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7-19 10:16:02 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集合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集合5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ㄒ唬┦箤W生正確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二)通過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及書寫工整、規(guī)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難點:正確計算連減式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板演(指名兩個學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兩名學生板演的同時,其他學生口算下面的題,抽問其中一道連加、一道連減的口算過程,從而復習連加、連減運算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訂正板演,兩名學生分別說一說計算過程,大家檢查計算是否正確。然后觀察一下,兩道加法題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第一個加法算式兩個加數(shù)的和也就是第二個加法算式中的第一個加數(shù)。如果把這兩道加法題連在一起寫,就是一道連加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連加、連減用豎式計算。出示課題連加、連減。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128+34+23=

        啟發(fā)提問:

       。1)連加式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2)用豎式怎樣計算?

        相鄰的兩位同學互相說一說,然后自己動筆試著做一做(如果有條件,每人一塊小紙黑板,每人在紙黑板上做)。

        在學生自己試算過程中,教師行間巡視,找出幾種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幾種情況,先出示正確的算法,即大家進行評議,公認這種算法是正確的。然后出現(xiàn)下面兩種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算法(如果班里學生沒有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不必提出,以免誤導)。讓學生說一說錯在哪里。

        小結性提問:

       。1)計算連加式題,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計算連加兩步式題,應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礎上得出:

        計算連加式題時,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再加第三個數(shù)。要注意計算第二步時,是把第一步計算的結果加上第三個數(shù),還要注意每一個計算過程中,不要抄錯數(shù)。

        教師介紹簡便寫法。為了書寫簡便,我們可以把兩個豎式連起來寫。

        提問:這種寫法和原來的寫法有什么不同?簡便在什么地方?

        教師總結同學的意見,得出:這種把算式連起來寫的方法,不僅可以少寫一個62,比較簡便,同時可以避免計算過程中抄錯數(shù)的錯誤,使計算正確、迅速。

        做一做:46+25+17=

        要求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做,先分步書寫,再用簡便方法書寫。指名一個同學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訂正。

        2。出示例252-20-18=

        啟發(fā)性提問:

        (1)這是一道什么樣的兩步式題?

       。2)你能根據(jù)剛才研究的連加兩步式題,推想出連減兩步式題的計算方法嗎?同學們試一試在小黑板上做一做。

        教師通過行間巡視,可能發(fā)現(xiàn)有以下三種情況,教師先出示第(1)(2)種。

        通過學生評議,兩種算法都是正確的,而第(2)種是用簡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種算法。

        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錯在哪里。第一步計算對了,問題出在第二步是退位減法,而這位同學沒有退位,造成計算錯誤。大家要吸取他的教訓。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出:在計算兩步式題時,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寫豎式。如上面這道題,第一步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寫豎式(把第一步豎式用虛線框起來)。做一做:84-26-30=

        由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試做,指名一個學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訂正。教師還可以了解一下哪些學生直接用簡便方法書寫,而且一次做對;哪些同學還用兩個豎式做;哪些同學只寫了第一步豎式,第二步用口算就得出了結果。對最后一類同學可以提出表揚。

        小結性提問:

        (1)計算連減式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計算連減兩步式題,應注意什么?

       。ㄈ╈柟谭答

        1、基本練習

        可以讓學生直接在書上填寫。

        2、對比性練習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54+26+15=90-58-24=

        直接在書上第2頁做,可以列兩個豎式,也可以用簡便寫法。

       。2)口算下面各題。(書上第2頁,直接在書上寫得數(shù))

        7+59+20=72-6-40=

        3、趣味性練習(練習一第1題)

        把每行的三個數(shù)加起來把練習一的第1題,如上圖那樣,把每行三個數(shù)的旁邊畫一個括號,把得數(shù)填在括號里。

        4、課后練習

        練習一的第1題和第2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及筆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以及口算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節(jié)課的新知識就是,讓學生學會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式題。教學中要緊緊抓住這一重點。

