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科學教案模板匯總六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guān)節(jié)點。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通過對潛望鏡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研究,使學生能利用語言、文字、繪圖等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jié)果;通過課前搜集和整理有關(guān)潛望鏡的資料,使學生學會利用書籍及其他信息源獲取信息。
2.通過制作潛望鏡的活動,使學生學會欣賞、評價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勞動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積極查閱資料,關(guān)心新科技、新發(fā)明。
3.認識平面鏡反光性質(zhì)的應用;會制作簡易潛望鏡。
學生準備:
1.課前搜集有關(guān)潛望鏡的文字、圖片資料。
2.制作簡易潛望鏡的材料:條形紙盒、粘紙或雙面膠、美工刀、鏡子或鏡片等。
教師準備:
1.有關(guān)潛望鏡的圖片、文字資料。
2.自制簡易潛望鏡。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玩鏡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學道理,還記得是怎么玩的嗎?
生(齊):記得!
師: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
。▽W生小組內(nèi)交流)
師:哪個小組用兩面鏡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
生:我們小組做到了。
師:上來說說你們的做法,演示給大家看一看。
生:(邊演示)我們是這樣做的:兩個鏡片,一個斜對著窗外要觀察的景物,不斷調(diào)整另一個鏡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F(xiàn)在看到了,大家過來看看吧。ń處熤概蓭讉同學觀看)
師:看到了嗎?
生:看到了。
師:從剛才這個小組的做法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我們做的“傳光游戲”,當時我們用了4面鏡子。
生2:我想到了潛艇上用的潛望鏡。我從百科全書上看到潛望鏡就是利用兩個平面鏡做成的。
師:你知道的真多!(豎起大拇指)他說得很有道理,潛望鏡就是利用鏡子能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反光)原理制成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潛望鏡的秘密。
2.交流資料,整體感知。
師:課前同學們搜集了一些關(guān)于潛望鏡的資料,結(jié)合自己對潛望鏡的認識,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
。▽W生小組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資料的情況。)
師:哪個小組先說一說通過交流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們知道潛望鏡開始只是用在潛水艇上,后來又發(fā)展到陸地上,主要在軍事上用的多,這是我們小組找到的一張潛望鏡的圖片。
。▽W生到實物展臺上展示圖片——一張潛望鏡實物照片)
生2:我們小組找到了潛望鏡的發(fā)明過程,我讀給大家聽:
潛水艇通過調(diào)節(jié)浮力達到潛浮的目的。1897年,萊克建造了一艘采用雙殼設計的潛艇。當時所有的潛艇潛水后只能盲目地行駛,只有當潛艇升到接近水面時,才能夠通過舷窗看到水面的情況。萊克設想制造出一種既不易讓敵人發(fā)現(xiàn),又可以在水下看到水上情況的儀器安在潛艇上。他買來一大堆各式鏡子,試著制造。1902年某一天,他偶然地找到了正確的組合。他希望看到的街道和海港清晰地展現(xiàn)在他眼前。后來,他又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找一位光學教授合作,終于找到了正確的組裝方法。他把它裝在他制造的潛艇上,這就是后來固定的和可旋轉(zhuǎn)的潛望鏡的前身。至此,潛艇才第一次有了眼睛,再也不用在水下的黑暗中盲目游動了。
師:通過聽這個小組找的資料,你知道了什么?
生2:我知道原來潛水艇上沒有潛望鏡,后來是一個叫萊克的人發(fā)明了潛望鏡。
生3:我還知道萊克從1897年制造了潛水艇后就研究潛望鏡,直到1902年才制造成功,用了五年時間,說明他很有毅力。
師:你體會得很深刻,很多科學研究和成果需要科學家用幾年、幾十年、甚至一生或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科學研究就需要這種毅力和精神。
生4:我從中知道了潛望鏡是用很多鏡子做成的,而且必須正確的組裝才行。
體的`呢?它的內(nèi)部構(gòu)造是什么樣的?下面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每組桌面上的簡易潛望鏡(牙膏盒自制型)揭開它的秘密吧!
