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科學教案范文合集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各種蔬菜都有種子,初步了解種子會長在植物的不同部位。
2、能積極的運用自己的經驗選用合理的方法采集不同的種子。
3、感受大自然的神秘和進行集體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種子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1、各種帶種子的蔬菜實物(冬瓜、南瓜、茄子、黃瓜、西紅柿、蕓豆、絲瓜、毛豆、土豆、山芋、大蒜、等)
2、采集種子的工具(勺子、一次性手套、剪刀、刀、盤子)
活動過程:
1、《生日快樂》歌曲引起幼兒興趣。
師:咦,今天是誰的生日呢?是你們小朋友?(不是)
那是?
哦,記得今天是種子國王的生日,他高興送給我們許多蔬菜,你們想不想知道他送給我們哪些蔬菜呢?(打開種子王國背景圖呈現(xiàn)各種蔬菜幼兒觀察實物蔬菜)附:各種實物的蔬菜圖片
2、請幼兒觀察實物并回答蔬菜的名稱------------(幼:土豆、茄子等)
師:那么多的新鮮的蔬菜想叫他們在我們的幼兒園的菜地里也長出那么多的果實那怎么做呢?
幼:要有種子
師:那種子從哪里來呢?這些蔬菜都有種子嗎?種子藏在哪里了?
那叫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每種蔬菜的種子藏在哪里?
你覺得在哪兒?那怎樣把它們采集出來呢?
你用哪些工具來采集種子呢?(幼:用勺子挖、用夾子夾,用手摘等)
幼兒自己動手操作采集蔬菜種子并把自己采集到的種子放到圓盤中自己觀察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并分別說明。
種子剖開的食物圖:
師:土豆、馬鈴薯、大蒜、他們的種子藏到哪兒了?
幼:他們的`種子就是他們的本身,把他們的本身出芽的地方切一小部分放到土里就可以生長。
3、感受大自然采集的樂趣。
師:這些種子都是種子國王送的,我們到我們的小菜地里采集我們自己種的種子去。
幼兒自帶工具到菜地采集種子(蕓豆、辣椒、茄子、絲瓜、等)
幼兒介紹自己采集的蔬菜并詳細說明他們的種子,并談談在戶外采集種子的感受。
4、師總結幼兒采集的種子。
活動延伸:
。1)將幼兒財界的種子制作成標本,展覽在教室里供大家觀賞,并相互交流制作方法。
教學反思:
活動中充分讓幼兒動口動腦,既培養(yǎng)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發(fā)展了思維,各種各樣的種子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但又不被注意的東西,因此調動幼兒主動參與搜集各種豐富的材料,結合幼兒的實際經驗,調動幼兒多感官參與,鼓勵幼兒自由的觀察、操作、發(fā)現(xiàn)、比較、討論與探究,充分展示了一個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發(fā)現(xiàn)學習的動態(tài)活動過程。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ㄒ唬╈柟虒ハx基本特征的認識。知道螢火蟲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發(fā)光的原因。
。ǘ┩ㄟ^電影教學,讓幼兒感受故事主人公克服困難刻苦讀書的精神。
。ㄈ┬蕾p螢火蟲的相關歌曲,學會用肢體,表現(xiàn)螢火蟲,飛舞閃爍的優(yōu)美情態(tài)。
。ㄋ模┨剿、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螢火蟲。
。ㄎ澹B(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二、活動準備
。ㄒ唬┙處熓孪仍O計制作好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設備。
。ǘ┯捌盾囏废逦灐,做好相關處理剪接。
。ㄈ┬‰姵卣彰髌魅舾蓚。
三、活動過程
。ㄒ唬┌l(fā)現(xiàn)螢火蟲,認識螢火蟲。
1、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看看大屏幕上投影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告訴老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在樹叢中有許多閃爍的亮點?
2、原來它們是一群小昆蟲,它的名字叫螢火蟲,我們放大一只仔細看看它長的'什么樣子?螢火蟲有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有翅膀、有三對足。
提問:螢火蟲的特征與昆蟲基本特征相符嗎?它是不是昆蟲?
