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8-03 11:34:4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統(tǒng)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2.進一步加深對求平均數(shù)問題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熟練掌握解答方法.

        3.學會分析統(tǒng)計表中包括的內容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掌握編制和檢查一個統(tǒng)計表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本節(jié)課整理和復習平均數(shù)、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三項內容.通過學習掌握平均數(shù)的數(shù)量關系、解題關鍵和方法,進一步明確統(tǒng)計表包括的內容及數(shù)量關系,掌握編制、填充、檢查統(tǒng)計表的方法.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解答有關求平均數(shù)問題的應用題,編制和檢查統(tǒng)計表.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簡單的統(tǒng)計】

        1、教師提問導入.

        同學們,記憶是智慧之母,你們誰的記憶最好呢?提個問題考考大家:在小學階段都學了哪些統(tǒng)計知識?都是在哪冊書上學的?

        2、學生匯報.

        在第十冊的第一單元學習了數(shù)據的收集和整理,求平均數(shù);

        在第十二冊的第四單元學習了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

        二、歸納整理.

        (一)加深對統(tǒng)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1、學生討論匯報.

        2、教師說明:統(tǒng)計知識在生產、工作、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我們要認真學好統(tǒng)計知識,提高統(tǒng)計能力.

       。ǘ┱韽土暻笃骄鶖(shù).【繼續(xù)演示課件簡單的統(tǒng)計】

        例1.某初級中學七個班的學生人數(shù)如下:

        初中一年級:一班40人,二班38人;

        初中二年級:一班40人,二班40人;

        初中三年級:一班41人,二班38人,三班36人.

        1、學生讀題,分析條件和問題.

        2、獨立解答.

        3、教師提問:在求一組數(shù)據的平均數(shù)時,必須先求出什么?

        例1的平均數(shù)是按什么平均?

        如果已知七個班的平均人數(shù),求這七個班的總人數(shù)該怎樣計算?

        4、啟發(fā)思考:求平均數(shù)的關鍵是什么?

        關鍵:先求出一組數(shù)的總數(shù)量,再知道平均分成幾份.用總數(shù)量除以要分的總份數(shù)就等于平均數(shù).

        5、練習.

        在一堆小麥中取樣五次,每次測得小麥的千粒重是:32克、34克、36克、35克、38克.這五次測得的小麥千粒重平均數(shù)是多少?

        6、學生獨立解答例2.

        振華小學六年級學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67個;二班50人,共做292個;三班47人,每人做6個.六年級學生平均每人做多少個?

        7、思考:結合兩道例題的解答過程,能試著概括出一個關系式嗎?

        總數(shù)量總份數(shù)=平均數(shù)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認識到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ǘ┱J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ㄈ⿻谑龀朔ㄋ闶剿硎镜囊馑迹

       。ㄋ模┡囵B(yǎng)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知道乘法的含義,了解到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難點: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和學具

        教具:小紅花、正方形、小圓片等實物圖.

        學具:學具袋中上述實物圖.

        教學設計過程

        (一)復習準備

        口算兩組題(要求讀出算式,說出得數(shù)).

        第一組第二組

        7+83+3

        6+4+35+5+5

        7+2+6+14+4+4+4

        1+3+4+5+22+2+2+2+2

        學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

        提問:

        1.這兩組題都是加法,但是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組每道題的加數(shù)不相同,第二組的每道題的加數(shù)都相同)

        2.像第二組這樣,加數(shù)都相同的加法,我們叫它求相同加數(shù)的和.

        第1題3+3,相同加數(shù)是幾,有幾個3相加,這就是2個3.

        第2題5+5+5,相同加數(shù)是幾,有幾個5相加,這就是3個5

       。

        第3題4+4+4+4,相同加數(shù)是幾,有幾個4相加,由學生說出4個4.

        第4題2+2+2+2+2,相同加數(shù)是幾,有幾個2相加,由學生說出5個2.

        (二)學習新課

        1.啟發(fā)性談話

        像上面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一種簡便方法,這種簡便方法是什么呢?這正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2.出示例1擺一擺,算一算

        教師邊演示邊提問:

       。1)教師是怎樣擺的?