。ㄐ〗M合作,有的先用簡易潛望鏡觀察物體;有的在仔細觀察簡易潛望鏡的外部形狀;有的小組在小心的打開簡易潛望鏡,觀察內(nèi)部構(gòu)造,并在紙上繪制簡圖;有的小組正在結(jié)合搜集到的潛望鏡結(jié)構(gòu)圖討論潛望鏡的構(gòu)造……)
師:哪個小組先來說一說你們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
生1:我們小組發(fā)現(xiàn)潛望鏡里有兩塊玻璃鏡片,這兩塊鏡片是這樣放置的(實物展臺展示繪制的簡圖)。
師:也就是說這兩塊鏡片成什么角度?
生2:我知道,是平行的。
生3:反光的面是相對的。
生4:資料上說鏡片與水平線成45度角。
師:還有補充嗎?
生5:我們還發(fā)現(xiàn)潛望鏡的長短不會影響觀看的效果。
師:你是說哪一部分?
生5:豎著的部分。橫著的部分不能太長,長了影響觀看的范圍。
3.動手制作,應用實踐。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潛望鏡的構(gòu)造,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個潛望鏡?
生(齊):想!
師:你覺得應該怎樣做?給大家提點建議。
生1:用牙膏盒做潛望鏡的身子,在上下相對的側(cè)面分別挖一個正方形的口,然后將鏡片放到里面。
生2:我反對,鏡片不能放進去,要在盒子邊上開槽,將玻璃鏡片插進去。
生3:最好用膠帶粘好。
師:鏡片怎么放呀?
生4:成45度角。
師:還應注意什么?
生5:用小刀時要小心,別割傷手。
生6:插玻璃片時也要注意,最好用砂紙打磨一下,或邊緣粘上膠布。
生7:做完后將外殼美化一下,最好涂成“迷彩色”,寫上自己的名字,免得丟了。
師:同學們剛才提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老師這也有一個制作潛望鏡的方法,供大家參考(實物投影展示)。
師:我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早已躍躍欲試了,好,下面同桌合作制做一個潛望鏡,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潛望鏡,制作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W生制作潛望鏡,教師巡回指導)
4.總結(jié)評價,課后拓展。
師: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的主題是什么?
生(齊):潛望鏡的秘密!
師:這個秘密揭開了嗎?
生(齊):解開了!
師:談談你的收獲吧!
生1:我知道了潛望鏡是根據(jù)鏡子能改變光的傳播方向的原理制成的。
生2:我知道了潛望鏡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還自己制作了一個潛望鏡。
生3:我制作的潛望鏡非常漂亮,而且效果很好。
生4:我的潛望鏡是在同桌的幫助下做成的,要不我恐怕做不成,我很感謝他。
生5:我知道了潛望鏡的發(fā)明過程。
師:同學們的收獲真不少,由于時間關(guān)系,課后可以繼續(xù)玩一玩你們制作的潛望鏡,并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以改進。另外,布置兩個課后研究專題:
。1)、調(diào)查了解,真正的潛望鏡是什么樣的?
。2)、設計一個能夠看到四面八方的潛望鏡。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知道科學探究要允許別人的質(zhì)疑科學結(jié)論需要證據(jù)。
能根據(jù)收集到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
科學知識:
理解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含義。
知道生物是不斷進化的。
知道生物的形態(tài)是其適應所處生活環(huán)境的結(jié)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科學尊重證據(jù)。
意識到人類活動會對生物產(chǎn)生影響,體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并用它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事實。同時,讓學生知道,這一理論正受到新證據(jù)的挑戰(zhàn),意識到科學探索是沒有止境的。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觀察證據(jù)、認識證據(jù)、利用證據(jù)的能力。
教學準備:
達爾文進化論資料、圖片,尺蠖蛾、極地狐貍、沙漠狐貍的文字及圖片資料,多媒體。
課時安排: 2 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nèi)容 效果分析
一、導入:
1 .出示達爾文照片。
提問:同學們認識這是誰嗎?
這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生物學家之一,達爾文。你知道他嗎?
2 .請學生講述達爾文的故事,同時準備一些關(guān)于他的資料,展示給學生看。
3 .交流:聽了科學家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和體會。
4 .小結(jié):達爾文是英國最著名的科學家,他用進化論學說對于地球上的生命是從哪兒起源,人類是怎樣誕生的,作出了精辟的解釋?茖W家們經(jīng)過不斷的努力為人類作出了極大的貢獻,非常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二、理解什么是人工選擇、什么是自然選擇。
1 .舉例:假如你是一位牧民,你有一群綿羊,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如果白色的好賣,你會怎么做?這樣做的結(jié)果如何?
