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案1
課題:統(tǒng)一長度單位
學習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學生經(jīng)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和測量的能力。
3、充分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間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在矛盾沖突中感悟數(shù)學知識并增強同學間的合作意識。
學習重點難點,重點:經(jīng)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難點:經(jīng)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教具學具,角硬幣、曲別針、三角形學具、方木塊(長、寬、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體)等物品。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統(tǒng)一認識。
1、找原因:小豬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他幫媽媽鋤地。他干了一整天,餓極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飯。第二天,他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他吃了8碗飯。這可能嗎?(碗有大有小)
2、矛盾沖突:
(1)、我們先做一個量鉛筆的游戲吧!游戲分兩個小組,一組男生,一組女生,女生先來1人,男生捂上眼睛不許偷看,你們量的鉛筆的長度有幾根小棒那么長,記住了嗎?先別說。女生捂上眼睛男生來1人,你們量的鉛筆的`長度有幾根小棒那么長,記住了嗎?別說。
(2)、女生說你們的鉛筆有幾根小棒那么長?男生呢?
(3)、你們說哪支鉛筆長?
(4)、出示兩支鉛筆,你們看怎么樣?這是怎么回事?
二、小組合作在動手操作中主動探究
1、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
(1)4人一組,每人從四件物品(1角硬幣、曲別針、三角形學具、方木塊)中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時候,教師進行指導:開始測量時,應注意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較準確。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3)量完后,讓學生匯報量的結果,當然量的結果不同。
。4)思考:為什么都是量的數(shù)學課本的寬,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
。5)然后再讓全班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測量的結果,如每組中都有用曲別針量的同學,他們測量的結果都是:數(shù)學課本的寬有5個曲別針那么長。這說明什么呢?
。ㄓ纱藛l(fā)學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2、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身邊不同物體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鉛筆、曲別針,等去量桌子、鉛筆盒、椅子等物體的長度。
。2)作為標準的物體不夠怎么辦?(可以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量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用一個物品進行測量時應注意哪些問題?應注意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量的時候可以作上記號。
。3)然后針對測量結果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如,為什么數(shù)學課本的寬是5個曲別針長,鉛筆盒是5把小刀長,但它們并不一樣長呢?為什么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5把小刀長?
。4)讓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怎樣才會避免這種情況呢?
3、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塊學具)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
(1)用同一物品量,既可以量書上提供的,也可以量其他物體的長度。
。2)做一做第3題,用長、寬、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體作標準(為過渡到用厘米作長度單位做準備)。先看圖估計所測物體大約有幾個正方體長。再用正方體進行實際測量。
三、做一做(第1題和第3題)
四、課后延伸:要想準確的進行測量要用什么測量工具?什么單位?怎樣測量呢?
課后反思: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統(tǒng)一長度單位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
3、來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重點難點:
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談話: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shù)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什么辦法?
學生發(fā)揮想象,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 組織活動,體驗數(shù)學
。ㄒ唬⒔M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1)、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組交流匯報自己量的結果,并思考:為什么都是量數(shù)學書的寬,而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匯報。得出: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
4、讓學生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測量的結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二)、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2、交流展示學生測量的結果,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
如:為什么數(shù)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并不一樣長?
為什么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引導小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
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教學從兩個方面來組織幫助學生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shù)學書的寬,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由此引起認知沖突,體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 練習鞏固,實踐應用
1、做一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判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那么長。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量物體的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直觀看圖,先估計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腦子里測量。
如果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行測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醒學生注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較準確。
[設計意圖]: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際練習,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再次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四、 課堂總結
今天的數(shù)學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說什么?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案3
[教學目的] 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體驗人類在生活實踐中統(tǒng)一度量衡的過程。
[教學材料及準備] 軟尺、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嗎,我們今天用的課桌和教室里的課桌不一樣,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們這里用的是大桌子。桌面是什么形狀的?
學生:長方形。 教師:對,長方形有幾條邊?
學生:四條邊。 教師:看屏幕。(通過課件演示,引導學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長,什么是桌子的寬)。 教師:學校還想買一些這樣的桌子,那我們就得知道這桌子有多長,有多寬,你們愿意幫老師量一量這桌面的大小嗎?