(二)擴大知識視野,認識不同種類螢火蟲
1、剛才我們只看到一只螢火蟲,其實有許多的螢火蟲長得都不一樣,就象我們小朋友每個小朋友都不一樣,大自然真奇妙。
2、觀看不同的螢火蟲,解釋有的看上去好象沒有發(fā)光的原因。
(三)了解螢火蟲發(fā)光的原因
1、螢火蟲有這么神奇的本領,小朋友們知道它為什么會有這樣發(fā)光的本領嗎?(幼兒展開想象自主討論)
2、原來在螢火蟲腹部的最后兩節(jié)長著一個發(fā)光器。
3、有很多人早就發(fā)現(xiàn)了螢火蟲神奇的本領,把它寫進了故事、兒歌、歌曲中,我們來聽一首《小小螢火蟲》的兒歌。
。ㄋ模┯^看電影故事《車胤囊螢》
1、螢火蟲還和我們人類是好朋友,老師這里有個故事叫《輒襄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故事。
2、幼兒觀影。
3、提問:主人公車胤請螢火蟲來做什么呢?
4、你想到可以請螢火蟲來做什么呢?
。ㄎ澹┍憩F(xiàn)螢火蟲的閃爍的情態(tài)、飛舞
1、教師出示發(fā)光器,讓幼兒感知發(fā)光器可以象螢火蟲的腹部一樣發(fā)光。
2、幼兒嘗試使用發(fā)光器。
3、幼兒在音樂伴奏下使用發(fā)光器象螢火蟲一樣翩翩起舞,飛去尋找那些需要得到幫助的人。
自我評價:
該活動將科學教育與電影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即使幼兒獲得豐富知識又發(fā)揮了電影教學的優(yōu)勢,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感受到人與自然的美好、和諧與互動,體會到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文中主人公刻苦讀書的恒心與毅力。生動的影片內容,把幼兒引入了一個飽含人文教育價值和審美的藝術境界,讓幼兒體驗什么是真、善、美。
小百科;螢火蟲昆蟲小至中形,長而扁平,體壁與鞘翅柔軟。頭小,前胸背板發(fā)達,蓋住頭部。眼半圓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在額的前方,兩眼之間具觸角1對,觸角左右相接近。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莫比烏斯圈的特征,探索莫比烏斯圈的神奇變化。
2.能制作莫比烏斯圈,并能大膽進行猜想和嘗試記錄。
3.體驗莫比烏斯圈給生活帶來的便捷。
活動準備:
紙條、紙圈、剪刀、固體膠、課件、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激趣
以手指游戲引入紙圈。(教師用食指和大拇指變化出一個圈、兩個圈、許多圈導入課題--紙圈。
1.出示紙條,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師紙條也想變成圈,你們能不能幫助紙條變出圈?鼓勵用多種方法,可以跟別人的不一樣等。)
2.幼兒嘗試做紙圈。(幼兒做出的紙圈都一樣)
3.教師以魔術的形式展示莫比烏斯圈的神奇變化,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設疑
1.幼兒第一次嘗試剪圈,讓幼兒體會挫折,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
2.畫線對比
教師提出要求:在兩個圈上分別畫線,從接頭處開始畫,到起點處結束,可以在里面畫也可以在外面畫。可以兩人合作,一個人轉圈,一個人畫線。
師:你的線畫好了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普通圈的線只畫了一個面就連了起來,但是莫比烏斯圈的線特別長,畫過了紅顏色的一側又到了藍顏色的一側,最終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fā)點。
結合PPT總結出莫比烏斯圈的第一個特征:普通圈有2條邊2個面,莫比烏斯圈只有1條邊1個面。
3.實驗總結出莫比烏斯圈的第二個特點:沿線剪開普通圈,變成一樣大的兩個圈,莫比烏斯圈變成有兩個接口的大圈。
4.嘗試自己制作莫比烏斯圈。教師小結:把紙條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個這樣的圈。咱們做的這個圈啊,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呢,叫做莫比烏斯圈。是德國科學家莫比烏斯在1858年發(fā)現(xiàn)的。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給這個圈取名為莫比烏斯圈。
三、探索
沿著莫比烏斯圈的二等分線剪開和三等分線剪開會有神奇的結果。出示記錄單:
1.出示課件,教師講解記錄單。
2.猜測普通的圈沿剪線剪開會怎么樣。(記錄)
老師示范剪法。
幼兒嘗試剪普通的圈。
3.幼兒猜測莫比烏斯圈沿著這條線剪開會怎么樣。教師和幼兒一起記錄。
。1)幼兒自己剪剪看看。
。2)請幼兒講述操作結果?匆幌,現(xiàn)在的莫比烏斯圈有幾個接口?
