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7篇【優(yōu)選】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瀑布》是一首活潑生動、文情兼美的自由體寫景詩。這首詩分三小節(jié)。第一小節(jié)寫瀑布的聲音,后兩節(jié)寫瀑布的形態(tài)。作者用一連串的比喻贊嘆瀑布聲勢的浩大,形象的雄偉,色澤的和諧,深情地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無比熱愛之情。小詩雖短,卻感情激越,適合朗讀教學。
教材安排了認字10個:瀑、疊、灘、般、喻、丈、襯、仰、偉、屏。寫字7個:陣、松、般、丈、襯、仰、偉。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認識10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體會瀑布的雄偉、壯觀。
教學建議: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朗讀、背誦時體會詩的意境。如果只在朗讀技巧上費功夫,讓學生模仿,則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還可以再擴展幾句,比如:“一道白銀”說的是!叭鐭,如霧,如塵”形容。
只把喻體和本體指出來也還不夠,還要啟發(fā)學生通過聯(lián)想體會這些比喻句描寫的景象,比如聽一聽浪涌岸灘的聲音。松濤聲,聯(lián)想水聲?梢栽O(shè)置情境用“好像”“如”造句,但不要講關(guān)于比喻句的概念,如明喻、暗喻、借喻、本體、喻體。生字“丈”的第三筆是彎捺,應(yīng)該先練練這個筆畫再寫字。
在朗讀的基礎(chǔ)上背誦全文。
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拓展習題:
一、你能照樣子寫出詞語來嗎?
疊疊陣陣
二、課文會背嗎?試著填一填。
瀑布腳下仰望,,一座珍珠的屏!,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相關(guān)資料:
中國第一大瀑布:黃果樹瀑布
景區(qū)位于貴州安順市西南面,由姿態(tài)各異的十幾個地面瀑布、地下瀑布和風光綺麗的橋水上石林、天星洞等組合而成,是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區(qū)名勝區(qū)之一。黃果樹大瀑布位于景區(qū)的中心,每當河水上漲時,如銀河倒傾,橋身震顫,雨霧升騰,艷陽之下道道彩虹從潭中飛出,尤為壯觀,而在河水小時,瀑布分三五條從懸崖墜落,如仙女秀發(fā)披肩,不乏嫵媚娟秀。黃果樹瀑布落差74米,寬81米,河水從斷崖頂端凌空飛流而下,傾入崖下的犀牛潭中,翻江倒海。水石相激,發(fā)出震天巨響,騰起一片煙霧,迷蒙細霧在陽光照射下,又化作一道道虹,幻景綽綽,奇妙無窮。瀑布對岸高崖上的觀瀑亭上有對聯(lián)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碎,虹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此乃是黃果樹瀑布的生動寫照。但水量大增,那撼天動地的磅礴氣勢令人驚心動魄。有時瀑布激起的雪沬煙霧,高達數(shù)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圍經(jīng)常處于蒙蒙細雨之中。
瀑布后的水簾洞相當絕妙,134米長的洞內(nèi)有6個洞窗,5個洞廳,3個洞泉和1個洞內(nèi)瀑布,人穿行于洞中,可在洞窗內(nèi)觀看洞外飛流直下的瀑布;每當日薄西山,憑窗眺望,犀牛潭云霧繚繞,云蒸霞蔚,蒼山頂上緋紅一片,迷離變幻,這便是著名的“水簾洞內(nèi)觀日落”。
黃果樹大瀑布是中國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闊大壯觀的瀑布之一。河水從70多米高的絕壁上直瀉犀牛潭中,響聲震天,十里之外,即聞其聲。
精品教案:
(一)教學準備:
課件、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播放音樂)請同學們邊聽音樂邊猜想,這是什么發(fā)出的聲音?
學生聽完音樂,說說自己聽出的是什么音樂。
2、課件出示瀑布:對呀,同學們剛才聽到的正是瀑布的聲音。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跟隨葉圣陶爺爺?shù)綇]山瀑布腳下看看瀑布的美麗,感受瀑布的魅力。
3、板書課題:瀑布。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生字。
2、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3、教師檢查生、字詞。
三、細讀感悟。
1、讀完詩歌,它留給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能說說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嗎?
