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教案>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案

      時間:2024-09-14 16:31:34 教案 我要投稿

      可能性教案范文集錦9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可能性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可能性教案范文集錦9篇

      可能性教案 篇1

        本單元共安排了5個例題。主題圖、例1、例2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例3、例4、例5及相關內容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對于紛繁的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如果從結果能否預知的角度出發(fā)去劃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現象的結果總是確定的,即在一定的條件下,它所出現的結果是可以預知的,這類現象稱為確定現象。例如,拋一個石塊,可預知它必然要下落;在標準大氣壓下且溫度低于0℃時,可預知冰不可能融化。另一類現象的結果是無法預知的,即在一定的條件下,出現哪種結果是無法事先確定的,這類現象稱為隨機現象或不確定現象。例如,擲一枚硬幣,我們無法事先確定它將出現正面,還是出現反面。

        教科書通過主題圖及例1、例2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1)主題圖的教學。

        教科書第104頁呈現了學生熟悉的“新年聯歡會上抽簽表演節(jié)目”的場景,引入本單元的學習。目的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使學生體驗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圖意,描述圖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再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在“抽簽表演節(jié)目”時的實際感受。使學生在觀察、描述和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在用抽簽來決定表演的節(jié)目的活動中,“表演某種節(jié)目”這樣的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性的。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周圍熟悉的情境,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什么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用“可能”等詞語來描述就可以了,如“我可能要表演唱歌”。不必要求學生一定要說出“我表演唱歌這件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2)例1的教學。

        教科書呈現了學生摸棋子的試驗,使學生在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活動中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則是不確定的。教科書中給出了兩個盒子裝有不同情況的棋子,是想通過兩個簡單試驗的對比,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教師可以依照教科書中的圖示分別在兩個盒子里放進各種顏色的棋子(也可選用乒乓球等),注意這些棋子除了顏色外應完全相同,并將放棋子的過程完整地展現給學生,而且在每次摸棋子之前都應將盒中的棋子搖勻。

        教科書中一共提出了三個問題,提示教學的過程、反映不同方面的要求。

       、俳虒W第一個問題“哪個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棋子”。教師可以先提問“左邊的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棋子嗎?”讓學生進行猜測,再讓學生實際摸摸看。通過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認識到在左邊的盒子里裝的都是紅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左邊的盒子里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教師再提問“在右邊的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棋子嗎?”讓學生進行猜測,再讓學生實際摸摸看。通過試驗,使學生發(fā)現在右邊的盒子里有紅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紅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右邊的盒子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冖诘诙䝼問題“哪個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和第三個問題“哪個盒子里可能摸出綠棋子”可一同教學。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猜測“左邊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綠棋子嗎?”“右邊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綠棋子嗎?肯定能摸出綠棋子嗎?”,同樣再讓學生討論交流,并通過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認識到因為左邊的盒子里沒有綠棋子,所以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在左邊的盒子里不能摸出綠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在右邊的盒子里有綠棋子,可能摸出綠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綠棋子,“在右邊的盒子里摸出綠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劢虒W中,教師應充分地為學生提供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機會,有條件的地方宜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可以依照教

        科書中的圖示,事先為每個小組準備兩個盒子和兩袋棋子,為了交流方便,可以給盒子標上序號1和2。在教學時,先指導學生分別將兩袋棋子放入兩個盒子,然后逐一提出教科書中的問題。教師還要提醒學生,在每次摸棋子前應將盒中的棋子搖勻。提出一個問題后,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討論、試驗,然后再全班交流。使學生充分經歷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活動過程,豐富學生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

        ④另外,在匯報時只要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用“在左邊的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右邊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紅棋子”等描述進行表達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學生一定要說出“在左邊的盒子里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在右邊的盒子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⑤(3)例2的教學。

        ⑥教科書呈現了六幅與現實世界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緊密相關的'畫面,通過生活實例豐富學生對確定和不確定事件的認識,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學會判斷哪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哪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⑦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圖意,獨立思考,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做出判斷,再引導學生討論。使學生在描述、思考和討論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確定和不確定現象。需要注意的是,在讓學生判斷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時,只要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表述就可以了,如“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轉動”“三天后可能下雨”“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升起”等。不必要求學生一定要說出“我從出生到現在沒吃過一點東西這件事的發(fā)生是確定的”“吃飯時,人用左手拿筷子這件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每天都有人出生這件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

