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教材內(nèi)容分析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以孩子的口吻寫成。詩歌表現(xiàn)新時代少年兒童喜愛科學、富于想象的特點。本詩通過對“我”奇思妙想的描寫表達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可以大膽暢想未來,在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從小學科學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本領,將來才能為祖國作貢獻。
寫作方法分析 篇章中突出的寫作方法
1、運用過去與現(xiàn)在對比的寫法,說明時代不同。
2、詞語優(yōu)美,想象豐富,讀起來朗朗上口。
此寫作方法在段落中的體現(xiàn) 詩歌的第3、4節(jié)針對第2節(jié)中父母兒時所愛,說“我”的所愛,進行對比,感到時代的確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易考點
1、朝多音字、乘與潛字的正音。
2、默寫課文。
3、進行詞語搭配。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nèi)容,對科學產(chǎn)生興趣。
2.發(fā)揮想象,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講給小伙伴聽。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我”想象的美好,并且能夠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地奇思妙想。
教學難點:感悟“我”的想象是“科學的種子”,且種子已萌發(fā)。
重點環(huán)節(jié)的步驟
采用的教學方法
或手段 1、比較爸爸媽媽與我的做法體會時代的變化
2、想象,以讀代講。
3、抓重點詞句進行理解。
本課學生掌握的閱讀或?qū)懽鞣椒?比較閱讀體會重點語句。
仿寫點 將你的奇思妙想寫在練筆本上。(分層要求)
A寫一、二句話,語句要通順,寫后多讀幾遍
B寫一、二小節(jié),語句要通順,寫后多讀幾遍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讀課文,用課文中的原句回答。
快速讀課文,回答,能夠把課文度正確、流利(整體感知課文,按要求回答)
(我是一個愛奇思妙想的孩子,膽子大的孩子)
板書:奇思妙想
二、精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默讀課文,思考:爸爸為什么說我愛奇思妙想,媽媽為什么說我膽子大?
1)讀一讀課文,畫一畫相關的語句。
2)認真讀一讀自己畫的語句,想一想這些語句的意思。
指名讀一讀畫出的語句。
3)引導學生將3、4兩節(jié)與爸爸、媽媽小時侯的情況加以比較。
2.引導學生重點體會3、4小節(jié),體會我有哪些新奇的'想法,與爸爸媽媽小時侯的情況進行比較?在體會中學習重點句子。
1)“乘飛船探訪天涯”、“潛入富饒的大!痹诎职、媽媽的眼睛里為什么是“奇思妙想、膽子很大”?你能不能說說他們的理由?
2)引導學生用換位思維的方式去感悟。
讀出自己的體會。
指名有感情朗讀,評價進行進一步的指導。
3)有感情齊讀3、4節(jié)。提問:知道了小作者的奇思妙想,你是不是也有過奇思妙想?這是不是你心田之中科學的種子?把你的奇思妙想說給大家聽一聽。
指名說一說。同桌互相說一說。
4)結(jié)合生活實際說說今天的“奇思妙想”在明天就會“夢想成真”,引導學生可結(jié)合自己查閱的資料說一說。
引讀:小作者種下的科學種子已經(jīng)萌發(fā)了,快去讀讀。
自由讀5、6小節(jié)。
讀后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三、進一步熟讀課文,并練習背誦。
1、說一說每一小節(jié)講了什么內(nèi)容,共有幾句話,指導學生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理解背誦。
練習把每一節(jié)的內(nèi)容連起來進行背誦。
2、同桌互相幫助,互相檢查背誦,比一比看誰先背誦下來。
會背的同學背給大家聽。
3、選做:或朗讀課文,或背誦課文,或自由發(fā)表學完課文后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四總結(jié):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茖W的種子,只要我們敢想、敢做,那粒種子就會萌發(fā)?烊W習科學知識吧,讓我們心中的科學之種萌發(fā)后能夠茁壯成長!