        (教師先擺2朵,再擺2朵,最后又擺2朵)擺了幾個2,(3個2)教師板書:3個2.

        (2)要求一共擺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樣表示?(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用加法算:2+2+2=6

       。3)你寫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相同加數(shù)是幾,幾個2連加.

        教師敘述: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有一種比較簡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書課題:乘法初步認識)

        介紹乘號及算式寫法和讀法:

        乘法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減法一樣,也有一個運算符號叫乘號,乘號的寫法是左斜右斜.教師同時板書,然后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乘號像什么(像漢語拼音中的).

        怎樣寫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數(shù)是幾,相同加數(shù)是2,就寫在乘號的前面,再數(shù)一數(shù)是幾個2連加,把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3寫在乘號的后面,23表示3個2連加,3個2得6,因此算式是23=6,讀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學生擺正方形

        教師指導學生操作:

        拿出3個正方形,擺成一豎行,這是1個3;第二豎行再擺3個正方形,這是幾個3;第三豎行再擺3個正方形,這是幾個3,第四豎行再擺3個正方形,這是幾個3?(4個3)

        教師啟發(fā)提問:

       。1)求4個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樣表示?(3+3+3+3=12)

       。2)這個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用乘法算式怎樣表示?(34=12)

        (3)這個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樣讀?

        4.學生獨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提出要求:

       。1)每堆擺4個圓片,擺5堆,這是幾個幾?

       。2)在小組內討論,怎樣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樣列乘法算式,這個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樣讀?

        歸納小結:

       。1)上面這幾道題用加法算的時候,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點?

       。2)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還可以用什么法算?

       。3)兩種方法比較,哪種簡便?同學們想象一下,上面這道題,如果每堆擺4個圓片,擺10堆,100堆,求一共有多少個,如果列加法算式,這個算式一定很長很長,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因此,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出示復習準備中的兩組題,哪組題能改寫成乘法算式,怎樣改寫?說出相同加數(shù)是幾,有幾個幾連加.

        3+332;5+5+553;4+4+4+444;2+2+2+2+225

        2.游戲

       。1)拍手游戲.老師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學生說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戲.老師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學生說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題用線連起來).

        7+7+76+6+6

        6315

        1+1+1+1+19+9+9+9+9

        9573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一節(jié)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教學時從加法引入,在復習準備中安排了兩組連加題,一組加數(shù)不同,另一組每個加法算式中的加數(shù)相同,并介紹這組算式的另一種讀法,就是幾個幾連加,為學習乘法做準備.

        學習新課部分安排了三個例題,都是要擺一擺,算一算.重點幫助學生學好第一個例題,由教師擺,2朵2朵地擺,擺了3次,由學生列出加法算式,發(fā)現(xiàn)加法算式的特點,教師介紹新的算法,把乘法和求相同加數(shù)和的加法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體會到乘法算式的含義,會讀出乘法算式.第2個和第3個例題逐步放手讓學生擺,在小組內討論怎樣用加法算式表示和改寫成乘法算式.通過三個例題,非常自然地概括出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鞏固反饋部分的安排,注意前后呼應,把復習準備中的兩組題,由學生選擇哪組題可以改寫成乘法算式,怎樣改寫.安排了兩則游戲,使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學習.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生活中百分率問題的含義,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理解求百分率應用題的一般結構和求百分率思考過程的主要步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會解答求百分率(或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難點:對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回顧百分數(shù)意義——直奔課題

        師:同學們前面學習百分數(shù)的意義和寫法,還學習了百分數(shù)、小數(shù)和分數(shù)的互化,其實,百分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人們經常用百分數(shù)來解決問題。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解決生活中的百分數(shù)問題。(板書課題:用百分數(shù)解決問題)

        二、探索——解決問題

        (一)教學例1第(1)題

        1、出示信息:六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兒童組)的有120人。

        提問:你能提一個求分率的數(shù)學問題嗎?

        (已達到《標準》的人數(shù)占六年級總人數(shù)的幾分之幾?)

        師:誰來解答這個問題?