        教學過程的設計充分利用舊知識,引導學生探索主動獲取新知識。教學一開始,安排兩道有聯(lián)系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shù)就是第二個算式中的一個加數(shù),就為學生探索連加法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兩道例題都是放手先讓學生試算,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引導學生總結出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這樣安排,使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不僅獲得了新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觀察、分析能力和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本節(jié)課的練習除了邊講邊練外,最后安排了有層次的集中練習,并進行及時反饋,表揚用簡便寫法及結合口算算得正確的同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得數(shù)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他們的求異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積極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有關7的加減法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得數(shù)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口算

        分別出示卡片:5+1= 5-3=

        師:怎樣算?還可以怎樣算?(想數(shù)的組成,用數(shù)數(shù)的方法等.)

        學生開火車口算6以內的加、減法.

        2.7的組成

        學生邊打手勢邊說7的組成.(6和1組成7,5和2組成7……)

       。7可以分成1和6,7可以分成2和5……)

        師:今天我們就應用這些舊知識來學習有關7的加、減法.(板書課題)

        探索新知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馬圖1):左邊有6匹白馬,右邊有1匹黑馬.

        師:你能看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互相說一說,然后列出算式.

        組長組織小組成員一起討論.

        集體交流:敘述圖意,列式解答.

        板書:6+1=7

        1+6=7

        問: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看著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知道兩個部分求整體,所以用加法.相加的兩個數(shù)交換位置得數(shù)是一樣的.)

        問:如果不看圖,怎么算這兩道題?還有別的想法嗎?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想7的組成,用數(shù)數(shù)的方法,由學過的算式進行推想等.)

       。2)出示例題圖(馬圖2)

        學生小組合作研究,先說一說題意,然后再列式計算.

        集體交流:敘述圖意,列式解答.

        板書:7-1=6

        7-6=1

        問:不看圖怎樣計算這兩道減法題?(想7的分解,想加法算減法等.)

       。3)比較例題中的兩組算式.

        6+1=7 7-1=6

        1+6=7 7-6=1

        師:這四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請你試著說一說6、1和7這三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

       。6是一部分,1是一部分,把這兩部分合并起來就是整體7,從整體7里面去掉1這部分就是6那部分,從整體7里面去掉6這部分就是1那部分.)

        2.擺一擺

       。1)學生擺小棒、說題意、列算式.

        (左邊擺5根小棒,右邊擺2根小棒,一共是幾根小棒?5+2=7 2+5=7

        一共是7根小棒,去掉2根,還剩幾根?7-2=5

        一共是7根小棒,去掉5根,還剩幾根?7-5=2)

        擺后指名回答,老師板書:5+2=7 7-2=5

        2+5=7 7-5=2

        讓學生看小棒圖說一說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7根小棒還可以分成哪兩部分,請你擺一擺,邊說題意邊列式.

       。ㄗ筮厰[4根小棒,右邊擺3根小棒……)

        擺后指名回答,老師板書:4+3=7 7-3=4

        3+4=7 7-4=3

        師:除了黑板上的算式以外,你還能說出有關7的加、減法算式嗎?

        學生說算式,老師板書:7+0=7 7-0=7

        0+7=7 7-7=0

        學生齊讀黑板上7的加、減法算式.

        3.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有關7的.加、減法,對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學們能夠用多種方法計算加、減法,今后計算的時候,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

        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35頁的做一做.

        6+1=□ 5+2=□ 4+3=□

        1+6=□ 2+5=□ 3+4=□

        7-1=□ 7-2=□ 7-3=□

        7-6=□ 7-5=□ 7-4=□

        訂正時問:你是怎么算的?(學生可能用數(shù)的組成,也可能用數(shù)數(shù)的方法,還可能根據(jù)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看上面的算式寫下面的得數(shù).)

        2.學生獨立完成教材37頁的第3題(出示蝴蝶圖和樹圖).

