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大班科學教案四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幼兒對沖劑類藥物放入水中后會發(fā)生溶解現(xiàn)象產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根據(jù)大班幼兒的興趣所在以及他們在認知活動方面,無論是觀察、注意、記憶過程或是思維和想象過程,都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方法這一年齡特點。設計了這幾課,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嘗試、實驗,從中發(fā)現(xiàn)有些物質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于水,在觀察、比較和探究的過程中了解物質的溶解現(xiàn)象。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有的物體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有關。
3、通過實驗活動,激發(fā)幼兒觀察事物變化的興趣,訓練幼兒手腦并用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感知溶解的特性。
難點:知道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有關。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一只玻璃杯、鵝卵石。
2、幼兒實驗用具、用品:每個幼兒三只透明杯、一只食用匙; 每組三種實驗材料,分別為面糖、砂糖、方糖;每組一盆溫開水、一盆涼開水。
3、袋裝果珍、泡騰片。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觀察引導,激發(fā)興趣。
(1)教師出示一顆鵝卵石,再將其放入裝水的玻璃杯中,讓幼兒觀察有什么變化。
(2)請幼兒思考:鵝卵石在水中沒發(fā)生什么變化,那么其他東西放入水中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二、基礎部分:
1、組織幼兒觀察了解實驗用品。
(1)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桌上放著什么實驗用具和用品?
(2)請幼兒觀察:碗內的果珍、方糖、面糖各是什么樣子(形狀),什么顏色,什么滋味?(豐富詞匯:結晶體、固體、粉末狀)。
2、開始做實驗。
實驗一:猜想并記錄:誰不見了
(1)老師:這些材料要和水來作游戲,先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們放進水里,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
(2)幼兒猜想并記錄。
(3)展示幼兒記錄,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
實驗并記錄:到底誰不見了.
(1)老師:小朋友的說法各有不同,到底誰猜對了誰猜錯了呢?我們還是做個實驗試試對吧。在做實驗前,我想請你們把這些材料都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的攪拌之后,先別忙著記,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發(fā)生?然后,在你的小記錄本后面,把這種有趣的現(xiàn)象畫出來。
(2)讓幼兒從上述三種食品中各取少許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3)引導幼兒觀察:不攪拌飲料,看看有什么變化?(提示:顏色怎樣,滋味如何?)用食匙攪拌后,又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觀察哪種糖化的快。
(4)指導幼兒做記錄,那種糖化的快。
(5)幼兒拿記錄本講述自己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
(6) 幼兒將自己配制的飲料喝完,請每組一名幼兒講解實驗結果;淖羁斓奶鞘鞘裁葱螤畹,最慢的呢?
教師小結:一些物質放進水中會不見,這種現(xiàn)象叫溶解,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顆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體的溶解與水的形狀、大小有關。
實驗二:
(1)讓幼兒取一種糖放入兩個碗中,一個加涼水,一個加溫水。引導幼兒觀察,那個碗里的糖化的快。
(2)請幼兒做實驗記錄,并請幼兒講解自己的試驗結果。
教師小結:可溶于與水的物品,在溫水中比在涼水中溶化得快。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有關。
3、引導幼兒舉一反三。
(1)教師提問:還有什么食品也是用開水沖泡溶解后飲用的?
幼兒將泡騰、果珍倒入水中攪拌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引導幼兒舉一反三。
(2)教師提問:媽媽燒菜時用哪些東西使菜更有滋味?(鹽、味精、調味品)
(3)教師提問:媽媽平時做家務時還使用哪些會溶解的東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師小結: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在一定條件下都會發(fā)生變化。有的原來是固體狀或粉末狀的東西,遇到水就會改變它原來的樣子。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的特點來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
【活動延伸】
生活經(jīng)驗拓展:請幼兒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還能夠溶解在水里?請幼兒回家嘗試,與同伴交流分享經(jīng)驗。
教學反思:這節(jié)活動課中幼兒經(jīng)歷了從猜想、實驗、記錄,到討論和交流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注重了幼兒的主動參與和主動探索,讓孩子在自己的動手操作試驗中驗證猜想的結果,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實驗中溶解的'物體不斷的發(fā)生變化,不斷的變小,變細,消失,甚至會起泡泡,這種現(xiàn)象讓幼兒探索的興趣始終積極高漲,孩子們自始至終都積極投入,積極地進行猜想,主動地投入實驗,認真地記錄自己的猜想和實驗的結果。為了讓幼兒更直接明了的觀察到溶解的現(xiàn)象,在實驗中選擇透明的器皿,讓幼兒一目了然看到溶解的過程,并選擇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對比強烈的材料進行實驗。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
探究性的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幼兒的提問。但在活動中很多幼兒上課時多以聽和記為主,很少主動的提出問題,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在于他們的談話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興趣和經(jīng)驗,激發(fā)孩子們更加主動學習。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尋找身邊一些植物的種子,簡單了解種子發(fā)芽成長的必要條件。
2、有參與種植活動的興趣。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蠶豆、玉米、花生、蘋果、辣椒等,每人一個小花盆、標簽、水壺、小叉子,背景圖和蘋果生長圖。
觀察與指導:
一、激發(fā)幼兒探索種子的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一樣東西,你們看這瓶子里裝著什么呀?(幼兒觀察)
2、從瓶內到出來(到入單色盆內),讓幼兒仔細觀察,走向幼兒,讓每一個幼兒都看一看、摸一摸。
3、真奇怪,這小小的、硬硬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呢?
