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匯編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熟悉故事,理解故事的內涵,知道關心、孝順老人;
2、能大膽地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3、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故事《老爺爺和小孫子》;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欣賞幼兒用書《老爺爺和小孫子》畫面;
欣賞圖一提問:圖上有誰?他們在做什么?老爺爺為什么在灶邊吃飯?
欣賞圖二提問:你們看小孫子在什么?對爸爸媽媽說些什么?爸爸媽媽的表情怎樣?后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兒?
2、聽故事;
幼兒傾聽故事錄音,熟悉故事;
問: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歡故事里的誰?為什么?
討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3、大家說;
你的'爸爸媽媽平時是怎么對待爺爺奶奶的?你覺得他們做得對嗎?
你喜歡你的爺爺嗎?你將來會怎么對待你的父母?
小結:
提煉幼兒的討論結果,引導幼兒懂得要孝順父母和長輩。
活動評析:
故事中的小孫子是一個聰明、善良、孝順的好孩子,他機智的勸父母對爺爺要好些。實習老師通過與幼兒一起閱讀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激發(fā)了幼兒學習故事的興趣,能夠大膽的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幼兒在本次的活動中,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人都要關心、孝敬老人。
教學反思:
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征。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環(huán)境,刺激幼兒去感受美和表現(xiàn)美!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心理發(fā)展的特點是好動,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強烈。及時表揚幼兒的點滴進步,肯定和鼓勵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舉止,樹立自信心,挖掘幼兒的創(chuàng)造潛能。
大班教案 篇2
一、主題來源
飲茶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茶葉、茶具、茶道是中國人生活文化的特色之一,是我們引以為豪的民族文化,茶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茶的作用家喻戶曉,茶的名稱、種類、特色以及茶具的品種更是五彩紛呈。對于這些,孩子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孩子們在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只是關于茶的一些零散的知識經驗,他們對茶葉茶道茶具的印象以及其中所蘊含的美的體驗并不是很深刻,為了讓孩子們全面感受中國的茶文化,體驗美好的事物,于是,在我們班確立《快樂茶社》這一主題并進行了研究與實踐。
二、主題開展及具體活動
在認識各種茶葉時,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搜集了大量的實物,如葉茶、花茶、果茶等等讓孩子們用各種感官去觀察它們。
T我收集的茶食品
認識各種茶葉之后,我們就請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收集各種各樣的茶食品,拓展了幼兒的知識經驗。
T茶文化
茶葉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在主題進入“茶文化”階段,孩子們被名目繁多的茶葉所吸引,對茶葉的由來更是充滿了探索欲望,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增長幼兒的知識,我們請來了對茶道頗有研究的王老師開展了關于“茶”的教育教學活動。
活動中,結合師幼事先準備好的茶具和茶葉,王老師詳細介紹了一套茶具及其作用,幫幼兒歸納出平時常見的幾種茶葉;隨后,王老師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向幼兒介紹著“如何泡茶”以及泡茶時應注意的事項。接著,請幼兒進行品茶。在品茶的過程中有的幼兒還踴躍地提出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泡茶前后茶葉的變化、茶水的顏色及味道等。
本次活動通過讓幼兒親自動手制作茶飲料、設計茶壺、制作糕點,使幼兒在為祖國文化自豪的同時,鍛煉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三、活動反思
茶是我國的傳統(tǒng)飲料。在我國,茶的品種繁多,制茶的工藝各種各樣,“飲茶”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說“茶”蘊涵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本活動通過讓幼兒親自動手制作茶飲料,使幼兒在為祖國文化自豪的同時,鍛煉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對于這些,我對我們班的主題活動進行了反思:
