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時間:2024-06-13 16:01:34 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1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地形圖引導學生分析亞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亞洲境內(nèi)著名的湖泊。

        讓學生從歐洲氣候和地形入手解釋歐洲河流特征,了解歐洲著名的河流。

        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咸海以及亞歐人口問題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環(huán)境理念教育。

        四、重點、難點:

        亞洲、歐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五、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六、教學媒體:

        教學掛圖、板圖、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請說說你了解西亞。(學生回憶,并回答。)

       。ǘ胄抡n

        在我們的地球上有這樣一個地區(qū),它的面積比我國的'陸地面積稍大,卻分布著30多個國家,其中有不少國家的面積十分狹小,被人們稱為“袖珍國”、這個地區(qū)是資本主義工業(yè)化最早的地區(qū),也是目前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這里還曾經(jīng)是歷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策源地。這個地區(qū)的旅游資源聞名遐爾,吸引了無數(shù)的各國游客。這就是歐洲(通過簡單介紹引起學生興趣。)

        板書課題:第四節(jié) 歐洲西部

       。ㄈ⒅v授新課

        地理位置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

        說明:緯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間海陸位置——位于歐洲的西部, 北鄰北冰洋、南臨地中海西臨大西洋、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輪廓、范圍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

        說明:像亞歐大陸向西突出的大半島,三面環(huán)海海岸線非常曲折,多半島、島嶼、內(nèi)海和海灣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的地區(qū)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島嶼: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冰島內(nèi)海(海灣):北海、波羅的海、挪威海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

        主要國家、首都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

        提問:請說出各國的首都

        英國——倫敦 法國——巴黎 德國——柏林 意大利——羅馬 荷蘭——阿姆斯特丹挪威、 瑞典、芬蘭、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瑞士、希臘、梵蒂岡、摩納哥、圣馬力諾、列支敦士登、馬耳他、安道爾四.

        指導學生按照以前所學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氣候特征。

        地形特征

        通過分析地形圖,著重強調(diào)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四個主要地形區(qū)及分布特點。了解歐洲各國。

        南北兩側(cè)是山脈,中部是西歐平原、波德平原

        主要河流

        分析萊茵河、多瑙河

        解答書上活動探討

        氣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濕潤西風的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ㄋ模┛偨Y(jié):

        利用地圖簡單總結(jié)。

        (五)作業(yè):

        利用填充圖冊15頁,目標檢測上的題目作為練習

        板書設(shè)計

        歐洲西部(1)

        地理位置

        輪廓范圍

        地形特征

        主要河流

        氣候特征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2

        課時安排:第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運用地圖,說明美洲大陸的地理位置。(包括經(jīng)緯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陸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這里居民組成和語言與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的差異。

        教學重點:運用地圖,說明美洲大陸的地理位置。(包括經(jīng)緯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陸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及其交通地位。

        通過讀圖,分別了解兩個大洲自然環(huán)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教學難點:

        運用地圖,說明美洲大陸的地理位置。(包括經(jīng)緯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陸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及其交通地位。

        使學生逐步學會熟練的掌握對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異同。

        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教師講述: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根據(jù)他對美洲大陸的考察見聞,寫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這個“新大陸”的存在,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便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這個“新大陸”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稱詞尾形式稱為“亞美利加州”,簡稱美洲。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一起來了解美洲。

        二、教授新課

       、逍麓箨懀ê唵谓榻B,以趣味為主。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1.簡單介紹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故事穿過白令海峽的三線,中美地峽,巴拿馬運河,西印度群島

        強調(diào)白令海峽以及巴拿馬運河的地理分界線作用和交通作用

        2、讀圖6-28總結(jié)美洲的地理位置

        (對照前面所學方法,通過讀圖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北美洲:

        ⑴最北在北極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東在30°w以東,最東在180°經(jīng)線以東。

        ⑵北臨北冰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南面與南美洲相連,以巴拿馬運河為分界線,西北隔白令海峽與亞洲望相望。

       、侵饕挥谖靼肭、北半球。

        南美洲:

        ⑴最北在赤道以北,最南在60°S以北,最東在30°w以東,最西在80°15 w以西。

       、婆R墨西哥灣、加勒比海,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麥哲倫海峽)。

       、侵饕挥谖靼肭、南半球。

        (查漏補缺,及時根據(jù)反饋信息指導學生。最后教師進行綜述。)

        3、介紹拉丁美洲的來源、含義、語言、國家等。

        課時安排:第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讀圖,分別了解兩個大洲自然環(huán)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能力目標:通過讀地形圖、統(tǒng)計圖表對比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地形的異同之處。

        教育目標:使學生逐步學會熟練的掌握對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異同。

        教學重點::通過對書地形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點。

        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總結(jié)作業(yè)情況。

        二、導入新課

        在黑板上繪制出代表南北美洲的兩個三角形,利用板圖加深學生印象。(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三、教授新課:

        對比分析南美洲、北美洲的地形特征運用地形圖6-32 6-38讀圖分析

        小組討論互助合作。對照板圖回答各地形區(qū)的.名稱。在板圖中分別標出代表南北美洲主要地形區(qū)的代號:

        海岸山脈、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阿巴拉契亞山脈、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奧里諾科平原、圭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亞高原。

        16指導學生讀圖對比分析。

        北美洲:平均海拔較高居世界第三(700米);地勢起伏較大;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山地。

        南美洲:世界第四(600米);地勢起伏一般;西部是年輕高大的山脈,東部高原平原相間分布。

        找出南北美洲主要的地形區(qū),尤其是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的地理事物

        格陵蘭島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冰川最廣的地,區(q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科第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長的山系;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北美洲的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產(chǎn)物。

        四、練習:教材27頁第1、2、3題。

        五、小結(jié):強調(diào)南北美洲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的對比。

        課時安排:第3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對書25頁26頁的氣候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氣候的特點。

        通過對圖6—47、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板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通過展示“世界氣候類型圖”提出問題,美洲的氣候與我們亞洲有沒有相似之處?

        二、氣候特征(指導學生讀圖、讀書)

        1、根據(jù)書25頁圖6-41和圖6-42分析美洲的1月7月平均氣溫。(分別從等溫線的讀數(shù)、等溫線的分布、等溫線的走向來分析。)

        2、根據(jù)書26頁圖6-43分析美洲的降水量。(分別從等降水量線的讀數(shù)、等降水量線的分布、等降水量線的走向來分析。)

        3、根據(jù)書26頁圖6-44分析美洲的氣候類型。通過讀圖分析復習影響氣

        17候的各個主要因素。鼓勵學生總結(jié)。

        北美洲:1.北美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類型較齊全2.以溫帶大陸性氣候面積最廣3.山脈多為南北走向,對氣候影響大

        南美洲:1.南美洲主要位于熱帶,溫帶面積不大,寒帶缺失2.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3.南美洲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

        三、河流(學生讀圖對比分析。)

        通過對地形圖的分析和書上統(tǒng)計圖表的判讀,列表比較南北美洲最大的兩條河流的特點。小組討論互助合作分析地形圖和統(tǒng)計圖表。

        課時安排:第4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了解美洲的主要國家、語言,政治區(qū)劃等。

       、仆ㄟ^實例說明美洲內(nèi)部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鞘箤W生了解部分美洲國家的主要經(jīng)濟部門。

        2、能力目標:使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美洲的居民組成,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教育目標:使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美洲的居民組成,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磐ㄟ^實例說明美洲內(nèi)部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剖箤W生了解部分美洲國家的主要經(jīng)濟部門

        教學難點:通過實例說明美洲內(nèi)部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美洲的居民組成,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方法: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教學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同學說說美洲的氣候特征。

        二、導入新課:

        簡單介紹。美洲的國家像美國、加拿大是人們非常熟悉的經(jīng)濟大國,而像巴西、阿根廷等又是以足球聞名的國家。

        (以趣味為主,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講授新課:

        人口與經(jīng)濟

        閱讀美洲政區(qū)圖,分別找出美洲的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通過指圖辨認美洲的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美國——華盛頓、加拿大——渥太華、墨西哥——墨西哥城、巴西——巴西利亞、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1.人種(通過閱讀課文了解這一部分知識。)

        通過書上29頁閱讀材料分析強調(diào)北美洲以白色人種和黑色人種為主,黃色人種為原始居民、南美洲以混血人種為主,被譽為“世界人中大熔爐”、說明美國加拿大都是移民國家、

        2、語言

        美國和加拿大通行英語,加拿大東部部分居民使用法語。

        中美洲南美洲的大多數(shù)國家通行西班牙語,巴西和一些島國使用葡萄牙語。

        介紹拉丁美洲的范圍、名稱來源

        3、經(jīng)濟

       、倜绹钱敶鷮嵙ψ顬樾酆竦馁Y本主義國家,經(jīng)濟高度發(fā)達,加拿大也是發(fā)達國家,其余國家都屬于發(fā)展中國家

       、谀鞲缫孕纬梢允凸I(yè)為之支柱的工業(yè)體系。

       、勰鞲缡桥c米的原產(chǎn)地,玉米是該國的主要糧食作物

       、馨臀魇悄厦乐薰まr(nóng)業(yè)最發(fā)達的國家

        ⑤阿根廷為重要的小麥出口國,牛肉、羊毛等畜產(chǎn)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突出地位。

       、弈厦乐抟赞r(nóng)礦產(chǎn)品為主要的出口產(chǎn)品,能源礦產(chǎn)以石油最為重要,金屬礦產(chǎn)以鐵、銅、鋁土為多。農(nóng)業(yè)以種植業(yè)為主,經(jīng)濟作物占絕對優(yōu)勢,大量出產(chǎn)咖啡、香蕉、蔗糖、棉花、可可等。多數(shù)國家的糧食生產(chǎn)不能滿足本國的需要。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3

        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jié)位置和范圍(1)

        學習目標:

        1.能夠看圖說出亞洲的地理位置

        2.能夠說出不同國家分別位于亞洲的什么方位,并說出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及人文特點。

        學習重難點:亞洲的地理位置。

        知識鏈接:世界面積最大的洲是亞洲,它絕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我國位于亞洲的東部。

        導入:播放中東的戰(zhàn)爭新聞,請問中東在什么地方?——亞洲。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亞洲的位置和范圍。

        一、雄踞東方的大洲

        自主預習:讀圖6.1亞洲在世界的位置,完成下列各題。

        1、亞洲位于東、西半球的:半球。

        2、亞洲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

        3、亞洲的海陸位置,填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稱。

        經(jīng)度范圍:

        4,、亞洲的緯度范圍:

        合作探究:讀課本P3圖6.3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完成下列各題。

        1、簡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說出北美洲的經(jīng)緯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圍的大洲和大洋,說出它們分別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并歸納北美洲的海陸位置。

        二、世界第一大洲

        自主預習:閱讀P4-5,完成下列各題。

        1、亞洲面積約為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的大洲。亞洲也是世界上跨最廣,距離最長的大洲。

        2、按照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6個地區(qū)。

        合作探究

        1、讀圖6.6亞洲不同地區(qū)居民生活的差異,分析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

        2、大致認識亞洲的一些國家分別位于亞洲的什么方位?