4、出示蘋果生長圖,進一步引起幼兒探索種子的興趣。
5、現(xiàn)在明白了,原來這小小的、硬硬的東西是蘋果的種子。
二、尋找種子
1、我這里正好有一個蘋果,你們告訴我,哪里有它的種子?(在里面)
。1) 在里面嗎?你們肯定嗎?
。2) 好,那我來把它切開來,先切一小快。(怎么沒有種子)
。3) 再切一塊。(還是沒有嗎?)(中間切開)
。4) 哦,要中間切開,切開后,請一個幼兒上來找。
。5) 原來蘋果的種子躲在它的殼里。
。6) 我們身邊還有許多植物,他們也都有種子。
2、看、韋老師今天帶來了什么?出示蠶豆、玉米(一根)、花生、辣椒。你們認識它們嗎?
。1)這是什么?(蠶豆)蠶豆的種子在哪里?哦、我們一會找找看。
(2)這是什么?(玉米)玉米的種子在哪里?哦、我們一會找找看。
。3)這是什么?(花生)花生的種子在哪里?哦、我們一會找找看。
。4)這又是什么?(辣椒)辣椒的種子在哪里?
3、現(xiàn)在請你們把它們的種子找出來。
(1)把你們找到的種子放入小盒內。
。2)把垃圾放入筐內。
。3)小椅子不動,找到種子后再座回小椅子。
4、把你們找到的種子拿過來,
。1)蠶豆的種子是什么顏色?
。2)玉米的種子穿什么顏色的衣服?
(3)花生的種子摸上去怎樣?
。4)辣椒的種子又是怎樣的?
小結:原來種子的顏色、大小和形狀都是不一樣,它們躲藏的地方也不一樣。有的種子它是在外面的`,就像玉米的種子:有的種子是躲藏在里面的,就像蠶豆、花生、辣椒的種子;有的種子硬硬的,就像蘋果、花生的種子;有的種子軟軟的,就像玉米、辣椒的種子。
三、種子發(fā)芽所需的條件
1、那么種子有什么用,它會變成什么?(種子會發(fā)芽——長大——結果)
2、種子發(fā)芽需要什么條件?(泥土、陽光、水)
小結:小種子埋地下,
喝足水發(fā)了芽,
發(fā)了芽鉆泥巴,
鉆出兩片小芽芽,
再長變成嫩枝丫,
小朋友們愛護它。
四、種植
1、我們也來試試種植這些種子,好嗎?
2、看,這是韋老師幫你們準備的一些材料。(泥土、花盆、小勺子、灑水壺、各類種子的牌子)
3、你們回種植嗎?
4、種子種植好以后別忘記插上小牌子。
5、最后,別忘了天天去看看、關心它們。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頭發(fā)
活動目標:
1、利用多種感官,感知頭發(fā)的基本特性,知道頭發(fā)的作用和種類。
2、通過設計發(fā)型,發(fā)展動手能力及想象力。
3、初步知道一些保護頭發(fā)的方法。
活動準備:
1、不同大小重量的瓶子(裝飾成不同大小的魚)、筐。
2、各種顏色的假發(fā),圖片若干。
3、人手一盒操作材料。
4、綠發(fā)娃娃、剪刀、辮線、可樂瓶娃娃、橡皮泥、乒乓球、筆。
活動過程:
一、游戲“釣魚”,激發(fā)幼兒興趣。
請幼兒上來逐一從小大到玩“釣魚”的游戲,當魚線斷了后,組織幼兒討論:為什么會斷?看看釣魚線是用什么做的?
幼兒討論,教師小結:頭發(fā)受到過大的拉力,就會斷的。
二、感官感知。
1、將盒子里頭發(fā)與線取出放在白紙上,比比哪個粗?
