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大班語言教案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商業(yè)街》游戲活動介紹:
《商業(yè)街》是語義認知類游戲。語義認知能力指的對詞語信息的理解能力,比如理解一個詞語的意思、理解“動物、植物”等一些類別、理解“大、小”等一些關系,都需要這種能力。本單元的游戲活動主要是發(fā)展幼兒對商品類別和一些關系的理解能力。
在活動中,通過“商業(yè)街”的游戲情境,讓幼兒認識各種商店的名稱,在了解物品特征的基礎上將物品分配到不同類別的.商店中,同時,讓幼兒理解“大小、多少、長短、高矮”幾種關系。通過這一系列的游戲活動,提高幼兒對物品類別的理解和對以上幾種關系的認識。本單元由四部分活動組成。
《商業(yè)街》游戲活動安排:
活動1:布置櫥窗(一)
活動2:布置櫥窗(二)
活動3:商店與售貨員
活動4:商店與商品
《商業(yè)街》游戲活動目標: 根據(jù)物品的特征進行分類
理解“大小、多少、長短、高矮”幾種關系
學習使用一些量詞
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
下面向大家介紹4個活動中的一個活動――活動1“布置櫥窗(一)”
《商業(yè)街》活動1:布置櫥窗(一)
游戲材料準備:
教具:商店大卡片4張(面包房、服裝店、鞋店、玩具店)
幼兒材料:
商店卡片4張(面包房、服裝店、鞋店、玩具店)
商品卡片16張(從32張商品卡片中挑出食物類4張、服裝類4張、鞋類4張、玩具類4張)
重點:
根據(jù)商店的外形特征說出其名稱,理解商店的實際用途。
將商品卡片歸類,擺放在相應的商店中。
流程: 1、認識商店
2、觀察商品卡片
3、游戲“布置櫥窗”
4、交流、檢查
活動過程:
。ㄒ唬┙處煶鍪4張商店大卡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根據(jù)房屋的外形特征,猜猜每家商店的名稱。
提示與建議: 教師可用“請幼兒逛新開張的商業(yè)街”為情節(jié)引入活動。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幼兒通過觀察商店的外形特征,判斷出商店的名稱。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說說不同商店都出售些什么商品。
。ǘ┯變河^察自己的16張商品卡片,說出每張卡片上物品的名稱。
提示與建議: 教師可根據(jù)本班幼兒實際情況,著重引導幼兒認識不太熟悉的商品,也可以擴展活動,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知道的同類商品的名稱。
教師還可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在說出名稱的同時學習使用量詞,如一個、一件、一雙、一堆……
。ㄈ┯螒颉安贾脵淮啊
玩法:幼兒將自己的16張商品卡片放在相應的商店中,每個商店4張。
提示與建議: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將商品卡片進行歸類,放入相應的商店中。
。ㄋ模┯變夯ハ嘈蕾p操作結果,檢查商品擺放是否正確。
提示與建議: 當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可讓幼兒說說自己的理由。
活動延伸:
1、家長帶幼兒外出購物時,引導幼兒觀察不同類型商店分別出售什么商品。
2、引導幼兒觀察商店櫥窗陳列的商品,說出這些商品屬于哪一類。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詩,并嘗試在理解散文詩的基礎上根據(jù)畫面信息仿編。
2、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課件、圖片、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散文詩,激發(fā)興趣
——今天我?guī)砹艘皇咨⑽脑姡蚁炔桓嬖V你們詩里說的是誰,念一段請你們一起聽一聽,看你們能不能猜出來。(念散文詩)
——你覺得它是誰?為什么?
——散文詩又沒有說葉子,你從哪里聽出來是說葉子的事情?
