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己的想象和不斷的嘗試,感受設計的樂趣;
2、掌握手形添畫的方法,注意手形畫和內容添畫的聯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4、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5、在浸染、欣賞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學習手形添畫的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不同的手形進行添畫,并注意手形與添畫的內容聯系。
教學過程:
一、設懸激趣,情境導入手形畫:
1、(1)小朋友,老師這里有個謎語,需要你們幫老師找到答案:五個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長短不齊。(手)
“哦,手!”小朋友們真是聰明(出示一只手)你們認識它們嗎?(對了,這叫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
(2)“現在請小朋友們伸出你的小手,我們來玩擺手勢的游戲”
①張開你的手指
、诤喜⒛愕氖持负椭兄
、畚站o你的拳頭,大拇指伸出來
④小指也伸出來
、菟母种覆n,大拇指往外伸
、薮竽粗负褪持笍堥_,其余手指握起來。耶!
除了這幾個手勢,小朋友還能擺出什么手勢呢?(小朋友自行發(fā)揮)
小朋友們想到的手勢真多,表揚你們!
(3)下面請大家把眼睛閉起來可千萬不能偷看。猜:老師用手干了什么?;(這時,教師拿出手形范畫)
2、(1)好,現在大家把手拿開,看這是什么?哦,原來老師畫了一幅非常有趣的畫,你們喜歡嗎?
(2)再看:這幅畫有點象什么?(手)
對了,這位小朋友真聰明,老師就是用手描出外形以后再添畫成雞,這樣畫出來的畫叫手形畫。
3、你們想不想也來學畫幾幅有趣的手形畫?
4、好,(1)那請小朋友認真聽老師說畫手形畫的步驟:
①擺一擺(先用手擺出一個造型)
、诿枰幻(用水彩筆把手形描完整)
、巯胍幌(要變成你想畫的事物還要添上哪些東西?)
④添一添(請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添完整)
老師把這四個步驟編成了一首順口溜(出示)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念:“先把小手擺一擺,然后用筆描一描,再動腦筋想一想,描好之后添一添,小小手形變成畫!(注意:描畫手形時,筆要緊依手的外延,被描畫的手不要移動。)
(2)轉動手形的方向,你還能將手形想象畫成什么?
5、欣賞范作,了解構圖知識
三、激發(fā)創(chuàng)作,任務下達:
、賱觿幽X筋,跟家長一起完成一副有趣的手形畫。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中班教案 篇2
目標: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歡快的旋律。
2.感知音的強弱,用聲音表現音的強弱。
3.能根據老師的手勢演唱歌曲,并能用樂器為歌曲伴奏。
活動準備:
1.手搖鈴、木魚若干
2.鋼琴
活動過程:
1.練聲
2.學習演唱歌曲。
。1)導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名字叫做《大雨小雨》,請小朋友認真聽一聽。
。2)教師第一遍范唱
范唱完后,教師提問:聽了這首曲子,覺得它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3.教師第二遍范唱
“到底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請你們再來認真聽一聽!苯處熼_始范唱,提問:歌曲里面說得是什么樣的.場景?(下雨的時候)下大雨的聲音是怎樣的,小雨呢?誰來說說。
4.回憶歌詞
教師使用圖文的方式和小朋友一起回憶歌詞。
5.學唱歌曲
(1)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演唱一遍,注意要突顯大雨強、小雨弱的聲音。
