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平行四邊形教案四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平行四邊形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19~21頁。
教材簡析:
1.緊密聯系學生已有經驗,通過豐富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直觀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教材通過折正方形紙,讓學生直觀認識三角形,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直觀地認識平行四邊形。這樣安排,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也有利于他們主動地認識平面圖形。
2.把圖形的變換,圖形間的聯系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學生直觀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沒有深入研究它們的特征。但是教材安排了許多折、剪、拼的活動,比較多地將一種圖形變換成另一種圖形。這些操作活動,能使學生感受圖形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3.教材設計了一些開放性問題,如在釘子板上圍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圍成的這些圖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的位置,用一個長方形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可以拼成多種圖形。這些題能激起學生獨立探索的精神,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把長方形成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名稱,并能識別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初步了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在折圖形、剪圖形、擺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fā)展對圖形的空間想像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從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實物中抽象出平面圖形,并讓學生正確認識它們。
教具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各一張,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若干個,剪刀一把,釘子板和20頁上半頁的圖片。
學具準備:長方形紙、正分形紙、直角三角形紙若干張、剪刀、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創(chuàng)設情境
小朋友,你們喜歡折紙嗎?你們想折嗎?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玩折紙游戲好嗎?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折一折,認識三角形
(1)教師手中拿的是什么圖形的紙?(正方形紙)請小朋友們拿出和老師手中一樣的正方形紙,你能把這張正方形的紙對折成完全一樣的兩部分嗎?(教師巡視,如有學生對對折不理解要及時指導。)
(2)展示成果。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折的?
、賹φ鄢蓛蓚完全一樣的長方形。(這是我們已經認識的)
、趯φ蹆蓚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貼出圖形)問:這是什么圖形?(板書:三角形)
、圩屗行∨笥延谜叫渭堈鄢鰞蓚完全一樣的三角形。用小手摸一摸折出的.三角形的面,再沿著這個三角形的邊畫一畫,然后拿走折紙剩下△,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三角形的樣子,并用手書空畫出來。
[評析:讓學生建立圖形表象是教學的重點,教者通過折、摸、畫、想、手書空畫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對三角形有了初步的空間表象,可謂水到渠成。]
(3)認識不同形狀的三角形。
分別出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讓學生認一認,說明這些都叫三角形,讓學生記住它們的樣子。
(4)認識生活中的三角形。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的?
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后在全班交流。當學生說到紅領巾、三角尺等身邊有的物體時,讓學生摸著紅領巾、三角尺的面說:紅領巾的面是三角形的,三角尺的面是三角形的。
(5)在釘字板上圍三角形。
你們知道了身邊有許多物體的面是三角形的,你們能在釘字板上圍出一個三角形嗎?各自圍一圍,同桌相互展示(如有困難,相互幫助)。然后在全班展示出不同形狀的三角形。
(6)擺三角形。
你們能用6根同樣長的小棒擺出一個三角形嗎?擺好后小組相互評一評,推選出優(yōu)秀代表展示。
(7)我們能用正方形紙對折成兩個一樣的三角形,一張長方形的紙,你也能折成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嗎?拿出長方形紙折一折,比一比誰最聰明。
[評析:學生初步認識三角形后,讓學生了解生活中也有三角形的存在,激發(fā)學生學習三角形的興趣,再讓學生在釘子板上圍三角形、用小棒擺三角形、用長方形紙折三角形,既體現了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又能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地讓學生認知三角形,了解三角形。]
2.剪一剪、拼一拼,認識平行四邊形
(1)請小朋友們用剪刀把折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剪下來(師生同剪)。
你能用剪下來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出不一樣的圖形嗎?
動手拼一拼,把拼成的不同圖形貼在黑板上(可能拼出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教師指著平行四邊形問:你們認識它嗎?它叫什么圖形?讓所有的小朋友都來拼一個平行四邊形。
(2)出示各種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認一認,并沿著它們的邊畫在黑板上,讓學生認一認,記一記它們的樣子。
(3)找平行四邊形。
出示樓梯圖片,讓學生找一找圖中的平行四邊形,并用小手指一指,再讓全班小朋友打開課本22頁,同桌互相找一找籬笆、扶手圖片中的平行四邊形,比一比看誰找得多。
(4)圍平行四邊形。
在釘子板上你們能圍出平行四邊形嗎?動手圍一圍,同桌相互檢查,相互幫助,再指名上臺來圍給大家看一看。
(5)擺平行四邊形。
小朋友們圍得真好,你們會用6根同樣長的小棒擺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在書上第44頁方格紙上畫一畫,選擇幾幅展示。
[評析:用學習三角形的方法學習平行四邊形,有利于學生的知識遷移,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讓學生主動探索新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游戲鞏固,拓展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題
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能拼成幾個不同形狀的平行四邊形?動手拼一拼,展示不同形狀的平行四邊形。
2.想想做做第5題
先讓學生自由拼一拼,也可以小組討論,把不同拼法貼到黑板上,再讓學生認一認,記一記。
四、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我們剛才拼出了許多形狀的圖形,下課后拼給同學看一看,回家后拼給爸爸媽媽看一看,好嗎?