2、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老師隨機點撥。
如,學生說喜歡第一小節(jié):
(1)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
(2)談喜歡的原因:瀑布的聲音一會像大浪沖上岸,一會像,風吹松樹的聲音,美極了。
(3)同學們說的真好,老師忍不住想再聽聽這壯美的聲音,你們能再讀
讀嗎?讓我欣賞一下這種大浪涌上岸灘,風吹松林的氣勢?配樂朗讀。
你還覺得哪兒美呢?
第二小節(jié):
(1)你愿意把這一小節(jié)讀出來嗎?
(2)這一小節(jié)你覺得哪兒美呢?
生:這一小節(jié)在寫瀑布的樣子,有青山有白銀,有綠色有白色的,很美。
整座種滿綠樹的山就像一塊綠色的畫布,如果整片都是綠色的'就太單調(diào)了,瀑布就像一道白銀點綴在上面,這樣色彩就多了,畫面就更美了!
“這般比喻沒法比喻!”沒法比喻!說明太美了,美到簡直沒辦法講出來!
(3)同學們說得真好,你能帶著自己的感受把它讀出來嗎?
(4)看到這么美的景色,你們覺得瀑布的全身還像什么?學生談自己的想象。
(5)小組內(nèi)美讀。
(6)全班讀。
學習第三小節(jié):
(播放課件)
(1)瀑布腳下可真美呀,請同學們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怎樣讀才能表現(xiàn)出瀑布這美妙的景象,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一小節(jié)中寫了瀑布的哪些美景。如有不懂的地方要提出來和小組同學商量。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
四、指導背誦。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瀑布如此雄偉美麗,你們學了這篇課文想說些什么呢?
(學生暢所欲言。)
瀑布(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交流搜集的瀑布的資料。
師:今天老師要帶大家一起跟隨葉圣陶爺爺去參觀瀑布。
板書課題:瀑布學生讀題。
二、初讀詩歌,合作識字。
1、自由讀詩歌,劃出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
2、指名讀詩歌,其他同學聽字音是不是讀正確?
3、、借助課后生字條,小組合作識字。
4、全班交流:你認識了哪些字?是怎么認識的?
5、檢查識字情況。
(1)讀詞語。(2)讀生字。
師:我們和生字娃娃一起回到課文中去,再來讀課文,看看你能讀懂什么。
三、品讀詩歌,領(lǐng)悟意蘊。
1、自由讀詩歌,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學生匯報讀書的收獲。
3、播放瀑布的聲音:你們覺得這聲音像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葉圣陶爺爺是怎么說的?(出示第一小節(jié))
指導朗讀。
4、師:剛才我們聽到了瀑布的聲音,想不想快點看到瀑布的樣子?
播放課件或錄象。
師:你剛才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樣的?(學生匯報)
詩歌里是怎么說的?指名讀。
大家現(xiàn)在的心情怎樣?指導朗讀。
四、美讀全文,指導背誦。
1、全班配樂朗讀。
2、師:這么美的詩歌誰能把它背下來?
五、復習字詞,指導書寫。
1、指名認讀要求寫的字。
2、小組內(nèi)交流:哪些字比較難記?你是怎么記住的?
3、教師指導學生書寫。
1、投影展示學生作業(yè),互相評議。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搜集資料,了解竺可楨的生平及清明節(jié)和氣象方面的有關(guān)知識。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設(shè)計意圖
第一課時
。ㄒ唬┘ぐl(fā)興趣 導入新課
1.揭課導入:(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可讓孩子帶著問題走進課文。
2.問: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麗的杏花是什么時候開的嗎? (通過學生的預(yù)習回答)
3.師: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看竺可楨爺爺是用什么辦法得知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的!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等。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明讀,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如:“綻開、“吹皺”教師可以問:“什么東西可以綻開呀?”