        拓展延伸:亞洲有世界三大文明古國,分別為、、。達標測驗:

        1、下列關(guān)于亞洲的`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亞洲西臨大西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

        B、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大部分在北溫帶。

        C、亞洲位于亞歐大陸的西部。

        D、亞洲全部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2、下列海峽或運河,不是亞洲與其他大洲的分界線的是()

        A、白令海峽B、土耳其海峽C、蘇伊士運河D、馬六甲海峽

        3、2011年3月24日,緬甸東北部地區(qū)發(fā)生里氏7.2級地震,緬甸位于亞洲的哪個區(qū)域?()

        A、東亞B、南亞C、東南亞D、西亞

        4、與亞洲在西部、西南部相鄰的大洲分別為()

        A、歐洲、非洲B、非洲、北美洲C、歐洲、北美洲D(zhuǎn)、歐洲、大洋洲

        5、中國位于()

        A、東亞B、東南亞C、南亞D、西亞

        教后反思:

        第二節(jié)自然環(huán)境(第一課時)(2)

        一、課前導學:

        (一)、學習目標:

        1.說出亞洲的經(jīng)緯度位置,海陸位置,與其他大洲之間的界線。

        2.亞洲的位置特點

        (二)、重點:亞洲的位置特點

        (三)、預習:

        活動自學2—3頁“世界第一大洲”部分內(nèi)容。

        1,讀圖6.1,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1)亞洲在東西半球中的位置;

       。2)亞洲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2,讀圖6.2,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亞洲周圍的大洋,說出它們各位于亞洲的哪個方位;

       。2)找出亞洲周圍的大洲,說出它們各位于亞洲的哪個方位。

        3,想一想,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提示:(1)讀圖6.3,比較亞洲與其他六大洲的面積;

       。2)在圖6.2上,大致計算亞洲所跨的維度范圍;

       。3)在圖6.1上,比較亞洲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

        4,通常,人們按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北亞和中亞6個地區(qū)。讀圖6.4,回答下列問題。

        (1)中國位于哪一個地區(qū)?這一地區(qū)中有哪些國家?

       。2)其他地區(qū)是不是都與中國接壤,分別位于中國的哪個方位?

        二、課堂助學:

       。ㄒ唬╊A習交流:

       。ǘ┑湫屠}:

        1、亞洲東臨_________洋,南臨_______洋,北臨_______洋.

        2、人們通常按,把亞洲分為6個地區(qū)。中國位于_________地區(qū).

        3、從東西半球看,亞洲主要位于___半球,從南北半球看

        ,亞洲主要位于___半球。

        4、亞洲東北以_______與北美洲為界,東南與_________相望,西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與歐洲為界,西南以__________與非洲為界。

        5、亞洲面積在七大洲中排第

       。ㄈw納總結(jié):學生談收獲

        (四)學效檢測:

        1.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是()

        A南極洲B非洲

        C大洋洲D(zhuǎn)亞洲

        2.亞洲絕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東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東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

        3.同時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洲是:()

        A亞洲B歐洲C非洲D(zhuǎn)北美洲

        4.按地理分區(qū),中國地處哪個地區(qū):()

        A南亞B北亞C東亞D西亞

        教后反思:

        第二節(jié)自然環(huán)境(第二課時)(3)

        一、課前導學:

        (一)、學習目標:

        1.亞洲的地形特點和主要地形名稱及其分布

        2.亞洲的河流分布及主要河流名稱

        3.亞洲之最

        (二)、重點:使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及相關(guān)資料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三)、預習:

        活動自學4—6頁“地形和河流”部分內(nèi)容。

        1.讀書上第4頁圖6.5

       。1)用筆圈出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并說出它們在亞洲的位置

        (2)用筆圈出鄂畢河、葉尼塞河、黃河、長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們流經(jīng)的國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書第6頁圖6.7和6.8

        說出亞洲地勢東西方向變化和北美洲地勢東西方向變化的不同點?

        3、亞洲之最

       。1)世界最高峰

       。2)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3)亞洲最大的平原

       。4)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5)世界最深的淡水湖

       。6)世界陸地最低點

       。7)世界最大半島

       。8)世界最大群島

        二、課堂助學:

       。ㄒ唬╊A習交流:

       。ǘ┑湫屠}: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4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二頁第一自然段。指導學生找到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學生閱讀。教師進行總結(jié)。

        一、“亞細亞”和“歐羅巴”

        1.大洲名稱的由來

        2.亞歐大陸

        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在一起,合稱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學生通過閱讀圖6—1,進行討論后總結(jié)。提問亞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3.亞洲的地理位置

       。1)經(jīng)緯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極圈內(nèi),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緯度范圍:南緯10度~北緯80度之間;經(jīng)度范圍:東經(jīng)25度~西經(jīng)170度之間;主要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

       。2)海陸位置

        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們通過對亞洲的學習,直到認識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應(yīng)該從經(jīng)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方面來說明。

        承接:通過我們對亞洲的學習,請同學們都歐洲的地理位置,來描述一下。

        學生通過讀地圖6—1,對歐洲的地理位置進行描述。

        活動:分小組討論,發(fā)表各自意見,然后進行總結(jié)。

        歐洲:

        緯度范圍:北緯36度~北緯71度之間;經(jīng)度范圍:西經(jīng)9度~東經(jīng)66度之間。

        總結(jié)歸納:了解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學生回答:經(jīng)緯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兩方面。

        點撥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亞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驟來分析掌握歐洲的地理位置。

        2(學生小組探究完成)

       。1)讀圖6—1:歐洲大陸經(jīng)度范圍:9°W~66°E;緯度范圍: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絕大部分位于東半球。

        (3)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相鄰,西北隔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面與亞洲相鄰。輪廓破碎,海岸線曲折。

        (課堂總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重點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圖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從經(jīng)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方面來分析。了解了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特點。

        板書設(shè)計

        第一節(jié)亞洲及歐洲

        一、“亞細亞”和“歐羅巴”

        1.大洲名稱的由來2.亞歐大陸3.亞洲的地理位置

        第2課時(課堂導入)

        我們現(xiàn)在是北京時間上午11點的時候,那么現(xiàn)在美國應(yīng)該是什么時間呢?

        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呢?這與什么有關(guān)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世界上的時間?

        指導學生讀圖6—2世界時區(qū)圖并通過自制的時鐘模型演示6城市的區(qū)時,以北京(東八區(qū))正午12點為準。也可用數(shù)軸圖表示學生回答:晚上。

       。ㄖv授新課)

        二、學會換算不同地點的時間

        1.地方時

        講述把太陽位置最高的時候定為當?shù)氐?2點,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時間。這就是地方時間,簡稱世界時。

        2.時區(qū)及換算

        講述全球一共劃分成24個時區(qū),每一個時區(qū)跨15度經(jīng)度。其中零時區(qū)(也叫中時區(qū)),從西經(jīng)7.5度~東經(jīng)7.5度。東十二區(qū)和西十二區(qū)和為一個時區(qū),稱東西十二區(qū)。依據(jù)數(shù)軸圖示法討論、完成課文中的思考題。閱讀材料:學會換算不同地點的時間學生小組討論:

        1.為什么會產(chǎn)生“地方時”?

        2.時區(qū)是怎樣劃分的?

        3.什么是“區(qū)時”?

        4.我國采用的是哪個時區(qū)的區(qū)時?

        5.地球上“今天”與“昨天”的分界線在哪里?

        3.北京時間

        講述北京時間即為東八區(qū)的區(qū)時。

        4.國際日期變更線

        講述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亂,國際上規(guī)定大致以180度經(jīng)線,作為國際日期變更線。自西向東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日期要減去一天。

        板書設(shè)計

        二、學會換算不同地點的時間1.地方時2.時區(qū)及換算3.北京時間4.國際日期變更線

        第3課時

        4(課堂導入)

        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瑪峰等風光圖,引入亞洲地形的學習。

        復習提問:陸地地形可分為哪幾種基本類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亞洲全有——地形復雜)

       。ㄖv授新課)

        三、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

        提問亞洲地形有什么特征?

        活動:

       。1)讀圖6—3,亞洲地形圖,6 —4世界大洲陸地海拔高度比較圖,找出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西西伯利亞平原、死海的位置。(填圖練習)

       。2)依據(jù)地理方位說明亞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

        (3)亞洲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瑪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等)

       。4)亞洲大陸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歸納亞洲地勢有什么特點?——中部高,四周低

        (5)小組討論:

        找出亞歐大陸東側(cè)、東南側(cè)的一組弧形群島,說明這組島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質(zhì)現(xiàn)象是什么?

        講解從北向南分別是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硫球群島、馬來群島。利用板塊構(gòu)造學說來解釋。

       。6)請根據(jù)對亞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說出大洲地形的特點主要從哪幾方面來總結(jié)?

