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用手捏、盤刻和粘貼等方法表現(xiàn)黑貓警長威武的形象特征。
2、嘗試細節(jié)的裝飾,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動態(tài)特征。
3、大膽想象與創(chuàng)作,并能用流暢的語言講述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圖片。
2、《黑貓警長》音樂、動畫片。
3、陶泥、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幼兒跟隨音樂模仿黑貓警長做各種動作。
黑貓警長是幼兒喜愛的動畫形象。音樂活動的導入,激起幼兒的表現(xiàn)欲望。
二、觀看《黑貓警長》片段,定格黑貓形象,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l、教師: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黑貓警長?
2、幼兒從整體形象和外形特征進行觀察、描述。
通過動畫再現(xiàn),再次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調(diào)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為下一步的創(chuàng)作積累視覺表象。
三、引導幼兒討論并交流黑貓警長基本形態(tài)的創(chuàng)作方法。
1、師:我們可以怎樣來創(chuàng)作黑貓警長?
2、幼兒討論并交流。
3、教師示范黑貓警長臉部細節(jié)的做法。
四、教師交代要求,幼兒創(chuàng)作。
1、師:小朋友,你們想用陶泥制作一個什么樣的黑貓警長?
2、指導不同水平的幼兒選擇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創(chuàng)作出不同的動態(tài)特征,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善構(gòu)思。
五、作品評價,鼓勵幼兒說說自己制作的黑貓警長。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用對比的方法觀察人的主要特征,并嘗試用油畫棒、彩色水筆或水粉顏料等多種工具,用線或基本形畫畫自己熟悉的一個或多個好朋友的形象。
2.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觀察人物的能力、善于抓住特征進行造型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人物的興趣,并讓學生通過探討怎樣成為好朋友的問題,培養(yǎng)同學間團結(jié)友愛、友好相處的情感。
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本課是一堂探究性的繪畫造型學習課,通過“你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他(她)的形象有什么特點?男女同學的外貌有什么不同?”等各種設問,層層深入地啟發(fā)學生去探究、學習觀察人主要特征的方法,如啟發(fā)學生用對比的方法去觀察自己好友的特征。同時,通過展示大量的學生描繪好朋友的繪畫作品,啟發(fā)學生去探討繪畫創(chuàng)作的多種手段和方法,選擇自己喜愛的形式進行造型練習:可用線描,也可線色結(jié)合或用色塊表現(xiàn)好友形象。
本課也是一堂情感教育課。通過學習建議中的討論題:“怎樣才能成為好朋友”,讓學生展開討論,感受、體會團結(jié)產(chǎn)生力量、和諧、溫暖的情感,促進同學間團結(jié)友愛、友好相處。
2.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通過探究,學習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觀察方法。
難點:描繪人物的主要特征。
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W生)課前觀察好朋友的外形特點,美術工具可自定
。ń處煟跋嗨朴螒驁D”一幅,課件或圖例“變化的五官”、“大師作品欣賞”、“兒童人物作品欣賞”、《找朋友》的音樂
教學過程
1.游戲?qū)дn,趣味學習。
。1)游戲:出示兩幅有出入的“相似游戲圖”,請學生找出不同之處。
。2)游戲:請男女同學各一位上來說說同學中自己好朋友的模樣特征,讓其他人猜猜他(她)是誰。游戲?qū)胄抡n。
2.對比觀察,感知外形特征。
。1)讓被猜出的男孩和女孩先后面,啟發(fā)大家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外形特征:圓圓的'、長長的、胖胖的、瘦瘦的臉形;小眼睛、大眼睛等。
。2)進一步啟發(fā)學生用對比的方法觀察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一樣。讓學生觀察、描述不同的特征:如男孩頭發(fā)短,女孩頭發(fā)長等。
(3)教師出示課件或圖片,進一步啟發(fā)學生用基本形觀察“有形的世界”的方法進行整體觀察,感受臉形、發(fā)型及五官不同的特點。請同學們一起觀察,一起討論。
(4)進行審美:不同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外形特點,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個性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心理,學會尊重他人的形象。
3.欣賞作品,探究描繪方法。
。1)讓學生通過欣賞,探討怎樣描繪才能更好更容易地表現(xiàn)特征。
(2)讓學生欣賞運用各種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作的兒童繪畫作品。
。3)高更、凡·高的《自畫像》等表現(xiàn)人物的大師作品欣賞。
。4)用線描、基本形造型、色彩造型等方法啟發(fā)學生。
4.演示主題,觀察感受,探究表現(xiàn)主題的方法。
。1)可啟發(fā)同學討論怎樣使不是好朋友的人成為好朋友。
。2)觀察探究:怎樣表現(xiàn)好朋友的主題?可請兩位好朋友做一個能表示好朋友的動作。讓學生通過表演,如手拉手、擁抱等等,啟發(fā)學生還有哪些特征能表現(xiàn)好朋友的主題,如開心、快樂、面帶微笑、手牽著手等。
。3)請每一位學生隨著“找呀找呀找朋友”的音樂,自由組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表示友誼,體會感受。教師可重點表揚新找到朋友的同學。
。4)欣賞幾幅表現(xiàn)這一主題的兒童繪畫作品,開拓視野,使學生學習多種繪畫手段的應用,啟發(fā)學生進行寫生、記憶、創(chuàng)作,讓學生體會人物主題的表現(xiàn)方法。
5.分小組,自由表現(xiàn)。
自由組合小組,進行以“大家成為好朋友”為主題的繪畫創(chuàng)作活動。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6.交流,傳遞友誼。
作品展示交流,自評、互評,互相贈送給好朋友。
美術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能抓住人物動作的基本形狀特征畫出動態(tài)的火柴人。
2、能關注生活中的場景和人物,用簡筆畫的形式進行場景再現(xiàn)。
3、能夠大膽細致的用線條畫出心中所想,表現(xiàn)出整體組合能力和求異思維能力。
二、教學重點:
1、 讓學生牢記人體最基本的關節(jié)的數(shù)量、部位及名稱。
2、 抓住人物動作特征,畫出多個動態(tài)組合的火柴人。
三、教學難點:
1、 抓住人物的動態(tài)特點,并應用于繪畫中。
2、 在人物周圍添畫背景,使畫面更完整。
四、教學準備:
教具:教材畫畫火柴人、學生作業(yè)本、多媒體課件
學具:鉛筆、橡皮、水彩筆等繪畫工具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學習用具:彩筆、鉛筆、作業(yè)本,做好上課準備。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上課、作業(yè)習慣。
(二)導入并講授新課
1、活動導入:
1)課件演示:幻燈片謎語導入:
。ㄉ泶┌滓屡,頭戴小紅帽,
墻上撞一撞,冒火燒掉頭。)
讓同學回答:
師:那位同學知道這個謎語的答案是什么?