        ⑧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周圍熟悉的情境,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什么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什么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另外,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尋找一些帶有感情色彩的事件讓學生來判斷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如“明天的拔河比賽我們班會贏”。讓學生認識到對于某一客觀事件來說,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與個人的愿望無關。

       、2.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怆S機現象雖然對于個別試驗來說無法預知其結果,但在相同條件下進行大量重復試驗時,卻又呈現出一種規(guī)律性,我們稱它為隨機現象的統計規(guī)律性。概率論正是揭示這種規(guī)律性的一個數學分支。

        為了敘述的方便,把條件每實現一次,叫做進行一次試驗。例如對“擲一枚硬幣,出現正面”這個事件來說,做一次試驗就是將硬幣拋擲一次。如果一個試驗在相同條件下可以重復進行,而每次試驗的可能結果多于一個,在一次試驗中結果無法事先確定,這種試驗就叫做隨機試驗。把隨機試驗中,可能發(fā)生也可能不發(fā)生的事情,稱為隨機事件。

        一個隨機事件的發(fā)生既有隨機性(對單次試驗來說),又存在著統計規(guī)律性(對大量重復試驗來說)。隨機事件的統計規(guī)律性表現在:隨機事件的頻率──即此事件發(fā)生的次數與試驗總次數的比值具有穩(wěn)定性,即總是在某個常數附近擺動,且隨著試驗次數的不斷增多,這種擺動幅度越來越小。我們給這個常數取一個名字,叫做這個隨機事件的概率。概率可以看作頻率在理論上的期望值,它從數量上反映了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上述關于概率的定義,通常稱為概率的統計定義。

        由于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他們一般只能在感性的層面理解概率的知識。因此,教科書通過例3、例4和例5的教學,使學生在試驗活動中,認識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計規(guī)律性,并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可能性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競賽等形式,讓學生經歷猜測、試驗、交流,體驗事件發(fā)生有些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

        2.列出簡單事件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3.學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的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4.初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考方法。

        教學重點:使學生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邏輯推理和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小布袋,白、黃兩種顏色的球,彩球。

        學生準備:彩筆或蠟筆。

        教學過程:

        一、 游戲導入

        擲硬幣游戲:投影儀顯示

        1. 出示一元錢硬幣,告知學生正面與反面.

        2. 游戲規(guī)則,猜一猜可能是哪面朝上。(正面,反面)意見不一樣,是為什么?

        3. 觀看幾次擲的結果,發(fā)現硬幣有正面朝上,也有反面朝上。

        總結:擲一枚硬幣,結果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這就是一種可能性

        (板書:可能性)

        二、摸球游戲,感受“可能”“一定”“不可能”

        (一)感受“可能”

        在1號箱子里放入3個黃球,3個白球

        1.猜一猜,可能摸到什么球,并說說原因。

        2.摸一摸(摸之前都要先搖勻)

        3.總結: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黃球。(板書:可能)

       。ǘ┟劚荣悾惺堋耙欢ā薄安豢赡堋。

        師:這種摸球游戲你們會玩了嗎?下面我們進行一個小組摸球比賽,每一個組都有一個口袋,每人只摸一個!老師在里面裝了一些球,誰先摸到白球誰就有獎,開始。

        師:有誰摸到白球了嗎?(沒有)

        師:任何一名同學都不可能摸到白球,猜一猜這是為什么?

        生:袋子里沒有白球,都是籃球。

        師:倒出來看看是不是這樣。

        師:袋子里全是籃球。如果繼續(xù)讓你們摸,會出現什么情況?

        生:摸出的一定是籃球(板書:一定)確定嗎?

        摸出的不可能是白球(板書:不可能)確定嗎?

        總結:擲硬幣,可能出現正面,也可能出現反面。在裝著籃球的袋子里,不可能摸到白球,一定摸到籃球。在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一些確定與不確定的現象。現在要請同學們當一個聰明的小法官,來判斷一下了,愿意嗎?記住,你認為可能的用手勢“○”表示;不可能的用“×”表示;一定的用“√”表示。

        三 聯系實例——解決問題

        小組討論“一定”、“可能”、“不可能”判斷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性的問題還有很多,大家會判斷嗎?現在請同學們自己來判斷一下,跟小組內的成員商量商量,記住把理由想清楚.