。3)它的結果跟你猜的一樣嗎?
。4)教師小結:一個麥比烏斯圈沿著中間的線剪開就會變成一個更大的而且有了兩個接口的麥比烏斯圈。
4.教師出示畫有兩條線的麥比烏斯圈。
(1)幼兒猜測,教師和幼兒一起記錄。
。2)幼兒剪剪看看。教師指導。
(3)幼兒講述結果。
。4)小結:今天我們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莫比烏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畫有一條線的莫比烏斯圈剪開后會變成一個更大的莫比烏斯圈。畫有兩條線的莫比烏斯圈剪開后變成了一個大一個小兩個套在一起的莫比烏斯圈。
四、拓展
1.觀看課件了解莫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神奇的莫比烏斯圈,莫比烏斯圈不光好玩還很有用呢,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嗎?(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
其實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藏著許多莫比烏斯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課件)
立交橋:避免行人車輛的擁擠。
過山車:更加刺激好玩。
傳送帶:減少反復的摩擦工作,增加傳送距離和面積......
2.觀看課件了解莫比烏斯圈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
原來莫比烏斯圈不僅給生活帶來了方便,藝術家和建筑設計師還利用它來美化我們的生活(繼續(xù)展示PPT)。
5.延伸
瞧,老師這里還為小朋友準備了畫有三條線和四條線的麥比烏斯圈呢。你知道沿著他們剪開會變成什么樣嗎?
活動反思:
本課是二年級上冊《材料》單元的第4課。本課教學以紙為載體,通過改變一張紙,比較和體驗紙改變前后性能的變化,交流紙的這種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等,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改變材料、發(fā)現(xiàn)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根據(jù)教材,我把本課分為幾板塊:
第一板塊——聚焦,承接第3課的內容,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原有認知經驗說說普通紙的特點,引發(fā)學生思考有什么辦法讓紙具有更多的本領。
第二板塊——探索,探索又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明確改造紙的方法,先交流改變紙的方法,再明確本節(jié)課探究的改變紙的方法。第二部分,用“折一折”這種改變方法,引領學生用對比觀察的方法研究紙被改變后形狀、性能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先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紙的新變化,通過觀察兩種紙的側面,發(fā)現(xiàn)普通紙和瓦楞狀的紙分別是一字形和波浪形。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紙的新功能,其中比較觀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將白紙與瓦楞狀紙分別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輕輕按一按白紙和瓦楞狀紙,認真體驗手心的感覺,比較彈力)、放一放(取兩個盒子,中間隔開一定的距離距離平放在桌面上,先將普通的白紙放在兩個盒子上,接著由輕到重將物體(回形針、鉛筆、文具盒)放在紙的正中間,看紙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體。測完白紙后,再去測瓦楞狀紙能承受多重的物體。一邊實驗一邊記錄,比較承載力)、摸一摸(用普通紙貼著裝有熱水的杯子感受冷熱程度;換用瓦楞狀紙,再次感受冷熱程度,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比較隔熱能力)。
第三板塊——研討,紙改變后性能的變化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四板塊——拓展,引導學生在紙上用刷油的方法改變一張紙,然后探究這張紙具有的全新功能。
在授課過程中,我還發(fā)現(xiàn)了一下幾個問題:
在說一說紙的特點時,學生能夠說出紙的顏色、形狀、易折疊,但是學生會鉆形狀這個牛角尖,不斷說出:長方形、有四個角、有四條邊等等,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說出紙容易破、遇水會濕、紙的厚薄等等。
按一按這一板塊,學生通常不能直接說出有彈性,能彈回,他們最多說到的'就是:刺刺的、有一棱一棱、不能直接接觸桌面……要說有彈性,能彈回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折瓦楞狀的紙不是難事,但是學生自主折紙,會有橫豎兩種折法,在放一放這一部分,兩種折法會對紙的承重能力有影響。
與教材配套的學生活動手冊中,放一放瓦楞狀紙和普通紙分為“能支撐”和“不能支撐”兩種,但是我認為這樣劃分不太準確,普通紙依舊能支撐像回形針那樣的較輕物體,瓦楞紙上放過重的物體也不能支撐,因此我在授課時,把能不能支撐改為“能支撐較重物體”和“能支撐較輕物體”,讓學生分別用回形針、鉛筆、文具盒來嘗試,較輕的回形針能夠被普通紙支撐,瓦楞狀紙能夠支撐回形針、鉛筆,鉛筆盒不太重時能夠被瓦楞狀紙支撐,過重的鉛筆盒則不能被支撐。學會能夠通過這三種材料感受到普通紙和瓦楞紙的不同。
第一次用低年級以及新教材開課,我在試上的時候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回答,實驗準備等等所花費的時間較多,整節(jié)課較為倉促。因此在第二次上時,我把折瓦楞狀紙以及實驗材料準備都放在課前,由于第二個班的學生能很快的說出紙的特點以及瓦楞狀紙,整節(jié)課最后多余了一點時間,我用來和學生一起進一步探究瓦楞狀的紙。
在給低年級授課過程中,我認為我對學生的還是了解較少,對于不同的班級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的調整而不夠靈活,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為新教師,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數(shù)碼產品,了解它們的用處。
2、對科技新產品感興趣,感受它們?yōu)樯顜淼姆奖恪?/p>
【環(huán)境與材料】
1、《科學》下P.20~21。
2、錄有幼兒活動情景的光盤。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
1、將常見的"傻瓜"照相機和數(shù)碼相機擺放整齊,以問題情景引發(fā)幼兒思考。
2、情景一:老師去動物園,想拍些照片帶回去看,需要什么設備?
情景二:想聽好聽的歌曲,需要什么設備?
情景三:遠方的'爸爸想看看小寶寶長得什么樣了,哪種設備能幫忙?
二、了解用途
1、教師播放錄有幼兒生活情景的光盤,讓幼兒說說數(shù)碼產品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2、你使用過數(shù)碼產品,使幼兒認識并了解數(shù)碼產品的使用方法,發(fā)現(xiàn)它們的優(yōu)勢。
三、走進數(shù)碼城
1、請幼兒看畫冊《走進數(shù)碼城》,說一說畫面上有哪些數(shù)碼產品,它們有什么用處。
2、教師幫助幼兒總結數(shù)碼產品在生活中的作用。
3、將來你要發(fā)明什么樣的數(shù)碼產品呢?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根據(jù)自己確定的分類標準,布置“文具店”并作統(tǒng)計記錄。
2、在游戲中練習簡單運算。
3、能相互協(xié)商、聽取同伴意見,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裝有各種文具的小書包。
2、筆、記錄板
3、標簽紙、各種自制紙幣若干
4、售貨員標志
活動過程:
1、介紹我的文具——幼兒分小組結伴,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文具。
——代表介紹。
2、布置文具店——每組布置一個“文具店”,討論:怎樣分類擺放。
——幼兒分組布置,并貼上自制的價格標簽。
——給文具店取名,交流布置情況。
3、統(tǒng)計文具——幼兒作文具店統(tǒng)計員,統(tǒng)計并記錄本店的文具數(shù)量。
——同伴相互交流、檢查。
4、游戲;小小文具店——選出一個售貨員,顧客自由地到各個文具店用“十元錢”購買文具用品。