——你們猜對了嗎,讓我們一起來看著圖片再欣賞一遍。(PPT圖片)
小結:看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葉子,我?guī)淼倪@首散文詩就是關于葉子的,叫《一片葉子的猜想》
二、觀察畫面,理解散文詩
——讓我們再來感受一遍散文詩《一片葉子的猜想》,仔細聽散文詩里面把葉子猜想成了什么?(配樂完整欣賞)
1.隱身城堡
——飛蛾的隱身城堡?隱身是什么意思?飛蛾在哪里?為什么飛蛾會隱身?除了說它是隱身的城堡還可以說它是隱身的什么?如果是綠色的樹葉會讓誰隱身?
小結:黃黃的樹葉是枯葉蝶的隱身城堡(衣)。那么綠綠的樹葉可能是……
2.柔軟的搖籃
——葉子上面有什么?為什么這時候的樹葉會猜想成搖籃?柔軟的是在說什么?除了說它是柔軟的還可以說是什么樣的.搖籃?
小結:卷起的樹葉把飛蛾寶寶的繭緊緊地包裹,軟軟的葉子,就像是柔軟的、舒服的、可以做美夢的搖籃。看來猜想的時候加上好聽的詞散文詩就更美了。
——可愛的盛水的小碗說的是什么?為什么樹葉可以是盛水的小碗?你覺得它會成為誰的盛水的小碗?
3.盛水的勺子
——如果是小螞蟻(小牛)來到這個盛水的樹葉前面你覺得它會把它當成什么?(葉子,可以是……)
小結:盛水的葉子是小綿羊喝水的小碗、是小螞蟻……。雖然畫面上沒有看到有小動物,但是我們可以看著葉子猜想出來,同一片葉子不同的小動物來可以有不同的猜想呢。
過渡語:那么,葉子還可以有哪些猜想呢?
三、解讀畫面,想象仿編散文詩
——今天我還帶來了一些圖片,看看能不能給你們啟發(fā)。
1.共同仿編(鳥巢的畫面)
——你看到了什么?你覺得這時候的葉子可以猜想成什么?
——會說好玩的話、好聽的詞以及猜想畫面中沒有的角色嗎?
小結:葉子可以是……
2.分組創(chuàng)編
——我還帶來的好多的葉子,每張葉子上有著樹葉猜想的秘密,請你們一起去看一看編一編散文詩。記得把好玩、好聽的詞以及沒有的角色都可以猜想進去哦,三個小朋友一組,等一會我們來分享。
3.交流分享
——來分享一下你們小組編的散文詩吧!——這里有一張會說話的魔毯,地毯上每次只能站一個人,不要爭搶,也不要讓它空著。
這樣吧,我來讀開頭,讓我們伴著動聽的音樂把散文詩《一片葉子》繼續(xù)下去。
三、結束,引發(fā)繼續(xù)猜想
——一片葉子只是一片葉子,一棵樹上的一點兒,我們還可以試著去想象,葉子還能變成什么……
附:
它就是它,(葉子就是葉子)
每一個春天,
當黃鸝開始鳴叫,
當溫暖的陽光灑在這里,
它就冒了出來。(葉子就冒了出來)
它是枯葉蝶的隱身城堡
它是飛蛾寶寶柔軟的搖籃
它是可愛的盛水的勺子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幼兒分析:
本次活動是大班年齡5-6歲幼兒,由于從小班開始已經(jīng)對幼兒進行了看圖講述的教學,所以本班幼兒對看圖講述有了一定的感知,我還發(fā)現(xiàn)本班幼兒語言發(fā)展水平比中、小班的發(fā)展得要快,愛于表現(xiàn)自己,并且模仿能力強,老師說的話幼兒都會模仿,而且學得很快,但是有些幼兒還存在著語言表達能力差,表現(xiàn)能力弱且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根據(jù)以上表現(xiàn),為了本班幼兒在看圖講述有更好地拓展,我安排了這次的看圖講述的學習。
教材分析:
"看圖講述" 是啟發(fā)幼兒在觀察圖片、理解圖片的基礎上用恰當?shù)脑~句表達圖意的一種活動,也是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形式!度晃浵仭愤@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三只小螞蟻,情節(jié)展開富有幽默感,以懸念貫穿始終,令人浮想聯(lián)翩,回味無窮,能帶給幼兒很大的想象空間,能帶給幼兒大膽講述的欲望。于是我設計了本次看圖講述活動《三只螞蟻》。
1、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看圖講述,進行猜測、分析、推理,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
(2)引導幼兒在觀察講述的過程中,從強烈的大小對比、動靜對比中體驗到幽默感,從螞蟻的視角理解他人的情緒變化。
2、活動重點:
