這樣根據(jù)人物特點、詩篇主題來詳略地處理題材,非常恰當。

        八、學生朗讀全詩。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氣勢感情

        九、討論

        生活在古代戰(zhàn)亂時代的木蘭忠孝兩全(忠: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為國家盡忠效勞。孝:代父從軍),那么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我們又應以哪些具體的行動來孝順父母,報效祖國呢?

       。▽W生四人小組討論,老師總結)

        十、全班背誦全詩

        十一、布置作業(yè)

        背誦并進一步品味這首詩。完成課后練習。

        十二、板書設計

        木蘭詩

        故事情節(jié):

        一、代父從軍、踏上征途。(詳寫)

        二、奔赴前線,十年征戰(zhàn)。(略寫)

        三、還朝辭官,家人團聚。(詳寫)

        四、吟唱比喻,贊美木蘭。(略寫)

        木蘭形象:

        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情懷)(詳寫)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略寫)

        補充知識

        對偶:古代詩文里經(jīng)常把結構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數(shù)相等(或基本相等)的兩個短語、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稱的排列在一起,表達相似、相反和相關的意思,這種修辭方法叫對偶。

        互文:《木蘭詩》中有這么兩句:“將軍百戰(zhàn)死,將軍十年歸!卑醋置嬉馑冀忉屖牵骸皩④娊(jīng)歷了千百次殘酷的戰(zhàn)斗死去了,壯士從軍十年歸來!边@就使人產(chǎn)生了疑惑,為什么經(jīng)歷了千百次殘酷戰(zhàn)斗死去的都是“將軍”,而從軍十年勝利歸來的卻都是“壯士”那?其實,“將軍”和“壯士”,“百戰(zhàn)死”和“十年歸”在這里相互滲透,相互說明,意義上是合指的、兼顧的。作者為了追求詩句的統(tǒng)一、音調(diào)的和諧才分開來寫。這種修辭方法叫“互文”,就是上文里含有下文里要出現(xiàn)的詞,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詞,上下文意思互相交錯、補充。

      《木蘭詩》教案 10

        [學習目標]

        [幻燈片2,展示學習目標]

        1.會背誦全詩。

        2.學習本文詳略得當?shù)臄⑹路椒ā?/p>

        3.了解木蘭的形象。

        4.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的向往。

       。劢虒W重點]

        1.會背誦全詩。

        2.學習本文詳略得當?shù)臄⑹路椒ā?/p>

        3.了解木蘭的形象。

       。劢虒W難點]

        本文詳略得當?shù)臄⑹路椒ā?/p>

       。蹖W習方式]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討論,課下探究學習等。

       。壅n時安排]

        兩課時

       。劢虒W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有一個代父從軍的故事,傳頌千古,家喻戶曉。你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嗎?

        學生猜:花木蘭

        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寫木蘭的樂府詩《木蘭詩》(教師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幻燈片2)

        1.會背誦全詩。

        2.學習本文詳略得當?shù)臄⑹路椒ā?/p>

        3.了解木蘭的形象。

        4.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的向往。

        三、文學常識(幻燈片3)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木蘭歌》,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它和《孔雀東南飛》一起,并稱為“樂府雙壁”。它的成就對后世影響很大。

        四、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一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幻燈片4)

        請同學們朗讀課文,要求:

        (1)標自然段序號;

       。2)用筆畫出不會讀的生字詞,并結合課下注釋標注拼音。

       。3)讀準字音,朗讀全詩。

        2、檢測字詞(幻燈片5)

        出示字詞,要求學生讀出正確的讀音并將其標注在生字旁。

        唧唧(jī)機杼(zhù)軍帖(tiě)可汗(kèhán)鞍韉(ānjiān)轡(pèi)頭濺濺(jiān)燕(yān)山啾啾(jiū)朔(shuò)氣

        金柝(tuò)鎧(kǎi)甲十二轉(zhuǎn)(zhuǎn)紅妝(zhuāng)著(zhuó)舊時裳(cháng)云鬢(bìn)帖(tiē)花黃

        3、二跟讀課文,讀出節(jié)奏。(幻燈片6)

        教師放朗讀示范讀音,請學生跟讀,要求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

        學生跟讀。

        4、三默讀課文,疏通文意。(幻燈片7~8)

        自學討論:要求(1)默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翻譯全詩。(2)將重點詞句意思批注在句旁。(3)將不會翻譯的詞句畫出來與同桌討論,還不會的保留在班級討論。