        地形類型及分布、地勢特征、相對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結(jié)亞洲地形的特征:

       。1)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較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3)地勢中部高,西部低。

        活動根據(jù)以上步驟和方法,依據(jù)圖6—3和資料總結(jié)歸納歐洲地形特征。

       。ㄕn堂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亞洲的地形特征,結(jié)合對亞洲地形的分析方法,來總結(jié)出歐洲的地形特征。

        板書設(shè)計

        三、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

        第4課時(課堂導入)

        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地區(qū)的風光。

        利用錄像展示冬季亞洲北部西伯利亞地區(qū)冰天雪地,氣候嚴寒;而亞洲南部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過的黃金海岸卻是一派嫵媚的熱帶海濱風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濱浴場。

        亞洲地域遼闊,各地氣候差異顯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亞洲的氣候特征以及成因。

       。ㄖv授新課)

        四、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

        教師指圖講述,學生進行回憶后回答問題。

        講述氣候是自然環(huán)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很大。(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提問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

        學生看圖回答。

        引導全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說明了什么?

        結(jié)論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1.氣候復雜多樣

        提問觀察其中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兒?

        溫帶大陸性氣候,約占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亞洲中西部。

        亞洲面積廣大,地跨寒、溫、熱且地形復雜,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

        亞洲各地距海遠近不同,加上氣流和地形的影響,干濕差異懸殊。

        2.大陸性特征明顯繼續(xù)引導: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距海遙遠,深入亞洲大陸內(nèi)部。

       。ㄕ故尽6—10圖”,并在上面點出利物浦、華沙、赤塔、漠河的位置)

        (引導學生分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注意邏輯層次、由簡到難,有分到總)

        講述氣候兩大要素:降水和氣溫。溫帶大陸性氣候有哪些特點?我們來觀察位于這個氣候區(qū)內(nèi)的兩個城市:赤塔、漠河,分析它們的氣溫和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特點。

        小結(jié):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溫差大,冬冷夏熱,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ㄕ故尽皝喼逇夂蝾愋蛨D”)

        引導:亞洲降水比較多的氣候類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馬來群島的熱帶雨林氣候外,還有幾種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量相對比較多,是哪幾種?主要分布在哪兒?

        熱帶季風氣候三種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ń處熀唵谓忉尯沃^季風氣候,在亞洲圖上畫箭頭簡單示意,補充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jié)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幫助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

        小結(jié):降水的多少與夏季風有什么關(guān)系?夏季風強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繼續(xù)啟發(fā):如果降水過多或過少會造成什么后果呢?(展示有關(guān)干旱和洪澇的視頻、圖片)學生看材料分析,旱澇災(zāi)害對農(nóng)業(yè)影響大。

        小結(jié):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qū)內(nèi),由于夏季風的影響易發(fā)生旱澇災(zāi)害。

        板書3.季風氣候顯著

        引導根據(jù)以上分析,從氣候類型及分布范圍看,亞洲的氣候主要有什么特點?

        結(jié)論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特征明顯、季風氣候顯著。

        過渡我們學習了亞洲的氣候特征,那么歐洲的氣候特征又如何呢?

        以學生自學的形式為主,培養(yǎng)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列表比較亞洲和歐洲氣候特征的不同。

        利用書上的練習總結(jié):

        1.氣候類型少,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的氣候;

        2.海洋性特征顯著;

        3.具有面積最廣、最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課堂總結(jié))

        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于讀圖及學習方法的掌握,通過對亞洲氣候特征的分析,掌握其分析方法,來了解歐洲的氣候特征。所以,要多提醒學生從地圖上找有用的知識,增加讀圖的練習。

        板書設(shè)計

        四、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1.氣候復雜多樣2.大陸性特征明顯3.季風氣候顯著

        第5課時(課堂導入)

        復習提問判斷下列有關(guān)氣候的描述哪些是有關(guān)亞洲的,哪些是有關(guān)歐洲的?

       。1)除溫帶海洋氣候外,大多數(shù)氣候類型都有分布。

       。2)是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氣候的分布范圍最廣、最典型的.區(qū)域。

        (3)季風氣候顯著。

        (4)大陸性特征顯著。

        (5)終年盛行來自大西洋的溫暖濕潤的西風。(講授新課)

        我們都知道李白的《將進酒》中的句子“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說說我國黃河注入到那個海洋中去?看圖1—1,找找亞洲還有哪些大和分別注入到周圍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去?

        板書

        五、河流

       。ㄒ唬﹣喼

        1.大河眾多。

        講述亞洲的大江大河很多。長江的長度和流量居亞洲首位,世界第三。湄公河在我國境內(nèi)叫瀾滄江,是亞洲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河流。

        2.河流多發(fā)源于中部;呈放射狀四周奔流入海。

        3.內(nèi)流區(qū)面積廣大。(中部的錫爾河和阿姆河)

        活動學生在6—3圖上找到這些湖泊的位置,指導學生在地圖上找到這些湖泊的位置。

        貝加爾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澜缟虾婧0巫畹、含鹽度最高的湖泊;

        巴爾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問題。

        學生在地圖上找到歐洲的河流,并根據(jù)亞洲河流的特點,總結(jié)歐洲河流的特點有哪些。

        通過地形圖,讓學生自己進行討論、總結(jié)。

       。ǘW洲

        氣候溫暖濕潤—水量豐富,大部分無結(jié)冰期地形平坦—流程長,航運價值高。

        活動完成教材P.11的活動來認識多瑙河和萊茵河。

        小結(jié)

        歐洲河流的特征:1.河網(wǎng)稠密、水流平緩;2.河流短小、水量豐富;3.航運價值高。

        練習利用地圖找出歐洲著名的伏爾加河、萊茵河、多瑙河等觀察河流流經(jīng)的國家。

        列表總結(jié)亞洲、歐洲河流與湖泊的特點、河流特點。

        尤其是多瑙河干流流經(jīng):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前南斯拉夫(今塞黑)、克羅地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9個國家,是世界上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河流。

       。ㄕn堂總結(jié))

        河流的特征與天氣、地形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所以,掌握亞洲和歐洲的河流有助于學習氣候和地形特征,在講授是要注意指導學生結(jié)合地圖,總體學生的掌握情況較好。

        板書設(shè)計

        五、河流

       。ㄒ唬﹣喼

        1.大河眾多。

        2.河流多發(fā)源于中部;呈放射狀四周奔流入海。

        3.內(nèi)流區(qū)面積廣大。

       。ǘW洲

        1.河網(wǎng)稠密、水流平緩;2.河流短小、水量豐富;3.航運價值高。

        第6課時(課堂導入)

        放一段錄像資料,反映亞洲人種、民族的特色,用人口攢動的亞洲東部或歐洲的繁華的街景以及青藏高原無人區(qū)等具有人口分布特色的景觀,有這些資料引入亞洲的人口。

       。ㄖv授新課)

        六、亞洲的人口與國家

        指導學生讀圖6—15,亞歐人口密度圖,回答人口分布的特點。

        1.人口最多的大洲學生看書回答問題。列舉。

        講述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xx年總?cè)丝谶_36.72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0%,超過1億人口的國家占十分之六)

        亞洲有6個國家人口超過1億,分別是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

        2.人口分布不均勻

        活動課下搜集亞洲和歐洲的世界之最。

        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比較簡單,可以通過大量的材料指導學生自學。在今后的講述中,可以讓學生自己講課,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板書設(shè)計

        六、亞洲的人口與國家1.人口最多的大洲2.人口分布不均勻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領(lǐng)土組成等地理特征,說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運用地圖和資料,聯(lián)系埃及自然環(huán)境的特點,說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發(fā)展經(jīng)濟的。

        3、運用本文字和圖片資料,說明埃及在種族、民族、宗教、語言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4、了解尼羅河和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經(jīng)濟文化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

        聯(lián)系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簡述尼羅河對古代埃及文明和現(xiàn)代經(jīng)濟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了解埃及歷史遺跡和文化對世界文明作出的貢獻

        2、培養(yǎng)學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尼羅河及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經(jīng)濟的意義

        教學難點

        1、尼羅河對埃及古代文明和現(xiàn)代經(jīng)濟(尤其是農(nóng)業(yè))的影響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發(fā)展經(jīng)濟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通過埃及古老文明和現(xiàn)代文明的圖片播放,讓同學們感受埃及,并用關(guān)鍵詞談?wù)剬Π<暗挠∠螅源藢胄隆?/p>

        二:探秘自然,走近埃及

        學習形式:小組合作

        讀本76頁圖8—13,從圖中你能獲取哪些有關(guān)埃及自然地理特征信息?請小組長把你們組找到的相關(guān)信息用序號標出寫在白板上,寫對一點且內(nèi)容不重復得一分。4分鐘后,小組交換白板,看哪組得分最高,得分最高組的組員上臺展示。小組展示完畢后,由老師進行歸納總結(jié),并給每個小組加分。

        三:探尋人文,走進埃及

        學習形式:情景教學,角色扮演

        先出示阿拉伯語、阿拉伯人及開羅附近建筑物等圖片,讓同學們說說埃及的基本人文情況。接下來,為了突出本節(jié)的重點,進行了如下的情景設(shè)置:假設(shè)同學們要前往埃及參觀考察,為期四天,主要考察埃及的工農(nóng)業(yè)發(fā)展情況及游覽埃及部分名勝古跡。四天行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乘船游覽亞歷山大港—開羅—盧克索—阿斯旺水壩

        第二天:游覽尼羅河流域,考察周邊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

        第三天:參觀國際航道—蘇伊士運河

        第四天:考察埃及的礦產(chǎn)資源及工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

        這四天的行程,讓幾位同學扮演的導游帶領(lǐng)同學們參觀考察埃及的工農(nóng)業(yè)發(fā)展情況及游覽埃及的名勝古跡,以了解埃及的古老文明和現(xiàn)代文明,進一步走進埃及。

        四:探疑解惑,揭秘埃及

        學習形式:小組合作探究

        在前面了解了埃及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特點的基礎(chǔ)上,為了解決本節(jié)的難點,提高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我設(shè)計了兩題探究題,讓同學們進行小組合作探究。

        1、讀圖探究:尼羅河對埃及的古代文明和現(xiàn)代經(jīng)濟有什么影響?