2 .學生交流。
3 .引導學生思考:牧民在整個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讓學生意識到:正是人的行為影響了羊群的生存和發(fā)展。
4 .假設:你的羊逃到了附近的森林里,它們唯一的天敵是狼。狼在夜間捕食,經(jīng)常捕捉到那些顯眼的綿羊,很快森林中的綿羊就是什么顏色的'了?
5 .學生討論、交流。
6 .比較兩種羊群的變化,找出它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理解人工選擇與自然選擇之間的本質(zhì)區(qū)別。
三、了解尺蠖蛾的翅色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發(fā)生的反復變化。
1 .出示尺蠖蛾的圖片(兩種翅色)
2 .請學生介紹尺蠖蛾翅色變化的故事。
3 .舉例:蝗蟲體色的變化、青蛙膚色的不同。
4 .小結(jié):自然選擇就在我們身邊,人類的活動會對生物產(chǎn)生影響。
四、認識生物形態(tài)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
1 .出示兩種狐貍的圖片。
2 .讓學生來認一認。
3 .提問:它們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4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它們耳朵的區(qū)別,結(jié)合各自生活的地域環(huán)境作出合理的解釋。
五、拓展、延伸:
1 .談話:近 100 多年來,更多的科學家仍然在對生物現(xiàn)象進行研究,隨著新證據(jù)不斷發(fā)現(xiàn),達爾文的經(jīng)典進化論也不斷面臨挑戰(zhàn)。你們了解這些新發(fā)現(xiàn)嗎?
2 .如果學生知道就讓學生介紹,如果不知道則由老師介紹。(出示相關(guān)資料)
3 .知道新發(fā)現(xiàn)對達爾文理論的挑戰(zhàn),感受還有許多科學奧秘等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科學研究是永無止境的。
板書設計:
達爾文與他的“進化論”
人工選擇 自然選擇
自然選擇:尺蠖蛾、蝗蟲、青蛙 ---
生物形態(tài)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油和水倒在一起,油在上水在下互相不相溶的現(xiàn)象。
2、用較準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初步嘗試用繪畫記錄的方式。
活動準備:
1、每人水、油各一小杯、備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記錄單、記錄筆、黃色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問題引入
1、杯子里有什么?
2、如果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會怎樣?
二、猜想記錄
1、簡單介紹記錄表
2、幼兒記錄并講述自己的猜想
三、進行實驗
1、提出實驗要求:認真觀察,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2、幼兒實驗,老師觀察實驗情況,提醒幼兒進行記錄。
四、交流、討論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辦法讓油和水混在一起?
幼兒講述自己想到的方法,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讓幼兒或教師進行演示。
五、提出新問題
有什么東西可以讓油和水混在一起呢?我們下次再來研究。
活動三:讓油和水混在一起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嘗試把油和水混在一起的方法。
2、體驗實驗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油水混合物數(shù)瓶
2、洗潔精、肥皂粉、鹽、筷子若干
3、記錄表、記錄筆等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師生共同回憶“油和水”的實驗情況。
上次我們做了一個油和水的實驗,知道油是浮在水上面,那有什么辦法讓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2、提出問題
老師這里有三樣東西,請你們猜猜看,哪樣加到油和水里會讓它們混在一起?
二、猜想、記錄
1、幼兒猜想、記錄
2、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
三、幼兒進行實驗
1、提出實驗要求:
。1)每種材料都要試到。
(2)試一樣記一樣。
(3)可以用筷子等材料進行攪拌。
2、幼兒實驗,老師觀察指導
四、交流、討論
1、你剛才試了幾種材料?
2、那幾種材料加到油和水里會混在一起?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磁鐵,通過探索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磁鐵能吸住鐵的東西。
2、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培養(yǎng)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習實驗記錄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每組一筐操作材料:內(nèi)有磁鐵、回形針、螺絲帽、螺絲釘、硬幣、布條、紙張、玻璃球、塑料玩具、竹片、泡沫等。
2、紙杯(內(nèi)裝帶有回形針的小兔)若干、迷宮及釣魚工具。
3、每人一張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 魔術(shù)表演,激發(fā)興趣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變個魔術(shù)。(事先準備一個磁鐵小人,操控磁鐵使小人翻滾跳躍)
2、討論:小人為什么能跳舞?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小人下面有一塊鐵片,隨著塑料板下面的磁鐵移動而移動。小人就能跳舞了。
二、嘗試操作,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
1、介紹材料,引導幼兒初步探索磁鐵的特性。
指導語:小人會跳舞,有趣嗎?(有趣)。老師給小朋友準備許多東西。(鐵制品和非鐵制品)。請你拿著磁鐵去玩一玩筐里的東西,看小朋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幼兒自由操作。
3、交流、分享發(fā)現(xiàn):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三、再次操作,嘗試記錄
1、出示記錄表,指導記錄。
重點指導幼兒再次探索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不能吸住哪些東西?并把探索結(jié)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2、幼兒再次操作并嘗試記錄。
3、交流:被吸住的東西是什么做的?沒被吸住的又是什么做的`?