       。ㄒ唬⿲W生參考屏幕上的譯文翻譯全文。(超鏈接幻燈片31-32)

       。ǘz查重點句子的'翻譯。(幻燈片9~14)

       。1)文言中數(shù)詞的翻譯。

        “軍書十二卷”“壯士十年歸”“策勛十二轉(zhuǎn)”“同行十二年”中的“十二”“十”都是極言其多,不能作為確實的數(shù)字,是虛指。

        (2)文言文中互文句的翻譯。

        互文,也稱互文見義,指上下文中相關詞語互有省略,而意義上則互相補充,從而使文辭簡潔精煉。

        試著翻譯下列句子,注意體會互文的用法。

       、賹④姲賾(zhàn)死,壯士十年歸。

        將士們身經(jīng)百戰(zhàn),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得勝而歸。

       、陂_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打開我東屋、西屋的閣門,坐在我東屋、西屋的床上。

       、坌弁媚_撲朔,雌兔眼迷離。

        雄兔和雌兔都腳步跳躍,目光迷離。

        擴展補充:

        1、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2、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3、戰(zhàn)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

        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4、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5、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本唧w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ノ牡奶卣魇恰拔氖《獯妗,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結構特征:互省。如“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句前部分省去“壯士”,句后部分省去“將軍”,“將軍”與“壯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錯補充。二、語義特征:互補。如:“主人下馬客在船”(《木蘭詩》),主人下馬,已包含客人也下了馬,客人在船也隱含著主人在船了!跋埋R”和“在船”兩個動作是在“主人”和“客”中進行的,譯時應將它們拼合起來。

        五、課堂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語。

        木蘭當戶織()旦辭爺娘去()

        愿為市鞍馬()

        萬里赴戎機()愿辭千里足()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第二課時

        一、析讀課文內(nèi)容。

        1.一朗讀課文,理清層次。(幻燈片15)

        課文敘述了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根據(jù)下列情節(jié),試劃分課文層次。開端:可汗點兵木蘭嘆息

        發(fā)展:代父從軍奔赴戰(zhàn)場

        高潮:十年征戰(zhàn)凱旋歸來

        結局:放棄賞賜辭官返鄉(xiāng)

        2、二研讀課文,分析敘事的詳略安排。(幻燈片16~17)

        問題一:這首詩詳寫什么?略寫什么?文章為什么作這樣的安排?

        學生自讀全文,討論。

        討論明確:這首詩詳寫: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征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略寫:戰(zhàn)場生活,百戰(zhàn)情況。

        問題二:文章為什么作這樣的安排?

        學生深入探究討論。

        討論明確: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的往往都是他所要著力突出的。這首詩要突出的正是對木蘭的孝敬父母、勇于擔當重任的性格的頌揚,所以,對殘酷的戰(zhàn)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nèi)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詳略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對戰(zhàn)爭的冷淡和遠離。

        3、三精讀課文,分析木蘭的形象。(幻燈片18~20)

        問題一:請同學精讀課文,結合具體詩句,說說木蘭有哪些可敬、可愛之處。

        學生精讀課文,要求:(1)畫出表現(xiàn)木蘭品質(zhì)、性格的詩句;(2)批注自己的理解。

        討論明確:(1)孝敬父母的精神可敬。“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一個女孩子看到家里沒有兄長,父親已年老力衰,毅然替父從軍,這種精神可敬。(2)英雄氣概可敬!皩④姲賾(zhàn)死,壯士十年歸”她和將士們一起拼死作戰(zhàn),十年馳騁于疆場,這種英雄氣概也可敬。(3)不慕高官厚祿的精神可敬!翱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凱旋了,應是論功受賞,可她卻辭官還鄉(xiāng),高尚行為可敬。(4)熱愛生活、親人,讓人感到可愛!爱敶袄碓启W,對鏡帖花黃”美麗可愛的女兒情態(tài)的表現(xiàn),讓人感到可愛!安宦劆斈飭九暋钡姆磸吞峒,表現(xiàn)了木蘭對親人的思念,也顯示了木蘭的可愛之處。

        問題二:一千多年來,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原因是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

        討論明確: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百姓,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zhì)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因此,一千多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

        二、討論寫作方法。(幻燈片21)

        說說下列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及其表達作用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2、爺娘聞女來,出閣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阿弟

        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3、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4、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

        5、旦辭黃河云,暮至黑山頭。

        6、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7、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三、延伸拓展(幻燈片22~27)