5、把文具店的文具用品歸放到自己的小書包中。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教師為幼兒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臺,讓幼兒自己探索,嘗試,思考,教師只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我們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對整個活動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確,并能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礎;顒訉哟我逦龅綄訉由钊。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千百年來,廣袤而又神秘的宇宙令地球人遐思和向往,所以,在幼兒期開展關于天文的科學活動,既是幼兒興趣所向,又為幼兒自主進行探索活動打下基礎。本活動把幼兒的目光從太陽系伸展到遙遠的星座,讓幼兒學習到一定的星座知識的同時,拓展幼兒的形象思維,激發(fā)幼兒的探索。
【活動目標】
1、知道天蝎座、獅子座、仙女座、雙魚座等星座的名稱和形狀。
2、掌握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命名法。
【活動準備】
1、關于“太陽系”和“星空”的flash課件。
2、操作材料:星座卡一套;星星圖一份;各種星座圖形。
3、水彩筆、畫紙。
【活動過程】
一、科學家(教師)駕駛航天飛機(教師雙手平舉模仿航天飛機飛翔狀)到班上接幼兒,一起去拜訪太陽系的一家。
師:“科學家的航天飛機來接小小科學家嘍!”(口中發(fā)出飛機馬達的聲音,把幼兒帶入情境)。
師:“穿越大氣層,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看地球……”(一邊把幼兒引到電視前,觀看課件)。
二、引導幼兒認識新的星座。
1、觀看“太陽系的一家”,引出今天的任務——與五個星座建立外交關系。
2、認識五個星座。
。1)請幼兒坐到座位上,教師出示一張布滿星星的圖片,并問幼兒:“這些星星這么亂,我們怎樣與它們建立關系,并記住這些星星啊?”
。2)引導幼兒回憶老師記小朋友的方法——記名字(認識新事物的方法——根據(jù)特征命名)。
。3)播放課件星星的圖形,并提問圖形像什么,然后介紹星座的名稱。(必須告訴幼兒,這些星座的名字是以前的科學家已命名好的)。
3、“給星座找座位”比賽。
。1)五名幼兒一組,幫星星找到座位。組內幼兒要互相幫助,在限定時間內評比計分。
。2)評比完畢,請幼兒到前面拼給其他人看,問幼兒:“為什么這樣拼?”
4、“誰的眼睛轉得快”比賽。
教師出示卡片上星座的名稱。先單張,后同時出示兩張;先定位,后一邊出示,一邊移動,直到移到身后。難度逐漸加大。(正確一次記一份,兩次累計得分最高組,坐飛船的最前座)。
三、遨游太空,尋找星座。
師:“現(xiàn)在我們駕駛航天飛機去遨游太空!崩@教室“飛”一周,坐地上,問:“我們的航天飛機還能飛嗎?”“為什么只能飛這么遠呢?如果我們去探訪那些星座,怎么辦呀?”(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現(xiàn)在我們發(fā)射一架遙控飛機去探索太空,你們都做駕駛員!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夠指出臉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正確位置。
2.知道自己笑的樣子很可愛,大家都喜歡。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若干鏡子或一面大鏡子。
活動內容:
1.教師利用布娃娃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知道她是誰嘛?小朋友請看,原來是布娃娃呀!小朋友跟她打個招呼吧!
幼:你好。
師:小朋友真有禮貌,你們看一看她長得漂亮嗎?
幼:漂亮。
師:因為這個布娃娃很喜歡笑,所以它長得這莫漂亮,小朋友笑一個我看你們長得漂亮嗎?還真漂亮,以后我們小朋友要經常笑。
你們來觀察一下布娃娃的臉上都長著什么呀!
幼: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
2.請幼兒照鏡子并提問
師:現(xiàn)在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的鏡子,請你們仔細觀察你們的臉上都長著什么,小朋友站在鏡子面前看看自己的笑臉“我們的臉上都長著什么?”“扮個小鬼臉看看……”
幼:長著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師:小朋友咱們對著鏡子笑一笑,笑起來這漂亮。
3.教師帶寶寶做五官游戲
師:小朋友請看老師變出什么來了毛毛蟲,你們伸出小指頭也來變一個吧!當老師說:“毛毛蟲爬呀爬爬到你的什么時,小朋友馬上指導相應的位置,教師以此讓小朋友指到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老師先由慢到快。
“看XX指得又快又準確!薄捌渌麑殞氁佑蛫W!”游戲反復進行。
4.引著寶寶笑一笑
教師和寶寶對著鏡子笑一笑讓寶寶知道笑起來很可愛,大家很喜歡。
師:“XXX小朋友笑得真可愛!”過來笑一笑讓小朋友看一看,跟老師一起拍個照吧!小朋友你們想和老師一起拍照嗎?
