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3-11-11 09:13:0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范例(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范例(7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壓力的存在及其神奇的力量。

        2、學會按圖示有步驟地進行實驗活動。

        【活動準備】

        保鮮袋,吸管,橡皮筋,書。

        【操作要點】

        1、將吸管伸入保鮮袋中,用橡皮筋扎緊袋口(成人協(xié)助)。

        2、通過吸管往袋中吹氣,觀察袋子膨脹的現(xiàn)象。

        3、將放氣后的.袋子平放在桌面上,上面壓置較厚的書籍,朝吸管里吹氣,觀察書慢慢被氣袋頂起的現(xiàn)象。

        【指導建議】

        1、幼兒肺活量小,應提供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小號保鮮袋。

        2、袋子與吸管(軟質的)的銜接處要封好,避免漏氣。

        3、提供多本書籍,幼兒可自選所頂書籍的數(shù)量。

        4、可引導幼兒合作玩頂書、頂積木、頂箱子等游戲。

      中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當孩子們在陽光下吹出一串串五彩的泡泡時,開心的歡呼聲讓我又回到了童年,于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吹泡泡》,通過ppt課件幼兒更生動形象地觀察吹泡泡,借助動感的畫面讓幼兒心情地想象、理解兒歌內容,在表達想象的過程中,達到交流創(chuàng)編、豐富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來源:兒童資訊站

        活動目標:

        1、通過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愉快地感知、理解兒歌的有趣內容,并能初步跟念詩歌。

        2、能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動腦筋,學習仿編兒歌,初步感知事物間的對應關系。

        3、重點感知字詞:吹泡泡;泡泡,雞蛋,蘋果,星星,雨點。感受語言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與兒歌對應的圖片一套,母雞和雞蛋,蘋果與果樹,天空和星星,烏云和雨點。

        2、小蝌蚪、花朵、白云、樹葉等圖片。

        3、字卡,吹泡泡,泡泡,雞蛋,蘋果,星星,雨點。

        活動過程:

        1、以“吹泡泡”引入課題。

        1)師(神秘口吻)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粯雍苡腥さ臇|西,你們來猜猜看,是什么呢?幼兒猜不出來時,老師出示吹泡泡的用具,引出泡泡液。

        2)老師第一次吹,提問,你們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鼓勵幼兒用各種詞語來描述看到的泡泡)

        3)老師第二次吹,提問,我們的泡泡還有顏色呢?請小朋友看都有什么顏色?(幼兒邊觀察邊回答)

        4)老師第三次吹,提問,小朋友去追泡泡,看能不能用手捉住它?你們捉住了嗎?泡泡哪里去了?

        老師總結:剛才我們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回答后老師總結: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個大泡泡,吹出一個小泡泡。老師邊說邊表演。

        泡泡的顏色是怎樣的?(紅的,白的,紫的)那我用一個優(yōu)美的詞語來形容它,五顏六色真漂亮。泡泡飛呀飛,呀,飛到手心上,就怎樣了(不見了)老師總結,泡泡,泡泡飛呀飛,飛到手心上,咦,泡泡不見了。

        2、出示圖片,學習兒歌。

        1)看課件,老師朗讀兒歌(邊做動作邊說兒歌)兒童(/)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準備

        24---26片荷葉、32個害蟲袋子、2面旗子、2個大網、2根平衡木、障礙物若干、青蛙手牌16個。

        活動目標

        培養(yǎng)幼兒合作、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樂于幫助他人的情感。

        引導幼兒學習雙腳立定跳和縱跳觸物,發(fā)展跳躍的能力及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

        通過游戲,讓幼兒知道青蛙吃蚊子、蒼蠅、蝗蟲、青蟲等害蟲,培養(yǎng)幼兒保護小動物的意識及情感。

        活動過程

        一、列隊練習

        請幼兒開火車去大森游玩。

        二、韻律操:《快樂小青蛙》

        1、教師戴上青蛙吊牌變身成青蛙老師和孩子們打招呼。

        2、請幼兒說說為什么喜歡青蛙。它是怎樣跳的.?小青蛙在小河里會在怎么樣?