        ①地球每天都在轉動。

        ②我從出生到現在沒吃過一點而東西。

       、廴旌笙掠。

       、芴枏奈鬟吷。

       、莩燥垥r,人用左手拿筷子。

       、奘澜缟厦刻於加腥顺錾

        有不同意見,讓學生說說怎么想的。

        總結:同學們表現真不錯,都會用數學的眼睛來看生活中的事物了。知道有些現象是確定的,如地球轉動;有些現象是不確定的,如天氣。

        四、聯系生活,拓展應用

        1.完成課后練習

        2.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填空。

        3.說說生活中“一定”、“可能”、“不可能”的例子

        師:你還能舉出生活中其他“一定”、“可能”“不可能”的例子嗎?小組里說一說,一會來交流一下。

        同意的給予掌聲,認為不對的說說為什么。

        五、看書質疑,鞏固提升。

        1. 改變條件,“一定”、“可能”、“不可能”可以相互轉化

        阿凡提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有一次呢,一個黑衣人帶著一袋金幣來刁難阿凡提:如果你能把這袋金幣拋向空中,落到地面時全都是正面朝上,那么這袋金幣就歸你了。否則,你就得賠我一袋金幣。

        師:你們覺得阿凡提可能得到這袋金幣嗎?

        2. 從前有一個忠臣被奸人陷害,被皇帝。但按照當時法律的規(guī)定,要抽生死簽。抽到生簽就能免一死,抽到死簽就馬上處死。這時候這個大臣面對幾種情況?一個奸臣為了置他于死地,向皇帝進讒言,偷偷地把兩張簽都換成了死簽,這時候大臣還有可能活下來嗎?一個士兵偶然知道這件事,很傷心地悄悄告訴了大臣,不料大臣知道后,反倒很高興,抽完簽后竟然沒被處死,你們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嗎?

        六、緊扣課題,互動結束

        師:好了,同學們,這節(jié)課就快要結束了,你們該跟老師說什么?聽要求和我再見:跟老師們招手再見的一定是女生,跟老師們招手再見的一定是男生,跟老師們招手再見的不可能是女生,跟老師們招手再見的可能是女生也可能是男生。跟我再見的一定是三(2)班的同學。好,再見!

      可能性教案 篇3

        一、利用的數學知識

        1.組合(兩個骰子上的數字之和)

        2.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列舉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每個骰子上可能的結果是1至6六個數,組成的和可能是2至12的所有數,不可能是1或13等數。)

        3.可能性大。ńM成的和是2至12中任一個數,但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

        二、活動步驟

        (一)示范游戲

        1.體驗確定現象與不確定現象,列舉所有可能的結果。

       。ㄟ\用組合的知識,判斷哪些和不可能出現,哪些和可能出現。)

        2.教師提出游戲規(guī)則,學生猜想結果。11個可能結果中教師選5個,學生選6個,學生錯誤地認為贏的可能性比教師大。

        3.開始游戲。學生總是輸,產生認知沖突,從而引起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組內游戲,探索結論。

        通過小組內游戲的方式,進行實驗,利用統計的方式呈現實驗的結果,初步探索教師總能贏的原因。要引導學生在實驗的結果中尋找統計學上的規(guī)律。

        (三)理論驗證

        通過組合的理論來驗證實驗的'結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組合,讓學生探討每個“和”所包含的組合情況的多少與這個“和”出現的次數之間的關系。

      可能性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媒體能夠列出簡單的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2.通過模擬實驗,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換想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投飛鏢游戲:

        計算機模擬兩個飛鏢盤:

        先讓同桌進行比賽,各投五次(計算機發(fā)鏢)

        學生發(fā)現游戲不公平,說出理由。

        2.驗證:計算機同時投擲20鏢。(告知學生,同樣的個數,同樣的投擲發(fā)現)