        1、背誦全詩。

        請學生再次觀看圖片,結合圖片內(nèi)容,學生分節(jié)背誦全詩。

        2、想象作文。

        閱讀課文第六段,木蘭還鄉(xiāng)后與親人團聚的喜慶情景,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擴展詩中的畫面內(nèi)容,擴寫為一篇記敘文。

        要求:(1)有故事情節(jié);(2)有具體人物描寫。

        3、課外鏈接

        題木蘭廟【唐】杜牧

        彎弓征戰(zhàn)作男兒,夢里曾經(jīng)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咎m女扮男裝去參軍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夢鄉(xiāng)里,也會和女伴們一起對鏡梳妝;只是為了替爺從軍.保家衛(wèi)國,多次想回家時竭力克制著自己與邊關將士大碗喝酒.想想木蘭為了安靖邊烽,萬里從戎,她也將會和王昭君和親,死留青冢一樣,永遠博得后世敬愛!

        四、堂上練習。

        五分鐘內(nèi)完成《每課一測》

        五、課外作業(yè)。

        (幻燈片28)

        1、背誦全詩。

        2、完成《課課練》課內(nèi)部分習題。

        3、綜合作業(yè)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著我舊時裳b.對鏡帖花黃

        c.出門看火伴d.萬里赴戎機

        2)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理解有誤的一項。()

        a.木蘭當.戶.織(對著門)b.卷卷有爺.名(父親)

        c.著我舊時裳.(衣裳)d.雙兔傍.地走(靠近,貼近)

        3)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

        a.雌兔眼迷離..b.出門看火伴..

        c.雙兔傍地走.d.著我舊時裳.

        4)下面對句意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可汗大點兵(可汗大規(guī)模地征兵)

        b.軍書十二卷(征兵的名冊共有十二卷)

        c.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zhàn)場)

        d.朔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來打更的聲音)

        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樂府詩集》是宋代郭茂倩所編。

        b.樂府原是朝廷中管理音樂的機構,負責采集民間的詩歌,后來府采集的詩歌也叫作樂府詩。

        c.《木蘭詩》,又名《木蘭辭》《木蘭歌》,是南北朝時期的一首北朝民歌。

        d.《木蘭詩》是樂府詩中篇幅較長的抒情歌辭,是一曲傳奇式的女性英

      《木蘭詩》教案 11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導語:同學們,在上課之前,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歌曲。

        播放歌曲《誰說女子不如男》。

        問:同學們,有誰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嗎?(誰說女子不如男)恩,大家說得很對,誰說女子不如男啊?中國不是有句古話叫什么“巾幗不讓須眉”嗎?其實,古今中外,出現(xiàn)過許許多多的女中豪杰,你們知道哪些呢?數(shù)一數(shù)吧?(穆桂英、劉胡蘭、江姐、薩切爾夫人、木蘭……)

        導入:看來大家知道的女中豪杰還真不少!剛才有人說到一個人——木蘭,同學們,你們知道木蘭這個人物嗎?哪一個同學給大家講一下關于木蘭的故事?(學生講故事)

        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你認為木蘭成為世世代代人們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要點)木蘭是一位愛國的女英雄。她替父從軍,是出于關心國家安危,體恤父親年邁力衰;她不畏艱苦,勇敢作戰(zhàn),是出于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祖國的堅強意志;她厭棄高官厚祿,而渴望過和平勞動的生活——這些,都表現(xiàn)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們就來共同看一看《木蘭詩》中是怎樣塑造木蘭的形象的。

        二、范讀課文。

        1、解題:《木蘭詩》是一首什么題材的詩?作品時代怎樣?

        明確:《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它產(chǎn)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chǎn)生后魏,這詩產(chǎn)生于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jīng)后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才廣泛,格調(diào)雄頸、熱烈、質(zhì)樸。

        2、聽錄音范讀課文,要求:

        A認真聽讀,不出聲。

        B注意生字新詞的正確讀音。

        C揣摩讀樂府詩的語氣,注意句中的停頓處理。

        3、聽完了一遍課文,同學們,你們有哪些話想要說呢?