生:火柴
師:同學們真棒!那么誰能說一下火柴在我們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生:(自由回答)
師小結(jié):火柴在生活中比現(xiàn)在使用的打火機即環(huán)保又安全,又很容易解決點火的問題。我們除了點火,安全以外也可以用來畫成漂亮的小人。
2)課件幻燈片圖片:
師:同學們誰能說一下圖片上的'火柴人都在干些什么?
生:舉重、騎摩托車。
3)今天老是想請同學們畫一畫火柴人。(板書課題:18、畫畫火柴人)
4)出示教材P36的滑雪圖和P37的游泳圖。
學生欣賞:
提出要求:讓同學們看圖編故事。
小組內(nèi)自由看圖說話。
請一兩位小組代表人員到講臺上分別講故事。
2、評議討論、探究
1)怎么畫火柴人?(板書演示)
、女嫽鸩袢说念^部(以橢圓形代表頭部)
(2)畫火柴人的的身軀(以直線代表身軀和四肢)
。3)畫火柴人的下肢
(4)畫火柴人得上肢
2)課件演示:
師:看一下圖片上的火柴人的動態(tài),誰能上來演示一下?
師:同學們都很棒!老師這里有一個關于火柴人得小視頻,給大家欣賞一下。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視頻里的小火柴人好不好?會跑、會跳也會格斗。
生:好/不好
師:那同學們想不想畫一畫有活力的火柴人?(美術教案 )想一想,火柴人聚在一起除了視頻上的這些活動以外,還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呢?
3)引導同學們分析火柴人場景的表現(xiàn)(課件演示)
觀察親子運動會的圖片,觀看親子運動會的繪畫步驟。
觀察同學們課間活動的圖片,觀看課間活動的繪畫步驟。
(第一步,畫主體人物,主體動態(tài)。
第二步,畫出周圍的所有的活動對象
第三步,畫出火柴人活動所在的場所。)
4)(課件演示)展示我們身邊同學的作品:
師:這是其他小朋友的一些作品,有在餐廳的場景、有在農(nóng)田的場景、工地上的場景……感受一下他們的畫怎么樣?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
師:同學們想一個屬于你們自己的場景,用剛才你們所欣賞到的,所看到的畫,利用他們的有點,改正它們的缺點,畫出一幅屬于自己的畫。
師小結(jié):通過展示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讓同學們感受一下其他小朋友們的優(yōu)點,感受畫面的立意、造型和構(gòu)圖等效果。更容易樹立小朋友們的自信心。
3、 作業(yè)。
想一想火柴人聚在一起還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畫出他們的活動場景。
注意:
先想它們在干嗎,再畫小小火柴人,最后添上小背景。
4、 學生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5、 展示評價:
采用互評的方式 ,讓同學們更好地學習。
師:同學們你們畫的真好,把自己的想法都變現(xiàn)在了畫面上,那么有哪位小朋友可以講講自己的畫?可以用故事的方式來說明自己的想法。
六、課堂小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收獲了些什么?
師:同學們今天用火柴人的方式畫出了自己心里的場景,回家之后或者去游玩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火柴人的方式記錄下身處的場景。
美術教案 篇4
課題:美術繪畫基礎知識——平行透視
授課教師:孫凱
教學目的:
1.知識目的:通過對透視的基本法則的學習,使學生理解透視的基本規(guī)律,掌握平行透視的方法,能準確的表現(xiàn)物體的透視關系;
2.技能目的:通過對六面體的觀察和對自然現(xiàn)象的分析,來逐步深入的了解物體在自然界中的透視現(xiàn)象,讓同學們自己動手畫出六面體的透視,加強學生對透視的理解;
3.情感目的:通過對透視現(xiàn)象的分析討論提高同學們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以及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六面體的平行透視的表現(xiàn)方法。
教學難點:平行透視的基本法則與繪制方法。
教具準備:
1、教具: PowerPoint課件、粉筆盒、直尺、繪畫工具材料等
2、學具: 繪畫工具材料、筆記本等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講述法、示范法
課 型:新授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清點學生人數(shù)及工具材料準備情況
二、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一個新知識,這個新知識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可以廣泛應用,而且對于我們同學們學習繪畫非常有幫助。大家在生活中一定發(fā)現(xiàn)很多有趣的現(xiàn)象,
比如:師生雙邊活動:欣賞圖片(見PPT)
我們現(xiàn)在來討論一下你剛才看到的旗幟、樹木、鐵軌、房屋有什么規(guī)律?是不是近處的高,遠處的低呢?近處大遠處小呢?近寬遠窄呢?這個知識是什么呢?這個知識就是透視!
教師提問:什么叫透視?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透視呢?今天我將和同學們一起來討論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透視現(xiàn)象。
三、 講授新課
透視就是把我們所看到的物體正確地表現(xiàn)在紙上的一種現(xiàn)象。那么我們掌握了透視方法,就可以準確的表現(xiàn)物體的立體感和景物的空間感。透視分為:平行透視、成角透視、圓的透視等。今天我們主要學習平行透視。
(一)人們最初是怎樣研究透視的?