幼:想。
師:“來,咱們大家拍個照,笑一笑!”。
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這次公開課我選擇了一節(jié)認識五官的課—紅紅的臉蛋兒,因為我認為托班孩子平時生活中對于五官較熟悉,他們較容易接受和理解,還有讓他們指鼻子、眼睛、嘴巴、耳朵對于托班這個年齡來說也較感興趣。
這節(jié)課總的來說還算不錯,已達成教學目標,孩子和老師之間的互動較好,課堂氣氛不錯。部分孩子回答問題時較積極,課前我精心搜集了若干小鏡子,便于幼兒在課堂上利用照鏡子來認識五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第一個教學目標是:利用布娃娃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并能夠指出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正確位置,我利用幼兒喜歡的“毛毛蟲”(用食指彎起來)當毛毛蟲,爬到眼睛上鼻子上……激發(fā)幼兒快速指出五官位置。
第二個教學目標是:知道笑起來的樣子很可愛,大家都喜歡,我圍繞跟幼兒拍照笑一笑很可愛,很漂亮來完成的。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笑得很可愛,很開心把在場的老師逗樂壞了,看到孩子們的純真笑容真讓人感到快樂。
這節(jié)課也存在著不足:
1.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調還是有點高,以后我要注意這一點。
2.孩子在座位時,有點松散這樣老師會照顧不周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操作中感知電動玩具的共同特征——有電源才會動。
2、初步讓幼兒了解正確安裝使用電池的方法。
3、進步激發(fā)幼兒對電動玩具的好奇心,發(fā)展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自帶的電動玩具一個,電池若干,安裝電路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哇!教師里有這么多的電動玩具,我們今天來開個玩具運動會吧。
老師請小朋友自己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電動玩具,讓它動起來好嗎?
二、操作探索
師:玩具動起來了沒有?(幼:動起來了,你是怎么讓它動起來的?幼兒自由舉手回答怎么讓玩具動起來的)
師:剛剛小朋友說把電源開關打開就可以讓玩具動起來?可是有的小朋友的打開來了
開關玩具還是沒有動起來?是怎么回事呢?
師:小朋友找找原因看是怎么回事?或那個小朋友幫助它讓玩具動起來。(解決問題、找原因,幼兒自己玩玩具發(fā)起問題原因)
幼:是因為玩具里面的電池沒用了。
師:哦!原來里面的電池壞了,那小朋友都打開小面“肚子”看看是不是都裝有
師:哦!原來是因為有了什么才使玩具動起來的'?
幼:因為玩具里面裝了電池。
(1) 拆電動玩具
師:老師請小朋友把玩具里面的電池拆開看看里面有幾節(jié)電池好嗎?
幼:兩節(jié) 三節(jié),有的有,有的沒有
得出結論:原來是要把玩具里面的電池上滿了再打開開關就可以讓玩具動起來。
師:那有的小朋友的少了電池怎么辦?
幼:在裝上電池,那我們來試試看是不是裝上電池就會讓玩具動起來呢?
師:我上了電池可玩具還是不會動?為什么呢?
幼:因為電池壞了,電池沒用或沒有裝好等
師:請小朋友來幫幫老師檢查到底怎么回事?(幼兒舉手回答)
(2)幼兒討論交流(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大膽的表述出來)
三、認識電池有正負極,學習正確安裝電池的方法。
師:剛剛老師請小朋友幫老師檢查了電池,小朋友有沒發(fā)現(xiàn)電池有什么有什么不一樣?(幼兒舉手自由回答)
幼:有一邊是平的,一邊突出來了一點。
師:對了,回答得真好!小朋友都看到了電池的兩端是不是一樣的啊?(幼:不是)
師:教師出示“+”“一”符號請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兩個是什么符號嗎?請小朋友回答?