        小結展示:兩個鏢盤都有可能被投到黑色和白色 區(qū)域,但是后面一個被投中的可能性更大。

        3.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不確定事件中可能性的大小問題。

        二.探究:

        1.實驗:出示一個透明的箱子,展示出里面的內容,再遮蔽,學生通過鼠標去摸取一個棋子,用電子表格記錄,再放回去,重復20次。

        2.匯總結果:從主機上展示所有同學的記錄情況

       。1)摸出的'棋子有兩種可能性,一是摸出紅旗子,二是摸出蘭棋子。

        (2)而且發(fā)現總是摸出的紅旗子的次數比蘭棋子多。

        3.組織討論,思考:

        為什么不會摸出其他顏色的棋子?

        為什么摸出的紅旗子的次數比蘭棋子多。

        3.反饋小結和展示:因為盒子里只有兩種顏色的棋子,所以摸出棋子的可能性也只有兩種;在每個棋子的大小樣式都一樣的情況下,每個棋子被摸出的可能性都一樣大,但是紅旗子的數量比蘭棋子要多,所以摸出紅旗子的可能性和蘭棋子的可能性是不一樣的。紅旗子數量多,摸出紅旗子的可能性就大。

        演示系統再提出:再摸一次,猜猜看,摸出那種棋子的可能性大?

        4.轉盤辯析:

        出示兩種轉盤,請學生預測指針停的可能性有幾種?哪一種可能性大。

        5.情景辯析:

        小明家離車站100米左右,平時走路5分鐘就可走到。今天他要出門,車子9:30到,他在9:20分準備出門?他能趕上這輛車嗎?

       。1)預測可能性有幾種?(趕上和沒趕上兩種)

       。2)哪一種的可能性大?

        三.練習:

        1.在原盤中涂上藍色和紅色兩種顏色。

        要求:(1)指針停在紅色的可能性大。

       。3)指針停在藍色的可能性大。

        2.設置模擬情景:我是小小督察員。

        一個商場門口,有一個轉盤抽獎活動,根據轉盤來判斷,商場是否有欺詐消費者的嫌疑,抽獎是否公平。

        四.小結:

        數學 - 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復習,進一步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含義,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會用分數表示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

        2、進一步體會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能判斷簡單游戲規(guī)則是否公平,能設計簡單的公平游戲規(guī)則。

        3、使學生通過復習,進一步體會可能性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現象都具有隨機性,培養(yǎng)簡單的推理能力,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可能性的含義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個圖形

        四個袋子里分別裝有4個球:1號袋有4個黑球;2號袋有4個白球;3號袋有3個黑球和1個白球;4號袋有1個1個黑球和3個白球

        2.提問:從上面的某個口袋中任意摸一個球,從哪個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黑球?從哪個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白球?從哪個口袋中摸出的一有可能是黑球,也有可能是白球?

        3.師小結: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這些都是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4. 用分數來表示圖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5.完成后進行交流。

        二、完成練習與實踐的1-3題。

        1、完成第1題,要讓學生連線后,說說連線時的思考過程。

        2、第2題在學生獨立判斷的基礎上,再說說思考的方法。

        3、第3題,要抓住怎樣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這句話的?再讓學生按要求進行判斷。

        三、復習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

        1、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判斷游戲是否公平,為什么?

        2、啟發(fā)學生思考,要使游戲規(guī)則公平,你認為口袋里可以怎樣放球,為什么?

        3、小結:不管怎樣放球,只要使參加游戲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就是公平的。

        四、指導完成練習與實踐的4-5題。

        1、讓學生交流對題目的理解。

        2、讓學生各自判斷第(1)題中的三種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過程。

        3、交流時可讓學生排一排石頭、剪刀、布的游戲,可能有幾種不同的結果。

        4、完成第5題。著重要讓學生說說每個分數的思考過程,注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

        五、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對可能性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課后再收集一些有關可能性的例子,從中提出一些問題進行解答。

        六、補充練習

        前思考:

        考慮到《統計與可能性》這部分知識難度不大,所以將潘老師設計的兩課時合并成一課時上。

        通過本課時的復習,幫助學生弄清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即有可能發(fā)生);再進一步認識到:在不確定的事件中,有些結果出現的可能性大一些,有些結果出現的可能性小一些,然后復習用分數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判斷一個游戲規(guī)則是否公平,應該看可能出現的游戲結果中,每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大小是否相等。