板書設計 敢于奇思妙想
—— 夢想成真
萌發(fā)科學種子
仿寫設計 將你的奇思妙想寫在練筆本上。(分層要求)
A寫一、二句話,語句要通順,寫后多讀幾遍
B寫一、二小節(jié),語句要通順,寫后多讀幾遍
學生練習反饋情況
反思(結(jié)合學生答題情況,反思自己的教學及制定改進措施。)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
一、學生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1、科學種子指的是( “我”的奇思妙想。 )
2、“我”的奇思妙想是(乘飛船探訪天涯,向往潛入富饒的大海去采礦、牧魚、安家。
二、教師教學效果評價設計:根據(jù)教學目標,從學生讀書情況、 學生測試題完成情況、 學生上課學習狀態(tài)等方面自查自評。
評價量規(guī)
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量規(guī)
評價方法:1優(yōu)秀——10分
2良好——7分、8分、9分
3合格——5分、6分
4不合格——5分以下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shù))
1. 重視朗讀訓練,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本課是一首詩歌,以孩子的口吻寫成。詩歌表現(xiàn)新時代少年兒童喜愛科學、富于想象的特點。詩歌語言通俗易懂,所以理解不是難點,我們可以借助學生的自讀感悟來指導學生有語氣的朗讀,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體驗,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學習在感悟基礎上如何來進行語氣的表達,也適當滲透朗讀的一些技巧性知識。
2、在感悟詩歌的韻律美,引導學生在想象中仿寫。
學生在學習讀歌的過程中會漸漸感悟到詩中“我”是一個熱愛科學并能進行大膽想象的孩子,而科學的種子就是這些大膽的想象,讓學生對想象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并在些基礎上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中的問題也來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并學生習詩歌中的語句有一定的韻律,讓詩句聽起來十分優(yōu)美。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方式(滾動還是滑動)有關、對于相同的物體,滾動摩擦力大小,滑動的摩擦力大;運動的物體失去動力后自己會停下來,使因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滾珠軸承使一種將滑動變?yōu)闈L動的裝置。
過程與方法:
做簡單的對比實驗;用簡單物品模擬做滾珠軸承。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了解人類改進搬運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學技術(shù)與社會的關系。
【教學重點】用對比實驗證明同一物體滾動摩擦力小于滑動摩擦力。
【教學難點】整理分析對比實驗獲得的數(shù)據(jù),分析結(jié)果
【教學準備】實驗用小車一輛、紙盒、載重物(鉤碼、小沙袋)、彈簧測力計、膠帶、大小瓶蓋、玻璃彈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分別出示滾動和滑動的卡通圖片,提問:這兩幅圖中他們在干什么?
2、一個箱子在地上滑動,一個箱子在木頭上滾動,板書:滑動和滾動
3、提問:你想到了什么?(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墊幾根木頭)
(因為讓木頭滾動比滑動省力)
二、對比實驗:滑動和滾動摩擦力的大小比較
1、提問:你根據(jù)什么來說,滾動和滑動比省力?
2、學生會根據(jù)生活中的`經(jīng)驗舉例說明滾動比滑動省力。
3、教師引導:生活中了解滾動比滑動更省力,那我們能不能用更科學的數(shù)據(jù)來證明呢?
4、學生提出測量的方法。
5、設計實驗如何測量。
。1)輪子的接觸面積相同
(2)小車的載重相同
。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駛上
6、記錄。指導學生看83頁的表格。
7、學生實驗,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書本表格上。
8、分析整理數(shù)據(jù),提出結(jié)論。
9、提問:為什么滾動比滑動省力呢?
。L動可以減少摩擦力)
三、制作滾珠軸承
1、哪些地方用到滾動摩擦來減小摩擦力?
。▽W生非常熟悉得四驅(qū)車滾珠軸承)
2、介紹滾珠軸承的工作原理。
3、根據(jù)課本的提示小組制作滾珠軸承。
四、小結(jié)
1、討論:在哪些機械中也用到了滾動摩擦?
2、討論: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動摩擦呢?