        4、指名談談自己聽后的感受。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弄懂意思,整體感受。

        1、導入:好,剛才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也說得很好,那現(xiàn)在,老師把時間交給大家,用自己喜歡的.任何方式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掃除字詞障礙。

        學生自讀課文。

        2、檢查學習情況。

        A字詞。

        注音:機杼軍帖可汗鞍馬鞍韉轡頭鳴濺濺

        鳴啾啾戎機金柝阿姊著我舊時裳

        B指名分段朗讀,正音,學生集體評價。

        3、導入:剛才,老師檢查了大家的自學情況,非常不錯,下面,就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給大家分好的組,結合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試著把這篇文言翻譯成白話文吧。

        第一組:一二段;第二組:三四段,第三組:五七段,第四組:六七段。

        4、指句串講。適時補充指導。

        5、指名復述故事。

        四、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賞析詩歌。

        導入:《木蘭詩》寫得很好,同學們都背過了嗎?(背過了)那讓我們一起背誦《木蘭詩》。

        師生一起背誦。

        同學們背得很熟。和同學們一起背誦的時候,老師想起了自己上中學時學習這首詩的情景,認真學習,誰都會被木蘭這一這一中國古代巾幗女英雄的形象深深地打動。聽同學們背誦得很有情,看出同學們很喜歡這首詩。最喜歡詩的哪一段或哪一部分呢?為什么喜歡?誰來說一說?

        指名說。學生有可能會說:我最喜歡“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這兩句詩,從這兩句中可以看出木蘭是一個孝順父母的女孩子,因此她下定了替父從軍的決心,“從此替爺征”。

        我喜歡“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幾句寫出了木蘭從軍前緊張的準備工作,而且讀起來也很順口。

        我最喜歡“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這幾句能讓人聯(lián)想到木蘭到底在想什么。

        順勢導入:這位同學說得真好,同學們,你們都有豐富的想象,來,想象一下木蘭當時想的是什么吧?

        指名說。適當指導,學生評價。

        我喜歡“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這幾句描寫了北方塞外特有的景色,概括了木蘭十年的從軍生活。

        “軍中生活”一段確實寫得很好,老師也很喜歡這一段!八窔鈧鹘痂兀庹砧F衣”,北方寒冷的夜晚,點點星光照在木蘭的鎧甲上,的確是傳神之筆。在這里,有一個問題需要同學們思考:十幾年的軍中生活為什么只用了這短短的六句詩來描寫呢?(學生思考,討論。)

        指名說。

        二、啟發(fā)想象。

        導入:詳略的安排是這首詩的一個主要特點。正因為是略寫,也就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想象的空間。下面請同學們發(fā)揮自己豐富的的想象力,想象一下木蘭的軍中生活?梢詮哪咎m的女扮男裝,從天氣呀,地勢呀,交戰(zhàn)雙方呀,多個方面展開想象。

        (學生靜思默想。)

        然后問:哪位同學愿意把想象出來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指名說,老師作適當指導,學生評價。

        三、交流討論。

        出示問題:一千多年來,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原因是什么呢?請大家分組討論。

        小組討論。

        指名說,學生評價,老師指導。

        四、結束新課。

        同學們,學了花木蘭的故事,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指名說。

      《木蘭詩》教案 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反復誦讀,并背誦全詩;體會本文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復述等方式,體會詩歌情節(jié)曲折,認識木蘭的形象特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問: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我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

        學生思考并舉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等)

        是啊,我國古代確有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千百年來,她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位女英雄的颯爽英姿。

        二,背景解題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南北朝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它產(chǎn)生于北魏,創(chuàng)作于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經(jīng)后代文人的加工潤色,被歷代傳誦,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詩篇,《木蘭詩》和《孔雀東南飛》一起被稱為我國詩歌史上的樂府“雙璧”。

        三,詩歌誦讀,初步感知

        1.教師播放朗讀音頻。讓學生邊聽邊勾劃出不認識的字,并注意朗誦時節(jié)奏的變化。正字音

        機杼zhù可汗ka hán鞍韉ān jiān轡頭pai燕山:yān胡騎jì(戰(zhàn)馬)戎機róng朔氣shuò(北方)金柝tuò紅妝zhuāng著我舊時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

        2.請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疏通文義,把握情感。

        3.學生分組朗讀比賽。

        四,整體感悟,走近木蘭

       。、這首詩敘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答:詩中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

        2.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初步理解,復述木蘭故事。

        3.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內(nèi)容與結構。引導學生思考、填空:

        理清情節(jié):

        木蘭停機(嘆息)決心(替父從軍)從軍(準備)奔赴(戰(zhàn)場)十年(征戰(zhàn))拒賞(高官厚祿)與親人(團聚)。

        以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結局的時間為序。詩的正文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敘述木蘭的身份,交代從軍的緣由,以及寫木蘭出征前的準備工作和征途上的見聞、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寫木蘭萬里長征,十多年轉(zhuǎn)戰(zhàn)凱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寫木蘭歸來見天子,功成不受賞,請求還故鄉(xiāng),以及爺娘姐弟迎接木蘭、木蘭和親人團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為喻,贊美木蘭。