“吹皺”找出文中的句子來理解,想象這美麗的景色。
如:“習慣”、“頃刻間”、“需要”、“搞研究”通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
如:“估計”、“推斷”、“規(guī)律”可以結(jié)合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理解。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只有讀正確、讀通順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ㄈ⿴熒鷮υ挕⑵肺蛟娗。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從哪看出來的?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看法。
3.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行交流,即文中語言文字的品位與理解。(引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楨爺爺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請學生讀1——5自然段,并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你能想象出當時的情景嗎?”(前后兩個同學互相讀)
重點指導讀第3自然段,體會這些詞句的作用。(“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傲晳T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yǎng)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請學生讀6——15自然段)
問:“當時他們的心情怎樣?你能讀出來嗎?”(學生自由試讀)
在讀的時候讓學生自由讀,想想每一句是誰說的?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并幫它加個提示語。鼓勵學生根據(jù)對課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爺爺,您又看花來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什么事情啊?“竺爺爺( )。
“竺爺爺,杏花開啦!”( )。
如2: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 )地說:“剛才。”
竺爺爺( )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 )地說:“是!
如3:孩子邊跑邊叫喊,急切的語氣中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興奮:“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問:“什么事情呀?”
孩子( )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 )問:“什么時候?”
孩子( ):“剛才!
竺爺爺( )問:“是第一朵嗎?”
孩子( ):“是!
討論之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所填提示語讀出語氣,指導朗讀。從中學生明白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wù)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師:引導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學生有可能問:“竺爺爺為什么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呀?”(讓學生讀一讀15自然段,讀后說說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爺爺對待科學研究很認真,從來不使用“大概”和“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師:那大家怎樣理解這句話呢?你能用一個成語說說他這個人嗎?(一絲不茍、專心致志……)
師:竺可楨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這樣么得來的。
4.整體回顧全文。
第二課時
。ㄋ模┯洃涀中,指導書寫
1.識字:對于本課出現(xiàn)的生字,要求學生盡量自學,識記。
讀準“撒、鱗、嵌、略”幾字的.讀音。
2.指導書寫時,讓學生注意觀察“搬”“撒”的字形結(jié)構(gòu),注意各部分的書寫比例!搬灐弊钟野脒吺恰吧住,不要寫成 “勾”!把恪卑氚鼑Y(jié)構(gòu),注意里面的寫法。
。ㄎ澹┩卣寡由欤e累實踐
1.說一說從竺可楨爺爺身上,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2.教師還可以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3.鼓勵學生交流有關(guān)竺可楨爺爺?shù)墓适,下?jié)課舉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了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
吸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很快進入文章的學習中。
通過多種形式理解文中的詞語,既形象生動,學生們歡迎;又無形中教給了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正所謂“授之與漁”。
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運用文本提供的素材進行理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表達的欲望,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的好時機。另外,在教師精彩的引導下,鼓勵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這也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最好手段很方法。尤其是教師設(shè)計的加提示語環(huán)節(jié),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還鍛煉了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這也是提高寫作的一個有利時機。
讓學生用一個成語對竺可楨爺爺進行評價,這也是考察學生理解課文的最好形式。
拓展設(shè)計,讓學生走出課本、走出課堂。鼓勵他們隨時隨地有搜集的欲望和習慣,這是學好語文的基礎(chǔ)。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一、導入
同學們,建設(shè)綠色的家園是我們的美好愿望。但是,正如我們所看到的,許多地方都被污染了:高高的煙囪把大量的有毒氣體排放到了天空中;許多工廠把污水直接排放到了河里、海里,污染了我們的水源……可是這些卻絲毫沒有影響到大海深處。正如書上說的: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現(xiàn)在,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何開發(fā)利用海底資源,這一節(jié)課就讓我們深入的學習一下課文,看看大海深處到底是怎樣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
二、讀課文
1、生分讀課文(2生順讀)
2、老師指點、小結(jié)
三、教學第2、3自然段
㈠、齊讀第1段
師:誰能告訴老師,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從課本上找出一句話來)生: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
師:說得對!讓我們先來看一下,課本上是怎樣寫景色奇異的。
、、學習第2、3段
1、生自讀第2段
2、師:這一段有幾句話?(4句)對!一起來看一下。
師:海浪這么大,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波濤澎湃)哪位同學能夠形容一下,怎樣才算波濤澎湃?(可讓學生用手勢表演)
3、師:你看海面上波濤澎湃,海底卻怎樣?(出示投影:海底依然寧靜。)(齊讀,指導語氣,強調(diào)重讀)
師:誰能夠用一個詞來代替“依然”,保持句子意思不變?