在活動中,我采用逐幅出示圖畫,以一個又一個的懸念來激發(fā)幼 兒的觀察、講述的興趣,讓所有的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我還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提出了許多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思考、猜測、分析、推理,激發(fā)幼兒講述的欲望,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
3、活動難點:
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讓幼兒體驗從好奇--開心--失望--害怕的情緒變化過程。
教學方法和策略:
開始設計這節(jié)看圖講述時,我就在思考,以往的教育方式都是很傳統(tǒng)的,
如出示圖片、提問看圖講述等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綱要》的教育理念,教師應該是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和支持者,時刻要以幼兒為主體,發(fā)展幼兒的思維和各方面的能力。于是,在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1、在幼兒邊觀察邊思考邊講述的過程中,我讓幼兒從強烈的大小對比、動靜對比中體驗到幽默感,從螞蟻的視角理解他人的情緒變化,例如:幼兒在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的基礎上,從螞蟻的角度去猜測、想象,并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談談碰到的奇怪的事情,體驗奇怪的情緒。在活動中,為了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小螞蟻既好奇又有點失望的復雜情緒。我還讓幼兒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講講失望的情緒體驗。
2、整個活動我借助多媒體技術,使其內容顯示有聲有色、形象逼真,開拓了幼兒的思路,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引發(fā)了幼兒語言表達的欲望,使故事內容更加形象化。
3、在活動中,我充分尊重幼兒的意愿,鼓勵幼兒充分想象,肯定他們的每一個想法和表現(xiàn),讓幼兒暢所欲言,享受到一種表達的成功感。例如我在活動中利用有效的師生互動,設計有效的提問讓幼兒表達,充分給幼兒想象的空間。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讓孩子在說說、想想、做做、看看的過程中,發(fā)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達到了活動的預設目標,并在活動的結尾解開了故事中的懸念。
大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看圖欣賞故事,感知故事內容,感知故事中每一個人對快樂的認識,知道并講述他們的快樂是什么。
2、通過討論活動和問卷調查活動,感知不同的快樂,知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快樂,能邊貫地講述故事中的對話。
3、認真傾聽老師介紹調查要求,并按照要求認真完老師布置的調查統(tǒng)計任務。
活動準備:
小書每人一本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森林音樂家》,引出快樂。
1、師生隨著音樂,表演歌曲一遍。
2、教師:在熱鬧的森林里還有哪些音樂家和快樂的小動物呢?
3、帶領幼兒演唱仿編的歌曲。
4、教師:森林里有那么多快樂的小動物,那么小朋友你快樂嗎?你知道快樂是什么嗎?
二、自主閱讀故事《快樂是什么》。
1、教師:驢子奇奇總是耷拉著耳朵。莎莎問奇奇:“你為什么總是這么傷心呢?你沒有快樂的事情嗎?”“快樂是什么?”奇奇頭也不抬地問,“等你們找到快樂的時候,再告訴我吧!”于是,莎莎就出去幫著找快樂,她跟誰找快樂的?
2、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讓幼兒自主閱讀故事畫面。
三、帶領幼兒閱讀故事。
1、教師帶領幼兒邊看畫面邊講述故事內容。
2、教師:故事里面有誰?莎莎幫奇奇找什么?
