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一、設計思路:
1、利用有趣的兒歌,是幼兒在聽清教師的口令后,由簡單到難地發(fā)展幼兒的走、跑、跳的基本動作。
2、本次活動中,要注意安全,養(yǎng)成一定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不相互推閃、不擁擠等。
3、在幼兒熟悉了解游戲玩法的基礎上,可以設置些有趣的游戲情景,如:請兩名幼兒當小動物的家的門,小動物回家時,念咒語“輕輕走,輕輕跑,我是小貓喵喵喵”。如果幼兒找對了,“門”自動打開等。
二、活動目標:
1、練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跑、跳,發(fā)展幼兒的基本動作。
2、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習慣。
3、通過創(chuàng)設寬松、活潑、自由的氛圍使幼兒逐步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和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在場地的四角擺放小貓、小雞、小兔、小鴨的標記
2、歡快的音樂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組織幼兒進行熱身活動:幼兒跟著教師隨音樂一起做模仿操《我的爸爸是超人》。
2、組織幼兒進行隊列、隊形練習:要求幼兒跟著老師的兒歌走(走走走,跟著老師走),由一排一排的走成一個大圓圈。
(二)基本部分。
1、介紹游戲名稱和玩法
老師:看到那邊地上的東西了嗎?那是誰呀?(小貓)那小貓都是怎么叫的?(喵喵喵)
那這邊是誰呀?(小雞)小雞是怎么叫的?(嘰嘰嘰)老師:這就是小貓、小雞的家。
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找找小動物的家,小朋友要聽清楚小動物的叫聲,學小動物走路,找到小動物的家后,告訴老師。
2、組織幼兒游戲,講清游戲規(guī)則
老師:喵喵喵,喵喵喵,我的家在哪兒?(引導幼兒學貓走路,輕輕走到小貓家)原來小貓家在這兒呀!
老師:嘰嘰嘰,嘰嘰嘰,我的家在哪兒?
小朋友學小雞走路,找到小雞家并說:小雞家在這!
3、反復游戲,加入新的動物。
老師:我們幫小貓和小雞找到了家,那我們來幫小鴨和小兔找到他們的家吧。
那請小朋友們告訴老師,小鴨和小兔是怎么叫的呀?(嘎嘎嘎,吱吱吱)這次呀,我們要幫他們快快的找到家,好不好?
老師:嘎嘎嘎,嘎嘎嘎,我的家在哪兒?小朋友學小鴨走路(引導幼兒跑著去),找到小鴨家,并說小鴨家在這!
老師:吱吱吱,吱吱吱,我的家在哪兒?小朋友學小兔跳著走,找到小兔家,并說:小兔的家在這!
。ㄈ┙Y束環(huán)節(jié)
老師:今天小朋友們幫小貓、小雞、小鴨、小兔都找到了家,真的是太棒了。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放松一下吧,跟著老師做:抖抖手,抖抖腳,轉轉腰。
好了,今天我們的小朋友都累了,游戲就玩到這里吧。
五、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到家后去觀察其他動物,下次換其他動物進行活動。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會用均勻的聲音演唱歌曲,和同伴保持音量上的一致。
2、唱準歌曲中的跳音部分,表現(xiàn)歌曲中的踴躍和連貫。
活動準備:
1、木偶人或其他人偶玩具
2、語言《小池》掛圖60—54、cd
活動過程:
一、 教師出示木偶人,引導幼兒做“回聲”游戲,為演唱歌曲做準備。
1、 教師:這個人喜歡旅游。這一天他來到一座山上,感覺很精神,就大叫了一下。結果山上響起了回聲。他覺得很好玩,就和大山玩起了回聲的游戲,F(xiàn)在,我想請你們來做回聲,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嗎?
2、 師生進行回聲的游戲。
教師:喂!你好!
幼兒:喂!你好!
教師:親愛的大山,你好!
幼兒:親愛的大山,你好!
教師:我喜歡旅游。
幼兒:我喜歡旅游
3、 教師:回聲的游戲好玩嗎?這個人在山上玩了一會,又繼續(xù)往前走。然后他又來到了一個地方,看到了美麗的風景,就像一幅畫一樣!
二、 引導幼兒欣賞語言《小池》60-45掛圖,感受畫面的優(yōu)美意境,學習歌曲。
1、 教師出示畫面引導幼兒觀察,并感受畫面的優(yōu)美意境。
教師:仔細看看,這個人看到了什么優(yōu)美的風景?看了這幅圖你有什么感覺?