        課前思考:

        練習與實踐的第1題要讓學生說說連線的思考過程,突出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而不確定中,有些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會大一些,而有些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會小一些。第2題(2)要突出判斷的理由。交流后教師可再引導學生思考,任意摸1個球,球上的數是素數的可能性大,還是合數的可能性大?還可以讓學生說說球上的數是大于3的可能性大,還是小于3的可能性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加深對可能性含義的認識。

        課后反思:

        通過復習,我發(fā)現對于選擇哪種統計量來表示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和分析游戲規(guī)則是否公平時,學生們會感到有困難。

        如出示一組學生跳繩情況的統計數據,在求出這組數據的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后讓學生選擇用哪個統計量表示這些同學的跳繩情況比較合適。這里需要學生分析這組數據中有沒有極端數據以及平均數的位置是否偏離這組數據的中心。對于少數學生來講,要做這樣的數據分析的確困難不少。針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這些情況,還需要補充類似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這些知識。

        課后反思:

        練習與實踐的第4題學生對做石頭、剪刀、布游戲,來判斷誰先套圈的方法,理解上會有一定的困難。關于第(3)題設計游戲規(guī)則,提醒學生,設計的方法應該有可能出現三種結果,而且每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要相等。第5題(2)鼓勵學生根據指定的可能性設計不同的選法,提醒學生在每次選擇后及時進行驗算,以確認選擇的方法是否符合指定的要求。

      可能性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P92-93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對簡單實驗可能發(fā)生的結果或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簡單判斷,并作出適當的解釋。

        教學難點:

        在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認識。

        教學理念:

        放手讓學生做實驗的主人。

        教學設計: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學生們,我們來開展一次摸球比賽,好不好?每人輪流摸一次球,哪個隊摸到的白球次數多就取勝。

        請出8名男同學和8名女同學分別組成男生隊和女生隊,我們來進行男女生對抗賽。(每次摸之前把球先攪動幾下。)

        2、每隊拿一個袋子,袋子里裝著白球和黃球。

        (男生隊的袋子里3白1黃,女生隊的袋子里34黃1白)

        3.(比賽結束后)哪個隊獲勝?

        4.(取出內袋)女生隊,你們有什么想說的?男生隊為什么會贏?

        師:因為袋里的白球和黃球的個數不同時,摸到的可能性就有大有小了。

        讓學生先估計。

        學生實踐。

        讓學生結果進行討論。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二、實踐探索,初步體驗

        三、做做想想,深化認識

        今天我們就要來研究這方面的內容。

        (板書課題:統計與可能性)

        1.師生互動:

       。1)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來摸球?

        剛才在摸球比賽時大家是通過數的方法來得到他們摸球的結果,這次我們要用涂方格的方法來統計摸球的.情況。

       。2)請兩名同學上來摸球,老師進行統計。

        2、學生小組操作(出示要求):

       。1)在還沒摸之前,請大家猜一猜,白球會摸到幾次?黃球會摸到幾次?

        (2)大家的猜測是否正確呢?下面請組長負責記錄,其他組員輪流摸球,看哪一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完成后觀察統計的結果,你發(fā)現了什么?

        3、交流。

       。ㄒ唬⿸佌襟w

        1、做完了摸球游戲,下面我們要來玩拋正方體。

       。1)請大家猜一猜,會出現什么結果?

       。2)出示統計表,師簡要說明。

        (3)分組活動,師巡視。

       。4)展示交流,指著統計圖說說你們的結果,算出四個組的合計數,你發(fā)現了什么?為什么?

       。5)如果要讓“1”出現的次數更多,怎么辦?

        學生看桌上的袋子里面裝了哪些球?

        學生估計誰是勝者。

        學生分組活動,師巡視。

        學生展示統計結果,并進行小結。

        說說從中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進行討論,如有必要安排實驗。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四、聯系實際,靈活運用

       。ǘ┻B一連

        1、過渡:剛才我們通過摸球,拋正方體,知道了當條件不同時,所產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下面請大家看一看,這些結果是怎樣產生的?

        3、連一連,并說說為什么?