3、教師:莎莎第一個找到誰?她是怎樣問的?鞋匠又是怎樣回答的?第二個找到誰?又是怎樣對話的?……
4、教師看圖講述故事,在講到問句以及答句時,放慢講述的速度,鼓勵幼兒加入講述。
5、師生完整地看圖講述。
四、引導幼兒討論,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后來,奇奇找到快樂嗎?奇奇的快樂是什么呢?
2、教師:鞋匠的快樂是什么?果園里的阿姨的快樂是什么?老師和醫(yī)生的快樂又是什么?兇們的`快樂一樣嗎?為什么他們說得不一樣?
3、教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快樂,快樂是發(fā)自自己內心的感受。小朋友你的快樂是什么呢?
4、鼓勵大家大膽地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的快樂感受。
五、和幼兒一起看小書,引導幼兒翻閱畫面和老師一起快樂地講述故事《快樂是什么》。
六、展示《快樂是什么》問卷調查表,介紹調查表的內容,鼓勵幼兒回家后,咨詢調查自己家里的人,并用繪畫的方式進行記錄,還可以請家長在圖畫旁邊的格子里用文字進行記錄。
附童話:快樂是什么
驢子奇奇總是耷拉著耳朵。莎莎問奇奇:“你為什么總是這么傷心呢?你沒有快樂的事情嗎?”
“快樂是什么?”奇奇頭也不抬地問,“等你們找到快樂的時候,再告訴我吧!”
“快樂是什么啊,鞋匠先生?”鞋匠認真地想了想,說:“快樂就是有很多的鞋子要做!
“快樂是什么啊,阿姨?”阿姨爽快地說:“嗯,快樂說是一筐紅紅的大蘋果。”
“快樂是什么啊,老師?”老師微笑著說:“快樂就是和活潑可愛的孩子在一起。”
“快樂是什么啊,醫(yī)生?”醫(yī)生慢慢地說:“快樂就是健康!
莎莎列了一份快樂的清單給奇奇,說:“我找到了許多快樂的事情,你可以挑一樣!
可奇奇耷拉著耳朵,說:“我自己已經(jīng)找到了快樂,我正在和毛毛蟲分享青草呢!”
大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音律美及其意境美。
2.學習詩歌,并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3.體驗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乘涼,草叢,樹林,池塘。
2.課件:聲音—知了,青蛙,蟈蟈。
活動過程
一、開釋部分:
出示照片:乘涼.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這是夏天的情境。
教師:小朋友看看照片上有什么?這些人穿著什么樣的衣服?
他們?yōu)槭裁匆诖髽湎鲁藳瞿兀?/p>
教師:在夏天里,你聽到過什么美妙的聲音?
二、中間部分:
1.分別播放:知了,青蛙,蟈蟈的聲音,引入詩歌
2.教師朗誦詩歌,幼兒欣賞。并提問:
為什么叫夏天的歌呢?詩歌里說了些什么?夏天的歌在哪里?
3.欣賞圖片,學習詩歌。
。1)草叢
夏天的歌,在哪里?(在草叢里。)
誰在草叢里?它是怎么叫的呢? (蟈蟈在草叢里“蟈、蟈、蟈”地叫)
。2)樹林里
誰在大樹上?它又是怎么叫的呢? (知了在大樹上“知了、知了”地叫。)
。3)池塘
誰在池塘里?怎樣叫的呢?
。ㄇ嗤茉诔靥晾锕具晒具山校
4.師幼用問答的形式學習詩歌。
第一遍:幼兒問,教師答。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師:蟈蟈蟈,在綠色的草叢里。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師:知了知了,在密密的樹林里。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師: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師:在太陽帽里,在小花傘里,在甜甜的冰淇淋里,在小娃娃樂呵呵的笑聲里。
第二遍,教師問,幼兒答。
5.多種形式,激發(fā)朗誦興趣。
幼兒分成男、女兩組互問等。
三、結束部分:
引導幼兒思考:夏天的歌,還藏在哪里?