2、比一比盒子里的頭發(fā)一樣長嗎?為什么?有什么辦法可以讓頭發(fā)變長?變短?
3、你們知道頭發(fā)有什么用呢?(鼓勵幼兒發(fā)散想象)
4、頭發(fā)在我們人身體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好它呢?(梳頭、剪發(fā)、洗發(fā)、戴帽子、抹頭油等)
5、出示圖片,提問:他們是誰?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小結:人老了,頭發(fā)會慢慢變白的。
6、我們的頭發(fā)是什么顏色?還有其他顏色的頭發(fā)嗎?(出示假發(fā),圖片)。
小結:中國人的頭發(fā)是黑色的',但很多人喜歡染發(fā),讓頭發(fā)變得五顏六色;外國人的頭發(fā)有黃色、咖啡色、紅色、金色等。
三、動手設計發(fā)型。
1、出示圖片:古代婦女的發(fā)髻造型、嬉皮士的發(fā)型、普通辮發(fā)、短發(fā)等。
(1)圖片上有些什么發(fā)型?
。2)你喜歡自己的發(fā)型嗎?為什么?
。3)頭發(fā)還可梳成什么樣子?
2、請你做一位“發(fā)型設計師”,為自己或別人設計一款發(fā)型,你想設計怎樣的發(fā)型?為誰設計?
3、介紹分組活動材料。
(1)用剪刀為魔發(fā)娃娃剪出發(fā)型。
。2)用辮線為可樂瓶娃娃設計不同的發(fā)型。
。3)以乒乓球代表頭部,用橡皮泥在球上捏出發(fā)型。
。4)在紙上畫出發(fā)型。
4、設計過程中,教師巡回觀察,給予肯定,啟發(fā)和引導,鼓勵他們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5、請個別幼兒上來講講他的創(chuàng)意設計?為誰設計?為什么這樣設計?
四、延伸活動。
1、將幼兒的設計作品豐富到角色游戲的“理發(fā)店”里。
2、在區(qū)角活動中組織幼兒看有關頭發(fā)的趣聞。
。1)各種新奇的發(fā)型、發(fā)色。
。2)基尼斯記錄中最長的頭發(fā)及其他趣聞軼事。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今天,環(huán)保問題已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面臨的,需要重視的一個大問題。如何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已成為當前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幼兒年齡小,如果以說教的形式向幼兒傳授相關知識,可能無法激起幼兒保護地球的情感。所以本次活動我從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及理解能力出發(fā),運用錄像、圖片等直觀形象讓幼兒從視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形象地感知地球知識,同時,讓幼兒深刻地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活動目的:
1、了解有關地球的簡單知識,知道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為破壞及其嚴重后果,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3、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激發(fā)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和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地球圖片,有關地球風光圖片。
2、環(huán)境污染圖片。
活動過程:
一、 認識地球,了解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
1、教師:小朋友,我們都生活在地球上,你們知道我們的地球長什么樣的嗎?
幼兒回答。
出示地球圖片,認識地球。
2、教師:除了我們人類,還有誰生活在地球上?
讓幼兒欣賞有關地球的風光圖片,感受地球媽媽的美麗,體會人類與動植物和諧相處,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小結:地球是我們的家,也是動物和植物的家,我們要和諧相處,愛護動植物。
二 、 了解地球媽媽被破壞的情況,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1、邊看圖片邊聽故事——地球媽媽生病了。
2、提問:地球媽媽受到了哪些破壞?
幼兒討論回答。
教師逐一出示環(huán)境污染圖片,并小結地球生病的原因,讓幼兒理解樹木的亂砍濫伐、水的污染、空氣的污染是地球媽媽生病的主要原因。
3、討論: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地球媽媽?
4、初步了解地球日及其意義。
教師:為了幫助地球媽媽,使地球媽媽的病能夠早日痊愈,人們把每年的4月22日定為地球日,告訴全世界的人都要愛護地球,保護地球。我們小朋友更要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
三、小結,對幼兒進行環(huán)保教育。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動植物也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家園,保護環(huán)境,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請你把今天學到的東西告訴爸爸媽媽,并和爸媽一起做地球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吧。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溶解_大班科學教案02-24
大班科學教案:頑皮的影子_大班科學教案02-24
大班科學教案:雨的秘密_大班科學教案02-24
大班科學教案:我與水_大班科學教案02-24
大班科學教案:魔術圈_大班科學教案03-04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27
大班科學教案08-28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6-09
大班教案科學教案05-22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12