        生:120÷160=

        師:你知道這個題目真正的問題是什么呢?(出示問題)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什么疑問?(生質疑)師解疑,板書什么是達標率。

        讓學生說說六年級的達標率是什么意思?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同桌進行交流)

        生:表示已達標的人數(shù)占六年級學生總人數(shù)的百分之幾,六年級學生總人數(shù)為單位“1”。

        達標率=達標學生人數(shù)÷學生總人數(shù)

        師:從這兒,我們就可知道求百分數(shù)的方法跟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一樣的。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第85頁例1的第1部分比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W生邊說老師邊板書:)

        生:寫法不同,書本寫成分數(shù)的形式了,而且多了“乘100%”

        師:誰知道為什么要“乘100%”呢?不乘行嗎?

        生:因為如果不乘100%,結果是分數(shù)的`形式;而乘了100%結果就是百分數(shù)了,F(xiàn)在知道了什么是達標率,也知道了怎樣求達標率,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計算)匯報板書

        師:對達標率的計算你還有疑問嗎?

        生:0.75×100%怎樣計算呀?

        師:問得好,那誰能幫他解決這個疑問呢?

        生:我知道,可以把100%看作1,再把0.75化成75%就可以了。

        生:老師,我不是這樣想的,可以把100%中的100乘0.75,“%”照寫。

        老師總結: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兩種理解方法都可以,你認為哪一種更適合你學習的,你就可以選用那一種。

        (板書: ×100%=0.75×100%=75%)

        師:同學們現(xiàn)在你對求達標率這種問題會了嗎?你還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

       。`活處理)

        (二)教學例1的第(2)題

        解決了達標率問題,下面我們到生物組去看一看。這里有一個還沒完成的試驗報告。他們遇到什么困難了?什么是發(fā)芽率?(師板書)知道了什么是發(fā)芽率,怎樣計算呢?你又能否像達標率一樣把發(fā)芽率用公式表示出來?(讓同桌帶著問題討論)學生匯報,老師完善板書。

        師:現(xiàn)在分3大組完成這個試驗報告并匯報結果,看哪一組最快最好。

        師:你可以為這次試驗作個總結嗎?

        生:從這次試驗可知綠豆的發(fā)芽率最高。

        生:我從這次試驗可知大蒜的發(fā)芽率最低。

        生:我知道花生的發(fā)芽率比大蒜的發(fā)芽率高。

       。ㄓ欣趯W生對百分數(shù)問題的進一步理解與學習。)

        你們知道計算發(fā)芽率有什么作用呢?(生答,師小結)

        三、小結運用

        師:同學們對比求達標率和發(fā)芽率,你能發(fā)現(xiàn)它們有共同的特點嗎?

        生:都是兩個量比較的結果、都是部分與整體的比較、都要乘100%、都是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公式的分母都是單位“1”等等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的真多,求百分率的問題其實都有一個特點,都是部分量與整體的比較。

        師:其實,現(xiàn)實生活中像達標率、發(fā)芽率這樣的百分數(shù)還有很多很多,你還能舉例出其他的百分率嗎?試試看。

        學生舉例:學生的出勤率、產品的合格率、小麥的出粉率、花生的出油率等等,師板書。這些百分率怎么計算呢?小組同學商量一下。

        學生以4人小組合作寫百分率的公式。(組長負責作好記錄并匯報。)

        老師這里就有一個求花生出油率的問題,想去看看嗎?出示做一做第2題。

        學生做題匯報。

        精明小法官:

        1、學校上學期種了105棵花苗,現(xiàn)在全部都成活,這批花苗的成活率就是105%( )。

        2、王師傅生產的98個零件,全部都檢測合格,這些零件的合格率就是98%( )。

        3、25克鹽放入100克水中,鹽水的含鹽率是25%( )。

        4、某工人加工了103個零件,有100個合格,這些零零件的合格是100%( )。

        四、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回答。

        師:你認為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求百分率)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方法又是怎樣的?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運用“先約分再相乘”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5個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問:12×5算式的意義是什么?被乘數(shù)和乘數(shù)各表示什么?

       。、計算:

        問: 有什么特點?應該怎樣計算?