活動反思
通過照片導入,幼兒很快掌握了詩歌大意,通過多種形似的朗誦,幼兒能夠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并能感受詩歌的音律美及其意境美。
大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準備】
1、知道地球是人類的家,了解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的關系。
2、主動關注畫面細節(jié),樂意動腦、動口講述畫面內容。
3、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促進積極的環(huán)保行為的形成。
4、通過加入適當?shù)臄M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已認識地球儀,欣賞地球上著名的美麗風景。
物質準備:地球儀、“動物世界錄像帶”、動物玩具、圖片、輕柔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戶外活動時觀察到的環(huán)境:
教師提問:
1、花草樹木生長在什么地方?
2、花草樹木的生長都需要什么?(水、空氣、陽光、土壤等。)
二、欣賞錄像帶。
世界各地自然景觀圖片。
提問:
1、你看見了什么?你認識哪些動物?
2、它們生活在哪里?(山、河、湖、海等)
三、封面引入,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師:封面上看到了什么?(小朋友拿叉子吃地球)哎呀,小朋友把地球當成食物吃掉了!沒有了地球,剛才我們所看到的.植物、動物會怎么樣了?
幼兒發(fā)揮想象,自由講述。
四、自主閱讀,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1、引導語:
師:沒有了地球,植物會怎么樣了?動物又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2、閱讀要求:
(1)用正確的指法翻閱圖書;
。2)仔細觀察畫面細節(jié),輕聲地講述畫面內容。
3、幼兒自由閱讀,教師在旁指導。
4、交流分享。
教師提問:
。1)你從圖畫書里看到了什么?
。2)如果這些事情都是真的,我們怎么辦呢?
。3)地球會滅亡嗎?地球滅亡了,那我們住哪兒呢?
。4)所以,我們應該怎么做呢?(保護地球)怎樣做才是保護地球呢?
教師小結:地球上的每一樣東西對我們都是重要的,如果真的不保護環(huán)境與動植物,地球總有一天會被我們吃掉的。所以從現(xiàn)在起我們就要保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讓我們成為地球的守護者。
五、集體完整閱讀,感受集體共讀的樂趣。
播放音樂,教師與幼兒共同完整閱讀圖書。(幼兒教育)
大班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喜歡欣賞童話故事,并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美好感受。
2、感知、理解故事中青蛙先生與小蜥蜴相互為對方著想的做法。
3、能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大膽猜測故事情節(jié),并給故事取個名字。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jié)。
5、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楓葉的圖片、青蛙的頭飾、小蜥蜴。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愿望。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有愿望嗎?并說一說你的愿望是什么?
(2)教師:小朋友們都有美好的愿望,其實青蛙先生也有一個愿望,我們一起來聽聽它的愿望是什么呢?
2、分段欣賞故事,啟發(fā)幼兒猜測和續(xù)編故事結尾。
。1)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認真傾聽。(講述至"真抱歉,我睡著了,一點兒也不知道,謝謝你的好心。"小蜥蜴說。)
。2)教師引導提問,幫助幼兒猜測故事結尾。
教師:一陣風把紅楓葉吹到小溪里了,一條小鯽魚頂著它游走了,青蛙先生還能得到它想要的楓葉嗎?它的愿望能實現(xiàn)嗎?
(3)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并講述故事結尾。
3、繼續(xù)欣賞故事,幫助幼兒完整地了解故事內容,并為故事取一個名字。
(1)教師繼續(xù)講述故事至結尾。
。2)教師:故事里都有誰?青蛙先生喜歡什么?想要什么呢?青蛙先生得到紅楓葉做書簽了嗎?它是怎么得到的呢?
(3)教師:聽了這個故事后,你能給故事取個名字嗎?你想給這個故事取一個什么名字呢?