        3、請幼兒自由選小青蛙吊牌并每人一片荷葉,變身青蛙和老師一起做韻律操。

        三、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并練習青蛙跳(雙腳立定跳)

        1、請幼兒自主探索在荷葉上青蛙的各種跳法,并請幼兒示范。

        2、教師交待規(guī)則,引導幼兒自主擺放荷葉探索新的跳法,并請幼兒說一說。

        3、教師小結青蛙跳的各種法式方法。

        四、游戲:《小青蛙運輸隊》

        1、教師請小青蛙們幫助青蛙阿姨、青蛙叔叔爺爺奶奶們運輸裝有害蟲的袋子。

        2、教師交待游戲規(guī)則,說明地情。運完害蟲后的小青蛙們可獲得一只害蟲的獎勵并回到自己的荷葉上練習捉害蟲。(練習縱跳觸物)

        3、教師示范后,開始游戲。

        4、請幼兒說說青蛙會捉哪些害蟲。

        5、教師小結青蛙會捉哪些害蟲,培養(yǎng)幼兒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五、放松活動(放輕音樂)

        六、開火車回教室

      中班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我班的植物角有一只小烏龜,孩子們非常喜歡它,有時間就跑向植物角去觀看小烏龜。結合動物花花衣的主題,開展一節(jié)畫小烏龜?shù)乃囆g活動一定會符合孩子們的興趣。其中,活動前可豐富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多觀察小烏龜?shù)捏w形特征,如有半圓形的龜殼等;顒又幸龑в變簢L試用橫線與弧線組合表現(xiàn)不同方向,鍛煉畫半圓的能力,并體驗小烏龜?shù)谋绢I。

        活動的重點在于表現(xiàn)半圓形,從之前幼兒的作品效果來看幼兒能用弧線表現(xiàn),但是可能會有弧線畫得比較尖,類似橢圓形的形狀而。因此在活動中將用形象的語言引導“小烏龜?shù)臍ぞ拖褚粋彎彎的月亮”等來解決這一現(xiàn)狀。而活動的難點則在于表現(xiàn)不同的方位,每次畫之前都會讓幼兒把自己當作小烏龜想一想,你是如何翻跟斗的?頭在哪?腳在哪?以確定方位。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橫線與弧線組合表現(xiàn)不同方向半圓形。

        2、體會小烏龜?shù)奶厥獗绢I。

        【活動準備】實物(小烏龜)、范例、作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觀察與討論——了解小烏龜?shù)纳眢w特征

        出示小烏龜:看看我是誰?我的背上有什么?(半圓形的烏龜殼)

        身體的前面、后面、下面各有什么?(有頭、有四條腿、有小尾巴)

        二、示范講解——學翻跟斗,觀察變換方向

        1、小烏龜慢慢爬的'時候是怎么樣的?

       。^在前面,肚子是平平的,重重的殼像彩虹橋一樣鼓起來,

        腿在旁邊,不要忘了還有小尾巴。)

        2、小烏龜翻了一個大跟斗時是怎么樣的?

       。^和小尾巴各在兩側,肚子平平的,肚皮朝上,背在下,四條腿在肚子上面)

        三、幼兒作畫——畫出小烏龜翻跟斗的各種姿態(tài)

        1、小烏龜翻跟斗,不怕摔跤不怕疼,我們來幫助小烏龜翻跟斗。

        2、指導幼兒畫小烏龜翻跟斗時半圓形身體的變化,要有各種姿態(tài)。

        3、引導幼兒為小烏龜添畫花紋,穿上新衣服。

        4、老師及時地把幼兒畫好的作品展示給幼兒看。

        四、分享交流——說說你幫幾只小烏龜翻跟斗

        我們一起來看看哪個小朋友畫的小烏龜翻跟斗的動作最好看。

      中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了解乒乓球的特性。

        2、能力目標: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對畫面的理解,并正確講述對乒乓球特性的認識。