        安排運動會:

       。1)我們學校的喜事接連不斷,在前不久舉辦的江都市小學生田徑比賽重,我校的田徑隊獲得了全市第一名。這一切都離不開田徑隊平時的艱苦訓練。再過幾天,10月份我們學校舉辦學校田徑運動會,具體日子還沒定下來,你們認為選什么樣的日子比較好呢?

       。2)在我們每組的桌上都有一份1994年到20xx年三月份的天氣情況,請小組討論一下,你們準備選哪一天?為什么?

        (3)交流

       。4)小結:大家的選擇都很有道理,我會把它轉告給籃球比賽的負責人,我相信一定會采納大家的意見的!

        學生活動

       。1)在小正方體的2個面上寫“1”,2個面上寫“2”,2個面上寫“3”。

        (2)把小正方體拋30次,用涂方格的方法記錄“1”、“2”、“3”朝上的次數。

        讓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3)出示P93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小組合作,先進行討論選擇什么天氣的日期。

        分工合作在已有的就日歷中尋找理想的日期。

        每個小組推舉一名學生匯報結果。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五、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小結: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事件的發(fā)生都是有它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過在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根據一些條件,來預測可能性的大小

        學生舉手發(fā)言,匯報本課的收獲。

        教學理念:(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通過實驗讓學生初步體會有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引導學生積累判斷事件發(fā)生可能性大小的經驗。在教學設計中注意了以下幾點:

        1.放手讓學生做實驗的主人,通過實驗這一教學途徑來達成教學目的的。

        2.突出了讓學生在數據收集整理的基礎上建立對事件發(fā)生可能性大小的清晰體驗。

        3.不能滿足于引導學生經歷實驗的過程,在經歷過程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對其中的數學思想和知識有所體驗和感受,并能還原于生活,運用于生活。

      可能性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從選擇的素材看,準備部分是十分簡單的隨機事件,事件的可能性是1/2;例2的情境復雜一些,要用其他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從研究的可能性看,兩道例題都是等可能性,可以用相同的分數表示;“試一試”和練習出現可能性不相等的現象,要用不同的分數分別表示。從問題的難度看,先是摸到某只球、某張牌的可能性,然后是摸到某種花色的牌、某種顏色的球的可能性。

        學情分析

        是讓學生初步認識確定性事件和不確定現象。在此基礎上,繼續(xù)教學可能性,用分數表示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從感性描述可能性到定量刻畫可能性,對可能性的體驗深入了一步。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增強學生量化的數學意識。

        2、學會初步預測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理解并掌握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

        3、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明確生活中任何幸運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學規(guī)律支配的。

        4、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與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

        難點:是在認識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現象中感受統計概率的數學思想。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喚起經驗。

        同學們一定玩過拋硬幣游戲,其實拋硬幣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足球、排球),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在足球比賽中的運用吧。

        板書:可能性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從學生感興趣的事出發(fā),帶領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研究生活現象,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發(fā)現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例1場景圖 ,提出問題。

        足球比賽中是用拋硬幣決定誰先發(fā)球的,乒乓球比賽中時是怎么決定誰先發(fā)球的?

        提問:用猜左右的方法決定由誰先發(fā)球公平嗎?為什么?

        2、同步體驗:試一試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讓學生在可能性的基礎上,有意義地接受“猜對或猜錯的可能性都相等”。同步練習和體驗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用幾分之一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思考方法。

        三、遷移和提升。

        教學例2

        1、 課件出示例2中的實物圖(逐一出示,學生說出各是什么牌)

        2、提問遷移。

        3、對比提升。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讓學生在可能性的基礎上,有意義地接受“猜對或猜錯的可能性都相等”。同步練習和體驗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用幾分之一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思考方法。

        四、實踐與應用。

        1、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一邊說一邊出示“轉一轉”課件)

        2、出示練一練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借助轉盤創(chuàng)設了轉盤的游戲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索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幾分之幾,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用幾分之幾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五、鞏固練習

        六、課堂小結

        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通過總結、游戲和釋疑,既呼應了開頭,解開了學生心中的疑團,培養(yǎng)了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和動手操作的能力,也使學生明確生活中任何幸運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學規(guī)律支配的。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

      可能性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教學重點:

        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什么是名片?再什么情況下用名片?