最初研究透視是采取通過一塊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將所見景物準確描畫在這塊平面上,即成該景物的透視圖。后遂將在平面畫幅上根據(jù)一定原理,用線條來顯示物體的空間位置、輪廓和投影的科學稱為透視學。
。ǘ、如果所研究的立方體有一個面與透明的畫面平行,即與畫面平行,立方體和畫面所構(gòu)成的透視關系透視就叫“平行透視”。(展示粉筆盒)
。ㄈ、平行透視規(guī)律: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等
。ㄋ模、平行透視圖的畫法
。1)、先畫一條視平線
。2)、在視平線定上一個心點
。3)、在畫面上任何位置上畫一個正方形
。4)、把正方形的四個角分別同心點連接
。5)、在四條連線上定一點
。6)、延長這點作水平線和垂直線,交叉另外兩條線
。7)、然后把各個點連起來
平行透視圖
。ㄎ澹⑼敢暬靖拍睿
1、視平線:就是和畫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線(面)
2 心 點:就是畫者眼睛正對視平線上的一點
3、視 點:就是畫者眼睛位置
4、消失線:就是物體到消失點的連線
。、平行透視在繪畫中的運用
教師展示范畫、
四、學生課堂練習:
畫立方體各個方位透視圖,教師巡回指導
五、課堂小結(jié)
展示優(yōu)秀學生作品,指出問題作品的不足
六、布置下節(jié)課工具材料準備
板書設計
美術選修課教案篇二:山水選修課教案
********
20xx—20xx學年度第1學期
《寫意山水》“訓練方案”
授課教師:
適用專業(yè):美術教育專業(yè)
授課班級: 2****
20xx年9月
第一部分 理論
。ㄒ唬┥剿嫷囊庀笤煨
中國畫的造型,不論是人物、花鳥還是山水,一直主張“以意立象”,而不是自然物象的完全模擬。這里的“意”有兩層意思:一是指物象的內(nèi)在規(guī)律和生命力;二是指畫家的主觀感受和情思。用這種“意”去“立象”,必然包含著主觀與客觀的因素。這里的“象”既有客觀的“形”,也有主觀的“象”。所以,由客觀的“形”變?yōu)橹饔^的“象”這當中有一個加工改造過程,即是意象造型的過程。
山水畫意象造型的核心就是對自然景物形神的總體把握。東晉畫家顧愷之不以自然物象的形似為滿足,明確地提出“以形寫神”的主張,把“傳神寫照”作為繪畫的最高境界。從此追求神似成為中國畫造型方法上的準則,人物畫家要刻畫出人物的精神氣質(zhì),花鳥畫家要寫出花木禽獸的勃勃生機,山水畫家要描繪山川的神采氣韻。為了一幅畫的神似、意似,畫家甚至采取“遺貌取神”的表現(xiàn)手段,以達到神完意足的目的。近代山水畫大師黃賓虹說:“畫有三:一、絕似物象,此欺世盜名之畫;二、絕不似于物象者,往往托名寫意,魚目混珠,亦欺世盜名之畫;三、唯絕似又絕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畫!边@是對意象造型核心內(nèi)容精辟的論述。
。ǘ┥剿嫷墓P墨表現(xiàn)
山水畫在表現(xiàn)形式上的主要特征是筆墨的運用,如同西方繪畫的色彩運用一樣。筆墨不僅是畫家表現(xiàn)自然物象的媒介,還是畫家抒情達意的載體。也就是說,筆墨是主觀世界反映客觀世界的一種手段,畫面中山川樹木的神情生氣完全是通過筆墨體現(xiàn)出來的。因此,歷代畫家十分注重筆墨,而且總結(jié)出完整的山水畫用筆用墨的理論,講究筆法、墨法,追求筆情墨趣之美。在用筆墨表現(xiàn)自然景物時,由于畫家對客觀物象的思想感情、感受不同,筆墨的表現(xiàn)就各不相同,就形成山水畫多姿多彩的藝術風格。山水畫筆墨之美還表現(xiàn)在以書法的筆意入畫的形式美。中國有“書畫同源”的理論,從晉、唐時代起,畫家就把書法藝術引進了繪畫,使中國畫的筆墨發(fā)展成為具有豐富形式趣味的、有藝術強度和力度的表現(xiàn)手法,更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
。ㄈ┥剿嫷囊饩骋
山水畫很講究用筆用墨,同時也很注重意境的創(chuàng)造。所謂意境,就是山水畫所體現(xiàn)的思想情感的境界。意境的構(gòu)成,是外界客觀存在的自然景物在畫家頭腦里的反映結(jié)果。也就是說,是畫家面對自然山川,從觸景生情到寓情于景,畫景是為了抒情,用筆是為了達意,最后達到了情景交流、物我兩融的境界。這就是意境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時,畫中所描繪的.已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是“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兩者交融在一起,傾注于畫面,體現(xiàn)出畫家的情愫和自然景物的神韻,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意境,才能“奪人”。
山水畫與詩的結(jié)合是唐代水墨山水畫家王維開創(chuàng)的,使山水畫賦有了詩的意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兩者相得益彰,使畫中意境味之無窮,更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ㄋ模┥剿嫷馁x彩特色
“隨類賦彩”是中國畫設色的基本原則,這個“類”即是指客觀對象。同類賦同色,也是指不受客觀約束,而是依據(jù)畫家主觀意識,因意而賦的“類型色”。遵循這個原則,山水畫的設色基本上是從自然景物的固有色出發(fā),色彩的變化一般也只是固有色明度上的變化,并通過整幅畫,使色彩的配合達到相互的對比和映發(fā)。山水畫的著色,雖著重平光下的固有色,不同于西洋畫那樣去描寫在光的映照下色彩所發(fā)生的復雜變化,但并不完全排除自然光線影響下的環(huán)境色,在表達特定的內(nèi)容和環(huán)境時也適當?shù)夭捎。但是畫家更注意的卻是色彩對人的感情的感染力,不拘于對象的自然色彩,而是按所表現(xiàn)的主題需要,對色彩進行主觀的設計和創(chuàng)造。