五、板書設計
六、教后記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索動物食物奧秘的興趣。
2.引導幼兒了解不同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
3.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重點: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難點:不同的動物喜歡持不同的食物。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20多種,分散在四周,青草、竹子、桃子、骨頭、玉米等圖片。
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斗喜歡去動物園,現(xiàn)在動物園來了新朋友。
聽:旺---旺—旺誰來動物園啦?鼓勵幼兒說完整的話------小狗來動物園啦。
看:(師表演動作)誰來動物園啦?鼓勵幼兒說出小猴來動物園啦。
猜:像熊比熊小,像貓比貓大。竹筍是糧食,密林中安家。
評析:通過聽聲音、看動作、猜謎語把小動物小狗、小羊、熊貓、小猴、鴿子、牛等動物引出來,一下子就把幼兒帶到了動物世界,激起他們的興趣。老師簡單的問題誰來動物園啦,幼兒容易回答。,貼近生活的實物讓幼兒很快找到了說話的感覺,為下步幼兒說更多更好的話打下了成功的基礎。
2.找朋友,感知發(fā)現(xiàn)
。1):認識食物
師:飼養(yǎng)員叔叔給動物準備了好多吃的。
出示:這是什么?(這是小草)這是什么樣的小草?鼓勵幼兒說出更多的句子。
逐一出示竹子、桃子、骨頭、玉米等圖片,用多種形式說出這是什么
評析:通過說這些食物,可以豐富幼兒的語言,還可以在幼兒之間做一個示范,幼兒之間互相學習。
。2)動手操作,把食物送給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師: 你把什么送給誰?
另師:謝謝你把嫩嫩的小草送給我。引導幼兒說出不客氣
同樣的方法把食物送給其他小動物,老師可以扮作小動物說謝謝,幼兒可以扮作小動物說謝謝,也可集體說不客氣。
評析:本環(huán)節(jié)設計了教師示范、幼兒師范、師幼之間的互動,多種形式讓幼兒說出完整的話,用不同的詞語表達同一內(nèi)容,學會交往中使用禮貌語言,對發(fā)展幼兒的語言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介紹朋友,進一步感知
師:你的朋友是誰,他喜歡吃什么?讓多名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并引導幼兒用多種形式說。
師:誰還能說得更好?
語言能力實在運用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師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通過師幼之間、幼兒之間的互,幼兒即了解了動物吃什么又發(fā)展了語言。
3: 組織討論,擴散思維
師:動物園里還有那些小動物,它們吃什么?和你最近的小朋友討論一下 。 指名幼兒回答。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
師結(jié):了解動物吃什么可以聽別人說,可以看書,可以看電視,還可以自己觀察,有很多方法。
師:你想知道小螞蟻小青蛙吃什么嗎?怎樣才能知道?讓幼兒多說。
師:現(xiàn)在把你喜歡的小動物請回來,告訴大家它吃什么?
評析:通過討論,了解熟悉的動物吃什么,教師的引導,讓幼兒知道探索動物食物奧秘的方法,從而激發(fā)了幼兒探索動物食物奧秘的興趣。
4:動物分類,提升經(jīng)驗
師:動物園來了這么多新朋友,咱們小朋友給它們開個慶祝會,看看你的朋友應該坐幾號餐桌,為什么?
出示三張餐桌圖畫,先讓一位能力強的小朋友放 說一說為什么?然后讓每位幼兒都把自己的動物放到餐桌上并說一說。
教師邊總結(jié)邊提問1號餐桌上的小動物吃草、蔬菜這些植物,我們叫它草食動物,2號餐桌上的小動物吃肉 我們叫它什么(肉食動物),鼓勵說的好得小朋友,誰能給三號餐桌上的小動物起個名字?教師提示三號餐桌上的小動物既吃植物又吃肉(雜食動物)。
評析:給動物分類即是對原有經(jīng)驗的再現(xiàn)又是對新知識的提升,語言能力更是得到提高,因為句子越來越長,內(nèi)容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
5: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知道了許多小動物吃什么,可動物非常多要想知道更多的動物吃什么,就需要小朋友想辦法,咱們要看誰發(fā)現(xiàn)的多誰知道得多,告訴小朋友們。
評析:本活動把訓練幼兒的語言貫穿始終,幼兒的語言得到扎實的訓練,句子有短到長,內(nèi)容有少到多,教師提問簡潔明了。在培養(yǎng)探索動物奧秘興趣上也給與一定方法和指導,幼兒易產(chǎn)生了興趣。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油和水倒在一起,油在上水在下互相不相溶的現(xiàn)象。
2、用較準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初步嘗試用繪畫記錄的方式。
活動準備:
1、每人水、油各一小杯、備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記錄單、記錄筆、黃色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問題引入
1、杯子里有什么?