        生:名片就是一張卡片,上面寫著自己的名字、工作。

        在第一次見面時使用、 在交朋友時使用。

        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卡片放在幾個信封里,然后分給每個小組,同學們按要求填寫名片。同學們添完名片后小組討論。

        師:在制作的名片中發(fā)現了哪些規(guī)律?

        學生會從性別、屬相、姓名等進行回答。例如:有幾個男的、幾個女的、有屬豬的、有屬鼠的。

        二、新授

        師:請同學們記好你們組各種屬相的人數,我們來做摸名片的游戲好嗎?

        生:好。

        師:游戲是這樣的:把你們組的名片合在一起,每人摸十次,一次摸一張,每次摸完后再返回,打亂順序再摸。猜猜看,摸到什么屬相的可能性大呢?

        生1:摸到屬鼠的可能性大。因為我們組屬鼠的多。

        生2:我猜摸到屬豬的可能性大,因為我們組屬豬的多。

        為了讓同學們更清楚結果,教師先不回答,將名片發(fā)給各個小組,每個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去做這個游戲--摸名片。讓學生親歷知識探索的過程,獲得直觀的感受。在摸的過程中,每摸一次讓學生作下記錄去探索其中的規(guī)律。

        在做完游戲后集體討論其規(guī)律性,看一看是不是得到相同的結果,實際的`結果與原來的猜測是否吻合。并引導學生用特定的詞語描述,如:“可能”“一定”“很少”“不可能”“偶爾”“經常”等。

        有的同學會說摸到了幾次屬豬的,幾次屬鼠的,幾次男的,幾次女的等。讓學生自己在游戲中去發(fā)現摸到的可能性大小。師:從這個游戲中,大家體會到了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在我們的生活中,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確實是有大小的。你能說

        一些有關可能性的例子嗎?

        同學們會舉一些例子,有的可能不近人意,教師可以給予提示,如:拋硬幣,猜拳,抽獎等。

        三、課堂練習

        1、教師事先準備好兩個盒子里面放好黃、白兩種顏色的球,數量相等,將全班學生分男、女兩組,雙方各派一代表上前摸球,摸到白球得1分,摸到黃球不得分,男同學給女同學記分,女同學給男同學記分,看誰的分數高。

        師:摸到的球可能是什麼球?摸到什麼球的可能性更大?

        學生根據問題有目的的進行探索游戲。

        2、自主練習第6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板書設計:

        一件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可能性教案 篇9

        學生在前幾冊教材中初步學習了收集、記錄、分類整理信息以及用簡單的表格或涂顏色的方塊表示統計的結果,還在摸彩球、玩轉盤、拋圓片等活動中初步體會了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并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本單元繼續(xù)教學可能性,讓學生體會事件中各種情況發(fā)生的可能性有時是相等的、有時是不相等的,學會用經常偶爾機會是相等的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在教學可能性的時候,教材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統計知識,進一步提高統計能力。把可能性的教學與統計方法密切結合是本單元教材編寫的一大亮點。

        1、第90~91頁教學等可能性,即事件發(fā)生的過程中各種情況出現的機會是相等的。

        例題讓學生玩摸球游戲,口袋里裝了紅球和黃球,這兩種顏色球的個數相等,讓學生在摸球活動中體驗摸到紅球的機會與摸到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例題首先明確游戲方法每次摸1個球,摸出以后把球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然后明確記錄方法把每次摸到的顏色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在《摸球結果記錄表》里,摸了40次以后,分別統計摸到紅球、黃球的次數,填入《摸球結果統計表》里。例題還通過四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考:任意摸1個球,可能是什么顏色估計一下,摸的40次里紅球和黃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統計的結果和你的估計差不多嗎你發(fā)現了什么

        為了保證游戲結果的客觀性,教學時要注意六點。

        (1) 每次任意摸1個球。學生應該在看不到球的顏色的情境中隨意摸;把摸出的球放回口袋后,要用力把口袋抖動幾次,使不同顏色的球在口袋里隨意分布。

       。2) 摸的次數要多。因為摸的次數越多,摸到兩種顏色的次數越可能接近。如果摸的次數太少,就不容易顯示出可能性是相等的。例題要求摸40次,教學時只能多于40次,不能少。