二、研究制定解決方案
教師:用什么來測量呢? 學生:用尺子。 教師:可是,我們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辦?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辦法測量出桌子有多長,多寬? 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匯報交流:
1、用手測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手長)
2、用鉛筆測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鉛筆長)
3、用鉛筆盒測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鉛筆盒長)
4、用書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書長)
三、實施方案學生分小組測量桌子的`長和寬。
要求:①開動腦筋,多想辦法
、诜止っ鞔_,注意合作
、塾米约合矚g的方法記錄,可以寫字,寫拼音,也可以用圖表示。利用課件舉例講解記錄方法。
量一量桌子方法:長 寬 1 7 3 2 3 4
看一看,誰用的方法多,誰的方法巧妙? 學生測量。(10分鐘)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測量。發(fā)現(xiàn)典型數(shù)據(jù)。
四、交流匯報階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現(xiàn)矛盾學生:
56名學生匯報,用實物投影展示他們的記錄表。(學生的記錄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圖畫來表示)。
教師:同學們想出的辦法真多。看樣子,沒有尺子的情況下,你們用這么多巧妙的辦法告訴老師這桌子有多大。真聰明。但是,你們看看,測量同一張桌子,這幾個得數(shù)一樣嗎?學生:不一樣。教師:為什么?學生:因為用來量的東西不一樣。教師:(展示同樣是用鉛筆測量的數(shù)據(jù)對比)都是用鉛筆量的,得數(shù)怎么還不一樣呢?學生:(展示所用的鉛筆)它們不一樣長。教師:這么多不同的數(shù)據(jù),我用哪一個呢?
五、繼續(xù)研究教師:
我們用尺子測量一下桌子的長,看看有什么結果。(指令小組長領尺子和發(fā)尺子)學生用尺子測量桌子的長。(教師巡視,糾正學生測量時的小錯誤)
教師:誰來匯報他們組測量的結果?學生1:長是90。學生2:長是27。教師:怎么用尺子量,得數(shù)還是不一樣?哪個對呢?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軟尺有兩面,兩面的刻度不一樣。
教師指導學生辨認軟尺兩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讓學生估量1厘米和1寸兩種長度單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細的對比。教師:要想得出一致的結果,我們應該怎么辦?學生:都用厘米(或寸)刻度的一面來量。教師:那我們現(xiàn)在就統(tǒng)一用厘米的一面來測量桌子的長和寬。學生測量。教師:哪一組說出你們的測量結果?學生:桌子長90厘米,寬42厘米。(56個學生都得到了相同的結果)六、總結:教師:現(xiàn)在我特別清楚我要買多大的桌子了,長90厘米,寬42厘米。用同一種刻度的尺子測量很方便。厘米是現(xiàn)在世界上尺子最常用的刻度。人類發(fā)明尺子、統(tǒng)一長度單位之前,就像我們開始測量桌子的長、寬時使用的方法一樣,利用手拃、步伐或身邊物體的長度做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至今,在人們沒有帶尺子的時候,仍然會這樣估測物體的長度,例如媽媽給孩子買衣褲或鞋的時候。
[教學建議] 學生的測量活動和交流匯報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分析數(shù)據(jù)是這節(jié)的精華,一定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
[課后評價及分析] 課程設計符合人類從實踐到理論的認知過程,學生在親身探究的過程中領悟了靠教師僅僅用語言不易表達的內(nèi)容。他們不僅知道怎樣測量長度,還知道了長度為什么有一個單位,這個單位又是怎么來的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案4
教學內(nèi)容:
統(tǒng)一長度單位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使學生經(jīng)歷用不同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
。2) 在實踐操作活動中,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了解長度單位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的創(chuàng)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合學生親身經(jīng)歷不同測量工具的合用,體會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學習突破重點。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初步估測意識。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突破難點。
教法學法:
教法:嘗試指導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將學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學習小組。
學生準備:
學生尺、剪刀、寬1厘米的白紙條、1角的硬幣、回形針、小刀、棱長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學過程 :
一、 探究新知
(1) 提出問題。
同學們,你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讓學生討論,想辦法,小組交流。
(2) 匯報交流,分組活動。
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辦法,用1角的硬幣、手、三角形學具、方木塊等作為工具測量,下面就請同學們分成5人一組,和老師一起測量課桌的長度。 測量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