       。、小結:

       。ǎ保 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被乘數(shù)表示相同的加數(shù),乘數(shù)表示相同的加數(shù)的個數(shù)。

        (2) 同分母分數(shù)加法計算法則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變。

        二、新授

        教學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媽媽一起吃一塊蛋糕,每人吃 塊,3人一共吃多少塊?

        用加法算: (塊)

        用乘法算: (塊)

        問:這里為什么用乘法?乘數(shù)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與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相同,

        都是求幾個相同的和的簡便運算。學生齊讀一遍。

        練習:說一說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題。)

        問:那么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方法應該是怎樣算?(通過觀察例1,得出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

        三、鞏固練習。

        1.第2頁做一做。

       。玻毩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ㄒ唬┨羁

        已知六年級1班男生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的比是3∶2.

        1.男生人數(shù)是女生人數(shù)的( )

        2.女生人數(shù)是男生人數(shù)的.( ),女生人數(shù)和男生人數(shù)的比是( ).

        3.男生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 ),男生人數(shù)和全班人數(shù)的比是( ).

        4.全班人數(shù)是男生人數(shù)的( ),全班人數(shù)和男生人數(shù)的比是( ).

        5.女生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 ),女生人數(shù)和全班人數(shù)的比是( ).

        6.全班人數(shù)是女生人數(shù)的( ),全班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的比是( ).

       。ǘ┛诖饝妙}

        六年級(1)班和二年級(1)班共同承擔了面積為100平方米的衛(wèi)生區(qū)保潔任務,平均每個班的保潔區(qū)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師提問

        這是一道分配問題,分誰?(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級學生和二年級學生承擔同樣多的衛(wèi)生區(qū)保潔任務,合理嗎?

        這樣分還是平均分嗎?

        3.談話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們想知道還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嗎?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分配問題.(板書:分配)

        二、講授新課

       。ㄒ唬┌褟土曨}2增加條件如果按3∶2分配,兩個班的保潔區(qū)各是多少平方米?

       。ǘ┙處熖釂

        1.分誰?(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兩個班的保潔區(qū)各是多少平方米?)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合理利用各種信息(直觀的、文字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初步的.抽象思維的能力。

        3、創(chuàng)設情景,在樂學中感知數(shù)學,在用數(shù)學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合理使用各種信息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難點:是文字信息的處理。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揭題

        小朋友們,這學期我們已經學習了許多數(shù)學知識,會用數(shù)學知識來解決身邊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用數(shù)學

        二、情景導入正題

        1、出示停車場情景圖,一個小朋友說:又開來了6輛。

        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2、同桌討論匯報。

        3、教師指導。要求現(xiàn)在有幾輛車?,就是把停著的汽車和開來的汽車合并起來,用加法計算。

        [進一步開放教學活動,讓學生有話可說,有問題可回答,激發(fā)學習興趣,并為逐步形成抽象思維搭橋鋪路。]

        三、操作演示新題

        1、元旦那天,幼兒園的小明分到了又香又甜的巧克力餅干,后來老師又分給他,小明一共有幾塊餅干?

        問:這道題能算嗎?為什么?

        教師把9個圓片貼在黑板上,圓片右邊貼上又分給他----塊和小明一共有幾塊餅干?的卡片,誰來把條件補上去?

        [通過操作演示、補條件等學習活動,加深了對文字信息的理解,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逐步形成應用題雛形意識。]

        四、鞏固練習新題

        1、出示堆雪人圖(第121頁第11題)

       。1)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誰來說說圖中提出了什么問題?

       。2)請把你的解答填在書上。(指名反饋)

        2、出示對話圖(第121頁第12題)

       。1)圖中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2)根據對話,提一個問題。

       。3)反饋。

        五、回顧總結課題

        從你們身邊的事物找一找,根據9+5的算式,提出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來。想一想,怎么編?可以與同伴討論,可以與老師、與爸爸媽媽討論,看誰編的問題好。

        [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和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通過編題練習,深化所學知識。]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2、用豎式正確計算加減混合兩步式題,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能力,養(yǎng)成認真審題、書寫工整和格式規(guī)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100以內數(shù)的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使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你會填嗎?