師:為什么呢?(出示投影:最大的風浪也只能影響到海面以下幾十米深。)(齊讀,指導語氣,強調(diào)重讀和上一句連起來說一遍。)
4、如果你是潛水員,潛到海底會怎么樣呢?(投影:演示附表)(越往下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了……)
師:在這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點點光亮)板書師:500米以下就全黑了,照理什么光亮也沒有,這里卻有許多光點,哪位同學起來讀一下這個句子,看看哪個字應(yīng)該重讀。(生讀,師指點:這里的“卻”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折。)
師:那點點光亮像什么?(閃爍星星)(投影:點點光亮像閃爍星星)這是一個什么句子?(比喻句)師:哪位同學能仿照上面的句子說一句話?
5、再讀第2段(齊讀)
6、師:海底是寧靜的,但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的.)(投影:海底是寧靜的,但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的。齊讀。)師:“是否”是什么意思?誰能夠用一個詞來代替“是否”,保持句子意思不變?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己朗讀一下課文第3段,回答這個問題。
7、師:咱們再來看一下這個句子。(讀)像這樣的句子,一問一答就叫做設(shè)問句。(再讀。南邊兩排讀問句,北邊兩排讀答句,讀完后換讀)
8、師:也就是說,海底是------有聲音的。(板書)那么,你知道聲音是從哪里來的嗎?(小組討論)
師:海底聲音是從哪里來的?生:海底的動物常常在一起竊竊私語。師:說得對!誰能說一說“竊竊私語”是什么意思?誰能表演一下?
師:那么都有些什么聲音呢?(投影: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生讀)
師:后面一個省略號表示還有。說明海底動物發(fā)出的聲音是多種多樣的。師:那位同學能夠仿照上面的句子說一句話?
㈢小結(jié):
1、請同學們再回頭讀一下2、3自然段,看看主要講了什么?
2、剛才這兩段,合起來講了------景色奇異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基礎(chǔ)知識積累】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致、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
1、從題目中預(yù)知課文內(nèi)容,依據(jù)題目提出問題,帶問題學習課文;在學習過程中,解決預(yù)設(shè)問題的同時,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學習結(jié)束時,要帶著更新的問題走出課堂,進入更加廣闊的課外閱讀;以情感“好心情”為主線,學習作者謀篇布局的表達技巧;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背誦全文。
【情感與思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拓展與延伸】
依照作者的寫作方法,仿寫一篇作文。
【重、難點突破】
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友”字是學習的核心,“訪”字是學習的憑借
第一環(huán)節(jié):課前交流
利用單元“導語”,明確學習重點
同學們,這是我們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語文課。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將和同學們開始一種全新的語文學習方式,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探索并發(fā)現(xiàn)學習語文的秘密,希望同學們能夠在語文學習的實踐中學會學習語文,在語文的學習中取得更大的收獲,把語文學習變成一種享受。
哪位同學能夠給大家介紹介紹,你們以前的語文老師在開始教學新單元課文之前是有什么特別的要求嗎?(學生課上交流)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有三個目的:一是激發(fā)學生的“開端”意識,一切從新開始,好好學習;二是提示大家今后的學習方式可能會和他們以前的學法不同,給他們以心理上的準備;三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語文的第一個“秘密”——借助單元前面的“導語”學習課文,而這一點估計是被很多老師所忽略的。
齊讀“導語”部分,說說你從中明確了本單元學習的哪些要求。
第二環(huán)節(jié):課文導學
一、借助課題,學前尋疑,明確學習內(nèi)容
既然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時,要認真閱讀“單元導語”,明確學習重點。那學習一篇課文呢?哪位同學能夠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說一說,我們在讀第一遍課文之前,應(yīng)該做一些什么準備,才能讓我們的閱讀更加有效呢?