1、課程內容“生活化”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動鮮活的,生活能引發(fā)幼兒參與的興趣和學習的愿望。以“茶”為例:有一天早上,章老師泡了一杯菊花茶放在桌上,一朵朵小花在開水中變得越來越大,小朋友都圍上來看,覺得很好奇。王燁告訴我:“老師,我爸爸也喝這種茶!鄙蜮恼f:“我爸爸喝的是茶葉!...聽著幼兒七嘴八舌地說茶,我意識到幼兒對“茶”產生了興趣。于是,我們將此話題拓展成一個主題活動,與幼兒一起全面地搜尋了關于茶的許多資料,建成一個主題網絡,開始了全面的探索活動。主題的提出正是在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加以提升。因為主題的選擇來源于生活,來自于孩子的生活經驗,所以孩子們非常感興趣。
2、課程實施手段“生活化”
我們不僅選擇幼兒的生活作為教育的內容,而且還通過幼兒的生活來進行教育,既把生活作為教育的內容,又是把生活當成教育的途徑。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來說,“快樂茶社”這個主題的實施過程也就是一個生活的過程,我們請家長帶孩子們去參觀茶場,試著采茶,觀看和親身體驗茶的制作過程;在認識茶的品種時,老師和孩子一起搜集了大量的實物,如葉茶、花茶、果茶等等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在感知茶具的特性、功能時,我們和孩子一起搜集了許多的茶壺、茶杯、茶道工具等,讓孩子親眼觀看、親手制作、親口品嘗,感受了生活中有了茶的樂趣......這不僅僅是一個社會生活的實踐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生活化的學習手段不僅引起了孩子的興趣,更萌發(fā)了孩子積極主動探索實踐的欲望,使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習得知識、獲得能力、發(fā)展思維。
3、將知識經驗還原到“生活”
當孩子獲得了一些知識經驗之后,我們鼓勵他們將之運用到生活中去。讓孩子體驗到知識運用的成功與快樂。孩子習得的知識與經驗也只有回歸到生活中去,才能獲得真正運用知識的機會,才能獲得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一個會運用知識,會生活得人,才是我們教學的真正歸宿。要把新知識新經驗再應用到實現(xiàn)生活當中,我們安排了一個“苗苗茶社”和“茶吧”的區(qū)域活動,主要以咨詢、品嘗、買賣的方式來展現(xiàn)此次主題活動中孩子的收獲。當然,僅僅一個區(qū)域活動并不能代表孩子真正已經掌握了所有的知識、會運用知識,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在日常生活讓孩子們運用已有的經驗去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生活對幼兒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對幼兒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學習內容,也是重要的學習途徑。幼兒的一日生活、與幼兒有關的社會生活及幼兒的游戲都是重要的課程資源!蔽覀円朴趶挠變旱纳畛霭l(fā),利用幼兒身邊的人和事,利用幼兒熟悉的環(huán)境,以適合幼兒的方式,去組織我們的教育活動,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發(fā)展!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介紹自己吃過的中西餐,了解中西餐的各自特色。
2、嘗試用辯論的方式發(fā)展自己的見解,愿意傾聽并接納他人的意見。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工具材料:
課前幼兒調查了解中西餐的特點。
活動設計:
一、引出課題你吃過西餐嗎?味道怎么樣?你覺得中餐好還是西餐好?
二、兩組自由討論
1、中西餐有什么特點?(味道、營養(yǎng)、種類、餐具、其他)
2、中西餐的不足是什么?
三、小小辯論會
1、了解辯論規(guī)則。
2、幼兒分兩組展開自由辯論。
四、幫助小結
1、中西餐對比,得出各自的優(yōu)缺點。
2、我們的飲食。(中餐為主,西餐為輔)
活動反思:
活動重點是嘗試將紙屑均勻地灑在涂有糨糊的地方,制作大米飯。因為正好有現(xiàn)成的紙,我把它平均分好,每人一小塊,然后在操作的時候,一點一點用手撕下來粘在碗里(事先畫好的碗),備課時我認為還是比較容易的,孩子們應該一看就會,可是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還是出現(xiàn)了一些小問題:1、在備課的時候不可能觀察到孩子操作時的狀況,可能自己的目標定得過高,但孩子在真正自己操作的過程中不能達到,所以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孩子們的發(fā)展水平,盡量簡單、易懂、有趣,這樣才能被孩子接受。這是在以后的`備課中要注意的。2、在操作的時候,我認為把紙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應該沒什么難的,而事實上,孩子在撕紙的過程中,拇指和食指之間的力道掌握不好,所以撕的紙片有大有小,在這里應該重點講解一下撕紙的技能。雖然在課堂出現(xiàn)了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狀況,但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還是非常感興趣的。在活動的最后,我讓幼兒用自己做的“大米飯”喂給小動物吃,并學習說:“***,我請你吃大米飯!”幼兒都非常開心,體驗了自己制作而成功的喜悅。我也體會到用游戲組織活動會使幼兒更投入。在下次教學中,改進自己的不足,吸取課堂上的優(yōu)點,讓自己的課上得更加精彩。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清潔的新奇有趣,體驗仿編故事的樂趣。
2、能根據(jù)故事清潔大膽想象進行仿編,嘗試與別人想得不同,編得不同。
3、能安靜傾聽別人講述,并能大膽與人交流。
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一套,范例圖示圖一張
2、幼兒每人一張畫有圖示的紙。筆若干
一、提問導入
提問:你見過會動的.房子嗎?我們一起聽故事《會動的房子》,請小朋友聽聽,故事里有誰,會動的房子把它帶到了哪些地方?