        3、情感、態(tài)度目標: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觀察和思考的習慣,產生打乒乓球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對畫面的理解;進一步了解乒乓球的特性。

        [教學難點]

        能正確講述對乒乓球特性的認識。

        [教學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在乒乓游戲中已經接觸過乒乓球,并初步了解乒乓球能滾、跳的特性。

        2、材料準備:乒乓球和乒乓板;自制故事《乒乓兄弟歷險記》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興趣

        師(出示乒乓球和乒乓板):你們看,這是誰來啦?可是,今天乒乓球和乒乓板兩兄弟遇到麻煩了。這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二、看圖講述,逐段理解

        1、師(出示視頻1):畫面上乒乓板和乒乓球兩兄弟遇到了誰?老鼠們在干什么?

        2、師(出示視頻2):接著,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3、師(出示視頻3—6):乒乓球和灰皮鼠在干什么?誰獲得了勝利呢?

        4、師(出示視頻7—8):他們又在干什么呢?這次又是誰獲得了勝利?

        5、師(出示視頻9—11):老鼠們?yōu)槭裁凑埰古仪蚱古野辶粝聛恚?/p>

        三、完整聽講,懂得乒乓球的特性

        1、師(完整講述故事后):為什么乒乓球小弟跑過了灰皮鼠?(幼兒討論,自由發(fā)言)

        2、師(小結):因為乒乓球是個球體,所以能在地上滾動。

        3、師:為什么橫桿一次次升高乒乓球小弟都能跳過去?

        4、師(小結):因為乒乓球有彈性,只要在地上一擲就會反彈起來。

        5、師:誰來說說,從這個故事里你知道了乒乓球有什么本領?(幼兒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

        6、師:我們可以在乒乓區(qū)域、乒乓桌上玩時繼續(xù)體會乒乓球的'特性。

        附: 《乒乓兄弟歷險記》

        一天,乒乓板和乒乓球兩兄弟正在草地上玩。他倆玩得正高興時,從草地里突然鉆出三只大老鼠來。藍皮鼠對黑皮鼠、灰皮鼠說:“他倆敢來我們的地盤打擾我們的運動會?欤阉麄冏テ饋。”(視頻1)

        乒乓板和乒乓球被帶到了老鼠洞里,關進了一間小屋里。黑皮鼠惡狠狠地對他倆說:“嘿嘿,現(xiàn)在該讓你倆吃吃苦頭了!保ㄒ曨l2)

        老鼠三兄弟來到運動場上,又比賽跑又比跳高。可過了一會兒,他們覺得就他們三個比賽好沒勁,便想到了關在小屋里的乒乓球和乒乓板。(視頻3)黑皮鼠就跑過來把乒乓板和乒乓球領了出來,并叫他倆也去參加比賽。乒乓板一聽,很驕傲地說:“你們要比賽跑和比跳高,只要讓我小弟乒乓球和你們比就行了!保ㄒ曨l4)

        老鼠們可看不起這不起眼的乒乓球,便得意洋洋地派出灰皮鼠和乒乓球比賽跑。隨著哨聲一響,灰皮鼠拼命地向前沖去。(視頻5)只見乒乓球小弟使勁向前一滾,輕而易舉地就超過了他,獲得了勝利。(視頻6)

        接下來是比跳高,老鼠們又得意了起來!斑@回我們贏定了。你沒手沒腳,怎么跳得過去?”(視頻7)誰知乒乓球小弟只輕輕一彈就跳過了橫桿,老鼠們又一次驚呆了。(視頻8)橫桿越升越高,乒乓球每次都跳了過去,老鼠們卻一個個敗下陣來,他們只能認輸了。(視頻9)

        老鼠們不得不佩服乒乓球小弟的本領高強。這時,乒乓板大哥自豪地說:“怎么樣,我的小弟都超過了你們!如果我們兩人合力,你們更不是對手,F(xiàn)在該放我們走了吧!”(視頻10)誰知老鼠們堅決不同意。原來,他們想請乒乓板和乒乓球留下來,教他們玩打乒乓呢!