        1、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shù)位要(),從()算起。

        2、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個位不夠減時,要從十位退()。

        你會算嗎?

        60-24-16= 18+27+39=

        先讓學生說出運算順序,再讓學生列豎式計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學例3。

        出示主題圖。

        師:看校門口開來了一輛大巴車,仔細看,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了解信息,小組交流。

        讓學生說:有人下車,下車25人,有人上車,上車28人。

        師:我們乘坐公交車要遵守乘車規(guī)定,有秩序的先下車再上車。車上原來有67人,根據上下車人數(shù)的變化,你能連起來說一說嗎?

        讓學生把圖意連起來說一句話:車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來28人,現(xiàn)在有多少人?

        師:同學們想一想,這道題該如何計算?充分發(fā)揮你的聰明才智,看誰的解決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學。

        生:理解題意、獨立解答。

        小組交流、匯報板演。在練習本上寫連寫豎式。

        比一比,看那種算法更合理、科學。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口述:這道題都有什么運算符號?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讓學生說)

        討論:用豎式怎樣計算?這道題可以不可以把兩個豎式連在一起寫?這道題有沒有簡便寫法?使學生初步理解明確因為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不能交換位置,所以這道題不能交換位置計算。

        學生動筆在小黑板上寫算式,教師在下面巡視,找出幾種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幾種情況,可出示正確的做法。再出示學生中可能出現(xiàn)的兩種情況,由學生判斷有沒有錯,錯在哪里。

        拓展思維

        這道題還有沒有其它做法?

        2、教學例4。

        先說明和例3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和運算順序。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指名說說計算過程。

        提問:這道題豎式有沒有簡便寫法?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6題,第5題。

        師:哪位同學說說你的計算方法?

        2、完成練習五第5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完成練習五第6題。觀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發(fā)現(xiàn)。獨立思考并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及時的練習,使學生鞏固100以內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又學會了什么?計算加減混合運算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教師引導梳理。

        生:認真思考,自由發(fā)言,談自己的體會。

        小結:加減混合的.筆算試題,在筆算的過程中,把兩個豎式寫成一個豎式比較簡便。計算的過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這樣可以提高我們的計算速度。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基本方法,能正確地分析應用題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使學生能合理地選擇解答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寫出等量關系式

        (1)二月份生產的洗衣機比十一月份的2.5倍少1500臺。

       。2)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另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8千米,2.5小時相遇。

        2、用X表示未知數(shù),列出方程。

       。1)一個數(shù)與7.6的.和的2倍是24.8。求這個數(shù)。

        (2)一個數(shù)除1.6等于2300減去2.8乘以450的積,求這個數(shù)。

        一、根據題意列出方程。

       。1)一輛汽車裝運大米和面粉。大米裝了X袋,每袋重90千克,面粉裝了52袋,每袋重25千克,共運大米和面粉4噸。

       。2)百貨公司進一批羊毛衫,進貨價X元,出售價是進價的1.2倍,每件得毛利36元。

        二、復習指導。

        1、紅星機械廠用9千克鋼材制造一種機器,每臺用鋼材52千克,制造80臺后,改進工藝,每臺只用剛才45千克。余下的剛才還可以制造這樣的機器多少臺?(用兩種方法解)

        (1)學生獨立解答。

        (2)交流反饋。

        A、算術方法。

       。9-52×80)÷45

        說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B、列方程解答。

        52×80+45X=9

        請說出相應的另幾個方程,并說出數(shù)量關系。

       。3)比較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有什么不同?

        2、按照解方程應用題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1)四、五年級同學工植樹187棵,五年級同學植樹的棵數(shù)是四年級的1.2倍。四、五年級同學各植樹多少棵?

       。2)一輛汽車和一輛摩托車同時從相距175.5千米的兩地相對開出,汽車每小時行駛52千米,摩托車的速度是汽車的1.25倍。經過多長時間兩車相遇?

        3、引導

        今天復習了什么內容?說說用方程解應用題的思路。

        三、獨立作業(yè)。

        復習五的其余題目

        四、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本[81]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7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12

      【經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典)08-29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8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3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1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典】08-02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