幼:可能會說是加號和減號。
師:回答得對嗎?現(xiàn)在老師老告訴小朋友他們的名字叫什么?一個叫正極一個叫負極.小朋友跟老師說一遍。我們要把突出來的這邊對著鐵皮這邊,把平平的尾巴這邊對著彈簧這邊。
師:出示安裝電路圖一張。小朋友看圖上畫有什么?有沒有小朋友知道電池要怎么樣裝上去呢?請小朋友上臺演示。他裝得對嗎?
幼:對或不對(幼兒舉手回答對或不對原因)
師:哦!原來裝電池也是有規(guī)律的,我們要把平平的尾巴這邊對著彈簧,把突出來的嘴巴這邊對著另一邊這樣裝才是正確的。現(xiàn)在你們知道怎么裝了嗎?學會了沒有?
幼:學會了(有個別小朋友還沒學會,請那個會的小朋友來幫助他好嗎?)
師:那老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把你們拆開的電池上回去好嗎?看看自己是不是學會了哦!
師:今天的玩具運動會真熱鬧,小朋友我們趕快拿好我們的玩具出去比賽嘍!
活動延伸:
(1 )在班里設立“電池回收箱”鼓勵幼兒從收集廢舊電池開始,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2 )在操作區(qū)提供電池,各種電動玩具,鼓勵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索。
(3)教育幼兒要愛惜玩具。 愛惜電池不要讓電池沾水,受潮等。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動手動腦,探索影子的秘密,并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2、知道影子的變化與光和物體的位置有關,再探索試驗中獲得對影子變化的經驗。
3、在探索的過程中,使幼兒感受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培養(yǎng)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大屏幕一個、幻燈機一臺、手電筒一個。
2、幼兒操作的手偶玩具若干,故事一個,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猜謎語,激發(fā)學習興趣——“有個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時走在前,有時走在后;我和他說話,就是不開口! (影子)
2、引導幼兒回憶說出影子與光的關系。
“小朋友,你見過影子嗎?”
“什么時候會有影子?”
(太陽光、電燈光照著我們的時候就有影子了)
“還有什么東西有影子?”(樹、花、房子、動物等、操場上你呢?)
“為什么會有影子呢?”(幼兒猜測并討論)用手電筒做實驗,使幼兒知道因為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引導幼兒懂得有光的地方都有影子)
3、游戲:猜影子
1)教師請兩個特征比較明顯的`幼兒藏在屏幕后面,請其他幼兒分別猜猜他們是誰?提問:請問他是誰?你怎么知道?
2)請兩名特征不明顯的幼兒藏起來,增加游戲難度,引起幼兒興趣。(影子的特征與物體有關。)
3)利用游戲進行表演:激發(fā)幼兒對影子探索的欲望。
4、教師用手影給幼兒講故事,請幼兒欣賞。
A、幼兒對著影子自由地表演手影。
B、請幼兒換用手偶結合音樂進一步感知影子的有趣現(xiàn)象,當幼兒興致較高時,教師忽然將燈關掉,引導幼兒觀察光和影子的關系。
5、提問:影子哪去了?為什么沒有影子呢?(打開燈進一步提問)有燈光了,可是為什么還是沒有影子?(影子、物體、光線三者密切相連,缺一即形不成影子。)
活動延伸:會走的影子
小朋友,剛才我們做游戲的時候,我們走影子也走,現(xiàn)在老師請一個小朋友蹲在地上不動,咱們猜猜他的影子會怎樣?教師拿著手電筒,從不同角度照射幼兒,并讓手電筒圍著幼兒走一圈,觀察影子的變化,提出再次探索的要求自然結束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意圖:
在人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影子的大小、位置會有什么變化?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開展此次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知道光和影的形成條件,在探索中了解物體、光源和反射面之間的關系。
活動目標:
1、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系。
2、準確地記錄人、太陽、影子之問的關系。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陽光充足的日子、戶外場地、記錄紙、自制的日晷、時(每隔一小時記錄一次)。
2、經驗準備:知道太陽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體、光源、反射面三個條件下形成的;通過鐘表與日晷對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陽投影指示時問的工具等。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間的關系。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對影子的變化進行猜想與驗證。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
活動前,教師在戶外選定地點,放置一個大鐘表和調置好的日晷。請幼兒猜測:假如上午9點,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xiàn)在哪兒?不同時問,太陽的位置會怎樣變化?影子會有什么變化?