        從此,乒乓板乒乓球和老鼠三兄弟成了好朋友。(視頻11)

      中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知道秋天有許多樹葉會飄落。

        2.會朗誦兒歌,能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秋天落葉飄落的自然美。

        教學準備:

        1.配套磁帶。

        2.已帶領幼兒去戶外觀察秋天落葉的情境。

        教學重點與難點:會朗誦兒歌,能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秋天落葉飄落的自然美。

        教學方法與手段:經驗遷移法、談話法、提問法。

        教學過程:

        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活動。

        提問:小朋友們,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秋天來到了,你看到了些什么?

        基本部分

        1.回憶已有經驗,說說看落葉、撿落葉的情境。

       。1)提問:秋天,你見過哪些顏色的樹葉?這些樹葉都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你知道這些都是什么樹的樹葉嗎?

        (2)師:這些樹葉都是怎么從樹上落下來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2.欣賞兒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師:秋天的落葉可真美,老師這里也有一首好聽的兒歌寫的就是秋天的落葉,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聽兒歌錄音,再次欣賞兒歌。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聽了這首兒歌你有什么感覺?

        3.練習朗誦兒歌。

        (1)教師念一句,幼兒跟著念一句。

       。2)幼兒跟隨教師有感情的念兒歌。

        結束部分

        表演兒歌。

        鼓勵幼兒大膽為兒歌內容配動作,練習邊念兒歌邊創(chuàng)編動作。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短小精悍的兒歌,它生動的描繪了秋天樹葉掉落的情景,但它過于抽象,對于幼兒來說不易理解。因此根據(jù)語言綱要和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制作了課件,通過課件與錄音兒歌巧妙的.結合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兒歌。在最后我請幼兒模仿落葉們的肢體形態(tài)慢慢飄落,孩子們很感興趣,一起嘗試用肢體語言來展示兒歌,讓幼兒在動一動中進一步感受兒歌。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孩子們雖然對表現(xiàn)兒歌內容很感興趣,但是真正對于兒歌內的一些優(yōu)美的詞匯還是理解不了。

      中班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球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器械之一,它的特性的會滾動,能彈跳,有著很多種的玩法,不僅能發(fā)展走、跑、跳、平衡、爬等動作,而且還能幫助幼兒積累運動經驗,提高運動能力.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影響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中班幼兒很喜歡玩球,特別是大球。為了滿足中班幼兒的這種需求,設計了以玩大球為主的運動內容,并結合

        “我愛我家”以及“金色的秋天”的主題,設計了“歡樂寶寶逛果園”的活動。通過本次活動的設計,其目的讓幼兒感受不同球的外形特征和功能,并掌握這些球的特性,進行身體運動,讓幼兒體驗玩球的快樂。

        運動目標:

        1、了解大球的功用,并能運用多種方法來玩球。

        2、初步嘗試合作玩球。

        活動準備:

        1、按摩球、響鈴球、大滾球、羊角球。

        2、裝扮臺風的面具,一教師扮演臺風。

        3、六個筐(家人和數(shù)字對應)、果市貨架

        4、各種仿真水果(點數(shù))

        5、各種輔助材料:繩子、圈、棍、障礙物、彩色板、花布、網架、爬網、軟墊、泡沫墊、紙板

        6、音樂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歡樂蹦蹦跳

        幼兒跟著音樂做《歡樂蹦蹦跳》的律動,活動身體的各個部位。

        要點:能按音樂的節(jié)奏,并有表情地做律動。

        二、出示兩種大球,引出運動主題

        1、出示大球:響鈴球、按摩球。

        2、討論響鈴球和按摩球的外形特征和功能。

        響鈴球:有洞洞,硬,能推滾著玩

        按摩球:有刺、軟,有彈性,能按摩身體的各個部位

        三、幼兒玩大球

        1、幼兒自由選擇一個球,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玩(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教師四周巡視,并進行適時指導)