        五,人物賞析,品讀探究。(課件)

        1.人物賞析:

        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例:(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勤勞孝順。

       。2)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霸浮报D―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报D―勇敢堅強的英雄氣慨。

       。4)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不慕榮華富貴,甘過普通百姓生活。

       。5)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機智、謹慎。師總結:木蘭形象特點,并一邊分析,一邊板書: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zhàn)、不慕名利、謹慎機敏。

        2.品讀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明確:并不繁瑣。①渲染戰(zhàn)前緊張氣氛,表明戰(zhàn)事緊迫。②表現(xiàn)木蘭準備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樂府詩常用的一種鋪陳寫法。

        (2)第4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xiàn)木蘭的什么情操?

        明確:運用夸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xiàn)她不圖功名利祿,向往和平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3)第5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她怎樣的心情?明確:排比,渲染了木蘭一家人團聚、歡樂的氣氛,表現(xiàn)了木蘭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4)結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對木蘭的贊美。再一次表現(xiàn)木蘭的機智謹慎。

       。5)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明確: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向往。

       。6)文中哪些句子描寫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

        明確: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7)全詩結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結尾一段用兔比喻,說明在“十年征戰(zhàn)”的生活中,識別不出木蘭是女郎的原因?梢钥闯,木蘭在艱苦的戰(zhàn)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隱瞞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樣英勇無畏,為國立功,一個聰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3、詳略分析:學生討論明確:

       。1)從軍緣由――詳寫

        出征前準備――詳寫

        出征中的.思親心理--詳寫,

        詳寫女兒情態(tài)

        關山飛度,征戰(zhàn)沙場――略寫,

        略寫英雄氣慨

        凱旋辭官――詳寫

        家人迎接――詳寫

        木蘭改裝――詳寫

       。1)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么特點?(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在內(nèi)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tài),豐富木蘭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實感人。

       。2)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呢?

        這詩所要突出的正是木蘭孝敬父母,勇于擔當重任的性格的頌揚,所以這些內(nèi)容詳寫。而對殘酷的戰(zhàn)爭,就一筆帶過。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對戰(zhàn)爭的冷淡和遠離。總之,詩歌對能表現(xiàn)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一般的就略寫。這也給我們作文以啟示。

        六、主題探究:歧視婦女的(無情嘲弄)

        封建士大夫熱衷功名利祿的(無情的諷刺)

        人民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木蘭詩》這首敘事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個云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戰(zhàn)士。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來之后,她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敦樸的優(yōu)秀品質(zhì)。

        七、拓展延伸

        1.每一年,中央電視臺都會有一個晚會叫“感動中國”,以評選出當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為主打內(nèi)容,我們今天讀到的木蘭的事跡,絕對有資格入選“感動中國”的人物之一。如果你是評委會委員,請你參考下面的頒獎辭,也給我們的木蘭寫一段頒獎辭吧:

        陳玉蓉:暴走媽媽捐肝救子

        頒獎辭:這是一場命運的馬拉松。她忍住饑餓和疲倦,不敢停住腳步。上蒼用疾病考驗人類的親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艱辛,守住信心。她是母親,她一定要贏,她的腳步為人們丈量出一份偉大的親情

        板書設計

        深明大義巾

        木果敢堅強幗

        蘭英勇善戰(zhàn)

        詩不慕名利英

        謹慎機敏雄

      《木蘭詩》教案 13

        一、說教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這一單元以祖國為主題,選編了五篇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從各個角度表現(xiàn)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人民熱愛祖國、發(fā)憤圖強的美好情操!赌咎m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敘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zhàn)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賞,辭官還家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zhì)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的人物形象。本詩為樂府民歌,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是初中語文課本中優(yōu)秀的篇章,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典型。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在以前的語文學習中,學過一些文言詩詞,但畢竟很少,對《木蘭詩》中一些特殊的字詞、詩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生活在和平安泰的年代,而且生活經(jīng)歷短暫,所以對《木蘭詩》的思想內(nèi)涵的感悟也存在困難。所以教師必須靈活設計教學過程,精心指導學習內(nèi)容,力求做到凸顯個性,兼顧全。

        三、教學目標

        1、依據(jù)

        新課標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初中古詩文的教學,則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為主體并適當積累一定的文言詞句知識。通過誦讀、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2、確定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識記文中的字詞,