山水畫的用色多數(shù)是在筆墨已完成基本造型之后進行,色彩是在這個基礎上發(fā)揮作用的。在色與墨的關系上,既要“以墨為主,以色為輔”,還要“色不礙墨,墨不礙色”,又須“色中有墨,墨中有色”,使色墨交相輝映、相輔相成。除大青綠重彩山水外,一般水墨山水著色與筆墨運用一樣講究用筆,要注意色彩濃淡干濕的變化,不宜平均填涂。這些都是中國山水畫在設色上的特點。
。ㄎ澹⿻r空處理的靈活性
山水畫“意象造型”的特點,決定了在章法布局上的“自由性”,決定了它能夠靈活地處理空間與時間的關系,突破了自然真實的限制,以創(chuàng)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時空處理的靈活性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意象時空的處理方法――可以根據(jù)表現(xiàn)內(nèi)容的需要,突破空間的限制,將天南地北的山川融為一體,也可以將水中陸地的景象巧妙地繪于同一畫面;為了表現(xiàn)主題的需要,還可以突破時間的限制,將春夏秋冬景色置于一圖,將日月星辰置于一景,讓古代與現(xiàn)代在同一畫面上共存。
“三遠”及“散點透視”的處理方法――所謂“三遠”即高遠、深遠、平遠。高遠就是仰視,深遠是俯視,平遠是平視!叭h”是中國山水畫特有的遠近處理法,奠定了中國山水畫靈活地處理空間關系的基礎。在有些山水畫的章法里,同一畫面采取了三遠中的幾種方法來畫?梢陨习敕闷揭暦,下半幅用俯視法;也可以上半幅用高遠法,下半幅用平遠法。長卷等橫幅形式的遠近關系,常用“散點透視法”,即畫家的位置和視點是不固定的,可以上下、前后、左右移動,突破了空間制約來處理景物的表現(xiàn)方法。
空白背景的處理方法――山水畫在構(gòu)圖時,常留有大塊空白,或上空,或下空,或左空,或右空,也可中間空。白可以作為云煙回蕩于空間,白也可以作為水流穿行于大地?瞻琢舻煤,不僅突出了主體,并且使整個畫面因此顯得靈活而生動起來。
。ㄒ唬┕P法:筆法就是用筆之法。用筆首先是執(zhí)筆,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應該是指實、掌虛,握筆略高為好。以拇指和食指捏住筆管(拇指向上傾斜,食指向下傾斜,兩指相對捏住筆管),中指由外向內(nèi)勾住筆管,無名指由內(nèi)向外抵住筆管,再以小指貼在無名指內(nèi)下側(cè),協(xié)助無名指推擋。這樣筆管在手中既穩(wěn)當又靈活。指實就是手指捏筆管要實在,要用力捏緊,又不可太緊。掌虛就是掌心要空靈。捏毛筆切不可像捏鋼筆那樣,握筆略高為好,便于使轉(zhuǎn)。
在掌握執(zhí)筆方法之后,還要懂得運腕方法。正確的運腕方法應該是“腕平掌豎”。掌能豎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懸起。肘腕并起,腕才能夠靈活運用。小畫提腕,大畫懸肘。一般作畫只運臂、運肘、運腕,惟極精微處可以運指。這雖屬常識,但總關全局。初學者起手入門要有個高的標準,否則一旦養(yǎng)成了壞習慣就難改了。
用筆的內(nèi)容包括“起筆”、“行筆”、“轉(zhuǎn)折”、“收筆”四個方面。
“起筆”是指筆畫的開端,“收筆”是指筆畫的結(jié)束,起筆和收筆是線條形成的關鍵。按照筆法要求,起筆要像書法楷書下筆那樣,做到“豎筆橫下、橫筆豎下”,“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筆意;收筆要“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即勾線至盡處,應把筆收回,通常稱為回鋒。
筆的運行造成各種線的動勢,直接關系到線條的氣質(zhì)和繪畫的氣韻。因此,行筆的過程中是很講究波折的,通常稱“一波三折”。所謂“波”是指掌握用筆起伏的形成,“折”是指行筆運轉(zhuǎn)的方向變化。行筆中,要使筆鋒始終在筆線的中間,用力要均衡、沉著,有分量、壓得實,線條才不至于飄浮;行筆要自然流暢,灑脫自如,就要求在勾線時胸有成竹、一氣呵成,富有連貫性;行筆要富有節(jié)奏,富有彈性,筆畫有輕重、緩急、起伏、頓挫的變化?傊泄P要做到“快而不飄,重而不板,慢而不滯,松而不浮”,以追求自然流暢、生動靈變、沉穩(wěn)有力的藝術效果。
當代山水畫大師黃賓虹對中國畫的用筆,曾提出過這樣的主張:(宜圓、宜平、宜重、
宜留、宜變。)他闡明了中國畫用筆的本質(zhì)規(guī)律。
圓——是指圓筆中鋒勾線,(如折釵股)線條圓潤、有力、挺拔;
平——是指行筆平衡穩(wěn)健,(如錐畫沙),用力均勻,處處著力;
重——是指用筆厚重,如(高山墜石)要有力度,有分量;
留——就是要沉著用筆,(如屋漏痕)控制住線條的運行,不至于留不住而“滑下去”; 變——這里一個“變”字很重要,“變”是靈活變化、不拘成法之意,要根據(jù)描繪對象的各種因素而有所變化,去追求用筆的氣格、韻味。
用筆要講筆法。中國山水畫的筆法主要有中鋒、側(cè)鋒、逆鋒三種。由這三種運筆方法又變化出點、厾、皴、擦、拖等多種筆法。
中鋒用筆,是指執(zhí)筆端正,筆鋒基本上在筆線的中間。這種線飽滿、豐實、壯健,取其圓、厚、重,多用于表現(xiàn)結(jié)構(gòu)的主線。
側(cè)鋒用筆,是使筆桿傾斜,甚至橫臥,不但用筆鋒,有時候也用筆身乃至筆根接觸紙面,筆鋒常偏向線的一邊。這種用筆變化多,既同畫出線又可畫出面,具有表現(xiàn)力強、變化豐富生動的特點。