[總評:本課始終以操作為主線,面向全體,全員參與,讓學生通過操作思考,小組討論,主動探索新知識,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教師為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與,教師又以比比誰最聰明看誰找得多等激勵性的語言,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每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探究、理解的基礎上,掌握面積計算公式,體驗其推導過程。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
(2)通過對圖形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和平移的思想。
。3)在數學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探究的精神,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圖片、剪刀、平行四邊形框架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大家請看大屏幕(欣賞綏濱農場風景圖片),我們學校門口有兩個花壇,小明認為長方形的花壇大,而小剛認為平行四邊形的花壇大,誰說的對呢?你想來幫他們評判一下嗎?(想)
你認為要根據什么來確定花壇的大小呢?(花壇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我們會求,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們怎樣求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共同來探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板書課題)
出示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教具,引導學生觀察后說一說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各部分名稱。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有什么區(qū)別呢?(引導學生說出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板書各部分名稱,標注直角符號。)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長方形面積公式時用過什么方法來求面積,誰來說一說?我們用過數方格的方式求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那我們能不能也用數方格的方式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課件演示)
二、自主探究,合作驗證
探究一:用數方格的的方法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請大家打開你們的百寶箱(學具袋),里面有老師把兩個花壇按比例縮小成的兩張卡片,自己判斷一下能不能用數方格的方法來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認真按提示填表。出示溫馨提示:
、僭趦蓚圖形上數一數方格的數量,然后填寫下表。(一個方格代表1㎡,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教師強調半個格的意思。
、 填完表后,同學們相互議一議,并談一談發(fā)現。
你是怎么數的?你有什么發(fā)現嗎?能猜測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嗎?(學生匯報)
探究二:用割補的方法來驗證猜測。
小明和小剛通過數格子后和我們有了一樣的猜測,但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測的.正確性,想驗證一下。同時也想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你想參與嗎?學生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盡量想辦法,辦法不唯一。)
我們已經會求哪幾種圖形的面積了?(預設:學生回答會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接著小組合作:大家想想辦法,試試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然后在求它的面積呢?請大家拿起你的小剪刀試試看吧!出示合作探究提綱:(出示教學課件)
。1)用剪刀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其他圖形。(剪的次數越少越好。)
。2)剪完后試一試能拼成什么圖形?
師:你轉化成什么圖形了?你能說一說轉化過程嗎?轉化后的圖形和平行四邊形各部分是什么關系?下面我們回顧一下我們的發(fā)現過程(大屏幕出示):
回顧發(fā)現過程:
1、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后,( )沒變。因為長方形的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 ),寬等于平行四邊形的( ),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用字母表示是( )
2、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平行四邊形的( ) 和( )。
探究過程小結(板書)
師:小剛和小明馬上到校門前測量了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得出:長方形的長是6米,寬是4米,平行四邊形的底是6米,高是4米。
然后他們手拉手找到老師說了一些話。你知道他們說了什么?
生: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樣大。為什么會一樣大?誰來講解一下。(指名板演)
三、運用新知,練中發(fā)現
1、基本練習
(1)口算下面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A、底12米,高3米:
B、高 4米,底9米;
C、底36米,高1米
通過這組練習,你有什么發(fā)現嗎?(教學課件)
發(fā)現一:發(fā)現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不一定等底等高。
。2)畫平行四邊形比賽(大屏幕出示比賽規(guī)則)
比賽規(guī)則:
1、拿出百寶箱中的方格紙。在方格紙上的兩條平行線間,畫底為六個格(底固定),看能畫出多少個平行四邊形。
2、誰在一分鐘之內畫的多,誰就獲勝。學生畫完后(用實物展示臺展示,引導學生發(fā)現)
發(fā)現二:1.發(fā)現只要等底等高,平行四邊形面積就一定相等。
2.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形狀不一定完全相同。
四、總結收獲,拓展延伸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2、小明和小剛學完這節(jié)課后把他們的收獲寫了下來,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
大屏幕出示(教學課件演示)
平行四邊形,特點記心中。
面積同樣大,形狀可不同。
等底又等高,面積準相同。
要是求面積,底高來相乘。
(齊讀) 希望同學們也要向小明和小剛一樣,經常把學過的知識進行總結,做一個學習上的有心人。
拓展延伸
請大家看老師的演示。(用平行四邊形框架演示由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如果把長方形拉成平行四邊形,周長和面積有沒有變化呢?課后我們可以小組合作,親自動手做實驗進行研究,并把發(fā)現記錄下來,作為今天的作業(yè)。
五、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探索與應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的性質,理解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的結論,學會簡單推理。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性質的過程,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探索平行四邊形性質的過程中,感受幾何圖形中呈現的數學美。讓學生學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享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和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的性質。
【教學難點】:
發(fā)展合情推理及邏輯推理能力
【教學方法】:
啟發(fā)誘導法,探索分析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環(huán)節(jié)回顧思考,引入新課
什么叫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都有哪些性質?