        2、展示交流:

        (1)介紹幼兒獨立玩球的方法。

        (2)介紹幼兒合作玩球的方法

        四、提供輔助材料,幼兒再次玩大球。

        1、教師提供各種輔助材料(繩子、圈、棍、障礙物、彩色板、花布等)幼兒自由選擇輔助材料,再次嘗試玩大球。

        2、幼兒集合:

        交流:如何運用輔助材料玩球。

        3、師生共同評價幼兒創(chuàng)新玩法。

        五、游戲:歡樂寶寶逛果園

        1、教師介紹《歡樂寶寶逛果園》的游戲玩法與要求。

        場地中間設置果園場景,四周設置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的家。幼兒扮演歡樂寶寶,推著球車到果園摘水果,在摘水果過程中,如果聽到“臺風”來了的信號時,歡樂寶寶要立即躲避,等臺風過后繼續(xù)摘水果,將摘下的水果一一對應送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的家。

        2、要點:

        1)每次摘水果時,摘一個水果。

        2)聽到“臺風來了”的信號時,要立即在原地進行躲避。

        3)能根據(jù)點數(shù)對應,送水果。

        六、放松活動

        推著球車,跟著老師繞場兩周離開。

        案例:用繩子玩球

        幼兒很有興趣玩各種大球,當玩到一定程度時,教師出示了其他輔助材料,提示幼兒能利用輔助材料玩大球。元元選擇了繩子,看著自己的響鈴球,不一會兒,他便拖著響鈴球到處跑,邊跑還邊發(fā)出鈴鐺悅耳的響聲。老師表揚到:“哇,元元,你好棒,把繩子穿過響鈴球的洞洞,變成一輛響鈴滾滾車啦。”聽到老師的表揚,很多孩子都關注到了元元,并投去了羨慕的眼光。菲菲也去材料區(qū)選來了一根繩子。她玩的是羊角球。可羊角球沒有響鈴球的洞洞啊,正當她在找什么地方可以穿繩子時,突然,她發(fā)現(xiàn)了兩只“羊角”,于是興奮地將繩子的一頭系在一個羊角上,跨上羊角球準備出發(fā)。沒跳幾下,菲菲又下來,看了看那根拖在地上的繩子,發(fā)了愁。老師說:“菲菲,看看能不能用這根繩子,和好朋友一起玩呢?”菲菲找來了茗茗(也玩羊角球),兩人在一起商量了一會兒,便看到繩子的另一端被系到了茗茗的一個羊角上,兩人一前一后,向開火車一樣,一起前進。她們跳到老師面前,得意地說:“老師,你看呀!我們兩人在開火車呢!

        分析:

        在活動中,有的孩子能利用輔助材料想出多種玩法,特別是利用棍、布等,但繩子用到的孩子并不多,老師在發(fā)現(xiàn)元元很好地利用繩子后,用表揚的`語言,使其他孩子關注他,從而給他們啟發(fā),確實,菲菲得到了啟發(fā),她也去選擇了繩子,也確實把繩子和自己的羊角球結合了,但并沒有發(fā)生作用,于是,老師提醒她是否能和朋友一起玩,此時,通過兩個孩子的共同商量,想出了新的玩法。這不但讓孩子體會了自己動手,創(chuàng)造性玩法的樂趣,更重要的是體會到了合作的快樂。老師要發(fā)揮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雖然提示的少,但在適當?shù)臅r候,必須給孩子有利的啟發(fā),再給孩子廣闊的空間去想象和創(chuàng)造。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中班教案03-01

      【經典】中班教案07-24

      中班教案【精選】07-24

      (精選)中班教案07-25

      【精選】中班教案08-26

      中班教案【經典】07-28

      中班教案[經典]08-19

      中班教案(經典)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