4、完整地欣賞故事,鼓勵幼兒講述故事中的語言。
。1)教師扮演青蛙先生講述故事。
。2)教師:青蛙先生終于得到了自己喜歡的楓葉書簽,它高興嗎?他說了些什么?(引導幼兒說一說青蛙先生說的話:謝謝你--紅楓葉!謝謝你--好心的小蜥蜴。
5、組織幼兒討論,分享相互關愛的情緒體驗。
。1)教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2)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經(jīng)常播放《一片美麗的紅楓葉》的故事磁帶,讓幼兒進一步感知這篇優(yōu)美的童話故事。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童話故事,通過一片紅楓葉揭示了青蛙和小蜥蜴之間相互關愛的溫馨故事。欣賞這篇故事,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產(chǎn)生關心他人的積極美好的情緒體驗;在幼兒感知故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推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前選擇青蛙頭飾、小蜥蜴橡膠玩具盒兩片紅色的楓葉,用于教師扮演角色和演示故事,準備方便,易于操作。
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是教學活動的關鍵,也是培養(yǎng)幼兒學習品質的基礎。在活動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采用戴頭飾扮演小青蛙的方式,引起幼兒的注意,并利用楓葉和小蜥蜴道具講述故事,這樣不僅能引發(fā)幼兒的興趣,而且能夠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角色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我保留故事的結尾,讓幼兒去想故事情節(jié)會怎么樣發(fā)展,給幼兒提供了想像的空間,這樣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自己的思維方式想像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從而有利于幼兒想像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并促發(fā)幼兒的學習熱情。在前兩個活動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我在第三環(huán)節(jié)講述故事的結尾,并用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圍繞故事的內容進行討論,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第四環(huán)節(jié)給故事取名字,可以培養(yǎng)幼兒把握故事關鍵線索的能力,提高幼兒的語言概括能力。
讓幼兒完整地欣賞故事是文學作品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這里采用我扮演角色講述,并讓幼兒參與或學說部分簡單的語言的教學方式,可提高幼兒參與講述或表演的意識,起到師幼互動、在交流中共同學習的作用。在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對故事中人物的認識和理解,一方面,給幼兒提供了充分發(fā)表自己想法的機會;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體驗相互關愛的快樂。
集體教學活動不是幼兒教育活動的結束,在日;顒又,可以經(jīng)常讓幼兒欣賞配樂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故事內容,感知文學作品。
小百科:楓葉是楓樹的葉子,一般為掌狀五裂型,長約13厘米,寬度略大于成人手掌,裂片具少數(shù)突出的齒,基部為心形,葉面粗糙,上面為中綠至暗綠色,下面葉脈上有毛,秋季變?yōu)辄S色至橙色或紅色。但少量地區(qū)為深、暗綠色。
大班語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說出兩個征友啟事的不同。
2、模仿小牛征友的方法,提高交友技能。
3、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4、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1、兩個"征友啟事"的范例
2、錄有故事內容及"征友啟事剛剛貼出至又貼出了一張征友啟事"一段故事內容的磁帶。
3、與幼兒人數(shù)相符的《快樂閱讀》圖書。
活動過程:
一、游戲"找朋友"
1、教師和幼兒隨音樂玩"找朋友"的游戲。
提問:剛才我們玩的是什么游戲?
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而且都喜歡交朋友,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開心、快樂、互相幫助等詞語)可是有一只小牛犢一個朋友也沒有,它會怎樣呢?(引導幼兒說出孤單、寂寞、悶悶不樂等,豐富幼兒詞匯)比較兩個征友啟事的不理解第一個征友啟事1教師出示第一個征友啟事,請幼兒自由閱讀。
2、請幼兒提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即不認識的字,教師幫助幼兒認讀。
3、教師和幼兒共同
4、閱讀。提問:征友啟事中的"征友"是什么意思?小牛犢想要找什么樣的朋友?
5、聽錄音(征友啟事剛剛貼出至又貼出了一張征友啟事)提問:第一張征友啟事貼出后,都有誰來了?為什么他們興奮的走來又失望的離開?