設(shè)計意圖:“學患無疑,疑則進也”。我們學習語文就和狩獵一樣,只有先明確了目標,才能讓我們的工作有收獲。
“帶著問題讀書”的學習方法——這是學習語文的第二個秘密,根據(jù)課文的題目預(yù)測內(nèi)容,并提出問題——可以是自己最感興趣的,也可以是最有價值的(比如關(guān)于課文寫了什么?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是怎樣寫的?),當然最好是最精彩的問題,即提出的問題既是你感興趣的,也是最有價值的。
學生思考后,圍繞“課題”提出自己的問題,相機板書:
誰?
怎樣? 山中訪友
哪些?
二、帶問題閱讀課文,補充題目,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
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非常棒!但是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其實都包含在一個問題之中——
那就是緊緊圍繞著“山中訪友”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展開的。如果同學們能夠把你們的問題的答案補充到“山中訪友”這個課題之中,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不就總結(jié)出來了嗎?帶著這些問題快速自由讀課文,總結(jié)課文主要內(nèi)容,要注意內(nèi)容的完整性。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有兩個意圖:一是讓學生掌握通過抓住課文題目的方法提出問題,引導自己的學習;二是體會通過“補充”題目的方法,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高度概括”與“具體敘述”。前者訓練學生抓住重點、提煉概括的能力;后者可以幫助學生較具體地感知文章內(nèi)容,理清文章脈絡(luò),對全文有一個全局的、較為細致的感知,這更有利于下面教學活動的開展。
課文主要內(nèi)容(具體敘述):一天清晨,作者在含著露水和板子花氣息的微風中,“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獨自探訪山中的“朋友”(——稱贊德高望重的老橋,與呼喚我名字的鳥兒、同我交換眼神的露珠和深情望著我的樹木交流,問候清涼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飛流的瀑布、深深的峽谷、悠悠的白云、淘氣的云雀……,思考落花、落葉、古頭,欣賞山雨)與“朋友”互訴心聲,傍晚,作者告別了山中的“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
課文主要內(nèi)容(概括總結(jié)):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師引導:清晨,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而往;日暮,帶著“滿情的好心情”而歸,只有拜訪好友,才會有好心情,也只有拜訪非常的好友,這好心情才能保持整整一天。這表明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拜訪,也足見好朋友的感情不一般啊!
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學中質(zhì)疑,深化課文學習
通過同學們的回答,我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很深刻而全面的了解,但我心中同時也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不知道哪位同學能夠猜出來,又是哪位同學能夠幫助老師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猜測并解答老師的問題,老師則不急于表態(tài)。
亮出問題:“作者為什么把山中的'一切當作朋友”?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看看哪位同學能夠解開老師心中的謎團。
設(shè)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目的一是在培養(yǎng)學生“學中質(zhì)疑”的能力,過程重要于結(jié)果,要的就是學生“質(zhì)疑”的這個過程;二是通過追問、質(zhì)疑的方式引導學生的學習,讓學生懂得“學貴有疑,疑則進也”的道理,明白只有善于追問與質(zhì)疑,才能夠把文章學深、學透。老師的問題是“作者為什么把山中的一切當然朋友”?這是文章的主題所在——熱愛,觀察與表達方法也蘊含其中,如果能夠“利用”得好的話,可以真情到“一石三鳥”的效果。而要解答這個問題,就要抓住一個“友”字,從哪里表現(xiàn)這種友情入手學習。
四、追問助學,升華學習
如果學生能夠回答出“這是因為作者和山中的一切有著深厚的感情”的時候,則可以追問助學: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深厚感情?作者又是怎樣向朋友表達這樣的感情的?我怎么沒有發(fā)現(xiàn)!
設(shè)計意圖:通過追問助學,令學生的學習得到升華:不僅體會到作者那種強烈的熱愛之情,還要通過對具體內(nèi)容的學習與朗讀,體會作者觀察、表達上的妙處所在。
、僮叱鲩T,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撞了個滿懷”,形象地寫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曠神怡的和風中的那種感覺。因為風中含著“露水”,所以特別滋潤心脾;也因為風中含著梔子花的氣息,所以在滋潤中還帶著一絲甜蜜。這“走出門”后給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尋常,說明了“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同時,也間接地點明山中訪友是在初夏的一個早晨。
追問助學:這句話中的哪個字用得最好?說說人的理解。
“撞”字既寫出了和煦的山風迎面撲來的情形,又體現(xiàn)了此時作者的好心情。原來,心情也是可以通過動作來描寫的呀!