2、如果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會怎樣?
二、猜想記錄
1、簡單介紹記錄表
2、幼兒記錄并講述自己的猜想
三、進行實驗
1、提出實驗要求:認真觀察,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2、幼兒實驗,老師觀察實驗情況,提醒幼兒進行記錄。
四、交流、討論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辦法讓油和水混在一起?
幼兒講述自己想到的方法,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讓幼兒或教師進行演示。
五、提出新問題
有什么東西可以讓油和水混在一起呢?我們下次再來研究。
活動三:讓油和水混在一起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嘗試把油和水混在一起的方法。
2、體驗實驗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油水混合物數(shù)瓶
2、洗潔精、肥皂粉、鹽、筷子若干
3、記錄表、記錄筆等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師生共同回憶“油和水”的實驗情況。
上次我們做了一個油和水的實驗,知道油是浮在水上面,那有什么辦法讓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2、提出問題
老師這里有三樣東西,請你們猜猜看,哪樣加到油和水里會讓它們混在一起?
二、猜想、記錄
1、幼兒猜想、記錄
2、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
三、幼兒進行實驗
1、提出實驗要求:
(1)每種材料都要試到。
。2)試一樣記一樣。
(3)可以用筷子等材料進行攪拌。
2、幼兒實驗,老師觀察指導
四、交流、討論
1、你剛才試了幾種材料?
2、那幾種材料加到油和水里會混在一起?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放大鏡,初步學習使用放大鏡。
2、激發(fā)幼兒探索使用放大鏡的興趣。
3、感知放大鏡在生活中的便利。
活動重點:
通過感官感知放大鏡的特點。
活動難點:
發(fā)現(xiàn)隨著放大鏡的上下移動會放大物體的整體或局部。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個放大鏡。
2、每組準備一些可觀察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放大鏡,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1、 教師:這是什么?它是做什么用的?
2、 介紹名稱——放大鏡。
二、引導幼兒通過感官感知放大鏡的外形特點。
1、教師引導幼兒通過用手摸,用眼觀察,感知放大鏡的特點。
2、幼兒說一說自己觀察到的`放大鏡是什么樣子的?
3、教師小結(jié):放大鏡和普通的玻璃的不同,它是中間凸起的,邊緣是薄的。
三、引導幼兒學習使用放大鏡。
1、幼兒用放大鏡自由觀察桌面上的物體,感知放大鏡的使用方法。
2、部分幼兒到前面展示自己如何使用放大鏡。
3、教師示范正確的使用方法并小結(jié):在使用放大鏡時,慢慢上下移動放大鏡,保持合適的距離,會放大物體的整體或局部。
四、感知放大鏡在生活中的便利。
1、通過圖片讓幼兒感知放大鏡的使用在生活中給人們帶來的便利。
2、幼兒再次使用放大鏡隨意觀察活動室內(nèi)任何地方,體驗使用放大鏡帶來的樂趣。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有的動物通過產(chǎn)卵來繁殖后代,有的直接產(chǎn)下小動物;卵生和胎生是動物產(chǎn)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動物的繁殖與綠色開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點,都要受精。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圖片,情景再現(xiàn),了解更多動物的繁殖活動并進行分析。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懂得新生命的可貴,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規(guī)律。
【教學重點】胎生動物的`繁殖方式。
【教學難點】卵生和胎生的比較總結(jié)。
【教學準備】
演示:動物的繁殖活動視頻資料,課件
分組:記錄紙,純牛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復習回顧:卵的構(gòu)造。卵生動物。
板書課題:動物的繁殖活動
二、探究過程
1、卵生動物的繁殖活動
。1)自讀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與動物繁殖有什么共同點?