4、小結(jié):鐵制品能被磁鐵吸住。
四、磁鐵游戲
。薄⒁酝婺g(shù)的口吻引起幼兒興趣.
指導語:“磁鐵真有趣,它不但會變魔術(shù)還會跟我們玩游戲呢。今天就讓它帶著小朋友們玩好嗎?”
2、教師介紹游戲材料及方法。
3、提出游戲要求:
(1)救小兔時,不能把手和磁鐵伸進這陷阱,只能用磁鐵在陷阱外邊想辦法,否則就會被大灰狼發(fā)現(xiàn);
(2)在帶蜜蜂等動物走迷宮時,把動物放送到迷宮的入口就不能用手碰到這些動物,只能用磁鐵在迷宮下面移動帶著動物選擇正確的路線走出迷宮。
。3)每人拿一根釣魚桿,把釣鉤放下就可以釣魚了。
五、教師小結(jié),活動自然結(jié)束。
教師小結(jié):磁鐵真好玩,因為它會吸鐵,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用磁鐵碰碰家里的東西,找找還有哪些東西能讓磁鐵吸起來?磁鐵還有什么秘密?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并可以通過實驗等手段解決這些問題。了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觀察、記錄、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評價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本課題主要以學生的探究實驗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比較合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引導、指導和輔助的作用,將學習的主動權(quán)留給學生,使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中深刻理解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
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學生求實的探索精神。
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重點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
難點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2.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
教學突破:要想使學生理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就要讓學生親身體驗從實驗中得出結(jié)論的過程,所以在本課題的學習過程中,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主,教師起引導作用,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認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引導設問:我們的生活處處都離不開化學,化學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學又是以什么為基礎建立的呢?
講述:大家是否還記得《西游記》中太上老君的煉丹爐?我們不要小看這個煉丹爐,其實古代煉丹和煉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學實驗室的前身。
導入新課: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的化學成果與創(chuàng)造都是在實驗室中反復地實驗而得出的,所以說要想學好化學就必須重視化學實驗。(板書:課題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二、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邊做實驗邊完成下表)
陳述:既然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今天我們就通過探究一個小實驗來體驗一下化學的奧秘。
組織學生進行實驗研究,講述:在點燃蠟燭前,請大家開動腦筋,運用各種手段仔細觀察蠟燭的組成、形狀、顏色、氣味、質(zhì)地、密度等,并做好詳細的記錄。(提示學生用水作為參照物來研究蠟燭的密度)
。1)蠟燭是石蠟和棉線做的燈芯組成的;一般蠟燭為圓柱形、乳白色、固體;特殊的蠟燭,如生日蠟燭,有多種顏色和形狀,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蠟燭一般都具有輕微的氣味。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塊蠟燭放入水中,會發(fā)現(xiàn)蠟燭浮在水面上,說明蠟燭的密謀比水小。]
對學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讓學生結(jié)合蠟燭的這些性質(zhì),點燃蠟燭,觀察燃燒著的蠟燭有哪些特點。
燃燒著的蠟燭有沒有聲音?形狀有沒有什么改變?[蠟燭點燃后,可以持續(xù)安靜地燃燒,不會發(fā)出響聲音,且蠟燭在燃燒過程中緩慢地變短。]
蠟燭的火焰有什么特點?[蠟燭的火焰在輕微地閃爍,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煙生成。如果沒有風,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輕微的閃動。蠟燭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層:最里面一層火焰較為暗淡,底部呈淡藍色,為焰心;第二層火焰較明亮且呈圓錐形,為內(nèi)焰;圍繞在最外面的第三層火焰呈黃色,明亮而不耀眼,為外焰。
蠟燭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狀、溫度、質(zhì)地上有什么變化?[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蠟燭是濕熱的,而且很軟,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離火焰較遠部分蠟燭仍是冰冷的,硬的`。燃燒著的蠟燭頂部受熱溶化形成一個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態(tài)石蠟儲存于凹槽中,浸沒著燈芯。]