        2、埃及是如何充分利用本國的各種資源,因地制宜發(fā)展本國經(jīng)濟的?

        五:堂反饋

        學習形式:小組競賽限時搶答

        通過小組競賽搶答加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檢測堂學習的有效性。

        六:堂小結(jié):

        學習形式:組內(nèi)交流、組員評價、老師整體評價

        每位小組長組織組員在組內(nèi)交流,并把組員的發(fā)言,在白板上歸納,以梳理這節(jié)的知識脈絡(luò),同時對組員進行評價。

        七:布置作業(yè):配套的知識能力訓練

        必做作業(yè):選擇題

        選做作業(yè):選做題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6

        教材分析

        《東南亞》一節(jié)教材,介紹了東南亞地理中具有突出特點的一些內(nèi)容,如“十字路口的位置”、“熱帶氣候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qū)”等。教材利用“東南亞在世界中的位置”、“東南亞的國家”、“馬六甲海峽的航線”幾幅圖和對應(yīng)的活動,介紹了東南亞的地理位置、范圍和主要的國家,特別突出了東南亞處于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眾多地處熱帶的臨海國和島國,形成高溫多雨的氣候,進而影響到東南亞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類型和農(nóng)作物分布。教材在介紹了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兩種熱帶氣候特點的基礎(chǔ)上,突出體現(xiàn)了東南亞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特色:世界最大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產(chǎn)地。教材在介紹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后,聯(lián)系東南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分析了影響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條件和因素,歸納出了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教材介紹了東南亞是華人和華僑集中的地區(qū),為東南亞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我國的經(jīng)濟建設(shè)做出了很大貢獻。東南亞眾多沿海國家風景秀麗,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成為許多國家重要的經(jīng)濟來源。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nèi)容對七年級學生來說不是太容易,尤其是農(nóng)村學生,見識較少,對東南亞的位置的優(yōu)越性、氣候的分布理解起來有難度。但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來引導學生漫游東南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東南亞處東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兩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主要農(nóng)作物及分布;了解東南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構(gòu)成;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發(fā)達的旅游業(yè)。

        2.能力目標:學習搜集資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根據(jù)圖和相關(guān)資料,分析東南亞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學習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結(jié)合中南半島地形、河流特點,分析東南亞的自然條件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響,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

        3.情感價值目標:培養(yǎng)尊重不同地區(qū)文化和傳統(tǒng)的意識;通過了解華人和華僑對所在國經(jīng)濟建設(shè)和我國經(jīng)濟建設(shè)做出的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東南亞的地理位置。

        教學難點:東南亞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學過程

        師曰:關(guān)于我們的近鄰東南亞地區(qū),同學們認真閱讀教材,上網(wǎng)查資料,十分投入地制作演示文稿,現(xiàn)在很多同學已躍躍欲試向大家展示制作成果。我們就把這次學習當做是一次東南亞旅行,依次請各組代表來當向?qū),帶領(lǐng)我們了解東南亞的地理環(huán)境,領(lǐng)略東南亞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

        1.位置交通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東南亞在世界中的`位置”,“東南亞政區(qū)”,“馬六甲海峽的航線”

        文字說明:位置:亞洲東南部,23oN—10oS,90oE—140oE

        組成:兩大部分——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在世界交通的地位: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其中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組間互動:請其他組的同學在投影屏幕前據(jù)圖認識和尋找教材P28活動1中的有關(guān)內(nèi)容;在屏幕前據(jù)圖指出馬六甲海峽連接的地區(qū);理解馬六甲海峽位置的重要性。

        師適當補充。

        2.氣候與農(nóng)業(yè)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曼谷年內(nèi)各月氣溫和降水量”,“新加坡年內(nèi)各月氣溫和降水量”,“亞洲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區(qū)一天中的天氣示意”,“東南亞居民喜食米飯”,“東南亞的梯田”,“東南亞國家主要農(nóng)作物的分布”,圖“東南亞的橡膠種植園”,“東南亞的油棕種植園”,“東南亞的椰林”,“馬尼拉蕉麻”

        文字說明:東南亞地區(qū)處在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地區(qū),屬于兩種熱帶氣候類型。曼谷——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新加坡——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馬來群島。

       。2)組間互動:請其他組的同學一起分析兩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主要分布區(qū);對熱帶雨林氣候區(qū)的天氣過程進行描述;在屏幕前指認水稻和熱帶經(jīng)濟作物的主要生產(chǎn)國和出口國。

       。3)導游:請大家參觀東南亞熱帶作物種植園(據(jù)查閱資料對圖片進行講解)。

        3.自然條件與城市分布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中南半島的地形、河流與城市的分布”

        文字說明:中南半島山脈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河流上游流經(jīng)山區(qū),水流湍急,富水力,交通不便,下游河谷展寬,形成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重要農(nóng)業(yè)區(qū);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2)師曰:我請大家欣賞陳毅元帥的一首詩《贈緬甸友人》,從詩中我們可以了解中南半島與我國山水相連,唇齒相依的鄰邦關(guān)系。

       。3)組間互動:在投影屏幕前據(jù)圖認識和尋找教材P31活動內(nèi)容1中的河流及上游所在地;找出河內(nèi)、金邊、萬象、曼谷、仰光分別位于哪條河流的沿岸,分別是哪個國家的首都;

       。4)組織討論教材P32活動內(nèi)容2。

        4.華人華僑及風光導游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比重”

       。2)教師介紹。

       。3)演示文稿:圖“越南的下龍灣”,“花園城市新加坡”,“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曼谷佛塔”,“緬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吳哥窟”,“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等圖片及當?shù)孛袼罪L情的內(nèi)容加以講解)。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學會利用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和經(jīng)緯度位置來描述一個區(qū)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學會描述一個區(qū)域的范圍。

        4、了解亞洲的地理分區(qū)。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對亞洲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學會正確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qū)域某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

        結(jié)合我們平時接觸的電視、電影、報紙、網(wǎng)絡(luò)資料,談?wù)勛约褐赖膩喼蕖?/p>

        學習討論回答。

        教師歸納:

        我們居住的大洲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皚皚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居住的大洲。它有眾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燦爛的文化,有優(yōu)美的風景。它就是雄踞東方的亞洲。

        板書:

        一、雄踞東方的大洲——亞洲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新授:

        (一)溫故知新(生回顧亞洲地名的由來)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意為“東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xx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東岸(今天的敘利亞一帶)興起,建立起強大的腓尼基王國。他們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躍于整個地中海。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地中海以東的陸地稱之為“Asu”,即“東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圍后來逐步擴大到整個亞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陸地稱為“Ereb”,意為“西方日落處”,后來被用來指代整個歐洲。

       。ǘ﹣喼薜牡乩砦恢煤头秶

        認識一個大洲,先要從“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確位置,搞清楚范圍、邊界。那么,應(yīng)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師點撥描述區(qū)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經(jīng)緯度位置

        [活動]:看圖討論回答:

        1、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讀圖6.2《亞洲的范圍》,找出亞洲的緯度位置

       、僮畋保81°N;最南:11°S;

       、谧顤|:170°W;最西:26°E

        3、讀圖6.2《亞洲的范圍》,了解亞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圍?

        亞洲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北、東、南分別瀕臨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與歐洲毗鄰,西南與非洲相鄰,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學以致用]:讀圖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圍”

        1、簡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說出北美洲的經(jīng)緯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圍的大洋、大洲,說出它們分別位于北美洲的方位,歸納北美洲的海陸位置特點。

        [活動]:師生互動,完成第5頁活動題:比較北美洲和亞洲的位置和范圍差異。

        四、課堂小結(jié):

        認識區(qū)域,首先要認識區(qū)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從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和經(jīng)緯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業(yè)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圖冊同步練習。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8

        教學目的

        1.了解俄羅斯的疆域、位置和簡要歷史,掌握其地形、氣候、河流及自然資源特征。

        2.通過對俄羅斯疆域和自然環(huán)境的分析,引導學生找出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并做出適當評價。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了解俄羅斯國家變革的過程,引導學生關(guān)心國際時事,并能正確認識當前國際形勢。

        教學重、難點

        俄羅斯自然環(huán)境特點,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

        教學用具

        《東西半球圖》、《俄羅斯地圖》教學方法講述法和談話法

        教學提綱:俄羅斯

        一、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1.地處中高緯,三面臨海

        2.面積1700多萬平方千米

        3.地跨亞歐兩洲,傳統(tǒng)上的歐洲國家

        二、自然環(huán)境1.較平坦的地形2.溫帶大陸性氣候3.主要河流

        三、豐富的自然資源

        1.森林資源

        2.水力資源

        3.礦產(chǎn)資源:石油、天然氣、煤、鐵礦

        教學過程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學習新教材第一節(jié):疆域和自然環(huán)境(板書)

        1.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讀圖]指導學生用紅筆描出俄羅斯的陸上疆界,用藍色筆描出海岸線。并在圖上找出它周圍的鄰國。(共12個陸上鄰國與其接壤,與美國隔白令海峽相望。)

        [提問]從圖上分析俄羅斯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點?(學生討論)

        [教師歸納]俄羅斯大部分處于北緯50°至北緯70°之間,屬中高緯地區(qū)。北部、東部面臨北冰洋和太平洋,西部南北各有一小段海岸線與黑海、波羅的海相鄰。

        2.地處中高緯,三面臨海(板書)

        [提問]上述地理位置的特點對該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有哪些影響?(提示學生從農(nóng)業(yè)發(fā)展、海洋運輸?shù)鹊确矫婵紤])

        [教師歸納]緯度偏高,熱量不足,對發(fā)展農(nóng)業(yè)不利。俄羅斯雖有漫長的海岸線,但大部分臨北冰洋,氣溫低,封凍期長,對發(fā)展海洋交通運輸十分不利。

        [讀圖]從圖上找出穿過俄羅斯的一條重要緯線,一條重要經(jīng)線。 [提問]這兩條經(jīng)緯線分別說明什么?