逆鋒用筆,是筆鋒在前逆向而行,與通常用筆方向相反,既了畫中鋒筆線,也可畫側(cè)鋒筆線。這種用筆由于筆鋒在推進中遇到阻力散開,就會產(chǎn)生變化較豐富的飛白效果。這種筆法比較滯澀、潑辣,多數(shù)是結(jié)合其他用筆運用的。以上三種筆法,在作山水畫過程中,經(jīng)常是綜合交替運用的。畫家必須根據(jù)內(nèi)容表現(xiàn)的需要,恰當?shù)匕讯喾N筆鋒的運用結(jié)合起來,才富有表現(xiàn)力。
。ǘ┠ǎ耗ň褪怯媚募挤。清沈宗騫說:(用墨之妙,在于以墨隨筆),說明用墨與用筆是分不開的,墨法是通過筆法來完成的。用墨與用水的關系也很大,只有筆、墨、水三者的巧妙運用,才有“墨分五色”之說。即由于筆含的水墨多少不同,墨色可以呈現(xiàn)出從濃到淡五個層次——焦、干、濕、濃、淡。這是大體的劃分,實際運用起來,深淺的變化還會更豐富。墨的運用宜在單純中求復雜,在統(tǒng)一中求變化。一般以一種墨色為主,兼用其他,局部的變化不宜過大,大了就會“花”而“亂”失去整體感。
對用墨的要求:干墨不枯,須腴潤、不焦躁;濕墨不滑,不能渙漫、無筆力;濃墨不濁,不能呆滯,要筆跡分明;淡墨不薄,要有厚度,見骨力。
常用的墨法有以下幾種:
濃墨法——墨中摻水較少,色度較深,用以表現(xiàn)物象的陰暗面、凹陷處和近的景物用濃墨不可過量,過多容易板滯、不生動。所以用濃墨必須沉著洗練。
淡墨法——墨中摻水較多,色度較淺,用以表現(xiàn)物體的向光面、凸出處和遠處的景。淡墨容易產(chǎn)生軟弱無神之弊,所以用淡墨要明凈無渣,要“淡不浮薄”。
蘸墨法——將干凈的濕筆筆尖蘸墨,使墨由筆尖向筆根自然滲開,形成由濃到淡的豐富色階。這種墨法豐富而自然,富于韻律。
破墨法——是指墨與墨重疊的方式,它是兩種色度不同的墨、不同水量的墨在尚未干時的重疊,滲化處既分明又模糊,具有一種豐富、渾厚、滋潤的美,墨韻隨之而生。常取方式有濃淡互破、枯潤互破、水墨互破等;形態(tài)上有點、線、皴、擦對面的破以及面對點、線、皴、擦的破。
積墨法——是指一種濕墨對一種干墨的重疊。通常是淡墨對濃墨的重疊,也有小面的濃墨對淡墨的重疊。積墨法在山水畫中一般用在表現(xiàn)渾厚、濃郁的地方以及某些對比與氣氛中的特殊效果,有時也藉以補救勾勒的敗筆。
潑墨法——是泛指大墨量、大面積、大筆頭的作品繪制方法。這種方法有一種自然感和力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隨意性,容易出現(xiàn)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的效果。潑墨法之難在于形的概括,在于既不能混沌一片,又不能筆筆分明,要既分明又朦朧,適用于追求情趣、
感覺以及在造型上無需很嚴格的題材與物象。
焦墨法——是指以濃墨渴筆來描繪自然物象的表現(xiàn)方法。因筆中水分少,勾出線來有“毛”的感覺,另有一番效果。
此外還有宿墨法、膠墨法、沒骨法等等,但是不論采取哪一種或是混合運用的墨法,都要注意墨色濃淡干濕的變化以及墨自由滲透的特點。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設計注意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將嘗試、制作的過程與游戲作為教學主要內(nèi)容,旨在讓學生在好玩之中感受到有趣的美術活動。
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折、扭、粘等手法進行加工紙條,讓學生感受加工后的形狀,強化視覺效果,并知曉對紙條經(jīng)過處理后可使之飛起來更美。
教學程序的安排設置如下環(huán)節(jié):
引導、觀察——思考、討論——探索、分析、嘗試體驗、欣賞感受——啟發(fā)引導——游戲、交流。
評價方式是學生在游戲中交流制作心得并得到提高。
教學目的:
◎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制作會飛旋的紙條。
◎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有趣、好玩的美術活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的嘗試,制作會飛旋的紙條。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導入引導、觀察
引導學生觀察紙條“會飛”的現(xiàn)象。
1. 組織學生在室外上課,出示一張A4紙。“今天,老師和大家玩一個游戲,我把這張紙從高空放下,誰能說出紙張是怎樣飛下來的?
2.“到底是不是象同學們所說的那樣飛下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把A4紙從高處放下,引導學生觀察。
3. 教師再把A4紙剪成一條寬約2厘米的紙條后,再把它從高處放下!斑@些紙條又會如何飛下?”
4.“請同學們回憶剪過的紙條落下時和整張紙有什么不同?”
1. 學生爭先恐后說出紙張飛下時可能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2. 學生觀察整張紙飛下的現(xiàn)象。
3 .學生較好奇地觀察紙條飛下的現(xiàn)象。
4. 學生討論、歸納紙張落下的不同現(xiàn)象。學生講出A4紙是搖擺著、緩慢落下的,而撕成條的紙是快速旋轉(zhuǎn)著落下的。
新 授 思考、討論
思考討論“紙條飛”這一現(xiàn)象。
探索、分析、嘗試體驗、欣賞感受
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制作,找出“飛旋的方法”。
啟發(fā)引導
學會利用色彩來進行裝飾物體,使之變得更好看。
1. “哪一種形狀的紙落下更快更好看?”
2. 有什么辦法可以讓紙條“飛”旋起來呢?甚至旋轉(zhuǎn)的更快呢?