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蠟燭的火焰中約一秒鐘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變化?這說明了什么?[可以看到處于火焰最外層的先變焦,第二層變化次之,最里層變化最。贿@說明火焰的溫度是從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溫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溫度是最低的。
充分肯定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的表現(xiàn),繼續(xù)引導:現(xiàn)在我們再來觀察一下蠟燭燃燒后生成了哪些物質(zhì)。首先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觀察燒杯壁上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片刻后取下燒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又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推測蠟燭燃燒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質(zhì)。
[(1)將燒杯罩在火焰上方后,過一會兒,燒杯壁有水霧生成。
。2)向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蕩后,石灰水變渾濁。
。3)說明了蠟燭燃燒時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5.指導學生:現(xiàn)在請大家熄滅蠟燭,會發(fā)現(xiàn)有一縷白煙從燈芯飄出,立即用點燃
的火柴去點白煙,看看有什么現(xiàn)象會發(fā)生。[火焰會順著白煙重新將蠟燭點燃]
提問:通過探究這個小實驗,大家得到了什么啟示?有什么感受?[第9頁]
總結(jié)本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
練習:
1.某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請?zhí)顚懴铝锌崭?/p>
(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人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jié)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2)點燃蠟燭,觀察到蠟燭火焰分為外焰、內(nèi)焰、焰心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中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處最先碳化。
結(jié)論:蠟燭火焰的()層溫度最高。
(3)再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水霧。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nèi)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結(jié)論:石蠟中一定含()、()元素。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對常見的蛋寶寶感興趣,激發(fā)幼兒愛吃蛋的情感。
2.了解不同的蛋有大小、外殼顏色的不同之分,嘗試剝蛋殼。
3.知道幾種常見的蛋寶寶的名稱,初步了解不同的蛋有相同的結(jié)構(gòu)——蛋殼、蛋清、蛋黃。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難點:
重點:知道幾種常見的蛋寶寶的名稱,知道蛋有大小、外殼顏色之分。
難點:初步了解不同蛋寶寶有相同的結(jié)構(gòu)。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生的雞蛋、鴨蛋、鵪鶉蛋各1個;煮熟的雞蛋、鴨蛋、鵪鶉蛋個數(shù)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碗3個,盤子、毛巾若干,輕音樂;《愛吃蛋》歌曲視頻;煎蛋用的電磁爐、鍋、鏟子、油;相機;會生蛋的動物圖片。
知識準備:幼兒吃過完整的煮雞蛋,知道鵝、雞、鵪鶉等會生蛋。
活動過程:
。ㄒ唬⿲耄河螒颉懊䴓贰薄=處熡靡粋大口袋里面放上很多蛋。請幼兒摸一摸,并猜一猜摸到的東西是什么?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引導語: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大口袋,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裝了什么?請你們伸進小手去,摸一摸、猜一猜吧!
提問:你摸到的東西有什么感覺?(硬硬的、滑滑的)你猜到是什么了嗎?(蛋)
評價語:
硬硬的、滑滑的——你形容的可真不錯!
硬硬的、滑滑的——你的小手可真靈巧,感覺的非常對!
蛋——哦,你猜對啦,就是蛋寶寶!你可真棒!
滲透蛋有大小之分:小朋友們可真棒,一下就猜出了是圓圓的、硬硬的、滑滑的蛋寶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和蛋寶寶做游戲吧!首先請小朋友們每人拿一個蛋寶寶吧!一定要輕輕地、小心翼翼的拿,千萬別把蛋寶寶摔壞了。請你看看自己的蛋,再看看其他小朋友的蛋,誰拿的蛋是最小的?誰拿的蛋是最大的?誰拿的蛋和老師拿的蛋一樣大?
。ǘ┱归_:
1.認識蛋的外形。
引導語:小朋友們摸到的硬硬的、滑滑的是蛋的蛋殼,請你快看看蛋寶寶的蛋殼一樣嗎?
提問:你拿的蛋蛋殼是什么顏色的?
小結(jié)語:原來有的蛋大、有的蛋。挥械牡皻な前咨,有的蛋殼顏色偏紅、有的是淺綠色、還有的蛋帶有花紋(出示課件)……不同的動物生的`蛋寶寶是不一樣的。那你知道它們的媽媽是誰嗎?