(2)第二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邊做動作邊唱。
6.分男女演唱
分男女小組演唱,先男孩子唱大雨,女孩子唱小雨。老師用手勢指揮。然后再交換演唱。
7.樂器伴奏
手搖鈴表示小雨,木魚表示大雨。
教師先分開教他們使用,然后再開始演奏。老師手勢指揮,最后再交換樂器演奏一遍。
8.結束部分
演奏會結束了,請小朋友把樂器送回家。
中班教案 篇3
三點水教學目標: (1)教幼兒認讀漢字:海、浪、洗、澡、汗、淚、汁、泳。
。2)使幼兒知道以“ミ”為偏旁的漢字均與水有關,并組詞。
(3)培養(yǎng)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教學準備: (1)標有海浪、游泳、洗澡、流汗、流眼淚、橙汁等漢字的幻燈片。
。2)幼兒人手一套操作卡片。
3、教學重點:認讀與“ミ”有關的部份漢字。
4、教學難點:用與“ミ”有關的漢字組詞。
5、教學過程:
幼兒看幻燈片認讀漢字 教師把標有漢字的幻燈片投影到熒幕上請幼兒觀察畫面旁邊的漢字。教師提問:這些字表示什么意思?與畫面有什么關系?請幼兒認讀每張畫面旁邊的字。請認識這幾個漢字的幼兒到黑板前帶領其他幼兒認讀,并介紹自己結合圖片認字的`經驗。
教師和幼兒一起認讀漢字 ①教師帶領幼兒認讀漢字,在認讀過程中,教師注意糾正幼兒不正確的發(fā)音,認讀兩遍后,教師手指漢字,讓幼兒集體認讀。
、诮處熃M織幼兒討論這些漢字的結構特征,提問:A、這些漢字有什么共同之處?(引導幼兒說出這些漢字都有一個三點水的偏旁,每個字的構成都與水有關。)B、這些漢字的結構是怎樣的?(教師幫助幼兒分析字的結構,引導幼兒說出這些字是左右結構。)C、教師請幼兒想一想,還有哪些字與水有關,講出一些帶“ミ”旁的字。
圍繞認讀內容開展活動 老師告訴幼兒,中國的漢字很有趣,每一個字都表示一個意思。如果把一個字和另一個字組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個詞,意思就變了。今天就請小朋友玩一個組字的游戲,看誰能把這些字和別的字連在一起,組成一個新字。先請個別幼兒組詞,然后兩個小朋友在一起玩“拼板兒組詞游戲“。
。ǎ矗w納認讀內容
“認字竟賽“,采用小組搶答形式,幫助幼兒復習認讀內容,老師舉圖片,幼兒要念出相應的漢字,老師念漢字,幼兒要舉相應的圖片?茨囊唤M的幼兒先搖小玲,就請這組的幼兒回答認讀內容,答得快、準、多的小組為優(yōu)勝組,教師發(fā)給他們每人一個獎牌。
中班教案 篇4
欣賞活動一直是音樂領域中最難把握的音樂形式。如果把音樂和故事游戲相結合,孩子就能比較輕松地感受了。許卓婭老師寫的《欣賞活動》一書中有許多適合幼兒欣賞的樂曲,我選擇了一首柴可夫斯基的《進行曲》——小熊運西瓜進行嘗試,下面是我上完課的反思。
活動流程:
一、出示小熊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描述小熊的特征,學習小熊走。
“小朋友,有一只小動物來我們班級做客,看看它是誰呢?小熊有什么特征啊?你能學學小熊是怎么走路的嗎?(請個別幼兒示范)它走起路來是慢慢的,很笨重的`樣子。我們一起來學學看!
二、講述故事《小熊運西瓜》
“今天小熊要去西瓜地,他準備干嘛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放錄音)
提問:“小熊是怎么去西瓜地的呀?”“它到了西瓜地里先干嘛?”“它是怎么摘的?有沒有不一樣的摘法,他摘了幾個西瓜?”(教師哼唱摘西瓜的樂句帶領幼兒做動作,教師唱時突出每小節(jié)的第一個音,提示幼兒摘四個)“摘完西瓜發(fā)生了什么事?西瓜滾走了小熊是怎么做的?追到西瓜小熊又是怎么做的?誰來做做小熊撿西瓜的動作?我們一起來做做看(教師哼唱幼兒做動作)
三、欣賞樂曲,教師畫圖譜
“小熊運西瓜還有一段好聽的音樂,小朋友聽聽看,說說這幾段音樂都是小熊在干什么?”(教師放音樂,并在黑板上畫出圖譜,A段用短豎線表示,B段用螺旋線表示)“你能說說這幾段說的是小熊在干嘛嗎?”(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相應的圖譜后貼上小熊的圖片,如小熊走,小熊摘西瓜等等)
四、再次欣賞樂曲
“我們再來聽一遍,看看是不是這樣的!