(3) 小組交流。
讓每個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測量結果。顯然,同學們和老師的測量結果不同。
(4) 質疑問難。
為什么我們測量的都是課桌的長度,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為什么同學們一拃一拃地量,老師也一拃一拃地量,結果也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fā)表看法,使他們逐漸明白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手作為測量標準,所以量出的結果不同。 那么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用相同標準進行測量)讓全班同學選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測量課桌的長度,并匯報測得的`結果。由此歸納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5) 活動延伸。
、儆没匦吾槣y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用小刀測量一個文具盒的長。 學生測量后匯報測量結果。(數(shù)學課本的寬是5個回形針的長,文具盒的長是5個小刀的長) 師:數(shù)學課本和文具盒不一樣長,為什么它們都用5表示? 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集體交流。
、跉w納升華。 同學們,數(shù)學課本的寬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樣的,它們都用5表示是因為測量的標準不一樣。因此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tǒng)一的標準。
二、 積累運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長、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測量。
三、 總結提升
。1) 大家親自測量了很多物體的長度,在測量過程中,你們學會了什么? 讓學生自己總結本課所學內(nèi)容。
(2) 歸納強調(diào)。 在測量物體長度時,必須要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測量。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就目標而言,學生不難達到,但總體上感覺太匆忙。 讓學生在活動中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動課上,學生學具的準備、課堂紀律的掌控都是需要考慮重視的問題。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案5
一、提出問題教師:
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嗎,我們今天用的課桌和教室里的課桌不一樣,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們這里用的是大桌子。桌面是什么形狀的?
學生:長方形。
教師:對,長方形有幾條邊?
學生:四條邊。
教師:看屏幕。(通過課件演示,引導學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長,什么是桌子的寬)。
教師:學校還想買一些這樣的桌子,那我們就得知道這桌子有多長,有多寬,你們愿意幫老師量一量這桌面的大小嗎?
二、研究制定解決方案
教師:用什么來測量呢?
學生:用尺子。
教師:可是,我們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辦?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辦法測量出桌子有多長,多寬?
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匯報交流:
1、用手測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手長)
2、用鉛筆測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鉛筆長)
3、用鉛筆盒測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鉛筆盒長)
4、用書量。(到黑板上來演示,表明是幾個書長)
三、實施方案
學生分小組測量桌子的長和寬。
要求:
、匍_動腦筋,多想辦法
、诜止っ鞔_,注意合作
、塾米约合矚g的方法記錄,可以寫字,寫拼音,也可以用圖表示。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案6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意識到量物體的長度最好用相同的工具來量,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學具:1角硬幣 回形針 小方快 小刀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二年級的小朋友,比身高。
一、激趣引入:
師國慶節(jié)到了,聰聰和明明正在準備宣傳板報,看多漂亮。ǔ鍪緵]有花邊的板報)咦,好象還缺點什么。貼上美麗的 花邊吧。一會兒,他們就完成一大半了(出示貼了兩種花邊的板報),聰聰說:我的貼得快。明明說我的貼得快。同學們你們說誰的速度快?(你們怎么知道的)
生1:聰聰?shù)乃俣茸羁臁KN的花邊長些。
生2:明明的速度最快。他貼的花邊長些。
生3:一樣快。他們貼的花邊一樣長。
師:到底誰貼的花邊長?我也看不出來。你們有什么辦法比出花邊的長短呢?
生:可以用鉛筆來量一量
師:你的辦法真好!當我們用眼睛不容易看出物體的長短時,就可以找一個物品作標準來量一量。
二、探究新知。
1、用不同的物品量相同的長度。
師:比如,我們要量著本數(shù)學書的寬,(出示數(shù)學書,老師帶著學生摸一摸數(shù)學書的寬)也就是這條邊有多長,我們可以找些什么物品來量呢?
生1:我找三角片
生2:尺子
師:不用尺子,還可以用什么來量呢?
生3:小刀
生4:橡皮
……
師:老師準備了一些物品,就放在你們桌子上的文具盒里。下面就兩人一組,沒個同學選取一種物品來量數(shù)學書的寬。開始吧。
。▽W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用不同的物品做標準量數(shù)學書的寬)
師:都量完了嗎?請你上去量給大家看看。(點一生帶回形針上展示臺來量數(shù)學書的寬)
師:請大家仔細看看,他量怎么樣?