追問助學:課文的哪里還體現(xiàn)了這種“好心情”呢?這么寫有什么好處。
結(jié)尾提到,這樣首尾呼應(yīng),突出了作者快樂的心情,從側(cè)面襯托了作者與山中一切的美好感情。
、诎,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wù)的品質(zhì),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
追問助學:為什么作者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而不是“小橋”,或者“破橋”呢?提出這樣的追問助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課文,更是在引導學生要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這樣才能夠把課文學得深而透,才能夠真正地脫離教師這根拐杖真正地進行自主性學習。作者之所以這樣比喻,一是抓住了老橋的外貌、時間和功能,一是通過了豐富的想象。
③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追問助學:鳥兒本不會呼喚我的,露珠也并沒有與我交換眼神,作者為什么這樣寫呢?
鳥兒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喚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閃亮,而是在“與我交換眼神”。一聲“呼喚”,一個“眼神”,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在理解這句話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題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就要抓住重點的段落進行理解,而理解一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就需要抓住關(guān)鍵的句子進行理解,如果要理解一句話的內(nèi)容,則需要抓住這個句子當中的關(guān)鍵詞語進行理解。在理解這個句子的時候,我們只需要抓住“呼喚”與“眼神”兩個詞,體會這種擬人化的交流,就自然體會到他們之間的那種深厚的情誼了。
、芪夷_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zhuǎn)、流淌。
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么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lián)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追問助學:這是作者獨特的感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作者身處樹林之中,眼中看到的是樹,身體倚靠的是樹,手掌撫摸的還是樹,與樹是知己,與自己的“知己”融為了一體。這便是深厚情誼的體現(xiàn)。
、菽愫,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
這一組句子是寫“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內(nèi)容一致,結(jié)構(gòu)相似,是一組排比句,同時運用擬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間的那種深厚情誼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采用第二人稱,讀來倍感親切、熱情。
作者抓住了每一位朋友的特點—— ,調(diào)動了多種感覺器官進行觀察,然后通過豐富的想象,那深深的熱愛之情化作一聲聲真誠的問候脫口而出。
、拊谒鼈冏呦蚰嗤恋耐局校壹尤肓诉@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這句中,“它們”指的是落花和落葉,“儀式”指的是落花、落葉從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過程。時間雖然短暫,卻有深意。因為“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大自然就這樣在循環(huán)中生生不息,于是便引出了“捧起一塊石頭……”這一層,因為石頭就是由火山爆發(fā)的巖漿凝結(jié)而成,在普通的石頭身上也有著大自然輪回變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從石頭的輕輕敲擊中可以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追問助學:作者為什么能夠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作者感受到了時間的變遷,生命的輪回?
可見,作者是用心在感受,同時也是在用心思索。
其實,文章的開頭與結(jié)尾中“滿懷的好心情”本身就是一種熱愛的流露,因為作者喜歡,熱愛山中的一切,所以才從始至終都是“滿懷好心情”的。
教學提示:在整體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進行感受,還要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加深這種情感的體驗,并把這種情感體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第三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
五、對照目標,查遺補漏,提升學習
對照單元“導語”中的學習要求,檢查自己學習是否有遺漏,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如果你覺得什么地方值得學習,或者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也可以提出來大家交流。
問題預(yù)設(shè):
1、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
教學提示: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這個問題入手。
老橋——“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樹——“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山泉——“要我重新梳妝”;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懸崖——“挺拔的身軀”,“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白云——“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云雀——談“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成了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訪友”。
2、在課文的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作者對山雨描寫進行了比較細致地描寫,那山雨是作者的要拜訪的朋友嗎?說說你的見解?