        3.游戲:找朋友

        發(fā)給一組同學每人一張數(shù)字卡片,其他的同學每人一張算式卡片,拿數(shù)字卡片的同學依次到前面來舉起卡片說:“我的朋友在哪里?”拿著相應算式的同學到他面前來說:“你的朋友在這里.”(學生手里的算式是7以內的加、減法)

        板書設計

        數(shù)學教案-得數(shù)是7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冊 P58~5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質數(shù)、合數(shù)的意義,會判斷一個數(shù)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概括和判斷的能力。

        3、通過質數(shù)與合數(shù)兩個概念的教學,向學生滲透“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質數(shù)和合數(shù)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判斷一個數(shù)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的方法。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準備復習,創(chuàng)設情境。

        1、求7和10的約數(shù)。

        2、25有幾個約數(shù)?

        二、探究發(fā)現(xiàn),理解新知。

       。ㄒ唬┙虒W例1

        1、出示例1,寫出下面每個數(shù)所有的約數(shù)(1~12)。

       。1)先小組合作完成例一,分別填出每個數(shù)的所有的'約數(shù),并指出各有幾個約數(shù)。

       。2)例1反饋。

       。3)同學們觀察一下這些數(shù)約數(shù)的特點:思考:在自然數(shù)范圍內,按照每個數(shù)的約數(shù)個數(shù)的特點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哪幾類?先獨立分類,再小組交流。

       。4)學生匯報分類情況。

        2、比較每類數(shù)約數(shù)的特點,教學質數(shù)與合數(shù)的定義。

       。1)先觀察有2個約數(shù)的數(shù)。誰能發(fā)現(xiàn),它們的約數(shù)有什么特點呢?歸納特點,給出質數(shù)的定義。

       。2)第三種類型的數(shù)與質數(shù)的約數(shù)比較,又有什么不同?概括合數(shù)的定義。

        (3)1既不是質數(shù),也不是合數(shù)。

       。4)舉出質數(shù)的例子?

       。5)舉出合數(shù)的例子。

        3、自然數(shù)按照每個數(shù)的約數(shù)的多少,又可以怎樣分類?

       。ǘ┙虒W例2

        1、出示例2。判斷下面各數(shù),哪些是質數(shù),哪些是合數(shù)?

        17、22、29、35、37、87。

        (1)同桌先交流一下,再匯報。

       。2)37為什么是質數(shù)?87為什么是合數(shù)?

       。3)小結。

       。ㄈ┛磿|疑

       。ㄋ模┯螒。

       。ㄎ澹┏鍪100以內質數(shù)表。學生練習記質數(shù)。

        三、鞏固練習,發(fā)展提高。

        1、在自然數(shù)1~20中:

       。1)奇數(shù)有————,偶數(shù)有————;

        (2)質數(shù)有————,合數(shù)有————。

        2、下面的判斷對嗎?

       。1)所有的奇數(shù)都是質數(shù)。( )

       。2)所有的偶數(shù)都是合數(shù)。( )

       。3)在自然數(shù)中,除了質數(shù)都是合數(shù)。( )

       。4)一個合數(shù),至少有3個約數(shù)。( )

        3、猜一猜,老師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四、總結。

       。裕

        五、作業(yè):

        62頁1~2。1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發(fā)現(xiàn)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理解公式的形成,并能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fā)展實踐能力。

        2、通過對面積公式的探索,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3、結合教學內容,滲透“轉化”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發(fā)現(xiàn)、理解和應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計算機軟、硬件一套;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拼成的長方形;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標有上、下底和高及數(shù)據(jù)的一般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各一個。

        學具準備:每個學生準備兩個完全一樣的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和剪刀。

        教學過程:

        一、遷移誘導,激發(fā)參與興趣

        1、啟發(fā)學生回憶三角形的`面積推導公式。

        2、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二、實驗操作,引導參與探究

        1、轉化

        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學習。

        獨立拿出準備好的各種梯形,拼成學過的圖形。

        學生拼擺,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及時給予點撥和鼓勵。

        2、觀察

        學生分組,結合拼成的平行四邊形觀察、討論。教師巡視,注意點撥。

        板書如下:梯形面積 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平行四邊形的底 梯形是上底+下底

        平行四邊形的高 梯形的高

        3、推導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注意點撥。

        學生反饋,教師注意用規(guī)范的語言進行調控。

        板書如下:

        平行四邊形面積= 底 × 高

        梯 形 的 面 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提問:計算梯形的面積為什么除以2?