2、 播放歌曲或教師 范唱歌曲一遍,引導幼兒欣賞。
教師:看到這么優(yōu)美的風景,這個人很高興,他就唱了一首描寫這首風景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小池》你們聽!
3、 引導幼兒熟悉歌詞內容,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帶領幼兒學習歌詞內容
教師:誰能說說歌曲里唱了什么?
4、 引導幼兒跟著歌曲的'旋律朗誦歌詞。
5、 教師帶領喲而逐漸把歌詞和旋律匹配起來進行演唱,鼓勵幼兒用均勻的聲音演唱。在演唱的時候要能聽到同伴的聲音,并和大家的聲音保持一致。
三、鼓勵幼兒感受歌曲中前后兩部分不同的演唱方法,引導幼兒唱準跳音。
1、 教師:你覺得演唱這首歌曲要注意什么?
2、 教師小結:這首歌曲前面兩句在演唱時,要注意有很多的跳音,后面兩句則比較連貫。
四、 師生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水的形態(tài),通過變魔術的游戲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興趣
2、復習并鞏固紅,黃,藍色,根據(jù)色彩標記匹配相應的瓶子。
3、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后變出新顏色的現(xiàn)象,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并能用恰當?shù)脑~匯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
1、裝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個、瓶蓋2個,在瓶蓋里面分別涂有紅黃藍顏料。
2、紅黃藍顏色標記分別固定在塑料筐上,顏色標記20份。
活動重難點:
知道水的形態(tài),了解顏料被水溶解變色的小秘密。
通過變魔術的游戲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后變出新顏色的現(xiàn)象,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導入游戲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瞧,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是什么樣子的?(無色透明會流動沒氣味)教師小結:水是透明的',無色,無味,會流動。
2、師:水寶寶可好玩了,F(xiàn)在它要和我們玩變魔術的游戲,但我們要一起念一句好聽的話“水寶寶,變變變,水寶寶,變變變!”他才會變的。我們來試試?
。ń處煛鞠葯M著】搖動瓶身,據(jù)幼兒情況而定,讓水接觸瓶蓋里的顏料)師(語氣的神秘感):哇,水寶寶怎樣了?會變色呢!變出了什么顏色?你們想玩嗎?
二、探索激趣師:老師準備了好多瓶子,聽好,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瓶子,我們一起來變魔術,一定要說:“水寶寶,變變變哦”。
1、幼兒自行取一個瓶子,輕搖瓶身,使其變色。(老師指導鼓勵孩子)提問:你們的水寶寶變了嗎/變出了什么顏色?(幼兒交流討論)給你們的水寶寶貼一個顏色標記吧。(教師邊說邊操作后幼兒操作)
2、顏色對應師:水寶寶玩累了想休息了,我?guī)退覀家,紅色的水寶寶住紅標記的家,請小朋友們看著標記給你們的水寶寶也找個家吧。(與框子對應放)
三、解讀秘密
師:好奇怪呀,水寶寶怎么會變顏色呢?(幼兒猜測)肯定有秘密,我們快來找找(教師同時搖動沒有顏料的瓶子和有顏料的瓶子再次試驗)
提問:
1、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這瓶怎么沒變不出來,而另外一瓶卻變出來了?(幼兒猜想)教師小結:哈哈,其實老師把一個秘密放在了瓶蓋里。(同時打開瓶蓋讓幼兒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教師小結:原來蓋子里的顏料被水溶解就變成了有顏色的水,而蓋子里沒有顏料當然就變不出來了。(詞:溶解)
3、把你們蓋子打開看看,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蓋子里還有顏料呢?
。◣熡自俅螕u晃,鼓勵幼兒用點力,加加油)
四、交換瓶蓋感知兩種顏色混在一起的變化。
1.師:看看老師的瓶蓋里還有顏料嗎?現(xiàn)在我要請另一個顏色(黃)和它做好朋友,兩種顏色在一起會怎么樣,你們想知道嗎?這個奇跡就交給小朋友們去完成吧!(教師邊說邊操作但不顯示結果給幼兒留個懸念)記住一定要擰緊,要不然調皮的水寶寶會跑出來的。
2.幼兒交換瓶蓋,嘗試將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觀察色彩的變化。
提問:瓶子里的水有變化嗎?變成什么顏色了?
提問:你的水原來是什么顏色,后來又拿了什么顏色,最后變出了什么顏色?(幼兒講述)
總結:哇,顏色可真有趣,原來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還會變成另一種新的顏色呢!讓我們把這個秘密帶到區(qū)域里再玩一玩,變出更多不同的顏色吧!