1. 師鼓勵同學們動手來嘗試一下。
2. 師組織8人小組進行“找出紙條會飛旋的方法”的競賽。(預先準備好獎品)
3. 師針對學生制作時遇到的困難進行小結(jié)。提醒學生制作時注意紙條兩端的平衡。
4. .組織學生進行評選。
1. 教師出示兩種形狀相同,色彩不同的紙條(一個是色彩繽紛的、一個是沒有色彩裝飾的)同時從高空放下進行比較 “哪個紙條更漂亮”。
1. 學生觀察,提出自己的看法。
2. 學生思考,自由討論。
怎樣做才能讓紙條飛起來?
1. 學生分成8人小組進行制作,利用自備的各種紙條嘗試“紙條飛起來了”。
2. 小組長匯報嘗試結(jié)果,介紹“我們的紙條是怎樣飛起來的”——示范紙條折一下、扭一下、粘一下……。
3. 組員表演紙條“飛起來、轉(zhuǎn)起來”。
4. 學生評選出做得較好的'小組。
如:形狀多樣、飛旋時在空中停留較長時間、旋轉(zhuǎn)時能保持平衡等方面。
1. 學生發(fā)現(xiàn)裝飾過的紙條更美,再通過老師的提示,分別在自己做的紙條涂上好看的顏色,使紙條旋轉(zhuǎn)時變得更漂亮。
評價游戲、交流
1. 老師和學生在游戲中交流自己的所感所思:看誰的紙條在空中飛的時間長,誰的紙條旋轉(zhuǎn)的更快?
2. 教育學生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要做“垃圾蟲”。
1. 同學們在玩的過程中,互相指出不足,不斷改進自己的紙條的形狀,使紙條飛旋得更好看,飛的時間更長。
2. 同學們把地上的垃圾撿到垃圾桶。大家共同愛護環(huán)境衛(wèi)生。
美術教案 篇6
教案目的:
1、幼兒知道小魚是在水里生活的。
2、幼兒學會畫曲線。
3、鍛煉幼兒手部的肌肉組織。
4、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
教案準備:
紙、水彩筆、小魚。
教案過程:
1、老師拿出小魚對幼兒說:“孩子們你們看,小魚哭了,它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知道它住在那里嗎?我們幫助這條美麗的魚找到它的家好嗎?”
2、幼兒回答:“魚是生活在水里的!
3、老師:“可是沒有水怎么辦呢?我們拿起水彩筆在紙上畫出水,給小魚找個家吧。”
4、教師示范畫曲線。
5、小朋友在自己的紙上畫上漂亮的水,然后把小魚送到水里。
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用藕、花菜和胡蘿卜等蔬菜的切面拓印不同造型的畫。
2.感受拓印的樂趣,練習拓印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前期經(jīng)驗準備:幼兒活動前已欣賞不同造型的花,并組織了談話活動。
2.物質(zhì)準備:藕、花菜和胡蘿卜等蔬菜的切面印章若干;紅、黃、藍等水粉顏料。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前期觀察不同造型的花,鼓勵幼兒大膽說出各種花的造型,激發(fā)幼兒嘗試表現(xiàn)的意愿。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 幼兒交流:用蔬菜切片,你想拓印怎樣的一瓶花?
2. 教師示范拓印畫的方法。
(1)介紹今天要用到的拓印材料。
(2)用蔬菜的切面蘸上顏料在紙上印畫,印出自己喜歡的造型。
3. 交代要求:
(1)已經(jīng)蘸了一種顏料的蔬菜不能再去蘸其他顏色。
(2)小手臟了可以在抹布上擦一擦。
4. 幼兒嘗試、操作。
引導幼兒大膽表現(xiàn)花的造型,按自己的`意愿選擇需要的材料。
三、相互欣賞,經(jīng)驗共享。
教師引導幼兒展示作品并互相欣賞評議,對畫面清晰、整潔、造型和底版材料有創(chuàng)意的幼兒給予鼓勵。
四、活動延伸:
將晾干的畫沿著邊緣剪下來,粘在卡紙上,用透明膠帶貼在"花瓶"上,做好的花就可以擺在窗臺上了。
美術教案 篇8
同學分析:
對于花邊(二方連續(xù)紋樣),同學并不陌生,三年級已有所接觸,并初步掌握了繪制的方法,為了激發(fā)和堅持同學對已接觸過的知識的興趣和新鮮感,在優(yōu)秀教案上,把重點偏重放在掌握花邊的排列規(guī)律并學以致用,聯(lián)系生活,嘗試運用花邊裝飾生活用品,通過同學以小組合作的方法去安排房間,讓同學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合作學習中發(fā)展發(fā)現(xiàn)美、運用美、表示美。
教師在教學中,要依據(jù)同學的年齡特點,不只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人文情境,對同學進行人文教育,也要為他們營造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提高他們的協(xié)作能力,并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為同學自主發(fā)展發(fā)明良好的空間。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以花邊作為切人點,通過教學活動讓同學體驗、感受、了解花邊在生活中的應用,運用熟悉的媒材和表示手法,發(fā)明性地參與學習,體驗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引導同學感受祖國民間美術的特殊審美情趣和藝術魅力,培養(yǎng)同學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對民族文化藝術傳承的意識。本課體現(xiàn)了“美術·人文”融為一體的教育理念。
教材通過同學的親身感受,對花邊有了深入的了解,認識到花邊在形狀、排列上的藝術特點,促進同學形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欣賞不同排列方法的花邊在生活中的運用,感受其裝飾美化環(huán)境的功能。對生活中不同美感的花邊進行欣賞,調(diào)動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同學探究的熱情、發(fā)明的熱情。這樣的學習既貼近兒童的生活,又符合中年級同學的審美心理特點和表示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性目標:感知花邊與生活的聯(lián)系,認識、了解花邊的造型和裝飾的特點,學會運用花邊進行裝飾。
2、能力性目標:通過剪、貼、畫、印等方法,能利用花邊的多種排列方法進行裝飾,培養(yǎng)同學的造型能力和審美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促進同學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并通過本課,讓同學對生活中的美的理解更上一個臺階。
3、情感性目標:通過欣賞具有廣西民族特色的壯錦等各種物品,促進同學對民間藝術的了解與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促進同學之間的交往與交流,樹立互助、合作的集體觀念。
4、發(fā)展性目標:培養(yǎng)同學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了解民俗文化,珍視民間保守文化藝術的發(fā)展,滲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欣賞生活中不同的美術節(jié)奏,使同學能夠利用二方連續(xù)或有規(guī)律的紋樣,通過小組合作設計、安排帶有民族特色的房間和物品。
教學難點:
如何將單獨紋樣有規(guī)律的排列或重新組合,發(fā)明性的設計出更多的花邊排列方法,設計、裝飾和安排具有民族特色的房間。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彩色紙、剪刀、各種花邊、音樂、有花邊的少數(shù)民族物品等。
2、同學準備:彩色水筆、橡皮泥、顏料、臘光紙、剪刀、雙面膠、制作好的各種花邊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發(fā)現(xiàn),舞蹈導入。