        三、反饋調節(jié),鞏固參與成果

        1、引導實際應用,鞏固梯形面積公式

        2、分層訓練,培養(yǎng)能力

        3、發(fā)展提高,深化知識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詳細介紹:

        教學內容:教科書2—4頁新學年開學第一天,分類,練習一第1題。

        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初步學習按由小到大的順序觀察并數(shù)出圖中的人和物的個數(shù),或按方位數(shù)出周圍物體。

        2.學習物體分類,并把同一類物體圈起來。

        3.學習指物數(shù)數(shù),認相應的數(shù)字。

       。ǘ┠芰τ柧汓c

        1.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圖畫或周圍物體,學習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2.做到指物數(shù)數(shù),培養(yǎng)數(shù)數(shù)能力。

        3.引導學生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ㄈ┑掠凉B透點

        1.為學生介紹數(shù)學知識的用途,滲透學習目的教育。

        2.結合觀察圖畫,初步培養(yǎng)學生愛學校、愛老師、愛同學的思想感情以及愛學習、愛勞動、守紀律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進行入學教育。

        2.引導觀察圖畫,數(shù)圖畫中人和物的個數(shù)。

        3.學習分類,初步知道什么是同類物體,把同一類物體圈在一起。

        教學難點

        1.按一定順序指物數(shù)數(shù)。

        2.理解物體分類。

        3.學習用完整、規(guī)范的語言表述。

        教具、學具準備

        1.放大的掛圖或幻燈片,內容是教科書2—3頁的開學圖。

        2.教學“分類”用的實物圖,幻燈片或電腦軟件和認識1—10數(shù)字及相應的整體圖畫。

        教學步驟

        一、教師談話,引起興趣

        小朋友們,從你們邁進學校大門那時起,你就是一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了。學生在學校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我們要學習很多知識,其中數(shù)學是我們學習的主要課程之一。數(shù)學知識用途很廣,從數(shù)物體個數(shù)的1、2、3……;買東西要花錢,汽車行駛的快慢,工廠生產的機器零件及產值,農業(yè)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學家研制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原子彈、導彈及航天飛機等都離不開數(shù)學知識。這說明,世界雖大,但到處都離不開數(shù)學知識,F(xiàn)在請同學們看一看數(shù)學書的封面,下方中間最大的兩個字就是“數(shù)學”,上面的圖畫中三只小鴨子與小朋友抱著的一只小鴨子之間就含有不少數(shù)學知識,圖畫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擺方法,里面藏著很多數(shù)學秘密。這說明學習數(shù)學很重要,也很有趣,我們現(xiàn)在就從這本書學習開始。

        二、引導觀察,指物數(shù)數(shù)

        出示圖畫,引導數(shù)數(shù)。(指圖)這幅圖畫是一所小學新學年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都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學校環(huán)境很美,你們看,這幅圖里都畫了些什么?