小班教案 篇4
目標:
1.學習用自然的聲音唱歌,邊唱邊根據(jù)歌詞做動作。
2.能感受笑的情緒。
準備:
1.哭、笑臉譜各一個。
2.歌曲錄音帶、錄音機。
過程:
1.感知大家喜歡笑娃娃。
對比哭、笑臉譜,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這兩個寶寶,你喜歡誰?為什么?
2.欣賞歌曲。
教師用不同的'表情演唱歌曲。
提問:你能學學哭寶寶和笑寶寶的樣子嗎?歌曲里唱了什么?
3.幼兒學習有表情地唱歌。
幼兒邊唱邊根據(jù)歌詞自由地做動作表演。
建議:
此歌曲幼兒可以在玩娃娃家時輕輕唱著哄“娃娃”。
評價:
會用兩種不同表情唱這首歌。
[附] 歌曲
寶寶笑了
1=C
1 3 5 5 │ 5 3 5 5 │ 1 3 5 5 │ 5 4 3 2 1 │
寶 寶 哭 了,不 好 看 了,寶 寶 笑 了,大 家 都 喜 歡。
小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綜合活動“廢紙球”讓幼兒懂得如何利用廢紙自制玩具,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鍛煉手部肌肉,進一步喜歡體育游戲,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新性。
。ㄒ唬┙虒W目標:
1、懂得利用廢紙自制玩具。
2、發(fā)展想象力,鍛煉手部肌肉,喜歡體育游戲。
。ǘ┙虒W準備:幼兒事先自己帶來的廢紙;事先對廢紙的了解。
。ㄈ┙虒W過程:
1、引出課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師:“今天小朋友來到小一班的時候,都帶來了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廢紙)
。2)經(jīng)過提問使幼兒鞏固知道什么是廢紙
師:“那么你知道為什么叫它廢紙了嗎?請你舉手告訴大家。”
。3)教師小結:“用過的,已經(jīng)沒有用處,要扔掉的紙叫做廢紙!
2、發(fā)展幼兒豐富的想象力
師:“可是廢紙悄悄告訴蔡老師他很傷心,因為沒用了,就要被扔到垃圾桶里了,所以蔡老師想把廢紙做成小玩具,這樣可以和小朋友們作朋友不用扔掉了,可是請小朋友們想想可以作成什么呢?”(引導幼兒積極發(fā)言,發(fā)展想象力。)
3、出示廢紙球
師:“看,這是蔡老師做的,猜猜是什么玩具?(引導幫助幼兒積極發(fā)言,繼續(xù)發(fā)展幼兒想象力,引導幼兒說出是廢紙球。)”
師:我們把廢紙制成玩具,拿著它玩,廢紙是不是不會再傷心了?
4、示范制作廢紙球
要求:要盡量的圓,緊。
5、幼兒自主想象廢紙球的玩法,自主玩耍。(教師巡回指導,幫助)
要求:注意安全性
6、活動結束:整理廢紙球
活動反思:因為幼兒對此次活動有著強烈的興趣因此在活動中表現(xiàn)的非常主動和積極,也因為事前有了對廢紙的理解,活動開展的很自然,通過幼兒自己從家中收集各種廢紙,知道廢紙的不同來源,比起光光聽老師講要來得更加的.具體形象,更加的直觀,印象才會更加的深刻。在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力得到的絕佳的機會得以發(fā)展,有的把廢紙球想象成了肉球,有的說是蘋果,還有的說是湯圓等等……還想出了各種玩法,有踢的,扔的,拋的,還有滾的,還有的是講也講不清的,讓我驚嘆幼兒的想象力是成人所不能及的,似乎每個幼兒都是個小小的幻想家,在活動中做到了讓幼兒始終處于主體地位,以幼兒為主,教師為附,動靜結合,通過幼兒的眼動手動,腳動全身動,再加上腦袋動,以一條線貫穿,綜合培養(yǎng)、發(fā)展幼兒的各方面。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雞蛋易碎的特點,并嘗試運用各種方法保護蛋妹妹。
2、愿意在討論中認真傾聽并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用熟雞蛋裝飾的蛋妹妹。
2、課件;塑料筐兩個;大米、棉花、小包、盒子等輔助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放映幻燈片。講述:
今天我們小三班來了一名小客人,你們看是誰呢?
今天是凡凡姐姐的生日,媽媽給了她一件生日禮物,會是什么呢?
凡凡姐姐可喜歡蛋妹妹了,她和蛋妹妹一起唱歌,一起游戲。
可是一不小心,蛋妹妹“啪”的一聲掉到地上,蛋妹妹怎么樣了?(摔破了)凡凡姐姐傷心地哭了起來。
二、護蛋任務:小朋友,看了剛才的照片,你們能告訴老師,蛋妹妹是怎么破了的嗎?