。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傳到雌蕊的柱頭,并與子房里的胚珠結(jié)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實和種子。
動物和植物一樣,動物也分為雄性和雌性,當雄性動物的精x子與雌性動物的卵相結(jié)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開始孕育了。
。3)動物的哪些活動是在為繁殖做準備呢?
筑巢,發(fā)情,洄游,交尾,產(chǎn)卵,孵化等。
(4) 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是靠產(chǎn)卵繁殖的?
鳥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節(jié)肢類、軟體類各舉一種。
2、胎生動物的繁殖活動
(1) 胎生與胎生動物。
自讀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動物?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是胎生動物?
像貓、狗、兔等這樣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動物叫胎生動物。
(2)哺乳。
胎生動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養(yǎng)小動物。
回憶動物哺乳的情景。觀看動物哺乳的視頻。
觀察純牛奶。說說哺乳對新生命成長的優(yōu)勢。
(3)交流。
(4)小結(jié):人也是胎生的。
3、總結(jié)動物產(chǎn)生新生命的幾種方式。
(1) 列表(小組活動)。動物名稱,繁殖方式。
(2) 匯報交流。
(3) 介紹其它繁殖方式:動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術(shù)。閱讀P39—40資料庫。
三、小結(jié)
動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兩種。
卵生動物通過產(chǎn)卵來繁殖后代,胎生動物直接產(chǎn)下小動物。
四、質(zhì)疑與討論
。1)教師質(zhì)疑:卵生動物和胎生動物哪一種后代的成活率高?為什么?
(2)學生質(zhì)疑。
。3)討論。
五、板書設計
﹙產(chǎn)卵孵化﹚卵生動物 胎生動物﹙直接產(chǎn)下小動物﹚
哺乳
植物繁殖--﹙受精﹚--動物繁殖
克隆技術(shù)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7
一、目的要求:
1. 能正確觀察出吸氣與呼氣時胸部發(fā)生的變化。
2. 用正確的方法測量自己的肺活量,能按照要求制作一個模擬肺進行呼吸的模型。
3. 能運用調(diào)查的方法,獲得有關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信息。
4. 能有根據(jù)地解釋人體吸氣和呼氣的過程,解釋每個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現(xiàn)象,能與其他同學交換自己的看法。
5. 能利用模型解釋呼吸系統(tǒng)主要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舉例說明影響呼吸系統(tǒng)健康的因素。
6. 能分別提出幾條減少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統(tǒng)健康的具體措施。
7. 能舉例說明感冒時,應選擇什么藥物治療,并能對自己的選擇說明理由。
二、教學重點
1. 能正確觀察出吸氣與呼氣時胸部發(fā)生的變化。
2. 能利用模型解釋呼吸系統(tǒng)主要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舉例說明影響呼吸系統(tǒng)健康的原因。
3. 能分別提出幾條減少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統(tǒng)健康的具體措施。
三、教學難點:
1. 能有根據(jù)地解釋人體吸氣和呼氣的過程,解釋每個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現(xiàn)象,能與其他同學交換白己的看法。
2. 能利用模型解釋呼吸系統(tǒng)主要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舉例說明影響呼吸系統(tǒng)健康的因素。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A.談談自己是怎樣呼吸?
B.發(fā)現(xiàn)別人又是怎樣呼吸的?