        2.了解《樂府詩集》、《木蘭詩》的文學常識。

        3.學習“互文”等修辭手法

        4.背誦詩歌。

        能力目標:

        1.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準確、完整地復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shù)膶懛ǎw會其表達效果。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

        1.感受花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2.從木蘭的形象中感悟?qū)W習熱愛祖國、孝敬父母的美德。

        教學重點:

        1.誦讀、背誦古詩。

        2.研讀刻畫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理解繁簡相宜的寫作妙處。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法與學法

        依據(jù)“三有利”原則,主要采用①誦讀法、②復述法、③鑒賞法、④討論探究法、⑤競賽法等方法學習課文。

        2、教學手段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結合多媒體電教設備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

        擬用2課時完成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

        由豫劇《花木蘭》選段,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花木蘭的圖片、資料,談一下對木蘭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導入新課。

        第二環(huán)節(jié):朗讀詩歌,感受音韻美。

        首先師示范朗讀,要求聽準字音,讀完之后糾正字音。初步感知詩意。(投影顯示易讀錯字)機杼可汗燕山鞍韉鳴濺濺撲朔迷離金柝

        接著,讓學生齊讀詩歌。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朗讀課文體會詩歌節(jié)奏明快的語言特點,并初步感悟花木蘭的英雄氣概。

        教師點名朗讀或?qū)W生自薦,要求其余學生注意體會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語速、節(jié)奏。比如用較慢的語速讀出開篇的憂愁,歡快的節(jié)奏讀出歸家喜悅。

        第三環(huán)節(jié):掃清障礙,理解詩意。

        學生小組合作,疏通文意。教師帶領學生掌握幾個重點詞的解釋,培養(yǎng)學生自學簡易文言文的能力。需要砸實的重點語句: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第四環(huán)節(jié):復述詩歌,整體情節(jié)。

        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边@首詩情節(jié)具有傳奇性,用“講故事”的方式再現(xiàn),比較符合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

        先小組內(nèi)講講,讓學生有點準備時間,再小組推薦選同學復述本詩的故事情節(jié)。其余同學或補充或評點。這個過程的最低要求是流暢、完整;我們期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放飛想象力,加上合理的想象。

        第五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賞析形象。

        請同學用一句話“我從——中看出木蘭是一個﹍﹍的人”來概括木蘭的形象,并且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jù)。這一環(huán)節(jié)采用集體討論的方法,然后舉手發(fā)言。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而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jù),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的能力和習慣。

        學生可能分析木蘭的形象:勤勞、智慧、勇敢、堅強、不貪圖利祿、愛國愛家等。用學生分析的詞語生成板書。例:

        木蘭

        勤勞

        善良

        勇敢

        淡泊名利

        熱愛生活

        可以在學生說不出的時候給個示例導一下,不在一開始就示范。學生回答程度好的話,不必提。

        示例:我從“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中看出木蘭是一個勇敢、孝順的人,她不怕戰(zhàn)場上的兇險環(huán)境,這也是她愛國精神的體現(xiàn)。她也很體貼父親,否則不會承擔父親的責任。

        賞析之后請學生試讀。比如示例就應讀得果敢堅決,體現(xiàn)出木蘭的勇敢。

        總之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討論、賞析、品讀結合,在讀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有效解決教學重點。

        第六環(huán)節(jié):競背。選擇你喜歡的段落,在3分鐘內(nèi)看誰背的最快最準。

        第七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背誦《木蘭詩》。

        第二課時:

        第一環(huán)節(jié):復習齊背這首詩,回憶:你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木蘭在你心中的形象?

        意在復習人物形象與鍛煉概括能力。

        第二環(huán)節(jié):學習本詩中結構安排的詳略、繁簡,運用點撥法,使學生在無疑處生疑,并能理解這樣安排的用意。

        看一段趙薇版的《花木蘭》的視頻,一分鐘。其中多是宏大戰(zhàn)爭場面的渲染。這個視頻承接上節(jié)課的形象分析,又可由此生發(fā)出詳略的安排問題。

       、佟赌咎m詩》里有沒有刀光劍影的戰(zhàn)爭場景?寫的是什么?