。ǘ├斫
第二張征友啟事教師出示第二張征友啟事,請幼兒閱讀。提問:兩張征友啟事有什么不同?這回能找到朋友嗎?為什么?
1、教師請幼兒將《快樂閱讀》書翻到"征友啟事"這一故事并跟隨錄音機輕聲閱讀。
2、教師巡回指導
3、幫助個別幼兒指
4、讀。提問:第幾張征友啟事幫助小牛犢找到朋友?都有誰愿意做它的朋友?誰能陪它做什么?
。ㄈ┯懻摚和ㄟ^這兩次征友
1、小牛犢懂得了一個道理,
2、相信小朋友們也明白了這個道理,
3、是什么呢?你們來說說?
(四)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
活動反思:
一、抓住主線,貫穿課堂
全文有11個自然段,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的確是很長的一篇課文,而這樣的故事性課文,最忌諱從前向后上成“流水帳”形式,于是,我抓住了文章中的兩份征友啟事作為主線,然后進行對比學習,不僅使得課堂脈絡清楚,而且在對比中名理。
二、語言訓練,隨手拈來
語文課堂,講究人文,講求拓展,但是永遠都不能丟掉最基本的語言文字訓練。在進行兩則征友啟事對比的時候,我讓學生觀察第二則征友啟事和第一則相比,有什么地方不同?學生得出:多了“或者”和“其中一點”四個詞語。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明白第二則征友啟事多了“或者”“其中一點”幾個詞語,卻少了很多對朋友的要求。
當故事發(fā)展到貼出第一則征友啟事后,我對文本進行了升華,讓學生想象:“假如我是___(山羊、馬駒、獵狗、花貓),當我搖著頭離開時,我會對小牛說___”。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僅讓學生了解到第一則征友啟事貼出后,小牛沒有交到朋友,而且讓學生體會到交朋友時不能對朋友的要求太高。當故事的進度到了第二則征友啟事的結果部分,通過反復分角色朗讀動物們對小牛說的話,很好地讓學生體會到第二則征友啟事的.成功, “好”與“不好”的兩則征友啟事造成不同后果的難點便不攻自破了。我們在邊學習語言,邊享受著語言帶給我們的美妙和幸福感。
三、個性閱讀,不拘一格
小牛沒有找到朋友,心情會怎樣呢?文中寫到小牛去找老牛訴苦,“訴苦“!兩個字對于7歲的孩子來說,實在有些難以理解,怎樣使這里的“訴”能“苦”出味道來呢?我讓學生看插圖,體會小牛的心情。學生加上了“小牛難過地說”“傷心地說”“垂頭喪氣地說”……等描寫心情的詞語,然后我請學生按自己理解的心情來學著小牛訴訴苦吧!學生將這句話讀得有了滋味。
本課以“朋友”開始,以“朋友”結束,于是,在小牛找到好朋友后,我趁機讓學生說說自己想找一個什么樣的朋友。學生學會了用上“或者…或者…或者…其中一點…”
大班語言教案 篇9
設計意圖綜述幼兒對輪子并不陌生,從咿呀學語時的玩具汽車到幼兒園路上的車水馬龍,可以說輪子伴隨幼兒成長。但越是熟悉的東西越是容易忽視。種類繁多的輪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以前沒有輪子時人們怎么運送物品?輪子是怎樣演變來的?幼兒對這些從不關注。因此我設計了《以前沒有輪子》這節(jié)教育活動,幼兒通過玩各種輪子玩具,了解輪子的異同;通過沒有輪子這個假設,了解沒有輪子的局限和輪子的重要作用;通過看生動有趣的動畫,了解輪子的演變,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
活動目標
1、了解輪子的異同及作用。
2、發(fā)展言語表達和聯(lián)想推理能力。
重點難點了解輪子的`異同及作用
教具準備1、收集各種輪子(滑輪、齒輪)2、有輪子的物品(自行車、溜冰鞋、玩具)幼兒活動材料第三冊15——16頁
活動流程:
一、我見過的輪子。
1、你見到過輪子嗎?在哪見到的?是怎樣的?