2.學習新課
體驗呼吸
A.活動目標
1.能正確觀察出吸氣與呼氣時胸部發(fā)生的變化。
2.能有根據(jù)地解釋人體吸氣和呼氣的過程。
3.能按照要求制作廣一個模擬肺進行呼吸的模型,
4.能利用模型解釋呼吸系統(tǒng)豐要組成部分的作用。
B.活動過程
1.上課開始,先出示教材中健康肺和因吸煙而損傷的肺的對比圖片。
問:是否知道這是人體的哪個器官,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大的差別。雖然這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幾乎沒有什么難度,但可以起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并對呼吸器官的保健問題引起重視。
2.人每時每刻都在呼吸,可很少有人能仔細觀察.分析呼吸的過程。當學生明確肺是氣體交換的最重要器官后,組織學生反復體驗呼吸過程中胸部的變化。以吹氣球為例有助于學牛觀察胸部在呼吸時的起伏變化。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zhì)。
●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獲得證據(jù),確定鐵銹是一種不同于鐵的新物質(zhì)。
●通過對比實驗,探究鐵生銹的原因。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確定一種物質(zhì)是不是新物質(zhì)需要有足夠的證據(jù),培養(yǎng)證據(jù)意識。
【教學重點】能區(qū)別鐵和鐵銹的區(qū)別,能分析鐵生銹的原因。
【教學難點】通過對比實驗探究出鐵生銹的原因。
【教學準備】提供給學生一塊生銹的鐵釘,一塊不生銹的鐵釘、電路檢測器等其他生銹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新買的自行車和用了一段時間后,它們有什么明顯的不同?在生活中你還看到哪些鐵制品生銹的情況?學生匯報。
師:看樣子生活中鐵生銹的現(xiàn)象還是很多,那鐵生銹是一種什么變化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
二、觀察鐵銹
1.(拿出一塊生銹的`鐵釘和一塊不生銹的鐵釘),這兩個都是鐵釘,你發(fā)現(xiàn)了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顏色 光澤 硬度 體積
2.師:鐵生銹變成了鐵銹,這是一種化學變化嗎?我們還可以用什么證據(jù)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呢?學生匯報觀察的方法。
。1)利用放大鏡觀察它們的空隙;(2)用手摸摸;(3)用錘子擊打;
。4)用電路檢測器進行導電性能檢測等。
3.我們怎樣做這些對比實驗?分組研究活動。
4.匯報:通過觀察比較得出鐵和鐵銹的不同點,得出鐵生銹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zhì)是屬于化學變化。
三、探索鐵生銹的原因
1.在日常生活中,鐵在什么情況下容易生銹?
2.生匯報:鐵器可能放在潮濕處易生銹,在干燥處則不易;涂油漆或電鍍過的鐵器不容易生銹,而在空氣中的“裸”鐵器則易生銹。
3.由此可見鐵生銹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我們每一小組來設計驗證自己的假設吧?
4.小組設計實驗。
5.討論后學生總結(jié):
(1)鐵器生銹是因為和空氣接觸,我們想是鐵和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了變化;
。2)鐵器生銹是因為水的存在,我們猜測是鐵和水發(fā)生化學反應;
。3)鐵器生銹是因為水和空氣對鐵的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6.那如何證明這些可能性是否成立?