1、教師帶領同學跟著《兔子舞》音樂有規(guī)律的跳舞,增強趣味性,并在音樂和舞蹈中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
2、教師請1—2位同學根據(jù)兔子舞的節(jié)奏用圖案或圖形表示出來,感受美術中蘊含著音樂節(jié)奏的美。引出課題。
3、教師示范,出示課題:美術的節(jié)奏。
。ū经h(huán)節(jié)設計意圖)《美術課程規(guī)范》中提出:“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nèi)容出現(xiàn)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fā)同學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zhuǎn)化成耐久的情感態(tài)度。應將美術課程內(nèi)容和同學的生活經(jīng)驗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節(jié)奏感強的兔子舞,既容易激發(fā)同學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同學通過有規(guī)律的音樂節(jié)奏去發(fā)現(xiàn)美術的節(jié)奏,認識到音樂美術的共性。更好的體現(xiàn)出課程整合的新理念。
(二)、學習交流,啟發(fā)聯(lián)想。
1、課本中“知識窗”的學習。
2、搶答游戲,讓同學找出畫面中出現(xiàn)的有規(guī)律、有節(jié)奏的景或物,并進行搶答。
3、展示具有廣西特色的少數(shù)民族服飾和物品,增加對廣西民族特色物品的了解,增強審美意識。
4、設問:這些圖案平時我們都見過,你們把它叫做什么。炕ㄟ呑畲蟮奶攸c是什么呢?
。ū经h(huán)節(jié)設計意圖)在本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同學通過課本學習了解了音樂和美術的共性,并通過欣賞課件中展示的生活中各種有規(guī)律、有節(jié)奏的東西,進一步感受二方連續(xù)與我們的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并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感。靈感來源于生活,在欣賞完教師提供的實物之后,同學就有了把美融人生活的想法,這些也為后面同學進行設計花邊的排列方法的環(huán)節(jié)起到一個很好的鋪墊作用。
。ㄈ、直觀學習、開拓思路,合作探究。
1、教師通過實例(同學扮演兔子,以單獨紋樣的圖案再現(xiàn))讓同學直觀的.復習二方連續(xù)紋樣知識,并與音樂相結(jié)合,讓同學根據(jù)不同的音樂的旋律用肢體嘗試擺出更多的排列方法。
2、師示范把花邊進行重新組合,同學動手嘗試設計出更多不同的排列的方法:
。ń處煱鸦ㄟ吽洪_后,根據(jù)不同于兔子舞的音樂,把單獨紋樣進行重新排列,變化出更多的花邊排列方法、啟發(fā)、拓展同學的設計思路,讓同學能夠設計出更多更好的排列方法,通過實踐,鞏固和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認識。
3、賞課件,從課件中學習更多的排列方法并引出作業(yè)。
。ㄔO計意圖)在欣賞完大量的花邊圖案后,同學對花邊的多種排列方式就更有興趣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采用了扮演的形式,配以老師的講解,使同學明白了二方連續(xù)排列的重要性,懂得了不同的排列形式所發(fā)生的視覺效果和裝飾功能、這對同學接下來的學習和作業(yè)中,假如選擇適當?shù)幕ㄟ吪帕蟹绞絹砻阑h(huán)境和物品,起到了一定的協(xié)助作用,也是解決本節(jié)課的難點之一。
。ㄋ模⑿〗M合作,快樂表示。
1、同學去房間自由觀賞,對房間構(gòu)造有個整體的了解。并把自身感興趣的、想安排的東西記下來。綜合全組意見,把本組最想安排物品反饋給教師。
2、教師提出作業(yè)要求:分小組分工合作安排本組負責安排的物品,討論一下制作的資料和方法。(小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實設計、安排的人員,進行分工。)
3、同學分工合作,教師巡視指導,協(xié)助遇到困難的小組解決問題。
。ㄔO計意圖)分組活動是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自由、和諧的交流空間和平臺、讓他們在美術體驗活動中增強友誼和合作,去自主探索和發(fā)現(xiàn)事物的能力、培養(yǎng)同學互相交流、協(xié)作發(fā)展、合作學習的能力。
。ㄎ澹、交流展示、教學評價。
1、同學自由相互展示評價,展示自我,介紹自身的作品,體驗合作學習帶來的樂趣。
2、教師帶領大家集體評議。
。ㄔO計意圖)體現(xiàn)“為促進同學的發(fā)展而進行評價”的教學理念,既重視同學的自我評價,又注重對同學學術活動表示的評價。培養(yǎng)同學正確的審美評判能力,同時有助于同學自身的互相學習,一起進步、和諧發(fā)展。
美術教案 篇9
一、學情分析:
本年級學生對美術課興趣濃厚,并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和對各種材料綜合運用能力,其中對繪畫材料的運用能力較強。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表現(xiàn)平面形象、立體造型,并能大膽地發(fā)揮想象,作品內(nèi)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較高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較好的心理品質(zhì)。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空間感較弱,對一些廢舊材料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采用散點式的結(jié)構(gòu),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jīng)驗的培養(yǎng),強調(diào)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四年級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課題。全冊共20課,內(nèi)容涵蓋造型。表現(xiàn),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其中造型表現(xiàn)及設計應用占有較大的比重,欣賞評述大多隨堂教學,均分配在各課中。
三、教學目標:
。ㄒ唬┛偰繕藢W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jīng)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huán)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學習領域目標
1、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體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xiàn)所見所聞,激發(fā)豐富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愿望。