        (3) 估計紅球和黃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時,要讓學生在口袋里的紅球和黃球個數相同的現實情境下,聯系經驗思考,不但要估計兩種顏色的球可能各摸到的次數,而且說說為什么作出這樣的估計。

       。4) 要指導學生記錄。每次摸得什么顏色的球要隨時記錄,游戲結束后才能統計。學生以前用畫的方法記錄,現在用畫正的方法記錄,應該對學生講講畫正字的方法,并讓他們體會這種記錄的好處。

       。5) 要組織學生交流。每組學生摸的40次里,一般不會兩種顏色的球各20次,會一種顏色的`次數稍多一些,另一種顏色的次數稍少一些,個案不容易反映出可能性相等。只有在各組的交流中,在對眾多個案的觀察分析中,學生才能從兩種顏色的次數差不多,體會機會是相等的。

       。6) 要組織學生反思。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為什么摸到的紅球和黃球的次數差不多,并找到原因口袋里裝的紅球與黃球的個數是相等的。

        2、第92~93頁教學事件發(fā)生的過程中,有些情況出現的機會多,有些情況出現的機會少,即可能性有大、有小。

        例題仍然讓學生玩摸球游戲。口袋里裝了3個黃球和1個紅球,兩種顏色球的個數不等。每次任意摸1個球,及時記錄球的顏色,摸了10次以后統計哪種顏色的球摸到的次數多一些。游戲方法和數學思考與等可能性的例題基本相同,數學思考的線索仍然是現實情境猜想實驗驗證猜想分析原因。記錄信息采用統計圖,教材提供了兩種統計圖,左邊一種是前幾冊中用過的方塊圖,右邊一種把方格連成了條形,學生可以任選一種記錄。通過這里兩種記錄的圖,引導學生從認識的方塊圖過渡到認識條形圖。

        游戲后組織學生交流要抓住三點。

       。1) 從結果想原因,體會可能性有大、有小。各組摸球的結果都是摸到黃球的次數多,摸到紅球的次數少。要讓學生想想、說說為什么。

       。2) 把兩種統計圖進行比較。圍繞右邊的統計圖是怎樣畫的、表示什么意思,兩種統計圖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等問題讓學生討論,實現從方塊圖到條形圖的過渡。

        (3) 把可能性相等與可能性不相等作比較。兩道例題都是摸球,為什么前一道例題摸到黃球的次數與紅球差不多,后一道例題摸到黃球的次數比紅球多得多,讓學生自己找到原因。

        3、兩道例題的后面各有一次想想做做,都是兩道題,兩道題的思維方向雖然不同,但都能幫助學生加強對可能性的體驗。

        其中第1題通過拋小正方體繼續(xù)體會例題教學的可能性相等與可能性有大有小。第2題運用對可能性的認識先按照預設的結果在布袋里放鉛筆,再通過摸鉛筆活動驗證有沒有達到預期的要求,從而進一步理解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有大有小。

        練習九第1~3題分別聯系天氣情況、玩轉盤以及生活中的事情引導學生用經常偶爾 可能性相等等詞語形象地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4、第96~97頁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摸牌和下棋游戲中繼續(xù)體會可能性相等與可能性有大有小。

        摸牌游戲,從四種花色的牌摸到的次數差不多,到紅桃花色的牌摸得的次數比其他花色的牌明顯多,能使學生感受由于條件變化會引起可能性的變化。

        下棋游戲的規(guī)則比較復雜。正方體上涂紅色的面比涂黑色的面的個數多,紅色面朝上在棋盤上走的格子比黑色面朝上走的格子少,最后結果是拿紅棋的人經常獲勝。分析原因,學生能從中獲得很多感受,對可能性的大小有更多體會。

      【可能性教案】相關文章:

      可能性教案02-17

      可能性教案06-18

      《可能性》教案01-31

      《統計與可能性》教案06-11

      可能性教案模板04-17

      可能性的認識教案04-12

      有關可能性教案10-09

      可能性教案范文07-19

      《可能性》教案(20篇)11-03

      《可能性》教案15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