7.學生推論:如果第一個假設正確,則在干燥條件下,鐵在空氣中就能生銹;如果第二個假設正確,則鐵在水中并和空氣隔絕就能生銹;如果第三個說法正確,則必須在既有空氣又有水分的條件下鐵才能生銹。
8.學生經(jīng)過討論后,順利地分組設計了如下實驗:
。1)將潔凈的鐵釘放于干燥的試管中,用塞子塞緊;
。2)取煮沸除去空氣的水裝滿試管,放入潔凈的鐵釘,用塞子塞緊,不留一點氣泡;
。3)將潔凈的長鐵釘放入試管中,倒立于盛水的燒杯里,試管里只有少量的水和空氣,在試管外壁上標記水面的位置,并放置一段時間。
四、課外延伸
課后繼續(xù)觀察,做好記錄。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電磁鐵的特性作假設性的解釋;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會設計簡單的實驗記錄表和試驗報告。
2、知道電磁鐵在通電條件下有磁性,電磁鐵也有兩極,它的兩極是可以改變的。
3、培養(yǎng)學生的制作能力(學會制作電磁鐵的方法)、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4、尊重證據(jù);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培養(yǎng)探究問題的興趣和態(tài)度。
教學方法:
1、本課通過課題直接引入新課,以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興趣。
2、教師在組織制作電磁鐵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往往采取教師教,學生做這種方法,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本課教學時,教師可課前組裝好電磁鐵,課上實驗完畢后,讓學生自己拆開電磁鐵,觀察結(jié)構(gòu),再組裝好。既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探究電磁鐵的特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能力、制作能力、探究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也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收集的用電磁鐵做成的物品,交流收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的辦法及感受、體會、從而導入新課。
教學重點:
知道電磁鐵的磁性。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出示課前收集的各種用電磁鐵做成的物品(板書通電的線圈)
2.提問:
他們是怎樣工作的?(引導學生說出電磁鐵是否有磁性和兩極)
二、猜想假設
學生質(zhì)疑。猜想原理
三、制定方案
學生討論并制定探究方案
四、實施探究
1.演示實驗:
(1)做個電磁鐵,不接電源,用它接近大頭針。
。2)將電磁鐵連接電源,再用它接近大頭針。
。3)將電磁鐵電源切斷,再用它接近大頭針。
2.談話:
剛才的實驗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討論:
這個裝置有時有磁性,有時沒有磁性。你認為這與什么有關系?
4.談話:
你想親自動手驗證自己的想法嗎?實驗完畢后,請你拆開這個裝置,看看它的結(jié)構(gòu)是怎樣的?還要把它組裝好。
5.學生分組實驗、觀察:
學生自己動手做個電磁鐵,(分有鐵芯和無鐵芯兩種情況)
五、展示交流
小組匯報結(jié)果
。1)有鐵芯的電磁鐵磁力大。(2)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切斷電流后沒有磁性。(板書通電有磁性斷電沒磁性。
六、拓展創(chuàng)新
生活中利用電磁鐵來工作的物品很多,找一找,說一說它們都有什么作用。
七、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知道了電能產(chǎn)生磁,學會了制作電磁鐵,了解了電磁鐵的應用。
科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魚類有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結(jié)構(gòu),具有生命體的基本特征。
2、金魚用鰭游泳,用腮呼吸。
3、金魚和螞蟻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過程與方法
1、用實驗的方法證明自己的猜想。
2、繼續(xù)利用維恩圖比較動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喜愛小動物的感情,培養(yǎng)用實驗證據(jù)證明猜想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金魚的生活,了解水生動物與陸生動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學難點】學生有想法時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
【教學準備】每組:2-3條金魚,裝載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許使用色素調(diào)制的紅水、少許魚食。
【教學過程】
一、了解魚類的生活環(huán)境
1、教師介紹魚類的生活環(huán)境。
2、學生舉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關注:“魚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設計意圖:為進一步觀察與作鋪墊。
二、觀察金魚的外形和運動
1、學生觀察金魚的外形和運動。
2、教師適時告知魚鱗、魚鰭等及其作用。
3、關注:學生對金魚形態(tài)的關注和對金魚運動方式的關注。
4、設計意圖:了解金魚在外形和運動方面的信息。
三、觀察金魚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關金魚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經(jīng)驗。
2、討論、設計觀察金魚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與討論作出提示:喂食觀察金魚的吃食;用紅水觀察金魚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紅水的方法)
4、學生觀察并記錄。
5、教師適時指導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氣。
6、關注:學生用實驗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看法時是否干擾金魚;是否觀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設計意圖:了解金魚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養(yǎng)“用實驗方法驗證看法”的意識。
四、比較金魚和螞蟻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顧維恩圖的用處。
2、學生把上節(jié)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
3、小結(jié)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關注:學生比較的信息的多寡。
5、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
五、把觀察后的金魚養(yǎng)在各班教室,方便學生繼續(xù)觀察,獲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時的看護,保證金魚存活。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科學教案【精選】08-09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12-18
科學教案12-25
科學教案12-25
科學教案12-25
科學教案12-25
科學教案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