2、幼兒觀看各種輪子,感受輪子的特點。
3、輪子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又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二、假如沒有輪子。
1、幼兒自由反思:沒有輪子會怎樣?
2、輪子給我們帶來了方便,我們離不了輪子。
三、從前沒有輪子。
1、很早以前沒有輪子,那時候,人們要到很遠的地方去,該怎么辦?
2、引導幼兒說說,在沒有使用輪子的交通工具前,人們是怎樣旅行的?
3、引導幼兒反思,在沒有使用輪子的運輸工具前,人們是怎樣運東西的?
4、沒有輪子太不方便了,人們是怎樣想到發(fā)明輪子的呢?我們來聽一聽《沒有輪子的時候》。
大班語言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與孩子們相處,就要知道孩子們喜歡什么。孩子對顏色相當敏感,不至有一位小朋友跑來問我,老師為什么秋天一來,葉子就變黃了呢?
孩子們好奇多問是我最喜歡看到的,這證明孩子們在了解這個世界,在適應這個世界,在不斷地求知和學習。于是,我就給大班的孩子們準備了這堂課程——秋天的顏色。
教學目標:
1、通過幻燈片展示秋天的景色,主要讓孩子們了解落葉,枯草以及豐收的喜慶。
2、讓孩子們暢聊自己對秋天是怎樣的印象。
3、帶孩子們到外面去撿掉落的樹葉。
4、讓孩子們照著樹葉的形狀畫一幅圖畫。
5、讓孩子們彼此合作手工撕樹葉粘成一幅漂亮的畫。
教學過程:
1、給孩子放帶有舒緩音樂的秋季風景圖片,讓孩子們在美妙的音樂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fā)孩子對美的向往,對大自然的感恩之心。
2、在各種圖片出現(xiàn)時,問孩子們看到了什么樣的美景,你喜歡這樣的.美景嗎?圖片可以多選一些不同種類的,例如,收割的場面,一片樹海的場面,大海的場面,動物備秋食的場面等等。
3、陽光明媚的十點或者是下午兩三點的時候,讓孩子們排好隊,然后到幼兒園的戶外小樹下,撿掉下來的葉子,在撿葉子前,告訴孩子們要撿完整的,漂亮的葉子。
4、等孩子們收集完葉子后,帶孩子們返回到教室,讓孩子們拿出畫筆,開始照著葉子的形狀畫簡單的圖畫。
5、讓孩子們休息一下,再讓孩子們開始三人三人一組組合起來,用手撕葉子,可以組建成他心中的圖畫樣子。
6、讓孩子們在畫畫,以及手撕畫的過程中,讓孩子們不斷地交流,也可以有問題的時候向老師請教。
互動過程:
1、讓小朋友們坐成一個圓圈,老師把孩子們畫的畫或者是撕的畫一張一張地展示給孩子們看。
2、讓孩子們講出看到畫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是不是很漂亮,是不是很用心等等。
3、讓孩子們主動選出繪畫里以及撕的畫里最漂亮的幾張,老師以口頭表揚他們。
總結:
秋天的顏色,其實并不僅僅是讓孩子們了解秋天的顏色,而是讓孩子們真正了解這個季節(jié),包括了豐收,快樂,以及碩果等。而實際上,孩子們通過這樣的課程,也會更加對四季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和了解。
【大班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語言的教案02-28
語言大班教案10-12
大班語言教案:字寶寶 大班語言教案09-21
大班語言教案:走近澳門_大班語言教案07-01
大班語言教案:春雨的色彩_大班語言教案07-01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1-04
大班語言聚寶盆教案03-20
大班語言花教案11-27
大班語言翅膀教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