3、寫作方法分析
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一讀題目,觸發(fā)思緒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訪一位老朋友了。但讀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時,讀者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懸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入到畫面中,進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于是倍感親切。作者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還恰當?shù)刈儞Q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
文章的開頭與結(jié)尾,通過寫自己的“滿懷好心情”就已經(jīng)把這種情況流露出來了,并且首尾的呼應(yīng)還突出了這種感情。文章開頭直接以“走出門”訪友開始,在高興的同時還流露出幾分急切;結(jié)尾最后一句,不僅寫出了訪友的快樂,還流露出了留戀的情感,言盡而意無窮,令人回味!
本文想象豐富、新奇,有浪漫色彩。如,“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zhuǎn)、流淌!弊髡甙炎约合胂鬄橐豢脴,使樹與“我”融為一體。又如,“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毕胂笾,懸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見,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同時,作者還采用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以情感去比喻、擬人、排比,把修辭手法同所描寫事物的特點、所抒發(fā)的情感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使文筆生動活潑,而且,也很好地表達了對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讀著這篇散文,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強烈地感受到那種詩一樣的韻律和情懷,你會時時為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動,時時為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想想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美好境界。
在觀察上,作者按照“拜訪”的順序,注意抓住事物的特點,并是帶著感情進行觀察的。觀察事物的外形、聲音、色彩等等,并加入了作者的想象與聯(lián)想。
第四環(huán)節(jié):讀文體妙,享受語文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美好意境與作家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教學提示:先讓同學們自由讀,然后再分別采用個別讀,分組讀與全班讀的形式進行誦讀。最關(guān)鍵是要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讀出感情?梢赃呑x邊評(以學生為主,進行自我評價與互評,教師評價為為輔助與補充),邊評邊范讀(以學生范讀為主,教師范讀為輔),爭取使每一次朗讀都要比上一次有進步。
第五環(huán)節(jié):留一個問題給自己,讓我們的語文學習韻味無窮
任何時候都不要說:“我已經(jīng)把這篇課文學習好了,沒有問題了。我們之所以感覺學習好了,是因為我們的知識、我們的閱歷、我們的水平都是有一定限制的,而當我們在其中的任何一個方面得到提高后,我們再來學習這篇課文,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依然有新的收獲,這就是古人常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所以,每篇課文,我們都要爭取找一個問題給自己慢慢思考。
這篇課文,與我們以前學的寫景課文有什么不同的?
第六環(huán)節(jié):拓展與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依照文章的寫法寫一篇《 訪友》。
3、讀幾篇描寫景物的文章(比如所學課本中的文章),體會它們的妙處。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的內(nèi)容,對“地心引力”這一現(xiàn)象有大致的了解。從而對身邊的一些科學現(xiàn)象探求的欲望更強。
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想玩扔紙飛機嗎?你們在玩飛機的時候,最希望的是什么?
好,下邊我找兩名同學,你們倆比一比,大家看他們誰的飛機飛得最高最遠?
!同學們看見了嗎?不管他們的飛機飛得多高,多遠,最后它們總是會掉下來落在地上,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你們讀懂今天的課文,就知道了。板書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愛玩飛機,因而以此為切入點,讓生活走進語文學習,激發(fā)她們的求知欲。]
2、閱讀、識字、感悟。
。1)自由讀課文,提出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課文中劃出生字和自然段。
[明確讀的要求,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同桌或小組自學生字。
。3)檢查自學效果。
指名讀生字組詞,讀詞語。
(4)說說這篇課文有多少個自然段?
(5)你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段?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感知與認識。
2、能較熟練地掌握本單元的生字詞等。
3、能較好地復習或背誦所要求掌握的篇目。
4、通過一定的習題練習,讓學生鞏固本單元所要求掌握的一些基礎(chǔ)知識。
第一二課時教學
教學過程:
一、感知課文內(nèi)容
1、《給予是快樂的》
①你是怎樣理解“他們?nèi)齻人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边@一句話的?