        [教師歸納]北極圈從俄羅斯北部穿過,北部屬寒帶,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東經(jīng)160°經(jīng)線從東部穿過,俄羅斯地跨東西兩個半球。從上述俄羅斯所跨經(jīng)緯度及海陸位置不難看出,國土之廣大,是任何國家無法比擬的。領(lǐng)土東西長達一萬千米,坐火車穿越全境要一個星期,全部面積為1700多萬平方千米,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3.面積1700多萬平方千米(板書)

        [讀圖]請一位學生到黑板前指圖(《東西半球圖》),說出亞歐兩洲分界線。 [提問]從亞歐兩洲分界線看,俄羅斯屬于哪一個大洲?(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從上述分析可知,俄羅斯的國土三分之二在亞洲,應(yīng)屬亞洲國家,但從教科書上看,是做為歐洲的國家介紹給大家的。

        [提問]為什么說俄羅斯是歐洲的國家?(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jié)]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位于歐洲部分,人口集中在歐洲部分,而且歷史上這里一直是俄羅斯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地區(qū),所以我們說俄羅斯是地跨亞歐兩洲,傳統(tǒng)上屬于歐洲的`國家。那么它與歐洲其它國家相比,自然環(huán)境有哪些特點呢?

        4.地跨亞歐兩洲,傳統(tǒng)上的歐洲國家(板書)

        二、自然環(huán)境

        [讀圖]指導學生在《俄羅斯地形圖》中找出俄羅斯主要地形區(qū)的分布及各地形區(qū)的分界線,總體看俄羅斯地形有什么特點?

        [教師歸納]葉尼塞河以西以平原為主,分別為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二者以烏拉爾山脈為界。葉尼塞河以東為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以東為東西伯利亞高地?偟目吹匦屋^平坦,起伏不大。山地集中在南部。

        1.較平坦的地形(板書)

        俄羅斯的這種地形特點及地理位置特點,對氣候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呢?[讀圖]指導學生讀《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圖》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

        [提問]俄羅斯氣候有什么特點?(絕大部分地區(qū)年平均溫0℃以下,氣溫較低,年降水量為500毫米以下,降水較少。)

        [教師補充]俄羅斯氣候總的看大部分地區(qū)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提問]俄羅斯氣候為什么有這樣的特點?(學生討論)

        [教師歸納]俄羅斯大部分位于北緯50°至70°之間,北極圈從北部穿過,較高的緯度是造成俄羅斯氣溫偏低的主要原因。俄羅斯的廣大內(nèi)陸地區(qū)遠離海洋又是造成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使之形成大部分地區(qū)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2.溫帶大陸性氣候(板書)

        但是由于俄羅斯國土遼闊,實際各地氣候并非那么整齊劃一,東西南北有很大差異。

        [讀圖]讀課本“俄羅斯氣候圖”,指出俄羅斯各地氣候有什么差異?為什么存在這些差異?(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俄羅斯北部位于北極圈以北,又臨北冰洋,為極地氣候。東部太平洋沿岸受季風影響為溫帶季風氣候。大陸中、西部雖然都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但表現(xiàn)在氣溫、降水上也有很大差異。

        [讀圖]指導學生讀《世界年降水分布圖》和《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說明亞歐大陸西部、中部氣溫、降水有什么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師歸納]西部為東歐平原,地勢低平,受大西洋影響較大,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使得西部廣大地區(qū)氣候溫和,降水較多,但中部西伯利亞地區(qū),不僅遠離海洋,又受極地寒冷氣流的影響,冬季非常寒冷,而且冷的時間很長。

        由此可見,俄羅斯的氣候是較為復雜的,這一點與其國土廣大是分不開的。但分布最廣、最突出的氣候,仍然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提問]這種氣候特點對俄羅斯的河流有什么影響?(大部分河流封凍期長。)

        3.主要河流(板書)

        [讀圖]指導學生在《俄羅斯地形圖》中找出俄羅斯的主要河流。并回答問題:從圖中分析這些河流有什么特點?怎么形成的?

        [教師歸納]主要河流分別于流經(jīng)歐洲的伏爾加河,流經(jīng)亞洲的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這些河流多為世界長河,是俄羅斯遼闊的國土孕育了它。受地勢影響,河流多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造成俄羅斯氣溫較低的北冰洋沿岸,水量卻很豐富,水和熱量的配合有些不盡人意,伏爾加河則因流經(jīng)東歐平原,成為俄羅斯主要的內(nèi)河航道。

        過渡俄羅斯遼闊的國土不僅使各地自然環(huán)境存在明顯差異,使之趨于復雜,而且也為俄羅斯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尤以森林、水力、礦產(chǎn)等資源最為突出。

        三、豐富的自然資源(板書)1.森林資源2.水力資源3.礦產(chǎn)資源

        [讀圖]在《俄羅斯礦產(chǎn)資源分布圖》上找出俄羅斯主要的石油、煤炭、鐵礦產(chǎn)地。(教師邊講邊在俄羅斯地圖上貼礦產(chǎn)符號)。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運用地圖找出歐洲西部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首都;說出歐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點;了解歐洲西部的經(jīng)濟特征、工業(yè)發(fā)展情況和農(nóng)業(yè)特色;

        2、能力目標: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yè)最繁榮的地區(qū),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區(qū)的主要旅游資源或旅游景點的分布。培養(yǎng)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教學方法: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媒體:教學掛圖、板圖、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請說說你了解西亞。(學生回憶,并回答。)

        二、導入新課

        在我們的地球上有這樣一個地區(qū),它的面積比我國的陸地面積稍大,卻分布著30多個國家,其中有不少國家的面積十分狹小,被人們稱為“袖珍國”、這個地區(qū)是資本主義工業(yè)化最早的地區(qū),也是目前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這里還曾經(jīng)是歷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策源地。這個地區(qū)的`旅游資源聞名遐爾,吸引了無數(shù)的各國游客。這就是歐洲(通過簡單介紹引起學生興趣。)

        三、講授新課

        一.地理位置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說明:緯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間海陸位置——位于歐洲的西部,北鄰北冰洋、南臨地中海西臨大西洋、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二.輪廓、范圍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說明:像亞歐大陸向西突出的大半島,三面環(huán)海海岸線非常曲折,多半島、島嶼、內(nèi)海和海灣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的地區(qū)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島嶼: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冰島內(nèi)海(海灣):北海、波羅的海、挪威海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

        三.主要國家、首都

        展示掛圖歐洲西部提問:請說出各國的首都

        指導學生按照以前所學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氣候特征。

        四、地形特征

        通過分析地形圖,著重強調(diào)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四個主要地形區(qū)及分布特點料了解歐洲各國。南北兩側(cè)是山脈,中部是西歐平原、波德平原

        五.主要河流

        分析萊茵河、多瑙河

        解答書上活動探討

        六.氣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濕潤西風的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七、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

        1、歐洲是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指導學生讀統(tǒng)計圖。)

        2、歐洲西部各國工業(yè)部門齊全。

        3、農(nóng)業(yè)不占重要地位,但生產(chǎn)水平高,種植業(yè)和畜牧業(yè)結(jié)合較好。(簡單介紹,結(jié)合幻燈讓學生了解)法國、英國、荷蘭、丹麥等國有發(fā)達的農(nóng)牧業(yè)利用書56頁閱讀材料了解歐洲部分國家的特色產(chǎn)業(yè)

        八、繁榮的旅游業(yè)

        1、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yè)最繁榮的地區(qū)簡單分析其原因,

        2、主要旅游資源或旅游景點(通過幻燈讓學生欣賞)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0

        第一、二課時

        課題: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第一節(jié)位臵和范圍

        主備人:羅文學成員:楊麗教學目標:

        1、學會利用半球位臵、海陸位臵和經(jīng)緯度位臵來描述一個區(qū)域的地理位臵。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學會描述一個區(qū)域的范圍。4、了解亞洲的地理分區(qū)。教學重點:

        通過對亞洲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教學難點:

        學會正確描述大洲的地理位臵特點,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qū)域某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教學準備:

        掛圖、地形名稱卡片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位臵和范圍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視頻中展示了亞洲各地的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跡,并配以優(yōu)美的音樂。

        教師提問:結(jié)合我們平時接觸的電視、電影、報紙、網(wǎng)絡(luò)資料,談?wù)勛约褐赖膩喼蕖?/p>

        學習討論回答。

        教師歸納:我們居住的大洲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皚皚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居住的大洲。它有眾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燦爛的文化,有優(yōu)美的風景。它就是雄踞東方的亞洲。

        板書:

        一、雄踞東方的大洲——亞洲

        二、出示學習目標(同上)

        三、新授:

       。ㄒ唬毓手拢ㄉ仡檨喼薜孛挠蓙恚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意為“東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xx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東岸(今天的敘利亞一帶)興起,建立起強大的腓尼基王國。他們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躍于整個地中海。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地中海以東的陸地稱之為“Asu”,即“東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圍后來逐步擴大到整個亞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陸地稱為“Ereb”,意為“西方日落處”,后來被用來指代整個歐洲。(二)亞洲的.地理位臵和范圍

        認識一個大洲,先要從“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確位臵,搞清楚范圍、邊界。那么,應(yīng)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臵呢?

        師點撥描述區(qū)域地理位臵的一般方法:半球位臵、海陸位臵、經(jīng)緯度位臵[活動]:看圖討論回答:

        1.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臵》,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臵。(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讀圖6.2《亞洲的范圍》,找出亞洲的緯度位臵①最北:81°N;最南:11°S;②最東:170°W;最西:26°E

        3.讀圖6.2《亞洲的范圍》,了解亞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圍?