五、練習西瓜滾的動作
“如果你就是一個大西瓜你會怎么滾?”(啟發(fā)幼兒表現不一樣的滾的方式)
六、教師用語言提示幼兒帶領幼兒表現完整的音樂
七、將幼兒分組,一組是小熊,一組是西瓜,分別表現音樂。
教師交待幼兒在西瓜滾的時候小熊不動,小熊追西瓜的時候西瓜不動 。最后一個音小熊要和西瓜擺一個造型。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萌發(fā)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了解一些小動物過冬的方式,加深對季節(jié)特征的認識
重點難點
重點:萌發(fā)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難點:懂得動物生存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初步了解一些動物過冬的方式及人們過冬的一些辦法
物質準備:一幅冬季景色圖片,若干種動物卡片(燕子、青蛙、小松鼠、兔子、雞、鴨、蛇等),部分動物頭飾,場地布置(樹洞、泥洞、雪地、“南方”)
活動過程
一、知道動物怎樣過冬
1.講述故事《小動物過冬》,提問:故事里的小動物是怎么過冬的
2.游戲:給小動物找過冬的地方
、僮層變翰僮鲃游锟ㄆ趫D片上給這些小動物找過冬的地方。
、谝龑в變嚎偨Y這些常見動物過冬的方式。(換皮毛、冬眠、儲存糧食、飛往南方等)
3.表演游戲:小動物過冬
幼兒頭戴動物頭飾(如兔子、青蛙、燕子、雞、鴨等),聽教師信號,找到場地布置的過冬的地方:
、僬l不怕冷,還在雪地上跑來跑去
、谡l冬天躲起來睡大覺
、壅l躲在家里吃東西
④誰飛到南方去過冬
二、關心動物的生存
①我們怎樣關心愛護小動物
、谖覀兪窃鯓舆^冬的
延伸活動
和家長一起收集有關動物過冬的資料。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了解動物、認識動物、關心動物、愛護動物是對幼兒進行環(huán)境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針對幼兒的'年齡和認知特點,通過游戲讓幼兒主動參與了解一些小動物過冬的方式,從而萌發(fā)愛護小動物、愛護大自然――小動物的家的情感。因此,針對這一活動意圖,教師要充當好活動的引導者,讓幼兒輕松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
二、效果分析
小動物是幼兒很感興趣的,對它們的過冬方式他們也是滿懷新奇。整個活動幼兒始終處于輕松、愉快、自然的活動氛圍中,特別是游戲活動將幼兒所觀察到的動物過冬現象通過幼兒自身表演再現出來,增加了幼兒的活動興趣,有利于增進幼兒熱愛動物的情感,寓教于樂,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取得了好的活動效果。
中班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通過傾聽音樂感受搖籃曲輕柔、緩慢的旋律,引導幼兒用語言說出搖籃曲的性質,并有興趣地用動作表現哄娃娃睡覺的情節(jié)。
教學準備:
創(chuàng)編一段舞蹈,音帶
教學過程:
。ㄒ唬⿲霃土暩枨骸缎⌒〉拇
教師語言:天黑了,整個大地變得靜悄悄的,月亮姑娘來唱歌了,星星來為他伴奏,他們的歌聲讓靜靜的夜顯得更美麗。聽--(師生合唱,引導幼兒看老師的指揮手勢)
。ǘ┬蕾p搖籃曲
1、感受音樂的特點教師語言:夜晚真美呀,就在這時不知從那戶人家的`窗子里傳出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完整聽賞音樂)提問:這段音樂好聽嗎?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結:聽了這段音樂你們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們真是用心在聽。那你們怎么會想到這些事的呢?這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怎么樣的呢?(再次欣賞,講講感覺,教師哼唱加以肯定)小結:你們說得真好,這段音樂給我門的感覺就是很柔和,很安靜的,緩慢的。
2、感受音樂的內容教師語言:其實音樂就像人說話,每一段音樂里都藏著一個優(yōu)美又動聽的故事,那么這段音樂里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起來看吧!(欣賞舞蹈和音樂)提問:現在你們都知道這段音樂講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結合動作理解:媽媽在哄寶寶睡覺,并開心安慰地跳起舞了)小結:這段音樂講述了媽媽在哄自己心愛的寶寶睡覺,像這樣的曲子我們叫它《搖籃曲》。
3、幼兒表演音樂內容教師語言:在幼兒園里老師就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就是老師的好寶寶,天黑了媽媽要哄寶寶們睡覺了。
教師語言:媽媽哄你們睡覺心里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次小爸爸小媽媽哄自己的娃娃睡覺呢?(幼兒也來扮演媽媽爸爸哄娃娃睡覺)難點:哄娃娃的動作可以引導幼兒變換動作。(幼兒個別示范)表演得逼真(引導幼兒用動作體現對娃娃的寶貝)
4、結束語:小娃娃真的睡了,讓我們輕輕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們也該休息了
活動反思
讓幼兒更好地感受音樂,更好地表達對音樂的感覺;體會自己是活動的參與者、操縱者;感受音樂過程中所帶來的快樂及親子之情。運用幼兒已有的哄娃娃經驗創(chuàng)設了“娃娃要睡覺”的情景,讓幼兒感受到輕柔、優(yōu)美的搖籃曲對娃娃的催眠作用。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經典]中班教案08-08
(經典)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精選]07-29
中班教案【經典】07-28
【精選】中班教案08-26
中班教案(精選)08-26
中班教案(經典)08-27
(精選)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經典)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