2、驗證9點影子的位置。
參加活動的幼兒每人負責畫一個時問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記錄時間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點開始,請一幼兒選定面向太陽的方向站立,便于觀察太陽位置的.變化,再請一名幼兒把他的影子畫下來。引導幼兒觀察人、太陽、影子的位置,特別是人與影子的連接點。
3、根據(jù)9點的影子,再次猜測。
“10點影子會出現(xiàn)在哪兒,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影子逐漸變大)引起幼兒對問題的思考,然后進行驗證。
4、11點影子在哪兒。
同樣方法猜測、驗證。然后通過三次影子的記錄,引導幼兒觀察,太陽升得越來越高,影子越小,反之,與之相反。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系。
5、12點的影子在哪兒。
做完11點影子的記錄后,引導幼兒猜測12點的影子會在哪兒。(人的正背后)。
6、猜測下午的影子在哪兒。
記錄12點影子的時候,請幼兒再次猜測推斷下午的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影子又由小逐漸變大,而且左右影子對稱)然后逐一進行驗證。
7、根據(jù)記錄結果,幼兒自己總結規(guī)律。
記錄完影子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記錄結果,自己總結出太陽與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太陽越低,影子越大;太陽越高,影子越;太陽與人重疊時,影子最小。而且還發(fā)現(xiàn)了9點與15點的影子一樣大、10點與14點的影子一樣大、11點與13點的影子一樣大,左右對稱。
幼兒對此活動很感興趣,一整天談論的話題都是影子,總是提醒老師:“范老師,快到時間了,該上樓頂畫影子了。”中午午飯后,迫不及待地上樓畫影子,午睡時,為了等待畫影子,興奮地睡不著。輪到每人記錄時,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畫壞。
活動前,當教師提出“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xiàn)在哪里”時,9個人出現(xiàn)了7種答案,都說自己是正確的。正因為答案出現(xiàn)的分歧比較大,想實驗的愿望就越強烈,都想證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9點影子出現(xiàn)時,大家都驚訝了,“啊!原來影子在這呀!”在猜測10點影子時,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斷出下一個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爭議。12點時,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測,“以后影子是什么樣?”有人說長,有人說短,王郡桐小朋友說:“1點時你不就知道了嗎”。中午1點我請沒睡的i名幼兒上樓畫了影子。起床后,周岐傷心地哭了,“老師,為什么不叫我?”當大家看到1點的影子后,一下推斷出以后每個時間段影子的位置了。
從上午9點到下午3點每隔一小時,孩子們就畫一次影子。記錄全過程后,不用老師做任何講解,孩子們自己就很清楚地得出了結論:上午9點影子最大,以后越來越小。中午12點,影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下午1點后影子逐漸變大。也就是說,隨著太陽(光源)位置的變化,影子也在變化著,太陽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則相反。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很清晰地表達了這一變化規(guī)律。
太陽與影子觀察記錄表(一)
太陽與影子記錄表(二)
研究太陽、影子、日晷
活動反思:
“光和影”這個活動主要是教師從偶發(fā)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在借鑒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了活動。通過教師敏銳地觀察,捕捉到了有價值的東西,決定了下一次活動的發(fā)展方向。整個活動都是通過教師有效地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使活動一步步向前推進。
不足之處:
教師的提問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啟發(fā)性,只是表面性的提問,例如,“9點的影子在哪兒?”“10點的影子在哪兒?”同時,每小節(jié)活動之后及活動的最后教師沒有進行總結性的提升。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溶解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魔術圈_大班科學教案07-13
大班科學教案:頑皮的影子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雨的秘密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科學教案:我與水_大班科學教案07-01
大班教案科學教案11-10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大班科學教案12-29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6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