        亞洲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北、東、南分別瀕臨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與歐洲毗鄰,西南與非洲相鄰,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學以致用]:讀圖6.23“北美洲的位臵和范圍”,

        1.簡述北美洲的半球位臵。2.說出北美洲的經(jīng)緯度位臵。

        3.找出北美洲周圍的大洋、大洲,說出它們分別位于北美洲的方位,歸納北美洲的海陸位臵特點。

        [活動]:師生互動,完成第5頁活動題:比較北美洲和亞洲的位臵和范圍差異。

        四、課堂小結(jié):

        認識區(qū)域,首先要認識區(qū)域的地理位臵和范圍。大洲的地理位臵,可以從半球位臵、海陸位臵和經(jīng)緯度位臵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業(yè)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圖冊同步練習。

        第二課時位臵和范圍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入:

        我們的環(huán)球之旅已經(jīng)到達了我們祖國所在的大洲——亞洲。亞洲在許多方面值得亞洲人自豪。接下來,就讓我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和眼睛來驗證亞洲之最。二、活動內(nèi)容:

       。ㄒ唬┧阋凰恪澜绲谝淮笾

        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小組討論]

        1.計算:a.跨緯度數(shù)(約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溫、熱三帶)

        b.地球上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110千米,則亞洲南北距離(10120千米)c.跨經(jīng)度數(shù)(約164°,大部分在東半球)d.比較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

        2.讀圖6.4《七大洲面積比較》,亞洲面積是多少,相當于幾個歐洲和南極洲面積之和?(三個歐洲和一個南極洲面積之和)

        得出結(jié)論:為什么說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1.跨緯度最廣(跨寒、溫、熱帶)2.東西距離最長

        3.面積最大(4400千米)(二)找一找——亞洲的分區(qū)

        通常,亞洲按照地理方位還可以劃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6個區(qū)域。

        讀圖6.5《亞洲地理分區(qū)》,結(jié)合圖6.5《亞洲地形、政區(qū)》,回答問題:①新、馬、泰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

       、谑澜绲诙丝诖髧《葘儆趤喼薜哪膫地理分區(qū)③阿富汗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④北亞部分屬于哪個國家的領(lǐng)土范圍⑤哈薩克斯坦屬于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區(qū)

       、拗袊鴮儆趤喼薜哪膫地理分區(qū),這個地理分區(qū)還包括哪些國家?學生讀圖分析:看圖6.6景觀圖,描述圖片中居民的生活。圖1西亞——游牧——穿著寬松的長袍圖2北亞——狗拉雪橇——皮衣圖3南亞——捕魚圖4東南亞——長屋

        四幅圖說明由于面積遼闊,亞洲各地的自然環(huán)境的地區(qū)差異很明顯,也就造就了居民生活的差異。三、師生共同小結(jié):

        今天的旅程即將結(jié)束,請你們談?wù)動惺裁词斋@。四、作業(yè)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圖冊同步練習。

        板書設(shè)計:

        第三課時

        【課題】第二節(jié)自然環(huán)境(地形和河流)主備人:羅文學成員:楊麗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亞洲的學習,運用地圖及有關(guān)資料歸納出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并分析其相互關(guān)系

        2、理解河流分布與地形之間的關(guān)系。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亞洲地形與河流分布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

        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qū)域某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窘虒W方法】

        講授法、讀圖指導法、練習法等。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搜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問題對學好地理知識的重要性。

        2、讓學生理解在野外旅行中學習地理是學好地理的重要途徑。

        教學重點

        讓學生知道搜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問題對學好地理知識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讓學生理解在野外旅行中學習地理是學好地理的重要途徑。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媒體素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自己身邊,學習地理應(yīng)注意搜集身邊的地理信息。電視中的各種節(jié)目、報刊雜志、圖書館的藏書,互聯(lián)網(wǎng)站等都傳遞著許多地理信息,我們要逐步學會搜集地理信息并思考相應(yīng)的地理問題,本節(jié)課老師和大家共同探討學習地理的途徑、方法以及技能等。

        二、課前熱身

        學生分組討論:看哪位同學最新的信息中地理信息最多?是通過什么途徑獲得的',并且分組記錄下來,比一比看哪一組搜集的最多。

        三、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提示:要學好地理,首先要學會收集地理信息,再學會思考地理問題,最后要擴大自己的視野或生活圈子,從實踐中去學習。

        2、四邊互動

        互動1:教師對學生搜集的地理信息進行整理,而且要求學生學會思考地理問題,然后提問:

        (1)為什么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國連續(xù)發(fā)生地震?

        (2)為什么我國南方、北方的部分地區(qū)常發(fā)生水、旱災(zāi)害?

        (3)為什么南方能大面積種植柑橘,北方卻不行?

        (4)為什么吐魯番的哈密瓜那么甜?

        (5)為什么南極洲蘊藏著大量煤炭資源?

        明確:觀察和了解地理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地理問題,探究其成因和規(guī)律,進一步思考和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有許多種,對比、分析、綜合、觀察、聯(lián)想等方法將有助于我們學習地理。

        互動2:要學好地理,我們單靠坐在教室里是遠遠不夠的,要深入周邊的環(huán)境,走進大自然,通過野外旅行,學會觀賞大自然。野外旅行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如游園、滑雪、探險、狩獵、海濱休閑、水上漂流等。野外旅行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步行、騎自行連、乘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

        學生分組討論活動,教師用投影出示討論問題:

        1)你曾經(jīng)外出到過哪些地方旅行?

        2)旅行的內(nèi)容和目的是什么?

        3)采用什么交通工具?

        4)時間如何安排?

        5)旅行路線如何?

        學生討論完后,教師選一兩名代表匯報。

        進一步提問:野外旅行要準備好哪些物品呢?

        明確:地圖、指南針、筆記本、望遠鏡、照相機等。

        強調(diào):還要學習并掌握一般的地理觀察、地理攝影、地理素描、地理標本制作等技能。

        俗語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野外旅行能豐富課余生活,提高審美情趣,增長地理知識。地理學習的特點就在于它的生活性,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正在不知不覺地應(yīng)用它;我們身邊就有地理知識,只要留意就會學到很多正在使用的地理知識。

        四、達標反饋

        討論:學生分組設(shè)計一條附近地區(qū)野外旅行線路,內(nèi)容包括:地點、旅行線路、開始和到達時間、旅行內(nèi)容、交通工具、物品準備、注意事項等。

        五、學習小結(jié)

        (1)內(nèi)容總結(jié)

        學生先小結(jié)本節(jié)課內(nèi)容。教師點撥。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學好地理,懂得了學習地理的方法途徑,進而發(fā)展了自己的地理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2)方法小結(jié)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討論法學習。

        六、作業(yè)

        設(shè)計一條最好的旅行路線,最好的地圖,進行一次野外旅行。

        七、板書設(shè)計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2

        俄羅斯:第 1 教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俄羅斯的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2.俄羅斯的地形、河流、氣候。

        3.了解俄羅斯的自然環(huán)境(如礦產(chǎn)分布)對其經(jīng)濟帶來的影響。

        4.俄羅斯交通運輸特點和城市分布規(guī)律。

        5.了解俄羅斯的地方名勝、文化、技術(shù)方面的情況。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地圖,鞏固學習描述一個地區(qū)或國家的地理位置的特點。

        2.理解俄羅斯的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3.認識俄羅斯交通運輸特點和城市分布規(guī)律,將這種能力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

        情感與價值觀:

        俄羅斯有發(fā)達的航天航空工業(yè),這一切是建立在先進技術(shù)基礎(chǔ)上的。由此聯(lián)系到我國,我們國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鞏固的地位,必須要發(fā)展科技,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俄羅斯的自然特征和經(jīng)濟特征

        教學難點:

        1.俄羅斯氣候成因

        2.俄羅斯自然與經(jīng)濟的地區(qū)差異

        教學準備:

        1.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有關(guān)俄羅斯風土人情的資料;

        2.相關(guān)地圖、景觀圖片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你知道世界上哪個國家嗎?(同學回答:俄羅斯)

        俄羅斯的面積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也是與我國接壤的國家中疆界最長的國家。既然地域遼闊,自然環(huán)境就會多種多樣。

        設(shè)疑:你想了解有關(guān)俄羅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學生活動:分組提出問題,把問題進行歸納、篩選,選擇主要的問題。

        教師小結(jié):問題歸類,確定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

        講授新課:

        一、國土遼闊

        課件:投影世界政區(qū)圖,并讓學生找出俄羅斯的位置。

        教師:先讓學生讀圖說出俄羅斯的緯度位置。

        同學回答:50°N~70°N。

        教師:前面我們學氣候的時候知道,影響氣候的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我們大家看俄羅斯的緯度位置對其氣候有什么影響?

        同學回答:俄羅斯的緯度位置決定了其大范圍是溫帶和寒帶氣候,沒有熱帶氣候。所以總的來說,氣候比較寒冷。

        教師:誰能說出俄羅斯的海陸位置。

        同學回答: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東臨太平洋,南臨黑海、里海。陸上鄰國有挪威、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烏克蘭、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隔白令海峽與美國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師:讀圖,找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

        (同學活動)

        教師:大家還記得這是哪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嗎?

        同學回答:亞歐分界線。

        教師:所以說俄羅斯是一個瀕臨三大洋、地跨兩大洲的國家。

        教師:再讀圖,看俄羅斯所跨的經(jīng)度。

        同學回答:20°E~180°E。

        教師:俄羅斯從東到西大約跨160°經(jīng)度,實地距離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經(jīng)度最廣的國家。而我國東西距離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國的2倍。

        從圖上可以看出: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

        課件:投影幾大國家的面積,進一步證明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

        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面積:1710:997:960:937:851:768

        活動:1.讀圖7.45,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貝加爾湖、太平洋、白令海峽。

        同學回答:略

        2.讀圖,找出俄羅斯主要陸上鄰國: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并說出這些國家分別位于俄羅斯的什么方位?

        同學回答:略

        課件:點擊出俄羅斯的地形、河流圖。

        教師提問1:看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指出俄羅斯地勢傾向及主要地形區(qū)。

        同學回答:南高北低,東高西低是其地勢傾向。自西向東有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提問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同學回答: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爾加河,全長3600 km,是俄羅斯最長的內(nèi)流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

        提問3:讀圖,看中俄邊境上還有一條河流,是什么河?

        同學回答:阿穆爾河,為中國的'黑龍江,向東注入太平洋。

        課件:投影完成下表俄羅斯地形、河流:

        教師:同學們,以上我們介紹了俄羅斯的位置、范圍、地形、河流等自然概況。下面我們結(jié)合以前學過的有關(guān)氣候的知識,來分析俄境內(nèi)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異?