2.蛋與媽媽一一對應。
(1)引導語:瞧,有三個媽媽找不到自己的蛋寶寶了,讓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們吧。ǔ鍪菊n件鵝、雞、鵪鶉,課件讓媽媽們說話,介紹自己的蛋寶寶,幼兒通過傾聽,出示蛋寶寶。)
提問:誰拿著鵝媽媽的蛋寶寶?誰拿著鵪鶉媽媽的蛋寶寶?誰拿著雞媽媽的蛋寶寶?
小結(jié)語:媽媽們非常感謝小朋友幫她們找到了蛋寶寶,謝謝大家!
。2)簡單了解會生蛋的動物。
引導語:世界上還有許多動物媽媽也會生蛋,小朋友知道那些動物媽媽會生蛋嗎?(幼兒自由答) 出示課件。
小結(jié):世界上有很多動物會生蛋,麻雀、喜鵲、孔雀、鴕鳥、烏龜、鱷魚、蛇等等。動物世界可真神奇。ㄅ,小朋友,蛋寶寶有些累了,讓我們先把他們放到小盤子里吧。
3.認識蛋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
引導語:我們剛才了解了許多關(guān)于蛋寶寶的知識,那老師想要再考考小朋友,你們知道蛋里面是什么樣的嗎?那我們可以怎樣看到蛋寶寶的里面?(幼兒回答)
小實驗:(相機輔助)
。1)生蛋(將生蛋打在碗里,每種蛋打一個。)
提問:每個蛋寶寶里面都是一樣的嗎?(是)
小結(jié):雖然蛋寶寶的外形不一樣,但是他們都有蛋殼,蛋殼很薄,容易碎,蛋殼里面有蛋清、蛋黃。生雞蛋里面的蛋清都是透明的,蛋黃都是黃色的。
。2)熟蛋(教師做煎蛋)
引導語:那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熟蛋的蛋清和蛋黃是什么樣的?(教師操作,煎雞蛋。)
小結(jié):蛋熟了之后,蛋清就變成白色的了。哇,好香啊,真想吃一口。
4.蛋的營養(yǎng)。
引導語: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蛋寶寶特別的有營養(yǎng),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和維生素,而且也特別的好吃,有一首歌曲就是贊美蛋寶寶的,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吧!(小朋友們來吃蛋,蛋類食物最營養(yǎng);鹵蛋蒸蛋和茶雞蛋,常常吃蛋最健康;小朋友們來吃蛋,蛋類食物最好吃;蛋餅蛋糕和蛋花湯,天天吃蛋身體棒;噢,奇妙的蛋,噢,奇妙的蛋,小朋友們來吃蛋,天天吃蛋身體棒。
小結(jié)語:哦,原來蛋寶寶可以做出那么多好吃的食物,看的我都流口水啦!多吃蛋可以讓身體棒棒的、健健康康的。老師知道你們一定非常的喜歡吃蛋,對嗎?
(三)結(jié)束:請幼兒動手剝雞蛋。
引導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動手,剝下蛋皮,吃美味的蛋寶寶吧!(播放輕音樂。)
活動反思:
蛋是我們生活中經(jīng)?吹降,也是孩子們生活中經(jīng)常吃的食物,小朋友們很熟悉它。但大部分幼兒不了解蛋的名稱及結(jié)構(gòu)特征,所以為了讓幼兒進一步認識蛋,我設計了此次觀察認知型的科學活動。并讓大大小小的蛋寶寶來激發(fā)幼兒對生活中科學的探索興趣。我將活動的重點定位知道幾種常見的蛋寶寶的名稱,知道蛋有大小、外殼顏色之分;難點是如何讓孩子發(fā)現(xiàn)不同的蛋有相同的結(jié)構(gòu)。
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通過比蛋(認識不同的蛋)——打蛋(了解生蛋及熟蛋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吃蛋(激發(fā)幼兒愛吃蛋的情感)來突破重點和難點。并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等來認識蛋寶寶。整個活動,孩子們的探索愿望還是很強烈的;顒雍,我們預引導幼兒了解更多會下蛋的動物,加深他們對事物的探索的樂趣。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27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9-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8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科學教案[精選]09-09
科學教案12-15
科學教案12-15
科學教案12-15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