        明確: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寫木蘭奔赴戰(zhàn)場,速度極快,像飛一樣的。用了夸張的修辭。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寫的是邊疆的夜景。這里有很大想象空間。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寫的是戰(zhàn)爭的殘酷,征人歸來。

        思考②為什么刻畫一個戰(zhàn)斗英雄,卻沒有戰(zhàn)場上的詳細描寫,詳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呢?學生討論

        學生可能提到的有:跟父母的對話、出發(fā)前的準備、木蘭歸來的情形。

        總之,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tài),富有生活氣息。

        點撥:繁簡詳略跟作品要表現(xiàn)的形象,表現(xiàn)的主題有關。

        給學生時間思考討論發(fā)言。

        師總結:這首詩不是要塑造一個雄赳赳的武夫形象,而是要突出她身上種種優(yōu)秀品質(zhì)。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zhì)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板書)

        女兒情懷英雄形象

        (詳)↓(略)

        熱愛和平的杰出巾幗英雄

        學習寫作手法,不僅是為了研究本詩的布局謀篇,也是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

        第三環(huán)節(jié):了解本詩作為民歌的語言特色。

        我設計的過渡是:這首詩能流傳千古一方面是因為木蘭這個形象惹人喜愛,另一個原因也不容忽視就是它的語言特色。

        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tài),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問答、排比、重疊等形式的運用,都與民歌大致相同。語言豐富多彩,有口語,有整齊的律句,句型有長有短,讀起來節(jié)奏明快,聲韻鏗鏘,富有音樂感。教師適時舉例說明。

        然后完成課后題“互文”“排比”“頂針”的用法

        第四環(huán)節(jié):比較閱讀。

        提供一段同題材的散文,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少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溯黃河,度黑山,轉(zhuǎn)戰(zhàn)驅(qū)馳凡十有二年,數(shù)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余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

       、佟赌咎m詩》中與上文“溯黃河,度黑山,轉(zhuǎn)戰(zhàn)驅(qū)馳凡十有二年”意思大致相同的幾句是:

       、谖闹斜砻髦髦嫉木渥邮

        第五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1以木蘭的口吻給父母寫家書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感受文本后木蘭細膩的女兒情感。

        2默寫《木蘭詩》

        總之,我認為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情,采取誦讀、討論、品析、寫作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走入文本,走入木蘭的內(nèi)心世界,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想象、賞析、寫作等多種能力。

      《木蘭詩》教案 14

        教學目標:

        1、明確改寫要求,能通過想象,改寫《木蘭詩》。

        2、通過改寫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傾聽能力和寫作能力

        一、七嘴八舌話“木蘭”

        1、學完《木蘭詩》,同學們心目當中有一個怎樣的木蘭呢?讓我們先來七嘴八舌話木蘭。

       。1)木蘭紡織:木蘭長什么樣?誰在問木蘭何所思?

       。2)木蘭從軍:木蘭出征時穿的是什么?她辭別父母了嗎?

       。3)木蘭征戰(zhàn):木蘭在戰(zhàn)場上是怎樣打勝仗的?

       。4)木蘭還鄉(xiāng):木蘭的舊時裳是什么顏色?對著什么鏡子帖的怎樣的花呢?

        2、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善良、純樸、機智、勇敢的木蘭也深受人們的喜愛,而《木蘭詩》語言雖生動,但是有很多地方都寫得很簡略,今天請同學們來改寫《木蘭詩》,使木蘭的故事更加精彩,使木蘭的形象更加豐滿。

        二、百花齊放寫“木蘭”

        1、明確改寫:

        既然要改寫《木蘭詩》,請問“改寫”是怎么回事?改寫和翻譯是不是等同的?出示幻燈片,請學生談理解。

        明確:改寫不是翻譯。.改寫是對原文從形式到內(nèi)容進行某種改動的一種寫法。從形式上看,有文體的改變、敘述順序的改變、敘述人稱的改變、語言形式的改變。從內(nèi)容上看,可以對原文的`中心從一個方面加以強調(diào),可以對人物、情節(jié)進行必要的增刪。

        2、《木蘭詩》中有許多情節(jié)都寫得簡略,今天我們拋磚引玉,請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一個情節(jié)進行片段改寫。要求做到:

       。1)符合原作:要認真研讀原作,掌握基本內(nèi)容、中心思想和基本情節(jié)。

       。2)想象發(fā)揮:由于詩歌的精練性和感情跳躍很大,需要發(fā)揮想象,生動描述,切不可直接翻譯。

       。3)描寫具體:注意運用人物的描寫方法,比如外貌、語言、動作、心理

        描寫等,將人物具體化。

        (4)語言生動:注意描寫語言的生動形象,可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使語言更生動。

       。5)補充背景材料。在改寫一些時,還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和自己的理解適當?shù)匮a充季節(jié)特征、天氣狀況、地理環(huán)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這樣一來,就能進一步使改寫的內(nèi)容更加具體,生動形象。