        活動:讀圖7.46

        1.看等溫線分布圖,分析俄氣溫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同學分組討論回答:從南向北,氣溫降低,同一緯度地區(qū),大陸西部氣溫高,東部氣溫低。

        2.看降水分布情況,你又能總結(jié)出俄羅斯的降水有什么規(guī)律?

        同學回答:南多北少,西多東少。

        教師:俄羅斯由于所處緯度較高,因此大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又由于東西距離長,出現(xiàn)了在東西方向上的差異。東歐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響,氣候比較溫和。西伯利亞地區(qū)受極地寒冷氣流影響,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時間很長。在俄羅斯北部從亞洲到歐洲,亞寒帶針葉林綿延很廣。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嚴寒的極地氣候。

        活動:試著描述雅庫茨克?奧伊米亞康一帶——“寒極”的氣候特征。

        (同學討論)

        教師: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冬季十分寒冷,北部的雅庫茨克、奧伊米亞康一帶,曾達到-71℃的低溫,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極”之稱。西伯利亞的凍土,深度可達幾百米,在短暫的夏季,表面融化變成泥沼,能吞沒貨車、拖拉機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層里的高樁上,以免凍土解凍,建筑物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墻都很厚,都裝有三四層門窗。放在露天的鋼鐵也會失去韌性,變得像冰一樣脆,容易折斷。有人說,新來的人頭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鼻孔里每根毛不出一秒鐘都已凍僵,每吸一口氣你都能感到鼻毛彎腰。你能夠“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夠聽見它變成冰。

        所以,俄羅斯的氣候特征是:

        活動:閱讀“地跨亞歐兩大洲的歐洲國家”,進一步了解俄羅斯。

        日本俄羅斯比較課件內(nèi)容預覽:

        1.自然環(huán)境包括:地理位置、面積和領(lǐng)土組成、地形、氣候、河湖、突出的自然地理現(xiàn)象和自然災(zāi)害;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2.日本和俄羅斯自然環(huán)境比較歐洲東部亞洲北部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由圖可看出,人口、城市等多分布在一個國家地形較為()的地方。俄羅斯大部分地區(qū)是()氣候,由于所處()較高,冬季氣候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日本是()和()氣候,夏季降水較()(多、少)。

        3.比較日俄兩國河流長度、流量、流向等特征,從面積、地形、氣候等方面思考其差異的形成日本俄羅斯比較()氣候,夏季降水較()(多、少)。比較日俄兩國河流長度、流量、流向等特征,

        4.從面積、地形、氣候等方面思考其差異的形成原因。你認為日本和俄羅斯有哪些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它們對該國發(fā)展會有哪些影響?(可以從工業(yè)、農(nóng)業(yè)、人們生活等方面考慮。)思考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區(qū)域劃分的原因及相應(yīng)的地理區(qū)域類型;

        2.在簡單地圖上進行區(qū)域劃分;

        3.在地圖上指出四大區(qū)域的地理位置、范圍及劃分原因;

        4.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并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意義。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讀圖、析圖能力,觀察判斷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

        2.使學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劃分方法。

        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教學重點

        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的位置、范圍及劃分原因。

        教學難點

        結(jié)合地圖,使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

        教學方法

        讀圖觀察、啟發(fā)式講述、學生活動、探究。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投影片、教學掛圖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分別把課前掛好的新疆高山牧區(qū)景觀圖、西雙版納熱帶風光傣家竹樓景觀圖、東南沿海經(jīng)濟特區(qū)的工業(yè)生產(chǎn)流水線景觀圖和長江三角洲農(nóng)業(yè)及工業(yè)景觀圖與四位扮演者(學生)口述臺詞(課文中的敘述)配套,依次打開。

        [講授新課]

        這項活動完畢后,再叫一、兩名同學試著描述自己家鄉(xiāng)的特點。

        教師帶領(lǐng)同學們一起總結(jié):以上同學的描述,說出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地理區(qū)域:(大屏幕依次顯示)

        至此,同學們已經(jīng)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國的地理差異。

        (板書)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想一想:(大屏幕顯示)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不同的地理區(qū)域呢?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可做點撥,最后總結(jié):它們是根據(jù)不同的需要劃分的。

        同學們請看屏幕。(課本圖5.1)

        按學生座位分成四組,每個組負責在其中一個地理區(qū)域中找出有關(guān)區(qū)域的術(shù)語,最后每組選一名代表,陳述結(jié)果,教師匯總:(大屏幕顯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牧區(qū)

        (展示“亞洲的范圍圖”)

        引導:亞洲和其他大洲之間,有些是以海洋作為天然洲界,有些大陸相連的地方則是人為劃定的洲界線。如亞洲與非洲,亞洲與歐洲之間。

        提問:參照地圖能描述出亞洲與周圍其他大洲的界線嗎?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臨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洲界;東北隔著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與大洋州隔海相望。

        過渡:讓學生大致讀出亞洲所跨的緯度位置,與其他大洲比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先大致目測,與亞洲相比,只比較南美洲和非洲)

        順承:亞洲不但所跨緯度最廣,而且還有許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積比較”圖)

        從此圖可以看出亞洲面積最大。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比較亞洲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得出亞洲東西距離最大。

        小結(jié):根據(jù)以上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亞洲的位置、面積、范圍。

        (通過雙邊活動,訓練學生的歸納總結(jié)能力)

        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導:由于亞洲面積廣大,國家眾多,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們根據(jù)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結(jié)合人文和自然環(huán)境特征的差異,把亞洲分成幾個分區(qū),共有幾個分區(qū)?中國位于哪個分區(qū)?再觀察,同在東亞分區(qū)的還有哪些國家?

        (展示亞洲地理分區(qū)圖)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繼續(xù)引導:其他的分區(qū)是不是都與中國接壤?分別位于中國的哪個方位?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過渡:要了解一個大洲的自然環(huán)境,除地理位置外,還需認識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氣候等方面。講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亞洲地形的特點。

        (展示“亞洲地形圖”)

        引導:這種地形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觀地看出不同地形類型,這是哪類地形圖?

        生: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

        (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下方的`陸高海深表。結(jié)合地圖判斷不同的顏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qū),描述一下他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活躍氣氛,增強組內(nèi)的合作意識。)

        A組:青藏高原、喜瑪拉雅山及主峰

        B組:帕米爾高原、蒙古高原

        C組: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組:阿拉伯半島、馬來半島

        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jù)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兩方面考慮,看出亞洲地形特點: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3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4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觀察區(qū)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xiàn)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cè)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西高東低。

        過渡:河流是構(gòu)成自然環(huán)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亞洲地形圖”)

        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點。

        特點:

        受地形影響,亞洲地勢的中高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fā)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狀分布的特點。

        在這些高山大川之間,還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請大家在圖上找出:里海、貝加爾湖、死海。(展示閱讀材料只能感有關(guān)資料,指導學生進一步結(jié)合地圖理解其特征)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4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1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了解南極洲地理位置的特點;在南極洲地圖上能正確指出南極洲瀕臨的三個大洋、長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名稱。

        過程與方法:在南極洲地圖上培養(yǎng)學生辨別方向的能力。讓學生了解南極氣候的特點,理解氣候的成因,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理解保護南極環(huán)境的意義,認識到保護南極洲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

        四、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南極洲位置特點和獨特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南極洲的氣候特點及豐富的自然資源。

        2、教學難點:南極洲氣候的成因。

        五、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六、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同學說說你了解的歐洲西部。(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二)導入新課:

        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兇悍的北極熊,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區(qū)嗎?講述,引導學生回答。

        學生自由發(fā)言。

        冰天雪地,企鵝成群、冰川深厚,這又是什么地方呢?今天我們就走進這兩個神秘的地區(qū)。

        板書:

        第五節(jié) 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

        (三)講述新課:

        ㈠范圍、位置

        學生讀圖、讀書,回答問題。

        指圖,指導學生從地圖上找到答案。

        教師最后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jié)。

        1、北極地區(qū): 北極圈以北(學生思考,回答。)

       。1)北冰洋的緯度位置特點(緯度最高的大洋)

        (2)幾乎被哪幾個大洲包圍?(注意方位)北美洲、亞洲、歐洲。

       。3)北冰洋跨多少個經(jīng)度?(跨360度,跨經(jīng)度最多的大洋) (4)我們要講的地區(qū)是否就是北冰洋?

        不準確。應(yīng)該是北極圈以內(nèi)的地區(qū),面積要大于北冰洋。

        2.南極地區(qū):

        南極大陸及附近島嶼和陸緣冰。

        (1)南極洲的緯度位置特點

       。2)環(huán)繞三大洋(方位、順時針由東往西各是哪幾個大洋?)

       。3)與哪幾個大洲隔海相望?

        答案:(1)(緯度最高的大洲)(2)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3)南美洲、大洋洲

        教材60頁《南極洲》和61頁《海上浮冰》、《南極冰蓋》。

        提出問題:想一想,為什么浮冰對海上航運會構(gòu)成較大的威脅?

        浮冰陸在海面上的部分體積小,不易被發(fā)現(xiàn),但在水下部分的體積巨大,所以船只很容易被巨大的浮冰撞毀而沉沒。

       、姹睒O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的氣候

        教材60頁,閱讀材料,概括南極地區(qū)的氣候特點。學生一條一條的閱讀,討論、總結(jié)。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烈風、干燥。

        兩極地區(qū)的氣候特征: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

        兩極地區(qū)的氣候形成原因。

       。ㄋ模┬〗Y(jié):總結(jié)本節(jié)課內(nèi)容。

       。ㄎ澹┳鳂I(yè):回家通過課外閱讀,查找關(guān)于南北極地區(qū)的有關(guān)知識。

        板書設(shè)計:

        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1)

        北極地區(qū)的范圍和位置

        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2)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2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了解南極洲獨特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知道南極洲是冰雪覆蓋的大陸;酷寒、干燥、烈風的冰原氣候;豐富的淡水、鐵、煤、鯨、企鵝、磷蝦等自然資源。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了解南極洲是科研的寶地,理解人類對南極洲的科學考察,了解我國在南極洲建立的長城站、中山站和科學考察的近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四、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在南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認方向。人類對南極洲的科學考察。

        2、教學難點:在南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認方向。

        五、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六、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復習提問上節(jié)課內(nèi)容。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請你說說南極和北極地區(qū)的位置特點和氣候特點。

        (二)、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走進了冰天雪地的南極地區(qū)和北極地區(qū),在那么冷的環(huán)境中,有沒有動物呢?