蛋妹妹除了碰到地上會破,還會怎么破了呢?
。ㄎ覀冇昧龝r會破嗎?)教師小結:蛋妹妹碰到地面、桌子、石頭等硬的東西上,容易破;我們用力攥她的時候也會破。你們看凡凡姐姐哭得那么傷心,你們想幫助她保護蛋妹妹嗎?
三、討論:護蛋方案
1、和幼兒一起討論保護蛋妹妹的方法。
誰能想想辦法,該怎么保護蛋妹妹,不讓它破了呢?
2、引導幼兒運用一些輔助材料來保護蛋妹妹。
對幼兒想出的辦法通過一些輔助材料來操作,從而驗證自己想的辦法是否可行。
3、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游戲活動:護蛋行動
1、小朋友真棒呀!你們想了這么多的辦法保護蛋妹妹,蛋妹妹可高興了。為了感謝大家,也為了試試我們是不是細心,蛋妹妹們想和我們一起玩一個游戲。(講解游戲規(guī)則)
2、幼兒以等距站成一列,按序遞接蛋妹妹,最后安全遞到筐內。
3、若發(fā)生不慎將蛋跌落的事情,游戲停止,教師抓住契機,提醒幼兒要小心保護好蛋妹妹。對受傷的蛋妹妹可以用紗布進行包扎,讓幼兒感受關愛他人。
五、結束:
教師肯定幼兒小心運蛋的行為,并告訴幼兒蛋妹妹有點累了,請小朋友輕輕把她送到床上去睡一覺吧!
活動反思
本周三我執(zhí)教了社會活動《保護蛋妹妹》,該活動的目標為:1。了解雞蛋易碎的特點,并嘗試運用各種方法保護蛋妹妹;2。愿意在討論中認真傾聽并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在活動開頭我創(chuàng)設情境“噓!誰在說話,讓我聽聽”,我假裝側耳傾聽,孩子們好奇心頓時來了,被我所吸引,注意力全在我這兒了!霸瓉硎堑皩殞氃谡f話”我說!八麄冊谡f什么呢?我再聽聽看”,“原來是蛋寶寶在表揚徐老師,說徐老師真棒!把他們保護的好好的,沒讓他們摔跤,摔破!薄暗皩殞氝說它的蛋妹妹也想請我們小朋友來保護他們?你們愿意嗎?”“愿意”接著我們一起討論保護蛋妹妹的方法,有說:“放在小臉盆里”“嗯,和老師的'一樣。”“除了放在臉盆里,還可以放哪里?“袋袋里”“什么袋袋?”“馬夾袋、口袋”,幼兒一一回答后,我讓他們分小組進行實踐,讓幼兒等距站成一列,按序遞接蛋妹妹,最后安全遞給我。在討論中、實踐游戲中,孩子們體驗很多,尤其是在用紙包住蛋妹妹傳遞過程中,1號、17號幼兒兩者沒有交接好,導致蛋妹妹“啪嗒”一下掉在地上時,他們傻眼了,同組的幾個孩子對著他倆說:“都怪你們,你們要小心點的!”,我說:“蛋妹妹很容易碎的,你們一定要保護好,輕輕拿輕輕放! “再想想爸爸媽媽是怎樣把雞蛋到幼兒園的?”16號幼兒想到了用小紙盒保護蛋妹妹。我們一起也進行了實踐操作,通過談論、實踐,孩子們感知了用紙包住雞蛋是不可靠的,用紙盒、袋子、帽子、口袋保護雞蛋的方法是可行的,然后我出示橡皮泥讓他們看看老師是怎樣用橡皮泥保護雞蛋,并且讓雞蛋站起來,還告訴他們沙子、棉絮、米、等東西也可以保護雞蛋,最后引導他們在生活中繼續(xù)觀察、發(fā)現(xiàn),肯定會有更多方法。同時我也在探索區(qū)投放了橡皮泥和雞蛋,3號幼兒在區(qū)域活動時間進行了嘗試,雖然把雞蛋弄碎了,但我想他通過親身實踐一定更深刻的感知到了雞蛋易碎的特點。
實踐出真知,孩子們通過動腦想象,大膽討論、親身實踐,驗證了自己所思所想,感知體驗了更多,相信在為其兩周的主題活動中,一定會獲得更多關于蛋兒的知識。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精選)小班教案08-24
小班教案11-08
小班教案12-24
小班教案12-26
小班教案12-26
小班教案12-23
小班教案12-23
小班教案12-17
小班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