        3、生進行片段改寫,師巡視指導。

        三、暢所欲言評“木蘭”

        1、把改寫情節(jié)相同的學生分成小組進行交流和討論

       。1)小組內(nèi)互評,采用正確的修改符號修改基本錯誤如:錯字別字、不通順的語句或不準確的標點符號等。圈畫出至少三處寫得好的字詞或句子。

       。2)小組內(nèi)推選出一篇佳作,小組討論寫出推薦理由。

        2、交流展示:

        (1)佳句欣賞:請同學大聲的朗讀自己的佳句。

       。2)佳作賞析:小組佳作代表展示,多鼓勵多表揚。

        3、小結:古有木蘭美名傳千古,今有妙言連珠響課堂。希望同學們按照這樣的方法將《木蘭詩》進行完整的改寫,改寫時注意詳略的安排,老師希望看到同學們更精彩的文章。

      《木蘭詩》教案 15

        教學目標: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2.了解民歌的語言特色。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

        問: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我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

        (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是啊,我國古代確有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千百年來,她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她的藝術形象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熒屏當中,深受觀眾喜愛。 可見,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這個故事卻來自于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2、介紹作品!赌咎m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樂府詩”--繼《詩經(jīng)》《楚詞》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xiàn)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赌咎m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

        二.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配樂朗讀),學生在聽中提出應注意的字音。

        2.小組疏通文意,說說情節(jié):學生用自己語言簡要復述故事情節(jié)。

        3、要求以“木蘭_________”句式概括每節(jié)內(nèi)容,橫線上限填四個字。

       。咎m停機嘆息、代父從軍、奔赴戰(zhàn)場、征戰(zhàn)沙場、還朝辭官、會見親人、謳歌英雄)

        三、品味語言

        1、這首詩是北朝民歌,其用語就體現(xiàn)了民間色彩,比如擬聲詞,口語的運用,同學們可以找找。唧唧復唧唧鳴濺濺鳴啾啾

        2、這首詩鋪陳錯落有致,讀來聲韻鏗鏘,富有音樂美,這主要是因為這首詩長短句相宜,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的緣故,大家可以找找哪些句子運用了修辭手法。如比喻,對偶,夸張等

        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例舉:

       、賳柵嗡迹瑔柵嗡鶓。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復沓,復疊)

       、跂|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鞔_:a渲染戰(zhàn)前緊張的氣氛。b戰(zhàn)事緊迫。c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互文。)互文是一種修辭手法,又叫互辭,互參。在古代漢語中,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否則就會理解出錯。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八窔鈧鹘痂,寒光照鐵衣!薄皩④姲賾(zhàn)死,壯士十年歸!保ń榻B對偶、夸張、互文)

        --(僅僅三十個字就寫出了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zhàn)斗之多,時間之長,戰(zhàn)況之烈,從而表現(xiàn)了木蘭十年艱苦的戰(zhàn)斗生涯,可見語言精煉,字字千金。)對偶句就是把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兩個句子或詞組對稱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方式。運用對偶時,一要注意內(nèi)容形式的統(tǒng)一,切忌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整齊對稱而任意拼湊。二要注意前后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避免頭重腳輕,互相包容或概念重復等現(xiàn)象。

       、埽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xiàn)木蘭的什么情操?

       。ㄟ\用夸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xiàn)她不圖功名利祿,向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⑤.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她怎樣的心情?

        (排比、表現(xiàn)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四、人物形象

        1、學生再讀課文,小組討論:要求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說。

        附板書: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性情)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2、討論:本文更側(cè)重于她的兒女性情還是英雄氣概呢?

        教師小結:木蘭從軍的故事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為她既有女兒情懷,更具英雄氣慨的古代杰出巾幗英雄形象,她的勇敢機智和剛毅令人嘆服。

        3、學生舉例我國歷史上的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

        五、體驗反思

        木蘭已經(jīng)在人們心目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學習了這課,你最想對木蘭說些什么呢?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全篇

      【《木蘭詩》教案 】相關文章:

      木蘭詩教案11-03

      《木蘭詩》教案11-23

      木蘭詩的教案12-06

      木蘭詩教案資料08-26

      《木蘭詩》教案優(yōu)秀11-23

      《木蘭詩》教案 (15篇)02-20

      《木蘭詩》教案15篇02-16

      木蘭詩教案15篇02-16

      《木蘭詩》教案(1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