       。▽W生回答有,并且舉例說明。)

        那么,這些動物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南極地區(qū)和北極地區(qū)的動物資源。20xx年我國在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上,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人類對兩極地區(qū)的探索還遠遠不夠,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所以,我們現(xiàn)在一定要努力學好各課的知識。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許多的有關(guān)兩極地區(qū)的小材料,各種趣聞,小故事。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三)、講述新課:

        指導學生以閱讀形式,找出有關(guān)的答案。

       、绫睒O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的自然資源

        1、淡水資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儲于兩極地區(qū)。淡水資源十分豐富。

        2、礦產(chǎn)資源

        南極地區(qū),已發(fā)現(xiàn)220種礦物,煤儲量豐富,查爾斯王子山脈上有是節(jié)上最大的鐵礦床,另外還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3、生物資源

        請同學們看一下圖片,62頁“兩極地區(qū)的動物”。

        64頁,《南極探險》。了解人類征服南極的過程。

        1、人類對南極地區(qū)的科學考察

        2、我國在南極建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中山站

        3、我國對北極地區(qū)的科學考察。(指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這兩個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師引導:20xx年我國在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上,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人類對兩極地區(qū)的探索還遠遠不夠,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們現(xiàn)在一定要努力學好各課的知識。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許多的有關(guān)兩極地區(qū)的小材料,各種趣聞,小故事,F(xiàn)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學生站到講臺上,給大家講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極趣聞、故事等等。

        (四)作業(yè):

        目標檢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五)教學小結(jié):

        本課主要內(nèi)容

        板書設(shè)計:

        北極與南極地區(qū)(2)

        淡水資源

        礦產(chǎn)資源

        生物資源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xiāng)村景觀的差別。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

        3.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xiāng)村景觀的差別。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前播放《愛在文登》歌曲,創(chuàng)設(shè)情境,活躍氣氛,引領(lǐng)學生進入學態(tài)。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剛才聽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嗎?(愛在文登)對,愛在文登,那么,請同學們看這組圖片,你們能說出這是我們文登的哪些地方嗎?對,非常好!這是青龍生態(tài)旅游度假村、這是文登學公園、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園、最后一幅是昆崳山風景區(qū)。

        這些都是我們文登的旅游勝地,它們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則建在鄉(xiāng)村。(導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們文登人自己的歌《愛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點的圖片,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不管是城市還是鄉(xiāng)村都是我們?nèi)祟惣芯幼〉牡胤,我們統(tǒng)稱為聚落。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有關(guān)聚落方面的知識。

        二、新授知識:

        第一部分:聚落與環(huán)境

        (一)出示學標,自主

        請大家看課本87頁圖文內(nèi)容,完成導學案第一部分,自主。(板書: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類型有哪兩種呢?誰來說說?(板書:鄉(xiāng)村與城市)大家對城市和鄉(xiāng)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城鄉(xiāng),感受城鄉(xiāng)差異。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有關(guān)鄉(xiāng)村聚落與城市聚落的圖片,進一步了解它們間的差異。這是一組有關(guān)鄉(xiāng)村聚落的圖片:圖片中有什么?誰來說說?

        正如以上兩位同學所說,鄉(xiāng)村中有農(nóng)田、果樹、池塘、有通往小鎮(zhèn)的小路。鄉(xiāng)村聚落中有農(nóng)村、牧村、漁村、林場等不同類型,相對應(yīng)他們所從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chǎn)活動。這是一組有關(guān)城市聚落的圖片,在圖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們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樓林立、有許多商店、學校、醫(yī)院,道路縱橫,車輛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們主要從事什么工作?(工業(yè)、商業(yè)、服務(wù)業(yè))(添加了更多的圖片,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

        這是一組有關(guān)鄉(xiāng)村聚落與城市聚落差異的表格。誰來說說?(師出示表格內(nèi)容)……

        (二)小組合作

        同學們,前面我們了解了鄉(xiāng)村聚落與城市聚落,那么你知道聚落是怎樣形成的嗎?什么樣的地區(qū)聚落密集、什么樣的地區(qū)少有或沒有聚落?聚落在不同地區(qū)分布的形態(tài)是怎樣的?(板書:形成、分布、形態(tài))x

        (三)交流展示,師總結(jié)

        (一)承接:請同學們看屏幕,這里有四幅圖片:沙漠、極地、高山、平原。現(xiàn)在,讓我們做一個假設(shè),假設(shè)你是一個原始部落的首領(lǐng),你會帶領(lǐng)你的子民選擇把家安在哪里呢?(D)大家都選擇把家安在D這里,也就是平原地區(qū)。哪個小組起來說一下理由?(A是干旱的沙漠地區(qū),B是寒冷的北極,C是地勢高峻的山地,D是近海的平原地區(qū),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氣候適宜)在比較中我們發(fā)現(xiàn),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劣對聚落的形成與分布有很大的.影響。(出示圖片幫助學生分析影響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小結(jié):哪位同學可以總結(jié)一下:有利于聚落形成和發(fā)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多媒體展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發(fā)展的因素。什么樣的地區(qū)聚落密集、什么樣的地區(qū)少有或沒有聚落?(生答)聚落在不同地區(qū)分布的形態(tài)是怎樣的?(出示圖片,生答)

        1、承接:同學們,我們知道,世界各地自然環(huán)境差異很大,聚落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風格。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當?shù)靥厣囊恍┙ㄖ。下面我們就以西亞的民居和東南亞的民居為例,學落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請同學們閱讀課本91頁內(nèi)容,完成導學提綱內(nèi)容。(板書:民居與環(huán)境)

        2、小組內(nèi)交流答案。請同學們看屏幕,西亞的民居、東南亞的民居,他們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點?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有什么特點?這位同學,你起來說一下,好,誰還有補充?這位同學,你說!很好!最后老師來總結(jié)一下,請看屏幕!……(師看屏幕講解)世界各地的民居風格不同,既能適應(yīng)當?shù)氐淖匀坏乩憝h(huán)境,又與社會經(jīng)濟生活關(guān)系密切,體現(xiàn)了當?shù)氐奈幕?/p>

        三、拓展延伸:

        除此之外,你還了解哪些世界上有特色的民居呢?它們與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又有怎樣的關(guān)系呢?我們威海這里有沒有與我們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相適應(yīng)的有特色的民居呢?(海草房)誰來說說海草房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點?我們威海的氣候特點是什么?(生答)

        世界上其他地區(qū)有沒有與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相適應(yīng)的有特色的民居呢?請大家再看一組圖片。(出示江南水鄉(xiāng)、蒙古包、泰國高架屋、日本的輕木質(zhì)房屋、云南麗江古城等圖片并講解)。云南麗江古城是我國的傳統(tǒng)聚落,我們國家還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傳統(tǒng)聚落,對于這些聚落,我們是應(yīng)該保護還是拆除呢?請同學們讀課本90頁,思考這個問題。(保護or拆除)(保護,并且在保護的基礎(chǔ)上加以改建,更利于人類的生活)

        出示四合院旅館和窯洞旅館圖片加以講解(拓展延伸到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觀察其建筑外貌,分析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使學生對于聚落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理解的更為深刻)

        四、鞏固:

        下面給大家?guī)追昼姇r間記憶一下課本上的重點內(nèi)容。通過這節(jié)課的,你有哪些收獲呢?(了解了鄉(xiāng)村景觀與城市景觀的差別;了解了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

        五、課堂總結(jié)。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0

        【重點】

        (1)會觀察地球儀。

        (2)準確辨認經(jīng)線和緯線、緯度和經(jīng)度、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

        (3)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難點】

        (1)會觀察地球儀、使用地球儀。

        (2)東西半球劃分。

        (3)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課時內(nèi)容】利用經(jīng)緯線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共同了經(jīng)緯線的特征和經(jīng)緯度的劃分,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希望同學們認真完成下列表格。

        緯線(圈)

        經(jīng)線(圈)

        形狀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長度的分布

        標度的范圍

        度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

        經(jīng)緯度的表示方法

        劃分地球半球的界線

        數(shù)量特征

        五、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怎樣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確切地理位置?

        (展示圖片)教材提供的地圖“經(jīng)緯網(wǎng)”,在圖上選出經(jīng)緯網(wǎng)的交點A、B、C點。

        (讓學生讀出A、B、C點的經(jīng)緯度。教師及時糾正,輔導。)

        引入:通過上面的,你認為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某一點的位置,有什么規(guī)律?

        (啟發(fā)學生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一下,不難發(fā)現(xiàn)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樣。)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輪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難,你怎樣能準確的報出遇難輪船的位置,而及時的救援?

        (學生運用經(jīng)緯網(wǎng)知識,不難回答)

        展示地球儀: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北京、倫敦、莫斯科的經(jīng)緯線度數(shù)。

        在前面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找出下列事件的發(fā)生地。

        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批碎片墜落在44.40S、1500W 。

        臺風“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經(jīng)移至2800N、125.30E。

        強化訓練:

        1.組織學生討論,填出下表:最后讓學生互相對答案。

        經(jīng)緯度數(shù)

        判斷東西半球

        判斷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在地球儀上找出北京、紐約、倫敦的位置,并說出它們的經(jīng)緯度數(shù)。

        (搶答、及時表揚、鼓勵,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結(jié)全課)概括本節(jié)主要內(nèi)容。

        (布置作業(yè))教材提供的“活動”3——“城市經(jīng)緯度的確定”。

        【板書設(shè)計】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01-16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02-14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04-25

      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教案02-07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5篇03-15

      湘教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11-07

      (優(yōu))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5篇11-08

      七年級下冊地理說課稿12-16

      七年級地理教案04-26

      七年級地理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