二、熟悉理解故事內容
1、老師講述故事開始和中間部分
提問:
(1)故事叫什么名字?
。2)小松鼠找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建造新房子?
。3)小松鼠的房子帶它到了哪些地方?
2、猜想:小松鼠的房子為什么會動呢?
3、聽故事結尾部分
提問:故事里說小松鼠的房子為什么會動?
三、看圖片完整聽故事
1、指示語,我們再來聽故事,這次請小朋友仔細聽聽,烏龜爺爺把小松鼠帶到了什么地方?小松鼠看見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
2、教師邊出示圖片邊完整講述故事。
3、提問:
(1)第二天,小松鼠發(fā)現(xiàn)自己到了什么地方?它看見了什么?說了什么?老師將小朋友回答的內容用圖示表示出來,并引導幼兒連起來講一次。
。2)第三天,小松鼠發(fā)現(xiàn)自己到了什么地方?它看見了什么?說了些什么?同樣用圖示表示,并要求幼兒連起來講。
(如果小朋友聽得不清楚,教師可把第二、三段分別再講一遍)
四、仿編故事
1、提問:烏龜爺爺還會帶著小松鼠到哪些地方去旅游?小松鼠會看到或遇到些什么好看的,有趣的事?它會說些什么呢?
2、請個別幼兒嘗試仿編,并引導幼兒用符號,圖案表示出來,完整講述。
3、每人一份圖示,幼兒自由仿編,記錄,并完整講給同伴或老師聽。
指示語:下面我就給沒個小朋友發(fā)一張圖,你們就把自己編的烏龜爺爺帶小松鼠到了什么地方,看見了什么,說了什么,用圖示表示出來。如果遇到不會畫的東西,你可以用一個符號來表示,只要你自己看得懂就行了。編完后,還可以把你仿編的內容講給小朋友或老師聽。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表達自己對風的認識,運用已有經驗仿編詩歌。
2、想象表現(xiàn)風來了的各種情景,體驗與風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已欣賞過詩歌《風》。
2、在生活中觀察有風的各種情景并用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3、風的音樂,絲巾。
活動重點:運用已有經驗仿編詩歌
活動難點:想象表現(xiàn)風來了的各種情景
活動過程:
一、主題導入激發(fā)興趣
1、天氣越來越熱了,有一個好朋友一直在我們身邊,給大家?guī)頉隹,它是誰?
2、我們看不見風的影子,也摸不到風的樣子,你發(fā)現(xiàn)風來過的秘密了嗎?
二、交流討論經驗分享
1、展示交流幼兒觀察風的圖畫記錄。
▲說說自己從哪些地方發(fā)現(xiàn)了風來過了的秘密。
2、小結:風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我們可以從許多東西的變化上發(fā)現(xiàn)風的存在。
三、仿編詩歌想象表達
1、集體表演詩歌朗誦《風》。
2、師:你能不能把你的`發(fā)現(xiàn)也編成好聽的詩歌呢?
▲結合已有生活經驗,幼兒嘗試仿編詩歌。
3、幼兒朗誦詩歌。
四、游戲活動體驗愉快
1、游戲——我和風兒做游戲,體驗愉快。
▲教師手持絲巾扮演“風”,幼兒扮演各種物體隨“風”動作。
▲幼兒簡單介紹自己的角色和動作含義。
2、延伸:風有的時候也會給我們帶來麻煩,我們是怎樣克服它的呢?請大家再去想一想。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3-27
大班教案(經典)08-11
大班教案(精選)08-10
大班教案[經典]08-13
(經典)大班教案08-05
大班教案【經典】08-14
【經典】大班教案08-16
(精選)大班教案07-30
[精選]大班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