師:你也是這樣量的嗎?誰來說一說你是用什么來量的?數(shù)學書的寬有幾個物品那么長?
生1:數(shù)學書的寬有7個硬幣那么長。
生2:數(shù)學書的寬有5個回形針那么長。
生3:數(shù)學書的寬有2把小刀那么長。
生4:數(shù)學書的寬有15個小方塊那么長。
師:都是量的數(shù)學書的寬,為什么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1:因為我們用的物品不一樣有的是回形針、有的是硬幣。
師;對呀,用不同的物品量得到的結果都不一樣。有的人量的結果又相同,這是為什么?
生:他們用的餓物品是一樣的。
師:看來我們要得到相同的結果就要用相同的物品去量。
2、 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長度
師;好,我們再用手中的物品作標準來量一量文具盒的長度好嗎?
。▽W生動手量,師巡視指導)
師:都量完了把誰來說一說你們組量的結果
生1:文具盒有3把小刀那么長
生2:文具盒有9個硬幣那么長
生3:文具盒有7個回形針那么長
生4:文具盒有20個小方塊那么長
師:請觀察并比較一下兩次測量的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怎么問題?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小組交流討論)
生1:課本的寬有7個硬幣那么長,文具盒有7個回形針那么長,它們的長都是7,但它們并不一樣長。
師:為什么它們的長都是7,但它們并不一樣長呢?
生:因為兩次用的物品不一樣。
生:文具盒比課本的寬要長,正好7個回形針比5個回形針長。
師:你們聽清楚他們說的嗎?請你在說一遍。
師:你們真會觀察,用同樣的物品做單位來測量就能很快比出物體的長短。(板書)
師:剛才我們在量數(shù)學書的寬,文具盒的長的'時候,正是用了不同的物品,也就是用了不同的長度單位(出示課題:長度單位),才使得我們量出的結果各不相同,還與事實不符。所以,我們在去量物體長度的時候,選擇做標準的物品就應該
生1:相同
生2:同一物品
生3:一樣的物品
……
師:對,要用統(tǒng)一的物品,要有統(tǒng)一的標準,要把長度單位統(tǒng)一。(補充課題:統(tǒng)一)
師:我們把課題一起來讀一遍。(學生讀)誰來說一說統(tǒng)一長度單位是什么意識?
三、有趣的故事。
師: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都知道統(tǒng)一長度單位非常重要,讓我們一起回到古代看一看吧——(故事略)
他們?yōu)槭裁匆蚣埽?/p>
你有什么好辦法,讓他們不打架?
四、標準的選擇
師:我們現(xiàn)在明白了,在測量物體長度時,應該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同學們認為選擇什么物品做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比較合適呢?
生1:小刀
生2:硬幣
生3:小方塊
師:量較長的物體,我們就用較長的物品做單位,量較短的物體,我們就用較短的物品做單位。如果要量這張小賀卡的邊,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呢?
生:小方塊
師:好,我們就用小方塊做單位來量賀卡的長邊和短邊
學生操作后匯報
師:賀卡的長邊有——14個方塊長,賀卡的短邊有——10個方塊長,長邊比短邊多幾個方塊長?(4個)
五、鞏固練習
。1) 師:先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幾種蔬菜——(師演示課件:由凌亂到整齊。)
這里的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長呢?這到題是我們課本第2頁“做一做”的第一題,請同學門在書上完成
(2)同學們在看,這里有一些文具——
。◣煶鍪菊n件:)估一估,這些文具大約有多少個方塊長?
六、小結略
《統(tǒng)一長度單位》課堂實錄 來自數(shù)學網(wǎng)的精品推薦。小學數(shù)學說課稿 sxsk/
《統(tǒng)一長度單位》課堂實錄來自數(shù)學網(wǎng)的精品推薦。小學數(shù)學說課稿 sxsk/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案】相關文章: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教學反思04-08
長度單位教案02-19
《長度單位》教案03-08
長度單位的認識教案02-20
《長度單位》教案15篇03-08
《長度單位》教案(15篇)04-01
長度單位教學反思10-27
二年級教案:長度單位02-28
長度單位教學反思(15篇)04-18
長度單位教學反思15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