2、設計應用學習領域?qū)W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它美術活動的區(qū)別。3、欣賞評述學習領域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zhì)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4、綜合探索學習領域造型游戲的方式,結(jié)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nèi)容,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表演和展示,并發(fā)表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和純度漸變等色彩知識,體驗色彩的表現(xiàn)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運用。
2、能用日記畫的形式表現(xiàn)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義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物,表達自己的情感。用各種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膽想象并設計制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難點:
1、利用多種媒體,如蛋殼、廢包裝、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賞情節(jié)性比較強的中外作品,認識該美術作品的藝術特點。
3、用水粉、水彩顏料表現(xiàn)周圍的事物,表達自己的興趣與愿望。
4、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通過植物籽粒,纖維線材、織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貼進行造型設計。
5、能運用紫沙泥等材料進行立體造型,并用水粉顏料加工、裝飾。
五、教學措施:
1、應將學習內(nèi)容與生活經(jīng)驗緊密聯(lián)系起來,強調(diào)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術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2、多種形式,組織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并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xiàn)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獻。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寬容和尊重。
3、教師的評價要體現(xiàn)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
美術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讓幼兒通過課件的播放觀察每一個人不同之處。
2、學會用夸張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自己的面部特征。
3、嘗試用紙漿、氣球制作立體面具,體驗資質(zhì)玩具的樂趣和成功感。
4、感受到繪畫的魅力,喜歡繪畫。
5、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設計理念】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育手段,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提高幼教管理質(zhì)量,已成為幼教界研究解決的新課題。所以我設計了開始就是以多媒體的形式進行所呈現(xiàn)的教學活動。因為幼兒在這個時期正處于自我意識形成與發(fā)展的最初階段,而自我意識正是自信心、自制力、自我評價能力等重要的心理品質(zhì)形成的基礎。
對于即將進入小學的大班幼兒來說,非常需要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從而充滿自信地去迎接以學習為主要活動的人生新階段與孩子交流一些成功人物的成長故事,幫助孩子樹立心目中的榜樣,確立自己努力的方向。有意識地去發(fā)現(xiàn)、贊美孩子的優(yōu)點和特點,與孩子交流討論"不一樣的我"這一話題,幫助孩子了解自己是與眾不同的個體,從而增強對自我的認識,形成較為積極的自我評價,樹立自信心。
所以我設計這一課美術活動讓幼兒發(fā)現(xiàn)自己獨特的地方,讓他們知道每一個人其實是不一樣的,都有屬于自己獨特的地方。
【活動重難點】
能讓幼兒學會用夸張的藝術形式表現(xiàn)出自己獨特的地方。
能夠使用紙漿和氣球制作立體的面具。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
1、通過多媒體播放課件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出每個人的不同之處。
2、再引導幼兒觀察身邊的同伴有哪些地方長得不一樣?
二、產(chǎn)生制作興趣:
1、欣賞教師制作的半成品面具。這像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觀察教師為面具添畫夸張的五官和有趣的表情。
3、你想擁有這樣一個屬于自己的面具嗎?
三、學習制作方法:
1、給氣球打氣,學習合作互助完成打氣任務。了解氣球大小和臉型大小的關系。
2、進一步粉碎紙漿,加入清水和少量膠水,均勻地攪拌。
3、將紙漿一層層地糊到氣球上,均勻地增加厚度。
4、在鼻子的位置上反復堆積粘貼,增加高度。
將制作好的'半成品面具放在合適的地方曬干。
四、設計臉譜和表情:
1、請你為自己設計一個最特別的表情,要盡量與眾不同,可以適當夸張。
2、在白紙上線畫出設計稿,注意突出自己最明顯的特征。
3、將設計好的臉譜仔細地刻畫到半成品面具上。
4、待面具完全干透,圖上合適的水分顏料。待顏料干燥后將氣球放氣或戳破,去下面具。
五、作品展示:
在展示區(qū)或墻上展示自己的面具,欣賞同伴的作品,說說哪些面具很有趣、很獨特,最能讓人看出是誰的。
【教學反思】
這堂課我覺得幼兒做得很不錯,關鍵成功的地方在于兩點:
開始部分以小朋友們自己將接觸的事物引入,幼兒對此興趣很高;對于細節(jié)處我作了很好的準備:首先是孩子活動的組織,要點和關鍵的地方我作了強調(diào):比如粉碎紙漿的要求,合作的要求等等,我考慮到孩子可能會搶,對此也作了說明強調(diào),同時準備工作也比較充分,另外還有紙團,但是發(fā)現(xiàn)紙團容易爛掉,不太適合,我就去掉了紙團。
由于材料的提供也比較有目的性,因此幼兒的活動非常順利,雖然是第一次跟氣球面具打交道,但是每組上都干干凈凈的,孩子的衣物等等也保持得較干凈,作品也完成得不錯,看來同樣是設計"獨特的面具"有的小細節(jié)不注意可能也會帶來大問題,有句話說"勿因惡小而為之,勿因善小而不為",看來做人是如此。
上課也是如此,記得曾在教研活動中將好課比作珍珠,我想假如珍珠當中鑲了一到兩粒劣珠,胡亂穿起,那這串項鏈的質(zhì)地絕對是大打了折,我們幼兒園老師上課要對每粒珍珠基本都要有個數(shù),要有自己的眼光和思考,將一節(jié)活動用自己的方法呈現(xiàn)出來,要讓幼兒學到該學的知識。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美術教案09-02
美術教案(精選)08-02
美術教案(精選)08-08
[精選]美術教案08-16
【精選】美術教案08-26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9-10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8-24
(精選)美術教案09-29
(精選)美術教案08-27
(經(jīng)典)美術教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