②加深感知“車停后,小男孩......”這一節(jié)。
2、《黃鶴樓送別》
、僮x課文有感情地讀描寫詩句意思的語句。
、谀苁毂痴n文中的.兩首詩。
、鄯e累本課的對早春描寫的詞語。
3、《鄭成功》
、倌艽笾轮v一下這個故事。
、谧寣W生準確地復述課文描寫收復的一小節(jié)。
、壅f一說鄭成功是一位怎樣的人。
二、感知破折號的用法。
1、說說有哪些用法。
2、讓學生列舉一些例子。
三、積累春聯(lián)
1、每人都要積累3-4幅,并且同桌互相交流。
2、注意對好上下聯(lián),以及字的正確書寫。
四、默寫詞語
1、默寫部分:
慷慨激昂載歌載舞街頭巷尾綿延
繁花似錦煙霧迷蒙融洽慰勞暫時
炫耀櫥窗給予禮物轎車
2、根據(jù)學生默寫的情況進行指導。
五、習題鞏固
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①《鄭成功》這一篇歷史故事,講述了的史實,歌頌了。
、谀贻p的詩人李白在(時間)(地點)為大詩人(誰)餞行。
2、寫出一幅反映欣欣向榮的春聯(lián):
3、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ǎ保┱J讀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ǎ玻┱_、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在朗讀中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集體的力量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談感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讓學生認識到團結(jié)的力量大。
重難點、關(guān)鍵
。ǎ保┱J識12個生字,書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遇事發(fā)揮集體力量。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讀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導入:
一、激趣導入: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讀文識字,分組學習。
。ǎ保┎捎米约合矚g的方式讀文讀準字音。
。ǎ玻┙M內(nèi)交流識字情況。
(3)把文中難度的句子多讀一讀。
。、開火車讀生字,要求學生讀準字音
。、出示詞語,學生開火車認讀
麻雀、唧唧喳喳、俯沖、叫喚、驚慌失措、
草垛、石頭縫、暈頭轉(zhuǎn)向、查一查
。础⒊鍪編值木渥訙y讀
。、指名朗讀課文,學生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解決。
6、齊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出示要寫的8個生字,學生讀準字音。
。、給這些生字組詞。
。、學生記字。
。、教師重點指導一下字的書寫。
。、教師范寫,學生書寫。
6、評價書寫
四、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薄⑸謴土
。、學習新課
。保、學生自由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
。玻W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ǎ保┲该首x第一自然段,出示詞語。“蹦蹦跳跳、嘰嘰喳喳”學生練習說類似詞語。
。ǎ玻R讀第一自然段,練習用“一邊……一邊”說話
3、學習課文“雀鷹在天上打旋……齊下手跟它干”這部分。
。ǎ保┳杂衫首x這一部分,雀鷹打旋的`時候看到了什么?
。ǎ玻┤跟椏吹接謭A又壯的麻雀它想干什么?
(3)麻雀看到雀鷹它們是怎么說的?
(4)齊讀這一部分。
4、學習“可是等到雀鷹真的飛來了……各顧各”。這一部分
。ǎ保┛磮D圖上畫的什么?
。ǎ玻┳杂勺x
。ǎ常┲笇Ю首x
。ǎ矗┰炀洹坝械摹械摹械摹械摹闭f話
。ǎ担├首x這一部分
。怠W習“剛才雀鷹往下飛時……查查少誰”這一部分。
。ǎ保┞槿笍拈_始的其下屬到后來的驚慌失措,亂了陣腳,而它們敵人雀鷹又是怎樣表現(xiàn)的呢?朗讀這部分。
。ǎ玻┊斎跟椏吹铰槿競償[開架勢的時候,它是怎樣表現(xiàn)的呢?它心里想些什么呢?
。ǎ常┊斔吹铰槿负衾惨幌律⒘嘶,它心里有會想些什么?
。ǎ矗┳罱K的結(jié)果怎樣呢?
。ǎ担┲笇Ю首x
(6)齊讀這一部分。
三、總結(jié)全文
。、齊讀全文。
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試著給大家說一說。
3、你想對這群麻雀說些什么呢?它們要吸取這樣的教訓呢?請你告訴它們。
四、作業(yè)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優(yōu)秀教案02-27
小學語文教案(精選)07-31
[經(jīng)典]小學語文教案08-13
小學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13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08-24
(精選)小學語文教案08-10
小學語文《牧童》教案08-10
小學語文教案(精選)08-07
(經(jīng)典)小學語文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