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我們可以解決相關的計算問題。阿凡提是傳說中很聰明的人。一天,財主巴依遇到阿凡提,想考一考聰明的阿凡提,說:給你兩塊地,一塊是平行四邊形形狀的(如下圖,AB=10,OA=3,BC=8),還有一塊是邊長是7的正方形EFGH土地,讓你來選一下,哪一塊面積更大?
[學生活動]此時,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努力試圖尋找各種途徑來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但找不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教學內容]教師乘機引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第二環(huán)節(jié)探索發(fā)現,應用深化
1、做一做:(電腦顯示P100“做一做”的內容)
如圖4-2,□ABCD的兩條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
(1)圖中有哪些三角形是全等的?有哪些線段是相等的?
(2)能設法驗證你的猜想嗎?
[教師活動]教師將前后四名同學分成一組,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及實驗工具(刻度尺、剪刀、圖釘),嘗試在交流合作中動手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有何性質.
2、觀察、討論:(小組交流)
通過以上活動,你能得到哪些結論?并由各小組派學生表述看法。
[教師活動]探究結束后,分組展示結果,教師利用課件展示“旋轉法”的實驗過程,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結論: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教師活動]“實驗都是有誤差的,我們能否對此進行理論證明?”
[學生活動]此問題難度不大.
[教師活動]教師讓學生口述證明過程.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這條性質.
活動二
剛才財主巴依提出的問題你能解決嗎?
學生口述過程,教師最后給出規(guī)范的解題過程。
練一練:
財主不服氣,又想考阿凡提,說過點O做一直線EF,交邊AD于點E,交BC于點F.直線EF繞點O旋轉的過程中(點E與A、D不重合),你能知道這里有多少對全等三角形嗎?
[教師活動]此處組織學生搶答,互相補充完善后,學生答出了全部的全等三角形.
活動三
電腦顯示P101關于鐵軌的圖片
提出問題:“想一想”
已知,直線a//b,過直線a上任兩點A,B分別向直線b作垂線,交直線b于點C,點D,如圖,
(1)線段AC,BD所在直線有什么樣的位置關系?
(2)比較線段AC,BD的長。
引出平行線間距離的概念,并引導學生對比點到直線的距離,兩點間距離等概念。
(讓學生進一步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A.(學生思考、交流)
B.(師生歸納)
解(1)由AC⊥b,BD⊥b,得AC//BD。
(2)a//b,AC//BD,→四邊形ACDB是平行四邊形
→AC=BD
歸納:
若兩條直線平行,則其中一條直線上任意兩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相等,這個距離稱為平行線間的距離。
即平行線間的距離相等。
[議一議]:
舉你能舉出反映“平行線之間的垂直段處處相等實例嗎”?
活動目的:
通過生活中的實例的'應用,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第三環(huán)節(jié)鞏固反饋,總結提高
1、說一說下列說法正確嗎
①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
、谄叫兴倪呅蔚倪呄嗟()
③平行線間的線段相等()
、芷叫兴倪呅蔚膶蔷互相平分()
2、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的周長是28,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且△OBC的周長比△OBA的周長大4,則AB=
3、已知P為平行四邊形ABCD的邊CD上的任意點,則△APB與平行四邊形ABCD的面積比為
4、平行四邊形ABCD中,AC,DB交于點O,AC=10。DB=12,則AB的取值范圍是什么?
5、平行四邊形ABCD的兩條對角線相交于O,OA,OB,AB的長度分別為3cm、4cm、5cm,求其它各邊以及兩條對角線的長度。
第四環(huán)節(jié)評價反思,目標回顧
活動內容:
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你能將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歸納嗎?
[布置作業(yè)]:
P102習題4.21,2,3
探究題已知如下圖,在ABCD中,AC與BD相交于點O,點E,F在AC上,且BE∥DF.求證:BE=DF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4
教學
目標綜合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條件解決問題
重點
難點平行四邊形的有關性質和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條件的靈活的運用。
導學過程教師復備
(學生筆記)
復習回顧
1.平行四邊形有哪些性質?
2.判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條件有哪些?
3.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與條件的區(qū)別?
例題精講
例1、如圖,在□ABCD中,點E、F分別在AB、CD上,AE=CF.四邊形DEBF是平行四邊形嗎?為什么?
例2、如圖,□ABCD的對角線相交于點O,直線EF過點O分別交BC、AD于點E、F,G、H分別為OB、OD的.中點,四邊形GEHF是平行四邊形嗎?為什么?
反饋練習
1.如圖,在□ABCD中,AB=5,AD=8,∠A、∠D的角平分線分別交BC于E、F,則EF=__________(在右邊寫出過程)
2.如圖,在□ABCD中,過其對角線的交點O,引一條直線交BC于E,交AD于F,若AB=2.4CM,BC=4CM,OE=1.1CM。則四邊形CDFE的周長為多少?
3.如圖,在□ABCD中,點E、F在對角線BD上,且BE=DF.四邊形AECF是平行四邊形嗎?請說明你的理由.
【平行四邊形教案】相關文章:
平行四邊形教案04-01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06-23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案03-09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案01-20
平行四邊形教案優(yōu)秀11-05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02-25
《認識平行四邊形》教案03-30
平行四邊形教案[熱]12-30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01-23
【優(yōu)】平行四邊形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