        1.看圖無序觀察。

        學生看什么說什么。(有學生、老師、有的澆花,有的踢球,有樹、有小鳥……)

        2.引導有序觀察學說完整話。

       。1)邊指邊數(shù)出數(shù)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師,一面五星五旗,一個足球)

       。2)邊指邊數(shù)出數(shù)量是2的人或物。(兩個同學向老師敬禮,兩個同學在澆花,兩把噴壺)

       。3)邊指邊數(shù)出數(shù)量是3、4、5……10的人或物。(3個同學在踢足球,4棵葵花,5個大字“歡迎新同學”,6朵花,天上飛著7只小鳥,樓旁邊有8棵樹,一共有9個學生,一位老師,一共有10名師生。)

        (4)按順序數(shù)一數(shù)畫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師談話:通過看這幅圖我們知道,學校到處都有數(shù)學,而且這里的老師、同學互敬互愛,整個校園充滿著團結、歡樂的氣氛。

        3.觀察周圍物體指物數(shù)數(shù)。

       。1)數(shù)一數(shù)教室有幾個門?幾個窗?每個窗上有幾塊玻璃?有幾盞燈?教室墻上掛著幾張畫?……

       。2)橫著數(shù),一排有幾張桌子?豎著數(shù),一行有幾張桌子?

       。3)數(shù)一數(shù),你左邊的一行有幾個同學?右邊的一行有幾個同學?前邊一排有幾個同學?后邊一排有幾個同學?

        三、認識同類物體,學習分類

        1.出示或顯示4頁左方上鉛筆和皮球圖。(沒有集合圈)

       。1)圖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它們各有什么用途?

       。2)引導同學自己說一說: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類物品,(出示或顯示集合圈)引導學生用右手食指也在兩個球外面畫一個圈。

       。3)講述:不管大球、小球都是同學們玩的球,是同類物品邊說邊把兩個球圈起來,這樣表示它們是同一類物品。而鉛筆是寫字用的和球不是同類物品。

        2.觀察4頁右上方的圖。

       。1)引導同學認真觀察,看看圖畫上的都是什么?哪些屬于同一類,用鉛筆圈起來。

       。2)啟發(fā)學生指著示范圖說一說,哪些屬于同類,應該怎么圈?為什么?(因為大雞、小雞、公雞、母雞都是雞,屬于同類,應圈在一起,而書包和氣球它們不是同類物品)

       。3)學會看書,指導練習。

        打開書第6頁,看練習一,第1題,而后教師讀題。

       。1)完成左圖。提問:圖中的四種物品各是什么?那些物品是同類的?

        學生回答,幫助整理。西瓜、香蕉、桃子都是水果,是同類的,而布娃娃和水果不是同類。

        請同學動手把同類物品圈起來。

       。2)完成右圖。圖中的哪些物品屬于同類?把同類物品圈起來。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圈。

        (3)即興練習

       、僬埻瑢W看看自己的書包里都有些什么?可以分成哪幾類?(各種書屬于同類,各種本子屬于同類,還有文具盒……)

       、诖蜷_文具盒,仔細看看,有哪些物品屬于同類?(鉛筆、鋼筆、圓珠筆等屬于同類)

        四、指圖數(shù)數(shù),認識數(shù)字

        1.出示4頁下圖。

        2.請同學們指著圖,數(shù)一數(shù)每個圈里各有幾個物體?認識圈旁邊的數(shù)字。

        3.指名到前面,指著數(shù)出任意一個圈內的物體個數(shù),讀出旁邊的數(shù)字。

       。ㄈ邕@個圈里有1、2、3、4、5,5條魚,這個數(shù)字是5)

        4.同學們自由互相數(shù)圈里的物體個數(shù),讀出旁邊的數(shù)字。

        五、組織室外活動,認識學校,鞏固分類

        1.課上教學內容結束之后,可組織學生從學校門口開始,參觀認識學校,邊看邊引導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壇、教學樓、辦公樓、樹木、操場上有老師、同學……)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棵樹?……。

        2.然后問,看到的這些人和物,哪些屬于同類?

        六、全課小結

        今天你們都學習了什么?(看圖數(shù)數(shù),分類,數(shù)數(shù),認數(shù)字。)

        七、布置作業(yè)

        1.回家和家長說一說今天學了什么?

        2.觀察周圍物體數(shù)一數(shù)個數(shù),說說哪些屬于同類。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3-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4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7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11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25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8-0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8-29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